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活动设计指导课件_第1页
幼儿文学活动设计指导课件_第2页
幼儿文学活动设计指导课件_第3页
幼儿文学活动设计指导课件_第4页
幼儿文学活动设计指导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六章幼儿园文学活动指导1第六章幼儿园文学活动指导1

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寓言、童话、、神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2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3344第一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

第三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5第一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幼儿园第一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大班儿歌《好孩子》

展示案例,导入新课6第一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大班儿歌《好孩子》展好孩子张家有个小胖子,自己穿衣穿袜子,还给妹妹梳辫子。李家有个小柱子,天天起来叠被子,打水扫地擦桌子。王家有个小妮子,找个钉子小锤子,修好课桌小椅子。周家有个小豆子,捡到一个皮夹子,还给后院大婶子。小胖子,小柱子,小妮子,小豆子,他们都是好孩子。【活动意图】《好孩子》是一首子字歌,它突出的特点是每句最后一个字几乎相同,一韵到底,韵律感强。作者以极其浅白的语言,描绘了四位好孩子的感人形象,在行为规范上给幼儿树立了良好的学习典范。本活动就围绕这一具体的文学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主题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歌谣的主题思想、语言内容、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朗诵和创编,并从和谐顺口的节奏和生动有趣的内容中获得心理满足。7好孩子张家有个小胖子,自己穿衣穿袜子,还给妹妹梳辫子。【活动

大班儿歌活动:好孩子【活动目标】1、喜欢这首亲切而有趣的传统歌谣,乐意参与朗诵和仿编词段的活动。2、学会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诵全文,体会“好孩子”的意义从哪里来。3、知道它是一首“子字歌”,突出特点是每句最后一个字几乎相同,一韵到底,韵律感强。【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具有自理个人生活的经验,如会自己穿袜子、叠被子、梳头发、擦桌子等。2、物质准备:儿歌中四位好孩子的图像(图像注“张、李、王、周”的字样);人手一件木竹类的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一、初步感知儿歌1、引导语:在小朋友生活的周边,有很多好孩子,谁能告诉老师,好孩子是怎么样子的?2、过渡语: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欣赏一首与好孩子有关的、很有趣的歌谣,猜猜歌谣叫什么名字?哪儿有趣?(一)首次欣赏教师的表情朗诵,初步感知儿歌的生动有趣。1、启发提问:猜猜歌谣叫什么名字?听起来感觉怎么样?2、教师小结:这首歌谣叫《好孩子》,讲的都是好孩子做好事的事情。读起来很有节奏、很顺口,听起来很生动、很有趣。接下来再欣赏一遍,找找哪儿很有趣?(二)再次欣赏教师的表情朗诵,初步感知“子字歌”的突出特点。1、启发提问:谁能发现这首歌谣里有一个很有趣、很特别的地方?2、教师小结:这首歌谣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子”字,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首“子字歌”。(三)第三次分段观赏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歌谣,初步感知儿歌角色与内容。1、启发提问:儿歌说到的四位好孩子分别是哪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做了什么好事?2、引导思考: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8大班儿歌活动:好孩子【活动目标】(一)首次欣赏教师的表情大班儿歌活动:好孩子二、理解体验作品(一)朗诵儿歌1、借助教具,分段跟念儿歌,并进行发准翘舌音的练习;2、完整跟念儿歌,可从不出声到轻声再到稍微响亮的声音反复完整跟念。(二)表演儿歌1、加入打击乐器,学习有节奏、有韵律、有表情地表演诵。2、让幼儿分成四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角色的表演诵。三、迁移作品经验1、专题讨论:我要怎样做才能是个好孩子?2、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好孩子的事迹。3、积累素材:把观察收集到的素材画下来。四、创造性想象与讲述(一)讨论与示范:1、组织讨论:儿歌里的好孩子,除了可以自己穿衣、穿袜、叠被子,还可以为自己做什么?儿歌里的好孩子,除了可以帮助小妹妹梳辫子、帮爸爸妈妈扫地擦桌子、帮小伙伴修课座椅,还可以帮他们做什么?2、教师示范:根据幼儿讨论结果,选择一至两个内容示范仿编一至两段,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纳入一定的语言框架之中。(二)想象与仿编:1、引导幼儿借助自己观察收集到的绘画素材来仿编一个段落;2、取消绘画素材,要求幼儿脱离教具去想象与仿编一个段落。(三)串连和总结:1、在幼儿分别编出自己的儿歌段落后,教师帮助幼儿选择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并加上原文的总结句成为一篇完整的歌谣。2、组织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自编的儿歌,鼓励幼儿即兴加入打击乐器或动作,使幼儿从和谐顺口的节奏朗诵和生动有趣的仿编活动中获得身心满足。9大班儿歌活动:好孩子二、理解体验作品梳辫子、帮爸爸妈妈扫地擦分析案例,理解新知请思考:什么是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它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它具有哪些方面的教育作用?从这一案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10分析案例,理解新知请思考:10一、内涵及价值内涵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围绕某一具体的幼儿文学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走进作品,理解体验作品生动有趣的主题,学习丰富形象的文学语言,感受艺术性结构语言的美,明辨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恶;并通过开展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迁移经验活动和创造性运用语言活动,让幼儿走出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帮助幼儿发展完整的语言。核心要素文学作品主题活动理解体验迁移经验艺术性结构语言创造性运用语言全面的语言价值1、导思2、燃情3、益智4、添趣11一、内涵及价值内涵核心要素价值11二、特征与类型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活动对象形象生动、信息丰富——幼儿的任务是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学习和理解活动主体呈现的是书面语言信息——

教师的工作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帮助幼儿理解2、蕴含着审美感染的学习过程幼儿园文学活动目标——首先应该是审美价值体现,其次才是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学习过程——首先应该是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的感染过程3、是个多层次的学习活动

第一层次:聆听或阅读,学习和欣赏作品美;第二层次:透过语言和概念去认识作品所表现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第三层次:开展操作活动,进行经验迁移,检验和加深对作品美的理解;第四层次:扩展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感受到艺术结构语言的不同方式。4、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多种途径: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三种水平:动作表征、形象表征、概念表征。特征12二、特征与类型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2、蕴含着审作品欣赏活动充分感知作品,理解作品意境,受到美的熏陶的活动。包含听(观)赏作品,理解体验,交流议论,重复欣赏等环节。包括故事欣赏、诗歌欣赏、散文欣赏等。作品表现活动再现性,如朗诵、复述等;创造性,即运用美术、音乐、建构、舞蹈,戏剧等来表达对作品独特理解。含三步骤:回忆再现;探索发现;转换表现。常见类型:故事复述及表演,诗歌、散文朗诵等。作品创编活动不仅对作品表现形式加以大胆创新,也是对作品内容加以变化与再创造,并运用多元形式进行展现。基本步骤:设疑想象;尝试创作;分享交流。具体分为:诗歌或散文的创编、故事的编构等。类型13作品欣赏活动充分感知作品,理解作品意境,受到美的熏陶的活动。

