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生健康成长拓展多维空间_第1页
为学生健康成长拓展多维空间_第2页
为学生健康成长拓展多维空间_第3页
为学生健康成长拓展多维空间_第4页
为学生健康成长拓展多维空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专心---专注---专业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专心---专注---专业为学生健康成长拓展多维空间——纳雍县新房中学“学校德育环境建设”课题研究结题报告陈光灿陈松一、核心概念、选题背景和研究价值:学校的德育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虚拟的网络环境,现代教育学将影响个体发展的因素归结为(遗传、环境和教育)三个方面,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制约作用。学校德育工作是塑造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素质,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为目标的教育活动。校园文化环境对师生思想的启迪、个性的陶冶、情感的升华等都起着积极作用,弥补课堂教育的不足。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不但需要正面的舆论导向,老师的言行引领,学生的社会对话和生活实践,而且还有赖于起的潜移默化作用的德育环境的熏陶,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环境的建设,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更重要的是,只有在不断地实践探索和创新中,加强育人环境的建设。把德育教育融入创新教育之中,有利于充分利用身边的德育教育资源、人文资源实施德育教育。二、概念的界定1、校园文化环境:校园文化是指不同于课堂教学文化的一种亚文化,校园文化环境是专指校园文化中物质性的。它包括物质环境和由物质环境所引发的精神环境。教育学、心理学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软”的教育手段。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的德育教育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能充分体现环境育人教育功能。促使学生的人生观、社会价值观内化,促进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充分体现校园文化环境的教育引导职能。校园文化环境中的物质环境是指:校园环境的幽雅、恬静、舒适、优美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心智得到改变,激起爱校的情怀和对美的欲望。从而减少学生心里的浮燥、污浊,增加一种宁静感。多姿多彩的环境布置能使学生浸染于充满朝气的精神氛围中,情操得到陶冶,心田爱到滋润。学校的每一面墙壁、每一面橱窗、每一块黑板、每一条标语、每一棵植物都是校文化环境建设的对象,都可以让它体现出德育教育的功能。从而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且弥散于校园内的精神环境。校园文化环境有它的引导作用、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校园文化环境借助优美整洁齐全规范的物质媒介整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去吸引和团结学校成员,唤起和激发师生对校园的情感凝聚力,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追求。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约束力表现在通过良好的精神氛围和和谐优美的物质环境,以及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来影响学生,使他们在有意和无意间受到启发和感染,引起感情的共鸣,产生一种完美自我的内在驱动力和约束力,进而使学生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行为,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2、德育教育:没有良好身体素质的学生,是废品;没有良好智力素质的学生,是次品;没有良好品德的学生,是危险品。德育教育的过程是一个知、情、意、形有机结合的过程。高尚的道德品质,既是一种精神又是具体行为。只有通过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爱国主义的精神、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道德规范深深扎根于学生的头脑中,才能“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外显为立身处世、待人接物的具体行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是主体,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性、积极性真正发挥出来,德育才能开始具备实效、高效。道德素质的培养,实际是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即通过道德教育促使主体道德素质的提高,青少年正处于人生最关键的发展时期,是个性品质发展的黄金年龄,最具有发展的潜能的高峰时代之一。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主体,要求德育工作者在德育目标的制定、德育内容的选择及德育过程的实施中,把学生当作一个生命体、一个发展中的人来看待。学生有个人的愿望、意志和需要,他有权得到别人的尊重、有权尝试新的生活,只有这样他们的生活才变得丰富多彩。学校要引导学生以主人的身份去“参与”道德实践,在实践中进行“选择”、“判断”,使学生在多元社会、多样行为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评价水平,增强对社会不良元素的鉴别力和抵抗力,作为时代的建设者,增强抗风险能力。