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6_第1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6_第2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6_第3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6_第4页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6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年(备考资料)临床“三基”-医学临床三基(急诊科)考试测验能力拔高训练一(带答案)一.综合考核题库(共40题)1.视诊

正确答案:视诊是医生用视觉来观察病人全身或局部表现的检查方法,分为全貌视诊和局部视诊。

1.全貌视诊观察全身情况,如发育、营养、意识、面容、体位、步态等。

2.局部视诊观察局部皮肤、黏膜、舌苔、头颈、胸廓、心尖搏动、腹形、四肢、肌肉、骨骼关节外形等。2.周围静脉压测定

正确答案:(一)适应证

心脏压塞、缩窄性心包炎、心力衰竭、疑有腔静脉阻塞或受压者。

(二)用品

无菌注射器及针头,有刻度的弯行及直形玻璃测压管,生理盐水或2%枸橼酸钠溶液。

(三)方法

1.直接法

(1)患者静卧休息,至少15min。

(2)臂伸直垫平外展,与躯干成45°~60°,使与右心房等高,松弛紧贴上身的衣着。

(3)将连有测压管(盛满无菌生理盐水或先用无菌的2%枸橼酸钠溶液冲洗)的9号针头刺入肘部静脉,测量水柱或血柱的高度,即为静脉压。

2.重力法

(1)患者仰卧,臂下垂,使静脉怒张。

(2)慢慢将手举起,至手背怒张的静脉塌陷。

(3)测量手背静脉高出右心房的毫米数,即为静脉压的毫米数。

注:重力法不如直接法准确。

(四)质量要求

1.熟悉适应证。

2.患者体位正确。

3.操作正确、规范。3.颈部的姿势与运动

正确答案:观察受检者有无斜颈、抬头不起。检查有无运动受限(方法见颈椎活动度检查)、疼痛、颈部强直(方法见脑膜刺激征项强直检查)。

正常人颈部直立、柔软无痛感,伸屈、转动自如。如头不抬起可见于严重消耗性疾病的晚期,重症肌无力、脊髓前角细胞炎、进行性肌萎缩;斜颈见于颈肌外伤、瘢痕收缩、先天性肌挛缩或斜颈。颈部运动受限并伴有疼痛,可见于软组织炎症、颈肌扭伤、肥大性脊椎炎、颈椎结核或肿瘤等。颈强直见于各种脑膜炎、蛛网膜下腔出血等。4.月经史

正确答案:包括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经期天数、每次月经量、色泽及其他性状。有无痛经、末次月经日期、闭经日期、绝经年龄,记录格式

初潮年龄[行经期(天)/月经周期(天)]末次月经日期或绝经年龄

例:14[(3~4)/(28~30)]2002年6月12日(或50岁)5.伤口换药术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换药前半小时内不可铺床、打扫,保持空气清洁。

2.向病人解释,疼痛严重者应给予止痛药,安放合适体位。

3.换药者应按无菌操作要求洗手、穿衣戴帽。

4.安排换药次序:先换无菌伤口,次换污染伤口,最后换感染伤口;传染性伤口应由专人换药。

5.根据伤口需要准备无菌敷料和器械。

(二)操作方法

1.揭去伤口污染敷料用手揭去外层敷料,再用镊子轻轻揭去内层敷料。与伤口粘住的最里层敷料,应用盐水浸湿后再揭去,避免损伤肉芽组织或引起创面出血。

2.清理伤口应采用双手执镊操作法,右手镊子接触伤口,左手镊子用以夹取无菌物品。根据伤口情况清洗伤口,敷以药物,放置引流。

3.包扎伤口加盖敷料后用胶布或绷带固定,胶布粘贴方向应与肢体或躯体长轴垂直。

(三)注意事项

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如手已接触感染伤口的物品,不应再接触清洁物品,需要时由护士供给或洗手后再取。污染的敷料须立即放在弯盘内,不得随意乱丢。

2.换药时应认真、仔细,注意清除伤口内的异物、死骨、坏死组织等,并核对引流物的数目是否正确。注意保护健康的肉芽组织和上皮。

3.换药后应认真洗手,防止交叉感染。

(四)质量要求

1.打开换药包,取拿各种无菌物品和液体方法正确。

2.严格执行双手执镊操作法。

3.伤口处理正确。

4.覆盖消毒纱布及胶布粘贴方向正确,长度适中。

5.换药操作过程正确、流畅。6.鼓励病人提问

正确答案:问诊时,让病人有机会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病人常有些疑问需要再解释,同时,也会想起一些在询问者特殊提问前不曾想到的新问题。

询问者应明确地给病人机会,鼓励他提问或讨论问题。例如:询问者应对病人说明,如有疑问或者还能提供与现在正在讨论的问题有关的更多信息,就请大胆地谈,通常是在每个主要

项目交谈结束时进行,问诊末了再重复。7.胸部

正确答案:检查胸部时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胸部,男受检者暴露应下至腰部,女性受检者应在不必要暴露时遮盖乳房,但绝不能隔着衣服检查胸部。后胸部检查取坐位,不能坐起者取左侧卧位,两手交叉抱肩或抱肘,从颈部至髋部暴露背部。8.头颅

正确答案:(1)观察受检者头颅大小外形变化、运动有无异常。头颅的大小以头围来衡量,测量时以软尺自眉问绕到颅后通过枕骨粗隆。

(2)以双手分开头发观察头皮,注意有无鳞屑.红斑、损伤或瘢痕等,同时观察头发密度、颜色、光泽及分布,触诊有无压痛。

(3)头颅的形状、大小可为某些疾病的特征。小儿囟门多在12~18个月闭合,如过早闭合即可形成小颅畸形。尖颅见于先天性疾患尖颅并指(趾)畸形,即Apert综合征。方颅见于小儿佝偻病。巨颅见于脑积水。变形颅见于变形性骨炎(Paget病)。头部活动受限,见于颈椎疾患;头部不随意颤动,见于震颤麻痹;与颈动脉搏动一致的点头运动,见于严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9.叩诊检查心脏相对浊音界。

正确答案:(1)受检者取坐位时,检查者对面而坐,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平行(即与肋间垂直)。受检者取卧位时,检查者位于受检者右侧,左手叩诊板指与心缘垂直(即与肋间平行)。

(2)用力均匀,采用轻叩法。

(3)先叩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一般为左第5肋间锁骨中线外1~2cm)由外向内,叩至浊音时用笔做一标记,再叩上一肋间,直至第2肋间,均在清音变为浊音处做标记。

(4)后叩右界。先叩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通常为第4肋间)由外向内叩出浊音界,再依次上移,叩至第2肋间为止。分别做标记。

(5)用硬尺测量前正中线至各标记点的垂直距离。再测量左锁骨中线至前正中线的距离。

左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左下扩大,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性心脏病等。右心室增大,心浊音界向左右两侧扩大,向左增大较为显著。左心房与肺动脉扩大使心浊音区外形呈梨形,常见于二尖瓣狭窄。主动脉扩张、主动脉瘤及心包腔大量积液,心底部浊音界扩大,第1~2肋间隙浊音区增宽。

全心功能不全、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包腔积液,双侧心界扩大。

大量胸腔积液、气胸时,心界在患侧叩不出,在健侧移向外侧;肺浸润和肺实变、肺部肿瘤或纵隔淋巴结肿大时,因心浊音区与胸部病变的浊音区连在一起,则真正的心浊音区无法叩出。肺气肿时,可使心浊音区变小或叩不出。腹腔大量积液、巨大肿瘤等可使膈肌上升致使心脏呈横位,心脏的左、右界均扩大。10.导尿术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操作者衣帽整齐,戴日罩。

2.准备用物:无菌导尿包、无菌手套、橡胶布及治疗巾、便盆及便巾、检验标本容器(按需要准备)、弯盘、治疗碗(内盛消毒液棉球、血管钳一把)、消毒手套一只。

(二)操作方法

1.女患者导尿

(1)备齐用物携至患者床旁,向患者解释,说明目的,取得合作,并用屏风遮挡。

(2)对能自理的患者嘱其清洗外阴,对不能起床者,应协助其洗净外阴。注意翻开大阴唇清洗。

(3)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帮助其脱去对侧裤脚,盖在近侧腿部。患者取仰卧屈膝位,两腿略向外展,将治疗巾及橡胶布垫于臀下。

(4)治疗碗、弯盘置于外阴附近,左手戴手套,右手持血管钳,夹蘸以2%红汞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或0.1%氯己定(洗必泰)的消毒液棉球,消毒阴阜和大阴唇,接着以左手分开大阴唇,消毒小阴唇和尿道口,顺序为由外向内,自上而下,每个棉球只用一次。将污染棉球及手套放入弯盘内移至床尾。

(5)导尿包放于病人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倒消毒液人小药杯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6)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用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前端,以左手分开并固定小阴唇,露出尿道口,右手持血管钳夹消毒棉球再次自上而下由内向外消毒尿道口与小阴唇,每个棉球只用一次,用过的血管钳、棉球置碗盘内移出无菌区。然后用另一血管钳夹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6~8cm,见尿再插入1cm左右,将尿引入治疗碗内。