三、选材要求及作品赏析

选材要求形象要具体鲜明

语言浅显易懂情节要单纯有趣

结构条理清楚主题要健康明朗

内容丰富多样14

三、选材要求及作品赏析

选材要求形象要具体鲜明1.从作品的形象、语言、情节、结构、主题倾向、写作手法这几方面作整体的把握。2.从作品的体裁方面作深入的鉴赏和分析幼儿诗歌感情充沛、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语言精炼、音乐和谐,集中体现语言艺术的美学特征。幼儿散文语言精美、描绘生动细腻。让幼儿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同时,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敏感性。幼儿故事有引人人胜的情节,有重复变化、多样统一,均衡完满的整体结构,可以满足儿童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作品赏析151.从作品的形象、语言、情节、结构、主题倾向、写作手法这几方梳理巩固,思考练习【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查阅相关资料。2.赏析本章所附的案例,进一步把握文学活动的内涵及特征。【总结】幼儿园文学活动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教学特征和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首先应选择经典的、优秀的、适宜的幼儿文学作品,并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每一类作品的特点,然后再从每一具体的文学作品出发去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学习作品的语言,促进幼儿积累文学审美和文学语言的经验。16梳理巩固,思考练习【作业】【总结】16第二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赏析目标,引入新课

小班儿歌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中班散文活动“春雨沙沙”大班故事活动“金黄色的马车”17第二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赏析目标,引入新课小小班儿歌活动“小老鼠上灯台”1.理解小老鼠偷油吃的画面情节,感受儿歌的节奏美、韵律美。2.丰富词汇“灯台”,发准翘舌音“鼠、上、吃”,学习有节奏地朗诵。3.能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中班散文活动“春雨沙沙”1.感受散文描绘的美丽画面,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的景象。2.丰富词汇:飘、衔、织等动词,学习有感情地朗读。3.萌发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大班故事活动“金黄色的马车”1.感受故事的情节、意境及语言的美,感知故事拟人、变形的写作手法。2.丰富词汇:披风、皇冠、狂欢等,掌握故事中对话,学做故事表演。3.体验小猫、小狗、小熊的情感变化,明白对别人的帮助其实是一件助人为乐的事。18小班儿歌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中班散文活动“春雨沙沙”大班故事分析目标,理解新知请思考:1、以上各年龄班的文学活动目标的全面性、针对性、适宜性如何?2、制定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应考虑哪些方面?遵循哪些原则?19分析目标,理解新知请思考:19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目标同样可以分解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具体活动目标。制定时首先必须从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教育内容和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然后从教学应遵循的一般原则着手,制定出情感、认知及能力等三大维度的目标。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具体活动目标20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目标同样可以分解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具体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总目标情感、态度

1.喜欢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2.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性和创造性活动;3.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认知、习惯1.认识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丰富与作品相关的社会、认知、语言等知识;2.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倾向或情感脉络,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3.初步感知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逐步接触文学作品的艺术语言构成方式。4.逐步养成有意识积累文学语言的习惯,并乐意尝试运用于适当场合。技能、能力21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总目标情感、态度认知、习惯1总目标内涵分析让幼儿享受参与文学活动的乐趣在聆听、吟诵、表演中,愉悦身心、陶冶性情、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认识各种句式,丰富各类词汇,感受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使幼儿掌握倾听和艺术发声的技能逐步掌握有意识的、评析性的、欣赏性的倾听能力;逐步掌握运用声音的不同变化来朗诵、讲述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运用生动有感情的语言再现文学作品,创编文学作品;运用多元的艺术形式展现文学作品。22总目标内涵分析让幼儿享受参与文学活动的乐趣在聆听、吟诵、表演小弟和小猫柯岩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妈妈叫他来洗澡,装没听见他就跑。爸拿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格格地笑。姐姐抱来个小花猫,拍拍爪子舔舔毛。两眼一眯:“妙,妙,妙,谁跟我玩?谁把我抱?”弟弟伸出小黑手,小猫连忙往后跳。胡子一撅头一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姐姐听见哈哈笑,爸爸妈妈皱眉毛。小弟听了真害臊:“妈!妈!快快给我洗个澡。”2323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一)情感态度1、喜欢听故事和念儿歌。2、愿意参与欣赏性和表现性文学活动。3、初步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二)认知习惯1、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并逐步养成模仿美的习惯。2、丰富与文学作品相关的知识,明白浅显的道理。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节。4、知道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三)能力技能1、能集中注意地、有目的地倾听文学作品。2、能独立地朗诵儿歌,与同伴一起复述简短故事。3、能初步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4、能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小班24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二)认知习惯小班24(一)情感态度1、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2、积极参与表现性和创造性的3、体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二)认知习惯1、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美、语言美,丰富相关的知识,明白蕴含的道理。2、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主题倾向,体会作品的情感基调。3、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4、逐步养成积累文学语言的习惯,并愿意尝试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三)能力技能1、能对所倾听的文学作品进行简单地分析、评价。2、能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散文,复述和表演故事。3、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音乐、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4、能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25(三)能力技能25(一)情感态度1、喜欢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2、主动积极参与表现性、创造性的文学活动。3、正确体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二)认知习惯1、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丰富相关的知识,明白蕴含的道理。2、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倾向或情感脉络。3、初步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接触艺术语言构成方式。4、有积累文学语言的初步意识和习惯,并乐意尝试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三)能力技能1、能进行欣赏性倾听,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初步抱有赞美态度。2、能分辨故事、诗歌和散文,并能有表情地朗诵、讲述(复述)或表演。3、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音乐、美术等形式表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4、能依据文学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进行大胆地扩充想像,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作品的创编。大班26(一)情感态度(三)能力技能大班26全面性情感态度认知习惯技能能力针对性针对文学作品类型针对具体文学题材针对不同年龄班一致性要求上:与上级目标保持一致描述上:做到主体一致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制定27全面性情感态度针对性针对文学作品类型一致性要求上:与上级目标

梳理巩固、应用练习【总结】文学活动的目标具有多维度、整合性、层次性的特点,它以帮助幼儿发展完整的语言为宗旨,不仅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项目,如融合倾听、朗读、讲述等方面的情感、认知和能力,还涉及诸多文学作品学习的目标,如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提高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掌握倾听和艺术发声的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等综合要素。制定时,务必要在《纲要》的指导下,从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技能三个维度出发,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文学活动的内在本质来确定。【作业】1.熟读文学活动的总目标及各年龄班的目标。2.将各年龄班文学活动的目标列成表格进行比较分析。3.请运用本节所学的相关知识,为中班《借你一把伞》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28梳理巩固、应用练习【总结】【作业】28第三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

展示案例,导入新课29第三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

《借你一把伞》

(小出保子)

下雨了,糟糕,娜娜没有带伞,站在雨中。小蚂蚁拿着小小的草叶走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娜娜拿着,小蚂蚁的伞真小。青蛙拿着瓜的叶子跳过来,说:“借你一把伞。”青蛙的伞是漏斗伞。兔子拿着有叶片的胡萝卜,说:“借你一把伞。”兔子的伞会漏雨。小狐狸拿着芋头叶给娜娜,小狐狸的伞是不是刚好呢?撑着撑着,啊,雨漏下来了,娜娜和小动物跑了起来。大熊拿着大大的荷叶走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大熊的伞好大好重啊!小狗强强拿着伞跑了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啊,那就是娜娜的伞嘛!下雨天,拿着伞排队走,还有谁没有伞呢?30

《借你一把伞》

(小出保子)

