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六章课件_第1页
马哲第六章课件_第2页
马哲第六章课件_第3页
马哲第六章课件_第4页
马哲第六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首都师范大学科德学院彭凤明第二节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节教学内容

一、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一)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个体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国家资本所有制法人资本所有制1、个体资本所有制:生产资料法律上的所有权和经济上的所有权一致。反映了个体资本家同雇用劳动者剥削和对立的关系。2、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私人资本家联合占有生产资料所有制。特点:资本占有主体多元化,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发生分离。3、国家资本所有制:指生产资料由国家占有并服务于垄断资本的所有制形式。主要特点是:国家作为出资人,拥有国有企业的所有权和控制权;比重不大,但主要存在于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领域,影响重大;其性质依然是总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关系。

(二)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变化

职工参与决策制度;终身雇佣制度;职工持股计划;社会福利制度。(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1、传统的资本家的地位和作用已经发生很大变化;2、高级职业经理成为大公司经营活动的实际控制者;3、知识型和服务型劳动者的数量不断增加。第一次经济危机(1957-1958)。美国首发,波及加拿大、日本及西欧各国。第二次经济危机(1973-1975)。二战后危机规模最大,程度最深。原因是油价上涨。第三次经济危机(1980-1982)。第四次经济危机(1990-1991)。经济停滞、通货膨胀。第五次经济危机(2000-)。以美国为主要代表。【案例】二战后的五次经济危机

(五)政治制度的变化

1、国家行政机构的权限不断加强;2、政治制度出现多元化的趋势,公民权利有所扩大;3、重视并加强法制建设;4、改良主义政党在政治舞台上的影响日益扩大

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和实质

(一)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原因1、科学技术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案例】丰田生产模式丰田生产方式的内容多品种、小批量、高效益和低消耗的生产方式。LeanProduction:精益生产。精益生产2、工人阶级争取自身权力和利益的斗争【案例】2000年以来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罢工一览表4、改良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社会在一定程度上自觉地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对传统经济运行机制的缺陷进行修补。公元前217年,古罗马大将费边接替前任败将的职务,迎战迦太基的一代名将汉尼拔.费边采取了避其锋芒,改用迅速、小规模进攻的策略,从而达到既避免失败,又打击对方的目的,最终击败了汉尼拔.从此费边主义成为缓步前进、谋而后动的代名词.1883年10月24日,以韦伯和萧伯纳为首的知识分子团体在伦敦成立"费边社",面对19世纪末的英国社会,他们坚信必须通过渐进的-而不是激进的、暴力的-手段达到社会主义.为了推行自身的主张,费边社的成员不遗余力的向社会宣传他们的主张,并且与政府官员、党派政客们过从甚密,在费边社的努力下,英国通过了保障最低生活标准、资源的社会管理、以累进税缩小贫富差别、整顿教育等许多法案,落实到国家立法中,费边社甚至帮助建立了工党.费边主义的主张是社会主义,其手段则为渐进主义,渐,并且进.“微笑曲线”的提出人是台湾宏基公司的董事长施振荣先生,它描述的是产业分工琏中价值的分布情况,经常被许多学者用来说明发展中经济体在当代产业链条中所处的不利地位。而在实际上,如果把制造业零配件的生产、组装和销售放仍在发达国家,所谓“微笑曲线”就仍然会维持在60~70年代的样子,只是由于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利用了发展中国家低价的土地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把高附加值的产品开发与售后服务等上下游部分还保留在国内,才出现了曲线中段向下弯曲的趋势。然而正如前面所言,随着发达国家制造产业琏的前段与后段也将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以及发展中国家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微笑曲线”将会在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后期趋于“扁平”。而在转移的高峰期,由于发达国家总是将产业链条中附加价值低的部分首先转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这张笑口会张的更大,即曲线的中间部分还会进一步“下沉”。((二)当代资本主义新变化的实质

1、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和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2、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基本框架内的变化,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没有变化。四个没有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经济基础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剥削的实质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受雇佣的阶级地位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改变。第三节

