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真题训练】(含答案)_第1页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真题训练】(含答案)_第2页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真题训练】(含答案)_第3页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真题训练】(含答案)_第4页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第六单元 【真题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9PAGE过关测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出己虫,纳比笼中纳:使进入B.旋见鸡伸颈摆扑旋:顷刻C.力叮不释释:消失D.试与他虫斗,虫尽靡靡:倒下2.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庞然修伟项王默然不应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大行不顾细谨C.乃赏成,献诸抚军良乃入,具告沛公D.则应节而舞项王按剑而跽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中好事少年找上门一再挑衅成名,强行要求斗蟋蟀,最终其貌不扬的小蟋蟀战胜了形体魁伟的“蟹壳青”。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成名看后心中大喜。C.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先是训斥,后又奖赏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又用金笼装着献给了皇帝。D.皇帝非常高兴,便下诏赏给巡抚名马和锦缎,没过多久,县令和成名也因为小虫之功得到了好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菊罗隐①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②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③。(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大中十三年(公元859)抵达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自编其文为《谗书》,遭统治阶级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始终不第,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②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③行藏:即行止,出行或停止。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近岁末的深秋,几枝菊花在篱笆边绽放,它们自我欣赏的姿态触发了作者的诗情。B.颔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刻画了菊花雪白花瓣、金色花蕊、香气流溢的美丽形象。C.颔联“裁”“拆”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突出表现菊花的动态之美。D.“白衣”“青女”写出菊花美丽高洁、不畏寒霜的形象,表现菊花坚贞不屈的傲岸品格。7.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四、语言表达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②尽管我们很渺小,但也应该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③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晩年的保障;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④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⑤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⑥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彻地宣布——我很重要!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_______。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___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_______。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五、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站在雪山之上,“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我就站在天底下,我就凌驾于尘世之上。云真低啊,___________,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恍惚间,我就迷失在那云里。平时行色匆匆,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从来不会抬头看看云,偶尔在小阳台收衣服时匆匆一瞥,只看见那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即便是脚步慢了些,出场的背景也总是混混沌沌,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我竟然会把两种迥异的风格混搭起来!我应该是最天才的设计师。眼前藏地的云,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她不取悦谁,在自己的天空从容寂静,自在独行。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她没看我,我却在寻找目光;__________,我却应声驻足。她独行在杏花春雨江南的青石街道,躲在油纸伞下安静欢喜。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她终于看向我,清澈见底,一眼万年。1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对偶、设问、引用 B.