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图书馆新馆设计方案文本_第1页
上海浦东图书馆新馆设计方案文本_第2页
上海浦东图书馆新馆设计方案文本_第3页
上海浦东图书馆新馆设计方案文本_第4页
上海浦东图书馆新馆设计方案文本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设计项目申报表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填表日期:2011年7月25日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申报单位法定代表人声明本人张俊杰(法定代表人身份证号码)郑重声明,本单位此次填报的申报表及附件材料的全部数据、内容是真实的。我们认为该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建筑设计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申报资料如有虚假,本单位将自动退出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的评选,并愿接受主管部门根据《全国工程勘察设计行业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评选办法》所做的处理。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名)(单位公章)2011年7

一、基本情况项目名称浦东图书馆(新馆)设计单位单位名称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通讯地址汉口路151号邮编200002联系人宋雷电话63217420*8350传真63214301手子邮箱lei_song@国内协作单位无国外合作单位株式会社日本设计NIHONSEKKEI合作设计阶段方案□初设■施工图□建设单位上海浦发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合同单位)施工单位上海建工集团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建设地点上海市浦东新区前程路88号设计类别新建√改建扩建翻建设计起止时间2007年2009竣工时间2010年3月3日验收时间2010交付使用时间2010年6月18日验收部门上海市浦东新区建设和交通委员会投资来源计划√自筹贷款合资外资申报等级一等√二等三等

主要设计人员序号姓名年龄性别专业设计中主要负责何项工作1崔中芳47男建筑审定人、设计总监2宋雷39女建筑设计总负责人专业负责人3吴博36男建筑专业负责人4茅晓东48男建筑日本设计

建筑设计负责人5朱莹42女结构专业负责人6王斌32男电气专业负责人、机电经理7江苹46女暖通专业负责人8赵兴元46男给排水专业负责人9黄辰赟35女弱电专业负责人10钱翠雯43女动力专业负责人11张峰33男结构专业负责人12千鸟义典56男建筑日本设计项目统括负责人13李一31女建筑主要设计人14马信国63男给排水专业负责人15张艳梅43女电气主要设计人设计项目曾获哪一级奖励2008年度华东院优秀设计2011年度上海市优秀工程设计(民用建筑)一等奖各省、各部门同业勘察设计协会推荐意见公章年月日二、技术申报内容1、建筑专业建筑用途(性质)文化建筑建筑规模大型公共图书馆总用地面积30005m其中代征地面积ha建设用地面积3.0总建筑面积60885其中地上41226地下19659建筑基底面积6629容积率1.374绿地面积10501绿化率35%建筑高度36建筑分类(高层建筑)一类■二类□层数地上6层耐火等级一级■二级□地下1层主楼/裙房电梯数主楼:7台裙房:台主要层高地上5.2m/层地下6.0m/层机动车停放数量总计:226辆地上38辆地下188辆自行车停车数量总计:314辆地上47辆地下267辆周围道路宽度及性质:基地北侧为前程路,宽度约19.5米,城市道路

建筑专业设计主要特点:(限制在800~1500字)浦东图书馆(新馆),作为现代化、国际化和智能化的大型综合性公共图书馆,是新区及上海市文化事业发展的又一重要标志。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地上六层、地下一层及一夹层,建筑高度36米,总投资约8.5亿,基地北临中国浦东干部学院,西侧紧临严茂塘河道,南侧和东侧接邻新区文化公园。一、造型元素——基座、六面体、竖向石材百页得天独厚的环境资源使建筑与环境的互融成为一项重要的设计目标,也是新馆造型设计的出发点。如何将建筑与景观紧密联系,并使新馆真正融入文化公园?建筑师采用这样的方法:规整的六面体建筑位于基地中心偏南,内部道路环绕建筑布局。场地沿红线缓缓升起,形成绵延的草坡台地作为建筑的基座,与文化公园的“绿”融为一体,简约而有力的六面体建筑似乎“生长”于绿色基座上,实现了建筑和文化公园在视觉和空间上的连贯性,以及互动与延展的生机。建筑简洁的立面统一于竖向的石材条形百页,由粗粝凝重浅褐色的花岗岩饰面,形成类似“条形码”的肌理,与内层平滑剔透的玻璃幕墙面形成强烈的质感对比。石材百页以0.8和1.6米的模数规律地组合、变化、重复,隐喻书架中整齐摆放的书本,传达图书馆的鲜明特质,并赋予建筑音乐般的韵律和美感。二、空间的体验——大厅、中庭、空中花园、书山、浮云底层贯通南北的入口大厅,使读者从前程路或文化公园都可方便入馆。