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高考历史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宋子文认为通货膨胀的威胁已经过去,因此不再拍卖敌伪财产;另一方面,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要造成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其中最大的便是中纺与中蚕。这A.激化了国民政府与民众的矛盾B.使民族资本主义获得新生C.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D.为抗日战争提供物质基础2.如图漫画为19世纪末日本人所画,其(注:图中文字为“铁甲”)所讽刺历史事件的结果是签订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3.明代的翰林院起初位于紫禁城文渊阁,其中的部分翰林学士能够参与机密,成为内阁大学士,后来,翰林院迁出文渊阁,内阁大学士独留文渊阁。文渊阁内人员的变动,反映了A.内阁的地位有所提升 B.内阁不是法定机构C.阁臣的来源发生变化 D.中枢机构日益膨胀4.如图表明古代中国历史上共有四个寒冷期,分别为:西周寒冷期、东汉南北朝寒冷期、两宋寒冷期和明清寒冷期。气候的变迁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深刻影响。以下结论合理的是A.温暖期比寒冷期更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B.寒冷期造成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大分裂C.明清两朝的兴衰深受到当时气候的影响D.气候变化影响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转移5.1953年我国对粮食统购统销模式制度化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2004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重点提及运用“多予、少取、放活”的政策方针,两年后,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税。上述政策发生转变的主要目的是A.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B.增强国有企业经济活力C.优先发展我国的重工业 D.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6.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时,中国正处于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7.《十二铜表法》第6表第3条规定:“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该项法律规定A.适用于罗马境内一切自由民B.导致私有财产得不到有效保护C.缓和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D.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8.乌尔比安的《论告示》中记载:“如果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而老鼠将衣服咬坏了。那么,洗衣人要对此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体现的罗马法原则是A.重视证据B.公平公正C.契约至上D.注重程序9.展望2019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将其定义为欧洲人捍卫多边秩序的一-年,她提到:“两次世界大战所留下‘血的教训’表明,国际合作的确定性正面临压....在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对以上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欧盟各国的合作要建基于过去历史教训B.新形势下德国在欧盟合作中起主导作用C.多边秩序背景下欧盟各国难以独善其身D.为避免欧洲冲突欧盟各国应该紧密合作10.相传,7世纪初期,某人在山洞沉思时,听到一个声音对他说,“你应该奉创造主的名义而宣读……”自此他便以天启警告者的身份开始宣传,进而创立A.佛教 B.婆罗门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11.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位于深圳的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大胆进行制度变革,率先在中国实行了干部、职员公开自由招聘制。此后几年,蛇口工业区又实行了定额超产奖励、全员签订合同等制度。这些做法A.奠定了对外开放格局 B.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C.增强了企业竞争活力 D.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2.《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上述材料反映了A.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古代农业注意因地制宜C.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13.美国总统麦金莱(W.Mckinley)在1898年年终的国情咨文中担保:“采取与我国政府的一贯政策相适合的一切手段,维护我们在那一地区(中国)的巨大利益”。与这一担保一致,美国推出了A.“门户开放” B.“十四点建议” C.绥靖政策 D.“扶蒋反共”14.蒋廷黻曾指出:“协定关税和......是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在道光时代的人眼中,不过是让夷人管夷人。”文中省略的应为A.领事裁判权 B.五口通商权C.最惠国待遇 D.内地传教权15.有学者认为:“秦以后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朝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A.注重考查诗赋 B.打破门第限制 C.采用八股取士 D.自由发挥见解16.