排比、对偶、反语C.比喻、借代、通感 D.比喻、通感、比拟11.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手做羹汤”也很有表现力,为什么作者采用原句的写法?1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六、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统揽全局。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C.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D.《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B.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C.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C.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D.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七、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酒楼上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了S城。我午餐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来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儿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地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地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这以前呢?”“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地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地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冬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须得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她又自己能看信的。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来!’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但我不这样,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一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糊糊。模模糊糊地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你借此还可以支持生活么?”我一面准备走,一面问。“是的。一我每月有二十元,也不大能够敷衍。”“那么,你以后预备怎么办呢?”“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选自鲁迅《彷徨》,有删改)[注]小说写于1924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1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见蜂子或蝇子……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充满着对自己变化的自责与无奈。B.吕纬甫为弟弟迁坟这一情节,主要表现了他做事死板、迂腐的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母亲的孝敬。C.小说中的“我”叹惋吕纬甫的衰颓,但又没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与《祝福》中的“我”有相似之处。D.小说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依次向读者展示了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1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主要情节借助“我”与吕纬甫的对话来展开,这样写,既便于展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又有助于展示主人公吕纬甫的内心世界。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个悲剧式的新知识分子形象,意在表达作者对逐渐沉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并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予以警醒。C.小说刻画人物简练传神。如在刻画吕纬甫这一人物时,用“格外迟缓”“颓唐”“失了精采”等描写,深刻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18.鲁迅的作品语言具有“简新、精深”的风格,请简要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精深”之处。(1)仿佛热闹起来了(2)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19.结尾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八、选择题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薜荔”是古诗文中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路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B.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C.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住D.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身处逆境,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若是睛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B.