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汇编_第1页
《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汇编_第2页
《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汇编_第3页
《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汇编_第4页
《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课题研究过程性材料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课题结项材料汇编课题名称: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立项编号:课题主持人:***课题组成员:***课题完成单位:***县***镇***小学校结项时间:2022年4月课题结项主要材料一、 立项通知书复印件二、 立项审评书复印件三、 课题开题报告四、 课题中期报告五、 课题成果主件(研究报告)六、 其它过程性材料一、 立项通知书复印件二、 立项审评书复印件附件3:编号***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 一般课题申请•评审书课题名称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课题主持人 主持人单位 ***县***镇***小学校 填表日期 2020年4月23日 ***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20年4月印制一、数据表课题名称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关键词班级文化学风形成关系主持人姓名***性别 男民族 汉出生年月行政职务专业技相只称中小学二级研究专长顚学历初斗姬学位工作单位***;lt***镇中现小学校电子信箱通顾止相*县林*镇***小学校由敏编码*3^联系电话(办公电话) (手机)主要参加者姓名出生年月专业技榊称研究专长学历学位工作单位***中小学二级相琲县*件镇相珠小学校***中小学二级相*县*3|琲镇杜村小学校******中小学:级初斗相*县好祥真相咪小学校预计完成时间2022年7月

二、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取得的与本课题有关的研究成果成果名称著作者成果形式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发表出版时间三、主持人和课题组主要成员近三年主持的与本课题有关的课题主持人课题名称课题类别批准时间批准单位完成情况四、课题设计论证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实施步骤。(不少于2000字)一、课题研究背景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所谓班级文化的定义: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对班级运行以及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的存在方式的总和。班级文化可以反映出这个班级里班主任的教学观念和这个班级的整体班风班貌,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其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集体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集体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稳定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过程。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1、 国外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运用社会原理和方法,分析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与结构,并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一一教学社会学,在班级和社会学体系的研究中,形成了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结构化模式和交互模式。班级社会体系的研究指班级氛围、班级团体、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对班级文化的相关研究。虽然国外学者没有直接提出,“班级文化”一词,但是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例如美国学者杰克逊,在他的著作《班级生活》(1968)中,首次提出“隐蔽课程”,实质上就是对班级文化的研究。美国学者R.M基辛在其著作中《文化、社会、个人》(1988)中,对群体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作了论述。美国学者班尼•约翰逊的著作《教育社会心理学》(1986),安德森I.卡特的著作《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等著作中,都有关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的介绍,反映了群体文化对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日本教育家片冈德雄,在其著作《班级社会学》(1993)著作中,更充分的论证了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生活和行为的影响。2、 国内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我国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从1985年至今,这一时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己统一到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微观层面,以此来指导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于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深入到了基层,如班级文化的建设,社团文化的建设等。我国对班级文化的关注和开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的,在90年代中后期,班级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起来,对班级文化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吴立德先生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先生的著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其对班级文化概念、性质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班级文化的构成,并且分别从价值观层面上、规范层面上、环境层面上,论述了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研究,比较细致的戴联荣、薛晓样编著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2001年3月),书中对班级文化进行了新的定义,认为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人格的影响活动。一些研究者针对班级文化建设撰写了一些论文,探讨新课改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四川师范大学江红,在论文《班级文化发展》中,讨论了班级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总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的潘丽珊在论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班级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一些期刊杂志中,也有一些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所撰写的有关班级文化建设某一侧面的实践做法,比如,王红顺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小创意》中,总结了其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小点子、小窍门。目前还没有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书籍,仅有一部分书籍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粗略的探讨,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论文也没有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进行的研究,另外,一些期刊杂志上发表的针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文章,则多是一线教师根据工作经验所撰写的经验报告,内容不够健全,不够具体,此外,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功能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的关注点也都在学生身上,没有考虑到其对教师和其它班级的影响,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课题以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为关注点,在文中除了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进行了界定和分析以外,还从新的角度分析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功能,并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引发读者对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同时能对班主任进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视成绩提高,忽视学生的情感和文化的熏陶。由于我校处于农村地区,当地农民进城务工,因此学生家庭呈现出低保家庭、离异家庭、子女寄养家庭等多种现象,这些学生学习、思想、行为、习惯都相对较差,最大的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症”,表现出不懂规矩,我行我素,无视教育等行为,我们通过这种现象进行研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生动的育人环境的目标。