下雨了,糟糕,娜娜没有带伞,

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网络结构

第二层次

第一层次欣赏故事引导思考学说故事表演故事专题讨论户外探索户外写生创造性讲述仿编故事表演故事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31

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网络结构

第二第一欣赏故事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网络活动第一层次:一、欣赏故事1、完整欣赏教师生动讲述的故事,初步感知故事的名称、角色、大致内容;2、借助声像视听,分段欣赏故事,初步感知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伞?每一种伞有什么特点?发准字音:伞,理解词汇:撑、漏斗,学说短句“借你一把伞”。二、引导思考人家借你一把伞(或你借别人一把伞),心情会怎样?第二层次:一、学说故事1、借助教具,分段学讲故事,感受艺术结构语言的美;2、借助声像,完整跟说故事,初步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二、表演故事让幼儿分成七组,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讲述叙述部分,对话部分由各自承担的角色讲述,进行完整表演。第三层次:一、专题讨论小动物们的伞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伞?生活中你见过什么叶子也能当成伞?二、户外探索1、事先寻找植物种类多的地点,并准备好画板、画纸、画笔、故事磁带、录音机等。2、带幼儿寻觅像伞状的植物,如草叶、瓜叶、芋头叶、荷叶、蘑菇、芭蕉叶、树叶等。三、户外写生将寻觅到的植物外形画下来。第四层次:一、创造性讲述结合写生作品,学习用原故事的句型,如“谁拿着什么的叶子走过来?谁的伞怎么样?”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二、仿编故事仿照原作品的格式,从一个句段的仿编到句段串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三、表演故事分享自编的故事,启发幼儿有创意地表演,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32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网络活动第一层次:第三层次:32分析案例,理解新知请思考:

以上的故事活动在设计方面,有几个层次?体现了几大环节?每个环节在组织中有什么要领?要注意哪些事项?33分析案例,理解新知请思考:33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34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34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5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5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6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6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7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7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8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8风儿在哪里风儿在哪里,花儿说:当我轻轻跳舞的时候,风儿正从我身边走过。风儿在哪里,红旗说:当我轻轻飘扬的时候,风儿是我的朋友。风儿在哪里,风筝说:当我轻轻往上飞的时候,风儿和我一起玩耍39风儿在哪里39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40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40常见文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41常见文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41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组织故事活动欣赏故事表现故事编够故事诗歌、散文活动欣赏诗歌、散文朗诵、表演诗歌、散文创编诗歌、散文42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组织故事活动欣赏故事诗歌、散文活动欣赏诗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类型幼儿故事活动幼儿散文活动幼儿诗歌活动43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类型幼儿故事活动幼儿散文幼儿诗歌43(一)故事活动1.欣赏故事(1)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①创设好环境②安排好坐位③讲好开场白(2)教师充满感情地、生动流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作品①应用普通话正确讲述②用语调、表情、动作等渲染气氛(3)用提问的方式组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并联系个人经验,引导深入思考和想象。①提问的形式:一是讲述中的插问,二是讲述后的提问。②提问的设计: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具体明确、富于启发性。2.表现故事(1)复述故事①全文复述②分段复述③细节复述(2)故事表演游戏①整体表演型②分段表演型③角色表演型3.编构故事(1)扩编和续编小班:故事结局中班:有趣情节大班:完整故事(2)转换编构根据乐曲、声音、绘画、图片、表演等情境,转换成描述和叙述性的语言。(3)独立完整编构根据题目进行口头创编;把用来编构故事的事件画成图画,再根据图画编构故事。44(一)故事活动1.欣赏故事2.表现故事44(一)幼儿故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幼儿故事内容的选择第一,主题单一明确,有一定教育意义第二,情节具体生动,情节简单,按一般顺序记叙第三,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易于学前儿童理解(小兔子,大灰狼)第四,故事要有针对性——本班实际情况(小猪变干净了)第五,有利于训练学前儿童创新性思维(会动的房子)第六,故事选择要体现年龄特征45(一)幼儿故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幼儿故事内容的选择452.幼儿故事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故事教学活动要体现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如下:(一)恰当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故事(二)通过多种形式讲述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三)通过挂图等教具、表演以及三层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情节(四)展开相关活动,迁移故事经验(五)活动延伸462.幼儿故事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故事教学活动要体现以

教师运用一定手段,设置—定的情景,引起幼儿想急于了解故事的浓厚兴趣,教师常见的导入手段有:直观教具引入,猜谜引入,表演引入,提问引入等,如童话《会动的房子》,教师首先可提问“房子会动吗”,引起幼儿兴趣,导入故事。

(1)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故事47(1)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故事47

教师要表现出对故事极大的兴趣,辅以适当的直观教具、用生动有感情的语言完整讲述,语言要熟悉而准确,几遍讲述的语言要一致,便于幼儿完整记忆。教师几遍讲述故事的方式应多样,以免让孩子觉得枯燥而不感兴趣。

(2)

教师生动有感情地讲述故事48教师要表现出对故事极大的兴趣,辅以适当的直观教

通过挂图、教具、故事表演和描述性、思考性、假设性的三层次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主题、情节、人物性格特征等。

(3)

理解故事49通过挂图、教具、故事表演和描述性、思考性、假设

如童话《会动的房子》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以提问“房于会动吗”引出故事,第一遍讲完故事后,教师可进行描述性提问,如“故事的名字是什么”、“故事中有哪些人物”、“它们先后到过哪些地方”、“听到了什么声音”,帮助幼儿首先了解故事内容大意;在第二遍讲述完故事后教师可提思考性提问,如“房子为什么会动”、“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小松鼠?你喜欢它吗?为什么?”

(3)

理解故事50如童话《会动的房子》教学活动中,首先教师以提问“

为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故事,教师可以在理解或延伸环节安排活动,如故事表演游戏、复述故事、创编故事、续编故事(编构故事)。

(4)围绕故事开展系列创设性活动51为帮助幼儿理解掌握故事,教师可以在理解或延伸环节学前儿童编构故事就是幼儿尝试运用语言,按照故事一定的规则来编出符合生活常规的精彩故事。具体年龄要求:小班:编结局学前儿童根据自己对故事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的理解,在故事行将结束时为故事想象编构一个结局。52学前儿童编构故事就是幼儿尝试运用语言,按照故事一定的规则来编中班:编高潮和结局教师讲故事到高潮部分停止,让幼儿根据自己对之前情节的理解进行续编。大班:编完整的故事教师提供参考材料,或由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进行故事创编。需注意,故事要有语言、情节、人物和主题等构成要素。53中班:编高潮和结局533.学前儿童故事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指导要点利用多种形式积累学前儿童相关的知识、生活经验。1教师讲述故事语言要规范、完整、生动形象。2教学形式丰富多样。3学前儿童故事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儿童理解、体验作品,所以三层次的提问设计应准确、恰当。34以发展学前儿童创造性想象和语言表述为主。5543.学前儿童故事活动的组织方法和指导要点利用多种形式积累学前(二)诗歌、散文活动1.欣赏诗歌、散文(1)设置良好的意境,激发幼儿倾听诗歌、散文的兴趣和愿望①视听情景②模拟实景(2)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诵诗歌或散文,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作品①标准普通话②有感情朗诵(3)结合教具及提问的形式,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并理解诗歌、散文①结合形象化的教具,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散文意境、情绪情感。②通过递进式的提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散文内容、表现形式。2.朗诵、表演诗歌、散文(1)提供良好的模仿榜样(2)反复欣赏,轻声跟诵(3)有表情、有技巧地朗诵(4)结合道具,进行配乐表演诵3.仿编诗歌、散文小班:在原有画面的基础上换词中班:通过变换词句,使画面出现新内容大班:对结构进行部分变动或提供开头,独立创编指导(1)经验准备(2)讨论与示范(3)想象与仿编(4)串连和总结55(二)诗歌、散文活动1.欣赏诗歌、散文2.朗诵、表演诗歌、散(二)幼儿诗歌、散文活动的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诗歌散文活动包括诗歌散文欣赏、创编、仿编诗文作品,绕口令、谜语教学等。56(二)幼儿诗歌、散文活动的设计与指导56题材广泛,有意义A.有趣的叙事诗《小弟和小猫》B.抒情散文诗《春雨的色彩》C.浅易古诗《咏鹅》(1)一般要点1.诗歌、散文作品的选材要点57题材广泛,有意义(1)一般要点1.诗歌、散文作品的选材要点构思巧妙,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A.琅琅上口B.想象奇妙,从儿童视角看世界