若是天气睛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二、材料作文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明朝大儒方孝孺说:“虚己者进德之基。”告诉我们谦虚是进步的基础。面对乱世,孟子说:“夫天未欲平治天下也,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高度自信的孟子成为继孔子之后又一位儒学圣人。做人应该谦虚谨慎,还是自信坦荡?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行知中学”)学生写一篇演讲稿,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过关测试答案(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径造庐访成,视成所蓄,掩口胡卢而笑。因出己虫,纳比笼中。成视之,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较。少年固强之。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不如拼博一笑,因合纳斗盆。小虫伏不动,蠢若木鸡。少年又大笑。试以猪鬣撩拨虫须,仍不动。少年又笑。屡撩之,虫暴怒,直奔,遂相腾击,振奋作声。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成大喜。方共瞻玩,一鸡瞥来,径进以啄。成骇立愕呼。幸啄不中,虫跃去尺有咫。鸡健进,逐逼之,虫已在爪下矣。成仓猝莫知所救,顿足失色。旋见鸡伸颈摆扑,临视,则虫集冠上,力叮不释。成益惊喜,掇置笼中。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成述其异,宰不信。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如成言。乃赏成,献诸抚军。抚军大悦,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既入宫中,举天下所贡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一切异状遍试之,无出其右者。每闻琴瑟之声,则应节而舞。益奇之。上大嘉悦;诏赐抚臣名马衣缎。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又嘱学使俾入邑庠。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自言身化促织,轻捷善斗,今始苏耳。抚军亦厚赉成。不数岁,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一出门,裘马过世家焉。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出己虫,纳比笼中纳:使进入B.旋见鸡伸颈摆扑旋:顷刻C.力叮不释释:消失D.试与他虫斗,虫尽靡靡:倒下2.以下选项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庞然修伟项王默然不应B.顾念蓄劣物终无所用大行不顾细谨C.乃赏成,献诸抚军良乃入,具告沛公D.则应节而舞项王按剑而跽曰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村中好事少年找上门一再挑衅成名,强行要求斗蟋蟀,最终其貌不扬的小蟋蟀战胜了形体魁伟的“蟹壳青”。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成名看后心中大喜。C.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先是训斥,后又奖赏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又用金笼装着献给了皇帝。D.皇帝非常高兴,便下诏赏给巡抚名马和锦缎,没过多久,县令和成名也因为小虫之功得到了好处。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答案】1.C2.B3.B4.他想囤积蟋蟀来谋利,抬高它的价值,也没有买的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力叮不释”句意:(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释”,放开的意思,解释错误。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两个“然”都是形容词词尾。用法和意义相同。B.“顾”,副词,表轻微转折,但是。/动词,顾及。用法和意义都不相同。C.两个“乃”连词,于是,就。用法和意义相同。D.两个“而”连词,表修饰。用法和意义相同。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小蟋蟀智斗公鸡有惊无险,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向主人报捷一样”错误。原文“俄见小虫跃起,张尾伸须,直龁敌领。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可知,文中“虫翘然矜鸣,似报主知”是小蟋蟀战胜“蟹壳青”而非公鸡时的神态。故选B。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居”,囤积;“之”,代词,指蟋蟀;“以”,介词,用;“为”,谋取;“高”,抬高,使……高;“其”,代词,指蟋蟀;“直”,通“值”,价值;“售”,买。【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村里一个喜欢多事的年轻人,养着一只蟋蟀,自己给它取名叫“蟹壳青”,(他)每日跟其他少年斗(蟋蟀)没有一次不胜的。他想留着它居为奇货来牟取暴利,便抬高价格,但是也没有人买。(有一天)少年直接上门来找成名,看到成名所养的蟋蟀,只是掩着口笑,接着取出自己的蟋蟀,放进比试的笼子里。成名一看对方那只蟋蟀又长又大,自己越发羞愧,不敢拿自己的小蟋蟀跟少年的“蟹壳青”较量。少年坚持要斗,但成名心想养着这样低劣的东西,终究没有什么用处,不如让它斗一斗,换得一笑了事。因而把两个蟋蟀放在一个斗盆里。小蟋蟀趴着不动,呆呆地象个木鸡,少年又大笑。(接着)试着用猪鬣撩拨小蟋蟀的触须,小蟋蟀仍然不动,少年又大笑了。撩拨了它好几次,小蟋蟀突然大怒,直往前冲,于是互相斗起来,腾身举足,彼此相扑,振翅叫唤。一会儿,只见小蟋蟀跳起来,张开尾,竖起须,一口直咬着对方的脖颈。少年大惊,急忙分开,使它们停止扑斗。小蟋蟀抬着头振起翅膀得意地鸣叫着,好像给主人报捷一样。成名大喜,(两人正在观赏)突然来了一只鸡,直向小蟋蟀啄去。成名吓得(站在那里)惊叫起来,幸喜没有啄中,小蟋蟀一跳有一尺多远。