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学案_第1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学案_第2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学案_第3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学案_第4页
2022-2023学年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学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6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习目标了解中国历代重要变法和改革,认识改革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科素养1.从唯物史观角度理解中国历代重大变法和改革的必然性、复杂性和多样性,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改革。2.从史料实证角度通过历代重大变法和改革措施,认识变法和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3.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改革家坚强不屈的改革意志,增强对社会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理解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意义。知识点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1.商鞅变法(1)背景: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①经济:________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②政治:兼并战争不断。(2)目的:各诸侯国为适应社会变动,实现________,纷纷推行变法。(3)内容:废除________,奖励耕织,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什伍连坐,建立县制等。(4)影响①直接:打击了贵族特权,促进了封建政治、经济、军事的发展,使秦国成为政治军事强国。②深远:为秦成就统一霸业奠定了基础。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①两晋南北朝时期,由西部和北部内迁的游牧民族纷纷建立政权,相互之间征伐不断。②前秦一度统一北方,但________后迅速瓦解。③鲜卑族拓跋部建立北魏政权,于439年重新统一北方。④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内容①前期:在冯太后支持下,实行俸禄制,推行________、三长制等。②后期:孝文帝亲政后,采取迁都________、易服装、改汉姓、说汉话、通婚姻等措施。(3)意义①有效地巩固了________,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________。③缩小了________,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王安石变法(1)背景①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唐末五代________导致分裂的教训,采取了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巩固了国家的统一和安定。②北宋中期,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北部边境又经常受到游牧民族的袭扰。③宋仁宗庆历年间,________主张改革腐败的官僚机构,但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最终失败。④1069年,宋神宗起用________主持变法。(2)目的:富国强兵。(3)内容:针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推行了一系列变法的政策和措施。(4)作用:变法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5)结果:变法因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也欠妥当而失败。4.张居正改革(1)背景①明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进一步发展。②明朝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③1572年,明神宗即位,张居正出任内阁首辅,进行改革。(2)内容:大力整肃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意义:国家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严重的封建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4)结果:张居正死后,除________外,其他改革几乎全部废止。答案:1.(1)①铁器(2)富国强兵(3)井田制2.(1)②淝水之战(2)①均田制②洛阳(3)①北魏政权②民族矛盾③南北差距3.(1)①藩镇割据③范仲淹④王安石4.(4)一条鞭法知识点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1.戊戌变法(1)背景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________________社会。②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一些爱国的有识之士求变求新,走上了探索救亡图存之路。③________战争的失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④以________、梁启超等为代表的一批维新志士,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2)概况:1898年6月开始,在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颁布一系列变法诏令,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领域实行变法。(3)结果:触犯了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激烈反对。________发动政变,废除了大部分变法措施。(4)影响①一定程度上冲击了________。②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________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5)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2.清末新政(1)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2)内容:改革教育、________、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等。(3)评价: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____________的发展;但并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很快革命爆发了。3.民国时期的改革(1)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2)结果:由于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这些改革多以失败告终。答案:1.(1)①半殖民地半封建③甲午中日④康有为(3)慈禧太后(4)①封建制度②思想启蒙2.(2)派遣留学生(3)民族资本主义知识点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1)内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2)意义: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________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2.20世纪五六十年代(1)标志:1956年,毛泽东的________________和中共八大。(2)认识①曲折:由于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________”倾错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出现了严重曲折。