《梳子》、《小老鼠》符合学前儿童已有经验水平A.主题B.情节C.内容《排排坐》、《分苹果》58构思巧妙,富有想象力,充满童趣58小班选材应以儿歌为主篇幅小、主题集中、含一个画面、语言生动活泼、构思巧妙小班诗歌《小白兔》

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2)各年龄班选材要点59小班选材应以儿歌为主(2)各年龄班选材要点59中班选材应以儿歌、儿童诗为主画面一个以上,篇幅稍长、语言丰富、重复结构《吹泡泡》: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儿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吹呀吹呀,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吹呀吹呀,我吹出的泡泡是一串串欢笑……(2)各年龄班选材要点60中班选材应以儿歌、儿童诗为主(2)各年龄班选材要点60(1)导入:设置情境,引出作品创设一个与作品已经吻合的语境和空间,为儿童理解文学作品做好铺垫。具体方法:启发提问、情景导入、故事导入,不同年龄的儿童来讲应有所区别。2.学前儿童诗歌、散文活动过程的设计61(1)导入:设置情境,引出作品创设一个与作品已经吻合的语境教师创设情境+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诵语气、语速、音韵。眼神、手势、表情、身姿等(2)教师示范朗诵诗文62教师创设情境+背景音乐+声情并茂地朗诵(2)教师示范朗诵诗(3)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文教师通过音乐、挂图等教具,帮助儿童理解诗歌。通过三层次的提问,帮助儿童理解诗歌。理解难懂的字、词、句。理解诗文的情绪情感。理解诗文的表现形式。63(3)帮助学前儿童理解诗文教师通过音乐、挂图等教具,帮助儿(4)学习朗诵诗文小班儿歌:《逗蚂蚁》蚂蚁来呀来,快快来吃饭。什么饭?黄米饭。什么菜?炒青菜。什么碗?烂泥碗。吃不了,往回搬,哼唷哼唷搬得欢。64(4)学习朗诵诗文小班儿歌:《逗蚂蚁》64(5)围绕诗文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A.诗歌表演游戏B.配乐朗诵C.绘画D.教师和儿童一起简单谱曲演唱E.诗歌仿编活动65(5)围绕诗文主题开展相关的活动A.诗歌表演游戏65(1)适合选材:内容生动、有固定格式、多重复结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2)基本环节:熟悉作品和相关知识准备;师生讨论,教师示范;教师提供教具,引导幼儿仿编;教师总结,理解新作。(一)仿编的年龄班特征补充:学前儿童诗歌、散文仿编活动66(1)适合选材:内容生动、有固定格式、多重复结构、内容贴近幼诗歌《春风》原作:春风一刮,芽儿萌发,吹绿了柳树,吹红了山茶,吹来了燕子,吹醒了青蛙,吹得小雨轻轻地下,孩子们河边去种瓜。

小班:换词——画面局部变化的理解仿编:春风一刮,芽儿萌发,吹绿了小草,吹红了桃花,吹来了蝴蝶,吹醒了乌龟,吹得小雨轻轻地下,孩子们河边去种瓜。67诗歌《春风》原作:小班:换词——画面局部变化的理解仿编:春风中班诗歌《吹泡泡》原作:星星是月亮吹出的泡泡,露珠是小草吹出的泡泡,葡萄是藤儿吹出的泡泡,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是一串串欢笑。

中班:换系列词——画面变化的想象与表现仿编作品为:太阳是蓝天吹出的泡泡,浪花是大海吹出的泡泡,苹果是果树吹出的泡泡,我吹出的泡泡是一首首歌谣,是一串串欢笑。68中班诗歌《吹泡泡》原作:中班:换系列词——画面变化的想象与表《春天在哪里》原作: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小朋友的眼睛里,看见红的花呀,看见绿的草,还有那会唱歌的小黄鹂,滴沥滴沥滴沥沥,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大班:换画面——新画面的理解仿编作品为: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哪里呀?春天在那小朋友的耳朵里,听见鸽子叫呀,听见蝴蝶飞,还有那会采蜜的小蜜蜂,滴沥滴沥滴沥沥,春天在小朋友的耳朵里!69《春天在哪里》原作:仿编作品为:69诗歌仿编的基本环节指导1、教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学习——掌握——讨论诗歌。2、教师示范仿编。3、教师引导儿童仿编。4、激发兴趣,教师引导儿童学习仿编新作品。资料70诗歌仿编的基本环节指导资料70诗歌、散文活动的组织方法与指导要点第一,积累相关的知识、生活经验;第二,与各种活动相结合,重在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儿童理解诗文;第三,把握不同年龄儿童的活动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仿编活动;第四,留给儿童艺术性建构语言的尝试空间。71诗歌、散文活动的组织方法与指导要点第一,积累相关的知识、生活中班诗歌《伞》公路边的大杨树,是小喜鹊的伞。水塘里的大荷叶。是小青蛙的伞。山坡上的大蘑菇,是小蚂蚁的伞。下雨了,大家都有一把伞。72中班诗歌《伞》公路边的大杨树,72补充:学前儿童绕口令、谜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一、学前儿童绕口令教学二、学前儿童谜语教学73补充:学前儿童绕口令、谜语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指导73一、学前儿童绕口令教学74一、学前儿童绕口令教学74(一)学前儿童绕口令的基本内涵1、绕口令的定义绕口令是语音相近而容易混淆的字、词和句子组成的一种练习学前儿童发音的游戏儿歌。它又叫急口令、拗口令,古时候叫吃语诗。75(一)学前儿童绕口令的基本内涵75(一)学前儿童绕口令的基本内涵2、绕口令的特点(1)内容和形式都比较生动活泼,诙谐幽默,形象有趣。(2)由语音相近或容易混淆的字构成,句式工整。(3)朗读要快、准确、流畅。76(一)学前儿童绕口令的基本内涵76(一)学前儿童绕口令的基本内涵3、绕口令教学对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积极意义(1)帮助学前儿童练习正确发音(2)矫正语言障碍(3)训练儿童思维的敏捷性77(一)学前儿童绕口令的基本内涵771、选材要点(1)根据地域特色,纠正方言发音。训练平翘舌音的:《天上有个日头》天上有个日头,地下有块石头,