鸡又大步地追逼过去,小蟋蟀已被压在鸡爪下了。成名吓得惊慌失措,不知怎么救它,急得直跺脚,脸色都变了。忽然又见鸡伸长脖子扭摆着头,到跟前仔细一看,原来小蟋蟀已蹲在鸡冠上用力叮着不放。成名越发惊喜,捉下放在笼中。第二天,成名把蟋蟀献给县官,县官见它小,怒斥成名。成名讲述了这只蟋蟀的奇特本领,县官不信。试着和别的蟋蟀搏斗,所有的都被斗败了。又试着和鸡斗,果然和成名所说的一样。于是就奖赏了成名,把蟋蟀献给了巡抚。巡抚特别喜欢,用金笼装着献给皇帝,并且上了奏本,仔细地叙述了它的本领。到了宫里后,凡是全国贡献的蝴蝶、螳螂、油利挞、青丝额及各种稀有的蟋蟀,都与(小蟋蟀)斗过了,没有一只能占它的上风。它每逢听到琴瑟的声音,都能按照节拍跳舞,(大家)越发觉得出奇。皇帝更加喜欢,便下诏赏给巡抚好马和锦缎。巡抚不忘记好处是从哪来的,不久,县官也以才能卓越而闻名了。县官一高兴,就免了成名的差役,又嘱咐主考官,让成名中了秀才。过了一年多,成名的儿子精神复原了。他说他变成一只蟋蟀,轻快而善于搏斗。现在才苏醒过来。巡抚也重赏了成名。不到几年,成名就有一百多顷田地,很多高楼殿阁,还有成百上千的牛羊;每次出门,身穿轻裘,骑上高头骏马,比世代做官的人家还阔气。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菊罗隐①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②霜。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③。(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大中十三年(公元859)抵达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自编其文为《谗书》,遭统治阶级憎恶。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始终不第,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②青女:神话中霜雪之神。③行藏:即行止,出行或停止。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近岁末的深秋,几枝菊花在篱笆边绽放,它们自我欣赏的姿态触发了作者的诗情。B.颔联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刻画了菊花雪白花瓣、金色花蕊、香气流溢的美丽形象。C.颔联“裁”“拆”两个动词,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以动写静,突出表现菊花的动态之美。D.“白衣”“青女”写出菊花美丽高洁、不畏寒霜的形象,表现菊花坚贞不屈的傲岸品格。7.请简要概括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6.D7.①对菊花的喜爱之情;②对自己屡试不第的命运的伤感之情;③对官场得意的公卿任意排挤文士的不满;④甘为白衣的旷达和坦然。【分析】6.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表现菊花坚贞不屈的傲岸品格”错误。诗歌颈联中“白衣”代指平民,“千载白衣酒”意为虽是一介平民,但也有饮酒作乐的自由和潇洒;“一生青女霜”是说这一生都遭受寒霜,历经沧桑。这两句作者以菊花自比,饱含了对自己屡试不第的人生命运的慨叹。故选D。7.本题考查理学生解概括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诗歌的开头两句“篱落岁云暮,数枝聊自芳”是写:一年将近,本已是万木凋落,百花残尽之时,想不到篱笆旁边的数枝菊花开放了,为凄冷的深秋增添了艳丽的色彩。颔联“雪裁纤蕊密,金拆小苞香”是说:白色的菊花像白雪剪裁而成,那密密的花蕊纤细柔软,金色的菊花,花蕾刚刚绽放,清香就流溢出来。作者抓住菊花的色彩,运用生动的语言,细腻地予以刻画。所以前四句描绘了菊花悠然自得的情状和美丽芳香的形象,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之情。颈联“千载白衣酒,一生青女霜”是说:虽是一介平民,但也有饮酒作乐的自由和潇洒,这一生都遭受寒霜,历经沧桑。这两句作者以菊花自比,饱含了对自己屡试不第的人生命运的慨叹。尾联“春丛莫轻薄,彼此有行藏”是说:春天的花草你没有必要因为开在春光里就沾沾自喜,似乎了不得,从而轻浮刻薄,其实呀,你开在春天,“我”作为菊花开在秋天,都是天定的,并不是自然厚爱你而薄待我,大家彼此都差不多。言外之意则是:你们那些官运亨通的人不要瞧不起这个“白衣”人。作者以警告的口吻告诫春天的花丛不要轻浮刻薄,菊花虽然开在秋天,但菊花和春花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借此表达对那些官场得意的公卿的不满,以及甘于享受一介白衣的自由和坦然,表现出一种旷达的人生态度。四、语言表达8.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①生命没有高低贵贱之分。②尽管我们很渺小,但也应该让自己知道“我很重要”。③对父母,我们是他们安享晩年的保障;对朋友,我们是他们倾诉衷肠。④任何时候都不要看轻自己,要敢于说“我很重要”。⑤这样,你的人生才会走进新的一页。⑥让我们昂起头,对着我们这颗无数的美丽星球上的生灵,响彻地宣布——我很重要!【答案】②“我们”放在“尽管”之前。③“倾诉衷肠”后面添加“的对象(或‘的人’)”。⑤“走进”改为“翻开”或将“一页”改为“天地”。⑥把“无数的”放到“生灵”前面。【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和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②句语序不当,前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均为“我们”,应将其移至“尽管”前;③句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倾诉衷肠”后加上“的对象”或“的人”;⑤句搭配不当,应修改“走进”与“一页”中的一个词,使搭配得当;⑥句语序不当,定语“无数的”应直接修饰中心词,把“无数的”放到“生灵”前面。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横平竖直的方块字,是中华民族的独有创造和文化遗产。汉字,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①_______。有了汉字,才有了唐诗的激情洋溢,②_______,元曲的灵动俏丽;有了汉字,才有了张旭、王羲之等人洒脱俊逸字体的千古流传。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似乎更愿意借助键盘和鼠标来沟通和完成工作,③_______。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横平竖直都难做到,更别提汉字固有的神采、韵味了。