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下册)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第一课时齐桓晋文之事1、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掌握“之”“道”“舍”的含义和用法。
3、无句读熟练朗读。教学目标:031、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掌握“之”“道”04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解题:知新04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05
孟子名言(背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温故:知新05孟子名言(背诵)温故:知新06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温故:知新06“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07
《孟子》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温故:知新07《孟子》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08四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温故:知新08四书:《论语》和《大学》温故:知新09《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六经)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温故:知新09《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温故:知新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孟子的绝招就是善于辞令。孟子是怎样说服一步步说服齐宣王的,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孟子的论辩技巧。10
导入:知新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孟子的绝招就是善于辞令。孟子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11
听读:知新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11听读:知新12自由朗读课文2遍然后,结合课后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朗读:知新12自由朗读课文2遍然后,朗读:知新13
精读:知新◎通假字①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②王说(说,通“悦”,高兴)③是折枝之类也(枝,通“肢”,肢体)④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同“返”,回到)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⑥赴愬(愬,同“诉”,申诉)⑦刑于寡妻(刑,通“型”,做榜样)⑧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⑩是罔民也(罔,通“网”,陷害)13精读:知新◎通假字14下发无句读文本,训练断句能力。
1、自由朗读一遍。2、抽检断句情况14下发无句读文本,训练断句能力。1、自由朗读一遍。15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细读:断句15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16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
细读:断句16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17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细读:断句17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18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细读:断句18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19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
细读:断句19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20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细读:断句20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21
口译“互助”
师助生助生
细读:翻译21口译“互助”细读:翻朗读下课!22朗读下课!22
齐桓晋文之事第二课时齐桓晋文之事1、掌握活用字“老”“幼”;
2、掌握实词“恶”“抑”“读”“爱”“道”的含义;
3、总结孟子的论辩技巧。
4、借助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教学目标:241、掌握活用字“老”“幼”;
2、掌握实词“恶”“抑”“25
细读:翻译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wàng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wàng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的话,那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好吗?”(齐宣王)说:“道德怎么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道:谈论是以:因此无传:没有流传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王:动词
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以—通“已”停止之徒:这类人何如:如何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宾语前置)若:像何由:根据什么(由何)(宾语前置)25细读:翻译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26
细读:翻译
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sù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样事。”识:知道诸:之乎,兼词宾语前置。之—动词,到,往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却,表转折省略句。以(之)衅钟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以:介词,用若:这样就:动词,靠近走向26细读:翻译曰:“臣闻之胡龁hé曰27
细读:翻译(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惜。我本来知道您是不忍心。”(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吝惜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替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爱:吝惜舍不得
然:对,正确
诚:确实,的确异:对....感到奇怪彼恶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怎么那里若:如果隐:痛惜择:区别27细读:翻译(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28
细读:翻译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伤:妨碍百姓认为我吝啬也是应该的。主谓倒装。之,助词,取独。
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说:通“悦”忖度:猜测是:这诚:的确真的齐宣王笑着说:“这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替换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夫子之谓:说的就是您宾语前置戚戚:内心有所触动28细读:翻译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29
细读:析辩
观点:齐宣王可以保民而王NO1三段论A凡是“不忍之心”的君主可以“保民”
宣王是有“不忍之心”的所处,宣王可以“保民”B凡是“保民”之君“足以王”
