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史修养课件_第1页
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史修养课件_第2页
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史修养课件_第3页
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史修养课件_第4页
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史修养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教师需要的教育史修养天水师范学院吴原副教授、博士allenwood@126.com

一、教育的起源

(一)史前文明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300万年前150-30万年前20-30万年前5万年前

(二)教育的起源1生产劳动的教育。“上古之世……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

——《韩非子》“神农氏作,斫(zhuó)木为耜(sì),揉木为耒(lěi),耒耧(lóu)之利,以教天下”

——《周易·系辞》2生活方式的教育习俗、婚姻、家庭、财产公有、参与氏族管理等等。教育起源于人类营谋生活之需要教育内容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教育方法单一无阶级性

教育直接指向于生命与生活(三)学校的萌芽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一种社会现象,学校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

1、剩余产品有了相当数量2、社会事务日渐复杂3、文字的产生仓颉(jié)

关于学校的传说1成均成均是五帝时期学校的名称。“均,调也,乐师主调其音”“成均之法也,其遗礼可法者”

——郑玄(汉)2学校教育最初产生于养老。

“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商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孟子》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轴心时代”

二、轴心时代的教育

在那个时代,古希腊、以色列、中国和印度的古代文化都发生了“终极关怀的觉醒”。换句话说,这几个地方的人们开始用理智的方法、道德的方式来面对这个世界,同时也产生了宗教。它们是对原始文化的超越和突破。而超越和突破的不同类型决定了今天西方、印度、中国、伊斯兰不同的文化形态。

泥板书史诗《吉尔伽美什》

汉漠拉比法典

《圣经》故事的源头

空中花园数学和天文学60位进制三次方程的解法古巴比伦:区别行星和恒星,还将已知的星体命名。当时的历法为太阴历,将一年分为12个月,一昼夜分为12时,一年为354日。为适应地球公转的差数,已经设置闰月。新巴比伦:能预测日月蚀和行星会冲现象,并进一步推算一年是365天6时15分41秒。比近代的计算只多了26分55秒。古代埃及

狮身人面像埃及清真寺古代埃及(前4000年-前325年)埃及文字约产生于公元前3200年,是在巴比伦的影响下产生的。宫廷学校职官学校僧侣学校文士学校日神大寺:柏拉图曾在此学习。古王国时期(前2700-前2100):

古埃及人敬日神,法老是日神的儿子,长宫是法老的亲信,双亲是一家之主。古埃及的教育以阅读和书写为重点。还教授数学、地理、几何、天文、医学。教导学生忠君、孝亲、敬神和服从神在人间的代表——法老。教学的古语:“别空想,因为空想毫无益处”“开卷有益,不耻下问”不足之处:主张体罚。古印度婆罗门教的特点:1、历史最悠久的宗教,也是最早办教育的宗教。2、从公元前8世纪-4世纪的孔雀王朝,被称为“奥义书时期”是印度文化的成长壮大之年,也是古印度学校诞生之始。3、教士-古儒-阿施拉姆(学校)。4、学习《吠陀》经,需要12年。公元6世纪,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继承了婆罗门教的教义。佛教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的特权和地位。力倡众生平等、信佛得救,具有一定限度的民主色彩。主要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婆罗门教的僧侣是唯一的教师。教育活动是背诵经典和钻研经义。佛教则广设庙宇,使教育面向更多的群众。古印度的教育古代希腊

欧几里德,著有《几何原本》,奠下了以后欧洲数学的基础;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作为数学家,他写出了《论球和圆柱》、《圆的度量》、《抛物线求积》、《论螺线》、《论锥体和球体》、《沙的计算》。作为力学家,他着有《论图形的平衡》、《论浮体》、《论杠杆》、《原理》等力学著作。公元前469—公元前399

人啊,认识你自己!产婆术(助产术)苏格拉底柏拉图约前427年-前347年

《理想国》与哲学王的培养“洞喻”理论“洞喻”理论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年1、论教育的作用:如果,公民没有守秩序的习惯,如果没有守秩序的精神教育,任何最有用的法律都没有用处。2、教育要适应自然植物性-体育动物性-德育理性-智育亚里士多德