【答案】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宋词的婉转清雅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具体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答题时注意语意和结构上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补句的命题规律:(1)“根据材料内容”要求补写句子应联系前后文语境。(2)空出的句子大多有特殊位置和性质,(3)要求所补写的句子内容贴切、语意连贯、逻辑严密。(4)不能照抄材料,有字数限制。第一处,根据“不仅仅是几千年历史传承的记录工具”可知,此处应与前文构成递进关系;且总起概括后文的“唐诗的激情洋溢”“元曲的灵动俏丽”等,所填内容应体现中华文化的丰富多彩。所以此空应填:更是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巨大载体。第二处,根据上文的“唐诗”及下文的“元曲”可知,此处应该考虑中华文化的绵延顺序,故应谈及“宋词”。所以此空应填:宋词的婉转清雅。第三处,根据“随着电子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后文“人们的书写潦草、没有章法……”可知,此处应谈电子信息对汉字的冲击或汉字所面临的困境,由此可推出答案。所以此空应填:古老的方块字面临严重的发展危机。五、选择简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站在雪山之上,“我是雪域最大的王”,我就站在天底下,我就凌驾于尘世之上。云真低啊,___________,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恍惚间,我就迷失在那云里。平时行色匆匆,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从来不会抬头看看云,偶尔在小阳台收衣服时匆匆一瞥,只看见那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即便是脚步慢了些,出场的背景也总是混混沌沌,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我竟然会把两种迥异的风格混搭起来!我应该是最天才的设计师。眼前藏地的云,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她不取悦谁,在自己的天空从容寂静,自在独行。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她没看我,我却在寻找目光;__________,我却应声驻足。她独行在杏花春雨江南的青石街道,躲在油纸伞下安静欢喜。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她终于看向我,清澈见底,一眼万年。10.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选项是()A.对偶、设问、引用 B.排比、对偶、反语C.比喻、借代、通感 D.比喻、通感、比拟11.文中画线的句子若改写成“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手做羹汤”也很有表现力,为什么作者采用原句的写法?1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答案】10.D11.①原句运用白描手法,展现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画面感,刻画了哑女勤劳又自由从容的美好形象。②原句使用短句,富有音韵美,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形象更鲜明。12.①低得触手可及;②她没唤我。【分析】10.本题考查学生修辞手法的辨别能力。“看她们自由自在,旁若无人地生活”“云黑着脸,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她在高楼背后躲躲闪闪,眉眼低垂”等运用了比拟手法;“我就固执地觉得她是万历年间苏州小巷的哑女”运用了比喻手法;“她浅浅一笑,我便觉得心上的冰碴子扑簌簌地往下落,落成千年初雨”运用通感手法;“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运用了排比;“我是雪域最大的王”运用了引用手法;“赶着地铁追逐客户,贴着地面卑微行走”运用对偶手法。“脚步混乱,行色匆匆,也在赶地铁吗?”是疑问,不是设问;文中没有“反语”和“借代”手法。故选D。1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原句“她当窗梳妆,她织素裁衣,她洗手做羹汤”,改句“她清晨当窗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织素裁衣,傍晚贤惠地洗手做羹汤”。两者的区别首先是原句没有改句中“清晨”“精心梳妆”“白天辛勤而精细地”“傍晚贤惠地”这些细致的描写,原句纯用白描手法,描写哑女的日常生活场景,充满画面感,刻画了哑女勤劳又自由从容的美好形象。第二个区别是句式长短的问题,原句使用短句,构成排比,富有音韵美,语言简洁明快,人物形象更鲜明。1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第一处,前面强调“云真低啊”,后面又说“可我舍不得伸手相扰”,说明云低得手能够得到,因此填写:低得触手可及。第二处,注意分号,句式应与前面的“她没看我”一致,内容要照应“应声驻足”,因此可填写:她没唤我。六、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是指叙述人并不进入作品,而是站在统揽全局的位置上,仿佛世间万事万物无所不知晓、无所不能表现。如此,虽便于展现广阔的生活场景,自由地刻画、剖析人物,但失掉了文学联系生活和读者的最宝贵的东西:真情实感。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第一人称小说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第一人称叙事的一种情况是内部第一人称叙述,“我”是故事的主人公或当事人,如《狂人日记》。鲁迅在必须真实的体裁——日记中去虚构一个“迫害狂”的文学故事。当狂人成了小说的叙述者后,立刻把读者引入到他自己观察和体验到的世界,他对世俗社会、历史文化的“吃人”本质的认识,他的浓重的“罪感”意识和容不得吃人的人、救救孩子的精神挣扎,在常人看来是语无伦次甚至荒唐的格调中显示出惊人的真实性。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第一人称叙事的另一种情况是,“我”虽是故事的讲述人,却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这可称之为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如《孔乙己》。