宣王是可以“保民”的所以,宣王“足以王矣”绝招:三段论29细读:析辩
观点:齐宣王可以保民而王30
细读:析辩观点:齐宣王是有“不忍之心”NO2“远庖厨”“不见其杀禽兽”
这是“仁术”“以羊易牛未见杀羊”
这是“仁术”的表现所以,“以羊易牛”是乃“仁术”
有“仁术”则有“不忍之心”
所以,齐宣王是有“不忍之心”
绝招:三段论30细读:析辩观点:齐宣王是有“不忍之心31
细读:翻译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钧:古代重量单位复:禀报足以:足够用来明:视力秋毫之末:秋天鸟兽生出的羽毛的尖端舆薪:整车的柴许:相信,认可独:偏偏(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德却不能推及到老百姓身上,究竟是为什么呢?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安抚,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这样做,而不是不能这样做。”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见保:被爱护31细读:翻译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32
细读:翻译32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超:越过以:表修饰语:告诉折枝:通“肢”肢体。为长者按摩肢体何以异:宾语前置(凭什么)——怎么区分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老: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辈。太山北海:泰山渤海(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者按摩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爱护别人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32细读:翻译32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33
细读:翻译御:治理诸:兼词,之于寡妻:正妻所以:……的原因权:动词用秤称度:考虑
度:用尺量举:拿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刑:“型”,名--动做榜样《诗经》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却不能推广到老百姓身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33细读:翻译御:治理诸:兼词,之于寡妻34
细读:翻译
于是:在这方面所大欲——最想要的东西。“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pián嬖bì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抑:难道危:使……受到危害
兴:发动“难道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因为穿着华丽服装的美女不够看吗?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吗?您的大臣都足够您使唤,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肥甘轻暖采(彩)色:形容词做名词肥美的食物轻暖的衣服绚丽的服饰便嬖:受君主宠爱的人为是:为了这些朝:使....朝见莅:临视34细读:翻译于是:在这方面所大欲35
细读:翻译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hé亦反其本矣!殆:恐怕,可能孰:谁其:语气副词,表强调齐宣王说:“象(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小、大:形作名。小国,大国集:聚集(总面积)服:降服盖:通“盍”,何不反,通“返”本:根本---仁政35细读:翻译王曰:若是36
细读:翻译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sù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象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啊,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有守道不变的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那么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儿,就没有不做的了。藏:(把货物)储存涂:通“途”疾:憎恨愬:通“诉”,控诉其:表假设惛:不明白,糊涂进于是:达到这一步以:连词,表修饰敏:聪慧惟:只有放:放荡辟:不正邪:不老实侈:过度已:通“矣”36细读:翻译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37
细读:翻译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sù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象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啊,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有守道不变的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那么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儿,就没有不做的了。藏:(把货物)储存涂:通“途”疾:憎恨愬:通“诉”,控诉其:表假设惛:不明白,糊涂进于是:达到这一步以:连词,表修饰敏:聪慧惟:只有放:放荡辟:不正邪:不老实侈:过度已:通“矣”37细读:翻译今王发政施仁,使38
细读:翻译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从而:接着刑:名-动,处罚罔:通“网”,名词动用张网捕捉,陷害
等到(他们)犯了罪,紧接着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焉:哪里制:规定畜:养活凶年:灾年,歉收的年份之:动词,走向从之:跟从明君惟:只赡:足奚:哪里暇:空闲治:讲求38细读:翻译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39
细读:翻译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狗、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树:名-动种植衣:名-动穿畜:饲养无:不要谨:重视庠序:古代学校。申:反复说明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通“斑”斑白未之有也:宾语前置39细读:翻译王欲行之,则盍40
细读:多义恶彼恶知之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死亦我所恶wū哪里,怎么,疑问副词è不好wù憎恶抑抑王兴甲兵……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不可遏抑难道,表反问语气还是,表选择语气抑制,动词40细读:多义恶彼恶知之wū哪里,怎41
细读:多义度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度,然后知长短王请度之猿猱欲度愁攀缘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物换星移几度秋
duó揣度,揣摩duó用尺量duó忖度,思考,斟酌dù渡过dù限度dù次41细读:多义度他人有心,予忖度之duó42
细读:多义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吴广素爱人(《陈涉世家》)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爱明吝啬爱护喜爱,喜欢明亮视力清楚,明白贤明的42细读:多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齐国虽褊小,吾43
细读:多义道
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不足为外人道也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任重道远述说,谈论讲,说道义路,道路43细读:多义道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44
精读:句子
中心思路艺术特色保民而王不忍之心不为与不能仁政蓝图
具体措施迂回曲折
气势磅礴朴素真诚比喻贴切44精读:句子中45
精读:句子1.《齐桓晋文之事》是什么体裁的文章?
答:本文是用对话形式写成的议论文,阐述国君如能「推恩百姓」,便能「王天下」的论点。2.
孟子认为国君要怎样才可以「王天下」?为什么?
