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基础第9章第10章课件_第1页
能源管理基础第9章第10章课件_第2页
能源管理基础第9章第10章课件_第3页
能源管理基础第9章第10章课件_第4页
能源管理基础第9章第10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节能法制与

能源管理基础

河北省能源管理师培训课件

节能法制与

能源管理基础

河北省能源管理师培训课件1节能法制与能源管理基础能源管理基础部分讲解主要内容:能源基础管理(第九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第十章)知识点:熟练掌握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检定,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台账和报表的关系,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能源标准及节能标准的编写和节能规划的编制,节能培训和项目管理的评价,重点用能设备、工序能耗监测,企业能量平衡的指标计算,能源审计程序,能效对标工作的实施等。节能法制与能源管理基础能源管理基础部分讲解2能源管理基础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本章从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管理、能源消耗定额管理、能源标准化、节能培训管理、节能规划和节能项目管理等七个方面(节)来分析用能单位能源基础管理工作。能源管理基础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一、概述二、能源计量器具的分类三、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四、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五、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一节能源计量管理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概述(一)基本概念1.能源计量能源计量是指在能源流程中,对各个环节的数量、质量、性能参数、相关的特征参数等进行检测、度量和计算。2.能源计量器具能源计量器具是指测量对象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和载能工质的计量器具。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概述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依据《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2006)(以下简称《通则》)规定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的基本要求。适用于企业、事业单位、行政机关、社会团体等独立核算的用能单位。(三)种类及范围1.输入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耗能工质;(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依据6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能源种类电力煤炭焦碳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

重油渣油煤气天然气蒸汽热水水其他单位kwt/at/at/am3/aGJ/at/aGJ/a限定值10100408010000500050002926(100吨标煤)

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能源种类电力煤炭原7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能源种类电力煤炭焦碳原油成品油石油液化气

重油渣油煤气天然气蒸汽热水水其他单位kwt/ht/ht/hm3/hMWt/hGJ/h限定值10010.51100

7129.26(1吨标煤)

主要用能设备能源消耗量(或功率)限定值能源种类电力煤炭原油成8能源计量配备率要求单位:%能源种类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电力10010095固体能源煤炭10010090焦碳10010090能源计量配备率要求单位:%能源种9能源种类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液体能源原油10010090成品油10010095重油10010090渣油10010090能源种类进出用能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液体能源原油100110能源种类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气态能源天然气10010090液化气10010090煤气1009080能源种类进出用能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气态能源天然气100111能源种类进出用能单位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用能设备载能工质蒸汽1008070水1009580可回收利用的余能9080---能源种类进出用能进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载能工质蒸汽1008012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要求计量器具类别计量目的准确度等级要求衡器进出用能单位燃料的静态计量0.1进出用能单位燃料的动态计量0.5电能表进出用能单位交流电能计量Ⅰ类用户0.5Ⅱ类用户0.5Ⅲ类用户1.0Ⅳ类用户2.0V类用户2.0进出用能单位的直流电能计量2.0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要求计量器具计量目的准确度等级13油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的液体能源计量成品油0.5重油、渣油1.0气体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的气体能源计量煤气2.0天然气2.0蒸汽2.5油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的液体能源计量成品油0.5重油、14水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水量计量管径不大于250mm2.5管径大于250mm1.5温度仪表用于液态、气态能源的温度计量2.0与气体、蒸汽质量计算相关的温度计量1.0压力仪表用于液态、气态能源的压力计量2.0与气体、蒸汽质量计算相关的压力计量1.0水流量表(装置)进出用能单位水量计量管径不大于250mm2.1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的能源及耗能工质;3.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使用(消耗)的能源及耗能工质;4.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自产的能源及耗能工质;5.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备可回收利用的余能资源。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输出用能单位、次级用能单位和用能设1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计量器具的分类(按结构特点分类)1.量具即用固定形式复现量值的计量器具,如量块、砝码、标准电池、标准电阻、竹木直尺、线纹米尺等。2.计量仪器仪表即将被测量的量转换成可直接观测的指标值等效信息的计量器具,如压力表、流量计、温度计、电流表等。3.计量装置即为了确定被测量值所必需的计量器具和辅助设备的总体组合,如里程计价表检定装置、高频微波功率计校准装置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计量器具的分类(按结构特点分类1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一)配备原则1.应满足能源分类计量的要求。2.应满足用能单位实现能源分级、分项考核的要求。3.重点用能单位应配备必要的便携式能源检测仪表,以满足自检、自查的要求。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计量器具的配备1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配备要求1.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满足《通则》规定。2.用能单位应加装能源计量器具。3.耗能量(产能量或输运能量)大于或等于《通则》规定中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次级用能单位为主要次级用能单位。主要次级用能单位应按照《通则》规定要求加装能源计量器具。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配备要求1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单台设备能源消耗量大于或等于《通则》规定中一种或多种能源消耗量限定值的为主要用能设备。主要用能设备应按《通则》规定要求加装能源计量器具。5.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率应符合《通则》表3规定的要求。6.对从事能源加工、转换、输运性质的企业(如火电厂、输变电等用能单位),其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满足评价其能源加工、转换、输运效率的要求。

