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_第1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_第2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_第3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_第4页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试行)

解读

第1页,共36页。教育部制定《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有关精神,为贯彻落实《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组织实施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的意见》有关要求,提高广大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教育部制定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第2页,共36页。《标准》是指导中小学教学人员、中小学管理人员、中小学技术支持人员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基本依据。教育部将依据《标准》研究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考试和认证体系,促进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与考核的健康发展。要求各地能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第3页,共36页。教师教育技术标准的内容结构图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共有五个部分,分别为总纲、术语与定义、教学人员标准、管理人员标准和技术人员标准。第4页,共36页。一、总纲总纲背景目标意义性质内容结构第5页,共36页。1.背景

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打破了时空界限,提高了人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教育的效率。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教育理论及各种技术,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以实现教学优化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是推进学校教育信息化的重要内容。普及教育技术,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普遍的共识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与潮流。第6页,共36页。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对教师教育信息化提出了严峻挑战,教师教育必须加快信息化的发展步伐。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必须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教育新模式,用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尽快达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第7页,共36页。2.标准的目标加强中小学教师对技术的理解和应用的自觉性;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使中小学教师逐步掌握并不断提高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能力;加强技术对教育的服务与支持。第8页,共36页。3.标准的意义

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条件。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教师培训的依据制定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是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制定中国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标准,是适应教育技术培训市场化的需要。第9页,共36页。4.标准的性质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中的“技术”属于技术的广义内涵,即“技术是一种能力”。基于这种定位,“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针对广大中小学教师、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提出技术应用与教育教学的能力要求,其目的是促进教育目标的实现。第10页,共36页。5.标准的内容结构

为了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需要,并充分考虑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注意到多层次的、区别不同地域的特点和职前教育应与职后教育作一体化设计的特点,《标准》针对三种不同类型教师提供概要性要求。《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教学人员版)》适用对象为中小学普通教师,即一般学科教师,不包括从事学校教育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与维护人员。第11页,共36页。《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管理人员版)》适用对象为中小学从事教育与教学管理的工作人员。对于管理人员的教育技术规范要求主要侧重于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技术,增强工作效率以及利用技术服务于教育的管理工作。《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技术人员版)》适用对象为基础教育系统内从事技术支持的各类人员,包括各级各类中小学校网络管理人员、电教人员、各级电化教育馆、各级教育信息中心等从事中小学信息技术支持的人员。第12页,共36页。二、《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教学人员版)》