三、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研究重点:1、通过研究明确学校德育环境建设与德育教育的关系,德育环境对德育教育的作用。2、德育环境建设的主要展现形式,其中包含的德育教育因素和德育教育功能重点围绕校园文化环境建设展开工作。3、学校德育(校园文化)环境的激励作用、凝聚作用和约束作用,以期达到改善学校育人环境,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抓手。四、课题的具体研究内容和措施:1、具体内容:1)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与德育的关系,对学生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所起的作用。2)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内容,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的具体内容。3)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的具体表现形式,主要的手段。2、措施: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群体文化,体现了不同学校的办学特色。因此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紧紧围绕研究目标和要点,把安全放在首位,以德育教育为主线,德育活动为载体,达到“人人是德育工作者,处处是德育工作阵地,事事是德育工作的主要战场”,进行文化环境建设,努力创设良好的育人氛围。教师作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努力提高学生发现美、创造美、欣赏美、构建美的能力。1)在学校各处进行校园文化建设,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或实践,让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逐渐增强,实践能力得到培养,用慧眼发现美,用智慧创造美,站在时代的高度欣赏美,用科学的眼光构建美。2)充分利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努力展示班级文化的魅力,让学生在参与校园内的文化教育活动中得到锻炼,展示自我,辉煌自我。3)结合时代精神,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参加各类艺术作品参加比赛,才艺展示,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展示,校园文化精神推动学校进步。4)结合有关文件精神,开展展示学生才艺的活动。5)办好校刊,初建“中学生之声”,广播站,旨在让学生充分发挥特长。五、课题研究的对象、方法和组织管理:1、研究对象:新房中学全体学生2、本课题采用实验法、调查法、问卷法、收集资料法、成果展示等方法进行课题研究。其反馈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思想品质的表现。六、本课题取得的研究成果马克思说:“人创造了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说明了环境育人的相互关系,“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则说明了环境建设的重要性。良好的德育环境包括学校、家庭、社会环境,它是一部丰富多彩的教科书,对学生的身体及心理锻炼、培养、道德行为的形成,都有着潜移默化、熏陶感染的重要作用。胡锦涛指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学校教育最主要的任务是教会孩子如何学习,如何做人,如何生存,将他们培养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学生的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和提高,高尚人格魅力的形成,不仅需要通过正面的理论疏导和丰富的实践锻炼,而且还有赖于能起到潜移默化作用的德育环境的熏陶,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农村学校德育环境建设是一项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德育环境的建构学校德育环境:指学校德育活动及对德育教育对象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产生影响、发生作用的一切客观因素的总和,分为社会、学校、家庭、虚拟环境四大部分,四者共同构成对孩子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社会环境是国际国内存在的对学校德育活动及学生思想品德产生影响的宏观德育环境系统,它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人文环境。政治环境是指国家政权的性质、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如国家的教育方针、人才的培养目标、办学方向等。经济环境是指社会经济发展的状态、方式等。文化环境是指人们在社会精神文化支配下的各种行为联系而构成的社会文化关系氛围,广播电视、新闻刊物等大众传播媒介是构成社会文化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环境是指学校的校园、教职工、教育内容、校园文化、校风、教风、学风等诸多因素构成的境况。主要包括校园的物质环境,如学校自然地理位置、空间构造、校容校貌、基础设施、教学设施、人文景观等,校园文化环境,如校园文化活动的设施、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与内容、校园文化底蕴等文化氛围;校园人际环境,如学校中的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上下级之间的关系。