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案例分析基础王国强新浪微博:@王_国_强EAP资格考试的主要内容基础知识(机考,简答题)文字案例分析影视案例分析面询考试本课件的相关内容将会以邮件的形式发给大家,上课时请勿拷贝。文字案例分析综述1、文字案例分析的定义文字案例分析是指让考生通过阅读一段文字案例,并回答其后问题的方式来考核学员对心理学、心理咨询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在案例中搜集资料、综合判断的能力。文字案例分析综述3、案例分析的通常问法(1)与来访者有关请问案例中XX存在什么问题?请问案例中XX有哪些问题?请问案例中XX属于何种心理问题?文字案例分析综述3、案例分析的通常问法(2)与咨询师、疗法有关请问案例中XX采用了何种治疗方法?请问案例中XX存在哪些优点/缺点?请问案例中XX使用的方法的原理?
作为心理咨询师,这个案例应当从哪 个角度切入?文字案例分析综述3、案例分析的通常问法(3)与心理学理论、常识有关
请问案例中XX被称为何种心理现象?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案例中的XX?请分析片段中XX的心理?文字案例分析综述4、文字案例与影视案例的区别
文字案例留存于纸面上,所有线索可以反复搜集;文字案例的所有的线索都是明显的;文字案例的答案必定在案例之中;文字案例易于影视案例,但特别注意问题的问法与答题方式。读题与判断——异常心理问题案例一了5分钟,告诉他不能读死书,要动动脑子。王某想要详细问,老师却为了赶校车没再理会他。此事之后,王某十分消沉,渐渐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对学习、对学校的兴趣也不如以前了。他觉得自己似乎是一个被遗弃的人,这个校园并不是他的,他更怀念大学前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王某接触到了网络游戏,刚上手时还不太会玩,但没一会儿功夫就着迷了。听着NPC的夸奖,看到自己努力做任务换来的奖品,他感觉到这半年多的阴霾都一扫而空。从此王某开始迷恋上网,不上课、逃课。刚开始还能有所节制,但发展到后来渐渐不能控制自己了,经常连续几个通宵上网。面对一门门的补考通知,王某虽然希望有所改变,但一旦开始学习了,就魂不守舍,总是想着网上发生的事情。他开始认为,自己在网上是无所不能的,可在现实中却是一事无成,连考试都无法通过。据他自己说,自己上网好像着了魔,明明只是想上一小会儿,不知不觉就上了很久。因为上网,4年里面花了几千元钱,没钱了,撒谎问家里拿,向同学借,甚至谎称自己父母生病。案例一心理学角度的段落大意:1、王某性格内向,但自信;2、在考试和就学过程中遭受挫折事件;3、挫折事件导致对自我能力的怀疑,有失落感;4、偶然的上网获得了成功的感觉(高峰体验);5、对网络产生依赖,自控能力下降,无法摆脱;6、上网严重影响了生活和学习等社会功能;
案例一梳理其中的发展线索和因果关系:内向、自信——受挫折——自我怀疑——失落感——上网的高峰体验——网络依赖——社会功能受损 案例一问题:王某存在怎么样的心理问题?思考:看到这个问题后,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案例一思考顺序:1、案例中,谁是对象,即谁是王某?(案例中有时会出现多个人物,我们必须根据题目来聚焦人物)2、按照以下顺序,在案例中找出王某的相关表现。(1)躯体症状(2)情绪表现(3)言行(4)认知(5)事件
(6)困境3、在每个步骤中都应该注意发生或持续的时间4、根据上述六点下结论。案例一躯体症状(1)请将案例中所有的与对象有关的躯体症状找出来。(2)由这些躯体症状出发,思考,哪些异常心理疾病中有可能出现相关的躯体症状。(3)原则:有则写,没有亦不强求;忌无视案例,仅依靠“直觉”。不怕多写,多写备用。(4)避免方法:当学员认为可能存在某种异常心理疾病时,心里默念一遍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核实该种心理疾病中是否的确有此种躯体症状。
案例一情绪表现(1)请将案例中所有的与对象有关的的情绪表现找出来。(2)由这些情绪表现出发,思考,哪些异常心理疾病中有可能出现相关的情绪表现。(3)原则:有则写,没有亦不强求;忌无视案例,仅依靠“直觉”。不怕多写,多写备用。(4)避免方法:当学员认为可能存在某种异常心理疾病时,心里默念一遍该疾病的诊断标准。核实该种心理疾病中是否的确有此种情绪表现。案例一情绪症状(5)将此部分得出的心理异常问题与上一部分(躯体症状)得到的心理异常问题相互比较。求取同类项,进行筛选工作。(6)注意事项:如果不同的异常心理症状分别来源于两个不同的事件,那么都应当保留待选。案例一言行(1)(5)将此部分得出的心理异常问题与上两部分得到的心理异常问题相互比较。求取同类项,进行筛选工作。(6)注意事项:如果不同的异常心理症状分别来源于两个不同的事件,那么都应当保留。(7)总合:将最终得到的异常心理问题以及你的依据提取出来,与诊断标准比对,最终确定该案例是否的确是一个异常心理问题,还是仅仅只是某种情绪(比如焦虑情绪、恐惧情绪)。(8)如果核对后,的确是一个异常心理问题,那么对象的问题就是一个异常心理问题。附:异常心理问题线索提示表附:异常心理问题线索提示表附:异常心理问题线索提示表备注:(1)表的作用仅仅是告诉学员,当出现这些线索时,有可能会考到相关的异常心理疾病。(2)相应的心理疾病并非仅仅局限于列举的线索。(3)此表取巧,为了提高对症状表现的敏感度,根本还是在于熟背诊断标准。案例一1、考试中我们需要多次仔细阅读案例文字,分析主要线索和其中的因果关系;2、6个步骤可以帮助大家全面了解各方面的情况,避免遗漏,更准确地进行诊断。再回顾一下本案例,花几分钟时间,请大家思考:我怎么来解答这个题目呢?案例一答案:1、王某的问题是什么?王某的心理问题是由于性格内向、有自卑感;在现实中连续受到挫折,得不到周围人的关注;在网上获得了现实中无法获得的成功体验而迷恋网络,继而产生网络成瘾的心理问题。网络成瘾是一种和上网以及网上活动相关的成瘾行为。案例一答案分析(2):当配分较多时,学员应该审时度势,把相关的判断依据写出来,否则凑不够相应的分数。 答题应引用案例中的文字内容,不要夸大、无视或臆想,避免误导自己产生偏差。案例一答案分析(3):为什么结论是“网络成瘾”?
