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咏物诗鉴赏整理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咏物诗鉴赏整理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咏物诗鉴赏整理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咏物诗鉴赏整理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课件咏物诗鉴赏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羁旅乡思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明月何时照我还1羁旅乡思“羁旅乡思”,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逢年过节。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羁旅乡思“羁旅乡思”,2把握情感

羁旅思乡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抒发独居他乡、时光易逝,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漂泊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把握3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4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5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6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著名的一个节日。

73抒发独居他乡、时光易逝,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漂泊孤独与愤慨之情。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3抒发独居他乡、时光易逝,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漂泊孤独与愤慨8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9主要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联想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对写乐景反衬哀情主要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10主要意象。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主要意象。11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12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只有年年鸿雁飞”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13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成为一种象征意义上的鸟了。

鹧鸪——羁旅乡愁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14船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船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15常见词语: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飘蓬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天涯、他乡、孤灯常见词语:16用写声来表达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用写声来表达17咏物诗鉴赏咏物诗鉴赏18概念理解:(1)咏物诗:借描写

的________________

表达

___________

。(2)主要的写作技巧

。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诗人理想、志向、情怀托物言志概念理解: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特点(形态、色19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咏物菊花的高尚气节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王孙啊,不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重阳节人们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秋天的早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那些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菊20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与写景的区别21三、鉴赏思路寄托的情感表现手法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点三、鉴赏思路寄托的情感表现手法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点22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鉴赏咏物诗要注意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鉴赏咏物诗要注意23画菊

郑思肖(南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1、事物特征: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2、所言之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表达自己坚定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画菊郑思肖(南宋)1、事物特征:24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画眉鸟王安石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25答:托物言志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对束缚个性、禁锢思想、窒息性灵的憎恶和否定。

答:托物言志26①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②一树梅花在偏僻的小桥边迎寒开放,孤单却始终保持其洁白如玉。③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早梅

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①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早梅27

鉴赏物象步骤明确物象特征

抓物与志的“契合点”分析物象所寄托的情感提炼所写物象特征的词语,分析物象的外在特征、环境特点挖掘物象内在品格和精神联系诗人自身经历和所处社会环境方法指导鉴赏物象步骤明确物象特征抓物与志的“契合点28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注]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注】漏:指漏壶,古人计时的器具。“漏断”指夜深。

诗人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孤鸿形象?答案:①全词刻画了一个飘飞不定、惊恐不安、心怀幽恨、不知栖身何处,孤独寂寞的孤鸿形象。(步骤一)②本词用“缺月”“疏桐”“漏断”“寒枝”“洲冷”等词语为孤鸿描绘了一个清冷萧瑟的环境;

“孤”“惊”“回”“恨”“寂寞”等词语极写孤鸿的神态和心理。(步骤二)③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步骤三)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苏轼答案:①全词刻画了29——羁旅乡思明月何时照我还——羁旅乡思明月何时照我还30羁旅乡思“羁旅乡思”,就是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谋求仕途,或被贬赴任途中,逢年过节。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羁旅乡思“羁旅乡思”,31把握情感

羁旅思乡诗抒发的情感大致有四类:

①主要叙写羁旅漂泊之苦,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如张继的《枫桥夜泊》。

②感念亲情之深,主要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如孟郊的《游子吟》

③抒发独居他乡、时光易逝,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漂泊孤独与愤慨之情。如杜甫的《登高》(

前三种情感经常交叉出现)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如柳中庸的《征人怨》。把握32枫桥夜泊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枫桥夜泊33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34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秋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35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著名的一个节日。

363抒发独居他乡、时光易逝,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漂泊孤独与愤慨之情。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鬂,潦倒新停浊酒杯。3抒发独居他乡、时光易逝,不得重用、怀才不遇漂泊孤独与愤慨37

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

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①,朝朝马策与刀环②。三春白雪归青冢③,万里黄河绕黑山④。④抒发厌恶战争、思念家乡亲人之情。38主要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联想想象”“借景抒情”、“虚实结合”、“渲染”等对写乐景反衬哀情主要手法羁旅诗除了使用惯常39主要意象。

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望月思乡异常感伤。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南唐.李煜《虞美人》)——望月思故国,表现了亡国之君特有的伤痛。

“碛(沙漠)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唐;李益《从军北征》)——茫茫沙漠中几十万战士一时间都抬头望着东升的月亮,抑制不住悲苦的思乡之情。

主要意象。40

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杜鹃鸟的哀鸣,来表达哀怨、凄凉或思归的情思。杜鹃鸟——凄凉哀伤的象征41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只有年年鸿雁飞”

鸿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42鹧鸪——羁旅乡愁

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成为一种象征意义上的鸟了。

鹧鸪——羁旅乡愁古载“其志淮南,不思北,南人闻之思家”43船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异乡风物,更易触发无限的思绪。杜甫诗中的“船”意象出现得极为频繁,表现漂泊之感也非常强烈:“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旅夜书怀》)“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船一叶扁舟,天水茫茫,越发比照出人的渺小;人在旅途,所见多44常见词语:表现“漂泊”之感的意象,如浮萍、飞蓬、孤雁、沙鸥、飘蓬双鲤:代指书信。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来即以双鲤借代远方来信。桑梓:家乡,表现怀乡之情。阳关:古地名,指代离别送行的歌。西楼:排遣忧伤或遥望故国、故乡、爱人、友人的伤心之楼。关山:指遥远的地方,多用以表现怀乡、思人。天涯、他乡、孤灯常见词语:45用写声来表达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用写声来表达46咏物诗鉴赏咏物诗鉴赏47概念理解:(1)咏物诗:借描写

的________________

表达

___________

。(2)主要的写作技巧

。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特点

(形态、色彩或其所处的环境)诗人理想、志向、情怀托物言志概念理解:客观的“物”(山川河岳、草木虫鱼)特点(形态、色48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咏物菊花的高尚气节作者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王孙啊,不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重阳节人们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秋天的早晨,菊花饱含露水,湿润晶莹,缕缕幽香飘满池岸,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从不羡慕那些虽踞高位却毫无用处的瓦松。菊49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咏物与写景的区别50三、鉴赏思路寄托的情感表现手法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点三、鉴赏思路寄托的情感表现手法写了什么物有什么特点51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2、整体把握物象的形态特征,紧扣文本。3、找“物”与“人”的契合点,联系写作背景,揣摩诗人所托之情、所言之志,不能架空分析情感4、关注表现手法。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反衬等手法。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描写(环境烘托)的手法。鉴赏咏物诗要注意1、看题目,明确诗中的物象是什么。鉴赏咏物诗要注意52画菊

郑思肖(南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

1、事物特征: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2、所言之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表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