②成就:初步建立起进行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决策——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以________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决定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做法,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________的历史性决策。(2)深化——从中共十八大到中共十九大①确定目标: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确定全面建成________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____________总目标。②载入党章:2017年10月,中共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③进一步部署:2019年,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召开。中共中央提出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即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在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上取得明显成效;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________;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使________________制度更加巩固、优越性充分展现。(3)内容①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________异军突起、取消农业税到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________战略。②从兴办深圳等经济特区、沿海沿边沿江沿线和内陆中心城市对外开放到加入________________、共建“一带一路”、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成功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③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搞好国营大中小企业、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到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从单一公有制到________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坚持“两个毫不动摇”。④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________体制再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⑤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到全面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________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使________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4)意义①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________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②40多年的实践充分证明,________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____________”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答案:1.(2)社会主义2.(1)《论十大关系》(2)①左3.(1)邓小平改革开放(2)①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①乡镇企业乡村振兴②世界贸易组织③公有制④市场经济⑤生态文明改革开放(4)①中华民族②改革开放两个一百年[思维点拨]商鞅变法有哪些措施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要求?①废除井田,奖励耕织,推动封建土地所有制经济的发展。②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地位和军队的战斗力。③建立县制,加强中央集权。[拓展延伸]均田制的含义、实质和意义①含义: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主人死后还给官府,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②实质:封建国家土地国有制。③意义:推动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发展;促进了民族交融;巩固了封建统治;为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物质基础;但未从根本上杜绝土地分配不均的现象,人地矛盾依然存在。[概念阐释]一条鞭法张居正于1581年推广到全国。规定: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按亩折算缴纳。这样大大简化了税制,方便征收税款;同时使地方官员难于中饱私囊,进而增加了财政收入。一条鞭法上承唐代的两税法,下启清代的摊丁入亩,是中国历史上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一次社会变革;既是明代社会矛盾激化的被动之举,也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主动选择。·见教材第24页·为什么戊戌变法会失败?提示:(1)主观原因:维新派不论在政治主张、方针策略,还是在组织程度上,都表现出了不成熟和软弱性。①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②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脱离人民群众。③对帝国主义列强和封建反动势力寄予幻想,缺乏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勇气。④改革范围过大,操之过急,树敌太多。(2)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变法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反对和镇压。(3)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归纳总结]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转变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单一公有制经济发展转变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③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④从优先发展重工业到国民经济平衡协调地稳步发展。·见教材第26页·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提示:①当前,国内外环境都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挑战,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②改革之路前途光明,任重道远。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不会一劳永逸,只能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持续深化。③改革要注重顶层设计,把握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相应地建章立制、构建体系。·见教材第27页·40多年来,改革开放取得了伟大成就,它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哪些宝贵经验?提示:①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理论创新,深刻认识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②必须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发挥和增强我国的制度优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顺应民心、尊重民意、关注民情、致力民生,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成果。