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课件_第1页
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课件_第2页
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课件_第3页
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课件_第4页
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1、在中国已发掘的距今4000年以前的文化遗址中,主要集中在

A.长江中下游 B.珠江三角洲 C.黄河中游 D.辽河流域C1、在中国已发掘的距今4000年以前的文化遗址中,主要集中在2、史学界对于夏朝的真实性争议很大,主要原因是夏朝缺少A.文献资料 B.传说资料 C.信史资料 D.考古资料C2、史学界对于夏朝的真实性争议很大,主要原因是夏朝缺少C3、较早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人事重于神事的是A.周武王 B.周公 C.孔子 D.唐太宗B3、较早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人事重于神事的是B4、姓名中带有时代烙印。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折射的是A.殷商时期迷信观念B.西周初期改朝换代C.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D.西汉初年休养生息的成效C4、姓名中带有时代烙印。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这5、某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南朝历史,他可以参考的书目有①《三国志》②《魏书》③《南齐书》④《梁书》⑤《陈书》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C5、某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南朝历史,他可以参考的书目有C6、秦朝时推行郡县制,但地方百姓却多知啬夫而不知道郡县。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啬夫受皇帝直接控制,与百姓息息相关B.秦朝基层属吏职权颇重,与百姓生活密切C.郡县是中央派出的机构,属吏由皇帝指派D.秦以军事征统一,百姓还不认同秦朝统治B6、秦朝时推行郡县制,但地方百姓却多知啬夫而不知道郡县。导致7、为了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帝国体制,中国历代王朝先后采取过的措施是①黄老学说②焚书坑儒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西学中用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④ D.①②④B7、为了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帝国体制,中国历代王朝先后采取过的8、君主专制体制下的皇帝与丞相既依存又博弈。下列措施中目的在“弱相”的是①内朝外朝制 ②刺史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科举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A8、君主专制体制下的皇帝与丞相既依存又博弈。下列措施中目的在9、.历史现象的发生有些是恒定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些是阶段性因素作用的结果。导致三国时期地方割据、军阀混战发生的阶段性因素主要是

A.自然经济发展B.区域经济发展C.豪强地主势力膨胀D.地方节度使权力过重C9、.历史现象的发生有些是恒定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些是阶段性因10、分权与相互牵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途径之一。“三省六部制”防止的是

A.皇帝专权 B.武将专权 C.宦官专权 D.宰相专权D10、分权与相互牵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途径之一。“三省六部制”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开元”是指A.年号 B.庙号 C.谥号 D.地名A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开元”是指A12、观察下图,该邮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A.汉与匈奴的关系 B.汉与鲜卑的关系 C.唐与吐蕃的关系 D.宋与西夏的关系C12、观察下图,该邮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C13、右图为中国古代官员的公务印章,这枚印章最有早可能出现在A.秦代秦朝 B.西汉C.唐朝 D.明朝B13、右图为中国古代官员的公务印章,这枚印章最有早可能出现在14、以下是小李在读图学史活动中为右图撰写的说明,其中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的东端是唐朝都城长安B.突厥人曾是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媒介的主要使者C.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通过该路运往西方D.该路通向西域、波斯、天竺及大食等国家与地区B丝绸之路14、以下是小李在读图学史活动中为右图撰写的说明,其中错误的15、刘邦鉴于秦朝短命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不同于秦朝统治的体制是A..推行郡县制 B.分封同姓王 C.创设内外朝 D.推行“无为而治”B15、刘邦鉴于秦朝短命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不同于秦朝统治的体制16、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典型的帝王执政形象开始于A.秦朝代 B.汉朝代 C.唐朝代 D.宋朝代B16、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17、右表是唐朝某位年过40士人的有感而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导致他人身际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诗文授爵 B.科举高中C.推恩得宠 D.豪族举荐B17、右表是唐朝某位年过40士人的有感而发“昔日龌龊不足夸,18、毛泽东曾言“历代皆行秦政制”。,这里“秦政制”是指尚武轻文奖励军功 B.法表儒里,统一舆论C.中央政府分权制度 D.皇帝和中央集权体制D18、毛泽东曾言“历代皆行秦政制”。,这里“秦政制”是指D19、西周初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时“礼乐征伐则自诸侯出”。究其深层原因是A.王室衰微,诸侯坐大B.社会转型,世风败坏C.铁农具、犁耕的推广 D.实力竞争,追功逐利C19、西周初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时“礼乐征伐则20、东汉豪强地主控制地方舆论,远扬家族声名,主要借助A.法家学说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 D.黄老思想C20、东汉豪强地主控制地方舆论,远扬家族声名,主要借助C21、公元5世纪,胡族君主掀起了学习汉族文化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胡族是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A21、公元5世纪,胡族君主掀起了学习汉族文化的高潮,其中影响22、魏晋南北朝时期,帝国分裂、朝代更迭频繁。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甲丙乙丁B.甲乙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B22、魏晋南北朝时期,帝国分裂、朝代更迭频繁。按照时间发生的2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其因主要在于他们