成瘾综合症: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导致躯体或心理方面对某种物质的强烈渴求与耐受性。这种渴求导致的行为已极大地优先于其他重要活动。【症状标准】反复使用某种精神活性物质,并至少有下列2项:(1)有使用某种物质的强烈欲望;(2)对使用物质的开始、结束,或剂量的自控能力下降;案例一(3)明知该物质有害,但仍应用,主观希望停用或减少使用,但总是失败;(4)对该物质的耐受性增高;(5)使用时体验到快感或必须用同一物质消除停止应用导致的戒断反应;(6)减少或停用后出现戒断症状;(7)使用该物质导致放弃其他活动或爱好。
请在案例中找出符合诊断标准的相关文字。请验证案例中的描述是否符合诊断标准。文字案例模拟练习请根据以下文字案例内容回答问题。要求:写出文字案例的内容提纲和线索;根据六个步骤列出相关信息;给出判断;回答问题。练习案例一周某,男,47岁,已婚,大学文化,某单位公务员。自述因右腹部不适觉得患了肝癌,但无人能诊治而痛苦两年。个人陈述:出生于干部家庭,大学毕业,在某国家机关担任领导职务。两年前我发现一个属下总是捶右腹部,就建议他到医院去检查,结果发现竟是肝癌,不到半年就去世了,我很震惊。我有时候右腹部也不舒服,也愿意捶打右腹部,联想到属下我很害怕。我应酬较多,喝酒也就相对多,喝酒伤肝我知道,可避免不了,我的属下不喝酒还得了肝癌,我还喝酒,肝能好的了吗?我觉得自己也得了肝癌,就到医院去检查,他们检查来检查去都说没什么问题,如今医生的水平也太差了,根本就检查不出来,还说设事,我想谁有事谁知道。我现经常想当时为什么会捶打右腹部,还不是因为不舒服吗?都不舒服了,还能没事?北京的大医院我基本上都去过了,可就是没人能看出我的病来。我感到非常痛苦,非常苦闷,明明有病就是没人能看出来,我还年轻,我不想死。我是领导也不好和别人讲,和朋友一说起这事,他们就说我是小心眼,我也承认是有些小心练习案例一眼,但有病总不能说没病吧!想想就烦,弄得我这两年心情很不好,茶不思饭不想的,什么也不想干,原来我很有希望争一下副司长的职位,现在什么都不想了,有时连班都懒得上,晚上经常失眠,入睡很困难,要靠安眠药才能勉强睡会儿,并且经常感到头、胸、肩等部位疼痛不适,医生给开了维生素B、谷维素等药物,无效,别人建议做心理咨询,就来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双眉紧锁,面部表情及眼神表露出烦躁、疲倦。不爱讲话,但讲到自已的不适症状时,绘声绘色,滔滔不绝,具体而形象。求助者出身于干部家庭,家教严格家境也很好,由于是家中惟一的男孩,父母对其身体健康状态很重视。求助者从小就事事争第一,但性格偏内向,有些胆小怕事,人际关系尚可。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两年前属下死于肝癌,感到自己也得了肝癌,因此到处看病,但没有一家医院得出确切诊断,因此烦躁、易怒,有时为一点小事与家人或属下争吵,每日忧心忡忡,感到全身乏力,休息后也不能缓解,经常借故不参加集体活动。练习案例一,问题问题:1、周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2、周某的心理问题是如何产生的?3、作为心理咨询师,治疗周某心理问题的切入点在哪里?练习案例一,分析6步骤分析:躯体症状:乏力,休息后不能恢复;失眠,入睡困难;头胸肩部疼痛,服药无效,多次临床检验都没检出癌症。情绪表现:烦躁易怒,谈到症状情绪变化明显,很痛苦;整日忧心忡忡。言行:喝酒较多,有时会捶打右腹部,双眉紧锁,好胜但是内向,胆小怕事,多次去医院检查,不想工作,认知:坚信自己得癌症,不想死,朋友不相信他,没人可以治疗他,医生的水平太低。事件:2年前下属得癌症死亡,而且自己也有类似捶打右腹部的动作;朋友的不理解。困境:工作、生活受严重影响。练习案例一,知识点疑病症的诊断标准临床表现:顽固地坚信自己患有某种疾病,但经过医学检查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医学检查的阴性结果无法消除其疑虑;四处求医;有不明原因的躯体性症状;对躯体症状过度担心,有焦虑恐惧情绪;病程3个月以上;疑病症的治疗方法认知治疗,投射分析,森田疗法;药物减轻焦虑或抑郁症状。练习案例一,答案1、周某的问题是疑病症。由于下属得肝癌去世,因此怀疑自己也得了肝癌,去医院虽然没有检查出自己有癌症,但依然坚信自己的确得了肝癌。依据是周某怀疑自己得肝癌已经两年了,有疑病症状。有时右腹疼痛,自己捶打右腹部。虽然四处求诊,但没有一家医院可以确诊其得了肝癌。练习案例一,答案2、周某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属下得肝癌去世,周某发现自己与属下有相同的症状,都会因为疼痛而捶打右腹部。自己喝酒也比较多,得肝癌的可能性更大。认知上存在选择性消极注视。过分关注自己右腹部疼痛的问题。在非常苦闷的情况下,没有从朋友处得到足够的支持,朋友们说他是小心眼。自己作为领导,又不好和别人讲。由于家庭原因,从小就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特别重视。本身性格内向,胆小怕事。练习案例一,答案3、周某前来咨询的原因是这两年心情很不好,茶饭不思,什么都不想做,身体也觉得不适,因此治疗周某心理问题的切入点应该是解决周某由于怀疑自己得了肝癌却无法得到确诊以及得不到周围人支持所产生的情绪问题。读题与判断——非异常心理问题案例二李某,男,大学毕业以后,被分配到一个国家机关工作。由于能力出众、工作勤奋,深受领导赏识,职位不断提升,现在已经是一个大部门的行政一把手。一年以前,一位高中的同学到李某工作的城市看他,两人十几年未见,喝了近两瓶五粮液,都喝得烂醉如泥。其后的事只能模模糊糊记得,洗桑拿、叫小姐,至第二天凌晨才回家。李某醒来后头痛欲裂,对前一天晚上荒唐悔恨不已。那位朋友是生意场上的人,对这种事情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但对李某来说,却是第一次。他自述:“我是一个对自己要求很严的人,一般的宴请我都不会参加,更不谈什么色情活动了。再说,我结婚十几年,夫妻感情很好,有一个女儿,我很爱她们,我绝不会允许自己做出什么对不起她们的事情来。”过了几天,悔恨的感觉慢慢好些了,另外一个更要命的问题出现了。李某开始怀疑自己得了艾滋病。他说:“记得那天晚上使用了安全套的,但我在网上查了资料,说安全套也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网上另外一些关于艾滋病的内容我几乎全都看了,越看越害怕,越怕还越想看。我现在都成了艾滋病的专家了。那件事情以后案例二一个月,我鼓足勇气,专程去另外一个省的省城,做了艾滋病的检查。检查的结果是阴性,但丝毫没有减轻我对自己患了艾滋病的怀疑。我老是想,会不会是化验单拿错了?或者化验的人不负责任,随便写了一个结果?也可能那个医院的水平太差,有艾滋病也检查不出来?总之是不相信我没有患艾滋病这个结果。我如果把艾滋病传染给了妻女怎么办?我妻子还年轻,怕把艾滋病传染给她。所以从那以后,每天晚上我都尽可能找一些借口,躲开妻子。虽然妻子已上了节育环,但我还是坚持每次房事都用安全套。一年来,我是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上厕所,要用卫生纸把坐式马桶边包起来上;从来没用过脸盆,总是直接在水龙头处接水洗;碗筷总是偷偷地用开水消毒等等。生活得一塌糊涂。有时候想,干脆向妻子坦白了算了,但实在鼓不起勇气,无法预料她会是什么反应。再说,即使她原谅了我,就减轻我的恐惧吗?”案例二心理学角度的段落大意:1、自我要求严格,积极进取,工作有一定成就;2、经历唯一一次偶然事件;3、悔恨内疚,开始疑病;4、临床检查为阴性,仍无法摆脱AIDS恐惧;5、采取过度的防御行为;6、无法面对家人,长期处于焦虑恐惧中;7、家庭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案例二梳理其中的发展线索和因果关系:自爱进取——偶然事件——AIDS疑病——临床阴性结果——AIDS恐惧——过度防御——无法面对家人——长期焦虑恐惧——社会功能受损
案例二问题:李某存在怎么样的心理问题?案例二思考顺序:1、案例中,谁是对象,即谁是李某?(案例中有时会出现多个人物,我们必须根据题目来聚焦人物)2、按照以下顺序,在案例中找出李某的相关表现。(1)躯体症状(2)情绪表现(3)言行(4)认知(5)事件