③必须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坚持以发展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研习1中国古代的变法和改革[合作讨论]材料一一、“有军功者,各以率(标准)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二、“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列入家族谱牒)”;三、“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按等级分享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四、“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荣耀)”。这四条法令对秦国的历史可以说产生了划时代的影响。——摘编自朱绍侯《军功爵制研究》[探究1]据材料一,概括军功爵制的基本特点。它反映了怎样的政治背景?答案:特点,以军功大小授爵;按爵级享受相应待遇。政治背景:兼并战争频繁,谋求富国强兵;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材料二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柢,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国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其于制度,亦多所厘定。——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探究2]据材料二,归纳孝文帝迁都对改革的作用。从材料看,孝文帝“改革之心”坚定的原因是什么?答案:作用,减少改革阻力,为彻底移风易俗(如禁鲜卑语、讲汉话等)创造条件。原因,北魏风俗迫切需要改革;孝文帝仰慕汉文化,改革热情高。材料三下表记录了中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改革。名称主导者身份结果备注商鞅变法商鞅左庶长成功遭车裂孝文帝改革孝文帝皇帝成功—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宰相失败遭罢官戊戌变法光绪帝皇帝失败—[探究3]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三反映的历史现象的认识。答案:认识,改革成效与最高统治者有较大关系。最高统治者领导或支持改革,改革获得成功机会较大;反之,改革容易失败。材料四今朝廷法严令具,无所不有,而臣以谓无法度者,何哉?方今之法度,多不合乎先王之政故也。孟子曰:“有仁心仁闻,而泽不加于百姓者,为政不法于先王之道故也。”以孟子之说,观方今之失,正在于此而已。——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探究4]据材料四,归纳王安石的观点并指出其主要意图。答案:观点,当今法度不合时宜,应效法先王之政。意图,托古改制,宣传变法,争取最高统治者支持。[课堂笔记]材料一:反映了军功大小与爵位对应的关系,强调授予爵位的主要依据是军功。材料二:阐释了北魏孝文帝改革迁都的原因、影响。材料三:反映了中国著名改革成败与统治者的关系。解题方法:认识类解答此类题目一般要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一般分三步解答:首先,对材料进行系统归纳,找出“题眼”。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材料涉及的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益”“害”两方面。其次,抓关键,切要害。结合设问,对材料涉及的内容进行提炼,并上升到理论高度。最后,注意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组织答案,要有历史借鉴和现实指导意义。材料四:王安石主张概括:当今法度多但不合时宜,应该托古改制。[巩固练习]1.北魏汉化改革后,六镇鲜卑职业军人以前仕宦的特权被取消,社会阶级从贵族急速沦落镇户、府户,身份低下。汉化政策加剧了未汉化的鲜卑军人与已汉化的宫廷子弟之间的矛盾,积聚的不满在25年后引爆为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这说明()A.汉族文化不利于北魏发展B.改革要与自身的实际相适应C.孝文帝改革阻碍社会进步D.改革者须有不畏权贵的精神答案:B解析:据材料信息可知,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取消职业军人特权,使其社会地位降低,从而引发六镇之乱导致北魏的分裂和灭亡,说明改革要与自身的实际相适应,故选B项;材料体现的是汉化政策带来的不利影响,不是汉族文化本身不利于北魏发展,排除A项;C项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的重点是汉化改革带来的问题,与改革者的精神无关,排除D项。2.某校高一史学社同学展开项目化学习,有一组同学搜集了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三位人物的资料,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A.“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B.改革家都内蕴舍身赴死的浩然正气C.中国近代改革与民众的思想启蒙D.改革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商鞅、王安石和张居正的变法活动都采取了一些除旧布新的措施,因此,他们的学习主题最有可能是“‘求变’‘求新’是中国的历史传统”,A项正确;“改革家都内蕴舍身赴死的浩然正气”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三位历史人物的改革不属于近代改革,排除C项;D项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史论背诵]商鞅变法与北魏孝文帝改革比较研习2中国近现代的改革探索[合作讨论]材料一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谭嗣同[探究1]材料一中谭嗣同的言论反映了维新人士的什么精神态度?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答案:谭嗣同甘愿为变法献出生命,用鲜血唤醒民众,激励后人。这种爱国情操和大无畏的精神,可歌可泣,让人肃然起敬。启示,我们要学习先辈,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操。材料二我国建国三十五年来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已经初步显示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但是必须指出,这种优越性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其所以如此……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经济体制上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僵化的模式。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探究2]材料二反映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计划经济体制有何弊端?后来是如何克服的?答案: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僵化,挫伤了企业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克服,解放思想,实行改革开放,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适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材料三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新阶段是改革的攻坚阶段,是以建立新体制为主要使命的阶段。——摘编自武力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探究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经济体制改革的相关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进程的主要特点。答案:特点,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全面展开;先试点,后推广(由点到面);突破旧体制,探索并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渐进性改革。材料四[探究4]这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现象?分析其原因。答案:现象,由20世纪60年代物资匮乏到90年代物资丰富,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原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实现了资源的市场配置,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课堂笔记]材料一:反映了谭嗣同愿为变法牺牲的大无畏精神。