答:孟子认为国君要爱护百姓关心人民疾苦,才可以「王天下」,因为国君以德服人,才会得到百姓的拥戴。3.
齐宣王如何解释他「以羊易牛」衅钟做法的原因?
答:宣王说他这样做的原因是见到牛临死时恐惧发抖的样子,像沒有犯罪的人被押往刑场处死而产生不忍之心,故用羊替牛衅钟。45精读:句子1.《齐桓晋文之46
精读:句子4.
齐国百姓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答:齐国百姓认为宣王「以羊易牛」是出于吝啬,因为这样做是以小换大,以价值高换价值低的,否则如说不忍心牛无辜被杀而用羊替换,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分別呢?5.
孟子又是怎样看待此事的?
答:孟子认为齐宣王「以羊易牛」是非出于吝啬,而是出于不忍。由于宣王见牛未见羊,才会令人以羊易牛,他根本沒有考虑到两者的大小和价值的高低。如果他见到羊恐惧发抖的样子,也会以他物代替羊的。46精读:句子4.
齐国百姓对此47
精读:句子6.「不能」与「不为」有什么分別?
答:「不为」是指有能力做而不想去做,如替上年纪的人折树枝作拐杖,说「不能」,其实是不愿去做。「不能」是指真的做不到。
7.
孟子为什么说齐宣王不行王道,「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答:齐宣王的「不忍之心」,亦即「仁心」只及于禽兽,而沒「有推恩」于百姓,他欠缺的是「仁术」,即沒有爱护自己的百姓,其实他有能力去做,只不过他不去做罢了。因此对他來說,是「不为」,而非「不能」。47精读:句子6.「不能」与「不48
精读:句子9.
孟子在本文如何用「因势利导」和「逐层推进」的论说技巧?答:孟子巧妙地避开齐宣王对齐桓公、晋文公霸业的询问,改变话题,向宣王宣传「保民而王」的主张。孟子运用的逐层推进的层次如下:1)
举出齐宣王「以羊易牛」衅钟之事,说明他有不忍之心具备「王天下」的条件。2)
孟子替齐宣王开解,认为他並非吝啬只是「见牛未见羊」而已。3)
孟子举出「力足以举百鈞而不足以举一羽」和「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见輿薪」两个事例,说明宣王之所以不行王道,是「不为」,并非「不能」。又以「挾太山以超北海」和「为長者折枝」作譬喻,说明「不为」和「不能」的区別。4)
如能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然后指出推恩和不推恩的两种效果,清宣王考虑。
48精读:句子9.
孟子在本文如同步检测49同步检测49同学们,再见!50同学们,再见!501.空灵美的审美过程,还是一个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的过程。欣赏空灵美之初,人们还是清醒地感受到自己的存在,没有把自己游离于现实之外。随着境界的廓大和意蕴的深化,欣赏者不知不觉飘飘欲仙、超然物外。2.真理总是越辩越明。曾几何时,方言的存废问题,曾经引起激烈争议,但争论至今,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达成共识:推广普通话很重要,保护方言也很重要,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3.时间不断向前,语言的融合与演进同样不可阻挡。一些方言会淡出生活,一些新的语言习惯也正在形成。无论时代如何变化,总有乡愁需要守望,而方言无疑是记住乡愁的重要载体。珍视方言,其实是对文化根脉的呵护,是对历史的铭记。讲乡音、守乡愁,让我们且行且珍惜。4.苏轼历经仕途坎坷,却始终能以旷达之心消解现实痛苦,他丰富而又精彩的人生经历,正是那句流传甚广的话“生活予我以苦痛,我却报之以歌”的真实写照。5.“路遥热”的出现是一件鼓舞人心的好事情,它说明文学需要有大情怀和大境界,朴实无华而充满道德诗意的现实主义作品是有生命力的,是不会过时的。6.弱势群体的产生是由于经济利益和社会权利分配不公、社会结构不协调不合理的结果,给予这个群体关怀是政府部门不可推卸的责任。7.同样的喜怒哀乐,被不同的戏曲剧种表达出来,构成了戏曲舞台千姿百态的风貌,给人以独特的艺术享受。8.把最深刻的东西,以最贴近民众的情感表达方式表现出来,这种表达应该是有趣、有味、也有技的。所以,在今天的剧种建设中,我们要把追求艺术个性同形式丰富、锤炼提升三者紧紧结合起来。谢谢观看,欢迎指导!1.空灵美的审美过程,还是一个从“有我之境”进入“无我之境”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下册)高中语文统编必修(下册)
齐桓晋文之事第一课时齐桓晋文之事1、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掌握“之”“道”“舍”的含义和用法。
3、无句读熟练朗读。教学目标:031、掌握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及句式;
2、掌握“之”“道”04
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现山东邹县东南)人,是战国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后世统治者都把他作为尊崇的偶像,到元、明时被称为“亚圣”
解题:知新04孟子(前37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05
孟子名言(背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温故:知新05孟子名言(背诵)温故:知新06
“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霸道”指君主凭借武力、刑法、权势等进行统治。
温故:知新06“王道”是儒家提出的以仁义治天下的政治主张;“07