(6)困境3、在每个步骤中都应该注意发生或持续的时间4、根据上述六点下结论。案例二问题:李某的躯体症状有哪些?暗示了哪些心理疾病?李某的情绪表现有哪些?暗示了哪些心理异常疾病?李某的言行有哪些?暗示了哪些心理异常疾病?李某的躯体、情绪、言行是否可以证明李某存在心理问题(异常心理)?李某的躯体、情绪、言行是否可以说明李某存在某种情绪?(比如焦虑情绪、抑郁情绪等)案例二言行(2)如果躯体、情绪、言行三方面的线索不足以支持个案存在异常心理问题的判断,那么应该考虑“一般心理问题”。“日常性一般心理问题”可能包括认知曲解、防御机制等等,也有可能是某种情绪问题,例如“由于xx事件,产生的xx问题,伴有xx情绪”。躯体、情绪、言行三者可能提示学员,对象是拥什么样的情绪状态。从言行出发,还能判断,来访者可能存在哪些心理防御机制。复习: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以某种心理的方式或手段,把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作出某些改变,使自己较容易接受,不致于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紧张和痛苦,以保护心情安宁的一种方式。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1)否认。指一种拒不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例如:亲人去世而认为没有死亡。(2)压抑。指一个人不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例如:一个女性来访者可能忘记了她多年曾经被强奸的事件,即使被提醒也对此没有任何记忆,而且这一表现在意识层面并没有假装和掩饰的痕迹。但她可能因此压抑而产生神经症的痛苦,来维护一种自尊不受到攻击。常见的十种心理防御机制(3)投射。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例如:由于自己自私致使人际关系不良,反说别人孤立自己。(4)反向作用。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例如:很自卑的人表面上表现的很自信。常见的十种心理防御机制(5)转移。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例如:受领导的气,回家找老婆的麻烦。(6)抵消。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例如:说了不吉利的话就吐口水或用说句吉利话来抵消晦气或不吉祥的感觉。除夕打碎了碗,习俗上说句“岁岁平安!”。常见的十种心理防御机制(7)合理化。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 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例如:吃不到的葡萄所以说是酸的。(8)升华。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例如:失恋后不是一蹶不振,也不是愤世嫉俗,而是通过奋发上进,写诗写小说来发泄被压抑的情绪,以消除焦虑情绪,重新找回自信,保持内心的平衡。常见的十种心理防御机制(9)倒退。也称为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对应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退行现象常见于儿童,也常发生于成人。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行行为。例如:打不过别人,在地上打滚。(10)补偿。是指个体利用某种方法来弥补其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从而掩盖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
例如:学业不良而发展体育。案例二认知(1)请将案例中对象所有的认知表现找出来。(2)由这些认知出发,思考,其中是否存在认知曲解。(3)原则:有则写,没有亦不强求;忌无视案例,仅依靠“直觉”。(4)避免方法:当学员认为可能存在某种认知曲解时,心里默念一遍该认知曲解的定义。核实该种认知曲解中是否的确有此种认知。案例二(认知曲解)案例二事件(1)请总结案例中对象所经历的全部事件。(2)操作:运用开放性思维进行思考。考虑在理论上一个普通人经历这些事件后会产生何种心理问题?(3)作用:将思考得到的心理问题与实际分析出的心理问题做对照,看看自己是否遗漏了。(4)注意:有可能遗漏了,有可能没有遗漏,这步的目的主要在于复查。案例二困境(1)请总结案例中对象面临几个问题?(2)分析这些问题之间的关系,因果关系还是并列关系。(3)如果是因果关系,那么把“果”中所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按照标准格式写出。(4)如果是并列关系,那么需要把并列的两个或多个心理问题都写出来。案例二思考一(1)李某是否存在某种情绪问题?(2)这种情绪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3)这种情绪问题产生的后果是什么?案例二思考二(1)李某的言行表现有哪些?外部语言(向别人表露的) 内部语言(隐藏在内心的)行为(2)这些认知表现是否可以归类到某种心 理防御机制中?(补偿,对自己行为的悔恨,用对妻子的关爱来补偿内心的愧疚感,是一种不自觉的自我惩罚)案例二思考三(1)李某的认知表现有哪些?对自己的看法(悔恨,携带病毒);对周围人的看法(怀疑医生,妻子不原谅);对事件的看法(对自己要求严格,内心难以接受过失行为);(2)这些认知表现是否可以归类到某种认知曲解中?案例二(认知曲解)案例二思考四(1)李某经历了哪些事件?
(2)由这些事件产生了哪些心理问题?(3)这些事件、心理问题之间是因果关系还是并列关系?案例二6个步骤分析李某目前的情况:躯体症状:临床AIDS检查为阴性;情绪表现:终日惶恐不安,焦虑、恐惧;言行:愧疚,不敢向妻子坦白,过度的预防措施等;认知:怀疑检查结果不正确,会传染家人;事件:偶然发生的事件困境:正常生活难以维持案例二一般心理问题的特点情景性仅仅在家里或面对家人时有恐惧感;没有提及在工作学习时有类似感觉,没有泛化;偶然性人格没有明显异常,积极向上;发生出轨的事情是一次偶然情况;暂时性焦虑恐惧是经历偶然事件后开始的;过度防御行为是一种由认知曲解造成的补偿行为,不是无法控制的强迫行为;案例二答案李某的问题是(1)由于酒后叫了小姐,因此担心自己得艾滋病而产生恐惧情绪。影响日常生活。(2)由于酒后叫了小姐,平时对自己的要求又很严格、非常爱妻子、爱女儿,因此产生了道德性焦虑。(3)一方面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另一方面担心自己把艾滋病毒传染给家人,因此产生焦虑情绪,影响了夫妻生活。(4)在医院检查阴性,并使用安全套后,仍然坚持认为会传染艾滋病毒给妻子,存在任意推断的认知曲解。案例二答案分析(1)“由于酒后叫了小姐,因此担心自己得艾滋病而产生恐惧情绪。影响日常生活。”这在案例中是如何体现的?恐惧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生活有什么影响?案例二答案分析(2)“由于酒后叫了小姐,平时对自己的要求又很严格、非常爱妻子、爱女儿,因此产生了道德性焦虑。”这在案例中是如何体现的?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生活有什么影响?案例二答案分析(3)“一方面担心自己得了艾滋病,另一方面担心自己把艾滋病毒传染给家人,因此产生焦虑情绪,影响了夫妻生活。”这在案例中是如何体现的?焦虑情绪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对生活的影响表现在哪?案例二答案分析(4)1、2、3三点的关系如何。三种情绪,恐惧情绪、焦虑情绪、道德性焦虑相互之间是什么关系?案例二答案分析(5)在医院检查阴性,并使用安全套后,仍然坚持认为会传染艾滋病毒给妻子,存在任意推断的认知曲解。任意推断的认知曲解和三种情绪以及他的行为有无因果关系?案例二补充知识——考试答题原则在证据充分、时间充裕的情况下,写得越多越好。尽管存在因果关系,但如果所涉及的知识点并非是同一领域的,应该写。原因是,在考试时,我们可能无法知道出题人的意图。参考配分。比如,若一道小题九分,那么可能有三点要回答;如果只有四分,那么可能需要写两条或者四条,取决于每一条中需要回答的多寡。灵活掌握。