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愚公移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顺畅翻译课文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4.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教学过程:一、导语:同学们,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谁都遇到过困难,遇到了困难是应该勇敢地克服还是选择逃避,答案是显而易见的,但我们中有许多人,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道道险阻,常常缺乏耐挫力和持久力,最终选择了对目标或理想的放弃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言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却是一位面对巨大困难敢于挑战敢于战胜的勇者,学习愚公,尤其学习愚公那勇于克服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每一位都会实现人生既定的目标二、示标学习这篇文言文,我们要达成这样的目标:1.顺畅翻译课文,掌握重点字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一些重点文言句式2.分析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3.理解故事的寓意,感受愚公精神4.学习本文对比和衬托的艺术特色三、简介《列子》本文选自《列子•汤问》,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前期郑国人,道家代表人物之一,主张清静无为其作品《列子》一书中保存不少古代寓言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愚公移山”、“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纪昌学射”等,既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又有积极的教育意义《愚公移山》是一篇寓言故事,寓言是一种文学体裁,它的特点是寓一定的道理于简短的故事之中好的寓言,往往给人以有益的启示和深刻的教育《愚公移山》就是一则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好寓言四、听课文录音,并轻声跟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课文录音,注意一些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并请轻声跟读课文五、翻译课文请同学们结合书下注释(共48个注释)翻译课文女生译1、2段,男生负责译3、4段,先自行试译,也可相互讨论,等会儿,各请一名代表当众翻译老师友情提示以下字词的解释:河阳之北惩山北之塞投诸渤海之尾毕力平险箕畚运于渤海之尾以残年余力山不加增汉之阴六、总结通假字、重点虚词、特殊句式1、通假字指通豫南指同直(一直)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反同返(往返)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聪明)河曲智叟亡以应亡同无(没有)一厝朔东厝同措(放置)无陇断焉陇同垄(高地)2、重点虚词的用法“之”的用法⑴结构助词,“的”:冀州之南,河阳之北以君之力渤海之尾,隐土之北京城氏之孀妻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操蛇之神⑵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汝之不惠虽我之死汝心之固⑶指示代词,“这”:曾不能损魁父之丘“这件事”: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⑷人称代词,“他们”:跳往助之“他”: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而”的用法连词,表修饰:面山而居笑而止之表顺承:聚室而谋何苦而不平?表转折: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其”的用法⑴代词,“他的”:其妻献疑曰帝感其诚“他”:惧其不已也⑵副词,加强反问语气:其如土石何?3、特殊句式⑴被动句帝感其诚(天帝被他的诚心感动了)⑵倒装句①、主谓倒装:甚矣,(谓)汝之不惠(主)②、宾语前置:何(宾)苦而不平?③、定语后置:遂率子孙(荷担者)(定语)三夫⑶省略句①、省略主语:(愚公)聚室而谋曰(室人)杂然相许②、省略介词:帝感(于)其诚一厝(于)朔东一厝(于)雍南七、合作学习,研读课文(一)请同学们看课文,思考这些问题,用课文原句来回答1、愚公要移的是两座什么样的山?2、愚公为什么要移山?3、移山的目的是什么?4、倒土的地点是哪里?5、他们是怎样具体行动的?6、山最终移掉了吗?7、愚公决心移山要克服哪些困难?答案:两山规模:“方七百里,高万仞”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地点:“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行动:“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结局:“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困难:(1)两座山非常大: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2)年老力衰,人员少:年且九十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3)工具简陋,运土路程远: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寒暑易节,始一反焉师:面对巨大困难,却敢前去挑战,同学们要学习这种勇气请大家齐读这三句话:知其不可而为之!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八、分析人物形象请同学来模拟人物对话其他同学思考:1.