嘴里有个舌头,手上有五个手指头。

不管是天上的热日头,地下的硬石头,

嘴里的软舌头,手上的手指头,

还是热日头,硬石头,软舌头,

手指头,反正都是练舌头。(二)学前儿童绕口令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要点781、选材要点(二)学前儿童绕口令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要点78(2)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色和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选材。小班训练儿童发z音的儿歌:三个好孩子,三个小胖子,穿衣扣扣子,红红帮冬子,冬子帮珍子,互相来帮助,都是好孩子。(二)学前儿童绕口令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要点79(二)学前儿童绕口令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要点792、教学环节指导(1)做好准备工作。(2)设置情景导入。如:阮居平先生的《鸭与霞》:湾湾水田一片霞,水上游来一群鸭。霞是五彩霞,鸭是麻花鸭。麻花鸭钻进五彩霞,五彩霞网住麻花鸭,乐坏了鸭,摇碎了霞,分不清是鸭还是霞。802、教学环节指导80(3)教师示范朗读。(4)帮助学前儿童理解绕口令。(5)教师再次示范朗读,引导儿童记诵绕口令。(6)围绕绕口令开展相应的游戏活动。81(3)教师示范朗读。81绕口令活动《拦兔追鹿》(大班)老虎拦住鹿和兔的路,

张着嘴巴要吃兔。

兔子捂着肚子呜呜哭,

说是吃草中了毒。

老虎放开兔子去追鹿,

左找右找找不着鹿,

回头再来抓小兔,

没了兔,没了鹿,

气得老虎直发怒。82绕口令活动《拦兔追鹿》(大班)老虎拦住鹿和兔的路,

张着嘴巴二、学前儿童谜语教学83二、学前儿童谜语教学83(一)什么是谜语谜语既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又是有趣的智力游戏材料。它通常是五字句或七字句构成的四句儿歌,具有诗歌的语言特点。谜语通常采用比拟手法,综合描述某物或人或现象而隐藏其名称,让猜谜者根据描述的综合情况思考概括出物体或人的名称。84(一)什么是谜语谜语既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又是有趣的智力游戏材(二)学前儿童谜语教学对儿童发展的意义1、巩固幼儿对事物或现象的认识,丰富其社会认知。2、训练学前儿童语言的理解力和思维的敏捷性和概括力,开启儿童心智,发展儿童语言。3、编谜活动,可以考验学前儿童的语言驾驭能力、观察力和对实物或现象的把握概括能力。4、猜谜和编谜活动,具有很强的游戏性,能激发学前儿童的求知欲,满足学前儿童的好奇心,能够让儿童体验成功的快乐。85(二)学前儿童谜语教学对儿童发展的意义1、巩固幼儿对事物或现(三)学前儿童谜语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要点1、学前儿童猜谜教学设计和组织的要点(1)情景导入(2)教学前儿童掌握猜谜的具体方法(3)教师示范猜谜(4)教师引导学前儿童猜谜谜语:圆圆脸儿像苹果,又酸又甜营养多,既能做菜吃,又可当水果。西红柿86(三)学前儿童谜语教学活动设计和组织要点1、学前儿童猜谜教学(5)记忆谜语谜面儿歌(6)同样方法出示2-3个谜语,引导学前儿童猜谜。(7)教师小结,在儿童保持猜谜的浓厚兴趣情况下,引导儿童在日常生活中继续猜谜活动。87(5)记忆谜语谜面儿歌87

(1)学前儿童编谜能力结构。A.具有一定的生活知识经验。B.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C.对谜语熟悉且感兴趣。(2)学前儿童编谜活动设计和组织要点。A.教师引导学前儿童认知谜语特点。B.教师示范编谜。C.教师出示一个谜语,引导儿童编谜语。D.教师引导儿童背诵自编谜语。2、学前儿童编谜活动设计和组织教学(大班)88

(1)学前儿童编谜能力结构。(2)学前儿童编谜活8989909091919292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评析是否以幼儿的审美趣味为前提活动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审美需要和年龄特征活动方式是否利于幼儿的学习动机和学习能力发展是否以幼儿的接受能力为基础是否能特意创造出某种与作品内容、意境、情感相协调的环境或氛围是否让幼儿有更多机会直接的、完整的去欣赏、表现、表演文学作品93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评析是否以幼儿的活动内容活动方式是否以幼94949595设计案例:中班故事《太阳帽的故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个小姑娘戴着一顶漂亮的太阳帽去游泳,突然,“呼呼呼,呼呼......”一阵大风吹来了,小姑娘头上的太阳帽不见了。丁丁捡到了太阳帽,把他变成了一个飞盘,飞盘飞呀飞。“呼呼呼,呼呼......”一阵大风吹来了,飞盘不见了。小猴捡到了太阳帽,把它变成了秋千,秋千荡呀荡。“呼呼呼,呼呼......”一阵大风吹来了,秋千不见了。蜗牛捡到了太阳帽,把它变成了摇篮,摇篮摇啊摇。“呼呼呼,呼呼......”一阵大风吹来了,摇篮不见了......小朋友们,小姑娘的太阳帽又飞到哪里去了呢?96设计案例:中班故事《太阳帽的故事》在一个炎热的夏天,一个小姑

作品赏析:

这虽然是一个学前儿童生活经验的故事,但比较有趣,颇有艺术的想象力,它通过丁丁、小猴、蜗牛捡到太阳帽,玩太阳帽,被风刮走等情景,给学前儿童展示了一个充满童趣和想象的世界,本故事适合续编或创编。教师可引导学前儿童通过开展各种动手动脑活动,活跃思维,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去大胆创造。97

作品赏析:97活动目标:

1.网络活动中帮助学前儿童理解作品,人物,主体,丰富学前儿童对帽子的认知。

2.培养学前儿童爱动脑的习惯,鼓励学前儿童大胆想象和创造,体验创造的快乐和自豪。

3.通过制作太阳帽,培养学前儿童的动手操作能力。

4.能完整地讲述故事,并用流畅连贯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表达,培养学前儿童的创新能力。活动准备:

1.不同类型的太阳帽几顶。

2.教学挂图与课件。

3.制作太阳帽的一些相关材料。98活动目标:98【总结】文学作品的学习是一个系统的、成网络状的活动群。这是一个从理解到表达,从模仿到创新,从接受到运用的整合过程。在这样的活动过程中,集中呈现出“听、说(演)、编”的活动环节。可见,设计文学活动,遵循活动的基本结构是前提,组织好“听、说(演)、编”的中心环节才是关键。

梳理提升,模拟演练【作业】结合本章内容的学习和理解,按照规范的格式完成以下一篇活动计划,并分组进行试教和评析:小班童谣《小老鼠上灯台》中班散文《春雨沙沙》大班故事《金黄色的马车》99【总结】梳理提升,模拟演练【作业】99第六章幼儿园文学活动指导100第六章幼儿园文学活动指导1

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接受能力和阅读能力相适应的各类文学作品的总称。包括寓言、童话、、神话、儿童故事、儿歌、儿童诗、儿童散文、儿童小说、儿童科学文艺等多种体裁。101指那些与0-6岁儿童心理发展水平和知识经验、10231034第一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