中国古代某一时期,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期间,更曾有儒学大师提出“六经皆我注脚”的论断,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但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这个时期当是:A.战国 B.西汉 C.唐朝 D.宋朝17.12世纪,富庶的南方省份福建主要进口稻米,而在当地专门种植荔枝、柑橘和甘蔗,在北方市场上高价出售。以至于政府要求福建人种植稻米以减少对进口稻米的依赖,尽管此举收效甚微。材料反映了()A.区域间长途贩运较发达 B.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趋势 D.粮食供给危机日益显现18.夏商周时代青铜器制作精美,代表着中国5000年的声誉和艺术价值。如图两件著名青铜器物A.是拥有者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B.分别是商、周两朝青铜器代表C.是当时手工业者的审美反映 D.青铜器己是当时日常生活用具19.据《上海电信史》记载:“1879年9月,大北公司向……申请德律风专营权,条件是向租界提供一整套电话通讯网。”文中省略的机构应是A.英国议会 B.总理衙门 C.“工部局” D.上海道台20.“三言”、“二拍”摒弃了前代文学作品中以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才子佳人为主要描写对象,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这主要反映了明代A.市民阶层队伍不断壮大B.经济发展瓦解传统伦理C.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D.商人政治地位不断提高21.读“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单位:万吨),对该表解读合理的有年份美国苏联日本19508785273348419551061745279411965119269102411619751058214134102311980100801480011141A.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B.七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实力全面超越了美国C.戈尔巴乔夫改革使苏联的钢产量远超美国D.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经济大国22.罗马法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用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如行路、拉纤、停泊、晾晒渔网等。这表明罗马法A.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B.严格规范财产所有人的权利C.保护帝国内一切自由民利益D.调解了公民之间的利益冲突23.如图为美国报刊协会网站刊登的一幅时政漫画:特朗普总统正在用“关税”砖头和“贸易战”水泥砌一口井。由此可知A.经济全球化面临着严峻挑战 B.漫画作者认同美国优先的战略C.世界多极化趋势由此被中断 D.美国奉行孤立保守的外交政策24.下图为《微州府通往各地路线图》。明代中期以来这类地图在安徽商人群体中广泛流传。这一现象表明当时当地A.商帮活动重心开始南移 B.重农抑商政策执行不力C.率先冲破海禁政策束缚 D.区域经济联系得到增强25.20世纪初天津一些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卢梭之徒、卢梭魂、亚卢(亚洲卢梭)、平等阁主人、竟平、人权、民友……这反映出20世纪初中国思想文化界A.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 B.“西学东渐”,崇洋媚外C.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 D.君主立宪思想占主导26.任过议郎、五原太守的东汉学者崔寔在《政论》中指出:“今既不能纯法八世,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据此可知,东汉A.恢复并采用秦朝治国方略 B.士人对法家思想有所认同C.并未延续西汉的统治理念 D.政府的行政能力大幅提升27.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与宋并列对峙时期,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是A.丝路贸易 B.朝贡贸易 C.榷场贸易 D.殖民贸易28.“为找到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年轻的共和国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历程中经历了很多挫折。‘大跃进’、、等,先后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材料中空格处可以填写的内容是A.三大改造、人民公社B.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C.一五计划、“文化大革命”D.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9.如图为创作于1959年(左图中的小孩手持弹弓准备射下麻雀)和1983年(右图中的小孩准备吃水果)的宣传画,这两幅图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儿童教育事业的进步C.经济建设运动的需要 D.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30.1949年3月,党的某次会议报告中说:“人民解放军永远是一个战斗队,又是一个工作队。随着战斗的逐步减少,工作队的作用就增加了。有一种可能的情况,即在不要很久的时间之内,将要使人民解放军全部地转化为工作队,这种情况我们必须估计到。”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主要是A.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的需要 B.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C.土地改革深入开展的客观要求 D.国共北平和谈达成共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明治维新深刻地改变了日本传统的封建国家形态,是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起点。