建筑内部的中庭空间贯通六层,在此处可仰望玲珑剔透且绿意盎然的“空中花园”。乘自动扶梯可直达位于三层读者大厅,这是进入各个主要阅览区的枢纽,设置总服务台和图书监测总闸机口。三至六层的阅览区,每两层为一段,形成两处不同主题的空间:“书山”和“浮云”。图书馆最核心的部分——普通文献阅览区域设在空间贯通的三、四层,形成独一无二的“书山”。“书山有路勤为径”,大阶梯和坡道联系“山上”和“山下”,在这高敞的空间里,书是信手拈来的,阶梯也可随意而坐,建筑似乎暂时消失了,读者完全浸润在读书的乐趣中,这种体验独特而触动人心。五、六层贯通的“浮云”是室内的又一亮点,自由曲线墙体外挂铜质幕墙,包裹整个六层,悬吊在五层上方,犹如浮动在空中的云,提供另一种独特的空间感受。三、功能布局——藏阅合一新馆地上六层,自下而上、由动而静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域:一、二层学术交流区,600人多功能报告厅和展厅设于一层,二层为少儿阅览和教学培训区;三、四层普通文献阅览区是图书馆的核心部分;五层专题阅览区,六层西、北侧为音像和数字化阅览室,南侧设贵宾室和馆内办公区。地下一夹层直通室外,设餐厅和职工食堂等,用餐同时,读者可欣赏延伸而下的草坡庭院景致。地下一夹层设密集书库、馆员及物业用房,地下一层为车库及设备用房等。步行、自行车读者入口与驾驶机动车读者入口分开,入馆的流线上亦不同,读者均可通过电梯或自动扶梯方便地到达阅览区域各楼层。馆内职工出入口独立设置。图书和货物流线与读者流线明确分离,图书和货物通过地下停车场进入卸货区后,搭载货梯直达各楼层。新型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的现代服务方式,有利于读者查询、阅览或借阅所需文献。与传统的“大书库小阅览室”相比,“藏阅合一”是新馆鲜明的功能布局特点。高敞的室内空间更适合这种新型的阅览方式,为读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亦减少图书馆内部的业务分割,体现新馆“以人为本”的设计和管理理念。四、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秉承减轻环境负荷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新馆主动采用了多项有利于节能和节材的技术措施。集中的布局形式实现了节约建筑占地,尽可能小的建筑密度使基地的大部分得以还原绿色。简洁六面体造型既是对图书馆意义的最佳诠释,更是减小体型系数、得到围护结构良好节能效果的有效形式。墙、板、柱等尽量多采用朴素而庄重的清水混凝土,低廉的材料,通过精细的设计、严格的施工和控制,表现建筑朴素天然的品位,同时实现大量装饰材料的节约。建筑采用东、西立面外循环双层呼吸式幕墙、竖向石材百页构成外立面遮阳系统,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大空间气流组织模拟技术、自然采光、人工光源智能节能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楼宇自动控制技术、雨水收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施工节能技术等,在业主的主持下,通过《浦东图书馆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的专题研究,进行软件模拟和分析,客观评价各项技术对能源节约和运营成本的贡献。新馆设3000个阅览座,藏书量约200万册,历时3年建设,2010年初建成并对外开放。近一年来,新馆深受读者喜爱,并得到业内外人士的诸多赞誉。不分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的读者来到这知识的海洋中,尽情地享受阅读带来的无穷乐趣。

2、结构专业结构体系框架-剪力墙抗震设防烈度7度抗震设防类别丙类基本地震加速度0.1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IV类土基础类型独立桩基承台-梁板式筏形基础混凝土总用量2.0万m3每平方米混凝土折算厚度30cm/m钢材总用量钢筋:10042T型钢:T每平方米钢材用量钢筋:165kg型钢:kg抗震分析程序名称:SATWE不考耦虑扭联转方向T1(s)FEK(kN)FEK/Geq△Uu(mm)△Uu/h横向%纵向%考虑耦扭转联振型号T(s)转角扭转系数方向FEK(kN)FEK/Geq△Ue(mm)△Ue/h11.110.310.00横向696015.46%6.51/80421.0089.90.05纵向676425.31%5.81/90230.9897.70.94地震作用最大方向:1.175(度)时程分析程序名称:波名FEK(kN)FEK/Geq△U/hRH1TG090676425.31%1/1035TH1TG090671695.27%1/938TH2TG090696715.47%1/773结构专业设计主要特点:(不少于600字)一、结构工程概况工程总建筑面积约6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及地下一夹层,主要为书库、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六层,主要为阅览室、报告厅、展厅及办公,屋面高度32米。