轻度心理问题和严重心理问题轻度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刺激性质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导致的内心冲突很强烈、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持续时间*1-2个月2个月-半年(甚至更长时间)反应强度体验到厌烦、后悔、懊丧、自责等不良情绪初始情绪反应剧烈,体验到悔恨、冤屈、失落、恼怒、悲哀等痛苦情绪反应泛化情绪反应局限于最初事件,未泛化与最初刺激相类似、相关联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此类痛苦,反映对象被泛化社会功能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之下,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社会功能未受到严重破坏短暂失去理性控制,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明显的影响。备注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障碍文字案例模拟练习请根据以下文字案例内容回答问题。要求:写出文字案例的内容提纲和线索;根据六个步骤列出相关信息;给出判断;回答问题。练习案例二郑某,男,25岁。“我近半年来自己的心情感到不爽,好像觉得好倒霉,好晦气。我上班会经过一段闹市。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马路上有一个人戴孝(黑纱)。大概是那天我心情不好,对这现象有些敏感,觉得见到戴孝的人对自己是一种不祥之兆。从此就开始注意路上的行人。当我注意行人时,很容易就发现人群中有戴孝的人,有时发现一个,有时发现两个。我也搞不懂是怎么回事。注意了行人就发现有戴孝的人。我觉得这是自己很晦气。我也问过别人,人家都说很少见过。但我确实是每次都能发现戴孝的人。我怕晦气的人会遇到倒霉的事,所以我现在已很少外出。即使迫不得已在路上走,我也是低下头,眼睛往地上看,不敢抬头。我好害怕,怕自己某一天会遇到倒霉的事。时常有心慌,胸闷,出汗。有些好朋友也劝我说见到戴孝的行人和倒霉没有什么关系,但我很难消除自己会倒霉的念头。
练习案例二问题:1、郑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2、他所感到的路上有人戴孝是事实还是幻觉?他经常能关注到戴孝行人的现象属于何种心理现象?练习案例二(认知曲解)练习案例二答案:1、郑某认为看到戴孝的人是一种不祥之兆,因为经常看到戴孝的人,自己是晦气的,并且认为晦气的人会遇到倒霉的事情,由此引发担心和焦虑,存在任意推断的认知曲解。2、他所感到的路上有人戴孝是客观事实,他经常关注到戴孝行人的现象属于选择性消极注视。练习案例三杨某,女,公司职员。最近杨某已经无法正常上班了,因为她无法忍受同事,尤其是男同事的目光,她总觉得周围人的眼光都是色迷迷地,盯着自己的胸部。根据杨某的回忆,最初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中学时的意外,那次一个男性的物理老师让她去办公室讲题目,由于她站得离老师比较近,所以物理老师回头和坐在后面的老师交谈完毕、转身站起来的时候身体碰到了她的乳房。从此之后,她就开始觉得这个物理老师对自己不怀好意,并逐渐扩散到觉得所有的男性老师对他有企图,所有的男性都对她有企图。每当有男性看她的时候,她就会联想到“性”,却又生怕周围人练习案例三
会认为她是一个不检点的人。杨某出生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一直认为“性”是一个“龌龊”的字眼,是不能去提、不能想的一个词。
练习案例三(1)杨某存在什么样的心理问题?(2)杨某害怕别人看她,从害怕物理老师,到害怕男老师,再到害怕所有的男性,这种现象被在心理学上被称为什么?(3)作为咨询师该如何切入本案?练习案例三言行-防御机制(2)练习案例三答案:(1)杨某一直认为“性”是一个“龌龊”的字眼,是不能去提、不能想的一个词,对性存在错误认知。她将自己的错误认知投射到周边的男性身上,认为所有的男性都对她有性方面的企图,存在对“性”这个问题上任意推断的认知曲解。
(2)心理学中,杨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泛化”。(3)杨某存在对性的不合理认知和在性的问题上任意推断两个问题,可以从所有男性都对她有性的企图这个认知曲解的问题切入本案,最终的目标是纠正她对“性”的错误认知。练习与如何写疗法(上)案例三张某,男。张某年近60了,目前在某家大型国有企业中担任销售部门的负责人。随着年龄的增大,张某越来越觉得无法胜任自己的工作了。前两年张某总是能够超额地完成销售任务,每年集团公司总结的时候,都被作为正面典型宣传,各项年终的评奖、庆功都少不了他。但最近两年情况变了,各种颁奖、评选活动里面渐渐没有了他。一方面由于销售指标的不断提高,张某开始无法超额完成,仅仅能够勉强完成任务。今年,一位与张某相交40多年,对他颇多照顾的集团领导,也是张某的上级突发疾病辞世。新来的领导是从另一家企业调来的。他也和领导谈过销售指标的事情,但张某发现这位领导年纪轻轻,而且工作经验不足,对本行业的基本情况也不甚了解,还有些好大喜功,只是急于做出一点成绩来。因此在销售指标方面非但没有减负的意思,反而暗示张某提高销售指标。张某一方面感叹世事无常,另一方面心理感到非常无力。案例三上个月的时候,张某在集团开会。与生产部门的负责人发生了激烈的争执。起因是生产部门始终无法制作出符合客户要求的产品,导致销售部门的一张巨额订单飞走了。会上,张某暗示生产部门无能使得销售工作无法进行。生产部门则公开指责销售部门不顾客观情况,为了销售胡乱许诺,与生产部门缺乏沟通。双方各执一词,最后不出意料又是不了了之。尽管这样的吵架几乎从来没有间断过,但当张某开完会后,一股从来没有过的疲劳感又笼罩了他的全身,真正的心累。张某第一次破例,在工作时间回家休息去了。回到家后,张某意外地发现妻子没有去上班,而是和一位男性坐在家里的客厅。张某的妻子今年28岁,由于张某一直忙于工作,虽然外面也经常应酬,但直到三年前才考虑到老了之后没有人照顾,于是经亲戚介绍,和一个远房亲戚的表妹结了婚。妻子虽然挺漂亮的,但张某更加看中的是她为人老实,会打理家务。妻子解释说,是家里的电器坏了,案例三又不想请外面的人来修理,所以就找了平时比较熟悉的同事来帮忙。张某看了看妻子那位年轻、英俊的同事,没说话就去休息了。由于两年前听一位老道士说的养生之道,因此张某很少与妻子同床。晚上张某罕见地提出了和妻子同床的要求,过程中张某觉得力不从心。一夜无话,第二天张某开始留心起妻子地穿着打扮,工作的时候也开始给妻子打电话,问问妻子在干什么。一周之后,索性让妻子把工作辞,专心留在家里操持家务,做全职太太。妻子有些不愿意,张某就说“我一个月赚的钱,你要赚一年多,就安心留在家里吧。我一个人养家就够了。”妻子不敢顶撞丈夫,最终同意了。看着妻子唯唯诺诺的样子,张某的心理觉得无比舒坦。没过多久,销售部门来了一位副总,年富力强。尽管这位副总非常尊重张某,但张某心理却充满了矛盾。有时候张某觉得这是上级在暗示他应该激流勇退了,在准备找人代替他了;有时候又觉得是该找个人接替自己了,这位副总为人也不错、对自己也很尊重、能力也强,是一个案例三好的人选。张某没有孩子,因此甚至有时候就把这个副总当作自己的儿子;有时候却觉得自己辛苦一辈子,把当初的烂摊子收拾到现在这个样子,如果自己离开的话也实在舍不得。自己忙了一辈子,竟然什么都没留下,实在不甘心。来到咨询室的张某反复在向咨询师讲述这种矛盾的心理,希望咨询师能够给自己指一条路。案例三心理学角度的段落大意(请大家列出来,并讲解)张某,六十岁男性,积极上进;以前工作很出色,现在勉强完成;领导更换,自感压力大,无法胜任目前工作;与其他部门的冲突令他易怒,且感到疲惫不堪;为有人照顾自己而结婚(没有孩子);“为避免自己身体受伤害”,很少有夫妻生活;对妻子其产生疑虑;让其辞职在家;欣赏新来的助手,自感应该退出但又不甘心;内心矛盾重重,主动求助。
案例三梳理其中的发展线索和因果关系:(请大家分析一下)积极进取——工作出色——年龄增大——领导更换——勉强应付——疲劳、无力感——为有人照顾自己而结婚(无子女)——担心妻子并让其辞职(无子女)——欣赏新助手——不甘心退出——内心矛盾重重 你分析的线索是否有不同或遗漏,为什么?如何看待这个分析的结果?(生理疲劳还是心理疲劳?年龄增大是借口吗?自信心下降,关注自身利益得失)案例三问题:1、试分析张某的心理问题。