7.对从事能源生产的用能单位(如采煤、采油企业等),其所配备的能源计量器具应满足评价其单位产品能源自耗率的要求。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单台设备能源消耗量大于或等于《通则2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8.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应满足《通则》表4规定的要求。9.主要次级用能单位所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电能表除外)参照《通则》表4规定的要求。电能表可比表4的同类用户低一个档次的要求。10.主要用能设备所配备能源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电能表除外)参照《通则》表达4规定的要求,电能表可比表4的同类用户低一个档次的要求。11.能源作为生产原料使用时,其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等级应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要求。12.能源计量器具的性能应满足相应的生产工艺及使用环境(如温度、温度变化率、湿度、照明、振动、噪声、粉尘、腐蚀、电磁干扰等)要求。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8.用能单位的能源计量器具准确度等级应2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检定是一种法定的行政行为,用来查明和确认测量仪器是否符合法定要求。(一)检定方式1.1强制检定强制检定是指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计量行政部门所属或者授权的计量检定机构,对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方面,并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以下简称《强检目录》)的计量器具实行定点定期检定。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能源计量器具的检定2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机构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具发给国家统一的检定合格证书,对检定不合格的,则发给检定结果通知书或注销原检定合格印。未按规定申请强制检定或检定不合格,超过检定周期继续使用的,责令停止使用,可处以罚款。

1.2非强制检定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一般多为用于生产和科研的工作计量器具,使用单位应当自行定期检定,如果本单位不能检定,依据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第6号公告,对企业使用非强制检定计量器具的检定周期和检定方式由企业自行管理。检定周期确认方法可参照JJF1139-2005《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原则和方法》(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执行强制检定的计量机构对检定合格的计量器23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59)1、尺:竹木直尺、套管尺、钢卷尺、带锤钢卷尺、铁路轨距尺;

2、面积计:皮革面积计;

3、玻璃液体温度计:玻璃液体温度计;

4、体温计:体温计;

5、石油闪点温度计:石油闪点温度计;

6、谷物水分测定仪:谷物水分测定仪;

7、热量计:热量计;

8、砝码:砝码、链码、增铊、定量铊;

9、天平:天平;

10、秤:杆秤、戥秤、案秤、台秤、地秤、皮带秤、吊秤、电子秤、行李秤、邮政秤、计价收费专用秤、售粮机;

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目录(59)1、尺:竹木直尺、套管尺、2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1、定量包装机:定量包装机、定量灌装机;

12、轨道衡:轨道衡;

13、容重器:谷物容重器;

14、计量罐、计量罐车:立式计量罐、卧式计量罐、球形计量罐、汽车计量罐车、铁路计量罐车、船舶计量仓;

15、燃油加油机:

16、游体量提:游体量提;

17、食用油售油器:食用油售油器;

18、酒精计:酒精计;

19、密度计:密度计;

20、糖量计:糖量计;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1、定量包装机:定量包装机、定量灌装机2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1、乳汁计:乳汁计;

22、煤气表:煤气表;

23、水表:水表;

24、流量计:液体流量计、气体流量计、蒸气流量计;

25、压力表:压力表、风压表、氧气表;

26、血压计:血压计、血压表;

27、眼压计:眼压计;

28、汽车里程表:汽车里程表;

29、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出租汽车里程计价表;

30、测速仪:公路管理速度监测仪;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1、乳汁计:乳汁计;2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1、测振仪:振动监测仪;

32、电度表:单相电度表、三相电度表、分时记录电度表;

33、测量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

34、绝缘电阻、接地电阻测量仪:绝缘电阻测量仪、接地电阻测量仪;

35、场强计:场强计;

36、心、脑电图仪:心电图仪、脑电图仪;

37、照射量计(含医用辐射源):照射量计、医用辐射源;

38、电离辐射防护仪:射线监测仪、照射量率仪、放射性表面污染仪、个人剂量计;

39、活度计:活度计;

40、激光能量、功率计(含医用激光源):激光能量计、激光功率计、医用激光源;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1、测振仪:振动监测仪;

32、电度表2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1、超声功率计(含医用超声源):超声功率计、医用超声源;