雅典教育教育目的:培养身心和谐、既美且善的人教育内容:第一阶段:出生-7岁,发展儿童的身体,让儿童参加户外运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阶段:7-14岁,参加体操和音乐的训练,培养品德,净化灵魂,参加有意义的集体活动。第三阶段:14-21岁,对儿童进行智育教育,让青少年学习数学、诗歌、修辞、伦理学、哲学。还可以参加青少年军事训练营。斯巴达教育教育目的:训练良好的公民,培养合格的军人教育制度:斯巴达实行严格的体格检查制度,由长老代表国家检查新生儿的体质情况。只有健康的新生儿才被允许抚养。儿童7岁前,在家中接受母亲或保姆的养育和照管,受国家监督;7-18岁,进入国家的教育机构,即军营接受教育;18-20岁,进入高一级的教育机构,青年军事训练团开始接受正规军训;20岁,公民子弟开始接受实战训练,开始服兵役;30岁,正式获得公民资格,有参加民众大会的权利。可任官职,任需参战和军训;60岁,免除兵役。教育内容:1、忍耐劳苦训练2、军事体育训练----以“五项竞技”为主要内容3、道德教育,通过神话、传说、祭祀等,训练绝对服从精神。古代罗马

罗姆路斯和雷姆斯罗马角斗场

公元前64年至44年凯撒、庞培、克拉苏所在的三头政治时期,结束了以元老院为权力中心的议会制。凯撒渐渐消灭了庞培、克拉苏,他也就是凯撒大帝。西塞罗(前106-前43)《论雄辩家》雄辩家应该具备的素质1、良好的道德品质及社会责任感。2、渊博的知识。3、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

昆体良(公元35-100)《雄辩术原理》论教师工作:教师要以父母般的感情来对待学生。教师必须是公认的有学问的人,决不能以本身的愚蠢去教人。古罗马的教育特点聘希腊人为教师。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学校体系形成:初级学校-文法学校-修辞学校。古中国夏朝文字成都发现4千年前夏朝民居遗址

陶文

金文金文中的“教育”二字商朝青铜觚商朝青铜尊商朝青铜爵商代青铜卣商代早期青铜鼎商朝青铜簋夏代的学校雏形(学在官府)“庠”------养奴隶主贵族的“国老”和教育他们的后代。“序”-------奴隶主贵族及其子弟练习骑射的地方。“校”-------“校者,教也。”“校”同“序”一样,也是一种军事体育性质的教育机构。商代在地方上也设有学校。《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朱熹解释说:“庠以养老为义,校以教民为义,序以习射为义,皆乡学也。”商代的“庠”“序”也是从前代承袭下来的,其中“庠”以养老为主,同时对年青一代进行教化;“序”是习射和习礼相结合的教育机构。西周的教育制度1.学校教育体系2.学校课程内容

以“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为主。西周学校体系国学乡学塾——闾庠——党序——州校——乡大学小学天子所设(辟雍)诸侯所设(泮宫)贵胄小学一般小学

墨子

老子孔子

荀子孟子庄子儒家私学。代表保守势力,注重孝悌、名分、宗法、井田、仁义等,其创始人是孔子,内分八派,其中子思、孟氏和乐正氏三派合称思孟学派,该派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墨家私学。代表劳动人民和手工业者,创始人是墨翟,提倡贵俭、兼爱、舍己为人、抑强扶弱,注重传授生产和科学技术知识,在劳作中学习。它还是一个带有宗教色彩的政治团体,组织严密、纪律严明,弟子必须绝对服从首领(称为“钜ju子”),如有违背,必依法处罚。该派在自然科学如数学、光学、力学和逻辑学方面取得了较高的学术成就。

道家私学。代表没落贵族阶级,创始人是老聃和庄周(合称老庄),提倡消极隐遁的人生观,反对学习知识,对当时的统治者抱有反感。老庄以独特的思维方式分析社会和教育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

法家私学。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创始人有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韩非、李斯,提倡变法、耕战、积极进取、实行法治。

以上各学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和阶层利益,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治国方案,并从理论上进行了多方面探讨,各学派之间既相互渗透,又展开激烈争论,促进了学术的繁荣。

中国古代著名的教育经典《学记》《大学》《中庸》《论语》三、封建时代的教育(一)西方中世纪的教育中世纪(约公元5世纪年~公元15世纪),

对应于中国是南北朝(420年—589年),隋朝(581年-618年),唐朝(618年-907年),五代十国(907年-960年),两宋(960年-1279年),元朝(1279年-13

68年)和明朝(1368年-1644年),不过一般主要对应于唐宋元三个时期基督教教育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堂区学校世俗封建主教育宫廷学校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中世纪教会迫害异教徒中世纪西欧的教堂及其文法学校

中世纪西欧学校的拉丁文课中世纪修士在阅读和整理经典著作中世纪的教会教育教育目的:培养学生具有服从、贞洁、安贫等品质。主要学习内容:圣经,通行的教材为《教义问答》,是基督教教会对初信教者传授基本教义的教材,用问答体裁写成。