2007年8月开工,2008年10月结构封顶,2010年初建成并投入使用。二、地基基础设计1.场地土层分布及基础设计的主要参数根据中国建筑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2007年4月提供的《浦东新区图书馆(新馆)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KC2007-10,本场地地质构造稳定,适宜本工程的建设。场地土分层描述如表1所示:表1土层分布土层厚度(m)钻孔灌注桩fs(kPa)fp(kPa)=1\*GB3①1填土1.00~3.70②褐黄~灰黄色粉质粘土0.40~2.0015③灰色淤泥质粉质粘土夹砂4.30~5.8015④灰色淤泥质粘土8.70~11.220⑤2灰色粉砂0.50~4.0040⑤3灰色粉质粘土3.70~11.440⑥暗绿~草黄色粉质粘土1.20~5.2055⑦1草黄色砂质粉土1.40~9.0065⑦2草黄~灰色粉细砂29.5~32.4852200⑧灰色粉质粘土、粉砂互层13.4~15.3⑨青灰色粉细砂未钻穿2.地基基础设计方案的选择采用独立桩基承台-梁板式筏形基础,基础底板厚600mm,基础梁700mm×900mm,700mm×1700mm。地下夹层有庭院、车道等多处出入口,四周虽有一定的覆土,但计算时按不利情况考虑,将地下一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楼板厚度采用180mm。根据地质勘察报告,设计时在选择桩基持力层和桩型时,主要考虑以下因素:1)本工程柱网尺寸大,大的柱距达16m×9.6m,单柱下竖向荷载大,为了控制独立承台下桩数,单桩竖向承载力需达到一定的数值;2)单桩竖向承载力与桩身强度尽量接近以达到经济目的;3)考虑环境因素及预制桩沉桩的难度等。桩型选用直径为700的钻孔灌注桩,以7-2层为持力层,桩尖入7-2层约6.8m,有效桩长为37m左右。桩位布置时在柱下集中布桩。室外汽车坡道和出入口庭院等采用直径为600的钻孔灌注桩,以减少和主楼的差异沉降。本工程桩位数合计为778根。桩位图如图1所示,基础底板图如图2所示。图1桩位图图2基础底板图3.桩基承载力及沉降的计算根据地质勘察报告,依据规范公式计算,φ700钻孔灌注桩桩长37m,单桩抗压承载力3000KN,抗拔承载力1400KN。桩基沉降采用AUTOBASE计算,最大沉降量55mm,满足规范要求。桩位布置时,通过调整桩位布置,严格控制沉降差以满足规范要求。4.试桩试桩共10组。7组为φ700的抗压桩试桩,最大加载量预估达到5000KN。3组为φ700的抗拔桩试桩,最大向上加载量预估达到2300KN。试桩按上海《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08-11-1999规定进行。采用慢速维持荷载法试桩。实际试桩结果均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详见附件。三、地下结构设计地下部分采用普通梁板式混凝土结构。四、上部结构设计1.结构布置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平面呈矩形,平面尺寸为130m×78m,中部柱网6.4m×6.8m,在楼电梯间布置有剪力墙,四周边跨柱网12.8m×16.0m。典型的结构平面如图3所示,结构剖面如图4所示。由于二层、四层及六层周边无楼板,因此,结构体系是由内部5.2m层高的框剪结构及外围10.4m层高预应力大框架结构共同构成的。该体系内部核心区的刚度较好,周边连层柱的刚度较弱,内部能布置剪力墙的位置很有限并且分散,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易产生扭转,为避免扭转周期与第一平动周期接近,内部选用较厚截面的剪力墙,可有效控制结构侧向位移及结构的扭转,外围大框架采用800mmX1100mm的宽梁及直径1300mm的圆柱,尽量提高框架刚度,使内外变形协调。二层~六层楼板均有较大开洞,大开洞周围楼板均适当加厚并用双层双向配筋予以加强。16m跨度的框架梁均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六层楼面处局部楼板通过钢柱吊于混凝土屋面上以满足建筑的平面布置要求,吊柱两端按铰接设计。中庭上空25.6m跨度的梁均采用焊接钢梁,通过铰接支座与主体结构相连。五层的空中花园悬挂于屋面桁架上。如图4剖面所示。在底层的报告厅,eq\o\ac(○,17)/eq\o\ac(○,F)轴的一根框架柱不能落地,在三层通过900x3500的预应力大梁转换。图3五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图4结构剖面图2.计算分析计算采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的《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软件》(SATWE)进行振型分解反应谱分析,以ETABS程序作验算。同时,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5.1.2条要求进行弹性动力时程分析补充计算。