包括四部分,分别为意识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其适用对象为:中小学学科教师;对中小学教师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与机构;对中小学教师进行考核、认证的组织与机构;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第13页,共36页。第14页,共36页。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理解教育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掌握主要的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了解基本的教育技术研究方法第15页,共36页。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一般方法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第16页,共36页。三《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管理人员版)》包括四部分,分别为意识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适用对象为: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人员;对中小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与机构;对中小学管理人员进行考核、认证的组织与机构;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第17页,共36页。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了解教育思想、观念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应用范畴了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掌握绩效技术、管理和课程开发的基本知识第18页,共36页。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资源管理、过程管理和项目管理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学习资源、学习过程与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掌握课程的规划、设计、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方法第19页,共36页。四《中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规范(技术人员版)》包括四部分,分别为意识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和社会责任;适用对象为:基础教育系统中从事技术支持的人员;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与培养的组织与机构;对中小学技术人员进行考核、认证的组织与机构;制定相关标准的人员。第20页,共36页。知识与技能基本知识了解教学思想、理论和技术的发展趋势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学媒体特别是计算机与网络的原理第21页,共36页。知识与技能基本技能掌握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的方法掌握教学系统设计与开发的方法掌握教学媒体的设计与开发的技术掌握教学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的方法与技术掌握学习资源维护与管理的方法掌握对教学媒体、学习资源的评价方法第22页,共36页。五、术语与定义3.1教育技术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在教育教学中,针对教学实际需求和条件,应用教育技术的方法和原则,通过有效选择和开发必要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方法和评价手段,可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在进入信息时代,特别需要注重信息技术及其应用。第23页,共36页。3.2教学系统教育系统的子系统。既可理解为由教师、教材设计者和课程专家及其他人开发编制的供学生学习的教学计划(可以是学校的全部教学工作,也可以是一门独立课程,甚至只涉及几小时的教学),也可理解为任何一个为达到一定教学目的、教学目标而组织的机构和方法。把教学看成一个系统是教学设计的需要,便于考虑整体实施的步骤,考虑各部分的关系,对整体作评价和最优选择。第24页,共36页。3.3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设计又叫教学设计,是运用系统方法,将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的原理转换成对教学目标(或教学目的)、教学条件、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教学环节进行具体计划的过程。其根本目的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所做的系统安排,创设各种有效的教学系统,以促进学习者的学习。第25页,共36页。3.4信息信息是对事物属性及其动态的表征。在教育中包括表示教学内容的信息,描述师生特性的信息,反映教学过程动态的信息等。3.5信息资源信息资源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认知和创造之后以符号形式储存在一定载体上,可供利用的全部信息,它由信息内容、符号、载体等要素构成。第26页,共36页。3.6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是指研究信息如何产生、获取、表示、传输、变换、识别和应用的科学技术。其中应用在教育领域的信息技术主要包括音像技术、卫星电视广播技术、多媒体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和虚拟现实仿真技术等。3.7信息处理信息处理是指基于一定的目的,对信息进行收集、编码、存储、整理、分类、分析等系统化的操作。第27页,共36页。3.8教育信息教育信息是指反映教育/教学系统中诸要素属性及其相互关系与系统动态的数据资料。3.9信息化信息化是指将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应用于社会各个领域和部门的过程。3.10教育信息化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与教学的各个领域中,积极开发并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促进教育现代化以培养大批适应信息社会需求人材的过程。第28页,共36页。3.11信息素养广义的信息素养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等三方面的素质,狭义的信息素养通常只指信息能力。3.12信息意识信息意识是人脑特有的对信息和信息活动的态度控制系统,即对客观事物中有价值信息的觉察、认识和力图加以利用的强烈愿望。3.13信息能力信息能力是指对信息的获取、分析、加工、创造、传递、利用与评价的能力。第29页,共36页。3.14信息道德信息道德是在信息领域调整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行为规范和社会准则,它是信息化社会最基本的伦理道德之一。信息道德的主要内容是:诚实守信、实事求是;尊重人、关心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信息传递、交流、开发利用等方面服务群众、奉献社会,同时实现自我。第30页,共36页。3.15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就是要保障电子信息的有效性,它涉及到信息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和可控性。保密性就是对抗对手的被动攻击,保证信息不泄漏给未经授权的人。完整性就是对抗对手主动攻击,防止信息被未经授权的篡改。可用性就是保证信息及信息系统确实可以为授权使用者所用。可控性就是对信息及信息系统实施安全监控。第31页,共36页。3.1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通过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来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有效的学习方式。3.17信息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是指以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与能力、即以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为目标的教育。第32页,共36页。3.18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在学习过程中可被学习者利用的一切要素,主要包括下列内容:A.信息:主要指教学内容。例如:概念、规则、原理等;B.材料:信息的载体。例如:课本、录音带、CAI课件等;C.设备: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如:幻灯、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计算机、网络等;第33页,共36页。D.人员:促进学习的人。如:专家、教师、小组、同伴等;E.场所:学习所处的物理环境。如:教室、图书馆等;F.资金:学习所需的费用。如:学费、培训费等。学习资源必须与具体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才能有现实的教学意义。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有效分析和设计是教育技术应用的基础。第34页,共36页。谢谢!第35页,共36页。内容梗概国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试行)

解读。基于信息技术的教育打破了时空界限,提高了人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教与学方式的变革,提高了教育的效率。加快教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对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必须加强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积极探索和构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师教育新模式,用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实现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以尽快达到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为了适应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和基础教育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