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级制度生成的价值取向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的水平上,过分强调制度“管”、“卡”、“压”的强制功能,忽视用制度塑造文化,引领学生行为的育人功能。二是班级制度的生成的主体从来都是“班主任为本位”,过分强调班主任教师在制度生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班级制度生成过程中能动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不强。以至于班级制度难于贯彻落实,甚至使班级制度流于形式变成一纸空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提升班级制度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减少制度的执行的障碍和阻力,进而真正确保制度科学性,权威性,形成良好的班风,为班级教学活动高效运行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学习质量,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心理发展,甚至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前途。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学习生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开拓,创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各种情感得到升华。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却能够从班级学生的品行中感受得到,从班级风貌中呈现出來,对小学生的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度。在我国,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其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所收获,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基础。而班级是小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的社会组织,其物质环境、制度建设、交往氛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发展。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水平,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小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就是小学班级文化,它不仅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品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水平。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生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合理优化的学习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让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能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小学班级文化作为一所小学的亚文化,对小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更是全面而且深刻的,它涉及到小学生的个性、品格、人生观、价值观、智能、习惯、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也因此而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班集体的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文化建设若充满着人文精神,极具知识性和生活情趣,它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定会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和信念,良好班风、学风自然形成。班级文化在班集体建设中承载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体现出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班级的精神风貌。积极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陶冶作用,能让孩子进行“有氧呼吸”。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确立达成班级成员共识的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增强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为班集体贡献力量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二、课题研究构思研究目标1、 通过开展构建班级文化,达到增强凝聚力促进良好学风形成。2、 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一股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3、 班级文化则潜移默化地塑造出学生的人格与涵养,是推动班级前进的实力,更是促进班级和谐发展的源泉。4、 构建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内容1、 如何构建班级制度文化。2、 如何构建班级精神文化。3、 借助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4、 借助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班级文化建设若充满着人文精神,极具知识性和生活情趣,它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定会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和信念,良好班风、学风自然形成.班级文化在班集体建设中承载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体现出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班级的精神风貌。积极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陶冶作用,能让孩子进行“有氧呼吸”。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确立达成班级成员共识的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增强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为班集体贡献力量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徳,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课题研究设计研究思路:1、 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学习研究。组织有关人员研讨,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本课题的申报方案,组建课题组,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 实施研究阶段、如何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如何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借助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借助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研究方法。1、 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把研究工作与实际班级紧密结合。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文字。2、 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构建和谐班集体促进优良学风形成。3、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大量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对其进行综合、归纳与分析,为本研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和参考。4、 案例研究法: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研究步骤本课题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开展研究。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4月一2021年6月)收集有关资料,学习研究。组织有关人员研讨,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本课题的申报方案,组建课题组,做好开题论证工作。2、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21年7月一2022年4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定期进行班级的课堂学习氛围、自习课、日常行为规范的观察和研讨活动,在实践中分析构建班级文化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反复实践研究,并总结解决方案。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5月一2022年7月)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结题。展示,推广研究成果。四、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左右)参考文献:班级文化建设修炼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班主任工作〔3)浅谈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与方法《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班级社会学概论》五、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已取得相关研究成果的社会评价(引用、转载、获奖及被釆纳情况),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如研究资料、实验仪器设备、配套经费、研究时间及所在单位条件等)。