电算模型从地下室开始建模并将地下一层顶板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部位,根据上海市《建筑抗震设计规程》第6.1.19条的要求计算,地下一层两个方向楼层侧向刚度分别为地下夹层的2.5(X向)和1.9(Y向)倍,满足嵌固端的刚度要求。结构计算计入了双向水平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影响,并复核了偶然偏心地震作用下的结构扭转情况。2.1反应谱分析为考虑楼板刚度对水平力分配的影响,开洞周围楼板均采用弹性楼板假定。计算结果表明,除考虑模型假定方法不同等因素而引起的微小差距外,两个程序的计算结果基本一致。计算结果见表2。可见,第1扭转模态均发生在第3阶振型,第1阶扭转周期与平动周期之比均小于0.9,有效质量系数均大于90%,满足规范要求。表2结构动力特性程序周期X向平动比例(%)Y向平动比例(%)扭转比例(%)扭转周期比结构总质量(t)有效质量参与系数(%)SATWET11.11469901T3/T1=0.8813734693.3%(X向)T20.9987096490.9%(Y向)T30.98321595ETABST11.0909///T3/T1=0.8913810096%(X向)T20.9866///96%(Y向)T30.9702///结构最大响应位移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层间位移角以及位移比均满足要求,地震作用下的剪重比均大于1.6%,满足规范要求。表3主楼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结构地震响应计算结果结构响应SATWEETABSX向Y向X向Y向最大层间位移角双向地震扭转效应1/8041/9021/9451/985风作用1/99991/99991/99991/9999底部层间位移角地下一夹层1/31341/33281/23011/2432最大层间位移比考虑5%偶然偏心地震力1.141.281.131.24最小剪重比(%)/4.734.7弹性时程分析的主要计算结果及比较与分析弹性时程分析所取地面最大运动加速度为35cm/s2,按上海IV类场地土的特征周期,选取1条人工波RH1TG090、及2条天然波TH1TG090、TH2TG090,采用SATWE软件计算分析。时程分析结果表明,结构的侧向刚度沿竖向分布无明显突变,每条时程曲线计算所得结构底部剪力均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65%,三条时程曲线所得底部剪力平均值大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结果的80%,同时三条时程曲线作用下的计算结果均满足抗震规范要求。2.3平面薄弱连接位置的楼板应力分析鉴于二层楼板开洞较多,设计时将二层楼板全部加厚为130mm,并对局部楼板进行中震下的弹性反应谱分析。按7度设防,取中震下的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为0.23。经计算,局部弱联系楼板应力最大值约为1.6Mpa,表明该处在中震下仍处于弹性工作状态。五、结构设计中特点难点、创新性及先进技术的应用大空间藏阅合一的阅览室、书山、“空中的云”、悬挂的空中花园…这些是本工程建筑设计上的亮点,这些亮点也造就了结构设计时的特点和难点。外柔内刚的结构体系本工程建筑平面呈矩形,平面尺寸较大,外围为藏阅合一的阅览室,使用活荷载较大(根据设计任务书要求使用活荷载6.0KN/m2),相对来说质量集中在外周边;外围为大柱网尺寸,中部柱网尺寸则相对较小;同时为满足建筑书山、“空中的云”的设计意图,二层、四层及六层周边均楼板缺失,外围框架成为跨两层层高的框架。这些特点客观上造成了结构体系的外柔内刚,不利于控制结构的扭转。如图3所示,结合建筑的八个楼电梯间布置剪力墙成为抗侧抗扭的首选。电算调整时始终遵循着“加强周边刚度,减小中部刚度”的设计思想,首先在四角的四个楼梯间布置刚度大的剪力墙,同时为避免四角剪力墙刚度过大,吸引地震力过于集中,在中间的四个楼电梯间也适当布置部分剪力墙,但中部的剪力墙布置时则相对较柔。在最初的扩初计算中,四角的剪力墙主要是被动的结合楼梯间的布置方向,沿X向布置,结果为T1沿Y向平动,T2沿X向平动,T3为结构的扭转,但三个周期非常接近,T3/T1>0.9,不满足规范要求,并且在此基础上做了很多尝试,都无法满足规范周期比的要求。后经调整,在建筑师的配合下,将四角的楼梯间转向,剪力墙主要沿Y向布置,振型变为T1沿X向平动,T2沿Y向平动,T3为结构的扭转,周期比得以明显改善,T1周期数值明显拉大了与T2、T3周期的差距,满足了规范T3/T1<0.9的要求。以后的电算调整则主要针对加强Y向刚度,减弱X向刚度的方向调整,这也符合“扶弱除强”的思想;同时结合加强周边减小中间的原则,通过结构体系的合理布置,满足了规范各项指标的要求。“空中的云”-六层结构布置如图5所示,六层外围边界形似空中的云线,结构布置时首先区别对待,中间区域比较规则,采用普通的混凝土梁板结构,外围区域边界不规则,采用普通的混凝土梁悬挑不现实,考虑采用钢结构悬挂体系,在外周边布置截面小间距密的钢吊柱来实现建筑的要求,钢吊柱采用截面φ299X12的钢管,可以隐于外周边建筑墙体及装饰层中,不影响建筑效果,并尽量在每个钢次梁连接处布置吊柱,以减小单个吊柱的受力,使构件节点连接安全可靠。悬挂结构虽然有诸多特点,但从设计的角度来讲,需要尽量地“化繁为简”,钢吊柱上端铰接于混凝土梁上的埋件,下端次钢梁铰接于钢吊柱,通过钢吊柱上下端的铰接连接,避免在水平地震力作用下钢吊柱中产生内力,简化了它的受力状况。