《孟子》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思想的一些言论。到南宋时,朱熹把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两篇以及《论语》合为“四书”,把读经的传统推向更加狭窄的胡同,成为后世(如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八股文的唯一的取材依据。
温故:知新07《孟子》作为一部语录体著作,它记录的是有关孟子重要08四书:《论语》和《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温故:知新08四书:《论语》和《大学》温故:知新09《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
(六经)六艺:《诗》《书》《礼》《易》《乐》《春秋》(技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温故:知新09《诗经》六艺:风、雅、颂、赋、比、兴温故:知新
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孟子的绝招就是善于辞令。孟子是怎样说服一步步说服齐宣王的,下面我们一起探究孟子的论辩技巧。10
导入:知新俗话说“一招鲜、吃遍天”孟子的绝招就是善于辞令。孟子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11
听读:知新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11听读:知新12自由朗读课文2遍然后,结合课后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朗读:知新12自由朗读课文2遍然后,朗读:知新13
精读:知新◎通假字①无以,则王乎(以,通“已”,止)②王说(说,通“悦”,高兴)③是折枝之类也(枝,通“肢”,肢体)④盖亦反其本矣(盖,通“盍”,何不。反,同“返”,回到)⑤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涂,通“途”,道路)⑥赴愬(愬,同“诉”,申诉)⑦刑于寡妻(刑,通“型”,做榜样)⑧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已,通“矣”,表示确定语气)⑨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颁,通“斑”,杂色的花纹或斑点)⑩是罔民也(罔,通“网”,陷害)13精读:知新◎通假字14下发无句读文本,训练断句能力。
1、自由朗读一遍。2、抽检断句情况14下发无句读文本,训练断句能力。1、自由朗读一遍。15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
细读:断句15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16
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曰有之
细读:断句16曰何由知吾可也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17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
细读:断句17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18
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
细读:断句18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19
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亦反其本矣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于
细读:断句19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20
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细读:断句20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21
口译“互助”
师助生助生
细读:翻译21口译“互助”细读:翻朗读下课!22朗读下课!22
齐桓晋文之事第二课时齐桓晋文之事1、掌握活用字“老”“幼”;
2、掌握实词“恶”“抑”“读”“爱”“道”的含义;
3、总结孟子的论辩技巧。
4、借助注释口头翻译全文
教学目标:241、掌握活用字“老”“幼”;
2、掌握实词“恶”“抑”“25
细读:翻译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孟子对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wàng乎?”曰:“德何如,则可以王wàng矣?”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齐宣王问(孟子)说:“齐桓公(小白)、晋文公(重耳)称霸的事,(我)可以听听吗?”孟子回答说:“孔子这类人没有谈论齐桓公、晋文公的事情的,因此后世没有流传。我没有听说过这事。(如果)不能不说的话,那就说说行王道的事好吗?”(齐宣王)说:“道德怎么样,才可以行王道以统一天下呢?”(孟子)说:“安抚老百姓而称王,便没有什么人能抵御他了。”(齐宣王)说:“像我这样的人,能够安抚老百姓吗?”(孟子)说:“可以。”(齐宣王)说:“根据什么知道我可以做到呢?”道:谈论是以:因此无传:没有流传臣未之闻也。——臣未闻之也。王:动词
行王道以统一天下。以—通“已”停止之徒:这类人何如:如何莫之能御也:莫能御之(宾语前置)若:像何由:根据什么(由何)(宾语前置)25细读:翻译齐宣王问曰:“齐桓、晋文之26
细读:翻译