案例三请描述张某的基本情况:躯体症状?(器质性疾病?)情绪表现?(长期如此?)言行?(防御机制?)认知?(认知曲解?)事件?(强烈刺激?)困境?(矛盾冲突?)案例三6步骤分析张某目前的情况(请大家列一下)躯体症状:容易疲劳,无生理疾病或病史的表述;情绪表现:易怒,因内心矛盾而苦恼;言行:工作状态下降,不从心;性生活不和谐,担心妻子出轨让其辞职在家,并许诺可以养她(补偿行为)。认知:自信心下降,着眼于自己的利益,为有人照顾而结婚,认为性生活有害身体,感觉该退休但不甘心;事件:领导变更、工作压力加大、和其他部门的矛盾、夫妻生活和子女的问题、接班人问题。困境:内心矛盾冲突(趋避矛盾)。你的结果有遗漏吗?如果有,为什么会造成了遗漏?案例三根据上述结果分析张某心理问题,:请学员花10分钟时间,落笔写一下答案。(为什么是10分钟?因为考试中,学员能花在文字案例分析上的时间大约是20分钟。40分钟两个影视片段,10分钟/题的简答题,10分钟论述题,考试时间还剩20分钟。而一道文字案例分析题一般不止一个小题。)案例三答案:张某存在的问题包括:(1)由于工作不顺利、老领导去世、与领导沟通不良、部门之间的扯皮而产生心理疲劳,影响工作。(2)看到一个年轻男性来到自己家里;妻子年龄很轻,自己年纪比较大;最近工作又不太顺利;和妻子性生活不和谐。由此觉得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受到威胁,故而通过打击妻子的自信心,炫耀自己收入的方式来做补偿。属于补偿的防御机制。案例三答案:张某存在的问题包括:(3)一方面觉得自己应该激流勇退了,另一方面又不甘心放下自己的基业,对同一件事情态度摇摆不定,属于趋避冲突。(4)张某一直没有孩子;最近的工作也非常不顺利,销售指标无法完成、与新领导沟通不顺利;回顾自己的一生也总放不下;比较自私,为了找人照顾自己而结婚,为了养生而放弃与妻子的性生活。说明张某在埃里克森的八个人格发展阶段中的“繁殖vs停滞”阶段出现问题。案例三答案说明:如果案例中出现了明显的年龄,比如青春期、老年之类的,可以考虑从埃里克森的八个阶段进行分析。无论是文字案例分析、影视案例分析、面试,都是如此。案例三(对来访者的认识)医生如何看待病人?关注其生理疾病;教师如何看待学生?关注其学习成绩;家长如何看待孩子?关注其将来会怎么样;思想工作者如何看待被教育者?关注其思想觉悟;司法工作者关注对象是否有犯罪行为;案例三(心理咨询师对来访者的认识)心理咨询师应该用整体和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来访者。整体:纵向看:个体的成长变化过程;横向看:生存环境,各种事件的影响;发展:其所有的言行和情绪表现都是可以理解并加以心理学解释的;心理疾病患者并没有失去自身原有的潜能,改变/改善其问题的最终力量是其自身的自我治愈的积极的潜能。(罗杰斯)儿童也是如此!咨询师的责任是相信这种潜能,并帮助他们发掘自身潜能恢复健康。案例三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人生;三个心理学思潮第一思潮:本能与冲突的精神分析学第二思潮:强调习得性的行为主义理论第三思潮:人性本善、需要层次、自我实现成长的观点来理解人格特征;生理上的成长心理和人格上的成长和发展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阶段模型的应用案例三(PsychosocialDevelopment)期别年龄心理危机的表现发展顺利发展障碍婴儿期0~1岁信任感←→不信任感(trustvs.mistrust)对人信赖,有安全感与人交往,焦虑不安婴儿后期2~3岁自主感←→羞耻感和疑虑(autonomyvs.shameanddoubt)能自我控制,行动有信心自我怀疑,行动畏首畏尾幼儿期4~5岁主动感←→内疚感(initiativevs.guilt)有目的方向,能独立进取畏惧退缩,无自我价值感儿童期6~11岁勤奋感←→自卑感(industryvs.inferiority)具有求学、做事、待人的基本能力缺乏基本能力,充满失败感青年期12~18岁同一感←→角色混乱感(identityvs.confusion)自我观念良好,追求目标明确生活缺乏目标,时感彷徨迷失成人前期18~25岁亲密感←→孤独感(intimacyvs.isolation)成功的感情生活,奠定事业基础孤独寂寞,无法与人亲密相处成人中期*26~60岁繁殖感←→停滞感(generativityvs.stagnation)热爱家庭,关爱后代及他人自私自利,人际关系不良成人后期60岁以上自我整合感←→绝望感(integrityvs.despair)随心所欲,安享天年悔恨旧事,悲观失望案例三埃里克森关于成年中期冲突的解释年龄25~60岁冲突表现为:繁殖与停滞“繁殖”包含了生产、传播和关怀的含义“停滞”包含了自我专注的含义这个时期养育下一代和人际交往为主要任务,通过与下一代的密切交往(他人)来实现物质和精神上对下一代(他人)的传递;关怀他人。没有繁殖感的人是以“停滞和人际贫乏”为特征的(埃里克森,1964)如果解决了冲突:形成豁达、关心他人的美德如果没有解决冲突:自私自利、人际关系不良为什么不是人格障碍?案例三(人格障碍的区分)每个人都有其人格特征,什么样的特征或特征突出到什么程度才称为人格障碍?这一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异常特征与正常特征的重叠或移行问题,这是一个程度问题。一种观点:如果因为这种人格特征造成了社会适应困难,可以称为人格障碍。这是一个虽然相当含糊,但却经常应用的定义。这一定义牵涉到的变量太多,所以其信度和效度都不易确定。其次是人格障碍与精神疾病的界线问题,人格是一个稳定和持续的特征,但在临床现场,有时也不易与某些精神疾病的慢性状态或早期状态相鉴别。虽然人格障碍与正常及与病态在理论上或定义上不易划出明确界线,但在多数场合下,是可以诊断的。
案例三(人格障碍的区分)人格障碍的诊断一般应符合下列条件:这种行为模式的起源至少可追溯到青少年期,而且是持续性的;这种表现的特征具有普遍性,可反映在多数行为中;由于这种表现,会影响本人的、或影响别人的工作、生活、学习,或两者兼而有之;本人往往不认为这是一种缺陷,或认为自己的表现是理所当然的;也有些人虽然口头上认识,但却难于改变;这些行为模式不是由于其他疾病或严重的客观事件引起的;必须是成人(一般是指18岁以上),少年儿童一般不诊断人格障碍。
案例三问题2、对于这个个案,咨询师应该从什么角度切入?什么是切入点?案例三“切入点”的含义——如果你是一个咨询师,你会从哪方面着手开始你的咨询。不能理解为是什么治疗方案。“从问题出发,而非从案例出发”,我们要从案例中发掘出来的某一个具体问题着手,这个具体问题就是咨询的切入点。案例三如何选择切入点:(1)回忆一下,张某的问题有哪些?(2)筛选一下,张某最关心的问题是哪一个?(3)如果案例中没有明示张某所关心的问题,那么具体分析这些问题的因果关系,从最表面的问题切入。请说说你认为哪个问题作为切入点?案例三答案:张某来咨询室的目的是解决自己的矛盾心理,而张某的矛盾心理则是指张某一方面也想培养这个副总接替自己,另一方面又舍不得自己一辈子的基业。因此,咨询师的切入点应该是张某在这件事情上的趋避冲突。社会现象的概率分布社会科学现象无法进行非常具体的量化分析事件发生的概率一般都呈现正态分布的形式处于不同年龄、文化环境的人群其心理活动的表现方式会不同心理研究的常模及分布心理研究的常模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样本(对象)样本的年龄、文化、职业等都可以作为代表性的特征。对目标人群进行抽样获得常模大部分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处于中间位置,非常健康和非常不健康的为少数关于专业心理诊断标准和测量结果信度是研究结果所显示的一致性、稳定性程度,也是对研究结果一致性和稳定性的评价标准。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的。效度是一个研究程序的性质和功能,也是对研究结果正确性的评价标准。一个有效度的研究程序,不仅能够明确地回答研究的问题和解释研究结果,而且能够保证研究结果在一定规模的领域中推广。