42、声级计:声级计;

43、听力计:听力计;

44、有害气体分析仪:CO分析仪、CO2分析仪、SO2分析仪、测氢仪、硫化氢测定仪;

45、酸度计:酸度计、血气酸碱平衡分析仪;

46、瓦斯计:瓦斯报警器、瓦斯测定仪;

47、测汞仪:汞蒸气测定仪;

48、火焰光度计:火焰光度计;

49、分光光度计: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红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50、比色计:滤光光电比色计、荧光光电比色计;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1、超声功率计(含医用超声源):超声功2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51、烟尘、粉尘测量仪:烟尘测量仪、粉尘测量仪;

52、水质污染监测仪:水质监测仪、水质综合分析仪、测氰仪、溶氧测定仪;

53、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呼出气体酒精含量探测器;

54、血球计数器:电子血球计数器;

55、屈光度计:屈光度计;

56、电子计时计费装置:电话计时计费装置;

57、棉花水份测量仪:棉花水份测量仪;

58、验光仪:验光仪、验光镜片组;

59、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微波辐射与泄漏测量仪。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51、烟尘、粉尘测量仪:烟尘测量仪、粉尘2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检定周期的确定确定检定周期的原则是按照《计量器具检定周期确定的原则和方法》(JJF1139-2005)执行。五、能源计量管理体系用能单位为进一步规范、提升能源计量管理工作水平,应建立完善能源计量管理体系,主要从以下4个方面采取措施:(一)建立完善能源计量管理文件、制度(二)能源计量人员配备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检定周期的确定3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计量器具管理(四)能源计量数据管理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计量器具管理3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二节能源统计管理一、概念与特点二、任务与程序三、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二节能源统计管理3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概念与特点(一)能源统计的概念能源统计是运用综合能源系统经济指标体系和特有的计量形式,采用科学的统计分析方法,研究能源的勘探、开发、生产、加工、转换、输送、贮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内部规律性和能源系统流程的平衡状况等数量关系的一门专门统计科学。能源统计的研究对象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概念与特点3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能源加工、转换、输送、贮存、流转、使用等各个环节运动过程以及相关联系的数量表现及其规律,揭示能源内部运行规律。2.研究能源利用状况,挖掘节能潜力,促使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3.研究能源综合平衡状况及其规律,反映能源资源的形成及能源使用方向,揭示能源供需之间的矛盾。4.研究如何搜集、整理和分析能源系统数量关系的方法论。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能源加工、转换、输送、贮存、流转、3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统计的特点能源系统相当复杂,它包括能源资源、能源生产、能源加工转换到最终用能等环节。能源统计工作可以分为三级:第一级为从一次能源到加工转换;第二级为加工转换到交付最终用户使用;第三级为能源在最终使用部门的使用情况。第三级能源统计工作最为复杂,是用能单位能源统计的重点。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统计的特点3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任务与程序(一)能源统计的任务能源统计的总体功能是提供信息、咨询和监督基本任务是准确、及时、全面系统地搜集、整理和分析整个能源系统流程的统计资料,如实反映能源各环节的管理水平、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综合平衡状况等情况,为宏观决策和管理,为用能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提供统计信息及依据。具体有以下几项任务: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任务与程序3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订方针、政策,编制能源计划提供可靠资料;2.对能源管理和能源方针、政策、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统计检查和监督;3.为加强能源科学管理,挖掘能源潜力,提高能源利用率服务;4.为用能单位生产、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降低能源消耗服务;5.对能源生产及需求进行统计预测。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为各级政府和部门制订方针、政策,编3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统计工作程序1.确定统计范围;2.建立统计指标体系;3.采集数据,进行整理加工,编制统计报表,计算各类能源综合指标;4.绘制综合平衡分析图表,对能源系统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5.将能源统计结果报送有关部门。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统计工作程序3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一)能源统计原始记录能源统计原始记录是用能单位通过一定的表格、卡片、单据等形式,对能源活动过程和成果所作的最初记载。

