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_第1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_第2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_第3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_第4页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指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第1页,共29页。第一节:心理学基础一、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和维果斯基)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三、多元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第2页,共29页。

〔一〕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1、知识经验的获得2、儿童思维认知发展阶段3、学习与发展的关系第3页,共29页。皮亚杰认知理论对教育的启示〔1〕知识经验的获得:皮亚杰认为,知识经常是与动作联系在一起的,动作是连接主客体的桥梁和中介,在动作操作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相互作用,一方面使得客体发生了一定的改变,另一方面也使主体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获得了一定的知识。儿童的认知就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的过程,平衡调节的机制促进更复杂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发展,即促进智力的发展。P10案例第4页,共29页。2、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皮亚杰经过大量实验,提出儿童到青年初期认知发展路线,儿童的发展既有联系也有质的差异。第5页,共29页。皮亚杰认知发展四阶段理论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感知运动阶段(0~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婴儿青少年第6页,共29页。2.儿童思维发展的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萌芽阶段,主要依靠感知和动作来适应环境。〔2〕前运算阶段〈2~7岁〉是感知运动阶段到概念性智力阶段发展的过度阶段。〔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儿童主要依靠概念进行思维。〔4〕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不受具体事物内容局限,通过假设或命题方式进行逻辑思维推理。第7页,共29页。儿童科学概念的发展儿童已有的知识例子月亮跟着我走月亮有一张脸对新经验的同化月亮也跟着我的兄弟和朋友走。月亮是非常非常远的远处的树看上去也跟着我,但是树不能动的。月亮不是活的。对新经验的顺应如果月亮看上去跟随着每一个人,它又怎么能跟着我呢?月亮如果不是活的,它就不会有脸。月亮从很远的地方升起,从地球上看好像有一张脸。有的人认为月亮会跟着他走,其实是它只是看上去像这样。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第8页,共29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2.智力活动以感知和运动反射为主要形式,且智力活动依赖于眼前的人和事物,当这些人和事物不在眼前时,不能应用心里表象从事智力活动。3.延迟模仿与客体恒存性是婴儿认知发展过程完成的标志第9页,共29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的六个亚阶段阶段年龄阶段特点反射活动阶段0~1个月练习先天的反射活动,并对新刺激进行同化和顺应。e.g.吸吮反射、游泳反射等初级循环反应阶段1~4个月出现简单的重复行为,自己能做出和控制某些反应。e.g.当婴儿的手偶然碰到自己的嘴时,就可能吸吮自己的手,一旦有了这种经验,婴儿就可能重复这个动作

二级循环反应阶段4~8个月婴儿的行为开始转向外部客体,并能通过操作外部客体而给自己带来乐趣;开始有了简单的意向行为能力。e.g.婴儿用手挥舞摇棒,使其发出声响。二级循环之间的协调8~12个月动作和客体开始分离,为达到目的能协调两种或两种以上动作,是一种真正有计划的反应。e.g.拿开布,找到布下面的娃娃。第三级循环反应阶段12~18个月开始积极地作用于客体,并有目的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办法。e.g玩具放在床单的另一头儿童摸不着的地方,他偶然拉动了床单发现床单运动和玩具的关系,继续拉动床单,直到拿到玩具。

图式内化阶段18~24个月能用简单的符号行为进行心理操作,对如何解决问题表现出一定的“洞察力”e.g儿童只要通过观察就可发现用竹竿可拿到高处的物体,而无需从尝试中发觉这个道理。第10页,共29页。前运算阶段(2~7岁)

的主要特征(一)以表象思维为主(关键特征):儿童能利用实际生活中获得的表象进行思维,可以用词、想象力和图画来建构世界。(二)思维的相对具体性:儿童既不能认识统一类客体中的不同个体,也不能认识不同个体变化中的同一性。如看到别人有一顶与他一模一样的帽子,他就一定说“这帽子是我的”;他在家里看到一轮明月,在街上看到云雾半遮得月亮,便认为天上有两个月亮。第11页,共29页。(三)思维的不可逆性:可逆性指思维反向进行的过程。例如,把两杯同量的水当着儿童的面倒入一个瓶身较窄的容器,然后询问儿童两个容器的水是否相等。此阶段的儿童大多数都认为不相等。皮亚杰认为,由于缺乏可逆性,这阶段的儿童还不能形成“守恒”的概念。(四)思维的自我中心性:儿童还无法从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他只能以自我为中心,从自己的角度观察和描述事物。因此,他深信他人的想法与自己相同,不愿采纳同自己观点不一致的意见。他也深信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即使遇到同自己观点相矛盾的事实,他也会毫不犹豫地宣称事实是错误的。第12页,共29页。前运算阶段(2-7岁)的两个亚阶段

阶段年龄阶段主要特征前概念阶段2~4岁符号思维形式出现,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象征性游戏大量涌现直觉思维阶段4~7岁对事物和事件的理解仍然以期最显著的直觉特征为基础,而不是逻辑或推理的思维过程,儿童会进行分类、排序、确定数量等,但不知道这样做根据什么原则第13页,共29页。3.学习和发展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关于学习能否加速儿童认知发展的问题,其关键在于学习活动是成人教导下儿童被动地学习知识,还是儿童在其生活情境中自行探索主动学到知识。第14页,共29页。三山实验第15页,共29页。三山实验(three-mountainexperiment)