(7)须做细菌培养者留取中段尿于无菌试管中送检。

(8)导尿毕,将导尿管夹闭后再徐徐拔出。须保留导尿管者,依留置导尿法用三叉胶布固定或向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无菌生理盐水10~20ml。外端以止血钳夹闭,管口以无菌纱布包好,或导尿管末端接~次性尿袋。

2.男患者导尿

(1)同女患者导尿。

(2)对能自理的病人嘱其清洗外阴,对不能起床者,应协助其洗净外阴,注意翻开包皮清洗。

(3)操作者站在病人右侧帮助其脱去对侧裤脚,盖在近侧腿部。病人取仰卧,两腿屈膝外展,露出阴部,将治疗巾及橡胶布垫于臀下。

(4)用血管钳夹住消毒液棉球消毒阴囊及阴茎(自阴茎根部向尿道口擦拭)接着用无菌纱布裹住阴茎将包皮向后推,以显露尿道口,自尿道口由内向外旋转擦拭消毒,并注意包皮和冠状沟的消毒,每个棉球只用一次。

(5)将导尿包放于病人两腿之间,打开导尿包,倒消毒液入小药杯内,戴无菌手套,铺洞巾。

(6)用无菌注射器检查导尿管是否通畅,用液状石蜡润滑导尿管前端,左手提起阴茎,使之与腹壁成60°,将包皮向后推以露出尿道口,右手持血管钳夹消毒棉球如前法再消毒尿道口一次,然后夹持导尿管轻轻插入尿道15~20cm,见尿再插入2~3cm,将尿引入治疗碗内。

(7)(8)同女患者导尿,保留导尿管者可用蝶形胶布固定。

(三)注意事项

1.用物必须无菌,严格无菌操作,预防尿路感染。

2.保护病人自尊,耐心解释,操作环境要遮挡。

3.为女病人导尿时,如导尿管误入阴道,应换管重新插入。

4.选择光滑和粗细适宜的导尿管,插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黏膜。

5.对膀胱高度膨胀且以极度虚弱的病人,第一次放尿不应超过1000ml。因为大量放尿使腹腔内压力突然降低,血液大量滞留腹腔血管内,导致血压下降而虚脱;又因为膀胱内突然减压,引起黏膜急剧充血而发生血尿。

(四)质量要求

1.病人体位及冲洗清洁操作正确,女病人应翻开大阴唇,男病人应翻开包皮清洗。

2.戴无菌手套、消毒、铺巾正确。

3.插入导尿管操作正确。

4.留置导尿管操作方法正确。11.颈部外形

正确答案:观察受检者颈部外形,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包块。正常颈部直立两侧对称。12.电除颤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施术者穿工作衣,戴工作帽、口罩。

2.除颤器、电极板导电糊或生理盐水垫。

3.急救药品、氧气、吸引器、气管插管、心电图机等。

(二)操作方法

1.指征:患者突然意识丧失,面色苍白或发绀,大动脉(颈动脉和股动脉)搏动消失,心脏骤停诊断成立,或经心电图确认存在心室颤动或扑动。

2.打开除颤器电源开关,并检查选择按钮处于“非同步“位置。

3.电极板涂布导电糊或垫上生理盐水垫,然后将电极板的导线插头与除颤器插孔连接。

4.按下充电按钮,将除颤器充电至300J左右,最高用到360j(同步除颤150~200J)。目前自动体外除颤仪(AEDs)包括单相波和双相波两类除颤波形。不同的波形对能量的需求有所不同,单相波形电除颤:首次电击能量200J,第二次200~300J,第三次360J。双相波电除

颤:首次使用150J或200J。

5.将电极板分别置于胸骨右缘第2肋间及心尖部(或心尖部和左肩胛下角区),并用力按紧,在放电结束之前不能松动,以保证有效的阻抗,有利于除颤成功。一般常用前一侧位,即前电极放在胸壁上部、右侧锁骨下方,而侧电极放在左下胸乳头左侧,电极的中心放在腋中线上。

6.确定无人与患者及床接触后,同时按压两个“放电“按钮进行电击,除颤器放电后再放开按钮。

7.放电后立即观察患者心电示波心律,并做心电记录,心脏听诊,测血压、呼吸,观察神志情况,观察除颤是否成功并决定是否需要再次除颤。

8.除颤完毕,关闭电除颤器电源,将电极板擦干净,收存备用。

(三)注意事项

1.一旦室颤发生,尽快采取心脏复苏措施,在颤动波粗大期内进行电除颤。

2.为保证除颤效果,首次电除颤所用能量应较大,200~300J,以期除颤一次成功。

3.可辅以利多卡因等抗心律失常药物,或肾上腺素刺激心肌收缩产生粗大波。

4.任何时候试图除颤,都必须将心肺复苏(CPR)和除颤协调好,以使胸部按压中断最小化和确保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使用双相波除颤仪的首次电击成功率高,故推荐单次电击+立即CPR,取代先前在室颤(VF2处理上推荐的连续3次电击。有除颤心律表现者应首选除颤。没有除颤心律表现者,施救者应该先给予5个周期(约2min)的CPR。

5.急救者不应在电击后立即检查患者心跳或脉搏,而是应该重新进行CPR,先行胸外按压,心跳检查应在实施5个周期CPR(约2min)后进行。

6.绝对不能在意识清醒的病人身上施行电除颤。

7.除颤放电时,所有人员均应离开病人和床,以防触电。

(四)质量要求

1.确认心电图提示室颤或室扑。

2.会连接电除颤器,选择非同步,充电300~360J。

3.两电极板放置部位正确。

4.操作过程快速、流畅、正确。13.膝关节腔穿刺术

正确答案:(一)适应证

1.穿刺抽吸膝关节腔积液或分泌物,做常规及细菌学检查,以确定病变性质。

2。往关节腔内注入空气或其他造影剂,做关节放射线造影检查,以了解关节腔内病变情况。

3.关节腔早期引流。

4.向关节腔内注射药物。

5.做关节腔冲洗。

(二)穿刺部位

自髌骨上方、骨四头肌腱外侧向内下穿刺入关节囊;或于髌骨下方、髌韧带旁向后穿刺达关节囊。

(三)准备工作

治疗盘(碘酒、乙醇溶液、棉签、甲紫、局部麻醉药等)、关节穿刺包、手套等。

(四)操作方法

1.确定穿刺部位并用甲紫标志穿刺点。

2.术者与助手戴无菌手套。

3.常规消毒皮肤,铺好无菌洞巾。

4.用2%利多卡因从皮肤至关节腔行局部麻醉。

5.用7~9号针头沿麻醉途径刺入关节腔,缓慢进行抽吸,速度不宜过快,以免针头发生阻塞。若针头阻塞,可将注射器取下,注入少许空气,排除阻塞,然后继续抽吸。

6.抽吸完毕,迅速拔出针头,以免针尖漏液污染关节周围组织。术后穿刺部位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如抽液完毕后须注入药物,则应另换无菌注射器。

(五)注意事项

1.穿刺器械及手术操作均须十分严格消毒,以防无菌的关节腔溶液发生继发感染。

2.穿刺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关节软骨。

3.若关节腔积液过多,抽吸后应适当加压固定。

(六)质量要求

1.选择穿刺点正确。

2.进入关节腔后固定针头注射器。

3.术毕覆盖无菌敷料加压包扎。14.吸痰术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用物电动吸引器、多头电插板、治疗盘内放有盖罐2只(1只盛无菌生理盐水,1只盛12~14号消毒吸痰管数根)、无菌纱布、止血钳;无菌持物镊置于盛有消毒液瓶内、弯盘、床栏上系一盛有消毒液的试管,必要时备压舌板、开口器。

2.检查接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的性能是否良好,吸引导管是否通畅。

(二)操作方法

1.备齐用物,携至病人床边,向病人解释。

2.将病人的头转向操作者一侧,并略向后仰,昏迷病人可用压舌板或张口器帮助张口,一手将导管末端折叠,以免负压吸附黏膜,一手用无菌止血钳持吸痰管由口腔颊部插至咽部,在患者吸气时将吸痰管插入气管,插入一定深度时,放松导管末端折叠处进行吸痰。如口腔吸痰有困难时,可由鼻腔插入吸痰。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者,可直接插入。

3.吸痰时,吸痰管应自下慢慢上提(插入时捏紧吸管,向上提拉吸痰时放松吸管),并左右旋转,如此反复以吸净痰液。

4.一次吸痰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5s,注意观察病人面色及呼吸情况,吸痰管取出后,应用生理盐水抽吸冲洗,以免阻塞。