曰:“臣闻之胡龁hé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húsù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孟子)说:“我听胡龁说:‘您坐在大殿上,有个人牵牛从殿下走过。您看见这个人,问道:“牛(牵)到哪里去?”(那人)回答说:“准备用它来祭钟。”大王您说:“放了它!我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就这样没有罪过而走向受刑的地方。”(那人问)道:“那么,废弃祭钟的仪式吗?”你说:“哪能废呢?用羊来替换它吧。”不知道有没有这件事?”齐宣王说:“有这样事。”识:知道诸:之乎,兼词宾语前置。之—动词,到,往而:连词,表修饰而:连词,却,表转折省略句。以(之)衅钟然则:既然这样,那么以:介词,用若:这样就:动词,靠近走向26细读:翻译曰:“臣闻之胡龁hé曰27
细读:翻译(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以称王于天下了,老百姓都认为大王是吝惜。我本来知道您是不忍心。”(齐宣王)说:“是的,的确有这样的百姓。齐国虽然土地狭小,我怎么吝惜一头牛?就是不忍看它那副恐惧发抖的样子,毫无罪过而走向受死的地方,所以用羊去替换它。”(孟子)说:“您不要对百姓认为您是吝啬的感到奇怪。以小换大,他们怎么知道您的想法呢?您如果痛惜它无罪却走向死地,那么牛和羊又有什么区别呢?”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biǎn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爱:吝惜舍不得
然:对,正确
诚:确实,的确异:对....感到奇怪彼恶知之?:他们怎么知道呢?恶:怎么那里若:如果隐:痛惜择:区别27细读:翻译(孟子)说:“这样的心就足28
细读:翻译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爱其财而易之以羊也,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曰:“无伤也,是乃仁术也!见牛未见羊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王说,曰:“诗云:‘他人有心,予忖度之。’──夫子之谓也。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此心之所以合于王者,何也?伤:妨碍百姓认为我吝啬也是应该的。主谓倒装。之,助词,取独。
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远离
说:通“悦”忖度:猜测是:这诚:的确真的齐宣王笑着说:“这真是一种什么想法呢?(我也说不清楚),我(的确)不是吝惜钱财而以羊替换牛的,老百姓说我吝啬是理所应当的了。(孟子)说:“没有关系,您这样做正体现了仁爱之道,(原因在于您)看到了牛而没看到羊。有道德的人对于飞禽走兽:看见它活着,便不忍心看它死;听到它(哀鸣)的声音,便不忍心吃它的肉。因此君子远离厨房。”齐宣王高兴了,说:“《诗经》说:‘别人有什么心思,我能揣测到。’──说的就是先生您这样的人啊。我这样做了,回头再去想它,却想不出是为什么。先生您说的这些,对于我的心真有豁然开朗的作用啊!这种心之所以符合王道的原因,是什么呢?”夫子之谓:说的就是您宾语前置戚戚:内心有所触动28细读:翻译王笑曰:“是诚何心哉!我非29
细读:析辩
观点:齐宣王可以保民而王NO1三段论A凡是“不忍之心”的君主可以“保民”
宣王是有“不忍之心”的所处,宣王可以“保民”B凡是“保民”之君“足以王”
宣王是可以“保民”的所以,宣王“足以王矣”绝招:三段论29细读:析辩
观点:齐宣王可以保民而王30
细读:析辩观点:齐宣王是有“不忍之心”NO2“远庖厨”“不见其杀禽兽”
这是“仁术”“以羊易牛未见杀羊”
这是“仁术”的表现所以,“以羊易牛”是乃“仁术”
有“仁术”则有“不忍之心”
所以,齐宣王是有“不忍之心”
绝招:三段论30细读:析辩观点:齐宣王是有“不忍之心31
细读:翻译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则王许之乎?曰:“否。”“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舆薪之不见,为不用明焉;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故王之不王,不为也,非不能也。”
钧:古代重量单位复:禀报足以:足够用来明:视力秋毫之末:秋天鸟兽生出的羽毛的尖端舆薪:整车的柴许:相信,认可独:偏偏(孟子)说:“(假如)有人报告大王说:‘我的力气足以举起三千斤,却不能够举起一根羽毛;(我的)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稍,却看不到整车的柴草。’那么,大王您相信吗?”(齐宣王)说:“不相信。”“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及禽兽,而功德却不能推及到老百姓身上,究竟是为什么呢?既然这样,那么,举不起一根羽毛,是不用力气的缘故;看不见整车的柴草,是不用视力的缘故;老百姓没有受到安抚,是不肯布施恩德的缘故。所以,大王您不能以王道统一天下,是不肯这样做,而不是不能这样做。”一羽之不举:宾语前置见保:被爱护31细读:翻译曰:“有复于王者曰:‘吾力32