神学加上“七艺”构成了修道院学校的主要学习内容,而神学则成为其他学科的“王冠”。教师:多由修道士和其他神职人员担任。学生管教:极为严格,棍棒和鞭条是学校的必备品。文法学校在后来逐渐演变为中学(公学)伊顿公学哈罗公学西方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托马斯·阿奎那教育目的发展人的通往上帝神性的理智。教育要使不朽的灵魂与上帝沟通。知识观感性知识观、理性知识观、神性知识观。感性知识是对物质的实物的知识,感性知识可分外感性知识和内感性知识。阿奎那的教育思想处于附属于神学的年代,其内核已蕴含着近代教育思想,强调理性,尊崇科学的重要成分,为教育思想发展到尊重人性的文艺复兴时代,起到了铺石垫路的作用。中世纪骑士中世纪的骑士教育

骑士“七艺”吟诗、音乐、下棋、骑马、游泳、枪剑、角力。中世纪的大学大学起源于“universitas”,指代所有的社区或人们联合体。学生们不是去大学,而是去“研究班(studia)”或“普通研究班(studiumgenerale)”,意即“教育中心”。12世纪末后出现,泛指行会之意。13世纪之后开始专门指学者或师生组成的行会,但在中世纪(直到1800年),该词仍然泛指学者团体组织,此时而作为学习机构或场所则使用的另外一个拉丁词为Studiumgeneral,中世纪后期两个词意义逐渐统一,指由教师传授高级学术的场所,即今天意义上使用的“University”1、巴黎(Paris)大学(1150?1180?)2、波隆那(Bologna)大学(1158?1088?)3、萨勒诺(Selaerno)大学(1173)

巴黎大学:曾是唯名论者和唯实论者争论的讲坛,北欧地区最受欢迎的学术中心。NotreDameofParis索邦学院——巴黎大学就是从著名的巴黎圣母院所属的一所天主教学校——索邦神学院(Sorbonne,theFacultyofTheology)演变而来。——11世纪中期法国各地很多这样的学校。如圣.雨果寺教会学院;圣.杰奈维耶夫教堂学校和巴黎圣母院学校最为著名。——1261年正式使用“巴黎大学”一词。——13世纪时,巴黎大学的学生已经上万,许多来自欧洲的邻国。内,是个知识密集的地区。因为13世纪的大学里以拉丁文传授知识和交谈,所以巴黎大学所在的第五区被称之为“拉丁区”。波隆那大学格拉蒂安:教会法的创始人萨莱诺大学(Salerno):欧洲最早的医学中心。腓特烈二世牛津大学中世纪伟大的人物但丁薄伽丘(二)文艺复兴时代的教育伊拉斯谟(1)16世纪早期荷兰文学家,代表作为《愚人颂》。(2)对人性持乐观的看法,认为人性具有潜在的能力,这种能力经过后天的适当教育,能够充分地和完美地实现。(3)认为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培养青年人的虔信心;其次是对自由学科的热忱;再次是履行现实生活之责任;最后是习惯于社会风俗和礼仪。(4)主张要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反对体罚。伊拉斯谟的教育格言——

“如果农夫不注意,则土壤的质地愈好,就愈会被荒芜、长满无用的野草和灌木。一个人的性格也是这样:它愈丰富、愈高贵、愈正直,若不用优良的教学加以改善,则它愈会被可耻的坏习惯所袭击。”(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第208页)

“我必须阐明我的信念,即词法、句法规则知识虽然对每个学生都是非常必要的,但还应当尽可能少些、简明些,并精心加以组织。我不能容忍一般语法教师的愚蠢行为,他们浪费了数年宝贵的时间,把规则硬灌给儿童。因为我们的语言能力不是靠学习规则,而是靠同习惯于用准确精练的语言表达思想的那些人的日常交往,靠大量阅读优秀作家的作品来获得。”(博伊德和金:西方教育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175页)莫尔(ThomasMore,1478-1535)(1)英国人文主义思想家,《乌托邦》的作者,空想社会主义者。(2)教育目的是培养信仰、道德、智力和身体全面发展的人。认为所有人都应接受学校教育。(3)重视对儿童进行劳动教育。(4)倡导终身学习,认为成人也需要接受教育。拉伯雷

(FrancoisRabelais,1494-1553)(1)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1532年出版《巨人传》(又名《高康大和庞大固埃》)。(2)揭露了经院教育的腐朽黑暗,热情赞颂了人文主义教育。(3)教育目的是培养十全十美、毫无缺陷的人,实行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计划。(4)在教学方法上,主张采用直观原则,重视理解和学习兴趣的培养;重视观察和活动;采用谈话、游戏和游学等方式进行教学。文艺复兴时期教育思想的特点1、重视教育在个性养成方面的价值