5.吸痰毕,关上开关,将吸痰管丢弃或重新消毒,并将吸痰管玻璃接管插入盛有消毒液的试管中浸泡。

6.用纱布擦净病人口鼻分泌物,清理用物,洗手。

(三)注意事项

1.使用前检查吸引器效能是否良好。

2.贮液瓶内吸出液应及时倾倒,以免损坏机器。

3.吸痰管每次用一根,不可重复使用,以免感染。

4.治疗盘内吸痰用物每日更换一次。

5.一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吸引器每次连续使用不超过2h。

(四)质量要求

1.吸引器装置及使用正确,患者卧位正确。

2.吸痰彻底、有效,操作熟练。

3.熟悉吸痰术的注意点。

4.吸痰无菌观念强,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15.结膜、巩膜检查

正确答案:结膜、巩膜检查

1.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双下睑中份嘱受检者向上看

2.同时向下翻开下睑边缘观察两侧下份球结膜、穹窿结膜、下睑结膜及巩膜

3.置左手拇指与示指于双上睑中份,轻轻向上牵拉,嘱受检者向下看,观察两侧上份球结膜及巩膜

4.用右手示指和拇指捏起上睑中部边缘,嘱受检者向下看,翻转眼睑观察上睑结膜,同法检查另一侧16.骨髓穿刺术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用物准备治疗盘、骨髓穿刺包、手套、洁净玻片6~8张、推片1张,须做细菌培养者准备细菌培养瓶。

2.患者准备根据不同穿刺部位采取不同体位。

3.髂前上棘穿刺术患者取仰卧位。

4.髂后上棘穿刺术患者取侧卧位。

5.胸骨柄穿刺术患者取仰卧位,肩背部垫枕使得头尽量后仰,并转向左侧,充分暴露胸骨上切迹。

6.脊椎棘突穿刺术患者取侧卧或反向坐于椅上,将两臂放于椅背上,头枕于臂上。

7.医师准备熟记操作方法,戴好口罩及帽子。

(二)操作方法

1.穿刺部位

(1)髂前上棘穿刺点选在髂前上棘后1~2cm。

(2)髂后上棘穿刺点取骶椎的两侧,臀部上方突出的部位。

(3)胸骨柄穿刺点,胸骨柄或胸骨体相当于第1、2肋间的位置,胸骨较薄,胸骨后为心房和大血管,严防穿通胸骨发生意外。

(4)脊椎棘突穿刺点,为腰椎棘突突出处。

2.消毒穿刺区皮肤。解开穿刺包,戴无菌手套,检查穿刺包内器械,铺无菌孔巾。

3.在穿刺点做皮肤、皮下、骨膜局部麻醉。

4.将骨髓穿刺针的固定器固定在离针尖适当长度处(髂骨穿刺约1.5cm,胸骨穿刺约1.0cm)。用左手的拇指和示指将穿刺部位皮肤拉紧并固定;以右手持穿刺针与骨面垂直刺入,若为胸骨穿刺,则应保持针体与骨面成30°~40°;当针头接触骨质后,将穿刺针左右转动,缓缓钻刺入骨质,当感到阻力消失且穿刺针已固定在骨内直立不倒时为止。

5.拔出穿刺针的针芯,接上无菌、干燥的10ml或20ml注射器,适当用力抽吸,即有少量红色骨髓液进入注射器。吸取0.1~0.2ml骨髓液,做涂片用。如做细菌培养,则宜取1.5ml。

6.取得骨髓液后,将注射器及穿刺针迅速拔出,在穿刺位置盖以消毒纱布,按压1~2min胶布固定。速将取出的骨髓液滴于载玻片上做涂片,若做细菌培养,则将骨髓液注入培养基中。

(三)注意事项

1.术前应做出凝血时间、血小板等检查。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及方法,以取得配合。

2.穿刺时切忌用力过猛或针尖在骨面上滑动。穿刺针进入骨质后避免摆动过大,以免折断。胸骨穿刺不可用力过猛、过深。以防穿透内侧骨板伤及心脏大血管。

3.抽取骨髓做涂片检查时,应缓慢增加负压,注射器内见血后即停止抽吸,以免发生骨髓稀释。同时须做涂片及培养者,先抽骨髓少许涂片,再抽骨髓培养,不能并做一次抽出。取下注射器时,迅速插回针芯,防止骨髓外溢。

4.骨髓液取出后,应立即做涂片,否则会发生凝固而导致涂片失败。

5.注射器与穿刺针必须干燥,以免发生溶血。

(四)质量要求

1.能指出4个穿刺部位。

2.患者体位正确(符合所选穿刺部位要求的体位)。

3.消毒、铺洞巾、局部麻醉、无菌操作正确、规范。

4.穿刺操作方法正确、规范。

5.熟悉注意事项。17.脾触诊(平卧位)

正确答案:1.受检者取仰卧位,两膝关节屈曲,检查者位于其右侧

2.先教会受检者做较深的腹式呼吸2~3次

3.检查者左手自受检者腹前方绕过,手掌置于受检者左胸下部第9~11肋处,试将其脾从后向前托起

4.右手掌平放于脐部与左侧肋弓垂直

5.自脐平面向上逐渐移向肋弓

6.嘱受检者进行缓慢而自然的腹式呼吸动作

7.吸气时触诊的手应随腹壁被动抬起,但不离开腹壁

8.呼气时触诊的手在腹壁下陷前提前下压

9.每个部位触2~3次

10.每次移动不超过1cm18.现场心肺复苏术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迅速将患者安置于硬板床或平地上,如系软床应在背部加垫硬木板。

2.操作者位于患者一侧。

(二)操作方法

1.确定患者是否意识丧失和心跳停止,其主要特征为: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股动脉、颈动脉搏动触不到;心音消失;发绀。

2.呼唤患者,轻推其肩部,观察瞳孔,判断意识是否丧失。

3.触摸其颈动脉,并观察面色,判断心跳是否停止。

4.证实患者心跳停止后,呼救,并立即抢救。

5.施行胸外按压术。

(1)解开患者上衣,暴露胸部。

(2)按压部位:在胸骨中下1/3交界处(即两乳头连线中点),以剑突为定位标志,将示、中两指横放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为按压区。

(3)操作者将一手掌根部放于按压区,与患者胸骨长轴相平行,另一手掌重叠压于前一手的手背上,两手手指交叉互握翘起,不接触胸壁。

(4)按压时双肘关节伸直,双肩中点垂直于按压部位,利用上半身前倾的力和肩、臂肌肉力量垂直向下按压,使胸骨下端下陷4~5cm,按压后应放松,使胸廓弹回原来形状,而使胸内压下降,血液回流。放松孵掌跟部不离开胸壁定位点,以免手移位。

(5)挤压和放松时间大致相等,并应平稳、规律、均匀地进行,不能间断。按压频率100/min(新生儿除外)。

(6)胸外心脏按压每30次做人工呼吸2次(即连续吹气2次,每次持续1s以上,直至病人胸廓升起为止),按压与吹气之比单人操作或双人操作均为30:2。

(7)对于儿童患者,用单手或双手于乳头连线水平按压胸骨,胸骨压低胸廓的1/3~1/2,频率100/min。对于婴儿,用两手指(中指、无名指)于紧贴乳头连线下方水平按压胸骨,胸骨压低至胸廓的1/3~1/2,频率100/min。按压与吹气之比单人操作为30:2,双人操作则15:2。

(8)主要有效指标:颈动脉可触及搏动;瞳孔逐渐回缩;发绀减退;自主呼吸恢复;神志逐渐恢复;收缩压在60mmHg以上。

6.实施人工呼吸术

(1)通畅气道,解松衣领及裤带,清除病人口、鼻腔的异物。

(2)开放气道:抬(提)颏法、抬颈法、双手抬颌法。

(3)以口对口人工呼吸法为例。

①病人平卧,操作者一手插入病人颈后向上托,一手按压其前额使头部后仰,颈项后伸用压前额的手的拇指和示指捏闭病人双侧鼻孔,另一手示指和中指抬起病人下颌,使下颌尖与耳垂的连线与地面垂直,将病人口打开。

②术者吸一口气紧贴病人口部用力吹气,直至病人胸廓升起为止。然后放松捏鼻的手,让病人胸廓复原。如有回气声,即表示气道通畅,可再吹气。

③如果患者有自主循环(如可触知脉搏),仅需要通气支持,无按压时人工呼吸频率成人每分钟10~12次,儿童每分钟12~20次。

(三)注意事项

1.按压部位不宜过高或过低,也不可偏于左右侧,切勿挤压胸骨下端剑突处。

2.按压至最低点处,应有一明显的停顿,不能冲击式地猛压或跳跃式按压。

3.按压须均匀、有节奏地进行,切忌突然急促地猛击。

4.两人操作时,为避免疲劳二人工作可互换,调换应在完成5组30:2的按压吹气后间隙中进行,并应在5s内完成转换。在按压过程中可暂停按压,以核实病人是否恢复自主心搏,应在实施5组30:2(约2min)的按压和吹气后进行。核实过程所用时间不得超过10s。

5.两次人工通气后(每次持续1秒以上),立即实施胸外按压。

6.如果第一次人工呼吸未能使胸廓起伏,应再次使用仰头抬颏法开放气道后,给予第二次通气。第二次吹气仍失败时应直接进行胸部挤压。

7.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各种通气方式包括口对口、口对鼻、面罩通气和高级气道通气,均推荐每次持续1s以上,以使患者胸部起伏。