A.与汉联姻,习俗汉化 B.迁都洛阳,入主中原C.尊孔习礼,以孝治国 D.易服改姓,缓和矛盾C2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24、右图是2012年邮政局发行的《明清家具•坐具》,从历史渊源看,它们源自A.中原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南邻印度D.东邻日本B24、右图是2012年邮政局发行的B25、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商鞅改革C.孝文帝改革D.查理•马特改革B25、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B26、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D①

26、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D①②③27、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其核心地区是A.中原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A27、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其核心地区是A2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A.春秋战国B.秦朝 C.西汉D.东汉A2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A29、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者是A.北魏孝文帝B.松赞干布 C.忽必烈D.努尔哈赤A29、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30、如果要了解唐史,可以选择下列哪一本书进行阅读A.《从城市国家到中华》 B.《绚烂的世界帝国》C.《分裂动荡的年代》 D.《疾驰的草原征服者》B30、如果要了解唐史,可以选择下列哪一本书进行阅读B31、有人说,“教”包括“孝”和“文”两层涵义,古代汉语有这一思想的学派是A.墨家B.道家 C.儒家D.法家C31、有人说,“教”包括“孝”和“文”两层涵义,古代汉语有这32、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端起于A.成都B.泉州 C.徐州D.长安D32、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33、从制度上讲,现今日本、韩国中央部门中的“省”源于中国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B33、从制度上讲,现今日本、韩国中央部门中的“省”源于中国B34、“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A.天命史观B.循环史观 C.英雄史观D.进步史观B34、“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35、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A.世袭制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D35、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36、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A.世袭制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D36、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37、“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出自A.孔子B.韩非子 C.老子D.董仲舒A37、“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出自A38、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A.靖康之变B.清军入关 C.唐蕃联姻D.孝文帝改革D38、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D39、使古代中国人走上读书一考试一做官这一人生轨迹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推举制 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D39、使古代中国人走上读书一考试一做官这一人生轨迹的制度是D40、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B.皇帝C.郡守、县令D.丞相C40、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C41、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D41、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D42、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三国志》B.《三国演义》C.《三国》D.《三国英杰传》A42、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43、以下史实中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等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C43、以下史实中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C44、使商王对政治、宗教等问题拥有充分解释权,进而获得最高统治权力的是A.文字的使用B.青铜器的制造C.占卜的掌控D.礼乐制度的确立C44、使商王对政治、宗教等问题拥有充分解释权,进而获得最高统45、“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这一决策应定于A.内朝B.外朝C.政事堂D.枢密院A45、“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46、“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这里的“新文化”指的是敬天保民B.礼乐文化C.百家争鸣D.独尊儒术B46、“中国政治与文化之变革,莫剧于殷周之际。殷周间之大变革47、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曾说“运用政权的力量控制意识形态是法家的发明,秦始皇以镇压的手段控制意识形态,汉武帝则用另一种的方式统一思想。”秦皇、汉武在意识形态控制方面的做法分别是焚书坑儒、独尊儒术B.独尊儒术、融佛于儒C.独尊儒术、罢黜百家D.焚书坑儒、融道与儒A47、樊树志在《国史概要》中曾说“运用政权的力量控制意识形48、“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与材料所体现宗教的兴起时期相当的是中国大唐盛世时代B.雅利安人入侵印度C.雅典伯利克里时代D.罗马疆域达到顶峰A48、“他是真主,是独一的主;真主是万物所仰赖的。”与材料49、右图青铜器的出土说明我国农用动力革命的出现,最迟不晚于