文字案例模拟练习请根据以下文字案例内容回答问题。要求:写出文字案例的内容提纲和线索;根据六个步骤列出相关信息;给出判断;回答问题。练习案例四刘某,女,14岁,初三学生。自述在小学升入初中时,以优异成绩分到重点班。进重点班后,出现心情压抑,主要原因是反应慢,跟不上老师的思路,致使学习成绩下降。她曾反复对家长说,“不想上学”。在家每隔2-3天就要哭一次,家人无法哄劝。有头疼、失眠、胸闷、厌食、腹泻等不适应症状,一天有时只吃一顿饭。在墙上乱涂乱画,用纸剪出一个大大的死字,时常晚上在家既不写作业也不睡觉,长时间呆坐。考试失利后用小刀划自己的手背。喜怒无常,不知什么时候就发脾气。对任何事物都无兴趣,情绪非常低落,总想回到原来的班级。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发育良好,身体健康,无慢性病史。刘某的父亲是某国有企业的职工,现下岗待业;母亲是一建筑公司的会练习案例四计,单位效益不好。刘某在两三岁时,母亲因生活负担重,心情不好,把气发在孩子身上,刘某曾多次被推出门外,长时间哭闹,造成心理创伤。上学后,家长除了对孩子的学业要求较高外(特别是孩子进入重点班后更是喜出望外),其余一切家长包办,以至造成溺爱。刘某有个表姐,去年考上了清华大学,曾为了学习放弃了一切娱乐时间。成功的姐姐对她的触动极大,“只有像姐姐那样,不浪费任何时间地学习,才能考出好成绩,才能考上大学。”该生性格内向,不善言谈,反应较慢,不引人注意,不喜欢与人交往。练习案例四问题:1、刘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2、产生刘某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刘某考试失利后划伤自己的原因是什么?4、刘某努力学习的原因是什么?练习案例四知识点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抑郁发作以心境低落为主,与其处境不相称,可以从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甚至发生木僵。严重者可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某些病例的焦虑与运动性激越很显著。三低症状:情绪低,思维慢,语言少;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1)兴趣丧失、无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9)性欲减退。抑郁发作的诊断标准【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不良后果。【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2)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说明】无躁狂发作病史,本抑郁发作标准仅适用于单次发作的诊断。练习案例四答案1、刘某的问题是抑郁发作。进入重点班后,出现持续的心境低落。依据是刘某出现相关症状已经有三年了。进入重点班后心情压抑、反应变慢、情绪低落,两三天就要哭一次。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有失眠、厌食的症状,一天只吃一顿饭。考试失利后会用刀片划伤自己。练习案例四答案2、产生刘某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童年时期,由于母亲的生活负担沉重,对刘某造成了心理创伤。考入重点班后,又对刘某过分溺爱。家庭对刘某的学业要求较高。由于姐姐的榜样作用,使得刘某对自己的要求较高。但进入重点班后,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成绩下降与她的目标产生距离,没有处理好青春期的冲突。自残行为的动机分析根据国际精神医学界,自残行为大致归纳为七种动机:
1、调节情绪
这是自残者最常想达到的一种效果。当个人有太多负面情绪,包括对外界愤怒、强烈的焦虑或挫折感,就可能把自残当成应对压力的方式。特别是求学的青少年和儿童,因表达、处理情绪能力还未发展成熟,常用自残行为来减轻负面情绪,家长和教师应多注意。2、自我惩罚
对自己较无自信,或容易自责的人,会用自残来表达对自己的愤怒,以及惩罚自己的不是之处。如果父母给予孩子过度要求与批评,可能会在孩子心中种下一个过度严苛,让孩子变得自卑,未来遭遇挫折或表现达不到父母要求时,容易用自残来惩罚自己。3、影响人际自残者身边不乏有关切他的家人、朋友或教师,但自残者每每让关切者感到疲累、挫败,甚至让人不想理会,因为他惯以自残行为操弄他人或吸引关心,甚至控制身边重要的人。4、标榜独立当对方要自己做不想做的事,例如亲密伴侣要求分手、老板要炒自己鱿鱼,这时出现的自残行为是为了表达独立自主,显示只有自己能掌控自己,对方是不可能控制他的。自残行为的动机分析5、抵抗解离
解离状态(dissociation),是当人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时,会让自己变得麻木,希望能忽视痛苦。但麻木也让人失去活着的感觉,因此借着自残,让自己感觉痛楚,重新取得活着的感觉。6、抵抗自杀当负面情绪累积到一个程度,自残者可能考虑自杀;在尝试自杀前,如果以自残来减轻某部分负面情绪,就可能远离自杀。因此,自残或许是自杀的保护因子,提醒自己或他人,的确有心理困扰,必须积极面对与处理。
自残行为的动机分析7、追求刺激
人体受伤时,脑部同时分泌“脑内酚”(endorphin),让人产生欣快的感觉,将痛苦驱除。有时候,自残也会引发像坐云霄飞车或高空弹跳的快感。青少年集体公开割腕,常常是用这种自残行为,一同追求快感,并借以建立同侪认同。伤害身体会痛,但自残者常认为:“伤口一点都不痛,心比较痛”。如何面对自残者:应该将眼光从不痛的伤口,转移到疼痛的内心。找机会倾听自残者描述他们所面对的困境,支持他的情感与想法,陪伴他们用正向的方式解决问题。许多自残者也同时患有抑郁症、焦虑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等,应该及时治疗。自残行为的动机分析练习案例四答案3、刘某用刀划伤自己的原因是为了惩罚自己考试不好。刘某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自己的学业成绩达不到自己以及家庭的要求而产生抑郁发作,因此咨询师的切入点应该是调整刘某对自己当前学业成绩的看法以及产生刘某目前学业问题的原因。
练习案例四答案在回答采用何种治疗方法时,应遵循两条原则:(1)从实务出发,而非从理论出发,所以绝对不在回答疗法的过程中仅仅讲述疗法的理论原理。(2)从问题出发,而非从案例出发,所以要看清楚问题所问的再答。练习案例四答案4、治疗方案可以从这样几个角度进行考虑:(举例)调整刘某的家庭关系,缓解家庭对刘某的压力。与刘某讨论姐姐这个榜样,与刘某分析学习成绩对她的影响,调整刘某对学习目标的不合理认知。如何写疗法(下)案例四小赵,男,30岁。小赵的老家在四川,大学毕业后来到上海工作。经过了几年的努力,小赵在上海有了一份稳定的工作,也有了一个贴心的妻子,并且在半年前妻子生下了一个男孩儿。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一家人生活得非常和美。汶川发生地震后,小赵的老家也受到了影响。父亲在地震中死亡,母亲受了伤。小赵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飞回老家,在四川其他几个城市工作的兄弟姐妹早已经聚集在母亲地病榻前。回到老家后,除了照顾受伤的母亲,另一件大事就是处理父亲的后事。由于被砖块撞击的原因,父亲的遗体有些变形,有些地方甚至有些缺损。小赵看到父亲遗体的第一反应是惊惶失措的跑了出去,并且再也不敢进去。从那天开始,他就每天做噩梦,一睡觉脑子里就会出现父亲的遗容,然后立刻被惊醒,醒来后惶恐不安、身体缩成一团。几天过去了,小赵日渐消瘦,茶饭不思,精神恍惚。甚至到了医院闻到消毒水的气味就会全身颤抖,想起那天父亲的样子。因此照顾母亲的责任几乎全落到了几个兄弟姐妹身上。案例四这天,母亲的病情稍微稳定了一些,兄弟姐妹们开会讨论今后的事情。在家庭会议上,兄弟姐妹们提出,自己的经济上都有一定的困难,比不得小赵在上海工作赚大钱。而且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个人呆在老家没人照顾,因此出院后最好搬到上海去和小赵一起住。以后母亲的赡养费用、包括这次的住院费,小赵一个人承担一半,另外一半由5个兄弟姐妹均摊。小赵目前还在还房贷、孩子刚出生以后花钱的地方更多,因此在与妻子通电话后,提出所有费用都应该由兄弟姐妹们平分。另外5个兄弟姐妹却不放过小赵,都说小赵忘恩负义,小时候父母对他最好,家里面穷,只培养了他一个大学生,到头来却这样不孝顺。兄弟姐妹们还举出了小赵在见到父亲遗体时失态、这段时间没有去医院照顾过母亲的例子。还说,小赵这段时间身体不好就是报应。小赵迫于压力,再加上听到兄弟姐妹们说到报应,觉得似乎是这么回事,于是答应了。小赵现在非常苦恼,一方面他觉得自己不应该承担那么多,另一方面,小赵又不知道回到上海后如何和老婆交待。案例四心理学角度的段落大意:小赵,三十岁男性,四川人;在上海成家,有一男婴,经济状况一般;地震导致父亡母伤;四川奔丧探母时有创伤经历,并有急性应激反应;应激反应泛化为对医院有恐惧感;兄弟姐妹代其照顾母亲;母亲的赡养问题和经济问题引发争执;迫于压力答应条件,无法向妻子交待;内心苦恼。