图5六层结构布置悬挂的空中花园如图6、图7所示为五层的空中花园与屋面采光顶钢桁架的关系。空中花园通过钢柱悬挂于屋面钢桁架。在设计之初对空中花园的水平位移颇为担心,拟采用拉索的形式以限制其水平振动,但拉索影响了建筑效果,因此考虑利用五层天桥的楼板刚度来抵抗其水平振动,通过计算,在各工况地震下空中花园最大水平位移0.7mm,吊柱高9.6米,层间位移满足要求。天桥钢梁与混凝土梁采用铰接连接,节点做法如图8所示。图6空中花园结构布置图图7空中花园侧立面图图8天桥钢梁与混凝土梁连接节点4.清水混凝土本工程外围φ1300mm的圆柱及部分剪力墙芯筒均采用清水混凝土施工。结构设计时应配合的方面有以下几点,可供相关工程参考。4.1部分建筑隔墙需采用混凝土材质,需做好填充墙与结构构件之间的连接。4.2清水混凝土配合比中水泥含量较高,易出现收缩裂缝,在长度较大的墙体(如车道壁)中应结合建筑分格设置诱导缝,缝间距宜比常规设计加密。4.3构件保护层厚度一般在50mm,计算中应予以考虑。4.4为便于混凝土流动后骨料均匀分布,保持颜色美观匀称,因此配筋大时宜尽量选用较大直径的三级钢。附件:主要试桩结果

3、设备专业采暖方式采暖/空调总热负荷4000kW空调总冷负荷6150kW空调通风方式机械通风空调水系统方式四管制给水系统方式变频设备增压给水中水回收使用方式虹吸式屋面雨水收集系统雨、污水排放方式室内污废水分流、室外雨污分流消防给水方式消火栓系统为临时高压,喷淋系统为稳高压设备专业设计主要特点:暖通:(不少于300字)一、空调冷、热源1.冷源根据目前的能源情况及日益优惠的电价政策,经过负荷计算和负荷特性分析后,本工程采用部分蓄冰的空调系统,由于串联系统结构紧凑,管路简单,控制相对简便,所以本工程采用主机上游,蓄冰装置下游的串联系统,运行策略为冰优先。系统晚间谷电时制冰蓄冷,白天主机和蓄冰装置共同承担空调供冷负荷。融冰量通过改变进入蓄冰设备流量的控制,各工况转换通过电动阀门切换。主要的运行工况有:(1)主机蓄冰工况(2)联合供冷(3)蓄冷装置供冷(4)主机单独供冷。本工程夏季空调冷负荷约6150KW(~1750RT)。空调系统的供回水温度为5.5℃/132.热源冬季热负荷约4000KW。热源由动力专业制备的95~70℃高温热水提供。空调系统热水供回水温度为60℃/50二、空调风系统1.高大空间如门厅、中庭、展厅、报告厅、阅览室、书库等采用AHU的单风道全空气空调形式;小空间如办公、培训教室及业务用房等采用FCU+FAU的水—空气的空调形式;珍善本书库采用恒温恒湿机组;计算机房网络中心采用机房专用空调设备;电话机房、消防控制室则采用独立冷、热源的分体空调机组。2.三层、五层高大空间的阅览区设计以距外墙4米左右为外区,其余为内区。外区根据四个不同朝向分设四台空调箱负担围护结构负荷,采用地板送风吊顶回风的气流组织形式。风机配变频调速装置。三、环境保护1.噪声与震动较大的离心式冷水机组与大功率水泵,均设在地下一层的制冷机房中。设计在冷水机组与水泵的机座下,分别加设了减振垫与减振器以消除固体传声;在机房四周墙壁的内侧加贴吸声板;并为其控制室设置了隔声观察窗与隔声门。2.所有设在阅览区的空调机房四周墙壁的内侧加贴吸声板并设置隔声门。3.在所有空调箱和风机的进出风管上及与进、排风百页窗相连的风管上,均设置了必要的消声器。以避免其空气动力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干扰。4.地下汽车库的地面排风口,远离行人,并在离地2.5米的高度以上排放。机动车停车库排风口与环境敏感目标的间距不应小于10米,排风口朝向人员活动区域时,其底部离地面不应小于2.5米。5.厨房炉灶排风,经高效静电油雾净化装置除油达标后高空排放;隔油间、垃圾间的排风,经活性炭过滤吸收装置除臭后高空排放。图书消毒车间的排风经净化后高空排放。6.由于采用冰蓄冷,减少了新建电厂,有利于生态平衡,并能充分利用有限的不可再生资源。四、消防设计1.防排烟设计根据《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设计。2.三层、四层藏阅合一的阅览室(书山)经热烟控制及人员疏散专题评估,排烟量减少三分之一,降低了排烟风机的耗电量,提高了吊顶净高。五、节能设计1.采用冰蓄冷系统可减少冷水机组装机容量,总用电负荷少,减少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空调负荷情况下或过渡季节,空调可全部由融冰提供,节能效果明显;并可以为较小的负荷融冰定量供冷,而无需开主机;且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在停电、限电的情况下利用自备发电机带动融冰泵融冰供冷。2.使用5.5℃/133.过渡季节利用高大中庭产生“烟囱效应”,实现自然通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4.空调系统设置新、排风转轮式全热交换器,回收部分排风能量。5.部分空调箱初、中效过滤器采用电子空气净化机,减少风机的耗电量。六、设计特点1.绿色、节能技术措施(1)采用冰蓄冷系统可减少冷水机组装机容量,总用电负荷少,减少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空调负荷情况下或过渡季节,空调可全部由融冰提供,节能效果明显;并可以为较小的负荷融冰定量供冷,而无需开主机;且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在停电、限电的情况下利用自备发电机带动融冰泵融冰供冷。