A.商周时期B.春秋战国C.秦汉时期D.夏朝时期B49、右图青铜器的出土说明我国农用动力革命的出现,最迟不晚于50、“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

A.什伍连坐B.郡国并行C.刺史监察D.皇权独尊C50、“汉承秦制”亦有创设。以下属于西汉创设的制度是C51、据考证,“元”作为姓氏,其中一部分人来自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皇族鲜卑族的拓跋氏。这种状况开始于:A.西汉武帝时期 B.东汉光武帝时期 C.北魏冯太后时期 D.北魏孝文帝时期D51、据考证,“元”作为姓氏,其中一部分人来自于南北朝时期北52、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有一王朝“北逾大碛(阴山以北),西至流沙(西域),东接高丽,南临江汉”,该王朝是A.北魏 B.东魏 C.西魏 D.北齐A52、据史书记载,南北朝时有一王朝“北逾大碛(阴山以北),西53、开元年间,胡商们可在长安西市大量购买的中国特产是A.茶叶 B.铁器 C.纸张 D.香料C53、开元年间,胡商们可在长安西市大量购买的中国特产是C54、开元年间,胡商们可在长安西市大量购买的中国特产是A.茶叶 B.铁器 C.纸张 D.香料C54、开元年间,胡商们可在长安西市大量购买的中国特产是C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课件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高一历史课堂选择题训练1、在中国已发掘的距今4000年以前的文化遗址中,主要集中在

A.长江中下游 B.珠江三角洲 C.黄河中游 D.辽河流域C1、在中国已发掘的距今4000年以前的文化遗址中,主要集中在2、史学界对于夏朝的真实性争议很大,主要原因是夏朝缺少A.文献资料 B.传说资料 C.信史资料 D.考古资料C2、史学界对于夏朝的真实性争议很大,主要原因是夏朝缺少C3、较早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人事重于神事的是A.周武王 B.周公 C.孔子 D.唐太宗B3、较早提出“皇天无亲,唯德是辅”,人事重于神事的是B4、姓名中带有时代烙印。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这一现象折射的是A.殷商时期迷信观念B.西周初期改朝换代C.春秋时期社会生产力发展D.西汉初年休养生息的成效C4、姓名中带有时代烙印。孔子弟子冉伯牛名耕、司马耕字子牛,这5、某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南朝历史,他可以参考的书目有①《三国志》②《魏书》③《南齐书》④《梁书》⑤《陈书》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④⑤C5、某学生想进一步了解南朝历史,他可以参考的书目有C6、秦朝时推行郡县制,但地方百姓却多知啬夫而不知道郡县。导致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啬夫受皇帝直接控制,与百姓息息相关B.秦朝基层属吏职权颇重,与百姓生活密切C.郡县是中央派出的机构,属吏由皇帝指派D.秦以军事征统一,百姓还不认同秦朝统治B6、秦朝时推行郡县制,但地方百姓却多知啬夫而不知道郡县。导致7、为了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帝国体制,中国历代王朝先后采取过的措施是①黄老学说②焚书坑儒 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④西学中用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④ D.①②④B7、为了从思想上巩固大一统帝国体制,中国历代王朝先后采取过的8、君主专制体制下的皇帝与丞相既依存又博弈。下列措施中目的在“弱相”的是①内朝外朝制 ②刺史制度 ③三省六部制 ④科举制度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A8、君主专制体制下的皇帝与丞相既依存又博弈。下列措施中目的在9、.历史现象的发生有些是恒定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些是阶段性因素作用的结果。导致三国时期地方割据、军阀混战发生的阶段性因素主要是