智叟与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的分歧在哪里?2.那你认为谁的观点正确?答案:1、智叟:“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2、智叟:眼前的,停滞的观点愚公:长远的,发展的观点愚公移山,看到了自己后代子孙们的无穷力量,他说“我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孙子又有儿子,孙子又有孙子……子孙会无穷无尽;山不会变,终有一天会移平”,非常理直气壮;而智叟只看到眼前愚公个人的势单力薄,显然看问题片面、死板那么,对愚公和智叟这两个人物,你该如何评价呢?答案:愚公:志向远大不畏困难坚持不懈智叟:鼠目寸光安于现状自以为是3、看来愚公非愚蠢之人,可有很多人说愚公就是一愚蠢之人,你的看法呢?我们男生和女生分成两派来,对两个观点“愚公不愚”、“愚公实愚”分别想想理由,锻炼一下嘴上功夫,来个小小的辩论吧师总结:寓言只是用假托的故事,就某一点来晓喻一个道理,决不能以今天的科学技术进步来看待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也不能以今天提倡的“巧干”来要求愚公v小结:愚公和智叟的对话,进一步表现了愚公移山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心4、想像一下,如果没有神的帮助,移山的结果会怎样?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实现其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是以幻想方式解决人与自然的矛盾,它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使人们在精神上得到了鼓舞这和迷信有本质的不同九、归纳寓意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呢?你能说出这个“愚公移山”这个成语的意思吗?寓意:本文通过愚公移山的故事,表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改造自然的精神愚公移山:比喻做事有十分顽强的毅力和排除万难的精神十、总结写作特色你从这篇寓言故事里学到了什么样的写作技巧?v1.反衬以两山高大反衬移山艰难v2.对比a.移山人力的单薄与移山任务的艰巨(突出愚公排除万难的坚毅精神)b.智叟和愚公(表现了“愚”者并不愚,“智”者并不智)v3.情节曲折愚公移山,虽得家人赞同,但其妻却说出了很多困难,还好,家人想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法,可那智叟却前来阻止,并嘲讽愚公的无能,机智的愚公对他进行了严厉的驳斥,愚公移山的精神惊天地、泣鬼神,最后得到了神的帮助,至此,愚公移山有了个圆满的结局,文章可谓情节波澜起伏,曲节多姿十一、《愚公移山》歌曲欣赏下课苏教版《愚公移山》教案(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文言文重要的实词、虚词,辨析一词多义。2.理解课文深刻的寓意。能力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探究文章的内涵,培养文言文自读能力。2.把握愚公这一人物形象,体会对比,衬托手法的表达效果。德育目标学习愚公精神,正视成长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词语,培养语感。2.理解本文的时代意义。教学难点1.培养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2.理解神话结尾的作用,体会“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这一细节的作用。教学方法1.诵读法2.辩论法3.品读法4.理读法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包括古今异义词、多义词、通假字及常用虚词。5.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把握文意;思读课文,探究文章寓意;品读课文,鉴赏文章写法上的特点;研读课文,联系实际,总结升华。[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同学们耳熟能详,愚公移山这首歌恐怕也都吟唱自如。下面请看动漫flash——愚公移山。学生欣赏画面,品味美妙的乐曲。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示范背诵课文。学生循声跟读。2.学生齐读课文,教师提示句子停顿。示例:惩/山北之塞曾不能/损魁父之丘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3.学生根据注释提示,借助工具书,疏通文句,圈点勾画难词难句。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答疑解惑。4.教师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分发文字资料,资料内容如下:(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始一反焉汝之不惠亡以应一厝朔东无陇断焉(2)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惩山北之塞A.处罚B.警戒二苦于出入之迂也A.绕远B.迂腐C.困难指通豫南A.指向B.手指C.一直杂然相许A.允许B.赞成C.答应且焉置土石A.哪里8.乃、才C.语气助词(3)一词多义方七百里年且九十曾不若孀妻弱子方其远出海门且焉置土石曾益其所不能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河曲智叟亡以应惧其不已也其如土石何吾义固不杀人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帝感其诚其妻献疑以君之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虽我之死。有子存焉甚矣。汝之不惠告之于帝(4)翻译下列句子。①甚矣。汝之不惠!②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③投渚渤海之尾。④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学生自由回答,其余学生评价或补充。