(2)使用5.5℃/13(3)过渡季节利用高大中庭产生“烟囱效应”,实现自然通风,充分利用自然资源。(4)空调系统设置新、排风转轮式全热交换器,回收部分排风能量。2.新材料、新技术的应用部分空调箱初、中效过滤器采用电子空气净化机,减少风机的耗电量。动力:(不少于200字)本工程的锅炉房设置在地下一层靠外墙的草坡下方。内设2.1MW油气两用热水锅炉二台,供冬季采暖用,整个热水系统循环使用。锅炉系统设有专用的燃气表、水表、油表等,满足能源消耗量的统计和管理的需要。应急柴油发电机组采用冷却塔的开式水冷冷却系统。锅炉、应急柴油发电机组的烟囱,以及各种燃气、燃油放散管都于图书馆屋顶高空排放。天然气管道供应系统中,锅炉用中压天然气供锅炉房用,低压天然气供职工厨房,和给排水的热水机用,以保证图书馆的生活热水供应。给排水:(不少于200字)本工程从前程路、锦绣路分别引入两根给水管,在基地形成环状。为尽量利用市政管网压力,地下一层至一层利用市政压力直接供水,二层以上采用给水变频设备供水。地下室职工淋浴间及厨房内的洗涤用水等采用定时供热的方式,热源为天然气。空调冷却用水经冷却塔冷却后循环使用,为了整体景观不受影响,冷却塔设置于地下室。室内排水污废分流,卫生间内设环形通气,室外雨污分流。为了减少空间占用,屋顶雨水收集采用虹吸排水系统。室内设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高压细水雾系统。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为节约投资,喷淋系统和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消防泵和稳压设备。细水雾灭火系统具有气体和水灭火系统的双重优点:灭火速度快、灭火用水量低、火灾损失少、降低烟尘、设备维护费低。针对本工程设置有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图书期刊库房,计算机网络机房等的特点,应用细水雾灭火系统,提高灭火效率,可减少火灾时文献、图书期刊的水渍损失,大大降低火场温度,使系统快速恢复运行。从节能环保方面考虑,本工程对雨水加以回收再利用。原理流程:屋面雨水(配合屋顶景观绿化)→雨水收集虹吸系统→重力溢流装置→滤网→沉淀调节池→供水泵组-→全自动过滤-→用水点。经雨水加压泵加压后,可供绿化喷灌、冷却塔补水、景观补水等。降雨前三分钟雨水通过自动控制弃流,当雨水贮水池水位达到最高水位时,雨水不再进入处理系统,直接排入室外雨水管网。消防给水:(不少于200字)室内设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和高压细水雾系统。消火栓系统采用临时高压系统,为节约投资,喷淋系统和大空间智能型主动喷水灭火系统共用消防泵和稳压设备。细水雾灭火系统具有气体和水灭火系统的双重优点:灭火速度快、灭火用水量低、火灾损失少、降低烟尘、设备维护费低。针对本工程设置有锅炉房,柴油发电机房,图书期刊库房,计算机网络机房等的特点,应用细水雾灭火系统,提高灭火效率,可减少火灾时文献、图书期刊的水渍损失,大大降低火场温度,使系统快速恢复运行。

4、电气专业动力总电负荷4345kW照明总电负荷2133kW供电电源设计情况两路独立10KV变压器装机台数及容量4台1600kVA防雷设防类别及方式二类防雷建筑,屋面设置避雷带及避雷针动力内容冷冻站、风机、水泵等弱电设计内容有线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网络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有线电视、卫星电视系统、业务及应急广播系统、视听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自动借还书系统、\o"/key/1078/136078.html"RFID标签图书管理系统、多媒体信息电脑查询服务系统、电子屏公告发布系统、安全防范系统、无障碍设备、电子信息系统防雷及接地系统、智能化综合物业管理系统照明方式节能措施严格按照国家照度标准设计,并采用节能型灯具,荧光灯配电子镇流器,照明采用光控、人体感应控制等方式用电负荷等级确定情况本工程为高层民用建筑,负荷等级为一级;其中消防水泵、消防电梯、消防用风机、网络机房、消防BA中心等重要场所的供电负荷等级为一级。电气专业设计主要特点:强电:(不少于150字)本设计包括大楼的供配电系统、照明、电力、防雷接地以及消防报警系统(FAS)和楼宇自动化管理系统(BMS)、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能耗监测系统的设计。一、供配电系统:由供电部门提供两路独立的10KV电源,以埋地方式引入地下一层变电所,两路10KV电源同时供电,分列运行,中间不设联络开关。变电所内设四台1600KVA电力变压器,与相应的低压柜组构成0.4kV/0.23kV供电系统。低压侧设联络开关,手动操作。变配电所设有值班室,内设置能源管理系统和模拟操作盘。另在地下一层变电所附近设有柴油发电机房,内设一台1350KW的柴油发电机,主要为楼内的消防设备、应急照明及部分舞台设备供电。一般用电负荷(或用电负荷组)采用放射式和树干式相结合的配电形式供电。消防负荷及其他重要部位的配电采用放射式的配电形式供电,采用双回路专线,末端自切方式。