家庭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初始环境,它是人受教育的起点,决定人的思想观念的原始取向,良好的家庭教育对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家庭的物质条件、社会背景、情感氛围、家长的文化水平和价值观念及处世态度等都会促进或制约着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虚拟环境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等现代科技手段形成的,具有周围环境对人的思想行为产生作用的众多特点,而又非周围环境的一种状态。虚拟环境具有交互、即时、便捷、广泛、开放、平等等特点,既有积极的效应,也有潜在的负面效应。可以说虚拟环境对新时期中学生的思想影响日益增强。德育环境的的育人功能德育环境的作用具体表现在认识导向功能、情感陶冶功能、意志塑造功能、行为规范功能、心理构建功能、榜样示范功能等几个方面。认识导向。德育环境作为学生长期生活于其中、可知可感的一种具体生动的道德环境,对学生道德认识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通过规范导向、舆论导向和利益导向,能动地利用德育环境,改造德育环境,发挥德育环境的积极因素,抑制消极因素能以积极、正面、优美、丰富的影响力作用于学生,从而使他们的认识和行为产生一种比较和导向,来反思、校正、重塑、巩固和发展其正确的认识和行为,促使学生积极健康的发展。情感陶冶。中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生成,情感互动的有效开展以及道德情感的调节和优化是情感陶冶法所要达到的德育目标。情感陶冶不仅是教育者通过创设一定的教育情境,使得教育对象的思想和情感得以引导、优化和升华,而且是教育对象通过自主的实践体验,使得自身的思想和情感得以丰富、沉淀和外化,使学生的理想追求、情感倾向、价值观念等受环境影响,学校德育环境能改变和重塑他们,将展示一种群体的精神氛围,对学生情感施以熏陶和感染,激发他们情感的产生和发展,丰富他们的知识,开拓他们的眼界,陶冶他们的情操。意志塑造。学校德育环境能以其传播渠道的多样性、传播形式的直观性、传播内容的时代性和联系的紧密性等特征,以及蕴涵的政治经济文化因素、意识形态、舆论氛围,承担着培养学生意志、塑造学生品质、培养高尚情操的功能,为学生意志力的塑造开辟广阔的途径。行为规范。学校德育环境的构建,对学生产生一种积极的德育渗透和熏陶氛围,并形成一种无形的制约力,使其身处其中的不得不尽快消除自身行为和心理与环境的反差,以适应环境的要求,求得个性的发展和人性的完美,自觉的限制了学生不良行为的产生,使他们想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心理构建。个体思想品德、道德情操、行为形成的过程,是不同的环境意识的影响,学校德育环境可以使学生产生正确的自我认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社会关系,构建健康的个性心理和完善的人格特征,形成完美的个性。榜样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的形象将道德规范具体化、人格化,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起着形象性、感染性和可信性作用。在校园环境中树立勤奋学习、勇于拼搏、不断创新的优秀学生榜样;在社会环境中,各行各业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人物、特别足校友中的先进典型,都会对学生的精神和行为产生积极影响,甚至影响他的一生。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策略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其实任何的途径,只有在不断的摸索探究中,勇于改革创新,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实践,在实践中创新思路,不断改进方法,才能走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一、引导学生正确客观认识和对待校外环境校外环境有其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是不能为学校所左右的,学校可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科学地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社会环境的影响,吸取精华、剔除糟粕,探寻一条适合于学校发展的教育之路。凝聚正能量深入开展时事理论教育。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时事政策教育,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长期性、实效性,使其吸引力、感染力逐渐增强。同时要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头作用,推出学校“美德少年”“身边的好人”“最美中学生”“我心中的好老师”等,广泛开展向他们学习的活动,大力扶植正气,打击歪风邪气。其次要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孝心教育、爱心教育等,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忧患意识以及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对西方殖民文化的辨别能力。再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落实德育工作人人有责,学校德育,时时处处可育人,构建三育人的德育建构模式,做到育智先育德,释放正能量,把德育工作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多做得民心、稳人民心、暖民心、惠民生的工作。抢占制高点切实进行网络活动教育。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高度发展的时代,我们既要有充分的准备,又要有科学的方法,正确的思路,既要让学生充分享受信息时代的强大的信息量,又要合理的杜绝学生的不良嗜好,抢占舆论制高点。