(不少于1000字)一、 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1.2.二、 主要参加者的学术情况本课题研究的参与者都是长期工作在一线的骨干教师,有丰富的教学实践和班主任经验,有上进心,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本课题研究能立足实际,有广阔的实践资源。课题负责人***,从事教育教学五年,一直担任学校语文教研组组长和班主任工作,县级优秀班主任教师、县级师德先进教师。***(主要参与者):从事教育二十多年,一直担任业务副校长和班主任工作。县级先进教师、县级优秀班主任。多篇教学论文获市级一等奖。曾获得市级课题三等奖、县级课题一等奖。***从事教育教学五年,担任学校学科教研组组长,业务骨干,县级优秀班主任教师、县级师德先进教师。***从事教育教学五年,学校学科教研组成员,业务精英,县级优秀班主任教师、县级师德先进教师。三、 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本课题开展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首先做了大量的文献搜集梳理工作,从校图书馆翻阅了大量书籍;从互联网査阅了大量相关资料;;到班级,同行中去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为后期研究工作打下基础。本课题针对性强,可操作性强,阶段实施过程与目标都很明确,有广阔的实践基地,完成课题的时间充足、有保证。时间保证。主研人员长期扎根教学和研究第一线,对课题研究有较浓厚的兴趣。课题组建立了良好的课题机制,有较严密的子课题研究计划,定时定点进行科研活动,责任到人,实行定期经验交流制度,课题各项活动都作了具体的安排。资料设备及科研手段。我校领导对教科研工作十分重视,课题启动后,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每位课题成员都订阅一份以上业务刊物,(如:《河南教育》、《教育论坛》、《小学教学》、《新教育》)并相互交流,及时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从中得到启发。

六、预期研究成果主要阶段性成果序号研究阶段(起止时间)阶段成果名称成果形式12021年4月一2021年6月开题论证工作♦♦♦22021年7月一2021年9月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论文***32021年10月一2021年12月如何构建班级制度文化万去与瞞***42022年1月一2022年4月如何构建班级精神文化***52022年1月一2022年4月借助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论文***62022年1月一2022年4月借助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论文***72022年5月一2022年7月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论文***最终研究成果序号完成时间最终成果名称成果形式负责人12022年7月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结题报告论文七、推荐人意见不具备申报资格的申请人,须由专家推荐。推荐人须如实介绍课题主持人的科

研态度、专业水平、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等。第一推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第二推荐人姓名 专业技术职称 研究专长工作单位推荐人签章(须本人亲笔签名或本人印章)八、主持人单位意见本单位完全了解***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保证课题主持人之申请书所填写的内容完全属实,课题主持人和参加者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适合承担该课题的研究工作,本单位能够提供完成课题所需的时间和条件,本单位同意承担课题的管理职责和信誉保证。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曰九、报送单位意见本单位完全了解***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有关管理规定。保证课题申报的真实性,认可课题申报人及其所在单位的申报资格,同意上报***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公章:

负责人签章:

年月曰十、专家评审意见负责人签章年月曰卜一、***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批意见公章:负责人签章:年月曰四、课题开题报告***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开题报告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班级文化与优度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课题主持人 *** 所在单位 ***县***镇***小学校 填表日期 2021.6 ***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主持人、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1、 开题时间:2020年6月7日2、 地点:***县***镇***小学校会议室3、 主持人:***4、 参与人员:课题组成员:***、***、***、***5、 评议专家:***6、 基本程序、主持人介绍参加开题会议的领导、专家。、请专家代表宣读课题立项通知。、请课题负责人作课题开题报告。内容主要是研究与实施方案的陈述,重点从课题的研究背景、研究构思、研究设计、研究分工、研究保障条件和预期成果等进行深入细致的介绍。、课题研究专家指导组成员对课题进行论证指导。内容主要是对课题的可行性、研究的切入点、课题研究的要点进行论证、指导和提出建议、意见。、课题组成员就研究方法、研究目标、研究计划安排、组织协调等方面进行交流和讨论。、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的实施表态发言。、上级领导讲话。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要求具体明确、可操作,限3000字左右)。题目: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内容:一、课题研究背景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所谓班级文化的定义:就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对班级运行以及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的存在方式的总和。班级文化可以反映出这个班级里班主任的教学观念和这个班级的整体班风班貌,而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是其必不可少的两个组成。班级文化建设是指班集体利用和创设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关系等来熏陶和培育集体成员创造性人格的一系列影响活动,它是班集体成员在多种文化相互作用、发展过程中,创造一种比较穏定的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文化过程。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述评。1,国外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运用社会原理和方法,分析班级社会体系的功能与结构,并发展成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一一教学社会学,在班级和社会学体系的研究中,形成了班级社会学体系的结构化模式和交互模式。班级社会体系的研究指班级氛围、班级团体、师生互动对学生的影响,这些都是对班级文化的相关研究。虽然国外学者没有直接提出,'‘班级文化”一词,但是有一些相关的研究,例如美国学者杰克逊,在他的著作《班级生活》(1968)中,首次提出“隐蔽课程”,实质上就是对班级文化的研究。美国学者R.M基辛在其著作中《文化、社会、个人》(1988)中,对群体文化,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作了论述。美国学者班尼•约翰逊的著作《教育社会心理学》(1986),安德森I.卡特的著作《社会环境中的人类行为》等著作中,都有关环境对人的成长的影响的介绍,反映了群体文化对于人的健康发展的关系。日本教育家片冈德雄,在其著作《班级社会学》(1993)著作中,更充分的论证了班级文化对于学生生活和行为的影响。国内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研究。我国对班级文化的研究始于对校园文化的研究,校园文化的形成时期从1985年至今,这一时期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己统一到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精神文化三个方面,而对校园文化内容的研究,也逐步关注到微观层面,以此来指导校园文化的实践活动,于是,校园文化的建设深入到了基层,如班级文化的建设,社团文化的建设等。我国对班级文化的关注和开展,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开始的,在90年代中后期,班级文化建设广泛开展起来,对班级文化的理论研究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班级社会学概论》(1996),对班级社会文化模式从教育社会学的角度进行了理论研究,他认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教育人。南京师范大学的李学农先生的著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1999)较为详细地阐述了其对班级文化概念、性质和研究意义等方面的理解,作者在书中分析了班级文化的构成,并旦分别从价值观层面上、规范层面上、环境层面上,论述了中学的班级文化建设。对于小学班级文化的建设研究,比较细致的戴联荣、薛晓样编著的《小学班级文化建设》(2001年3月),书中对班级文化进行了新的定义,认为班级文化是班主任利用和创设班级的精神氛围、文化制度、文化关系、文化环境等来熏陶和培养学生人格的影响活动。一些研究者针对班级文化建设撰写了一些论文,探讨新课改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关系,四川师范大学***,在论文《班级文化发展》中,讨论了班级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和总趋势。东北师范大学的***在论文《班级文化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中,主要从理论层面对班级文化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此外,一些期刊杂志中,也有一些一线教师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所撰写的有关班级文化建设某一侧面的实践做法,比如,***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小创意》中,总结了其个人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些小点子、小窍门。