它是国内不同集团权力与利益重组和博弈的必然产物,外部渗透和干预进一步弱化了幕府统治的基础。明治维新从国家治理主体与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构建、国家治理的权力工具选择等多个方面推进了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的现代化,也给东亚各国带来了战争和灾难。这种国家治理机制为其扩展区域霸权创造了制度与国家竞争力的条件,使日本成为近现代东亚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演变的关键性力量。在产生值得其他国家借鉴的有益经验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消极影响,至今仍然阻碍着日本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国家治理机制正常化国家。——摘编自保建云《论明治维新对日本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影响及启示》(1)根据材料并结合明治维新的内容,概括日本国家治理机制现代化的举措。(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明治维新给我们提供的国家治理的经验和教训。32.材料中国古代自汉武帝开始使用年号纪年,一直沿用到清末的“宣统”。革命党人深谙纪年在革新政治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极力推广纪年的革新。民国建立,孙中山通电全国使用公历。同时规定以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为起始的纪年方法,与公元纪年法并行。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在议决使用阳历的问题时,便是遵从“以崇正朔,而便日用”的基本原则,提出了编订历书的四条规定:“一、由政府于阴历十二月前制定历书,颁发各省;二、新旧二历并存;三、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四、旧时习惯可存者,择要附录,吉凶神宿一律删除”。纪年符号易改,然而民众的习俗却并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校正”。1913年《大公报》记载了阴历新年与阳历新年的不同景象:“官厅贺喜,街市悬旗,此新新年之气象。千家爆竹,万户桃符,此旧新年之景色也。”有人就调侃此种官民各自过年的状况:“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摘编自朱文哲《清末民初的“纪年“变革与国家建构》(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纪年变革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民国初年的纪年变革。33.百年共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摘自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材料二“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系统,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这种共和政体悲惨的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问题:(1)依据材料一,在图中找出辛亥革命所代表的字母,并依次写出其他字母所代表的近代中国重大事件。从“外事之刺激”和“中国的反映”两个维度,分析辛亥革命发生的历史背景。(2)材料二、三的观点是否一致,概括它们各自的核心观点。(3)辛亥革命的硝烟早已消逝,但其是非成败,百年来众说纷纭,综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认识?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答案解析】
材料表明宋子文以统制经济体系化公为私,为四大家族企业的扩张提供了国家政权方面的帮助,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扩张,激化了国民政府与民众的矛盾,故A正确;材料反映宋子文以统制经济体系化公为私,加速了官僚资本的扩张,官僚资本的扩张压制了民族资本占有发展,B错误;“化公为私的国营企业”的中纺和中蚕是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的扩张不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排除C;材料“继承敌人的统制体系”,应是抗战胜利后,故D错误。2、C【答案解析】
漫画是19世纪末日本人所画,可推知是讽刺的甲午战争中以自强求富为旗号的洋务运动的破产,故C正确;A、B是两次鸦片战争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D与材料时间不符。3、A【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内阁独留文渊阁,文渊阁位于紫禁城,接近皇帝,说明皇帝对内阁重视,其独立性增强,这是其地位提高的表现,故A正确;B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不涉及阁臣的来源,故排除C;依据材料看不出中枢机构的扩张情况,故排除D。故选A。4、D【答案解析】据材料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气候的变化直接影响农业生产和人们的生活,因此气候是促成经济重心的南移深层原因,宋代我国经济重心完成南移,故D选项正确;中央集权的强化是不断上升的趋势,与图片中气候的变迁的曲线图不一致,故A选项错误;寒冷期也不是南北大分裂的主要原因,故B选项错误;明清两朝的兴衰是政治、经济、民族等多方面的原因导致的,故C选项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属于数据分析类选择题,解题的方法一般是:区分时空范围和阶段、提取各个阶段不同的数据进行对比和归纳,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结论和规律,例如,两宋时期的气候寒冷的数据密集,结合经济重心南移的知识即可判断。