首先,学校德育网站要依据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旗帜鲜明地开展讨论、发表评论,陈述自己的观点,参加必要的网罗知识活动,网上寄语、网上答题、网上知识竞赛、网上投票、举行草根论坛、对话讲坛等,把青年学生引导到健康成长的道路上来。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网络法制和网络道德教育,通过主题班会、校园广播等不同的途径,进行网络法制教育和网络道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制意识,增强防御能力。再次,逐步提高网络服务功能,在网上提供与中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中职招生、就业心理咨询信息、知识专栏,不断满足学生的对知识的渴求,对未来的向往,对人生的正确看待,提高他们上网的兴趣。最后,要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网络德育工作队伍,保证网络德育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长期性、稳定性,培养他们对网络虚拟环境的正确认识,有区别有时间地进行网络学习。增强意志力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学生实际,学校实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参观活动,深入红色地点如本地的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敬老院等,让他们了解特色文化、特色产业,如原生态的“民族民间博物馆”、绿色产业园、原生态蔬菜基地,各行各业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振奋精神,增强爱党爱祖国爱社会爱家乡的信念,丰富爱国主义情感,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决心和信心,学会敬老爱老,不断地进行孝心教育、增强抗挫折能力,磨炼他们的意志,培养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的精神,增加社会责任感,逐步使社会实践活动形成规模化、制度化、专业化。形成教育合力构建家校共建德育环境的纽带。据笔者调查,近年来,德育存在以下一些不良倾向:一是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不求什么回报,使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父母与儿女之间的情感,成为仅为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的过度溺爱,使不少孩子对来自长辈的爱麻木了;孩子过分依赖父母,使他们失去了独立生活的能力,许多孩子不懂得体验父母的辛劳,肆意挥霍父母的血汗钱,养成了唯我独尊、骄横任性的不良习惯,使他们成了不懂得感谢、不愿感激,情感冷漠、不会感动的“冷漠的一代”。二是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我们的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升学率和就业率,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唯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在这种形势下,学校忽视了育人功能,学生自私自利、贪图享乐、缺乏修养、情感冷漠,人生观、价值观纯属子虚乌有,这时忽视了感恩教育的一个负面。三是社会教育变成了欲望和功利的工具。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娱乐场所的不断涌现,社会风气败坏,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之初的许多孩子带来的不少的负面影响。学校应建立学生信息网,搭建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维位一体的资源平台,组织有关教师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建立特殊学生档案,密切关注学生的动向,及时向其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情况,也了解学生假期在家表现,征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支持,不断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德育教育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竭力营造“人人懂感恩,个个会奉献”的新育人环境,形成教育的强劲合力。二、因地制宜努力抓好学校内部德育环境建设弘扬德育主旋律,优化教育氛围。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报刊、信息平台、橱窗、网络、学习园地等宣传舆论阵地,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论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导向,有关领导关于德育的论述,不同时期的教育方针,让教育的正能量在校园释放。要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大张旗鼓地宣传先进典型,并要注重典型的培养和塑造工作,使典型有血有肉,有思想、有事迹,可敬、可信、可学,使典型具有时代性、示范性,对本市、本县推出的“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中国好人榜候选人,安排师生学习其先进事迹,组织网上投票支持。