8.避免快速或者用力吹气。

(四)质量要求

1.患者背部垫硬板。

2.按压的位置正确。

3.按压动作正确。

4.按压频率和胸骨下陷深度正确。

5.注意保持患者气道通畅。

6.按压与吹气比例正确。

7.每次吹气持续1s以上,并使患者胸部起伏。19.全身体检项目及顺序(以卧位为例)

正确答案:(一)一般检查或生命体征(仰卧位)

1.观察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

2.测量体温(腋测法)

3.触诊脉搏(桡动脉,至少半分钟)

4.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

5.观察并计数呼吸(至少半分钟)

6.测右上肢血压

(二)头部和颈部(仰卧位)

7.视诊头颅并观察头皮、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

8.触诊头颅

9.视诊双侧眉毛、眼睑

10.分别检查左右睑结膜、球结膜、巩膜

11.检查左右眼球外形及运动(6个方位)

12.分别检查左右角膜

13.视诊双侧虹膜

14.视诊双侧瞳孔大小、形状

15.分别检查左右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

16.检查集合反射(调节辐辏反射)

17.分别视诊左右耳廓

18.分别检查左右外耳道

19.检查双侧乳突有无压痛

20.分别检查左右耳听力

21.视诊鼻外形、有无鼻翼扇动

22.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观察鼻前庭

23.检查双侧上颌窦

24.检查双侧额窦

25.检查双侧筛窦

26.检查口唇、口腔黏膜、牙齿、牙龈

27.检查咽部及扁桃体

28.检查舌(舌质、舌苔、运动)

29.视诊颈部外形及姿势、皮肤

30.视诊颈静脉充盈、颈动脉搏动情况

31.检查有无颈强直(仰卧,去枕)

32.触诊双侧耳前淋巴结

33.触诊双侧耳后淋巴结

34.触诊枕后淋巴结

35.触诊双侧颌下淋巴结

36.触诊颏下淋巴结

37.分别触诊双侧颈前淋巴结

38.分别触诊双侧颈后淋巴结

39.分别触诊左右锁骨上淋巴结

40.触诊甲状腺(甲状腺峡部、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

41.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

42.触诊气管位置

43.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

(三)前、侧胸部(仰卧位)

44.观察胸壁有无静脉曲张、胸廓外形、皮肤、呼吸运动

45.分别触诊左、右腋窝淋巴结

46.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

47.触诊双侧胸廓扩张度(呼吸动度)

48.触诊双侧语颤(锁骨下窝、第5肋间、下胸部,双侧对比)

49.触诊有无胸膜摩擦感

50.双侧对比叩诊前胸和侧胸

51.双侧对比听诊前胸和侧胸

5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53.视诊心前区(有无隆起、异常搏动)、心尖搏动

5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

55.触诊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

56.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

57.心脏5个瓣膜区听诊

(四)后胸部(坐位。两手交叉抱肘或抱肩)

58.视诊脊柱弯曲度、胸廓外形、皮肤

59.触诊双侧语颤(肩胛上区、肩胛间区×2、肩胛下区,双侧对比)

60.双侧对比叩诊后胸部

61.分别叩诊左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肩胛下角线)

62.双侧对比听诊后胸部

63.检查双侧语音共振

64.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

65.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

66.检查颈椎活动度

67.检查双侧肋脊点、肋腰点有无压痛

68.检查双侧肾区(肋脊点)有无叩击痛

(五)腹部(仰卧位。两手放在躯干两侧,双下肢屈曲)

69.观察腹外形、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蠕动波

70.听诊肠鸣音(至少1min)

71.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

72.顺序叩诊全腹

73.叩诊肝上界

74.叩诊肝下界

75.检查肝、胆有无叩击痛

76.检查有无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

77.浅部触诊全腹(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检查腹壁紧张度、压痛、包块、脏器肿大)

78.深部触诊全腹(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

79.检查有无压痛、反跳痛(腹部任何部位)

80.触诊肝(右锁骨中线上触诊肝右叶,前正中线上触诊肝左叶)

81.检查有无肝颈静脉回流征(半卧位)

82.触诊胆囊

83.检查有无胆囊触痛征(Murphy征)

84.触诊脾脏(仰卧位,如未能触及脾脏,嘱其右侧卧位,右下肢伸直,左下肢屈曲,再触诊脾脏)

85.分别触诊左右肾脏(仰卧位)

86.分别检查左右季肋点有无压痛

87.分别检查左右上输尿管点有无压痛

88.分别检查左右中输尿管点有无压痛

89.检查有无波动感(液波震颤)

90.检查有无振水音

91.两侧对比检查腹壁反射

92.检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

(六)上肢(仰卧位)

93.观察上肢形态、皮肤

94.检查双侧指关节运动

95.检查双侧腕关节运动

96.分别触诊左右滑车上淋巴结

97.检查双侧肘关节运动

98.检查双侧肩关节运动

99.分别检查左右肱二头肌反射

100.分别检查左右肱三头肌反射

101.分别检查左右桡骨膜反射

102.分别检查左右霍夫曼征

103.触诊有无水冲脉

104.检查有无毛细血管搏动征

105.听诊有无枪击音

(七)下肢(仰卧位)

106.观察下肢形态、皮肤

107.检查双侧髋关节运动

108.检查双侧膝关节运动

109.触诊双侧腘窝淋巴结

110.分别检查双侧浮髌试验(仰卧位、双下肢伸直)

111.分别检查左右膝腱反射(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

112.分别检查左右髌阵挛(仰卧位、双下肢伸直)

113.检查双侧踝关节运动

114.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

115.触诊左右足背动脉

116.分别检查左右跟腱反射(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外旋、外展)

117.分别检查左右踝阵挛(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

118.分别检查左右巴宾斯基征(仰卧位、双下肢仲直)

119.分别检查左右奥本汉姆征(仰卧位、双下肢伸直)

120.分别检查左右克匿格征

121.检查布鲁金斯基征(仰卧,去枕)

122.分别检查左右拉赛格征(仰卧位、双下肢伸直)

123.检查腰椎活动度(立位,屈、伸、侧弯、旋转)

124.观察步态20.心界叩诊

正确答案:1.受检者取仰卧位,检查者位于其右侧,左手叩诊扳指与肋阎平行

2.先叩左界,从心尖搏动最强点外2~3cm处开始,由外向内,自下而上,叩至第2肋间、3,后叩右界,先叩出肝上界,于其上一肋间(一般为第4肋间),由外向内,依次上移,叩至第2肋间

4.左手中指第2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

5.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2指骨前前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6.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及肩关节参加运动

7.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8.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

9.同一部位应连续叩击2~3次,如未能获得明确印象,可再连续叩击2~8次

10.叩击力量均匀

11.准确性21.耻骨上膀胱穿刺及引流术

正确答案:(一)适应证

1.急性尿潴留导尿未成功者。

2.需膀胱造口引流者。

3.穿刺采取膀胱尿液做检查及细菌培养。

4.小儿、年老体弱不宜导尿者。

(二)方法

1.穿刺前,膀胱内必须有一定量的尿液。

2.下腹部皮肤消毒,在耻骨联合上缘一横指正中部位局麻。

3.选好穿刺点,以穿刺针向后下方倾斜刺入膀胱腔内。拔出针芯,即有尿液溢出,将尿液

抽尽并送检。

4.过分膨胀的膀胱,抽尽尿液宜缓慢,以免膀胱内压减低过速而出血,或诱发休克。

5.如用套管针穿刺做耻骨上膀胱造口者,在上述穿刺点行局麻后先做一皮肤切口,将套管针刺入膀胱,拔出针芯,再将导管经套管送入膀胱,观察引流通畅后,拔出套管,妥善固定引流导管。

6.对曾经做过膀胱手术的患者须特别慎重,以防穿入腹腔伤及肠管。

(三)质量要求

1.熟悉适应证。

2.穿刺部位选择正确。

3.消毒、无菌操作正确、规范。

4.穿刺操作方法正确。22.面罩吸氧法氧流量6L/min时,氧浓度可达

A、60%~80%

B、30%~50%

C、50%~70%

D、80%~90%

正确答案:A23.甲状腺前面触诊法

正确答案:1.甲状腺峡部检查者用拇指从胸骨上切迹向上触摸,同时嘱受检者做吞咽动作

2.甲状腺侧叶

(1)检查者一手拇指施压于一侧甲状软骨,将气管推向对侧

(2)另一手示、中指在对侧胸锁乳突肌后缘向前推挤甲状腺侧计

(3)拇指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触诊

(4)同时嘱受检者做吞咽动作

(5)同法检查另一侧24.全身状态检查

正确答案:1.体温

(1)口测法:将消毒过的体温计置于舌下,紧闭口唇,不用口腔呼吸,测量10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3~37.2℃。

(2)肛测法:受检者取侧卧位,将肛门体温计头部涂以润滑剂,徐徐插入肛门,深达肛门体温计一半为止。测量5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5~37.7℃。