5、A【答案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农业由计划经济到“多予、少取、放活”,乃至废除农业税的转变,其主要目的是促进农村和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推动农业发展,进而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故A正确;材料信息不涉及国有企业和重工业,故BC错误;使农民获得生产自主权不是主要目的,且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6、B【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采邑改革推行于公元8世纪上半叶,而隋朝存在于公元581-618年,唐朝存在于618-907年,宋朝存在于960-1276年,元朝存在于1271-1368年,因此法兰克王国宫相查理•马特实行采邑改革时,中国正处于唐朝统治时期,B项正确;排除A、C、D项。7、D【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凡占有土地(包括房屋)二年,其他物品一年的,即因占有取得所有权,”这句话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罗马法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在调节财产所有人与占有人之间权利矛盾。故选D。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十二铜表法》【题目详解】8、C【答案解析】
试题分析:“洗衣人收到了一件交付清洗的衣服”时,实际和衣服主人就已经形成一个契约,即衣服主人支付一定数量的劳动报酬,而洗衣人将衣服干净完好地交给衣服主人。该案例中的洗衣人之所以要受到惩罚,显然是因为他的失职导致无法履行契约。故C正确。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罗马法的发展与完善【题目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9、B【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在符合我们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承担更多的责任”并结合所学可知,默克尔表示德国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意味着德国在“国际合作”的欧盟中起主导作用。B正确;总结历史教训不符合材料主旨,A排除;材料只表述了国际合作的压力,不代表难以独善其身,C排除;材料主要反映了德国想要在欧盟中地位,并非仅仅是表达合作,D排除。故选B。10、D【答案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七世纪初期,穆罕默德以先知身份,创立并开始传播伊斯兰教,D选项正确;佛教、婆罗门教和基督教,均在此前已经诞生,ABC三选项不符合题意。11、C【答案解析】
蛇口工业区的做法体现了对市场作用的重视,这种做法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C正确;八十年代初我国的对外开放尚未完成,格局未定型,排除A;十一届三中全会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排除B;市场经济体制确立是在21世纪初,排除D。12、C【答案解析】
中国古典文献中强调气候、施肥、节气和季节等对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的说法,反映了古代农业生产强调经验、技术,重视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即讲究精耕细作的特点,C项正确;根据节气安排生产、注意因地制宜,尊重自然规律等,都只是对材料部分内容的说明,没有深入分析其核心特质,ABD三项错误。13、A【答案解析】
根据材料“1898年年终的国情咨文中担保”“维护我们在那一地区(中国)的巨大利益”结合所学可知美国为了获得“巨大利益”,在1899年提出“门户开放”政策,要求各列强开放其“势力范围”从而使美国获得“巨大利益”,故答案为A;B是1918年提出,主要内容是为美国争夺世界的纲领,不符合题意,排除;绥靖政策是英法美等国想把德日法西斯侵略的目标引向苏联,不符合题意,C错误;“扶蒋反共”发生在1945年抗日战争之后,当时与麦金莱的“担保”相隔久远,不能与“担保”相一致,D错误。14、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信息获取能力。从材料中“不平等条约”“道光时代”“让夷人管夷人”等信息可以得出1843年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附件中“领事裁判权”之规定,又被称为“治外法权”。所以答案选。A考点:鸦片战争的影响点评:领事裁判权又叫治外法权。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列强取得治外法权实际上是干涉了中国的司法主权。15、C【答案解析】
八股取士是明清的选官制度,八股文格式严格、内容空虚,考生不能自由发挥见解,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的发展,扼杀了人才的培养,故排除D,C符合题意;唐代科举制注重考查诗赋,打破门第限制,故AB不符合题意。故选C。16、D【答案解析】
“六经皆我注脚”为南宋时期陆九渊的观点。“主张利用六经为自己服务,但不要执迷于六经的言论”说明儒家的思想受到冲击,南宋时期儒家思想吸收佛道形成一种新的儒学——理学。故D正确;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完善时期,排除A;西汉董仲舒吸收法家等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排除B;唐朝时期不符合材料中“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的信息,排除C。故选D。17、B【答案解析】
稻米是粮食作物,茘枝、柑橘和甘蔗等是经济作物,而茘枝等经济作物的价格要比稻米高,所以福建人选择种植经济作物,即使政府提倡种植粮食也收效甚微,这说明农业的种植受市场的影响,也就是市场为导向的农业发展,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区域间长途贩运发达,排除A;材料没有体现经济重心南移,C错误;南方虽然粮食作物种植少了,但是靠进口稻米,不能说粮食供给危机,排除D。【答案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的特点。侧重点考查的是福建地区选择种植茘枝、柑桔而进口稻米的原因。18、A【答案解析】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四羊方尊和司母戊鼎均为礼器,代表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故A选项正确;二者均是商代青铜器代表,故B选项错误;二者体现的是贵族统治者的权力和地位,而不是手工业者的审美,故C选项错误;二者均是礼器,与祭祀有关,而不是日常生活用具,故D选项错误。19、C【答案解析】