第三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104第一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

第二节幼儿园第一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大班儿歌《好孩子》

展示案例,导入新课105第一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基本认识大班儿歌《好孩子》展好孩子张家有个小胖子,自己穿衣穿袜子,还给妹妹梳辫子。李家有个小柱子,天天起来叠被子,打水扫地擦桌子。王家有个小妮子,找个钉子小锤子,修好课桌小椅子。周家有个小豆子,捡到一个皮夹子,还给后院大婶子。小胖子,小柱子,小妮子,小豆子,他们都是好孩子。【活动意图】《好孩子》是一首子字歌,它突出的特点是每句最后一个字几乎相同,一韵到底,韵律感强。作者以极其浅白的语言,描绘了四位好孩子的感人形象,在行为规范上给幼儿树立了良好的学习典范。本活动就围绕这一具体的文学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主题活动,重点在于引导幼儿充分感受歌谣的主题思想、语言内容、文体特点的基础上,学习朗诵和创编,并从和谐顺口的节奏和生动有趣的内容中获得心理满足。106好孩子张家有个小胖子,自己穿衣穿袜子,还给妹妹梳辫子。【活动

大班儿歌活动:好孩子【活动目标】1、喜欢这首亲切而有趣的传统歌谣,乐意参与朗诵和仿编词段的活动。2、学会有节奏、有韵律地朗诵全文,体会“好孩子”的意义从哪里来。3、知道它是一首“子字歌”,突出特点是每句最后一个字几乎相同,一韵到底,韵律感强。【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具有自理个人生活的经验,如会自己穿袜子、叠被子、梳头发、擦桌子等。2、物质准备:儿歌中四位好孩子的图像(图像注“张、李、王、周”的字样);人手一件木竹类的打击乐器。【活动过程】一、初步感知儿歌1、引导语:在小朋友生活的周边,有很多好孩子,谁能告诉老师,好孩子是怎么样子的?2、过渡语:下面,老师想请小朋友欣赏一首与好孩子有关的、很有趣的歌谣,猜猜歌谣叫什么名字?哪儿有趣?(一)首次欣赏教师的表情朗诵,初步感知儿歌的生动有趣。1、启发提问:猜猜歌谣叫什么名字?听起来感觉怎么样?2、教师小结:这首歌谣叫《好孩子》,讲的都是好孩子做好事的事情。读起来很有节奏、很顺口,听起来很生动、很有趣。接下来再欣赏一遍,找找哪儿很有趣?(二)再次欣赏教师的表情朗诵,初步感知“子字歌”的突出特点。1、启发提问:谁能发现这首歌谣里有一个很有趣、很特别的地方?2、教师小结:这首歌谣最特别的地方就是每句最后一个字都是“子”字,所以也可以说它是一首“子字歌”。(三)第三次分段观赏教师边演示教具边朗诵歌谣,初步感知儿歌角色与内容。1、启发提问:儿歌说到的四位好孩子分别是哪家的孩子?叫什么名字?做了什么好事?2、引导思考:为什么说他们是好孩子?107大班儿歌活动:好孩子【活动目标】(一)首次欣赏教师的表情大班儿歌活动:好孩子二、理解体验作品(一)朗诵儿歌1、借助教具,分段跟念儿歌,并进行发准翘舌音的练习;2、完整跟念儿歌,可从不出声到轻声再到稍微响亮的声音反复完整跟念。(二)表演儿歌1、加入打击乐器,学习有节奏、有韵律、有表情地表演诵。2、让幼儿分成四组,扮演不同的角色,进行分角色的表演诵。三、迁移作品经验1、专题讨论:我要怎样做才能是个好孩子?2、观察生活:寻找生活中好孩子的事迹。3、积累素材:把观察收集到的素材画下来。四、创造性想象与讲述(一)讨论与示范:1、组织讨论:儿歌里的好孩子,除了可以自己穿衣、穿袜、叠被子,还可以为自己做什么?儿歌里的好孩子,除了可以帮助小妹妹梳辫子、帮爸爸妈妈扫地擦桌子、帮小伙伴修课座椅,还可以帮他们做什么?2、教师示范:根据幼儿讨论结果,选择一至两个内容示范仿编一至两段,帮助幼儿将自己的想象纳入一定的语言框架之中。(二)想象与仿编:1、引导幼儿借助自己观察收集到的绘画素材来仿编一个段落;2、取消绘画素材,要求幼儿脱离教具去想象与仿编一个段落。(三)串连和总结:1、在幼儿分别编出自己的儿歌段落后,教师帮助幼儿选择四个具有代表性的段落,并加上原文的总结句成为一篇完整的歌谣。2、组织幼儿有表情地朗诵自编的儿歌,鼓励幼儿即兴加入打击乐器或动作,使幼儿从和谐顺口的节奏朗诵和生动有趣的仿编活动中获得身心满足。108大班儿歌活动:好孩子二、理解体验作品梳辫子、帮爸爸妈妈扫地擦分析案例,理解新知请思考:什么是幼儿园的文学活动?它的内涵和特征是什么?它具有哪些方面的教育作用?从这一案例中你能感受到什么?109分析案例,理解新知请思考:10一、内涵及价值内涵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这种活动围绕某一具体的幼儿文学作品,展开一系列相关的主题活动,帮助幼儿走进作品,理解体验作品生动有趣的主题,学习丰富形象的文学语言,感受艺术性结构语言的美,明辨作品中人物的真善美、假丑恶;并通过开展与作品主题相一致的迁移经验活动和创造性运用语言活动,让幼儿走出作品,与现实生活结合,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机会,帮助幼儿发展完整的语言。核心要素文学作品主题活动理解体验迁移经验艺术性结构语言创造性运用语言全面的语言价值1、导思2、燃情3、益智4、添趣110一、内涵及价值内涵核心要素价值11二、特征与类型

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活动对象形象生动、信息丰富——幼儿的任务是通过聆听、诵读、阅读图画,观看动画等学习和理解活动主体呈现的是书面语言信息——

教师的工作将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帮助幼儿理解2、蕴含着审美感染的学习过程幼儿园文学活动目标——首先应该是审美价值体现,其次才是认识价值和娱乐价值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学习过程——首先应该是语言美、形象美、情感美、意境美的感染过程3、是个多层次的学习活动

第一层次:聆听或阅读,学习和欣赏作品美;第二层次:透过语言和概念去认识作品所表现的自然和社会知识;第三层次:开展操作活动,进行经验迁移,检验和加深对作品美的理解;第四层次:扩展想象,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去表达,感受到艺术结构语言的不同方式。4、提供多种与文学作品相互作用的途径多种途径:动手、动嘴、动眼、动耳、动脑。三种水平:动作表征、形象表征、概念表征。特征111二、特征与类型1、围绕文学作品展开学习活动2、蕴含着审作品欣赏活动充分感知作品,理解作品意境,受到美的熏陶的活动。包含听(观)赏作品,理解体验,交流议论,重复欣赏等环节。包括故事欣赏、诗歌欣赏、散文欣赏等。作品表现活动再现性,如朗诵、复述等;创造性,即运用美术、音乐、建构、舞蹈,戏剧等来表达对作品独特理解。含三步骤:回忆再现;探索发现;转换表现。常见类型:故事复述及表演,诗歌、散文朗诵等。作品创编活动不仅对作品表现形式加以大胆创新,也是对作品内容加以变化与再创造,并运用多元形式进行展现。基本步骤:设疑想象;尝试创作;分享交流。具体分为:诗歌或散文的创编、故事的编构等。类型112作品欣赏活动充分感知作品,理解作品意境,受到美的熏陶的活动。