(3)腋测法:将体温计置于腋窝深部,上臂将体温计夹紧,测量5min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体温高于正常称为发热,发热的临床分度如下,37.3~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1℃为高热,41℃以上为超高热。体温低于正常称体温过低,见于休克、慢性消耗性疾病、严重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等。

2.脉搏用示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平放于桡动脉近手腕处,进行触诊,至少30s,以30s脉搏数乘以2即为脉率。注意脉搏的频率和节律。在某些情况下不能检查桡动脉时,可检查颞动脉、耳前动脉、颈动脉、肱动脉、股动脉、足背动脉等。

正常成人脉搏60~100/min,节律整齐,强度相等。脉率大于100/min,即为脉搏增快,病理情况下见于甲亢、发热、心衰、贫血、休克等。脉率<60/min,为脉搏减慢,常见于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高血压、二度以上的房室传导阻滞、甲状腺功能减退等。脉率与心率不一致,脉率少于心率,见于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等。不整脉见于窦性心律不齐、过早搏动、心房颤动等。交替脉、奇脉、水冲脉、脉搏紧张度、动脉壁的情况见血管检查。

3.呼吸观察受检者胸壁和腹壁的起伏,一呼一吸算一次。计数呼吸30s,乘以2为呼吸频率。注意频率、节律和深度。正常成人呼吸12~20/min,节律均匀,深浅适宜。呼吸频率超过20/min,称呼吸增快,可见于发热、疼痛、贫血、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功能不全;呼吸频率低于12./min,称为呼吸减慢,见于呼吸中枢受抑制,如药物中毒(巴比妥、吗啡等)或颅内压增高等;呼吸深度受限,见于呼吸肌麻痹、较严重的腹腔积液以及肺气肿、胸膜炎、胸腔积液、气胸等;呼吸加深,称为Kussmaul呼吸。见于糖尿病酮中毒、尿毒症时的酸中毒等;潮式呼吸多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如脑膜炎、脑出血、脑炎、脑肿瘤等)、中毒(如巴比妥类)及其他临危疾病;间停呼吸临床意义与潮式呼吸大致相同,但更为严重,常在呼吸完全停止前发生;双吸气主要见于颅内压增高和脑疝前期。

4.血压

(1)测量前嘱受检者安静休息至少5min。测量时取坐位或仰卧位。

(2)受检者手臂(一般以右上肢为准)裸露伸直并外展45~,掌心向上,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坐位平第4肋软骨,仰卧位与腋中线同一水平)。

(3)将血压计气袖展平,驱尽袖带内的气体,气袖中部对着肱动脉,缚于上臂,气袖下缘距肘窝线2~3cm,不可过紧或过松,以恰能放进一手指为宜。开启水银槽开关。

(4)检查者左手指于肘窝上肱二头肌腱内侧触及肱动脉搏动后,将听诊器体件置于搏动处(不要接触气袖,更不能塞在气袖下),准备听诊,右手握气球关闭气阀以适当速度向气袖内打气(打气前,要明确压力计读数为0,即气袖内空气全部排出),边打气边听诊,待肱动脉搏动消失,再升高20~30mmHg,缓慢放气,使汞柱徐徐下降(以每秒2mm为宜)。

(5)注意音响的变化及注视汞柱上的刻度,从无声至听到第一声响,此时汞柱所指刻度为收缩压读数,继续放气,汞柱降至声音消失时所示压力值为舒张压。同样方法再测定一次,取两次测定的平均值为血压值。

(6)测量后,排尽袖带内余气,关闭气门,整理袖带,放回盒内。将血压计向水银槽倾斜45°同时关闭水银槽开关。

(7)记录血压结果。

正常人血压变动范围较大,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正常血压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舒张压80~89mmHg。

正常成人脉压(收缩压与舒张压之差)为30~40mmHg。

成人血压收缩压≥140mmHg,舒张压≥90mmHg,称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正常值与高血压之间者,称为临界性高血压。血压低于90/60mmHg者称为低血压。高血压常见于原发性高血压病、肾脏疾病、肾上腺皮质和髓质肿瘤、颅内压增高等。低血压常见于休克、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急性心脏压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等。脉压增大常见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病、主动脉粥样硬化、甲状腺功能亢进、严重贫血等。脉压减小常见于低血压、心包积液、缩窄性心包炎、严重的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重度心功能不全等。

5.发育通过观察受检者的年龄、智力和体格成长状态之间的关系来判断发育正常与否。

成人正常的指标为:头部长度为身高的1/7~1/8,胸围约等于身高的一半;两上肢展开的长度约等于身高,坐高等于下肢长度,体重(kg)=身高(cm)-100。年龄与智力、体格成长状态关系均衡即为发育正常。

6.营养通过观察受检者皮肤、毛发、皮下脂肪、肌肉的发育情况综合判断营养状态。营养状态分三等。

(1)良好:黏膜红润、皮肤光泽、弹性良好,皮下脂肪丰满而有弹性,肌肉结实,指甲、毛发润泽。

(2)不良:皮肤、黏膜干燥,弹性减低,皮下脂肪菲薄,肌肉松弛无力,指甲粗糙有条纹或凹陷,毛发稀疏,无光泽。

(3)中等:介于两者之间。

营养不良多见于摄食不足、消化吸收不良或消耗过多等。肥胖常见于单纯性肥胖或继发于某些内分泌疾病等。

7.意识状态一般多用问诊检查,通过对话,来了解病人思维、反应、情感活动、定向力等,同时还要做痛觉试验、瞳孔反射、角膜反射、肌腱反射等以测定意识障碍的程度。

(1)嗜睡:是最轻的意识障碍,病人处于病理的睡眠状态,但可被轻度刺激或语言唤醒,醒后能回答问题,但反应较迟钝,回答问题简单而缓慢。停止刺激后可再入睡。

(2)意识模糊:是较嗜睡更进一步的意识障碍,定向力部分或完全障碍,思维和语言不连贯,可有错觉与幻觉、躁动不安、谵语或精神错乱。

(3)昏睡:是一种较严重地意识障碍。病人处于熟睡状态,接近于人事不省,难于唤醒。在强刺激下唤醒后很快又入睡,醒后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4)昏迷:是最严重的意识障碍。①浅昏迷。意识大部丧失,无自主运动,对光、声音刺激无反应,对疼痛刺激可出现痛苦表情或防御反应但不能唤醒。角膜反射、瞳孔对光反射、眼球运动、吞咽反射等均存在。②中度昏迷。对周围刺激无反应,防御反射、角膜反射减弱,瞳孔对光反射迟钝,眼球无转动。③深昏迷。意识全部丧失,各种反射均消失。偶有深反射亢进或出现病理反射。机体仅能维持呼吸与血循环功能。

(5)谵妄:是一种以兴奋性增高为主的意识障碍,临床主要表现为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错觉与幻觉、躁动不安及语言错乱等。正常人意识清晰,反应敏锐精确,思维活动正常,语言清晰、准确,表达能力机敏。

8.面容与表情观察受检者有无痛苦表情,急、慢性面容,甲亢面容、二尖瓣面容等特征性面容与表情。健康人表情自如,神态安怡,无病容表现。

9.体位观察受检者身体所处的状态。

(1)自动体位:身体活动自如,不受限制。

(2)被动体位:受检者不能自己调整或变换肢体的位置。

(3)强迫体位:受检者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被迫采取某种体位。

被动体位见于极度衰弱或意识丧失的病人。常见的强迫体位有:①强迫仰卧位,见于急性

腹膜炎等;②强迫俯卧位,常见于脊柱疾病;③强迫侧卧位,见于一侧胸膜炎和大量胸腔积液;

④强迫坐位,见于心肺功能不全的病人;⑤强迫蹲位,见于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⑥辗转体位,

见于胆石症、胆道蛔虫病、肠绞痛等;⑦角弓反张位,见于破伤风及小儿脑膜炎;⑧强迫停立位,

见于心绞痛。

10.步态嘱受检者走动,观察其走动时的姿态。注意有无异常步态:①醉酒步态,见于

小脑疾患、酒精中毒或巴比妥中毒;②慌张步态,见于震颤性麻痹;③跨阈步态,见于腓总神经

麻痹;④共济失调步态,见于脊髓结核病人;⑤健康人步态稳健。25.触诊

正确答案:触诊是医生通过手的感觉进行判断的一种检查方法。常用下列几种方法:

(一)触感法

是将手指的指腹、手掌的掌面或尺侧缘轻贴于被检部位,以感知震动、搏动和温度等的检查,常用以检查震颤、摩擦感、心尖搏动和皮肤温度等。

(二)按压法

是以手指按压被检部位,试其有无压痛和搏动强弱的检查法,常用于检查压痛点或脉搏触诊。检查浅部脓肿或关节腔积液等也用按压法,但须双手配合。

(三)触摸法

是用手触摸脏器或肿物的边缘、质地和表面等的检查法。根据检查目的的不同,手法不

一,常用的方法如下。

1.浅部触诊法①用右手轻轻平放在被检查部位,下压约1cm深度;②利用掌指关节和腕关节的协调动作柔和地进行滑动触摸。

2.深部触诊法用手指或手掌(一手或两手重叠)由浅入深,逐渐加压以达深部,分为以下几种。

(1)深部滑行触诊法:①检查时嘱受检者张口平静呼吸,或与病人谈话以转移其注意力,使腹肌松弛;②检查者以并拢的二、三、四指末端逐渐压向腹腔的脏器或包块,并连同该处的腹壁皮肤一起,在被触及的脏器或包块上做上下左右的滑动触摸。