题干中的“德律风”是电话的音译,而当时电话的专营权由租界的工部局掌握,选项C正确;英国议会并不直接管理中国事务,排除A;总理衙门负责的是外交事务,并不管理电信用营,选项B排除;题干中的附加条件是为租界提供电话通讯网络,可见这一机构位于租界,因此选项D排除。20、A【答案解析】
明清时期由于商品经济发展,促使市民阶层的扩大,材料中“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小说主人公,显然是市民阶层的扩大在文学作品中表现,故A项正确;明代传统伦理观念并没有瓦解,故B项错误;小说创作进入新的阶段是在清朝时期,故C项错误;古代一直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政治地位一直不高,故D项错误。【答案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而新兴的丝织业工场主、卖油郎、屠夫、轿夫、赌徒、浮浪子弟等成为新的主人公”,联系所学明清小说兴盛的背景分析解答。21、A【答案解析】
1950—1980年部分国家钢产量变化表数据看出,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的钢产量远远超过苏联和日本,说明二战结束后初期美国生产能力居领先地位,故选A;七十年代苏联的钢产量超过美国,但整体经济实力并没有超越美国,排除B;1985年戈尔巴乔夫开始改革,排除C;D从表格数据不能得出,排除。22、B【答案解析】
材料中规定“河流两岸土地的所有人,应在必要的范围内使用其土地可供公众使用”是对财产所有权人权利的规定,是有限的所有权,故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随意剥夺财产所有人的权利,强调的是公众使用土地,故A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保护自由民利益,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财产所有人与公共使用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调节公民之间的利益冲卖,故D项排除。【答案点睛】解题时紧扣“土地的所有人”“土地可供公众使用”,从有限所有权的角度分析归纳即可得出准确答案。23、A【答案解析】
据材料“特朗普总统正在用‘关税’砖头和‘贸易战’水泥砌一口井。”可知,此漫画的寓意是特朗普正在用一口井“关税、贸易战”来保护自己,封闭自己,这体现了其行为不利于经济全球化,不利于贸易自由化,A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特朗普的贸易保护主义,没有涉及“美国优先的战略”,B理解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特朗普的“关税、贸易战”,而不是世界多极化趋势,C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贸易保护主义,而不是外交政策,D错误。24、D【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地图中的路线图说明了徽州府与周边地区有了长期的、紧密的往来,区域经济联系得到增强,故D项正确;图片不能体现商帮活动重心的转移情况,排除A项;材料中看不出重农抑商政策执行情况,排除B项;地图中信息为国内贸易,海禁政策针对海外贸易,排除C项。故选D。25、A【答案解析】
由进步报刊作者的署名可以看出这些人追求的是自由与平等,由此可以体现民主共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故选A项;这些署名体现的是对自由平等思想的追求,不是崇洋媚外,排除B项;卢梭不是马克思主义者,所以不是大力倡导马克思主义学说,排除C项;这些署名体现的是追求民主共和,不是君主立宪,排除D项。故选A。26、B【答案解析】
据材料“今既不能纯法八世,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明著法术以检之。”可知,材料主张以武力、刑罚、权势进行统治,B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强调“恢复并采用秦朝治国方略”,而是强调“……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A错误;据所学可知,西汉的统治思想是“外儒内法”,而材料中强调“……故宜参以霸政,则宜重赏深罚以御之”与其相符,C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的行政能力大幅提升”,D错误。27、C【答案解析】
此时期地区间经济文化交流主要是在边境设立的榷场,是邻国间互市的市场,C正确;A、B、D均是与外国(我国境外)进行的正当或不正当的贸易,排除。28、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有材料可知,横线要求填写类似‘大跃进’的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困难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所学,人民公社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破坏,故选B。三大改造是社会主义革命,是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排除A;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的初步基础,排除C。农业生产合作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有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D。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社会主义建设的挫折。29、D【答案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打麻雀除四害运动是大跃进时期的第一场运动,响应了1958年中共中央发出的《关于除四害讲卫生的指示》,而图中倡导用自然来冲洗水果并进食,二者均反映了民众卫生意识的加强,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不能体现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排除;题干未涉及儿童教育事业,排除B项;二图与经济建设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故选D。30、B【答案解析】