A.自然经济发展B.区域经济发展C.豪强地主势力膨胀D.地方节度使权力过重C9、.历史现象的发生有些是恒定因素作用的结果,有些是阶段性因10、分权与相互牵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途径之一。“三省六部制”防止的是

A.皇帝专权 B.武将专权 C.宦官专权 D.宰相专权D10、分权与相互牵制是防止专权的有效途径之一。“三省六部制”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开元”是指A.年号 B.庙号 C.谥号 D.地名A11、“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诗中“开元”是指A12、观察下图,该邮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A.汉与匈奴的关系 B.汉与鲜卑的关系 C.唐与吐蕃的关系 D.宋与西夏的关系C12、观察下图,该邮票反映了中国古代史上的C13、右图为中国古代官员的公务印章,这枚印章最有早可能出现在A.秦代秦朝 B.西汉C.唐朝 D.明朝B13、右图为中国古代官员的公务印章,这枚印章最有早可能出现在14、以下是小李在读图学史活动中为右图撰写的说明,其中错误的是A.丝绸之路的东端是唐朝都城长安B.突厥人曾是沟通东西经济与文化媒介的主要使者C.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通过该路运往西方D.该路通向西域、波斯、天竺及大食等国家与地区B丝绸之路14、以下是小李在读图学史活动中为右图撰写的说明,其中错误的15、刘邦鉴于秦朝短命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不同于秦朝统治的体制是A..推行郡县制 B.分封同姓王 C.创设内外朝 D.推行“无为而治”B15、刘邦鉴于秦朝短命而亡的教训,采取了不同于秦朝统治的体制16、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这种典型的帝王执政形象开始于A.秦朝代 B.汉朝代 C.唐朝代 D.宋朝代B16、一手捧着儒家经典,宣示教化;一手高举法家利剑,厉行专制17、右表是唐朝某位年过40士人的有感而发“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导致他人身际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诗文授爵 B.科举高中C.推恩得宠 D.豪族举荐B17、右表是唐朝某位年过40士人的有感而发“昔日龌龊不足夸,18、毛泽东曾言“历代皆行秦政制”。,这里“秦政制”是指尚武轻文奖励军功 B.法表儒里,统一舆论C.中央政府分权制度 D.皇帝和中央集权体制D18、毛泽东曾言“历代皆行秦政制”。,这里“秦政制”是指D19、西周初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时“礼乐征伐则自诸侯出”。究其深层原因是A.王室衰微,诸侯坐大B.社会转型,世风败坏C.铁农具、犁耕的推广 D.实力竞争,追功逐利C19、西周初建“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东周时“礼乐征伐则20、东汉豪强地主控制地方舆论,远扬家族声名,主要借助A.法家学说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 D.黄老思想C20、东汉豪强地主控制地方舆论,远扬家族声名,主要借助C21、公元5世纪,胡族君主掀起了学习汉族文化的高潮,其中影响最大的胡族是A.鲜卑 B.匈奴 C.羌 D.氐 A21、公元5世纪,胡族君主掀起了学习汉族文化的高潮,其中影响22、魏晋南北朝时期,帝国分裂、朝代更迭频繁。按照时间发生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甲乙丙丁A.甲丙乙丁B.甲乙丁丙 C.甲乙丙丁 D.乙甲丙丁B22、魏晋南北朝时期,帝国分裂、朝代更迭频繁。按照时间发生的2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孝明帝”等。其因主要在于他们