案例四梳理其中的发展线索和因果关系:在沪成家工作(还贷)——地震父亡母伤——目睹尸体——应激反应,逃跑——泛化到对医院恐惧——兄妹代其照顾母亲——赡养费用纠纷——被迫答应——无法面对妻子——苦恼
(恐怖症?认知问题?人格问题?矛盾冲突?情绪问题?)案例四区分:PTSD,急性应激障碍类型描述症状特点备注PTSD由于直接或间接经历了异乎寻常的痛苦事件而引发的、延迟且持久的弥漫性痛苦,可能有自杀倾向;竭力回避提醒物,社会功能受损。*植物神经症状,易惊醒;病理性反复重现,伴有强烈痛苦体验;持续的警觉性提高和回避行为,注意力不能集中,对未来丧失信心。症状延迟出现(数日~6个月)惊吓,否认,侵入,修正,结束(北川实例)急性应激障碍由剧烈刺激引起的;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症状;有意识障碍;起病急,病程短;社会功能严重受损。*受强烈刺激后立即发作;植物神经症状;精神运动性兴奋/抑制;意识模糊;2~3天后好转;及时干预,愈后良好。案例四区分:恐怖症,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类型描述症状特点备注恐怖症经历明确的引起恐怖的事件,导致对某一特定现象产生持续和不必要的强烈恐惧,并无法控制地进行回避。植物神经症状;知道不必要却无法控制;担心再次发生焦虑持续1个月以上。*特定场所社交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无明显原因地突然发生躯体上的强烈不适,有濒死感和失控感,极度恐惧但没有明确的指向和具体内容;反复发作,发作后自行缓解。植物神经症状;有运动性不安;发作时间几分钟不超过1小时,发作后自行缓解;每月发生3次以上,持续3个月以上。*焦虑症的一种案例四问题:1、小赵的心理问题是什么?2、作为心理咨询师,可以采用哪些疗法处理小赵不愿去医院照顾母亲的问题?案例四问题(1)解析:小赵的心理问题是什么?请说明:(1)小赵的躯体症状有哪些?(2)小赵的情绪表现有哪些?(3)小赵的行为表现有哪些?是否是异常心理问题?(4)小赵的认知表现有哪些?(5)小赵经历了哪些事情?(6)小赵目前的困境是什么?案例四6步骤分析小赵目前的情况:躯体症状:惊惶失措,噩梦,夜间惊醒,反复出现父亲遗容,消瘦,无生理疾病或病史的描述。情绪表现:惶恐不安,精神恍惚,内心苦恼;言行:原来工作生活状态良好,见到尸体逃跑且不敢再看,去医院会令其颤抖,应激反应严重不能照顾母亲,与兄妹争执,被迫答应条件。认知:热爱父母,感到一定经济压力,不该过度承担赡养费,担心妻子不认可。事件:地震造成父亡母伤,并目睹尸体;经济纠纷。困境:对医院产生恐惧感;无法向妻子交待而苦恼。案例四答案(1)
案例中,小赵有两方面的心理问题。一方面是在看到父亲的遗体后,产生了恐惧的情绪并且将这种恐惧的情绪泛化到了对医院等卫生机构场所的恐惧。另一方面,迫于家庭压力而答应了不该答应的条件,不知如何向妻子交待而产生了焦虑情绪。案例四问题(2)解析:作为心理咨询师,可以采用哪些疗法处理小赵不愿去医院照顾母亲的问题?理解问题的含义:小赵不愿意去医院照顾母亲是什么心理问题?作为心理咨询师,针对该问题,用什么疗法?如何处理?案例四问题(2)解析:小赵不愿意去医院照顾母亲是什么心理问题? 小赵不愿意去医院照顾母亲的原因是因为在看到父亲的遗体后产生恐惧,并且这种恐惧泛化成了对医院的恐惧,表现出颤抖等恐惧反应,因此无法去医院照顾母亲。案例四问题(2)解析:作为心理咨询师,针对该问题,可以用哪些疗法?如何处理(治疗)?列举一下你所知道的疗法;认知,行为,精神分析疗法合理情绪疗法(ABC),冲击疗法(满灌疗法),森田疗法,系统脱敏疗法,厌恶疗法,感觉统合疗法,模仿学习疗法,NLP疗法,精神分析疗法(自由联想和释梦),催眠疗法,沙盘疗法,生物反馈疗法,眼动疗法,行为塑造疗法,音乐疗法,心理剧疗法……其中哪些可以用于改善对特定事物的恐惧情绪?系统脱敏疗法,冲击疗法,精神分析疗法,森田疗法等行为疗法阳性强化法原理:依据操作条件反射原理而建立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各种行为都是后天习得的,是被反复强化而形成的。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实施强化,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冲击疗法原理:冲击疗法是基于下面的动物实验:
当实验场所发出恐怖性声、光或电击刺激时,实验动物惊恐万状,四处乱窜,想逃离现场。如果没有出路,它只得被迫无奈地呆在现场里,承受极其痛苦的刺激。当刺激持续一段时间后,动物的恐惧反应会自然逐渐减轻,最终消失,即所谓消退性抑制(保护性抑制)。实验表明,只要持久地让被试者暴露在刺激因素面前,惊恐反应终究将自行耗尽。行为疗法模仿学习法原理:模仿学习法是建立在A-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在现实社会中个体在获得“习得性行为”的过程中并不都是通过强化作用的。实际上人类大量行为都是通过观察他人的所作所为进行“模仿学习”而学会的,特别是儿童,模仿(观察)学习是他们的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
所谓:“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厌恶疗法原理:根据条件反射原理建立的一种行为治疗方法,是通过求助者在进行不良行为的同时附加某种恶性刺激,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不良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以后尽管取消了附加刺激,但一旦求助者进行这种不良行为时,厌恶体验照旧产生。为避免厌恶体验,求助者不得不中止或放弃原有的不良行为。认知行为疗法理性情绪疗法原理:由美国心理学家艾里斯创立,强调理性认知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认为人的错误思维方式或非理性信念是情绪和行为问题产生的根原,消除非理性信念是咨询成功的关键。贝克认知行为疗法原理:由美国心理学家贝克创立,认为治疗心理障碍的重点在于鼓励来访者检察并消除其内在的错误思想和认知歪曲。并进一步提出了五种治疗技术:识别自动性思维、识别认知性错误、真实性验证、去中心化、忧郁或焦虑水平的监控,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雷米认知行为疗法原理:基本原理同贝克认知理论。但更强调这些错误观念的存在状态。并提出了“中心----边缘”模型,认为治疗的目的是要揭示并改变那些中心的、深层的错误观念,而治疗手段则是从边缘、表层的错误观念入手,逐步靠近中心,挖掘深层并最终予以纠正。
精神分析和人本主义精神分析治疗原理: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疾病其真正原因在于来访者早年生活的心灵创伤及由此遗留下来的被压入潜意识的矛盾冲突。这些潜意识中未解决的心理冲突是日后发病的根源。精神分析就是要挖掘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童年创伤和痛苦体验,启发来访者重新认识、分析和解释,使来访者获得领悟,释放冲突和焦虑,从而达到治疗效果。求助者中心疗法原理:由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创立,属于人本主义心理治疗方法之一。强调求助者的自我潜能、经验和主观世界,治疗者的作用是帮助求助者意识到解决自己问题的能力只存在于他们自身,将治疗的主导权赋予求助者自己,并决定自己的治疗方向,找出治疗办法,促进或帮助求助者增加自我意识,恢复真正的自我,发掘自己改变生活的潜力。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疗法简介源于沃尔普的动物实验研究。原理:交互抑制理论(人不能同时处于既紧张又放松的状态);认为焦虑恐惧的情绪反应是通过后天的条件反射“学习”而获得的;认为人的肌肉松弛必然会对焦虑恐惧反应起抑制作用,即“交互抑制作用”。通过肌肉松弛反应最终可达到消除机体对焦虑恐惧刺激的敏感性;由于肌肉松弛反应只能对抗轻微的焦虑恐惧反应,所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使求助者对原来引起焦虑恐惧的情境逐步脱敏。系统脱敏疗法的实施方法根据来访者情况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由低到高平均分为十个级别);进行肌肉放松训练,每天半小时,共练习十次左右,直到听到指令肌肉就能立即放松下来;根据分级由低到高,逐级脱敏,过程中来访者产生强烈恐惧,就立即给于放松,不断降低对恐惧对象的敏感度。