1949年3月,解放战争接近尾声,即将面临由革命时期转向建设时期,因此提出将人民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这是为工作重心转移做准备,B正确;解放军转化为工作队不是结束战争实现国内和平推动的,两者不具备因果联系,排除A;土地改革主要在解放区进行,1947年就已经开始,但从材料看,解放军转化为地方工作队是对后续工作的一种提前安排,排除C;D中“共识”不符合史实,排除。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2分,共计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1、(1)通过“废藩置县”和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大力发展军事工业,建立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和现代法律体系;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宣布四民平等,重构社会阶层;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土地私有,推行殖产兴业政策,改革币制,改革本国的经济制度,建立中央政府财政体系;文明开化,推行武士道精神,构建国家主流意识形态。(2)经验:要从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对治理体制进行构建,形成具有本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机制;提升中央政府宏观治理能力;构建国家治理机制运行的核心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提高国家的教育水平与人才积累,重视军事技术与国防能力建设,维护社会稳定与国家安全;谋求国家自主发展道路;建立全方位和平外交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教训:避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避免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中过度模仿而导致创新能力的弱化。【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结合明治维新内容可知,政治方面,1868年6月,明治政府强制实行“版籍奉还”、“废藩置县”政策,将日本划分为3府72现、建立中央集权式的政治体制,且天皇一切权力集于一身;社会体制方面,废除传统时代的“士、农、工、商”身份制度,取消等级身份制和武士阶级的特权,推动社会阶层的重构;经济方面,引进西方近代工业技术,设立工部省管理工商业,改革土地制度,废除原有土地政策,许可土地买卖,实施新的地税正常等;文明开化,提倡学习西方社会文化及习惯,翻译西方著作等从明治维新内容角度分析回答。(2)经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治维新后,日本经过20多年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先后废除了幕府时代与西方各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重新夺回了国家主权,最终进入了近代化,因此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阶层等各方面进行治理体制建设,形成适合本国国情的治理机制,并且构建国家治理机制运行的核心价值和主流意识形态,政府应重视国家教育和人才的培养,建立全方位和平外交关系等。教训,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迅速成长为亚洲强国,乃至世界强国,日本走上了强国之路,同时也走上了向外扩张的侵略之路,因此改革、变法过程中避免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中过度模仿而导致创新能力的弱化,避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32、(1)特点:政府推行,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凸显政治权威);受西方影响,体现出中西时间的碰撞与交融;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2)评价:构建了新的纪年体系;适应了政治革新的需要;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与民众风俗和日常生活不符,受到民众的抵制;反映了社会变革的艰难与复杂性。【答案解析】
(1)根据材料“革命党人深谙纪年在革新政治中的重要作用……遵从‘以崇正朔,而便日用’的基本原则”得出民国初年的纪年改革体现了政府推行,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特点;根据材料“新旧二历并存;三、新历下附星期,旧历下附节气……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得出民国纪年改革受西方影响,体现出中西时间的碰撞与交融,同时呈现新旧杂陈的特点。(2)综合上述材料可从构建新的纪年体系、适应了政治革新的需要、顺应了世界发展潮流,推动了国家的现代化等积极方面进行阐述,同时根据材料“纪年符号易改,然而民众的习俗却并不是……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加工采购合同样本
- 内部财务审计服务合同样本
- 冬季喂牛合同标准文本
- 保密协议与合同样本
- 借贷咨询合同样本
- 公路清包工劳务合同样本
- 出售电厂烧火料合同样本
- 办理劳务合同样本
- 加盟合同样本美容
- 冰场分包合同标准文本
- h金融学实验指导手册
- 温州商学院辅导员考试题库
- 赣州明氏宗亲奖学金、助学金基金管理办法
- 隧道管片壁后注浆施工方案
- SNT0262-1993-出口商品运输包装瓦楞纸箱检验规程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基层治理研究开题报告7100字(论文)》
- GB/T 20863.1-2021起重机分级第1部分:总则
- 数字电路设计及verilog-hdl实现康磊课后答案
- O-RING密封的选型与设计-1
- 11470国际劳务合作和海外就业第4章
- 【中考作文指导】乡情类作文精讲 课件(共62张ppt) 中考语文一轮复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