否定了基督教的性恶论,批判教会的经院主义教育,反对把培养神职人员作为教育的唯一目的。人文主义者在继承古希腊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的观念。不仅如此,他们还尝试办学,将上述新观念加以实践。2、重视人文学科,大大拓宽了教育内容在智育方面,人文主义者重视对古希腊罗马典籍的学习,拓宽了“七艺”的内容,其中“文法”扩展为文法、文学和历史;几何学扩展为几何和地理学,天文学扩展为天文学和力学,加上原来的修辞学、辩证法、算数和音乐,“七艺”演变成为11门学科。体育成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改造了传统的宗教道德教育,把世俗社会的德行培养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3、重视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与经院主义教育压制和体罚儿童、采用灌输的教学方法相对立,人文主义者强调尊重和热爱儿童,重视儿童个性的解放,注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反对死读书,还主张运动参观、观察、旅行、直观教具和游戏等方法来进行教学。4、重视教师的作用把教师的道德、智慧、学识和身体素质看作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强调教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小结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灿烂的,它看重人的力量,批判教会的腐朽和堕落。这种文化精神渗透到教育中,表现出来的是对于人文主义教育的追求。后世的教育家们对于儿童兴趣的强调、对体罚和灌输方法的反对、对古典学科的热爱都可以说是文艺复兴教育遗产的影响。(三)中国汉、唐、宋教育汉代的官学制度汉代官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官学制度的确立,以后中国的封建官学就循着它的形式和格局继续完善发展。汉代的太学创立:太学于汉武帝时期即公元前124年创建太学,标志着我国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董仲舒献策,公孙弘丞相贯彻

发展:汉武帝——汉成帝:

教学教材:主要是“孔子之术,六艺之文。”五经关于师法和家法:师法:就是某一经的大师,被朝廷立为博士后,他所传授的经说就叫做“师法”。家法:由这样的博士再传下去,他的弟子从事章句研究,发展成为小的分支和派别,就叫做“家法”“师之所受,弟之所传,一字毋敢出入,背师说即不用。”一般来说,西汉重师法,东汉重家法教学方法大班上课由高年级学生教低年级学注重课外自修提倡自由研究在太学的教学中,还经常组织说经、辩难、讨论经义等活动,学术研究的气氛相当浓厚。董仲舒教育思想董仲舒(前179一前104),广川(今河北景县)人,是西汉著名的经学家和教育家。其著述有《春秋繁露》等。董仲舒最重要的教育思想是关于文教政策的思想,他在《举贤良对策》(见《汉书·董仲舒传》)中向汉武帝提出了兴太学、重选举和独尊儒术这三大文教建议。这些主张为汉武帝采纳并付诸实施,这不仅对汉代,而且对以后各朝的文教政策都发生了深刻的影响。当然,董仲舒所独尊的“儒术”已不再是先秦儒学的本来面目,而是神学化了的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王道三纲的新儒学了。董仲舒明确提出“性三品”说,认为“圣人之性”是天生的“过善”之性,是上品。“斗筲之性”则是生来就恶的下品。只有“中民之性”方可名“性”,他们“有善质而未能善”,“待渐于教训而后能为善”。他认为教育可将具有“中民之性”的人培养成任何类型的人。“夫上之化下,下之从上,犹泥之在钧,唯甄者之所为;犹金之在熔,唯冶者之所铸。”(《举贤良对策》)在道德教育方面,董仲舒强调的核心内容是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五常(仁、义、礼、智、信)。三纲强化了君主专制、封建家长制和夫权思想。他还提出“要正其谊(义)不谋其利,明其道而不计其功”的道德教条(《汉书·董仲舒传》)。在德育原则方法上,他主要提出这样几条:一是“以仁安人,以义正我”(《春秋繁露·仁义法》)。二是“强勉行道”。“强勉行道,则德日起而大有功。”(《举贤良对策》)三是“必仁且智”。认为德育与智育密不可分,“仁而不智,则爱而不别也;智而不仁,则知而不为也。”(《春秋繁露·必仁且智》)“君子不学,不成其德。”(《举贤良对策》)唐朝教育中央六学二馆直系:(大学)中央六学,即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专科)律学、书学、算学统一属于国子监。旁系:弘文馆——门下省崇文馆——东宫(大学性质的贵族学校)科举考试制度

考生的来源与报考办法由学校出身的“生徒”由州县考送的“乡贡”由天子诏举的“制举”实际上只有两个:由学校培养的学生和社会上的一般的读书人。报考时间是在每年的三四月。报考的办法中央和地方官学每年冬天,都可以通过校内考试,挑选学业有成者送至礼部参加省考。非由学校出身的“乡贡”,志愿报考的知识分子,先由本人向本县报名,由县令考选后送州,再有吏部刺史复核,取送后,送到中央,参加礼部的省考。过了省试,不一定等于有官做,及第后还需参加尚书省吏部的考试,及格后才能做官。不及格者三年后再试。考试科目、内容和方法