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需要修改焦虑恐惧的等级,再进行脱敏。案例四问题解析:(2)作为心理咨询师,针对该问题,应该如何治疗。答法一:(针对恐惧情绪,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处理小赵的问题。a、让小赵说出所有他对医疗场所恐惧的内容。b、制定恐惧等级量表,让小赵对他所说出的恐惧内容,按照恐惧程度的大小排序c、教小赵放松的方法,并帮助小赵训练,训练到听到咨询师的指令后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的程度。d、根据恐惧等级量表进行训练,并根据实际情况修改恐惧等级。案例四问题解析:(2)作为心理咨询师,针对该问题,应该如何治疗。答法二:(针对恐惧情绪,采用系统脱敏的方法)可以采用系统脱敏法处理小赵的问题。a、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这一步包含两项内容:找出所有使求治者感到恐怖或焦虑的事件;将求治者报告出的恐怖或焦虑事件按等级程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b、放松训练。一般需要6-10次练习,每次历时半小时,每天1至2次,以达到全身肌肉能够迅速进入松弛状态为合格。c、系统脱敏练习案例四问题解析:
答法一更好。在回答疗法的时候尽量从咨询实践出发。只回答理论只能赚到一点辛苦分,将理论结合到案例之中。有些操作方法从理论角度可能是正确的,但未必符合咨询实践。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根据理论回答将很难得分。对于治疗方法的回答,学员需要做好两手准备,一手是熟悉各流派的治疗方法,另一手是熟悉各种心理问题可能的干预角度。这有赖于大量个案的练习(这部分的知识将集中在综合练习课上)。案例四请思考:如果你是咨询师,如何切入本案?请说明理由。文字案例模拟练习请根据以下文字案例内容回答问题。要求:写出文字案例的内容提纲和线索;根据六个步骤列出相关信息;给出判断;回答问题。练习案例五王某,女,汉族,22岁,未婚,某大学三年级学生。自述1年半前开始出现睡眠较差的症状,翻来覆去总是不能入眠,即使睡着了,梦也很多,容易醒,但尚能入睡,早晨醒后感觉头痛,头晕脑涨,疲劳,全身酸痛,上课时无精打采,哈欠连天,注意力难以集中,虽然抬着头在听课,但脑子却在想着别的事情,上自习课时,看一会儿书就会又去想别的事情,根本控制不住。同时自觉记忆力大不如从前,容易忘事,为此学习受到很大影响。原来学习成绩很好,总是排在班里前几名,近一年来成绩下降明显,甚至出现某些科目不及格的现象,生活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烦恼不堪,精神紧张,做事情爱着急,急躁,经常为一点儿小事就发脾气,事后也感到后悔,但是控制不住,内心感到非常痛苦,曾到校医院看医生,被给予口服安定类药物,情况未见明显改善。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自幼身体健练习案例五康,未患过严重疾病,家庭中未发生过重大变故。家庭经济条件较为优越,由于是独女,很受父母宠爱,同时管教也很严厉,养成了做事情追求完美的习惯。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谈,喜欢安静,很少与同伴玩耍、作游戏,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很好,一直名列前茅。考人大学后,起初学习、生活还比较适应,只是朋友较少,与人交往不多。1年半前与同寝室的一位同学因小事发生争吵,虽然事情已经过去,但却总是想着这件事,感觉那位同学总跟自己过不去,为此,尽量避免与人接触。逐渐出现失眠多梦,白天感到疲劳、头晕,没有精神,食欲较差,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想尽快摆脱这种现状,但就是摆脱不了,很痛苦,曾向父母和个别朋友诉说,并去校医院看医生,未见明显改变,情绪变得急躁,精神总是感到紧张,常常因很小的一件事就发脾气。后到心理门诊寻求帮助,迫切要求能够解决问题。练习案例五问题问题:1、王某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你的依据是什么?2、产生王某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3、面对王某的求助,咨询师优先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练习案例五答案1、王某的问题是神经衰弱,大脑和躯体功能衰弱,精神易紧张、易衰弱。依据是王某的症状发作于一年半之前。入睡困难、多梦。容易疲劳。上课、自习时难以集中注意力、记忆力下降,但回忆非常多。精神紧张、经常发脾气、情绪急躁。同时,王某的症状也难以诊断为其它类型的神经症。神经衰弱的诊断指一种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为主的神经症,以精神易兴奋却又易疲劳为特征。表现为紧张、烦恼、易激惹等情感症状,及肌肉紧张性疼痛和睡眠障碍等生理功能紊乱症状。这些症状不是继发于躯体或脑的疾病,也不是其他任何精神障碍的一部分。多缓慢起病,就诊时往往已有数月的病程,并可追溯导致长期精神紧张、疲劳的应激因素。偶有突然失眠或头痛起病,却无明显原因者。病程持续或时轻时重。近世纪,神经衰弱的概念经历了一系列变迁,随着医生对神经衰弱认识的变化和各种特殊综合征和亚型的分出,在美国和西欧已不作此诊断,CCMD-3工作组的现场测试证明,在我国神经衰弱的诊断也明显减少。神经衰弱的诊断【症状标准】(1)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2)以脑和躯体功能衰弱症状为主,特征是持续和令人苦恼的脑力易疲劳(如感到没有精神,自感脑子迟钝,注意不集中或不持久,记忆差,思考效率下降)和体力易疲劳,经过休息或娱乐不能恢复,并至少有下列2项:①情感症状,如烦恼、心情紧张、易激惹等,常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有关,感到困难重重,难以应付。可有焦虑或抑郁,但不占主导地位;②兴奋症状,如感到精神易兴奋(如回忆和联想增多,主要是对指向性思维感到费力,而非指向性思维却很活跃,因难以控制而感到痛苦和不快),但无言语运动增多。有时对声光很敏感;③肌肉紧张性疼痛(如紧张性头痛、肢体肌肉酸痛)或头晕;④睡眠障碍,如入睡困难、多梦、醒后感到不解乏,睡眠感丧失,睡眠觉醒节律紊乱;⑤其他心理生理障碍,如头晕眼花、耳鸣、心慌、胸闷、腹胀、消化不良、尿频、多汗、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等。神经衰弱的诊断【严重标准】 病人因明显感到脑和躯体功能衰弱,影响其社会功能,为此感到痛苦或主动求治。【病程标准】符合症状标准至少已3个月。【排除标准】 (1)排除以上任何一种神经症亚型; (2)排除抑郁症。【说明】 (1)神经衰弱症状若见于神经症的其他亚型,只诊断其他相应类型的神经症; (2)神经衰弱症状常见于各种脑器质性疾病和其他躯体疾病,此时应诊断为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与德育融合研究汇报
- 二零二五年度购车税费担保协议3篇
- 2025厂区节能减排与绿化工程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铁路运输节能环保合同标准范本3篇
- 家庭健康教育在商业领域的推广策略
- 二零二五年办公家具采购与办公空间绿化合同2篇
- 2024年租赁合同风险评估3篇
- 小学数学教师的领导力培养与实践
- 2025年度网络安全监控与应急响应合同3篇
- 2024逆向物流回收协议
- 零缺陷与质量成本
- 网吧企业章程范本
- 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登记表
- 阿特拉斯基本拧紧技术ppt课件
- 五格数理解释及吉凶对照
- 婚姻状况声明书
- 新课程理念下的班主任工作艺术
- (完整版)企业破产流程图(四张)
- 领导激励艺术教材
- 化肥对土壤的影响
- 水泥罐抗倾覆验算7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