目前还没有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研究的书籍,仅有一部分书籍在小学班级管理中,对班级文化建设进行了粗略的探讨,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论文也没有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进行的研究,另外,一些期刊杂志上发表的针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文章,则多是一线教师根据工作经验所撰写的经验报告,内容不够健全,不够具体,此外,对于班级文化建设功能的研究,大多数学者的关注点也都在学生身上,没有考虑到其对教师和其它班级的影响,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策略的文章少之又少,因此,课题以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为关注点,在文中除了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特点,进行了界定和分析以外,还从新的角度分析了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功能,并以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方式提出了具体的解决策略,希望通过本课题研究能够引发读者对当前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问题的思考,同时能对班主任进行小学班级文化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3.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视成绩提高,忽视学生的情感和文化的熏陶。由于我校处于农村地区,当地农民进城务工,因此学生家庭呈现出低保家庭、离异家庭、子女寄养家庭等多种现象,这些学生学习、思想、行为、习惯都相对较差,最大的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症”,表现出不懂规矩,我行我素,无视教育等行为,我们通过这种现象进行研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生动的育人环境的目标。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方面也存在着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班级制度生成的价值取向还停留在经验管理的水平上,过分强调制度“管”、“卡”、“压”的强制功能,忽视用制度塑造文化,引领学生行为的育人功能。二是班级制度的生成的主体从来都是“班主任为本位”,过分强调班主任教师在制度生成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忽视学生在班级制度生成过程中能动作用,从而导致学生对班级制度的认同感不强。以至于班级制度难于贯彻落实,甚至使班级制度流于形式变成一纸空文。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制度的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的提升班级制度的认同感和接受度,减少制度的执行的障碍和阻力,进而真正确保制度科学性,权威性,形成良好的班风,为班级教学活动高效运行提供坚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学习质量,影响着学生的个人心理发展,甚至影响着学生将来的发展和前途。良好的班集体可以对每个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能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和学习生活,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满足,能净化学生的心灵,并有助于推动学生的各方面发展,有助于学生的潜能得到挖掘,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开拓,创造力得到提升,主人翁意识得到强化,各种情感得到升华。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所认同和遵循的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看不到、摸不着的无形的精神力量,但却能够从班级学生的品行中感受得到,从班级风貌中呈现出來,对小学生的人生观、是非观、价值观形成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效度。在我国,小学教育的对象一般为6—12岁的儿童,其任务不仅要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方面有所收获,还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接受社会文化的熏陶,为将来走入社会打下基础。而班级是小学生接触到的最早的社会组织,其物质环境、制度建设、交往氛围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他们的发展。班级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成长的摇篮,班级文化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班级的生活质量,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水平,影响着学生以后的生活质量。小学生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就是小学班级文化,它不仅于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的品行,而且在很大程度上还影响和决定着学生素质的发展水平。因此,营造健康向上的班级生态,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制定合理优化的学习机制是非常必要的,既可以让师生成为这种文化的主体、建设者,又能成为这种文化的受益者。小学班级文化作为一所小学的亚文化,对小学生身心的成长与发展的影响更是全面而且深刻的,它涉及到小学生的个性、品格、人生观、价值观、智能、习惯、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也因此而被越来越多的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重视,班级文化不仅影响学生个体的行为,也影响班集体的行为,而且引导着班级发展的方向,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班集体的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班级文化建设若充满着人文精神,极具知识性和生活情趣,它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定会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和信念,良好班风、学风自然形成。班级文化在班集体建设中承载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体现出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班级的精神风貌。积极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陶冶作用,能让孩子进行“有氧呼吸”。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确立达成班级成员共识的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增强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为班集体贡献力量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二、课题研究构思研究目标。1、 通过开展构建班级文化,达到增强凝聚力促进良好学风形成。2、 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一股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3、 班级文化则潜移默化地塑造出学生的人格与涵养,是推动班级前进的实力,更是促进班级和谐发展的源泉。4、 构建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研究内容1、 如何构建班级制度文化。2、 如何构建班级精神文化。3、 借助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4、 借助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研究假设和拟创新点。班级文化建设若充满着人文精神,极具知识性和生活情趣,它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定会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和信念,良好班风、学风自然形成.班级文化在班集体建设中承载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体现出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班级的精神风貌。积极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陶冶作用,能让孩子进行“有氧呼吸”。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确立达成班级成员共识的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增强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为班集体贡献力量的主观能动性。积极的班级文化能够让班级学生意识到自己对班级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感受到集体的要求。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课题研究设计研究思路1、 准备阶段,收集有关资料,学习研究。组织有关人员研讨,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本课题的申报方案,组建课题组,做好开题论证工作。实施研究阶段、如何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如何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借助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借助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3、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把研究工作与实际班级紧密结合。