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教学设计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1.gif)
![《元素》教学设计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2.gif)
![《元素》教学设计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3.gif)
![《元素》教学设计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4.gif)
![《元素》教学设计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c762c315b31d462e875c0f87c70e2bd6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绍--元素》授课方案--优《介绍--元素》授课方案--优第页码37页/总合NUMPAGES总页数37页《介绍--元素》授课方案--优《元素》授课方案一、授课目的1.认识元素的看法,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经过微观想像、解析、谈论、比较、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经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解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认识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实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授课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授课的重点。要修业生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有元素的符号,必定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供应方便。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任意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授课策略解析本课题的授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谈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课的授课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实质情况,教师应供应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虑,组织学生进行谈论。授课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屡次练习中加深理解和牢固,使所学的看法获取比较清楚的比较、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无聊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看法,课本72页活动与研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研究认识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依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很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授课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修业生思虑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依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认识元素的看法。谈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领悟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看法。加深对元素看法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谈论元素和原子的差异和联系。依照表格内容分组谈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看法的解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看法。3.引导学生谈论71页的谈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照图形进行解析分组谈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可否发生了变化?在谈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解析、比较的能力。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以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研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认识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授课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规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详尽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认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以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经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谈论。仍以小组谈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尔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原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6.将以下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以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一、授课目的1.认识元素的看法,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经过微观想像、解析、谈论、比较、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经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解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认识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实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授课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授课的重点。要修业生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有元素的符号,必定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供应方便。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任意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授课策略解析本课题的授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谈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课的授课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实质情况,教师应供应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虑,组织学生进行谈论。授课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屡次练习中加深理解和牢固,使所学的看法获取比较清楚的比较、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无聊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看法,课本72页活动与研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研究认识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依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很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授课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修业生思虑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依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认识元素的看法。谈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领悟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看法。加深对元素看法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谈论元素和原子的差异和联系。依照表格内容分组谈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看法的解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看法。3.引导学生谈论71页的谈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照图形进行解析分组谈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可否发生了变化?在谈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解析、比较的能力。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以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研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认识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授课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规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详尽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认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以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经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谈论。仍以小组谈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尔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原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6.将以下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以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一、授课目的1.认识元素的看法,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经过微观想像、解析、谈论、比较、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经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解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认识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实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授课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授课的重点。要修业生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有元素的符号,必定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供应方便。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任意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授课策略解析本课题的授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谈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课的授课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实质情况,教师应供应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虑,组织学生进行谈论。授课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屡次练习中加深理解和牢固,使所学的看法获取比较清楚的比较、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无聊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看法,课本72页活动与研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研究认识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依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很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授课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修业生思虑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依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认识元素的看法。谈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领悟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看法。加深对元素看法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谈论元素和原子的差异和联系。依照表格内容分组谈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看法的解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看法。3.引导学生谈论71页的谈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照图形进行解析分组谈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可否发生了变化?在谈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解析、比较的能力。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以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研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认识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授课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规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详尽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认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以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经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谈论。仍以小组谈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尔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原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6.将以下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以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一、授课目的1.认识元素的看法,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经过微观想像、解析、谈论、比较、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经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解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认识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实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授课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授课的重点。