继续深入开展“美德少年评选活动”,结合学生平时的表现以及社会反映强烈的热点话题,在家庭、社区、学校中开展“感恩尊师”、“和父母说句贴心话”、“爱心捐助”、“我为社区做贡献”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培养学生真诚交往、奉献爱心、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组织学习、吟诵、践行《劝学》《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的活动,使内容与内涵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每个孩子的心中,逐步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创建品位高雅的育人环境。学校的基础设施是进行教育活动的必备条件,是实施德育的物质基础。以校园为主阵地,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发向上的力量。因此要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1)精心布置校园环境。充分利用可利用的空间,让每一棵花草、每一面墙壁、每一处场所,都能发挥育人和熏陶功能,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实现梦想。(2)重视校园环境的净化。时时保持整洁并有良好的秩序环境;地面无纸屑、杂物和烟蒂,无乱涂乱刻乱贴;粘贴物规划有序,物品堆放整齐。以优美的校园环境熏陶每一个师生的心灵,铸造人类灵魂。(3)搞好班级文化环境建设。各班教室张贴物、板报既有统一标准,又充分显示个性,形成有特色的班级文化育人环境,并让学生全员参与班级环境建设。利用优美的校园环境,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心灵、启迪智慧、激发灵感。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精神环境。校园的精神环境是校园环境的核心内容,学校要花大力气加以建设:一是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二是要抓好“一训四风”(即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执行作风)建设。三是要对体现校园精神的内容,如教育方针、校规校训、办学思想、培养目标以及反映上述内容的杰出校友、学校名人通过物化的形式进行宣传,紧跟时代步伐的结合学生实际和学校实际的各类的语言。四是醒目的提示语,这些提示语包括德育、教学、安全、9+3、中职教育等。五是时令性的提示语,雷雨季节寒冬腊月的交通安全,风平浪静时的活动安全,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孝心教育、爱心教育、民主与法制建设、禁毒与反邪教教育、环境建设等等,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使学生一进入校园,就受到良好精神环境的熏陶,让学生品德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逐步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学校作为教育的主阵地,要想方设法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学校要想方设法优化校园文化环境,利用健康、向上、活跃的校园文化氛围来影响和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提升中学生的人文素养。第一,准确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正确方向,《祖国美家乡好》歌曲的传唱,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第二,健全组织机构,包括校园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校本教材开发领导小组、德育环境建设领导小组等,切实加强对校园文化的领导与引领。第三,搭台唱戏,以活动为主要载体。切实增强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充分体现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趣味性、时代性,使学生参加活动沉下去有所获。学校要找准校园文化活动与学生成长进步的结合点,把逻辑的力量同情感的力量结合起来,把透彻的说理同鲜活的语言结合起来,将对学生的德育融入到学生自我教育的各项活动中,融入到学生报国为民和实现个人理想的奋斗进程中。第四,要深入开发校本资源。如乡土教材的开发与利用,校歌的谱写与传唱,礼仪教育的示范等,把校园文化活动纳入到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的渠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尽享校园文化的滋润,沐浴在时代的阳光之中。加快完善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学校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要求,做好几方面工作。第一,制定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对学校的德育环境建设未雨绸缪,科学规划,科学发展。第二,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学校管理及运行机制,如德育环境建设的规划、学校德育环境治理方案、校外德育网络的构建、学校德育工作网络、学校德育工作传播网络等。学校的校委会、德育处、教务处、后勤处、工会等应在德育工作中发挥各自优势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与合作,形成整体合力,构建德育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第三,制定层次化的德育实施训练规划。如七年级新学生入学军训,八年级教育强化,九年级梦想腾飞。第四,建立健全以德育综合测评为主要内容的规章制度,并把德育测评结果作为全面评价学生的重要依据,也可作为学生成长的有效记录,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从实际出发创建优质和谐的家庭德育环境家庭德育是学校德育和社会德育的桥梁和纽带,对孩子的成长、成才起奠基作用,既影响孩子的前途和家庭的幸福,也关系到整个社会风气的优劣,国家民族的兴衰,事业的兴旺发达,伟大的中国梦的实现。