二、照明控制系统:根据本工程的特殊型,照明系统采用集中控制与就地控制相结合、开关量控制与调光控制相结合并配以时钟控制、光感控制及红外/微波控制的控制方式:1.厨房、物业用房、办公室、化妆间、卫生间等部位:采用就地平开关控制;2.餐厅、情报研究中心、培训会展、数字开发部等部位:由集中控制系统采用开关量控制;3.大厅、走道、室外泛光照明:采用时钟控制及光感控制,并配合集中控制系统采用开关量控制;4.咖啡吧、学术报告厅、展览厅、多功能厅、影音鉴赏室等部位:由集中控制系统采用调光控制,根据不同的场景要求调节灯光的照度;5.阅览区:阅览桌部位的局部照明:先根据日光照度由集中控制系统采用开关量控制总体的开关,再由设置在每张桌下的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控制本桌上的台灯的开关;书架部位的照明:先根据日光照度由集中控制系统采用调光控制。当日光照度满足要求时关;当日光不满足要求时开,并结合区域内设置的红外/微波双鉴探测器,当区域内无人员时为50%的照度,当检测到有人员时为100%照度,人员离开后延时降至80%的照度,再次延时后降至50%的照度;三、防雷接地系统:本工程为二类防雷建筑物。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措施。接闪器:采用25X4mm不锈钢扁钢明装作为避雷带,在屋檐和屋面上构成小于10米X10米(或12米X8米)避雷网格;引下线:利用结构柱子外侧主钢筋作为引下线,间距≤18米;过电压保护:除在中压进线配电和低压总进线侧设置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装置外,在信息及微电子设备较多的房间配电箱及屋面室外配电箱均设置雷电过电压电涌保护装置。大楼接地采用共用接地装置,接地极利用结构桩基内的2根主钢筋(直径不小于16mm)及承台板内上、下两层主钢筋。要求基础底板内板底、板面和垂直的主钢筋可靠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四、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保护对象为一级。系统形式采用控制中心报警系统,能在B1夹层消控中心自动显示系统中的各种报警信号,并联动各相关系统.另外,主机配有手动控制面板,以对消防泵,喷淋泵,防烟和排烟风机等重要消防设施进行手动控制。本工程还设置一套电气火灾绝缘监控系统,对大楼内的电气线路的故障和异常状态进行监控,能及早发现电气火灾的隐患。五、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根据设置了一套22.4KWp的并网光伏系统和一套33.6KWp的独立光伏系统,并网系统主要为地下车库区域的照明供电,离网系统主要为夜间的景观照明供电。同时,考虑到冬、夏季太阳日照的不同,可对离网系统和并网系统的发电量进行调整,从而提高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利用率。六、能耗监测系统:采用三层网络结构,各楼层对用电进行分类、分项计量,各楼层及总供水管道、燃气、柴油管道都安装有测量仪表,以实现对能耗的实时采集与监控。所有的智能测量仪表均通过现场总线进行组网,在监控室对现场各回路能耗状况实现集中监控与管理。该能耗监测系统通过现场设备和通信系统提供的传输通道,完成对各用电回路、供水、燃气及柴油管道的数据采集,信息经分析、处理,以报表、图形等多种形式供值班员参考,使值班员能够便捷的掌握系统的运行及能耗状况,及时发现、纠正能源浪费现象,从而进行节能管理。弱电:(不少于200字)一.IP网络交换机(600门交换机)1套及配套设备等。IP网络交换机除具有一般程控交换机的全部功能外还具有以下特点:1.建立电子商务平台2.智能友好的电话通信方案:友好的问候:具有个人助理、自动呼叫分配、语音信箱、在线录音等功能;提供模拟、数字、IP、DECT、PC等终端使您的办公方便快捷高效。3.集成应用及网络集成:自动呼叫分配(ACD)功能;座席助理功能;监管台;统计管理;支持多种终端.4.PIMphony和PC软电话:高办公效率;简单的信息接入和综合联系人管理;集中的呼叫管理和统一消息;PC实现全部的电话功能,密切客户关系.二.设立千兆以太网高速主干网。建立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图书馆是一个开放式的硬件和软件的集成平台,实现将各种文献载体的数字化、数据的存储和管理、组织对数据的有效访问和查询文本型的文件检索、数字化资料在网上发布和传送等功能。系统还设有自动借还书系统、\o"/key/1078/136078.html"RFID标签图书管理系统:应用RFID技术对于馆藏管理有以下优点:1.每本图书设有RFID标签及磁条,出入口设有安全检测系统,系统还设有自助借还机,还书窗口机,分类流水分拣线机,数字点检仪,馆员工作站,查询机等终端设备.2.加速盘点作业:RFID标签以无线电波传递讯号,并可一次读取多个RFID标签的数据,简化盘点工作。3.容易协寻不在架上或归错架位的图书:利用无线电波感应,使得图书协寻工作较为容易。4.读者自助借还书:搭配自助借还书外围设备,读者可自行办理图书借阅;搭配自动还书外围设备,读者可自动办理还书处理。5.借书时书本中的RFID自动注记已借,还书时RFID自动注记已还。6.可使用自助借还书机,读者操作借书及还书作业。