答案略写。5.教师播放教学图片,每显示一幅,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或朗读课文相关片断。第一幅:二山雄立图第二幅:在家庭会议上第三幅:毕力平险图第四幅:愚公智叟辩难图第五幅:神灵移山图三、思读课文,理解寓意1.学生分两组,展开课堂辩论。辩题:愚公、智叟到底淮愚?正方:愚公实愚反方:智叟不智辩词选摘:正方:愚公实愚两座山雄伟高大.实难移走;愚公年且九十,山未移身先死。如何享利?全家人力量微弱,况且只有一个七八岁的孩子帮忙;工具落后,敲石挖土,用畚箕装了土石远运山外;路途遥远。运土石到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反方:智叟不智愚公痛感迂塞之苦,有艰苦奋斗的精神;”指通豫南,达于汉阴”,确知移山之利,有长期奋斗的思想准备;有子孙的支持,使移山之役得以顺利开始;深明可移之理,“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有发展变化的观点;感动天帝,将山搬走,显示愚公移山力量之大,精神感人至深;智叟知难而止,无所作为,讥讽阻拦愚公移山是真正的愚。教师总结:经过一番激烈的辩驳,愚公智叟孰智孰愚已成不争的事实,那就是愚公不愚,智叟不智。2.提问:这是一篇古代寓言,它通过愚公移山成功的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学生讨论交流。示例: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只要坚持不懈,成功终会属于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有坚定的信念,要有恒心和毅力。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大小、多少是相对的,都可以向自己的对立面转化,成功、失败亦如此。四、品读课文,把握本文的艺术特征1.提问:如何理解课文的神话结尾?学生自由发言。生1:这是作者迷信思想的反映。生2:这反映了作者阶级的局限性。生3:这是对愚公移山巨大力量和伟大精神的肯定和歌颂,也表达了古代人民借助想象、寄托于神话向自然斗争并取得胜利的愿望。这个神话结尾,增强了故事的艺术效果,使“愚公移山”的形象更为高大、感人。教师点拨: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社会条件下,人们只能幻想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这个神话式的结尾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2.关于对比、衬托手法学生讨论,明确:文中有多处对比,如愚公与智叟、京城氏之子和智叟、愚公之妻和智叟的对比。愚公有实现“指通豫南,达于汉阴”以造福人民大众和后代子孙的宏伟抱负,对人力的无穷尽怀有坚定信念;智叟只看到自然的威力,看不到人力的伟大,认为愚公移山是“不惠之举”,两相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京城氏之子听说愚公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却“笑而止之”,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见解鄙陋,对造福千万人的事业的冷漠态度。愚公之妻对丈夫关心,提出合情合理的疑问;智叟表现出极度的轻蔑,嘲讽之意溢于言表,一“君”一“汝”,境界全出。文中运用衬托的例子也不少,如写太行、王屋二山的高大,运土路程的遥远,一年返家一次对显现愚公的气魄,说明移山劳动的艰巨具有衬托作用。写操蛇之神的“惧”和天帝的“感”也从侧面反映了愚公的决心不可动摇。五、研读课文,总结升华教师提问:我们这个时代还需要愚公精神吗?学生争相发言。教师总结:愚公精神的实质是排除干难万险不达目的决不休止。我们这个时代仍然需要这种精神。如果人人都只求眼前利益,哪里会有“神舟”五号的发射成功,非典、禽流感的防治?哪里会有我国近十年的辉煌成就?哪里会有时代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让我们从愚公手里接过精神火把,点燃智慧,照亮前行的路。去追寻明天的太阳!六、课堂小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大学《机器人机械系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衡水学院《影视文学研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厢式改装车、特种车辆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别墅建筑空间设计》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 峨日朵雪峰之侧》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扬州大学广陵学院《机器学习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昆玉职业技术学院《工业机器人基础与实践》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外国语学院《水产养殖学创新创业教育》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化学】认识有机化合物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二册
- 四边形(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 西方政治思想史-课件
- 学生心理健康测量表
- GA745-2017银行自助设备、自助银行安全防范要求国标
- 邯郸市垃圾填埋场封场方案
- 2020闽教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introduction to pipeline pilot在处理数据中的一些应用
- 智能中台数据底座解决方案
- 突发性聋诊疗指南 (2015版)
- 光伏发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程光伏发电工程光伏发电施工组织设计
- 11钢的表面淬火解析
- 导数应用举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