要修业生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有元素的符号,必定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供应方便。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任意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授课策略解析本课题的授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谈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课的授课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实质情况,教师应供应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虑,组织学生进行谈论。授课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屡次练习中加深理解和牢固,使所学的看法获取比较清楚的比较、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无聊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看法,课本72页活动与研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研究认识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依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很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授课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修业生思虑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依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认识元素的看法。谈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领悟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看法。加深对元素看法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谈论元素和原子的差异和联系。依照表格内容分组谈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看法的解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看法。3.引导学生谈论71页的谈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照图形进行解析分组谈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可否发生了变化?在谈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解析、比较的能力。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以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研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认识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授课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规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详尽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认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以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经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谈论。仍以小组谈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尔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原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6.将以下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以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一、授课目的1.认识元素的看法,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经过微观想像、解析、谈论、比较、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经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解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认识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实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授课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授课的重点。要修业生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有元素的符号,必定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供应方便。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任意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授课策略解析本课题的授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谈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课的授课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实质情况,教师应供应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虑,组织学生进行谈论。授课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屡次练习中加深理解和牢固,使所学的看法获取比较清楚的比较、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无聊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看法,课本72页活动与研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研究认识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依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很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授课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修业生思虑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依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认识元素的看法。谈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领悟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看法。加深对元素看法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谈论元素和原子的差异和联系。依照表格内容分组谈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看法的解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看法。3.引导学生谈论71页的谈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照图形进行解析分组谈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可否发生了变化?在谈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解析、比较的能力。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以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研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认识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授课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规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详尽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认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以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经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谈论。仍以小组谈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尔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原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6.将以下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以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一、授课目的1.认识元素的看法,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经过微观想像、解析、谈论、比较、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经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解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认识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实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授课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授课的重点。要修业生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有元素的符号,必定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供应方便。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任意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授课策略解析本课题的授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谈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课的授课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实质情况,教师应供应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虑,组织学生进行谈论。授课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屡次练习中加深理解和牢固,使所学的看法获取比较清楚的比较、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无聊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看法,课本72页活动与研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研究认识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依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很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授课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修业生思虑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依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认识元素的看法。谈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领悟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看法。加深对元素看法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谈论元素和原子的差异和联系。依照表格内容分组谈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看法的解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看法。3.引导学生谈论71页的谈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照图形进行解析分组谈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可否发生了变化?在谈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解析、比较的能力。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以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研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认识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授课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规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详尽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认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以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经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谈论。仍以小组谈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尔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原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6.将以下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以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一、授课目的1.认识元素的看法,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经过微观想像、解析、谈论、比较、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经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解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认识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实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授课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授课的重点。要修业生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有元素的符号,必定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供应方便。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任意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授课策略解析本课题的授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谈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课的授课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实质情况,教师应供应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虑,组织学生进行谈论。