细读:翻译83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曰:“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技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超:越过以:表修饰语:告诉折枝:通“肢”肢体。为长者按摩肢体何以异:宾语前置(凭什么)——怎么区分老:形容词作动词,尊敬。老:形容词活用作名词,长辈。太山北海:泰山渤海(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在表现上怎样区别?”(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渤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长者按摩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所以大王不能统一天下,不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渤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尊敬自己的长辈,推己及人也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家的孩子,推己及人也爱护别人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了。32细读:翻译32曰:“不为者与不能者之33
细读:翻译御:治理诸:兼词,之于寡妻:正妻所以:……的原因权:动词用秤称度:考虑
度:用尺量举:拿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刑:“型”,名--动做榜样《诗经》说:“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及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这是说拿这样的心加到别人身上罢了。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天下,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保护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却不能推广到老百姓身上,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称一称,才能知道轻重;量一量,才能知道长短,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33细读:翻译御:治理诸:兼词,之于寡妻34
细读:翻译
于是:在这方面所大欲——最想要的东西。“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王曰:“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曰”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王笑而不言。曰: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pián嬖bì不足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曰:“否,吾不为是也。”曰:“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缘木而求鱼也。”抑:难道危:使……受到危害
兴:发动“难道您发动战争,使将士冒生命的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孟子)说:“是因为肥美的食物不够吃吗?又轻又暖的衣服不够穿吗?还是因为穿着华丽服装的美女不够看吗?美妙的音乐不够听吗?左右受宠爱的人不够用吗?您的大臣都足够您使唤,难道大王真是为了这些吗?”(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孟子)说:“那么,大王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以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欲望,就像爬到树上去抓鱼一样。”肥甘轻暖采(彩)色:形容词做名词肥美的食物轻暖的衣服绚丽的服饰便嬖:受君主宠爱的人为是:为了这些朝:使....朝见莅:临视34细读:翻译于是:在这方面所大欲35
细读:翻译
王曰:若是其甚与?曰:“殆有甚焉。缘木求鱼,虽不得鱼,无后灾;以若所为,求若所欲,尽心力而为之,后必有灾。”曰:“可得闻与?”曰:“邹人与楚人战,则王以为孰胜?”曰:“楚人胜。”曰:“然则小固不可以敌大,寡固不可以敌众,弱固不可以敌强。海内之地,方千里者九,齐集有其一,以一服八,何以异于邹敌楚哉?盖hé亦反其本矣!殆:恐怕,可能孰:谁其:语气副词,表强调齐宣王说:“象(你说的)这么严重吗?”(孟子)说:“恐怕比这还严重。爬到树上去抓鱼,虽然抓不到鱼,却没有什么后祸;假使用这样的做法,去谋求这样的理想,又尽心尽力地去干,结果必然有灾祸。”(齐宣王)说:“(这是什么道理)可以让我听听吗?”(孟子)说:“(如果)邹国和楚国打仗,那您认为谁胜呢?”(齐宣王)说:“楚国会胜。”(孟子)说:“那么,小国本来不可以与大国为敌,人少的国家本来不可以与人多的国家为敌,弱国本来不可以与强国为敌。天下的土地,纵横各一千多里的(国家)有九个,齐国的土地总算起来也只有其中的一份。以九分之一(的力量)去使九分之八(的力量)降服,这与邹国和楚国打仗有什么不同呢?还是回到根本上来吧。小、大:形作名。小国,大国集:聚集(总面积)服:降服盖:通“盍”,何不反,通“返”本:根本---仁政35细读:翻译王曰:若是36
细读:翻译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sù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象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啊,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有守道不变的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那么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儿,就没有不做的了。藏:(把货物)储存涂:通“途”疾:憎恨愬:通“诉”,控诉其:表假设惛:不明白,糊涂进于是:达到这一步以:连词,表修饰敏:聪慧惟:只有放:放荡辟:不正邪:不老实侈:过度已:通“矣”36细读:翻译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37