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发展趋势第三节教学内容

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

(一)资本主义的巨大革命作用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使生产力冲破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桎梏,社会财富的急剧增长犹如冲破闸门的洪水奔腾出来。(三)资本主义的历史局限性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2.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与实现条件的矛盾。3.资本主义生产目的与资本主义生产手段的矛盾(生产扩大和价值增殖的矛盾)二、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1、是由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的(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2)资本积累推动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不断激化并最终否定资本主义自身。个人资本股份资本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国际垄断资本(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义的前奏(4)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韩国数万工人罢工纽约公交工人罢工2、过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1)任何社会形态的存在都有相对稳定性。“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2)由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性决定的社会主义革命有可能发生在资本主义链条的某些薄弱环节。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则要用相当长的时间为社会主义革命作准备。(3)当代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对生产力容纳的空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自我调整,容纳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的灭亡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4)在世界体系中发达资本主义处于主导和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

随着东欧和苏联的解体,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潮。现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中国;北朝鲜;古巴;越南;老挝。第六章社会主义及其发展教学目的和要求学习和了解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过程,把握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心;明确马克思主义政党在革命和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坚持党的领导的自觉性。教学重点与难点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无产阶级革命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3.20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4.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和完善1.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2.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3.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的多样性本章教学内容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节: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

一、社会主义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二)无产阶级革命(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1、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早期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英)托马斯·莫尔:《乌托邦》(意)托马斯·康帕内拉:《太阳城》18世纪的早期空想平均共产主义(法)摩莱里(法)巴贝夫(法)马布利19世纪初期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傅立叶欧文圣西门总结空想社会主义者只看到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命运,却未能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要求埋葬资本主义,却看不到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憧憬取代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却找不到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通路。空想社会主义不是科学的思想体系。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主要标志1848年2月,马、恩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即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发表。《宣言》明确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二)无产阶级革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1、无产阶级革命是新型革命第一,无产阶级革命是彻底消灭一切私有制、代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的革命。第二,无产阶级革命是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和阶级统治的革命。第三,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第四,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过程。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暴力革命是主要的基本的形式。1871年3月18日的巴黎工人起义和由此建立起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革命斗争2、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马克思主义并不排除和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可能性。马克思曾经认为英、美有可能用和平方式实现社会主义;列宁也曾认为俄国革命有和平发展的可能,但他认为马克思的观点是从“设想”讲的,和平过渡只是“历史上极为罕见的机会”。3、马克思恩格斯的“同时发生论”马克思恩格斯从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时代条件出发,认为无产阶级革命至少将在几个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同时发生”并不是意味着这种革命将在某一天或某一时刻“同时发生”,而是指同一个历史的发展时期。在一个时期内,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相继爆发无产阶级革命,形成一个互相促进和支持的革命高涨的局面。4、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列宁分析社会主义可以在经济落后国家首先胜利的条件: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加剧。经济落后国家社会矛盾尖锐化。落后国家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动摇性。无产阶级量少,但革命性最强。经典语录由此得出一个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最上面的是苏联红军在2战前的陆军军旗(在2战结束后便改了,改为全黄五角星和红色的党徽,中间的是早期的苏联红军空军航空部队的军旗!后来在2战后期改用其他标志了,原因是与日本海军军旗容易有联想,最下面的是苏联红海军军旗

二、列宁、斯大林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一)列宁领导下的苏维埃俄国对社会主义的探索(二)斯大林领导下的苏联对社会主义的探索1917年11—1918年春天,苏维埃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剥夺剥夺者”的任务,银行和大工业的国有化使无产阶级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1、进一步巩固苏维埃政权时期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时期1918年春-1920年底,苏俄开始了连续三年的帝国主义国家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势力内外勾结的斗争。红色的新生政权陷入包围。这一时期,苏俄被迫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3、新经济政策时期1921年3月俄共召开十大,实行以发展商品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新经济政策。总结:列宁的探索经验首先,把建设社会主义作为一个长期探索,不断探索、不断实践的过程。其次,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放在首要地位。再次,在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条件下,利用商品、货币和市场发展经济。最后,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1、苏联模式1924年列宁去世后俄共(布)面临着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是继续执行新经济政策,还是回到军事共产主义政策?这场争论的实质涉及到:从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模式的转变。2、苏联模式的特征政治上:①过度集权的党和国家领导体制②自上而下的干部任命制③软弱而低效的监督机制