还书时直接使用自动还书窗口,只需将书放入还书窗口,打印还书凭条,即完成还书作业。并自动进行图书归类。RFID标签还具有如下优越性:数据可更新:RFID标签则可不限制次数地新增、修改、删除RFID标签内储存的数据。方便数据辨读:RFID标签只要在无线电波的范围内,即可传递讯号。储存数据的容量大。可重复性使用:RFID标签因为本身资料可更新,因此可以重复不断地使用。可同时读取多个数据:RFID标签的读取器可同时间读取多个RFID标签。安全性:RFID标签读取方面皆有密码保护,高度安全性的保护措施使之不易被伪造及变造。5、技术经济指标单位规模建筑面积指标m2使用面积系数70%单位建筑面积耗热量指标65W/m2单位建筑面积耗冷量指标100W/m2单位建筑面积变压器装机容量105VA/m2日供水量691m3概算竣工结算总造价人民币58442万元(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外币万美元总造价人民66713.88万元外币万美元土建与安装工程的比例土建68.30%安装31.70%土建与安装工程的比例土建69.6%安装30.4%单位建筑面积造价9599元/m2单位建筑面积造价10957元/m2单位规模造价元/m2单位规模造价元/m2结算与概算出入的主要原因材料费上涨因素经济专业主要特点:(不少于100字)新馆地上六层,每两层为一段,自下而上、由动而静分为三个主要功能区域。一、二层以学术交流为主,600人多功能报告厅和展厅设于一层,二层为少儿阅览和教学培训区。三、四层为普通文献阅览,是图书馆的核心部分。五层以专题阅览为主,六层西、北侧为音像和数字化阅览室,南侧设置贵宾室和图书馆办公及活动用房等。本工程建筑平面布置合理,秉承减轻环境负荷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节地、节能、节材、节水,保护环境和减少污染。运用了多项有利于节能和节材的技术措施、如墙、板、柱等多采用清水混凝土,省去大量的内外装修材料,在追求品位的同时实现了材料的节约、东、西立面外循环双层呼吸式幕墙及竖向石材百页遮阳系统、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大空间气流组织模拟分析技术、自然采光、人工光源智能节能技术、楼宇自动控制技术、雨水收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施工节能技术等等,并通过技术模拟和分析,客观评价各项技术对能源节约和运营成本,做到即合理实用又经济节约。

三、附件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证书消防部门竣工验收意见书使用单位对设计的反馈意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说明、用户意见书合作设计方同意申报的文件(以上材料附于此页后)

工程勘察设计创新内容提要(1500字以内)建筑专业功能创新——藏阅合一新型图书馆“藏、借、阅”一体化的现代服务方式,有利于读者查询、阅览或借阅所需文献。与传统的“大书库小阅览室”相比,“藏阅合一”是新馆鲜明的功能布局特点。高敞的室内空间更适合这种新型的阅览方式,为读者提供最大程度的便利,亦减少图书馆内部的业务分割,体现新馆“以人为本”的设计和管理理念。绿色创新——材料和技术在建筑全寿命周期,最大限度地节能降耗,秉承减轻环境负荷和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新馆主动采用了多项有利于节能和节材的技术措施。集中的布局形式实现了节约建筑占地,尽可能小的建筑密度使基地的大部分得以还原绿色。简洁六面体造型既是对图书馆意义的最佳诠释,更是减小体型系数、得到围护结构良好节能效果的有效形式。墙、板、柱等尽量多采用朴素而庄重的清水混凝土,低廉的材料,通过精细的设计、严格的施工和控制,表现建筑朴素天然的品位,同时实现大量装饰材料的节约。建筑采用东、西立面外循环双层呼吸式幕墙、竖向石材百页构成外立面遮阳系统,建筑设备系统节能技术、大空间气流组织模拟技术、自然采光、人工光源智能节能技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楼宇自动控制技术、雨水收集利用、可再生能源和施工节能技术等,在业主的主持下,通过《浦东图书馆节能技术应用研究》的专题研究,进行软件模拟和分析,客观评价各项技术对能源节约和运营成本的贡献。结构专业进行多方案结构刚度比选,有效控制结构扭转建筑在图书馆内部巧妙地创作了“书山”、“空中的云”等新颖的空间,与之呼应,结构体系由内部5.2m层高的框剪结构及外围10.4m层高的框架结构共同构成,客观上造成了结构体系的外柔内刚,不利于控制结构的扭转。结构方案比选中采用“扶弱除强”的思想,加强周边减弱中间刚度,内部选用较厚截面的剪力墙,可有效控制结构侧向位移及结构的扭转,外围框架采用宽梁及大直径圆柱,尽量提高框架刚度,使内外变形协调。通过结构体系的合理布置,满足规范各项指标的要求。采取多种手段,实现建筑效果结构采用多种手段经济地实现各种空间跨度的建筑效果,15米左右的跨度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梁,以控制梁的挠度和裂缝。20米~30米的跨度采用钢梁或钢桁架。根据受力情况,钢梁或侧面焊接于钢埋件;或搁置于混凝土牛腿;或通过钢吊柱悬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