目前家庭教育存在着诸多不容乐观的情况:一是重才轻德。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环境下,许多家长都忽视了对子女“德”的教育。惟恐学校教育对孩子留有“饥荒”,为了孩子的的前途,加大了投资,所以尽力为孩子做家庭“充电”,请家教、买乐器、购画笔、参加各科实习班和各类特长班等,忙得不可开交。但不少家长反映与孩子的关系紧张,孩子出现自私、任性、骄气、懒惰、不孝、漠然等不良品德,为此,很多家长迷茫、苦恼、叹息,甚至捶足顿胸。二是忽视言传身教。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在学业上对孩子抱有较高目标,一但孩子达不到目标,动辄打骂,使孩子产生畏惧心理,说谎、作弊、自卑、怯懦随之产生。有的孩子则会破罐破摔,加之孩子的逆反心理极强,于是教育的副作用可想而知。三是主次不分本末倒置。多年来对孩子教育的错误观,人们一直认为学校是从事教育的专门机构,拥有受过专门训练的人员,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是教育孩子的主体,而家庭只是起“配合”学校教好孩子的作用。个别家长甚至连自身也没有意识到他们对孩子成长的重要影响,常常把孩子往学校一扔了事,学校有什么“吩咐”照做,学校的安排照办,认为这样算当好了家长。教育好孩子并不是这样简单的事。创建优质和谐的家庭德育环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转变观念,重才更重德;结合实际,育时代新人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长的意识是孩子成长的基础,据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王宝祥调查,平均有85﹪的家长认为,在家庭教育中进行道德教育对孩子最重要。但是家长们最关心和实际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孩子的学习、分数等智育问题,因此要改变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家庭德育是造就孩子未来的最简捷最易见效的途径。“孩子是一本书,从童年到少年,从少年到青年,父母都在一页页往后翻,但要读懂它却十分不容易。”孩子有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想要不成才都难。在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有一颗孩子的心来对等孩子。用世故的眼光看孩子除了发现孩子的缺陷外,很难理解童心之真,鉴赏人性之美,发现成长之潜能。孩子的个性特色更加难以彰显,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既深谙童真,又品味了童趣。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二)以身作则,优化家庭德育环境;潜移默化,滋润孩子健康心灵。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子女与父母朝夕相处,非常有利于家庭德育的实施,特别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家庭德育有父母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和孩子的“自我教育”“自我完美”“自我发展”相结合的鲜明特征,他是孩子成长的基石,他把家庭的日常生活、人际交往、家庭劳动、学习和家人共同相互融化于的活动中。“幼则束以礼仪,长则教以诗书”,就是说孩子小时候先进行品德教育,教他们如何做人,大一点再教他读书学知识。而“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讲的也是养成教育的作用。唐太宗教育太子是“遇物则诲”,太宗百字箴言,更是育人的最佳作品(更夫役役,多无隔宿之良;织女波波,少有御寒之衣,日食三餐,当思农夫之苦……)即做什么事,便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教育。如吃饭时教育太子不要浪费,懂得粮食来之不易;骑马时让太子知道马匹应有劳有逸,注意休养生息等。孩子在与家庭成员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的道德情感与道德信念,甚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了净化家庭德育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起到润物屋细无声的作用,父母还要戒掉酗酒、打麻将等不良的习惯,充分发挥家庭文明环境的感染力和父母的表率作用,彰显“入芝兰之室,久而渐闻其香”的魅力。在家庭生活中不断学习,规范自己的言行,学会控制自己。家长通过言传身教,把社会的道德准则,做人的道理及父母良好的品德和人格传给孩子,如热爱祖国、孝老敬亲、遵纪守法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得以彰显。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不少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仍是责骂的方式甚而棍棒伺候,更有甚者是雷雨交加。责骂孩子时,常常是横挑鼻子竖挑眼,伤害性的语言比比皆是。这对孩子的成长是极为有害的,如果我们学会了轻言细语,避免天气变化无常,增强孩子的自我调控能力。久而久之,“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会溢于言表,同时,孩子会通过自身的观察了解,达到“父母是一杯甘醇的酒,孩子的吮吸是无止境的”至高境界。(三)博学多识,做“学习型”的父母诚实守信,做“智慧型”家长英国学者诺思科特说“博学的人是知识的蓄水池,而不是源泉。”作为监护人的父母怎样帮助孩子走好他的人生之路?每个做父母的在教育孩子上都有自己的期望、自己的方法,都愿意投入时间、精力。但关键是怎样将父母的期望变成孩子的行为,而期望与行为的结合,正是由“教育”的有效性来完成的。父母要有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