类型:常设科:秀才、明经、俊士、明法、明子、明算等非常设科:三传、三礼、童子、道举等特设科1)秀才科:注重博识高才,录取最难,每次及第者仅一两人。2)明经科:注重敬经义,要求对经书本文、注精熟,考试主要内容是儒家的经典。要求较低3)进士科:注重诗赋,最受人重视。虽然有经策,但诗赋好,可以放过。2、方法考试方法有帖经,就是默写经文;墨义,就是背诵或默写先儒对经典的注释;策问,是依据经典或考量时政,对具体问题提出解答;论,是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评价;以及诗、杂文、赋等。十岁以下应考的称为童子科,只考朗诵。宋朝的教育书院萌芽于唐朝末年,到宋朝时得到迅速发展,北宋时出现了六所著名的书院,分别是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这些书院由于受到朝廷的褒奖,或赐院额,或赐书,或赐学田,在社会上影响较大。南宋时由于一些学术大师设坛讲学,积极创建书院。南宋也有四大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丽泽书院、象山书院。现湖南大学石鼓书院(湖南衡阳)江西庐山

河南登封河南商丘书院在组织管理和教学方面的特点

书院组织机构简单,专职管理人员少。利用学规进行规范化和制度化管理。管理原则具有民主色彩。书院经费以自筹为主。书院既是教学组织,又是学术研究机构。书院教学不拘泥于一家之言,允许不同学派之间的争鸣,这是书院的显著特征。书院以自学读书为主,讲学指导为辅。书院内师生关系融洽,感情深厚。蒙学是对儿童(8~15岁)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宋朝是古代蒙学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蒙学分为贵胄小学、庶民小学、私学、私塾、蒙馆、乡校等。

蒙学内容包括初步的道德行为训练和基本文化知识技能学习。教学方法是读、写、作,即读书、识字、习字、背书、作文等。

蒙学教材分为五类:识字教学的教材、伦理道德的教材、历史教学的教材、诗歌教学的教材、自然常识教学的教材。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宋朝的蒙学

《三字经》宋朝王应麟所编,它主要介绍封建道德教育的基本纲领、名物常识、历史知识、古人发奋求学的例子,把识字、历史知识和封建伦理训诫融为一体,且全用三言韵语、文字简练、语言通俗;

《百家姓》北宋时编,作者佚名,它是集汉族各种姓氏为四言韵语的蒙学教材。

《千字文》南朝周兴嗣所编,以四言韵语的形式介绍了有关自然、社会、历史、伦理、教育等方面的知识。

(一)论教育作用和目的朱熹接受张载和程颐的观点,把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两种,前者又称“天地之性”、“义理之性”或“道心”,它是禀受“天理”形成的,所以完美无缺;后者又称“人心”,它是禀受“理”与“气”形成的。但由于“气”有清纯、浑浊之别,故“气质之性”也有善、恶之别。朱熹的教育思想

教育作用:就在于改变“气质之性”,发扬善性,祛除污点。这就是《大学》所说的“明明德”,“天理”与“人欲”是相对立的,“明明德”就必须“明天理,灭人欲”。

教育目的:在于“明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人之大伦也。庠、序、学、校皆以明此而已。”而当时的学校完全违背了“明人伦”的本意,而是以参加科举考试获取声名利禄为目的。

(二)论“小学”和“大学”教育

8~15岁为小学教育阶段。

教育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

教育内容是以“教事”为主,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事情来学习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和初步的文化知识。“小学是事,如事君,事父,事兄,处友等事,只是教他依此规矩做去。”“古者小学,教人以洒扫、应对、进退之节,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教育方法强调三点:一是主张先入为主,及早施教;二是力求形象、生动,激发兴趣;三是通过制订《须知》《学则》培养儿童的道德行为习惯。

15岁以后为大学教育阶段

教育任务是在“坯璞”的基础上加以精雕细琢,把他们培养成对国家有用之才。

教育内容是以“教理”为主,重在探究事物的道理。

教育方法强调两点:一是重视学生的自学和研究;二是提倡不同学术派别之间的交流。

(三)论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明天理,灭人欲”。“天理”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人欲”是指为各种欲望所迷惑的“心”。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道德教育的方法有以下5个方面:

1、立志。如果不立志,目标不明确,前进就没有动力。他要求人们立志成为圣人。

2、居敬。一种重要的道德修养方法,意指专心致志、谨慎认真。做到“内无妄思”、“外无妄动”。无论内外都符合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3、存养。“修心养性”的简称,指通过“存养”工夫发扬与生俱来的善性,祛除物欲之弊。

4、省察。反省检查之意。有两种情况应加强“省察”:“省察于将发之际”、“省察于已发之后”。

5、力行。将伦理道德知识付诸实际行动,强调身体力行。

(四)论读书方法(“朱子读书法”)“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在于读书”。“朱子读书法”有六条:

1、循序渐进。有三层含义:一是按照一定的次序学习,不可颠倒;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读书计划;三是打好基础,不急于求成。

2、熟读精思。读书既要熟读成诵,又要勤于思考。“读书千遍,其义自见”。对于“精思”,朱熹提出了从“无疑——有疑——解疑”三个过程。

3、虚心涵泳。有二层含义:一是指读书时要细心体会书中的意思,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二是指读书时要反复揣摩,细心玩味。

4、切己体察。读书不可停留在书本和口头上,而应身体力行。

5、着紧用力。有两层含义:一是抓紧时间,发愤学习,反对悠闲自在;二是反对读书时心不在焉、松松垮垮,要有一种紧迫感和危机感。

6、居敬持志。有两层含义:一是读书时要聚精会神、全神贯注;二是要理想坚定、志向远大、持之以恒。

总之,“朱子读书法”中的六条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它不仅是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而且是学生进行道德修养和治学的基本要求。它对我国封建社会文人、学者读书、修身、治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朱熹是继孔子之后的又一个大教育家,其教育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教育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三、启蒙运动以后的教育(一)西方教育——从夸美纽斯到杜威生平和教育活动夸美纽斯(1592-1670),捷克著名的民主教育家。代表作有《大教学论》(1632)《母育学校》《泛智学校》《世界图解》。《大教学论》是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开始。被誉为教育史上的“哥白尼”、近代教育之父、系统的教育学之父。夸美纽斯与《大教学论》论教育的目的夸美纽斯对教育目的的看法是比较矛盾的。一方面,他认为教育的目的是使人为来世生活作好准备,另一方面,在《大教学论》中又渗透着现实性的教育目的。这表现在:他认为人要成为理性的动物,“人要主宰万物”,并利用来过好现世的幸福生活,就要通过教育使人认识和研究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培养他们的各种能力、德行和信仰。论教育的作用夸美纽斯把教育看成改造社会、建设国家的手段。

他说,假如男女青年都“毫不例外地、全部迅捷地、愉快地、彻底地懂得科学,纯于德行,习于虔敬”,社会就“可以少些黑暗、困恼、轧轹(lì),都能多见光明、整饬、和平与宁静。”夸美纽斯高度评价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

他说:“有人说,人是一个‘可教的动物’,这是一个不坏的定义。实际上,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

分析:出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反映了自夸美纽斯对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的高度信心,这是和他的健康进步的儿童观和要求提高人的地位的人道主义思想直接联系着的,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2.论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是贯穿夸美纽斯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主线。他之所以提出这个原则,是因为当时学校的教育工作的进行不符合事物的自然秩序。他主张:A.在宇宙万物和人的活动中存在着一种“秩序”(即普遍规律),这些“秩序”保证宇宙万物的和谐发展。因此,人的各种活动包括教育活动都应该遵循这些自然的、普遍的秩序或规律;B.依据人的自然本性和儿童年龄特征进行教育,是夸美纽斯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的另一重要内容。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原文:现在就很明白了,秩序是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学艺术的主导原则,这是应当、并且只能以自然的作用为借鉴的。一旦这个原则被彻底掌握之后,艺术的进行立刻便会同自然的运行一样容易、一样自然。分析:出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反映了夸美纽斯关于教育适应自然的原则的思想,这是贯穿他的整个教育体系的一条根本的指导性原则。他一反过去引证“圣经”的做法,而向自然引证,这种转向现实世界,探索教育工作规律,提高教育理论的科学程度的做法,是难能可贵的。但他不懂社会发展规律,是机械的。百科全书式的教学内容各级学校原有内容扩充内容大学课程应是广博周全的拉丁学校(文科中学)“七艺”物理、地理、历史、伦理学和神学等国语学校读写算、教义问答几何测量、自然常识、地理、历史、唱歌和手工等母育学校(家庭教育)感官训练,体力、智力、道德的初步基础4.论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夸美纽斯论述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原文:我们利用一点点技巧,就可以集体地或个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可以使他们获得一种观念……认为教师就是一个源泉,从那里发出知识的溪流,从他们身上流过,认为每逢这个源泉开放的时候,他们就应该把他们的注意当作一个水槽一样,放在他的下面,一点不要让流出的东西漏掉了。评析:

出自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反映了夸美纽斯关于实施班级授课制的思想。他要求一个教师对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上课,以代替传统的个别施教,这在当时是一项重大改革,对普及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同时班级授课制反映了教育工作的客观规律,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这是夸美纽斯对世界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当然,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他对班级教学的理解也是相当粗糙和机械的。生平和教育活动生卒1632-1704。是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的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洛克出身于律师家庭,牛津大学毕业,研究过哲学、物理学、化学和医学。教育代表作:《教育漫话》(1693年)。洛克与《教育漫话》1.论绅士教育的最高目的在于培养绅士。“因为一旦绅士受到教育,上了正轨,其他的人自然很快就能走上正轨了。”在洛克看来,绅士应该是“有德行、有用、能干的人才。”具体来说,绅士应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以及健康的身体素质。

2.论家庭教育洛克坚决主张,绅士的培养要通过家庭教育的途径来进行。在《教育漫话》中,洛克明确指出,教育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他说:“我们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与坏,或有用与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又说:“国家的幸福与繁荣也靠儿童具有良好的教育。”

3.论体育洛克认为,体育是绅士教育的基础。要拥有健康的体质,必须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身体锻炼要从小进行,以形成习惯。良好的身体素质主要来自从小的外部锻炼。二是身体锻炼要从建立良好的生活制度与生活习惯开始。良好的体质要从衣、食、住、行、睡、保健等方面加以注意。三是身体锻炼要顺应自然。在身体锻炼与保健方面,“‘自然’自己所作为的比我们指导它去作为的不但好得多,而且精确得多。”4.论德育洛克认为,德育是绅士教育的灵魂。他说:“一个没有德行,不懂人情世故,没有礼仪,却有成就、有价值的人,哪儿都是找不到的。”绅士必须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勇敢、公正、节制等美德。5.论智育智育是绅士教育的辅助部分。在他看来,智育的目标一是传授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发展学生的智力。两者相比,后者更为重要。他说:教学的目的是“增进心的活动与能力,而不是扩大心的所有物。”生平与教育活动生卒1712-1778。出生在日内瓦,父亲是个钟表匠。卢梭是激进的启蒙思想家,教育代表作:《爱弥儿》该书系统地阐述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卢梭与《爱弥尔》2.关于“自然教育”的目的论

通过自然教育来培养能够保持人的本性的“自然人”。即培养“自由的”、“自食其力”的、“对任何职业都有所准备的人”,这种以抽象的人为出发点命题,只能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命题。事实上,卢梭所追求的也不是什么超阶级的“自然人”,实际上是适应资本主义社会要求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和资产阶级事业家。原文:生活,,这就是我要教他的技能,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3.关于“自然教育”的基本原则“遵循自然”的原则“自由教育”的原则.

“遵循自然”地进行教育,就是遵循儿童自身的发展规律,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教育。在这个问题上,卢梭比夸美纽斯前进了一步,他没有采用引证自然的方法,没有任何神秘主义色彩。但仍然是从资产阶级抽象的人性论出发,并且把儿童的本性过分理想化。

“自由教育”的原则“遵循自然”的教育必然是自由的教育。他坚决反对压抑儿童的个性和束缚儿童的自由,反对严格的纪律和死记硬背;主张让儿童完全自由地进行活动,并尽可能多给儿童以自由活动的机会,让他们能以自己所特有的方法去看、去想、去感受一切事物。教育者的任务就是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儿童自由发展的适当环境。具有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有利于发挥儿童的主动性;忽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4.关于年龄分期与教育卢梭从“遵循自然”的基本原则出发主张把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划分成四个阶段:年龄分期教育内容教育方法0-2岁体育、感官训练到大自然中去2-12岁(理智睡眠期)锻炼和发展外部感觉、不要读书自然后果法、消极教育12-15岁智育、劳动教育培养兴趣、发现法15-成年道德教育重视道德行为实践自然后果法对于儿童的过失,卢梭反对任何惩罚,主张让儿童凭自己的直接经验去接受教育,体会自己所犯错误的自然后果,从而学会怎样去服从自然的法则。例如儿童打破了窗户玻璃,不要给他换新的,让冷风吹冻他,让他自己感到痛苦和不便,以后便会自行改正。这就是“自然后果法”。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生平与教育活动教育思想:1.管理论及教育的一般目的;2.教授论及多方面兴趣之培养;3.训育论及道德性格的形成。赫尔巴特与《普通教育学》“三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赫尔巴特的教学形式阶段论