(2)双手触诊法:将左手置于被检查脏器或包块的后部,并将被检查部位推向右手方向,这样可以起到固定作用,同时又可使被检查脏器或包块更接近体表以利于右手触诊。

(3)深压触诊法:①以一个或两个并拢的手指逐渐深压,以确定腹腔压痛点,如阑尾压痛点、胆囊压痛点等;②在检查反跳痛时,即在深压的基础上迅速将手抬起,并询问受检者是否感觉疼痛加重或察看面部是否出现痛苦表情。

(4)冲击触诊法:以右手并拢的示、中、环三个手指,取70°~90°,置放于腹壁上相应的部位,做数次急速而较有力的冲击动作。在冲击时即会出现腹腔内脏器在指端浮沉的感觉。这种方法一般只使用于大量腹腔积液、肝、脾难以触及时。避免用力过猛。26.脑脊液压力正常为

A、40~50滴/分

B、30~40滴/分

C、50~60滴/分

D、20~30滴/分

正确答案:A27.外生殖器、肛门、直肠

正确答案:外生殖器、肛门和直肠的检查是全面体格检查的一部分,对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条件因素或病人对此项检查缺乏认识,检体时往往被省略,以致造成延误诊断的后果。因此,对有指征的病人应说明检查的目的、方法和重要性,务求做到全面检查。女性外生殖器必要时请妇产科检查。

(一)男性生殖器

1.阴茎

(1)包皮:检查有无包茎或包皮过长。成人包皮不应掩盖尿道口,上翻后可露出阴茎头。如包皮上翻后不能露出尿道口或阴茎头称包茎。包皮长过阴茎头但上翻后能露出尿道口和阴茎头,称包皮过长。

(2)阴茎头与冠状沟:观察有无硬结、溃疡等。正常阴茎头与冠状沟红润光滑。如有硬结并伴有暗红色溃疡、易出血者应怀疑阴茎癌,晚期融合后呈菜花状。冠状沟处如发现单个椭圆形硬质溃疡称为下疳,愈后遗留瘢痕,见于梅毒。

(3)尿道口:检查者以中指和环指挟持阴茎,用拇指和示指将尿道日分开,检查有无发红、分泌物、狭窄等。正常尿道口黏膜红润、清洁、无分泌物黏附。尿道口发红、附着有分泌物并有尿道触痛,见于尿道炎。如有狭窄,见于先天性畸形或炎症后粘连。

(4)阴茎大小:正常成人阴茎7~10cm,阴茎过小,见于性腺功能减退;儿童外生殖器呈成人型,见于性早熟。

2.阴囊受检者取立位,两腿稍分开,检查者将两手拇指放在受检者阴囊前面,其余四指放在阴囊后面,双手同时触诊,以资对比。

(1)阴囊:有无水肿。如有水肿可为全身水肿的一部分,也可由局部因素引起,如炎症、过敏反应、下腔静脉阻塞等。

(2)精索:有无挤压痛、串珠样肿胀、硬结、精索静脉曲张等。正常时精索为柔软的索条,无挤压痛。精索有挤压痛及局部皮肤红肿时,多为精索的急性炎症;精索呈串珠样肿胀,见于输精管结核;附睾附近的精索触及硬结,多为丝虫病所致。精索触诊有蚯蚓团样感觉时则为精索静脉曲张。

(3)睾丸:有无发育不全、肿大、压痛、结节等。正常睾丸左右各一,微扁,表面光滑柔韧。睾丸急性肿痛多为外伤、流行性腮腮炎、淋病等所致;慢性肿痛多为结核。一侧睾丸肿大、坚硬并有结节应考虑为睾丸肿瘤:睾丸摸不到,可为睾丸未发育,见于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症;也可为睾丸位置异常,如隐睾,睾丸未能降人阴囊内,可能位于腹腔、腹股沟管、阴茎根部等处。睾丸过小见于肥胖性生殖无能症。睾丸萎缩可为流行性腮腺炎的后遗症,也可为外伤引起。阴囊胀大,触诊有水囊感,见于睾丸鞘膜积液。

(4)附睾:位于睾丸的后外侧,上端膨大,下端细缩如囊锥状。检查有无触痛、结节、硬块等。慢性睾丸炎时,附睾肿大,触诊能摸到结节,稍有压痛。附睾结核时附睾肿胀,触诊有结节状硬块,一般无挤压痛,常伴有输精管增粗,呈串珠状,晚期的结核病灶破溃后,可形成经久不愈的瘘管。急性睾丸炎时,附睾肿痛。

3.前列腺为附属性腺,位于膀胱下方、耻骨联合后约2cm,包绕在尿道根部,左右各一,紧密相连。通过肛门指检可扪及。受检者取肘膝位。检查者示指带指套,涂适量润滑油,徐徐插入肛门,向腹侧触诊。正常前列腺大小如栗,质韧有弹性,两叶之间可触及正中沟。检查时注意正中沟有无消失、触痛,腺体有无坚硬、表面呈结节状。前列腺触诊时可同时做前列腺按摩,采取前列腺液标本,方法为用探查的示指做向前、向内的方向左右各按摩3~4次,再沿中间沟顺尿道方向滑行挤压,即可有前列腺液由尿道中流出,收集的标本应立即送检。前列腺肥大时正中沟消失。前列腺肿大并有明显压痛见于急性前列腺炎;腺体坚硬、表面不平呈结节状应考虑为前列腺痛。

(二)女性生殖器

分为外生殖器及内生殖器两部分,必要时由专科检查。

1.外生殖器包括阴阜、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及前庭。

2.内生殖器包括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三)肛门与直肠

1.视诊受检者取左侧卧位。检查者以双手拇指将受检者两侧臀部轻轻分开,主要观察有无以下改变。

(1)肛门闭锁或狭窄:肛门闭锁或狭窄常见于新生儿先天性畸形。

(2)肛门外伤与感染:肛门有创口或瘢痕见于外伤与术后。肛门周围红肿及压痛,见于肛门周围脓肿。

(3)肛门裂:肛门黏膜有狭长裂伤,可伴有梭形或圆形多发性小溃疡,疼痛剧烈。

(4)痔:外痔时可见肛门外口有紫红色柔软肿块。内痔时可见肛门内口静脉曲张,在黏膜下形成紫红色包块,随排便可突出肛门口外。

(5)肛门瘘:在肛门内外可见瘘管开口。可由于结核或直肠脓肿所致。

(6)直肠脱垂:检查时嘱病人取蹲位,用力屏气做排便动作,如在肛门外看到紫红色球状突出物,即为直肠部分脱垂;如膨出部分呈椭圆形块状物,表面有环形皱襞,即为直肠完全脱垂。

2.触诊

(1)体位:①左侧卧位。左下肢伸直、右下肢屈曲贴近腹部、臀部靠近检查台的边缘。此体位适用于女病人和衰弱病人。②肘膝位。两肘关节屈曲,使胸部俯于床面,两膝关节呈直角屈曲跪于检查台上。此体位肛门暴露清楚,示指进入直肠较深,检查易成功。用于检查直肠前部,并可检查前列腺。③仰卧位。仰卧,臀部垫高,两腿屈曲、抬高并外展。此种体位适用于重症体弱病人和膀胱直肠窝的检查。同时也可进行直肠双合诊,即右手示指在直肠内,左手在下腹部,双手配合,检查盆腔疾患。

(2)方法:检查者戴好手套或指套,涂上适量润滑油,以右手示指先在肛门口轻轻按摩,使括约肌放松,然后将示指逐渐插入肛门,触摸肛门口及直肠的四壁,注意有无触痛、肿块、波动感等。退出后观察指套上有无脓血和黏液。检查小儿,一般用小指指检。有剧烈触痛见于肛裂;触及波动感见于肛门、直肠周围脓肿;触到柔软光滑而有弹性的包块为直肠息肉;触到坚硬凸凹不平的包块应考虑直肠癌。指诊后指套带有黏液、脓液或血说明存在炎症并有组织破坏。28.叩诊