材料二:反映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材料三:反映了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拓展: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主要分为以下五个阶段:第一阶段:在计划经济体制中引进市场机制阶段。第二阶段:建立有计划商品经济体制阶段。第三阶段:建立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第四阶段: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阶段。第五阶段: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阶段(2012年1月至今)。材料四:从“民族复兴”角度展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改革成就。解题方法:图画类(1)“四审”:①审时间和空间。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2)对被选项要“三判”:①判断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②判断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③判断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以图补文或以文补图。(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巩固练习]1.[2022浙江湖州高二期末]陈夔龙在《梦蕉亭杂记》中评价:“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他认为变法的缺陷在于()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B.变法措施过于贪大求全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D.树敌太多缺少社会支持答案:D解析:材料“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措施过于激进,树敌太多,缺乏群众基础,D项正确;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变法措施过于贪大求全及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A、B、C三项。2.下图为1978—1985年中国农村贫困人口收入变化情况示意图(部分)。该数据表明()A.农村人口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B.中国农村返贫率不断下降C.改革开放有利于解决贫困问题D.政府的扶贫力度逐步加强答案:C解析:据材料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贫困人口的收入不断增加,反映了改革开放有利于贫困问题的解决,故选C项;材料仅反映改革开放后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有所提高,并不能体现生活质量迅速提高,排除A项;材料的重点是农村人口收入提高,与返贫率无关,排除B项;材料表明改革开放利于农村贫困问题的解决,并不能体现政府的扶贫力度,排除D项。[史论背诵]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体制转型中的三次思想解放(1)第一次:1978年5月思想理论界开展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主张,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打破了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对人们的思想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第二次: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资”姓“社”问题。(3)第三次: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解决了困扰人们的姓“公”姓“私”的问题。课堂小结[知识导图][要点记忆]1.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和民族交融。但改革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是充满了曲折与艰辛。2.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但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3.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决策。一、选择题1.商鞅变法数十年后,荀子游历秦国,感慨“入境,观其民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其畏有司而顺,古之风也”。而汉初贾谊则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二人的评价反映了()A.立场不同,导致截然不同的评价B.变法使民众顺从于法治,颇有古风C.法治和礼治两种治国思想的融合D.变法舍弃礼义破环了家庭伦理关系答案:A解析:材料体现的是荀子认为商鞅变法使民众顺从于法治,颇有古风,而汉初贾谊认为商鞅变法导致秦俗日败,这主要和二者的生活时代背景及阶级立场有关,A项正确;B项是荀子的主张,排除;材料与礼法融合无关,排除C项;D项是贾谊的主张,排除。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A.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B.改革缺乏必要社会基础C.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D.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答案:D解析:戊戌变法时期,在短时间内发布大量诏令,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领域,但并未考虑到这些诏令能否实施,带有较为明显的急功近利色彩,说明维新人士缺乏政治经验,故选D项;此时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排除A项;题干中涉及的是戊戌变法中改革政令实行过程中的问题,并未提及变法的社会基础,而且民众是否支持变法和实施者急切发布命令之间没有因果联系,排除B项;帝国主义掀起瓜分狂潮并不会导致维新变法短时间内发布大量政令这一现象,排除C项。3.[2022江苏前黄高级中学高二学业考]下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单位:万吨)。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变化的原因是()种类1950年1951年1952年粮食132131436916392棉花69.2103.1130.4A.进行了土地改革B.成立了农业生产合作社C.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D.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表”可知,1952年粮食、棉花产量均较1950年有所增长。结合所学可知,1950—1952年,我国开展了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剥削的地主土地所有制,使大量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大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业产量的增加,A项正确;1953年成立农业生产合作社,排除B项;1958年开展了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项;1978年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排除D项。4.[2022江苏苏州高二期末]下图是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一千元面值的股金证。当年,该公司刊登招股启事:“欢迎省内外国营集体单位、农村社队和个人(包括华侨、港澳同胞)投资入股,实行入股自愿,退股自由,保本付息,盈利分红。”股金证的发行()A.为“一五”计划提供了资金保障B.巩固了国企在经济中的领导地位C.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D.标志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答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