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文字。4、 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构建和谐班集体促进优良学风形成。3、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大量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对其进行综合、归纳与分析,为本研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和参考。4、 案例研究法: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查,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研究步骤本课题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开展研究。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4月一2021年6月)收集有关资料,学习研究。组织有关人员研讨,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本课题的申报方案,组建课题组,做好开题论证工作。5、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21年7月一2022年4月)(1)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 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3) 定期进行班级的课堂学习氛围、自习课、日常行为规范的观察和研讨活动,在实践中分析构建班级文化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反复实践研究,并总结解决方案。(4) 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6、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5月一2022年7月)(1) 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 结题。(3) 展示,推广研究成果。四、主要参考文献(限填10项左右)参考文献:(1) 班级文化建设修炼(2) 论素质教育下的中学班主任工作(3) 浅谈班级自主管理的意义与方法(4)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5) 《班级社会学概论》五、 组织和分工:课题组成员责任分工:***:负责设计课题研究计划,把握课题研究方向思路,全面处理研究过程相关问题,课题的统筹安排,撰写研究报告和总结。***负责课题阶段简报、阶段小结、结题报告的撰写,并参与课题实践研究。***:负责课题论文的、案例的整理收集,并参与课题实践研究。***:课题的汇总装订,并参与课题实践研究。六、 经费分配:学校将在研究经费上予以保障。七、 预期成果:.《借助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形成论文。.《借助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形成论文。.《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相关教案及案例。.《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签名:***2021年6月7日三'专家评议要点(侧重于对课题组汇报要点逐项进行可行性评估,并提出意见和建议,限600字左右)***等同志“班级文化与促进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课题的开题报告能够就课题研究的背景、概念界定、研究目标以及研究过程的设计、预期成果等方面比较具体地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具有可操作性:1、 本课题注意到“班级文化”的重要性,注意打造特色班级以落实学校文化建设,促进学校的发展,很冇现实意义;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成长具有重大意义,对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发展会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以课题的学习和研究大大地提升了参与者的专业素质,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决定性的积极意义。2、 课题研究的范围要缩小和具体化。班级文化建设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包含的内容非常广泛;因此,建议本课题缩小研究的范围,并将研究内容具体化。首先,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小学,应面向小学生和小学教师设计课题研究的内容;其次,要根据学校实际和现有条件,比如结合“书香校园”建设,开展“书香班级”创建活动,开展真实、有效的校园、班级活动。3、 本课题设计的研究内容重点关注“硬文化”即物质文化一教室环境的建设,这是班级文化的表层;应结合班级的“软文化”,包括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核心内容开展研究。4、 本课题在研究方法主要是行动法,在课题研究的各个阶段应注意落实具体的活动,以体现师生在活动中共同成长的理念。5、 研究的各阶段目标、任务比较明确,须注意不断总结、反思、修正,以达到不断提高的效果。6、 研究经费充足。可以根据课题内容和进展阶段合理开支。7、 预期成果最好具体到完成相应研究报告和论文。评议专家组签名:***2021年6月7日四'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根据评议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600字左右)根据评议专家建议,本课题组成员将对本课题研究内容重点以班级“软文化”与学风形成关系研究为主,以班级的“硬文化”与学风形成关系为辅进行研究,做到按程序,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案,扎实推进,认真将工作落实到位。争取尽可能多的时间,多阅读与本课题相关的书籍,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多上网查阅国内外成功案例,为课题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为了使课题顺利开展,对原课题研究分工进行更具体的细化。课题组负责人定期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按照分工,展开对课题的研究,定期交流研究心得体会。为了使课题研究更具体、更有针对性,更有借鉴性,课题组成员将努力提高自己的理论学习能力和多媒体使用能力,多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与实际操作,记录下详实的,具体的,有价值的经验总结。在课题研究方法上,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实践勤总结,使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运用,使教学经验在课题理论中得以升华,从而提高教学效率。课题负责人签名:***2021年6月7日五、所在单位科研管理科室意见盖章年月曰

四、课题中期报告***县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课题立项编号 课题名称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课题主持人 *** 所在单位 ***县***镇***小学校填表日期 2021.11 ***县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制中期报告活动提示:中期报告活动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中期报活动建议由主持人所在学校教科室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幵放。一、中期报告活动简况(报告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1、 报告时间:2021年11月23日2、 地点:***县***镇***小学校会议室3、 主持人:***4、 参与人员:课题组成员:***、***、***、***5、 评议专家:二、中期报吿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3000字左右)课题已通过立项,共同商讨如何能将课题更好地完成。1、 时间紧,任务重,做好时间安排和任务分工,认真对待课题研究工作。有条不紊地完成课题,保证质量,按时结题。2、 课题组成员利用各种途径查阅资料进行理论学习,深入了解班级文化的分类和优良学风的表现,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学风的构成要素和特点。为研究做好准备基础,***、***两位老师负责做好《如何构建班级制度文化》的工作。***、***两位老师负责做好《如何构建班级精神文化》的工作。3、 针对“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各位同志各抒己见,各自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鉴于此要求每位课题组成员写一篇论文,表述自己的观点,取长补短,制定出有效的课题研究实施方案。4、 课题实施方案时间在2021年9月前已完成,具体已由***老师总结、修正、撰写完成。课题研究工作己经在循序渐进的进行,已制定出有效的研究实施方案,根据方案合理安排下一步工作重点:1、 根据实施方案,首先,打造好班级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创设物质环境,完成班级的部署。接着,打造班级文化中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课题组成员自己负责的子课题研究(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方面),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同时要注意班级文化各分类之间的联系,总结经验成果,发现亮点自我开拓创新,使研究成果有新突破,并最终形成研究论文。最后,打造班级行为文化,开展多元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广阔学习空间。准备晨会或主题班会教案、班队会案例,以便检验课题研究成果。2、 在此过程中,注意课题组小组内研究的合作,集体交流为辅,促进教师教科研能力全面发展的同时保证个性的突出。3、 这一过程历时较长,预计2022年6月前总结实验成果,汇报交流,撰写研究结题报告。课题负责人签名年月曰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3000字左右)一、 阶段性论文《农村小学阶段如何构建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微探》《农村小学阶段如何构建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微探》《借助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形成论文。