正确答案:叩诊是用手指叩击身体表面某部,使之震动而产生音响,根据震动和声响的特点来判断被检查部位的脏器状态有无异常的一种方法。

(一)直接叩诊法

用并拢的右手中间三指掌面直接拍击被检查的部位,此法叩诊产生的音响弱,难于精确定位,适用于面积较广病变的检查,如大量的胸腔积液或腹水等。

(二)间接叩诊法

1.左手中指第二指节紧贴于叩诊部位,其他手指稍微抬起,勿与体表接触。

2.右手指自然弯曲,以中指指端叩击左手中指第二节指骨的远端,叩击方向应与叩诊部位的体表垂直。

3.叩诊时应以腕关节与掌指关节的活动为主,避免肘关节及肩关节参加运动。

4.叩击动作要灵活、短促、富有弹性。

5.叩击后右手中指应立即抬起。

6.同一部位应连续叩击2~3次,如未能获得明确印象,可再连续叩击2~3次。

7.叩击力量要均匀适中,使产生音响一致。

8.叩击力量大小应视被检查部位情况而定,范围小,部位浅宜轻叩,如心界叩诊;部位深的病灶可重叩。29.脊柱及四肢

正确答案:(一)脊柱

受检者取坐位或立位。

1.脊柱弯曲度

(1)检查者用右手示指与中指沿脊椎棘突,以适当的压力从上向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即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线,以此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2)从侧面观察受检者脊柱有无前凸、后凸。

(3)正常人脊柱有4个生理性弯曲,呈“S“状弯曲,即颈椎稍向前凸;胸椎向后凸;腰椎向前凸;骶椎则有较大幅度的后凸。无过度前凸或后凸现象,也无侧弯。脊柱过度后弯称为脊柱后凸。多发生于胸段。小儿脊柱后凸多为佝偻病引起;儿童、青年多为胸椎椎体结核引起;成年人脊柱后凸,见于强直性脊柱炎;老年人为骨质退行性变。脊柱过度向前弯曲称为脊柱前凸。见于晚期妊娠、大量腹腔积液、腹腔巨大肿瘤、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脊柱离开后正中线向两侧偏曲称为脊柱侧凸。姿势性侧凸见于儿童发育期坐、立位姿势不良、一侧下肢较短、椎间盘脱出症、脊髓灰质炎后遗症等。器质性侧凸,见于佝偻病、慢性胸膜增厚、胸膜粘连及肩部畸形等。

2.颈椎活动度

(1)嘱受检者低头,尽量使下颏接近胸骨。观察前屈程度。

(2)嘱受检者头部尽量向后仰,观察后伸程度。

(3)嘱受检者头部向一侧偏屈,即尽量使右耳接近右肩、左耳接近左肩。观察侧弯程度。

(4)嘱受检者水平方向,向左、向右转动头部,即使下颏分别尽量接近左、右肩部。观察旋转程度。

3.腰椎活动度

(1)嘱受检者主动弯腰,双手尽量触及足趾,观察屈腰程度。

(2)主动伸腰,尽量后仰,观察后伸程度。

(3)固定受检者髋部让其主动向左右双侧弯腰,观察其侧弯程度。

(4)固定其髋部两侧,嘱受检者转向左、右两侧,观察其旋转程度。

(5)受检者如不能主动完成以上动作,检查者可协助其进行被动运动以判断颈椎、腰椎活动度。

(6)正常脊柱有一定的活动范围,颈椎可前屈35°~45°、后伸35°~45°及左右侧弯45°,旋转60°~80°;腰椎在臀部固定时,可前屈75°~90°,后伸30°,左右侧弯各20°~35°,旋转30°;胸椎活动度很小;骶椎几乎不活动。脊柱活动受限,见于软组织损伤,如颈肌肌纤维炎、颈肌韧带劳损、腰肌肌纤维炎或腰肌韧带劳损。骨质增生,如颈椎、腰椎的增生性关节炎。骨质破坏,如脊椎结核或肿瘤、脊椎骨折或脱位及椎间盘突出。

4.脊柱压痛与叩击痛

(1)压痛:检查者用右手拇指从枕骨粗隆自上而下逐个按压每一脊椎棘突及椎旁肌肉。正常人脊柱无压痛。

(2)叩击痛:①直接叩诊法。用叩诊锤或手指(右手中指)直接叩击各个脊椎棘突,多用于检查胸椎或腰椎。②间接叩击法。受检者取端正的坐位,检查者用左手掌面放在其头顶,右手半握拳以小鱼际肌部叩击左手背,检查有无叩击痛。③正常人脊柱无叩击痛。脊柱结核、脊椎骨折、椎间盘脱出时,可有压痛、叩击痛。

(二)四肢

受检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充分暴露双上肢,从肩至指尖,暴露双下肢。

1.形态

(1)以视诊和触诊为主,两者互相配合。注意观察软组织的状态、关节有无变形,有无膝内、外翻及足内、外翻,有无肢端肥大、肌肉萎缩,下肢静脉曲张及水肿,有无杵状指(趾)、匙状指、骨折与关节脱位。

(2)腕关节变形常见于腱鞘滑膜炎、腱鞘囊肿、腱鞘脂肪纤维瘤等。指关节变形多见于类风湿关节炎,亦见于老年性骨关节炎,爪形手见于尺神经或正中神经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脊髓空洞症及麻风等。膝关节变形多见于风湿性关节炎。膝内、外翻畸形见于佝偻病和大骨节病。足内、外翻畸形多见于先天性畸形和脊髓灰质炎后遗症。肢端肥大见于肢端肥大症与巨人症。

杵状指(趾)多发生于呼吸系统疾病、某些心血管系统疾病及营养障碍性疾病,如支气管肺癌、支气管扩张、胸腔肿瘤、肺脓肿、脓胸;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肌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吸收不良综合征、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等。匙状指多见于缺铁性贫血。肝掌,即手掌鱼际处深部毛细血管扩张所致的深红色红斑,可见于肝硬化、妊娠及风湿性心脏病等。雷诺(Raynaud)现象:手指每遇寒冷或因情绪激动就变为严重苍白,继而发绀后又转红,见于闭塞性脉管炎。

2.浮髌试验若膝关节肿胀时应做此试验,以确定有无关节腔积液。嘱受检者取仰卧位,下肢伸直。

(1)用左手拇指和其余四指分别固定于关节上方两侧,右手的拇指及其余四个手指分别固定于关节下方两侧。

(2)然后用右手示指将髌骨连续向后方按压数次,压下时有髌骨与关节面的碰触感,松开时有髌骨浮起感,即为浮髌试验阳性,说明关节腔内有积液。

(三)运动功能

嘱受检者主动进行以下运动,如不能完成,则协助其进行被动运动。

1.指关节运动嘱受检者伸开双手手指,弯曲近端和远端指间关节呈爪状,然后握拳。正常各指关节可以伸直,屈时可以紧握成拳。

2.腕关节运动

(1)嘱受检者伸出双手,掌心向下,呈中立位,嘱其手腕尽量主动向手背部上翻做腕关节背伸运动。

(2)嘱受检者伸出双手,掌心向下,呈中立位,嘱其手腕尽量主动向下弯曲,做腕关节掌屈运动。正常腕关节伸30°~60°。屈50°~60°。

3.肘关节运动嘱受检者尽量主动屈曲肘关节紧靠上臂做屈肘运动,嘱受检者尽量主动伸直双臂做伸肘运动。正常肘关节屈位,握拳屈腕拇指可以触及肩部,伸直为180°。

4.肩关节运动嘱受检者肘关节贴在胸前,用手触摸对侧耳朵,说明肩内收正常;手能从颈后摸到对侧耳朵,表明肩关节前屈、外展、外旋活动正常;手能从背后摸到或接近对侧肩胛骨下角,说明肩关节内旋、后伸功能正常。

5.髋关节运动

(1)嘱受检者主动屈膝,尽可能屈向胸部以检查髋关节的屈曲运动。

(2)将受检者的膝、髋各屈大约90°,左手按其膝上部位,右手握其小腿下端踝上部位,以膝关节为中心,向外旋转其足,即表现为髋关节的内旋运动,向内旋转其足即.表现为髋关节的外旋运动。

(3)正常髋关节屈曲时,股前部可以与腹壁相贴,外旋与内旋各为45°。

6.膝关节运动仰卧位,双下肢伸直。检查者一手压住股骨下端;另一手抬起小腿,使膝伸直。以同法检查另一侧。嘱受检者屈膝屈髋,检查者一手固定其大腿下端;另一手推压小腿下段,使屈膝,直至足跟碰到臀部为止。以同法检查另一侧。正常膝关节伸位可达180°,屈时小腿后部可与股后部相贴。

7.踝关节运动嘱受检者做主动的背曲和跖曲,做主动内翻(足底朝向人体中线运动)和外翻(足底离开人体中线的运动)运动。正常踝关节背屈约35°,跖曲约45°,内、外翻各约35°。当以上各关节不能达到各自的活动幅度时,为关节运动受限,见于相应部位的骨折、炎症、脱位、肌腱及软组织损伤。30.鼻

