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_第1页
习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_第2页
习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_第3页
习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_第4页
习题1: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节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一、选择题1.“像希特勒这样法西斯国家军事生命,从它出生那一天起,就是建立在进攻上面的,进攻一完结,它的生命也就完结了。”毛泽东的这番话是针对希特勒在下列哪次战役中的失败()A.斯大林格勒会战 B.莫斯科保卫战C.柏林战役 D.阿拉曼战役2.“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该文献资料最早见于()A.《开罗宣言》 B.《波茨坦公告》C.《德黑兰宣言》 D.《雅尔塔协定》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的中,为了不失去“上场取得最后一分,以决定全局胜利”的机会,罗斯福说服丘吉尔同意了斯大林的一项建议,客观上加快了德国法西斯灭亡的进程,这次会议是()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4.下图漫画是著名漫画家华君武的代表作之一《榜样》,对这幅漫画的背景描述不正确的是()A.美英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两面夹击德国B.召开波茨坦会议C.召开雅尔塔会议D.美苏军队易北河会师5.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发生根本好转,主要表现在()①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②苏军转入战略反攻③北非战事结束④轴心国集团开始瓦解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6.1942—1943年,反法西斯三大战场均出现转折,主要原因在于()A.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持、相互配合B.苏军的英勇作战C.美国实力强大D.轴心国内部矛盾重重7.为了抗击法西斯国家西斯国家军民浴血奋战,逐渐取得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下列各次重要战役,按其开始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斯大林格勒会战②中途岛战役③诺曼底登陆④柏林战役A.②①③④ 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 D.②④①③8.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主要大国之间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下列实物中,最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一枚铸有苏、美、英国旗和“1944年6月”的纪念币B.一份“1940—1944年租借法受援国及物资”的清单C.一本20世纪40年代的中文版《开罗宣言》D.一张布雷顿森林会议场景的照片二、非选择题9.阅读下面材料:彩虹是由各不相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这条希望的彩虹。——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请回答:(1)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我们”有什么共同的“理想”?(2)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1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按照丘吉尔的意图,在外围作战,用局部性打击、海上封锁、空袭工业枢纽和居民点等办法削弱敌人的实力,竭力避免在西欧同德军主力激战,以免造成重大的实力伤亡。因此,1941—1942年,虽然苏联政府一再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问题,但是丘吉尔总是顽固地拒绝这一正当要求。材料二美国首脑对开辟法与英国却不同,他们出于对战争全局利益的考虑,同意开辟第二战场。罗斯福清楚,纳粹头目们十分害怕第二战场,而开辟第二战场必将会大大缩短战争进程并减少牺牲。因此,1942年4月,美国总统私人代表哈里·霍普金斯和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将军,到伦敦同丘吉尔以及英国其他领导人讨论在西欧登陆问题。材料三希腊记者在《丘吉尔的写道:“丘吉尔希望苏联在战争中流血牺牲,希望在胜利前苏联已经完全筋疲力尽,无法在欧洲和世界起着首要作用。红军经过战争初期的短暂失利后,已经成为决定同盟国能否胜利的重要因素。这时,丘吉尔企图通过战争削弱苏联的想法更加强烈。战争主要是在陆地上进行的,俄国人单独承担对德作战的重担,他们希望形成钳形攻势夹击敌人……斯大林紧急呼吁开辟西线第二战场,可是丘吉尔却一味搪塞,他希望俄国孤立地同德国人斗,这样不论结局如何,双方都将财尽力竭。”材料四1944年6月,美英等同盟国军队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丘吉尔在1941—1942年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美国希望尽早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3)根据材料三,该记者的分析是否正确?为什么?(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到1944年时,美英最终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5)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导致第二战场开辟问题之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1.【解析】从材料信息“进攻上面…的生命也就完结”,说明此次战役是希特勒发动的二战的转折点。斯大林格勒会战成为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二战的转折点。【答案】A2.【解析】给出,最早的是A项。它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的中国领土,如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这与材料的意思是相符的。【答案】A3.【解析】德黑兰会议期间斯大林提出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建议,1944年诺曼底登陆,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答案】B4.【解析】解答本题,一是理解漫画的含义,二是注意漫画的时间(1945年5月)。【答案】B5.【解析】欧洲第二战场的开辟指1944年6月诺曼底登陆,故①时间不符。【答案】D6.【解析】本题考查对基础史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反法西斯国家同盟之间的互相支持、相互配合是各大战场反法西斯取胜的根本原因。【答案】A7.【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掌握能力。①开始时间是1942年7月;②开始时间是1942年6月;③开始时间是1944年6月;④开始时间是1945年4月。【答案】A8.【解析】注意题干信息“反法西斯在军事上既合作又斗争”,B、C两项体现的是反法西斯国家合作的一面,D项不属于军事上的内容,排除B、C、D三项。A项体现了苏、美、英盟国围绕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斗争与合作,故A项正确。【答案】A9.【解析】第合反法西斯战争的基本形势,说明“彩虹”寓意着合作,也就是要团结起来,共同为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而斗争。第(2)题说明诺曼底登陆的重大历史意义即可。【答案】(1)寓意:合作。共同理想:打败法西斯,实现世界和平。(2)军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等也可)。10.【解析】第(1)(2)息进行概括即可。第(3)题该记者的分析道出了丘吉尔拒绝开辟第二战场的原因,即国家利益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冲突。第(4)题,可以从双方力量的对比、限制苏联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第(5)题根据材料信息回答即可。【答案】(1)丘吉尔认为英国此时不具备开辟第二战场的条件;主张从外围打击德国,避免重大伤亡。(2)美国从确定它亚欧乃至的根本利益考虑;希望开辟第二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