《借助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形成论文。二、 《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相关教案及案例。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报告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600字左右)本次教科研课题研究工作步步为营,得到了预想的结果。在此期间不但提升了教研组成员的教科研水平,而且使其教育教学能力获得极大的提高,学生的优良学习风气也逐渐形成了。接下来时间,课题组成员之间做好沟通和配合,认真做好课题结题工作。1、 共同商讨,认真撰写研究报告。2、 收集整理过程性材料,并做好电子文档排版工作。3、 打印相关结题材料,胶印成册,上报评审。评议专家组签名:***2021年11月23B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600字左右)课题负责人签名***2021年11月23日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科室意见年月曰五、课题成果主件(研究报告)课题立项通知书编号: 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摘要: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格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小学时期的班级文化建设则是小学生接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素质发展状况。从学校的教育领域来看,多数教育者所关注的是宏观上学校文化建设,对微观上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系统地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学风形成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新课标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班级中成长。”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面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教学,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班级文化,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正文一、课题提岀学校是塑造人、培育人的摇篮。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的文化建设也在日新月异的发展。而现代化的教育是以班级授课为主要的模式,班级是学校基层的组织单元,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主要场所。更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良好道德品质以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的主要基地。班级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种亚文化,是依托班级这个载体来反映和传播的的文化现象。班级文化具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它在无形中影响并制约着班集体中每一位成员,为班集体指引着前进的方向。小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品格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小学时期的班级文化建设则是小学生接受教育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源之一,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素质发展状况。从学校的教育领域来看,多数教育者所关注的是宏观上学校文化建设,对微观上班级文化建设研究还不够。尤其是系统地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对小学班级文化建设与学风形成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新课标提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成为学生成长的家园,让每一个孩子都在班级中成长。”在当今的教育环境下,面对学生的成长和教师的教学,我们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班级文化,怎样进行班级文化建设,有什么样的班级文化就能培养出什么样的学生,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学风体现一个学校的整体风貌,是保证人才质量,实现教育目标的关键条件。学风建设也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常谈常新的话题,它是一所学校的文化传统、管理水平和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因此,学风是学校工作的核心问题。对学风问题的研究也成为学校研究的热点问题。虽然学风问题的重要意义己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是与学风建设的探讨与研究不断深入相比,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学风建设中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以解决各学校实际存在的学风问题等方面还不尽如人意。一些学校针对学风问题进行了专门的问卷调査,分析结果基本上都显示出学风问题是教育中一个亟待关注与解决的问题。因此,梳理现有的研究成果,在总结、反思、探索的基础上,研讨学风建设的研究方向与具体措施具有现实意义。通观近两年发表的关于学风问题的论文,可以看出学风问题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既有创新成果,也有一些不足。长期以来,学校教育重视成绩的提高,忽视学生情感和文化的熏陶。由于我校处于农村地区,当地农民外出务工居多,学生家庭呈现低保家庭、离异家庭、子女寄养家庭等诸多社会现象。这些留守儿童学习、思想、行为、习惯都相对较差,最大共性就是患有“文化缺乏症”,表现出不懂规矩,我行我素,无视教育等行为,我们通过这种现象进行研究,通过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生动的育人环境的目标。班级文化建设若充满着人文精神,极具知识性和生活情趣,它所倡导的正确的价值观必定会完善学生的人格,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理想和信念,良好班风、学风自然形成。班级文化在班集体建设中承载着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体现出班级的凝聚力,反映出班级的精神风貌。积极构建班级特色文化,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教育作用和陶冶作用,能让孩子进行“有氧呼吸”。对于一个班集体而言,确立达成班级成员共识的班级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增强班级成员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班级成员的积极性,发挥他们为班集体贡献力量的主观能动性。因此对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有着很大的意义和价值。二、 课题研究目标和内容研究目标。1、 通过开展构建班级文化,达到增强凝聚力促进良好学风形成。2、 良好的班级文化形成一股推动小学生学习的动力,促使小学生在学习中、活动中更加积极主动。3、 班级文化则潜移默化地塑造出学生的人格与涵养,是推动班级前进的实力,更是促进班级和谐发展的源泉。4、 构建班级文化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以良好的文化氛围感染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研究重点内容。1、 如何构建班级制度文化。2、 如何构建班级精神文化。3、 借助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4、 借助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三、 课题研究方法与步骤1、.研究方法。1、行动研究法:课题组成员共同参与课题研究,把研究工作与实际班级紧密结合。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文字。7、教育实验法:教师运用新的管理理念,通过尝试改进教育手段,促进师生关系融洽,构建和谐班集体促进优良学风形成。3、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有关班级文化建设的大量文献进行检索和分析,对其进行综合、归纳与分析,为本研究找到恰当的切入点提供必要的理论借鉴和参考。4、 案例研究法:对某一个体、某一群体或某一组织在较长时间里连续进行调査,从而研究其行为发展变化的全过程。2、研究步骤。本课题计划分三个阶段来开展研究。1、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年4月一2021年6月)收集有关资料,学习研究。组织有关人员研讨,拟定课题研究方案完成本课题的申报方案,组建课题组,做好开题论证工作。达成目标:转变观念,更新理念。制定方案,明确思路,做好计划,组织实验教师个性化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2、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2021年7月一2022年4月)(1) 制定课题实施方案。(2) 形成阶段性研究报告和阶段性研究成果。(3) 定期进行班级的课堂学习氛围、自习课、日常行为规范的观察和研讨活动,在实践中分析构建班级文化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反复实践研究,并总结解决方案。(4) 总结阶段性成果,撰写案例和论文。达成目标:理论创新,有所突破。探索出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8、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2年5月一2022年7月)(1) 总结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2) 结题。(3) 展示,推广研究成果。达成目标:运用整合,总结结题。四、 成果形式(1) .《借助班级制度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策略》形成论文。(2) .