《孔乙己》中的“我”只是咸亨酒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伙计,他对周围的世界和社会世相没有多少明确的冷暖感受和是非观念,但孔乙己的穷酸、迂腐、落魄、善良和痛苦,以及这个世界对社会“苦人儿”的态度,都在他的带有童真的眼光和心灵中被不动声色甚至朦朦胧胧地折射出来。读者自然会伴随着叙述人,开始以一种超然的、调侃的态度对待孔乙己,说不定还会“附和着笑”。最后随着孔乙己的惨死而“我”的叙述口吻反倒越发轻松、平静起来时,表层叙述与真正意义的矛盾冲突也达到了高潮。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最终必然会使读者从表面的“误导”中走出来,发现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和矛盾,感受到社会的不平以及建立在不平和矛盾基础上的人心的“冷漠”,从而以内省的态度思考自己与悲剧故事的关系和应负的道德责任。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大多以充沛情感、激越语调和明确的思想倾向性构成直接作用于读者的力量,外部第一人称叙述则是借助叙述者的超然的或近乎“无言”的存在,把作家自身的心理经验经由完全中立的叙述间接转移到读者的灵魂波动中。无论“内部”或“外部”,第一人称“我”的“当事人”和“在场者”的身份,使小说这种虚构的形式具有了极大的艺术真实性。

(摘编自姜振昌《<呐喊><彷徨>:中国小说叙事方式的深层嬗变》)13.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旧小说的第三人称全知视角的优点是便于展现社会生活,自由地刻画人物形象,统揽全局。B.小说叙述者扮演的不是无所不知的角色,而是与作品中的人物一样所知有限,这符合限制叙述原则。C.在作者看来,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D.《狂人日记》虚构了一个“迫害狂”的形象,“狂人”向读者叙述了一个他体验到的“吃人”的世界。14.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狂人日记》和《孔乙己》为例,论述了内部第一人称叙述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的区别。B.文章重点论证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C.文章是在明确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举例论证,论述了鲁迅作品对中国旧小说的突破和改造。D.文章的开头两段和结尾部分对概念进行了具体阐释,以突出第一人称限制叙述在小说中的作用。15.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让小说中的叙事者所知有限,才能充分调动读者去体会文学故事所表现的社会现实。B.鲁迅创作小说,把叙述的任务统统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我”实则是作者抨击社会的代言人。C.第一人称叙述无论是“外部”还是“内部”,都会使虚构的故事具有艺术的真实性,让读者受到触动。D.以旁观者的身份进行外部第一人称叙述,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答案】13.C14.B15.C【解析】13.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C项,“小说叙述者的叙述口吻越是轻松、平静,就越能给小说带来更大的戏剧张力”错误,应是:叙述口吻越轻松,矛盾冲突越激烈,才能带来更大张力。也扩大了范围,原文仅以《孔乙己》为例,并非所有小说如此。故选C。14.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B项,“即用第一人称叙述赋予作品‘真情实感’,消解了小说的虚构性”错误,夸大第一人称的作用。原文是“以第一人称叙述所冲淡和消解的文学故事的虚构性也许是《狂人日记》的最大艺术成功”。故选B。15.本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要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A项,“只有……才能”说法太绝对,由原文“鲁迅对全知全能的外视角叙事的突破和改造,运用的是限制叙述原则。所谓限制叙述,是指叙事者所知道的和书中的人物一样多,这就从根本上破除了作者那种居高临下妄断一切的专制态度,以有限的职能和平等态度建立起作者与读者的新型关系,从而赋予作品以真诚性和逼真感”可知,选项中“只有……才能”太绝对。B项,“把叙述的任务全部交给‘我’这个第一人称”错误,范围扩大,原文是“第一人称在《呐喊》和《彷徨》中超过半数”。D项,“更容易在故事中激发矛盾冲突,达到更好的艺术效果”错误,原文为“这种矛盾所产生的压力和张力往往能产生比正面的、直接的引导更强烈的艺术效果”。故选C。七、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在酒楼上我从北地向东南旅行,绕道访了我的家乡,就到了S城。我午餐没有饱,又没有可以消遣的事情,便来到先前有一家很熟识的小酒楼。狭小阴湿的店面和破旧的招牌都依旧,但从掌柜以至堂倌却已没有一个熟人,我在这儿也完全成了生客。然而,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地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那上来的分明是我的旧同窗,也是做教员时代的旧同事,面貌虽然颇有些改变,但一见也就认识,独有行动却变得格外迂缓,很不像当年敏捷精悍的吕纬甫了。“阿,——纬甫,是你么?我万想不到会在这里遇见你。”“阿阿,是你?我也万想不到……”我就邀他同坐,但他似乎略略踌躇之后,方才坐下来。我起先很以为奇,接着便有些悲伤,而且不快了。细看他相貌,也还是乱蓬蓬的须发;苍白的长方脸,然而衰瘦了。精神很沉静,或者却是颓唐;又浓又黑的眉毛底下的眼睛也失了精采。“我们,”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地说,“我们这一别,怕有十年了罢。我早知道你在济南,可是实在懒得太难,终于没有写一封信。……”“彼此都一样。可是现在我在太原了,已经两年多,和我的母亲。我回来接她的时候,知道你早搬走了,搬得很干净。”“你在太原做什么呢?”我问。“教书,在一个同乡的家里。”“这以前呢?”“这以前么?”他从衣袋里掏出一支烟卷来,点了火衔在嘴里,看着喷出的烟雾,沉思似的说,“无非做了些无聊的事情,等于什么也没有做。”“我一回来,就想到我可笑。”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地向我说。“我在少年时,看见蜂子或蝇子停在一个地方,给什么来一吓,即刻飞去了,但是飞了一个小圈子,便又回来停在原地点,便以为这实在很可笑,也可怜。