克林姆林宫2、苏联模式的特征经济上:经济发展战略是以高速发展国民经济为首要任务,以重工业为重点,实现从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经济体制上形成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以计划经济为主要特征。3、苏联模式的功绩巩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取得了为国战争的胜利,为人类的和平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苏联以世界两大强国之一的面目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组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4、苏联模式的弊病民主范围过于狭隘,容易产生个人专权。经济上管得过死,总体效益较差。思想文化上严格控制,导致个人崇拜、思想僵化。对外关系上的大党主义、大国主义导致霸权主义。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第一,社会主义开始作为一种新的社会制度发挥出历史作用。第二,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及其在经济、政治、外交、军事上的影响,改变了世界的政治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在全世界的扩张。第三,社会主义力量坚定地支持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推动着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第四,社会主义在当代引导着世界人民的前进方向。四、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民主(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政权(二)社会主义民主是新型的民主1、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就是无产阶级作为统治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是人类社会最后的最进步的新型国家政权,最终目标是消灭阶级。无产阶级专政是工人通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阶级基础的国家政权。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形式具有多样性。2、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一,社会主义时期还存在着一定范围的阶级斗争。第二,无产阶级专政的根本任务是不断巩固、发展无产阶级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全面改造旧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实现无阶级社会的过渡。第三,无产阶级专政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民主的需要。(二)社会主义民主本质:人民当家作主。社会主义民主首先是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国体和政体。社会主义民主是目的和手段的统一。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还需要一个历史过程。第二节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发展和完善一、在实践中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前进一、深化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认识(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二)对社会主义本质和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实践中深化和发展1、马克思恩格斯的设想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根据社会的需要,有计划地调节生产;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扣除之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没有商品生产,没有货币交换;没有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等。2、列宁的深化实行全民所有制经济和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二)实践中深化和发展1、社会主义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分配关系。2、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一)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二)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原因第一,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是由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第二,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可以先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并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二)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第一,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第三,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第四,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三、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原因之一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宣传画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鞍钢炼铁厂

原因之二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原因之三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努力探索发展道路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四、社会主义在实践探索中曲折发展(一)社会主义在曲折中前进的客观性(二)社会主义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走向辉煌决定因素之一第一,社会主义作为新生事物,其成长不会一帆风顺。决定因素之二第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推动社会发展,是作为一个过程而展开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决定因素之三第三,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主义的发展既有机遇又有挑战。经典语录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恩格斯如何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第一,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第二,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第三,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PK第三节;马克思主义政党一、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新型的革命政党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领导核心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的利益和意志,有独立的纲领、路线、策略,为参与和掌握政权而斗争的政治组织。马克思主义政党产生的两个条件:工人运动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传播(一)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二)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工人阶级先锋队,这是对其性质的最简要最明确的表述。1、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首先,工人阶级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与先进生产方式相联系,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最有前途的阶级。其次,“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无产阶级是被压迫阶级,是被剥削了任何生产资料所有权的阶级,是唯一同资产阶级直接对立和完成对立的因而也是唯一能革命到底的阶级”。最后,工人阶级是在斗争中不断成长成熟,从自在的阶级走向自为的阶级。注意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工人阶级本身、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有明确区别。马克思主义政党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组成,但并不排斥那些虽然来自其他阶级和基层但符合党员条件的人入党。(三)它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党只有以先进理论为指南的党,才能实现先进战士的作用。——列宁1、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特点一方面,在无产者不同的民族的斗争中,共产党人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另一方面,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马克思、恩格斯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纲领党的最终目的就是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政党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论者。(四)它是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