《借助班级精神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形成论文。(3) .《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相关教案及案例。(4) .《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结题报告。五、 结果与成效分析1、结果分析(1)、物质文化建设的结果。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具有了教育气息,为优秀班级创造了条件。学生在一个窗明几净,富有极厚文化氛围的班级中,全体学生自发地形成一股浓郁的学习风气;学习和掌握丰富的现代化科学文化知识;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热爱劳动,热爱科学;学会发现美和创造美;真诚地与同学和老师相处,友好地进行合作,促进并加快了学生的社会化。同时学生的道德情操也得到了陶冶,班级文化通过加强文化之间的互动,潜移默化地使学生主动接受文化的熏陶,从而不断提高个人境界。在这样一个积极向上、温馨和睦的环境里,让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触动学生主动加入建设班级文化的行列中去,使班级文化建设与学生的发展构成良性的互动,取得教育的成功。建设好班级”硬文化”环境,只是给这个班级做了一件好看的外衣,班级真正的精神体现还要看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班级”软文化”环境是班级文化环境的核心,是最能体现班级个性的,班级整体形象的优劣最终将取决于班级”软文化”环境是否健康。由此,我们的课题组在组织研究时,重点在班级”软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关系方面做了深入探索。(2) 、制度文化建设的结果。班级制度是班级文化的保障,在制度的规范下,学生才能更好的发展。规范化的班级制度文化,保证各项规章制度得到高效的实施以规范学生的行为,实现各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班主任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班级的实际制订一系列的班级规章、制度、公约和纪律等,在经过全体成员集体表决的基础上,认真组织实施,坚持”依法治班”,在班级制度的各项条文中,突出精神风貌、价值观念、作风态度等具有文化气息的条款,给制度以灵魂,共同发挥规章制度的强制作用和激励作用,使班级形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时时有事做,事事有时做”的良好局面。(3) 、精神文化建设的结果。班级精神文化对人的感染力是巨大的,良好的班级文化产生一种持久的学习氛围,成为整个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深层次的班级精神文化传承经典品牌以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激发学生刻苦求学、奋发向上、求真务实精神,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实践文化自觉,从而更好促进学校学风建设。班级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集体,进一步加强班风和学风的建设,促使班级个体潜移默化地发展,创建出和谐、舒适的班级环境以及高品位的人文环境。学生层面:通过建设有特色的班级精神文化,唤醒并激活学生的潜能与本性,从而培养学生自觉意识,进而指导小学生选择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使小学生的精神风貌和自身素质得到更好地提升。成效分析(1) 、物质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打造班级物质文化取得“环境出人才”的效果,证明环境文化的重要性,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要使教室的每--面墙都具有教育的作用。”可见,对于教育而言,一切可以成为有利的素材,有效的空间资源,所创设出具有教育性、开放性、生动性且安全性的”硬文化”环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激活学生的思维,融合师生的情感有着巨大的积极作用。对班级”硕文化”环境建设我们遵循这样的法则:力求朴素、大方,适合不同阶段的学生,突出班级特点。实践证明,优美的班级物质环境,具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特点,能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暗示、熏陶和感染,给他们增添了无穷的学习和生活乐趣,同时也带来希望和活力,把教室建设成一个”愉悦的场所”,给学生一种高尚的文化享受。(2) 、制度文化对学生的影响。《班级公约》及《班级常规考核细则》的方案实施是我们课题实验班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实施的主要制度,也是班级建设中最为完整的"班级宪法”,从“班歌”到“班训”,从“班级法庭”到“班级惩罚与奖励”,与学生一起讨论研究,制定得都相当地完整、全面。学生在班级生活中体验了“社会生活”。为了帮助学生实现将班级制度文化从强制约束向自觉遵守的转化,我们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于晨会、班会、班报等工具,积极地进行宣传,同时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正确加以引导,以帮助学生养成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良好习惯。面对丰富的班级制度文化,学生学习吸收内化,本身就是一个教育过程。班级制度文化的建设,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制度化的法制环境,还为学生提供了评定品格和行为的尺度,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时时都在一定的准则规范下自觉地约束自己的言行,使之朝着符合班级的群体利益、符合教育培养目标的方向发展。学生在良好的文化氛围中正确面对学习和生活,建立法制观念、按照法规办事、履行自己的职责和义务,维护自己的权利,不断提高自身的社会化程度。(3)、精神文化对学生的影响。培育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明确了班风建设的方向,通过集合、比赛、年级活动等各种场合展示班旗、班歌、班徽,使本年级本校师生注意到本班的形象标志。班旗、班歌、班徽作为班级和班级特色的标志有助于学生对班级产生认同感和自豪感;更为重要的是他们的设计活动有助于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合作力,加强了班级的凝聚力,增进学生冋的了解和信任。学生是班级文化环境建设的主体,在班级“软文化”环境的建设中,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产生--股巨大的力量。首先,是合作与竞争的协调。在班级的行为文化活动中,通过活动同学们进一步明确了自身目标,明确了发展方向,端正了学习态度,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是在班级的学习当中,学生完成同一目标而协同活动,从而产生对双方都有益的结果。在班级中,它增进集体的凝聚力,形成积极的班风,促进学生的和谐健康发展。它能够取长补短,让学生积极思考彼此间的差异,从而积极的改进自己的不足,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学生为同一目标而与他人竞争,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它能够活跃课堂的气氛,使集体生活富有生气,避免学生对学习的单调感,增加他们的学习乐趣。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标准和报负,增强学习的效率。当然,我们也注意到激烈的竞争可能导致一部分学生过分紧张和焦虑,因而抑制学习,引起学生对学习的抵制,对解决问题的挫败感,同时,过分地强调竞争,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矛盾,最后的胜利成为他们主要的目标,而对学习的内在价值和创造活动视而不见,对学生的内部团结也造成了伤害。其次,是同辈文化的影响。学生时期是身心急剧发展的时期,身心机能的迅速变化使学生产生许多新的、尚不十分清楚的体验。所以,他们迫切希望从对同辈集体和伙伴的了解中来揭开心头的疑团和困惑。于是,逐渐把注意力转到同辈同伴和集体的身上来。随着对同辈集体力量的依赖以及与同辈集体的厉害关系的发展,学生遵从集体压力的倾向日益明显。针对这一现象的关注,我们课题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进行了研究解决:一、 对舆论的引导。良好的舆论对班级的各项事物都会产生十分积极的影响,它能让班级充满浓郁的学习气氛,同学之间团结友爱,师生之间互相信任。同样,不好的舆论也会造成不良的影响,它会使班级学习风气不够浓厚,同学之间没有交流,师生之间缺乏信任,没有足够的尊重。因此,我们通过晨会、班会、板报等活动千方百计地营造班级的正确舆论。二、 对小群体的引导。在班集体的创建过程中同时会伴有一个或多个小群体的产生,这些小群体往往以一个人或两个人为领袖,有着他们自己幼稚的行事原则,对于外界的交往有一定的限制,组成的时间往往不能维持很长。小群体对于班级的影响十分巨大,当它的原则与班级一致时,它能极大的促进班级的发展,积极参与班级的活动,维护集体的利益;当它与班级的发展方向相背或是不一致时,它就会严重阻碍班级的建设,甚至会损害班级的利益。所以,我们在实验班中加强对班级中存在的小群体的影响。使个别学生的行为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朝着班级的利益方向发展。六、 问题分析与思考经过一年来的系统深入研究,我们课题组完成了预定的研究任务,实现了研究的目的,己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我们一直在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先进的理论,但是在实际问题中依然有理论支持不够的局限。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题研究的质量,我们非常希望得到更多的专家指导。班级文化与良好学风的形成的关系研究虽然付诸了实践,但是班级文化建设与学风存在的客观实际问题的解决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要继续研究,并把其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力争更有计划、有系统开发与此相课题有关的问题,使其切实为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建设服务。构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学风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在总结成功经验基础上进一步解决客观实际中的学风问题,让良好学风蔚然成风,变为学生自觉行动,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增强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因此,我们还要扩大试验范围进行大量具体实验基础上,结合现代教育理论、理念提取出"构建班级文化建设,形成良好学风”新的模式,以供同行参考借鉴,把研究成果推广到更多学校中去。