可不料现在我自己也飞回来了,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又不料你也回来了。你不能飞得更远些么?”“这难说,大约也不外乎绕点小圈子罢。”我也似笑非笑地说。“但是你为什么飞回来的呢?”“也还是为了无聊的事。”他一口喝干了一杯酒,吸几口烟,眼睛略为张大了。“无聊的。——但是我们就谈谈罢。”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仿佛热闹起来了;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你也许本来知道,”他接着说,“我曾经有一个小兄弟,是冬岁上死掉的,就葬在这乡下。今年春天,一个堂兄就来了一封信,说他的坟边已经渐渐的浸了水,不久怕要陷入河里去了,须得赶紧去设法。母亲一知道就很着急,几乎几夜睡不着,——她又自己能看信的。然而我能有什么法子呢?没有钱,没有工夫:当时什么法也没有。“一直挨到现在,趁着年假的闲空,我才得回南给他来迁葬。我在城里买了一口小棺材,带着棉絮和被褥,雇了四个土工,下乡迁葬去。到得坟地,果然,河水只是咬进来,离坟已不到二尺远。我站在雪中,决然的指着他对土工说,‘掘开来!’待到掘着圹穴,我便过去看,然而出乎意外!被褥,衣服,骨骼,什么也没有。”“其实,这本已可以不必再迁,只要平了土,卖掉棺材,就此完事了的。但我不这样,我仍然铺好被褥,用棉花裹了些他先前身体所在的地方的泥土,包起来,装在新棺材里,运到我父亲埋着的坟地上,在他坟旁埋掉了。因为外面用砖墩,昨天又忙了我大半天:监工。但这样总算完结了一件事,足够去骗骗我的母亲,使她安心些。一阿阿,你这样的看我,你怪我何以和先前太不相同了么?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他又掏出一支烟卷来,衔在嘴里,点了火。“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模模糊糊。模模糊糊地过了新年,仍旧教我的‘子曰诗云,去。”“你教的是‘子曰诗云’么?”我觉得奇异,便问。“自然。你还以为教的是ABCD么?我先是两个学生,一个读《诗经》,一个读《孟子》。新近又添了一个,女的,读《女儿经》。连算学也不教,不是我不教,他们不要教。”“我实在料不到你倒去教这类的书,……”“他们的老子要他们读这些,我是别人,无乎不可的。这些无聊的事算什么?只要随随便便,……”“你借此还可以支持生活么?”我一面准备走,一面问。“是的。一我每月有二十元,也不大能够敷衍。”“那么,你以后预备怎么办呢?”“以后?——我不知道。你看我们那时预想的事可有一件如意?我现在什么也不知道,连明天怎样也不知道,连后一分……”堂倌送上账来,交给我;他也不像初到时候的谦虚了,只向我看了一眼,便吸烟,听凭我付了账。我们一同走出店门,他所住的旅馆和我的方向正相反,就在门口分别了。我独自向着自己的旅馆走,寒风和雪片扑在脸上,倒觉得很爽快。见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选自鲁迅《彷徨》,有删改)[注]小说写于1924年,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五四运动”落潮时期。1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见蜂子或蝇子……不过绕了一点小圈子”,吕纬甫的这番自述,充满着对自己变化的自责与无奈。B.吕纬甫为弟弟迁坟这一情节,主要表现了他做事死板、迂腐的性格,同时也反映出他对母亲的孝敬。C.小说中的“我”叹惋吕纬甫的衰颓,但又没能力帮助他走出困境,这与《祝福》中的“我”有相似之处。D.小说从过去、现在、未来三个维度依次向读者展示了热血的吕纬甫、无聊的吕纬甫、迷惘的吕纬甫。1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主要情节借助“我”与吕纬甫的对话来展开,这样写,既便于展现人物之间的感情交流,又有助于展示主人公吕纬甫的内心世界。B.小说运用对比手法,塑造了一个悲剧式的新知识分子形象,意在表达作者对逐渐沉沦的知识分子的批判,并对当时的知识分子予以警醒。C.小说刻画人物简练传神。如在刻画吕纬甫这一人物时,用“格外迟缓”“颓唐”“失了精采”等描写,深刻反映出人物内心世界的变化。D.小说故事情节简单,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既无扣人心弦的悬念,也无激烈的矛盾冲突,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18.鲁迅的作品语言具有“简新、精深”的风格,请简要赏析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精深”之处。(1)仿佛热闹起来了(2)然而我现在就是这样19.结尾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6.B17.D18.(1)“仿佛”说明酒楼上看起来热闹、实际上冷清的场景,同时也暗示出“我”与朋友因多年未见而略显拘谨、尴尬的心理。(2)“然而”流露出吕纬甫对自己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现状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的苦闷。19.①照应上文中雪势描写,使行文更加严谨。②用黄昏和密雪,营造了暗淡、沉闷、压抑的氛围。③用“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隐喻社会环境,揭示了封建思想依旧弥漫的社会现实,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16.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答题的关键是从遣词造句、艺术手法、语言特色等方面找到句子的特殊之处,然后结合句子的内容加以具体分析,注意联系上下文。B项,“主要表现了他做事死板、迂腐的性格”错误,在迁葬的过程中,辛辛苦苦地在雪地里忙碌了大半天,如果仅仅是为了骗骗母亲,他是无须这般一丝不苟的,看来还是出于兄弟之情、母子之情,不这样尽职地完成“迁葬”,他会过意不去,会留下感情的负累,由此也可以看出他具有善良之心,为人诚恳实在,所以“主要表现了他做事死板、迂腐的性格”说法错误。故选B。17.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分析鉴赏文章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本题要通读全文,了解重要句子在文中结构、内容、人物、主题等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注意理解其深层含义和言外之意,同时注意作品中表现手法和语言特点。