三、选材要求及作品赏析

选材要求形象要具体鲜明

语言浅显易懂情节要单纯有趣

结构条理清楚主题要健康明朗

内容丰富多样113

三、选材要求及作品赏析

选材要求形象要具体鲜明1.从作品的形象、语言、情节、结构、主题倾向、写作手法这几方面作整体的把握。2.从作品的体裁方面作深入的鉴赏和分析幼儿诗歌感情充沛、想象丰富,形象生动,语言精炼、音乐和谐,集中体现语言艺术的美学特征。幼儿散文语言精美、描绘生动细腻。让幼儿在感受意境美、语言美情感美同时,提高对自然美、社会美的敏感性。幼儿故事有引人人胜的情节,有重复变化、多样统一,均衡完满的整体结构,可以满足儿童多方面的精神需求。作品赏析1141.从作品的形象、语言、情节、结构、主题倾向、写作手法这几方梳理巩固,思考练习【作业】

1.复习本节内容,查阅相关资料。2.赏析本章所附的案例,进一步把握文学活动的内涵及特征。【总结】幼儿园文学活动是以幼儿文学作品为基本教育内容而设计组织的语言教育活动,具有鲜明的教学特征和重要的教育价值。教师首先应选择经典的、优秀的、适宜的幼儿文学作品,并进行深入分析、准确把握每一类作品的特点,然后再从每一具体的文学作品出发去引导幼儿充分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美、情感美、形象美、意境美,学习作品的语言,促进幼儿积累文学审美和文学语言的经验。115梳理巩固,思考练习【作业】【总结】16第二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赏析目标,引入新课

小班儿歌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中班散文活动“春雨沙沙”大班故事活动“金黄色的马车”116第二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赏析目标,引入新课小小班儿歌活动“小老鼠上灯台”1.理解小老鼠偷油吃的画面情节,感受儿歌的节奏美、韵律美。2.丰富词汇“灯台”,发准翘舌音“鼠、上、吃”,学习有节奏地朗诵。3.能用简单的模仿动作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中班散文活动“春雨沙沙”1.感受散文描绘的美丽画面,理解春雨给大地带来万紫千红的景象。2.丰富词汇:飘、衔、织等动词,学习有感情地朗读。3.萌发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大班故事活动“金黄色的马车”1.感受故事的情节、意境及语言的美,感知故事拟人、变形的写作手法。2.丰富词汇:披风、皇冠、狂欢等,掌握故事中对话,学做故事表演。3.体验小猫、小狗、小熊的情感变化,明白对别人的帮助其实是一件助人为乐的事。117小班儿歌活动“小老鼠上灯台”中班散文活动“春雨沙沙”大班故事分析目标,理解新知请思考:1、以上各年龄班的文学活动目标的全面性、针对性、适宜性如何?2、制定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教育目标应考虑哪些方面?遵循哪些原则?118分析目标,理解新知请思考:19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目标同样可以分解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具体活动目标。制定时首先必须从幼儿文学的教育功能、教育内容和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身心发展特点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然后从教学应遵循的一般原则着手,制定出情感、认知及能力等三大维度的目标。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具体活动目标119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目标同样可以分解为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具体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总目标情感、态度

1.喜欢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2.积极参与文学作品的表现性和创造性活动;3.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认知、习惯1.认识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丰富与作品相关的社会、认知、语言等知识;2.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倾向或情感脉络,明白其中蕴含的道理;3.初步感知文学作品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逐步接触文学作品的艺术语言构成方式。4.逐步养成有意识积累文学语言的习惯,并乐意尝试运用于适当场合。技能、能力120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总目标情感、态度认知、习惯1总目标内涵分析让幼儿享受参与文学活动的乐趣在聆听、吟诵、表演中,愉悦身心、陶冶性情、提升审美情趣。提高幼儿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认识各种句式,丰富各类词汇,感受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使幼儿掌握倾听和艺术发声的技能逐步掌握有意识的、评析性的、欣赏性的倾听能力;逐步掌握运用声音的不同变化来朗诵、讲述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艺术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运用生动有感情的语言再现文学作品,创编文学作品;运用多元的艺术形式展现文学作品。121总目标内涵分析让幼儿享受参与文学活动的乐趣在聆听、吟诵、表演小弟和小猫柯岩我家有个小弟弟,聪明又淘气。每天爬高又爬低,满头满脸都是泥。妈妈叫他来洗澡,装没听见他就跑。爸拿镜子把他照,他闭上眼睛格格地笑。姐姐抱来个小花猫,拍拍爪子舔舔毛。两眼一眯:“妙,妙,妙,谁跟我玩?谁把我抱?”弟弟伸出小黑手,小猫连忙往后跳。胡子一撅头一摇:“不妙,不妙,太脏太脏我不要!”姐姐听见哈哈笑,爸爸妈妈皱眉毛。小弟听了真害臊:“妈!妈!快快给我洗个澡。”12223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一)情感态度1、喜欢听故事和念儿歌。2、愿意参与欣赏性和表现性文学活动。3、初步体验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二)认知习惯1、初步感受文学作品的语言美,并逐步养成模仿美的习惯。2、丰富与文学作品相关的知识,明白浅显的道理。3、学习理解文学作品的情节内容或画面情节。4、知道文学作品语言与日常生活语言的不同。(三)能力技能1、能集中注意地、有目的地倾听文学作品。2、能独立地朗诵儿歌,与同伴一起复述简短故事。3、能初步运用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表达对文学作品的理解。4、能在文学作品原有基础上扩充想象,仿编诗歌、散文中的一句或续编故事结尾。小班123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年龄阶段目标(二)认知习惯小班24(一)情感态度1、喜欢欣赏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2、积极参与表现性和创造性的3、体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二)认知习惯1、感受文学作品的情感美、语言美,丰富相关的知识,明白蕴含的道理。2、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主题倾向,体会作品的情感基调。3、知道故事、诗歌和散文是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4、逐步养成积累文学语言的习惯,并愿意尝试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三)能力技能1、能对所倾听的文学作品进行简单地分析、评价。2、能较有表情地朗诵诗歌、散文,复述和表演故事。3、能运用较恰当的语言、动作、音乐、绘画形式表现自己的理解。4、能根据文学作品提供的线索,扩展想象,仿编或续编一个情节或一个画面。124(三)能力技能25(一)情感态度1、喜欢欣赏不同体裁、不同风格的文学作品。2、主动积极参与表现性、创造性的文学活动。3、正确体现文学作品所蕴含的审美情趣。(二)认知习惯1、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美、情感美、语言美、意境美,丰富相关的知识,明白蕴含的道理。2、理解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情节内容,学习把握作品的主题倾向或情感脉络。3、初步感知文学作品语言和结构的艺术表现特点,接触艺术语言构成方式。4、有积累文学语言的初步意识和习惯,并乐意尝试运用于不同的场合。(三)能力技能1、能进行欣赏性倾听,对文学作品中的艺术美初步抱有赞美态度。2、能分辨故事、诗歌和散文,并能有表情地朗诵、讲述(复述)或表演。3、能运用恰当的语言、动作、音乐、美术等形式表现对文学作品的理解。4、能依据文学作品提供的想象线索,联系个人已有经验,进行大胆地扩充想像,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完成作品的创编。大班125(一)情感态度(三)能力技能大班26全面性情感态度认知习惯技能能力针对性针对文学作品类型针对具体文学题材针对不同年龄班一致性要求上:与上级目标保持一致描述上:做到主体一致三、幼儿园文学活动的制定126全面性情感态度针对性针对文学作品类型一致性要求上:与上级目标