授课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屡次练习中加深理解和牢固,使所学的看法获取比较清楚的比较、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无聊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看法,课本72页活动与研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研究认识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依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很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授课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修业生思虑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依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认识元素的看法。谈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领悟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看法。加深对元素看法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谈论元素和原子的差异和联系。依照表格内容分组谈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看法的解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看法。3.引导学生谈论71页的谈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照图形进行解析分组谈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可否发生了变化?在谈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解析、比较的能力。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以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研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认识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授课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规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详尽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认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以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经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谈论。仍以小组谈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尔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原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6.将以下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以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一、授课目的1.认识元素的看法,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经过微观想像、解析、谈论、比较、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经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解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认识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实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授课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授课的重点。要修业生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有元素的符号,必定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供应方便。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任意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授课策略解析本课题的授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谈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课的授课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实质情况,教师应供应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虑,组织学生进行谈论。授课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屡次练习中加深理解和牢固,使所学的看法获取比较清楚的比较、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无聊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看法,课本72页活动与研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研究认识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依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很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授课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修业生思虑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依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认识元素的看法。谈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领悟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看法。加深对元素看法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谈论元素和原子的差异和联系。依照表格内容分组谈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看法的解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看法。3.引导学生谈论71页的谈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照图形进行解析分组谈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可否发生了变化?在谈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解析、比较的能力。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以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研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认识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授课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规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详尽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认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以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经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谈论。仍以小组谈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尔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原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6.将以下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以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一、授课目的1.认识元素的看法,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3.认识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渐渐记住一些常有的元素符号。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依照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5.经过微观想像、解析、谈论、比较、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6.经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认识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二、课题解析本课题包括元素、元素符号和元素周期表三部分内容。学生经过前阶段的学习,已经初步认识到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认识了原子的结构,本课从微观结构的角度对它下一个比较确实的定义,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一致同来。元素的看法比较抽象,是授课中的难点。元素符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因此是授课的重点。要修业生认识元素符号的意义,对于一些常有元素的符号,必定会写、会读、会用。教材编排“元素周期表简介”的目的,是让学生较早地学习和使用元素周期表这个工具,为他们今后的学习供应方便。学生只要会依照原子序数查找某一元素的符号、名称、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以及确认该元素是金属、非金属还是稀有气体元素即可,不要任意提高要求。本课题分两课时完成:1.元素。2.元素符号、元素周期表简介。三、授课策略解析本课题的授课以学生自主研究为主,学生在阅读课文、查阅有关资料后进行谈论,在此基础上完成本课的授课目的。考虑到学生的实质情况,教师应供应有关资料,供学生查阅,提出问题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思虑,组织学生进行谈论。授课中要多结合实例、多做练习,让学生在屡次练习中加深理解和牢固,使所学的看法获取比较清楚的比较、区分和归类。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减少学生对无聊无味的元素符号的记忆负担,授课过程中可组织一些有兴趣的活动,如符号认位、联想记忆、查表抢答等。四、设计思路1由问题、图片、文字资料推出元素看法,课本72页活动与研究得出地壳、生物细胞和部分食品中所含元素。2.由课本73页资料、图片和课文内容得出元素符号的写法和涵义。3由.课本74页活动与研究认识元素周期表有关用途。五、教具设计1.投影1:依照课本49至50页图样绘制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图。2.投影2:元素与原子比较表。(空白)3投影3:介绍地壳里含量很多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简介几种食品中的元素含量。4.投影4:简介门捷列夫如何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六、授课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复习引入提问:水通电分解的实验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回答引入课题2“元素”。授课新课1.设疑:什么是元素呢?投影1,指导学生阅读课本68页表4-2,要修业生思虑水分子、氧分子、氧化汞分子中都含有哪一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一种原子?依照教师提出的要求观察投影,得出:三种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这些原子的质子数都是8.阅读本课第一节,认识元素的看法。谈论:什么是氢元素?什么是碳元素?让学生领悟到凡质子数相同的原子都归为同一类,从而得出元素的看法。加深对元素看法的理解2.投影2。引导学生谈论元素和原子的差异和联系。依照表格内容分组谈论各小组代表发言,共同完成表格内各项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对已学看法的解析和比较能力。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元素和原子的看法。3.引导学生谈论71页的谈论题,再放投影1供学生参照图形进行解析分组谈论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否发生了变化?元素可否发生了变化?在谈论的基础上归纳出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变了,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不变的结论。培养学生的微观想象和解析、比较的能力。认识化学反应中分子的可分和元素的不可以分。4.投影3。引导学生完成72页活动与研究。阅读课本71页二、三两节、图4-4、72页资料以及其他资料,观察投影3,相互交流,认识地壳中含量较大的几种元素及其存在,认识生物细胞和某些食品的元素组成。让学生认识到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第二课时授课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妄图引入新课在我们前一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接触过一些符号,如Al,O,H,C.等。这些符号表示什么意思呢?带着问题阅读课本73页内容。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以旧引新,设疑引思。授课新课引导学生阅读课本73页表4-3元素名称和元素符号,认真阅读课本73页表4-3。LNFT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提问:如何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呢?出示几个错误的元素符号,让学生改正。阅读课真有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让学生经过自学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法规提问:元素符号能表示什么呢?以详尽符号为例,说明元素符号的涵义。学生阅读课本资料,认识元素中文名称的造字规律。加强对与元素有关的知识的理解。投影4.简介元素周期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74页内容。阅读。完成活动与研究。活动过程中采用以下形式:符号认位,小组查表抢答竞赛。经过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本课小结对学生的归纳进行谈论。仍以小组谈论方式对本课题进行归纳小结,尔后各组商议推出代表发言。加深对本课所学知识的理解。练习:1.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最实质的差异是什么?2.说出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的名称。3.判断正误,说明原由。(1)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组成的。(2)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3)化学反应中分子和元素都改变了。(4)一个水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4.写出氯、氮、硫、磷、锰、铜、金的元素符号。5.写出He,F,Si,K,Ag,Hg的元素名称。6.将以下写错的元素符号加以改正:铜CU.锌ZN.银AG.氯cl.钙Cu.七、板书设计课题2.元素(一)元素1.什么叫做元素?2.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元素不可以分.3物质世界是由100多种元素组成的.(二)元素符号1.元素符号的书写:一大、二小。2.元素符号的涵义:表示一种元素,还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三)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隧道的结构荷载》课件
- 如何招聘人才课件
- 《库存管理案例》课件
- 2025至2031年中国学生笔记本电脑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卧式干湿多用蒸箱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1.1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知识精研】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二经济与社会
- 《虞美人》《鹊桥仙》课件 【知识精研】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
- 《沟通与交流的礼仪》课件
- 《财务报表编制教学》课件
- 《copd的评估及治疗》课件
- 智慧教育 云平台建设方案
- 模具试模通知单
- 灯泡贯流式机组基本知识培训ppt课件
- 人参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体育与健康教案(全册教学设计)
- DB61∕T 5006-2021 人民防空工程标识标准
- 产品结构设计(课堂PPT)
- 尖尖的东西我不碰(课堂PPT)
- 工程勘察和设计承揽业务的范围
- 碳纤维、钢板加固板计算表(根据2013版加固规范 编写)
- 第二版人民币暗记大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