实验时先让一个三岁的幼儿坐在一边,然后将一个布偶娃娃放置在对面。此时实验者要幼童回答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你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第二个问题是:娃娃看到的三座山是什么样子?结果发现,该幼儿采取同样的方式回答这三个问题,只会从自身的角度看这三座山的关系,不会设身处地从对面娃娃角度看三座山的关系。7岁以下的儿童思维方式都脱不掉自我中心倾向。第16页,共29页。从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向逻辑地解决各类问题发展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从前逻辑思维向逻辑地解决具体问题发展从表象及感觉运动解决问题向前逻辑地解决各类问题发展从反射活动向表象及感觉运动解决问题发展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图第17页,共29页。皮亚杰:“你教给儿童的越多,儿童自己发现的就越少。”第18页,共29页。〔二〕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社会文化理论,他认为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是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的过程中建构和发展自己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学习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两种水平:一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第19页,共29页。因此,在幼儿科学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儿童已达到的水平和所具有的潜能,真正成为幼儿科学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在儿童最需要之时给予最恰当的帮助和支持并引导儿童在现有的水平第20页,共29页。有关儿童科学概念发展的研究他根据儿童思维的特点,认为他们尚处于概念思维之前的时期(复合思维时期)儿童根据复合体的各成分之间具体的实际的联系来认识事物。他将儿童自发产生的概念归因与他们的复合思维的形式。他鼓励儿童在问题解决中学习。第21页,共29页。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又叫结构主义,是认知心理学派中的一个分支。它揭示了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阐明了学习如何发生,如何建构以及学习环境对知识建构的作用。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不是客观存在的,而是个体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出来的。因此,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建构过程一方面对新知识进行意义的建构,另一方面也对已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和改造,而每个个体都是以自己的知识结构来建构意义的,因此每个个体可以对同一知识有不同的理解,每个人都根据他们的方式理解知识的一部分或某些方面。建构主义学习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的过程。第二,学习情境对意义的建构起重要作用第三,互动是知识建构的重要方式。第四,强调教学目标的开放性。第22页,共29页。案例:老师给学生一些磁铁,让他们对磁铁进行探究。很快,所有学生都发现一块磁铁的一端会吸引另一块磁铁,而另一端则排斥它。不久,所有孩子都发现如果将其中一块磁铁颠倒过来,本来互相吸引的磁铁此时又相互排斥了。活动持续了45分钟,这期间学生不仅是玩最初的磁铁吸引与排斥游戏,还与同伴联合创造了磁铁火车,以及用铁屑形成各种图案。大量的联系、图案、理论都是学生在活动中形成的,没有一个来自于老师。老师只是在组织和协调活动,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材料,保证学习活动的进行。是学生自己创建了这些联系。第23页,共29页。三、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启示:(一)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幼儿展示多元智力的过程,教师应发现和培养儿童的智力强项。(二)提供多元化的操作材料,为幼儿创造探索的空间。(三)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评价儿童。第24页,共29页。第二节教育学基础一、生活教育理论(一)探索生活化的科学教育活动内容(二)创设贴近幼儿生活的科学教育环境(三)引领幼儿走进社会生活学习(四)提高教师运用生活教育理论能力第25页,共29页。二、活动理论苏联心理学家列昂节夫以活动为基本范畴,着重探索了活动与意识,个性统一的问题,建构了其活动理论。儿童对客体的活动不仅是儿童认识的源泉,还是儿童最迫切的心理需要。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显著特征是以学前儿童为主体的活动,儿童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不是被动地“复印”或承受外界环境的影响,积极地以他们独特的方式亲身实践、直接体验,通过活动去探索周围世界,认识世界。第26页,共29页。三、后现代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在知识观方面的革命可概括为:第一:从确定的知识观到批判性的知识观。第二:从普遍的知识观到情境性的知识观。第三:从一元化的知识观到多元化的知识观。第27页,共29页。四、全面和谐发展理论世界学前教育的共同发展目标是追求儿童全面、和谐地发展,即培养“完整儿童”,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儿童,而非片面发展的小神童,小天才;发展儿童的自信、主动、实施“全人教育”实现儿童“完整学习”儿童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其身体、心理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密切联系的。全面发展是指儿童身体的、社会的、情感的、认知的和道德的全面发展。因此不仅要重视儿童认知的发展,还必须注意儿童整体的发展。第28页,共29页。内容梗概第一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理论基础。儿童的认知就是通过平衡—不平衡—平衡循环的过程,平衡调节的机制促进更复杂的思维水平和知识水平的发展,即促进智力的发展。远处的树看上去也跟着我,但是树不能动的。感知运动阶段(0~2岁)

的主要特征。1.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感觉与动作的分化。e.g.吸吮反射、游泳反射等。e.g.婴儿用手挥舞摇棒,使其发出声响。e.g.拿开布,找到布下面的娃娃。e.g玩具放在床单的另一头儿童摸不着的地方,他偶然拉动了床单发现床单运动和玩具的关系,继续拉动床单,直到拿到玩具。能用简单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