梳理巩固、应用练习【总结】文学活动的目标具有多维度、整合性、层次性的特点,它以帮助幼儿发展完整的语言为宗旨,不仅为幼儿提供全面的语言学习项目,如融合倾听、朗读、讲述等方面的情感、认知和能力,还涉及诸多文学作品学习的目标,如体验文学作品的美学特征,提高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掌握倾听和艺术发声的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审美创造力等综合要素。制定时,务必要在《纲要》的指导下,从情感态度、认知和能力技能三个维度出发,基于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及其文学活动的内在本质来确定。【作业】1.熟读文学活动的总目标及各年龄班的目标。2.将各年龄班文学活动的目标列成表格进行比较分析。3.请运用本节所学的相关知识,为中班《借你一把伞》制定适宜的活动目标。127梳理巩固、应用练习【总结】【作业】28第三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

展示案例,导入新课128第三节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与组织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

《借你一把伞》

(小出保子)

下雨了,糟糕,娜娜没有带伞,站在雨中。小蚂蚁拿着小小的草叶走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娜娜拿着,小蚂蚁的伞真小。青蛙拿着瓜的叶子跳过来,说:“借你一把伞。”青蛙的伞是漏斗伞。兔子拿着有叶片的胡萝卜,说:“借你一把伞。”兔子的伞会漏雨。小狐狸拿着芋头叶给娜娜,小狐狸的伞是不是刚好呢?撑着撑着,啊,雨漏下来了,娜娜和小动物跑了起来。大熊拿着大大的荷叶走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大熊的伞好大好重啊!小狗强强拿着伞跑了过来,说:“借你一把伞。”啊,那就是娜娜的伞嘛!下雨天,拿着伞排队走,还有谁没有伞呢?129

《借你一把伞》

(小出保子)

下雨了,糟糕,娜娜没有带伞,

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网络结构

第二层次

第一层次欣赏故事引导思考学说故事表演故事专题讨论户外探索户外写生创造性讲述仿编故事表演故事

第三层次

第四层次130

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网络结构

第二第一欣赏故事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网络活动第一层次:一、欣赏故事1、完整欣赏教师生动讲述的故事,初步感知故事的名称、角色、大致内容;2、借助声像视听,分段欣赏故事,初步感知故事中出现了哪几种伞?每一种伞有什么特点?发准字音:伞,理解词汇:撑、漏斗,学说短句“借你一把伞”。二、引导思考人家借你一把伞(或你借别人一把伞),心情会怎样?第二层次:一、学说故事1、借助教具,分段学讲故事,感受艺术结构语言的美;2、借助声像,完整跟说故事,初步学习有表情地讲述故事。二、表演故事让幼儿分成七组,各自扮演不同的角色,教师带领全体幼儿讲述叙述部分,对话部分由各自承担的角色讲述,进行完整表演。第三层次:一、专题讨论小动物们的伞都是一些什么样的伞?生活中你见过什么叶子也能当成伞?二、户外探索1、事先寻找植物种类多的地点,并准备好画板、画纸、画笔、故事磁带、录音机等。2、带幼儿寻觅像伞状的植物,如草叶、瓜叶、芋头叶、荷叶、蘑菇、芭蕉叶、树叶等。三、户外写生将寻觅到的植物外形画下来。第四层次:一、创造性讲述结合写生作品,学习用原故事的句型,如“谁拿着什么的叶子走过来?谁的伞怎么样?”表达一个较完整的意思。二、仿编故事仿照原作品的格式,从一个句段的仿编到句段串连成一个完整故事。三、表演故事分享自编的故事,启发幼儿有创意地表演,体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的情感。131中班故事《借你一把伞》网络活动第一层次:第三层次:32分析案例,理解新知请思考:

以上的故事活动在设计方面,有几个层次?体现了几大环节?每个环节在组织中有什么要领?要注意哪些事项?132分析案例,理解新知请思考:33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133一、幼儿园文学活动的设计34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134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5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135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6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136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7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137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38风儿在哪里风儿在哪里,花儿说:当我轻轻跳舞的时候,风儿正从我身边走过。风儿在哪里,红旗说:当我轻轻飘扬的时候,风儿是我的朋友。风儿在哪里,风筝说:当我轻轻往上飞的时候,风儿和我一起玩耍138风儿在哪里39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139文学活动的设计思路40常见文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40常见文学活动的设计与指导41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组织故事活动欣赏故事表现故事编够故事诗歌、散文活动欣赏诗歌、散文朗诵、表演诗歌、散文创编诗歌、散文141二、幼儿园文学活动的组织故事活动欣赏故事诗歌、散文活动欣赏诗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类型幼儿故事活动幼儿散文活动幼儿诗歌活动142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类型幼儿故事活动幼儿散文幼儿诗歌43(一)故事活动1.欣赏故事(1)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激发幼儿倾听故事的兴趣和愿望①创设好环境②安排好坐位③讲好开场白(2)教师充满感情地、生动流畅地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充分地感受作品①应用普通话正确讲述②用语调、表情、动作等渲染气氛(3)用提问的方式组织讨论,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倾向,并联系个人经验,引导深入思考和想象。①提问的形式:一是讲述中的插问,二是讲述后的提问。②提问的设计:力求做到由浅入深、具体明确、富于启发性。2.表现故事(1)复述故事①全文复述②分段复述③细节复述(2)故事表演游戏①整体表演型②分段表演型③角色表演型3.编构故事(1)扩编和续编小班:故事结局中班:有趣情节大班:完整故事(2)转换编构根据乐曲、声音、绘画、图片、表演等情境,转换成描述和叙述性的语言。(3)独立完整编构根据题目进行口头创编;把用来编构故事的事件画成图画,再根据图画编构故事。143(一)故事活动1.欣赏故事2.表现故事44(一)幼儿故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幼儿故事内容的选择第一,主题单一明确,有一定教育意义第二,情节具体生动,情节简单,按一般顺序记叙第三,人物形象鲜明突出,易于学前儿童理解(小兔子,大灰狼)第四,故事要有针对性——本班实际情况(小猪变干净了)第五,有利于训练学前儿童创新性思维(会动的房子)第六,故事选择要体现年龄特征144(一)幼儿故事活动的设计与指导1.幼儿故事内容的选择452.幼儿故事活动过程的设计与指导学前儿童故事教学活动要体现以儿童为中心,充分发挥儿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具体如下:(一)恰当导入:创设情境,引出故事(二)通过多种形式讲述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内容(三)通过挂图等教具、表演以及三层提问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故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