同时希望得到更多专家、学者、领导的指导,使本课题研究得到提升,从而使研究成果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服务。七、 结论班级文化建设这种德育模式是班级管理的灵魂,学风的形成离不开管理。以班级文化促进学风建设为契机,学生一旦置身于班级集体的文化氛围之中,积极投入,严格要求自己,团结互助,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日积月累就会形成一种与班级文化相融合的价值观。班级中全体成员的群体意识、舆论风气、价值取向、审美观念、制度文化和精神风貌的反映,是班级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这些班级的“软文化”弥漫在班级的各个角落,时时撞击着学生的心灵。学生经过长期的耳濡目染,社会化的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0班级”软文化”的主体是班风。班风正,学风就浓,良好的班风是无声的命令,是不成规章的准则,它能使学生自觉地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抵制和排除不符合班级利益的各种行为。建设优良的班风,在班级成员的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内在的激励因素,增强班集体的向心力和归宿感。班风巨大的激励作用,还能使班级中的每个人精神振作,身心愉悦,人与人之间紧密团结,高度信任,人际关系和谐,班集体由此焕发出无穷的力量和生机,班集体与学生获得共同的成长与发展。因此,班级文化最大可能地成为了塑造学生心灵的栖居地。从而感染学生达到用文化来净化心灵,用文化来营造学风,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取得优异成绩。八、参考文献1、 小学班级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 班级文化研究综述3、 梳理与启示:学风问题研究综述4、 班级文化促进学风建设的途径探究5、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的意义和策略6、 《农村小学学风建设现状及对策研究微探》六、其它过程性材料附件(一):班级文化与优良学风形成的关系研究的实施方案一、 指导思想:学风归根到底是学生对待学习这个问题上的思想态度和行为表现,它通过学习目标、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效果等具体地反映出来。优良学风的建立和形成是个系统工程,需要综合治理。学风也有很多载体,这些载体对学风有一定影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1、 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学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等)对学生产生耳濡目染的作用,能激励学生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努力成才。2、 管理体系。学生工作要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队伍和科学的管理体系,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管理。3、 教育载体。学风的形成总是通过一定形式的活动载体实施教育而逐步形成的,这些对学生起到陶冶心灵的作用。4、 形象表现。学生群体的形象表现和学习、生活作风也能反映学风状态。良好学风的形成,需要先建设好班级文化。班级文化不仅是在学校教育中形成对班级运行及教师和学生产生影响的存在方式的总和,也是一种新的德育模式。班级文化建设不但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与实践的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启迪学生思想,陶冶学生情操,弘扬学生道德,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塑造积极向上的班级精神,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结合我镇构建“大德育校园文化氛围”的核心内容,以及学校德育计划、少先队计划,班主任和教师带领学生“用文化引领文化,用活动提升文化”从而用文化来净化心灵,用文化来营造学风。二、 班级文化的建设目标和重点工作。1、物质文化层面:低年级阶段物质环境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建设充满童真、童趣的班级文化。高年级班级物质环境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让学生成为班级物质文化的创造者,把学生的个性化设计充分体现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同时班主任把班级的教育目标、班级价值取向通过具体环境布置充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教育人、培养人和熏陶人的目的。2、制度文化层面:班级制度的建立是为了维护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是为实现班集体的目标服务的。用建立班级制度文化的手段,去影响儿童人格的形成和发展的方向。在规范严格的班级管理中,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3、 行为文化层面:多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班级活动,在班级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到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和集体荣誉感。4、 班级精神文化层面:在班级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中,逐步形成积极向上的班风、班貌、学风,使本班学生形成统一的行为准则、价值观念、班级精神、班级形象和评价标准。5、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目标使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同教育文化倡导的内容相一致,并且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氛围。三、研究具体实施方案一、营造温馨的班级物质环境,为学生提供舒适的发展空间。1、个性化教室内部环境部署。、全员参与创设丰富有内涵的班级墙上文化。、班级前正墙黑板上方设置要有国旗、班徽、班训。、前右墙设置班务栏,让“四表”(课程表、作息时间表、班干部岗位表、清洁值日表)和信息布告上墙。使学生了解学校与班级动态,与学校发展同步。、前左墙设置美文荟莘。张贴学生自写或隽写工整的美文或优秀作业。让学生观赏别的同学的长处,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后右墙设置百科海洋。张贴学生收集的各种知识、常识材料。让学生学会搜集,学会判断,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后左墙设置书画园地。张贴学生动手制作的剪贴画、书法、美术作品等,感染学生去主动实践培养兴趣。、后面墙上黑板用来做黑板报或手抄报,内容要丰富,各具特色,经常换,由学生自己策划、排版。、后墙板报上方设置“幸运墙”,张贴班级荣誉,每张奖状都包含着学生的努力,每张奖状都是对学生内心最好的冲击。(2) 、精心建设实用的班级角落文化。比如“图书角、生物角、卫生角、新闻角。"、“图书角”是缔造“书香班级”的地方,准备书橱,把学校图书馆或学生家里带来的自己喜欢的、有价值书籍,摆放在班级书橱位置供全班同学互相借阅。设置图书管理员对其归类置放,办好借阅登记,并完好维护。调动每位学生的读书积极性,鼓励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写好读后感,让全体学生感激书籍,享受阅读。、“卫生角”充分利用班级空间,对班级公共财物进行摆放和管理。用到那种工具时能随时找到。、“生物角”养一些植物构建绿色文化,也是班级独特的教育教学资源,它的设置即可以美化班级环境、净化教室空气、陶冶学生情操,同时又能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成,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热爱大自然。、“新闻角”张贴老师或学生平时了解到的国内外新闻轶事,鼓励学生回到家中利用电视、网络等渠道了解身边发生的事情,从中受到启发教育。(3) 、打造课桌文化。课桌座位排列成为教育的素材,由过去的“秧田”式排列转变成今天的“精品”教育形式,根据班级教学活动的需要便与师生交流的“马蹄”型或便于生生交流的“面面”型等等,在教师的公开课上,我们同仁都喜欢做这样的安排。课桌是学生学习的朋友,如果能让课桌“说话”那么学生时刻都有良师益友的陪伴。在课桌上贴有学生的成长记录,内容为从开学一期中一月考一期末,每个学习阶段学生制定的阶段短期目标,而且每个学习阶段后学生都为自己的表现打分。除此之外,还记录着同学之间所评价的优缺点,时时告诫同学发扬优点,改正缺点。2、教室外部环境布置例如笔者所在学校班级结合本班特色文化的主题“拼搏向上,成就梦想”,要求每位同学写下自己的学习计划,奋斗冃标,未来理想,用自己的才智,创意认真布置个人档案袋,将其张贴于教室外墙壁,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根据自己的计划,拿出好的表现,同时定期进行学习情况小结,合理调整自己的档案袋,起到督促作用。二、构建民主开放的班级制度,为学生提供有序的生活空间。(1)、推行班委会制度,建立合理的班干部管理体系。、确立班干部的结构和分工。班主任根据工作的需要,以提髙班级工作和学习效率为前提,结合本班特点具体拟定班干部的岗位。、实施班干部选拨制度。班干部的选拔是管理制度民主化的集中体现,也是建立班干部信任的渠道。班主任把班干部的选举权交给学生去执行。可以利用班会时间进行班干部的选拔工作,在拟定班干部的职位后,要求竞选学生写出发言稿,以不记名方式集中进行选举。这样的选拔制度,能够给每位学生提供领导和管理能力的锻炼机会。尤其一些成绩不太好的学生,如果在管理方面有特殊的才能,进行开发利用将对他们的学习有促进作用。在选举过程中班主任,要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进行班委制度的执行。在选举新的班委成员之后,班主任要把班干部名单张贴在班级墙上,还要对新一轮班干部进行培训和辅导,让他们细致了解工作岗位的任务与分工,积极配合老师管理好班级。、班干部实行轮换制。在班级建设过程中,不能实行一成不变的班级管理层结构,要定期重新选举。班主任要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当班干部是一种服务,每位班干部都有义务为大家提供服务;当班干部是一种锻炼,每位成员都有在集体中使自己得到锻炼的权利。班干部的轮换也不易频繁更替,如果过于频繁会造成班级管理的混乱局面。轮换周期笔者建议以一学期为宜,个别岗位根据需要也可以进行临时调整。(2)、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首先,教师在实施奖励时要做到公平合理、实事求是、不随意。奖励不凭借老师个人好恶,要体现民主化,只有教师与学生某种行为得到一致赞同时,教师才能对其奖励。教师还要考虑奖励的长远影响,可以把表现突出的被奖励同学设立为榜样,并对其提出更高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