细读:翻译
今王发政施仁,使天下仕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sù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王曰:“吾惛,不能进于是矣。愿夫子辅吾志,明以教我。”我虽不敏,请尝试之。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如果)您现在发布政令施行仁政,使得天下当官的都想到您的朝廷来做官,种田的都想到您的田野来耕作,做生意的都要(把货物)存放在大王的集市上,旅行的人都想在大王的道路上出入,各国那些憎恨他们君主的人都想跑来向您申诉。如果象这样,谁还能抵挡您呢?”齐宣王说:“我糊涂啊,不能明白这个道理。希望先生您帮助我(实现)我的志愿,明白地教导我。我虽然不明事理,请(让我)试着这么做做看。”(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而有守道不变的善心,只有有志之士才能做到,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那么不守法度,越出常规的事儿,就没有不做的了。藏:(把货物)储存涂:通“途”疾:憎恨愬:通“诉”,控诉其:表假设惛:不明白,糊涂进于是:达到这一步以:连词,表修饰敏:聪慧惟:只有放:放荡辟:不正邪:不老实侈:过度已:通“矣”37细读:翻译今王发政施仁,使38
细读:翻译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从而:接着刑:名-动,处罚罔:通“网”,名词动用张网捕捉,陷害
等到(他们)犯了罪,紧接着用刑法去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年成好时能丰衣足食,年成不好也不致于饿死。然后督促他们做好事。所以老百姓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把自己从死亡中救出来,恐怕还不够,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焉:哪里制:规定畜:养活凶年:灾年,歉收的年份之:动词,走向从之:跟从明君惟:只赡:足奚:哪里暇:空闲治:讲求38细读:翻译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39
细读:翻译
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yì帛矣;鸡、豚、狗、彘zhì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宅院,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狗、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喂养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农时,八口人的家庭就可以不挨饿了;重视学校的教育,反复地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叮咛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路上背负和头顶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这样如果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有的(事情)。”
树:名-动种植衣:名-动穿畜:饲养无:不要谨:重视庠序:古代学校。申:反复说明孝悌:孝敬父母敬爱兄长通“斑”斑白未之有也:宾语前置39细读:翻译王欲行之,则盍40
细读:多义恶彼恶知之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死亦我所恶wū哪里,怎么,疑问副词è不好wù憎恶抑抑王兴甲兵……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个人民间借款合同范本2024年
- 电视台新台址建设工程施工方案
- 酒店入住培训课程设计
- 课程设计有什么要注意的
- 生态公园建设围板施工合同
- 临时园林绿化师聘用合同模板
- 岩土工程锚索施工合同
- 火车站弱电施工合同
- 纺织品库存管理技巧
- 校园安全监控合同
- 北京市海淀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煤矿安全生产知识培训考试题库(800题)
- 部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第14课《人人爱护公物》教学课件
- 新能源发电项目投资合同三篇
- 旧桥拆除监理细则
- 干部履历表填写范本(中共中央组织部1999年)
- 古诗三首《江南春》+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教学阐释+素材
- 2024年湖南省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详解)
- 2024-2025学年全国中学生天文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人教精通版(2024新版)三年级上册英语Unit 1-Unit 6全册共6套单元测试卷汇编(含答案)
-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全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