D项,“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错误,文章虽然“只写了与朋友相遇后的对酌言谈”,但却反映了吕纬甫有以前的自信、激进到现在的消沉、颓唐的变化,作者对吕纬甫“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对待现实的消极情绪给予尖锐的批判,将他的这种人生态度作为彻底反封建的对立物来加以针砭的,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批判现实的力度”说法错误。故选D。18.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语言表达艺术的考查一般是从艺术效果、语言风格、语句(语段)赏析方面设题。设题角度一般包括词语的锤炼、句式的选择、修辞的运用和语言风格等方面。作答中注意结合文本具体内容加以分析。(1)“仿佛”一词的意思是好像是这样,但实际上不是。由上文“我高兴的,然而颇不自然地说”“他一手擎着烟卷,一只手扶着酒杯,似笑非笑地向我说”“我也似笑非笑地说”可以看出“我”与朋友因多年未见而场面一度尴尬、冷清。所以上下文“堂倌搬上新添的酒菜来,排满了一桌,楼上又添了烟气和油豆腐的热气”“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中体现的“热闹”是指酒店环境的特点,是表面的,通过“仿佛”一词实际上写出了“我”与朋友见面似的尴尬、拘谨。(2)由文中“是的,我也还记得我们同到城隍庙里去拔掉神像的胡子的时候,连日议论些改革中国的方法以至于打起来的时候”可以看出吕纬甫以前是一对激进、对改革充满热情的人;由文中“但我现在就是这样子,敷敷衍衍,模模糊糊。我有时自己也想到,倘若先前的朋友看见我,怕会不认我做朋友了”可以看出“我”的现状是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然而”表明了吕纬甫虽然对自己这种消极现状不满,但又无力改变的苦闷。19.本题考查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往往是考查的重点。解答题目时,先要找出环境描写的语句,然后从环境自身、人物、情节、主题等角度分析其作用即可。题目要求分析结尾段划线处的景物描写的作用,可以从结构、环境、主题、手法、效果等角度加以分析。从结构上看,结尾“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对雪的描写照应上文“楼外的雪也越加纷纷地下”,突出雪势很大,使文章更加严谨。从环境本身看,“天色已是黄昏”“和屋宇和街道都织在密雪的纯白而不定的罗网里”,用黄昏和密雪突出环境昏暗、阴沉,营造了沉闷、压抑的氛围。从主题上看,用“纯白而不定的罗网”运用比喻的手法,隐喻社会环境黑暗、压抑,揭示了封建思想统治笼罩的社会现实,深化了小说主题。八、选择题组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薜荔”是古诗文中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路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司空见惯同流合污青云直上心驰神往B.层出不穷随波逐流青云直上爽心悦目C.司空见惯随波逐流扶摇直上心驰神住D.层出不穷同流合污扶摇直上爽心悦目2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身处逆境,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2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若是睛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B.若是天气睛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答案】20.C21.D22.B【分析】20.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第一处:司空见惯:指看惯了就不觉得奇怪。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文中指“薜荔”意象在古诗文中常见,用“司空见惯”更恰当。第二处: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比喻自己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同流合污:随着坏人一起做坏事。根据下文“活出自己的精彩”等可知,用“随波逐流”更恰当。第三处:扶摇直上: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青云直上:形容官职升得很快很高。前者可用于事物也可用于升职;后者只用于升官又快又高。根据语境。用“扶摇直上”更恰当。第四处:心驰神往: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形容非常向往。爽心悦目:指景色美丽,令人心情愉快。文中是指诗歌描写生动,不是指眼前景色美好。故用“心驰神往”更恰当。故选C。21.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本题,题干明确指出“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此题将病句放入文段中,本身降低了辨析、修改的难度,但方法是不变的。文中划线句子“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语病主要是不合逻辑,修改的关键是把句子的逻辑关系理顺。AB两项,“身处逆境”包括了“仕途不顺”及“怀才不遇”的情形。不能并提。C项,“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的说法绝对。且“仕途不顺”与“怀才不遇”有交叉,不合逻辑。D项的修改最恰当。故选D。2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答题时注意前后文的照应,以及语意的提示。本题命题者在题干所给的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要求选出“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选项都有一定干扰性,难度适中。本题,题干要求选出“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仔细阅读文中括号上下文内容与四个选项,根据括号所在的上文已经交代“夏天来了”这里就不要再说“夏日”,上文说了“风雨雷电”,这里说“天气晴朗”;先说阳光照射,后说仿佛彩霞,这样更符合逻辑。故选B。【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二、材料作文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明朝大儒方孝孺说:“虚己者进德之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