A.与汉联姻,习俗汉化 B.迁都洛阳,入主中原C.尊孔习礼,以孝治国 D.易服改姓,缓和矛盾C23、自孝文帝以后,北魏皇帝的谥号多采用“孝”字,如“孝武帝24、右图是2012年邮政局发行的《明清家具•坐具》,从历史渊源看,它们源自A.中原汉族B.北方游牧民族C.南邻印度D.东邻日本B24、右图是2012年邮政局发行的B25、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A.梭伦改革B.商鞅改革C.孝文帝改革D.查理•马特改革B25、历史上废除贵族特权,实行军功授爵制,奖励农耕的改革是B26、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A.鲜卑B.魏C.蜀D.吴D①

26、在三国鼎立示意图中②代表D①②③27、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其核心地区是A.中原地区B.西北地区C.东北地区D.西南地区A27、中华文明的起源如满天星斗,星罗棋布。其核心地区是A2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A.春秋战国B.秦朝 C.西汉D.东汉A28、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重大社会转型发生在A29、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者是A.北魏孝文帝B.松赞干布 C.忽必烈D.努尔哈赤A29、中国古代从语言、姓氏等方面推动本民族与汉民族融合的统治30、如果要了解唐史,可以选择下列哪一本书进行阅读A.《从城市国家到中华》 B.《绚烂的世界帝国》C.《分裂动荡的年代》 D.《疾驰的草原征服者》B30、如果要了解唐史,可以选择下列哪一本书进行阅读B31、有人说,“教”包括“孝”和“文”两层涵义,古代汉语有这一思想的学派是A.墨家B.道家 C.儒家D.法家C31、有人说,“教”包括“孝”和“文”两层涵义,古代汉语有这32、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端起于A.成都B.泉州 C.徐州D.长安D32、汉唐“丝绸之路”架起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它的东33、从制度上讲,现今日本、韩国中央部门中的“省”源于中国A.两汉时期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D.明清时期B33、从制度上讲,现今日本、韩国中央部门中的“省”源于中国B34、“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的这句话体现了作者A.天命史观B.循环史观 C.英雄史观D.进步史观B34、“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卷首35、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A.世袭制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D35、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36、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A.世袭制B.军功爵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D36、中国历史上不讲血统、不论功绩、不重门第的选才用人制度是37、“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出自A.孔子B.韩非子 C.老子D.董仲舒A37、“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出自A38、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A.靖康之变B.清军入关 C.唐蕃联姻D.孝文帝改革D38、体现“汉化风气下南北民族融合”的历史事件是D39、使古代中国人走上读书一考试一做官这一人生轨迹的制度是A.世卿世禄制B.推举制 C.三省六部制D.科举制D39、使古代中国人走上读书一考试一做官这一人生轨迹的制度是D40、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A.太尉B.皇帝C.郡守、县令D.丞相C40、在中央集权体制初创的秦朝,选用啬夫的是C41、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D41、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这一年处在D42、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的是A.《三国志》B.《三国演义》C.《三国》D.《三国英杰传》A42、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某同学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43、以下史实中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A.鲜卑族的拓跋氏改姓元氏B.胡床、胡服、胡食传到中原地区,并为汉人所接受C.文成公主嫁往吐蕃时带去书籍、耕作用具和蔬菜种子等D.中央设宣政院兼管吐蕃事务C43、以下史实中哪一项反映了唐代的民族交往?C44、使商王对政治、宗教等问题拥有充分解释权,进而获得最高统治权力的是A.文字的使用B.青铜器的制造C.占卜的掌控D.礼乐制度的确立C44、使商王对政治、宗教等问题拥有充分解释权,进而获得最高统45、“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条上,朕且临定其名号”。这一决策应定于A.内朝B.外朝C.政事堂D.枢密院A45、“诸侯王或欲推恩分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