赫尔巴特的“四阶段”教学过程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赖因的“五段教学法”(传统教学)预备提示联系总结应用特点:注意运用心理学于教学,重视课堂教学的规范化。但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忽视了学生的个人经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五段教学”也有机械、僵化的弊端。教育性教学原文: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在教育学史上,他第一个明确地提出了“教育性教学”的概念,从而深刻地阐明了教学的定义,论述了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相反,道德教育(或者品格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赫尔巴特把实现教育目的与传授文化知识看作同一个过程。杜威及《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教育无目的

只有“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而无“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由儿童的本能、冲动、兴趣所决定的具体教育过程就是教育目的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由社会、政治需要所决定的教育目的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如果在教育之外另立一个任何目的,例如给它一个目的和标准,便会剥夺教育过程中的许多意义,并导致我们在处理儿童问题时依赖虚构的和外在的刺激。建立“良好的教育目的”特征⒈教育目的要根据受教育者的个人活动、需要和现有能力;

2.教育目的必须同时也是组织活动教学的方法,能提出解放、组织学生能力所需要的坏境;

3.制定教育目的要避免制定一般的、终极的目的,而制定当前的和各种具体的目的等等。1919年杜威来中国到处宣讲他的教育理论的基本主张明确指出教育的社会的与政治的目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养成配做社会的良好分子的公民(二)中国近代教育

(1840年——1919年)

主流向西方学习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的历程探索救国救民的过实质中国近代的主要教育思想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改革派教育思想洋务派教育思想维新派教育思想民主派教育思想新文化教育思想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一、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萌芽(1840年—1860年)(一)鸦片战争时期的教育思想——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教育主张1、龚自珍改革封建教育的教育思想2、林则徐反对外来侵略的爱国教育思想反对经济侵略;反对军事侵略。3、魏源“师夷长技以夷制夷”向西方学习的实学教育思想

“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海国图志·叙》

二、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时期教育思想的特点

中国教育近代化理论的奠定(1851年—1864年).

第一、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口号。第二、提出了一个比较彻底的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第三、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农民战争特色的军事教育体系。第四、建立了历代农民革命队伍中最完备的教育体系。第五、创造了新的农民革命的宗教(拜上帝教),并以之作为教育上的最高指导原则。第六、在批评封建旧文化方面作出过更多的努力。

三、洋务教育思潮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起步(1860年——1895年)(一)洋务教育思潮的历史地位

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二)中国教育近代化起步的标志

1、兴办洋务学堂

1862年6月11日成立,它是我国创办新式学校的开始,同文馆以培养外语人才和翻译外国著作为主要任务。1902年并入京师大学堂。地址在北河沿,即后来北大三院图为同文馆大门旧址。

2、兴办留学教育容闳(1828-1912年)我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1847年留学美国,1854年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参加洋务运动力主教育救国。1872年起受命主持选派幼童赴美留学,开近代中国留学之先河,影响深远。晚年主持康梁变法及孙中山民主革命。他于1871年在家乡南屏创办“甄贤学校”,著有《西学东渐记》等。

留美幼童——中国最早的官派留学生LongLongAgo——

一张清同治年间摄于上海的照片

那些怯生生的眼睛,那些紧闭的双唇,还有被优雅的握在手里的折扇。他们像一件珍贵瓷器的千百碎片,散落在美国和中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

中华民国第一任总理唐绍仪(右)和清政府邮传部副大使梁如浩(左)的幼童时代,英气勃发。面对即将奔赴前往新大陆,他们的目光和身姿,不正是“少年中国”的写照吗?留美幼童直接登船1872年8月11日第一批“留美幼童”起程赴美。航行三十天,跨海三万二千里,在旧金山上岸。大清的形象:在旧金山上岸后,幼童们穿上新衣服拍的照片几个幼童到达美国初期时曾留下的照片数年后他们再次合影这两张有趣的照片,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变迁”。在依依惜别之际詹天佑与京詹铁路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湖北兵工厂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建立强大的海军大教育家张之洞4、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思想

(三)张之洞的教育思想1、张之洞其人2、《劝学篇》其书3、“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思想

四、资产阶级维新教育思潮

—中国教育近代化的深化与发展(1895年—1898年)

(一)维新教育思想的历史地位(二)康有为、梁启超的教育思想(三)维新派与洋务派的论争(四)维新教育思潮的特点及其影响

康有为(1858—1927),字长素,号广厦,广东南海县人,亦称南海先生。他是戊戌变法运动的领导,是我国近代史上向西方寻求真理的先进入物之一。1895年4月,康有为赴京参加会试,正值甲午战争失败,日本逼签《马关条约》,康有为发动参加会试的举人联名上书清政府.提出拒和、迁都、变法主张,这便是著名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