正确答案:(1)鼻外形:观察受检者鼻部皮肤颜色和外形,有无斑点或斑块,鼻外形有无鞍鼻或蛙状鼻、酒渣鼻等。

(2)鼻翼扇动:观察受检者有无吸气时鼻孔开大,呼气时鼻孔回缩,见于高度呼吸困难的病人。

(3)鼻通气状态:①以右手拇指压闭受检者右侧鼻翼嘱其吸气。检查左侧鼻道通气状态。正常通气良好。②然后用右手示指压闭受检者左侧鼻翼嘱其吸气,检查右侧鼻通气状态。

(4)鼻前庭:①嘱受检者头稍向后仰,检查者将左手拇指置于受检者鼻尖,其他手指置于额部,用拇指上推鼻尖。②右手持手电筒照射鼻前庭,观察鼻中隔是否居中,有无穿孔;鼻黏膜有无充血、分泌物;有无疖子、毛囊炎等。

(5)鼻窦:①上颌窦检查。双手置于受检者两侧耳后,双手拇指分别于左右颧部向后按压。检查有无压痛。②额窦。双手置于受检者头部,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左右眼眶上缘内侧,用力向后向上按压,检查有无压痛。③筛窦。双手置于受检者两侧耳后,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受检者鼻

根部与眼内眦之间向内后方按压,检查有无压痛。鼻窦炎时可表现头痛、鼻塞、流脓涕和鼻窦压痛。31.简易呼吸器的使用

正确答案:简易呼吸器是指手捏皮球,多数有一个气囊及呼气活瓣。体积小,便于携带。常用于以下情况。①急症病人:急症者病情危急,在急需应用机械通气,现场无呼吸机或来不及连接呼吸机的情况下,可先用简易呼吸器作机械通气;②协调机械通气:在使用机械通气治疗前,为使病人自主呼吸和呼吸机同步、协调,可应用简易呼吸器进行过度通气;③了解肺组织的病变情况:由于使用简易呼吸器时能直接手感呼吸道阻力和肺、胸的顺应性,可以直接了解肺组织的病变情况;④运送病人:适用于机械通气者做特殊检查,进出手术室等情况;⑤临时替代呼吸机:遇到呼吸机因故障、停电等特殊情况时,可临时应用简易呼吸器替代。

(一)简易呼吸器构造

单向阀、气束、氧气储气阀、氧气储气袋、氧气导管、面罩。

(二)操作方法

1.病人仰卧去枕并使其头部处于过伸位。

2.清除病人口咽部与喉中分泌物、义齿等任何可见的异物。

3.插入口咽通气道,防止舌咬伤和舌后坠。

4.抢救者位于病人头部的后方,将病人头部向后仰,并托牢下颌使其朝上,保持气道通畅。

5.连接呼吸器各接口,接上氧气检查各接口是否漏气。

6.用面罩盖住病人的口鼻,左手拇指和示指紧紧按住面罩中上部,施加适当压力以减少漏气。如头部不易固定,则可用左手其他的手指紧按住下颌,以固定头位。

7.如病人已插上气管插管,把呼吸器面罩去掉,接上气管插管。

8.右手捏压气囊送气(一般用单手捏压),将气体送入肺中,频率和人工呼吸一致,12~20/min(一般的简易呼吸器在单手捏压时每次可提供约500ml的气体,双手捏压时可提供约900ml的气体)。

9.捏压气囊后立即放松,捏压时间和放松气囊的时间之比约为1:1,5。

(三)注意事项

1.保持气道通畅。

2.注意以下情况以确认病人是否处于正常的换气:①捏压时观察病人面部或口唇颜色的变化;②注意其胸部是否随着压缩球体而相应起伏;③在呼气当中,观察面罩内是否呈雾气状。

(四)质量要求

1.使用前检查气囊弹性、有无漏气。检查接口有无漏气。

2.检查气管插管是否牢固、病人呼吸道是否通畅。

3.会连接输氧管与呼吸囊、代氧侧管。

4.均匀捏压呼吸囊,12~20/min(成人:12~15/min,小儿:14~20/min)。32.过渡语言

正确答案:是指问诊时用于两个项目之间的转换的语言,是向病人说明即将讨论的新项目及其理由。例如:“我们一直在谈论你今天来看病的目的,现在我想问你过去的病情,以便了解它与你目前的疾病有何关系,从儿童时期回忆起追溯到现在(停顿)“你小时候健康情况如何?“用了这种过渡性语言,病人就不会困惑你为什么要改变话题,以及为什么要询问这些情况。良好的过渡语言例子还有①过渡到家族史:“现在我想和你谈谈你的家族史;你也知道,有些疾病在有血缘关系的亲属中有遗传倾向,为了获得一个尽可能完整的家谱,预测和治疗未来的疾病,我们需要了解这些情况。让我们先从你的父母开始吧,他们都健在吗?“②过渡到系统回顾:“我已经问了你许多问题,你非常合作,现在我想问问你全身各个系统的情况,以免遗漏,这对我了解你的整个健康状况非常重要。“33.腰椎穿刺术

正确答案:(一)准备工作

1.用物准备清洁盘、腰椎穿刺包、无菌试管若干、乙醇灯、火柴,注射用药(按需准备)。

2.患者准备嘱患者侧卧于硬板床上,背部与床边垂直,头前屈,双手抱膝紧贴腹部,使躯干呈弓形;或由助手用一手帮助挽头,另一手挽双下肢腘窝处,并用力抱紧,使脊柱尽量后凸,增宽椎间隙,以利进针。

3.医师准备熟记操作方法,戴好口罩及帽子。

(二)操作方法

1.常选用两髂后上棘连线与后正中线交会处(相当于第3~4腰椎棘突间隙)作为穿刺点,也可在上一或下一个腰椎棘突间隙进行。

2.常规消毒皮肤,带无菌手套,覆盖消毒洞巾,局部麻醉,达椎间韧带。

3.穿刺:用左手拇指及示指固定穿刺点皮肤,右手持穿刺针,从棘间隙与脊柱呈垂直方向,针头斜面向上缓慢进针。成人进针深度4~6cm,儿童2~4cm。如触及骨质,将针头后退少许,并稍偏向头部方向摧进。穿过黄韧带及硬脊膜时有突然落空感,此时缓慢拔出针芯即有脑脊液流出。

4.立即快速接上测压管测压。可见脑脊液在测压管内上升到一定水平后液面随呼吸轻微波动,记录此时的压力值,即为初压。正常脑脊液压力为70~180mmHO或40~50滴/min。

若做Queckenstedt试验,了解蛛网膜下隙有无阻塞,在测初压后,由助手先压迫一侧颈静脉约10s,再压另一侧,最后同时按压双侧颈静脉。正常时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立即迅速升高1倍左右,解除压迫后10~20s,迅速降至原来水平,称梗阻试验阴性,示蛛网膜下隙通畅。若压迫颈静脉后脑脊液压力不升高,为梗阻试验阳性,示蛛网膜下隙完全阻塞。若压迫后压力缓慢上升,松开后又缓慢下降,示不完全阻塞。颅内压增高者禁做此试验。

5.移去测压管,收集脑脊液2~5ml,送常规、生化、免疫学检验,必要时送细菌培养及细胞学检查。

6.收集脑脊液完毕,插入针芯后一起拔出穿刺针,针孔处消毒后,盖上无菌纱布并用胶布固定。

7.术后患者去枕平卧或俯卧4~6h,以免引起术后低颅压头痛。

(三)注意事项

1.疑有颅内压增高者除急性脑膜炎或蛛网膜下腔出血外,宜在腰穿前做必要检查,如颅脑CT、MRI。

2.患者如不安、躁动和不能合作可在镇静药或麻醉下进行穿刺。

3.穿刺中应注意观察患者神志、脉搏、呼吸、面色等,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止操作,予以处理。如有瞳孔散大、呼吸节律改变、意识不清等脑疝症状,立即停止放液,并做相应处理。

4.无菌操作及消毒应严格,以免造成人为颅腔及脊髓腔内感染。

5.腰椎穿刺后,尤对颅内压增高者,术后12~24h,应注意其神志、脉搏、呼吸、血压及瞳孔等变化。

6.椎管内注药时先放液,再注药,应注意药物剂量及浓度,并不断用脑脊液稀释,等量交换,速度宜慢,以减少颅压波动及药物刺激。

(四)质量要求

1.患者体位正确。

2.穿刺部位选择正确。

3.消毒、铺巾、无菌操作、局部麻醉操作正确、规范。

4.穿刺操作正确、规范。

5.术毕处理及指导患者术后体位正确。

6.熟悉腰椎穿刺术注意事项。34.下列不包括腹穿适应证的是

A、弥漫性腹膜炎,诊断不明

B、怀疑腹腔内脓肿

C、腹部创伤,疑腹腔内出血或空腔脏器破裂

D、肠梗阻患者肠管高度扩张者

正确答案:D35.气管切开术

正确答案:(一)适应证

1.咽喉部或者气管上段发生阻塞、水肿、痉挛或烧伤等引起明显的呼吸困难。

2.下呼吸道由于外伤、神经系统病变、烧伤等引起的分泌物堵塞。

3.下颌、口腔、咽、喉等部做大手术时,常常需要切开气管,防止血液、分泌物或呕吐物进入下呼吸道,保持手术中呼吸道的通畅,避免术后因喉部水肿或气管塌陷而发生呼吸困难。

(二)术前准备

1.了解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