能源统计原始记录常用的种类

(5)(1)能源生产和销售方面的原始记录,如产品验收入库单、产品出库单、能源化验单、产品销售发票、货运单等。(2)能源购进方面的原始记录,如供货单位的销售发票、托收承付凭证、运转部门的承运单、本单位的验收入库单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原始记录、台帐和报表4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能源领用消费方面的原始记录,如领料单、限额领料单、用能设备运行登记表、工艺能耗记录表、报废单等。(4)能源调拨方面的原始记录,如调拨单、出库单、外协拨料单等。(5)能源库存方面的原始记录。由于库存量的增减与能源收入、支出直接相关,因此在仓库保管中使用的原始记录,包括了能源的领料单、退料单、调拨单、入库单、出库单等。能源盘点、结存方面的原始记录有能源盘存表、盘盈盘亏报告单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能源领用消费方面的原始记录,如领料4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统计台帐能源统计台帐是编制统计报表的基础,“原始记录→统计台帐(计算表)→统计报表”。能源统计台帐种类:1.统计报表台帐是根据统计报表的要求,为便于数据的整理、汇总而建立的一种由能源原始记录到编制统计报表之间的过渡性台帐,具有汇总报表的性质。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统计台帐4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专项指标台帐这是针对某一能源活动专设的台帐,如能源消费使用方向台帐、能源回收利用台帐等。3.历史资料台帐是将各种有关能源的统计资料按月、年整理登记,以便研究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各环节变动的情况。4.分析研究台帐是根据分析研究能源管理活动情况的需要,可将有关资料进行搜集、计算、整理,集中表现在台帐上,便于分析、对比、发现问题。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专项指标台帐4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5.能源管理台帐根据能源统计、会计、业务需要,用能单位建立的台帐。有能源购入贮存台帐、能源加工转换台帐、能源消费台帐、单位产品能源消耗台帐、节能台帐等。(三)能源统计报表用能单位能源统计报表是以表格形式科学、准确、简明的描述用能单位用能过程中能源购入、消费和贮存的数量关系。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5.能源管理台帐4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用能单位能源统计报表分为两类:一类是报给上级和统计部门的报表(外报),其格式由有关部门规定;另一类是用能单位内部的统计报表(内报),它是作为用能单位能源管理信息交流、传递的工具,也是向上级和统计部门提交能源统计报表的依据。1.用能单位能源购入贮存量统计将用能单位的用能体系看作一个系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能源消费统计分析与评价,首先要搞清真正投入系统的能源总量,并折算出它们的等价值与当量值。计算各种能源占比,找出节能方向。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用能单位能源统计报表分为两类:4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用能单位能源加工转换量统计投入用能单位的各类能源有的直接使用,有的还需要经过加工、转换,转变成二次能源和耗能工质,供用能系统使用。3.用能单位能源输送分配量统计用能单位能源输送分配分两大类:一类是管道输送的能源与耗能工质,另一类是输配电线路。两大类的统计指标根据用能单位的需要而确定。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用能单位能源加工转换量统计4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用能单位最终用能统计最终用能是用能单位能源系统中最为复杂的一个环节,参照《企业能源平衡通则》(GB/T3484—2009)标准,可将用能单位的最终用能环节划分为如下七个主要部分:主要生产,辅助生产,采暖(制冷),照明,运输,生活及其他。注意:总综合能耗是指用能单位在报告期(统计期)内实际消耗的各类能源总量,它包括生产能耗与非生产能耗;综合能耗则是用能单位生产过程中总能耗的简称,即用能单位在报告期内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各类能源总量,不包括非生产与生活区所消耗的能源、基建用能、外供能源和用能单位回收利用的各类能源。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用能单位最终用能统计4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用能单位非生产用能统计1.基建用能量,用能单位内新建厂房、项目所需能源量,也包括输送损失。2.生活用能量,系指厂区外用于生活目的的能源量,包括输送、热传导损失等。3.外供。图示如下: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用能单位非生产用能统计4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五)用能单位节约能源量统计用能单位节约能源量简称节能量,是指在一定的统计期内,用能单位实际消耗的能源量与某一个基准能源消耗量的差值,通常是实际消耗的能源量与某一能源消费定额之差值。根据统计口径的不同,用能单位节能量可分为用能单位节能量、产品节能量、产值节能量、技术措施节能量、产品结构节能量和单项能源节能量。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五)用能单位节约能源量统计5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根据统计期不同,用能单位节能量又可分为当年节能量和累计节能量。当年节能量是前一年与当年的能源消耗量的差值,累计节能量是以某一确定的年份与当年的能源消耗量的差值,实际上等于这一期间内各年的节能量之和。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根据统计期不同,用能单位节能量又可分为当5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三节能源消耗定额管理一、概述(定额种类、内容)二、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依据、方法和修订)三、能源消耗定额的执行与考核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三节能源消耗定额管理5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概述能源消耗定额包括单位能源消耗定额和用能总量定额两种。单位能源消耗定额:可根据各单位的实际情况,采取单项能源消耗定额、工艺耗能定额、综合能源消耗定额、可比能源消耗定额、用能总量定额等不同种类。用能总量定额:是指对能源消耗量与产品产量及工作量关系不大的用能单位(如宾馆、饭店、商店、医院、机关、学校等)所规定的能源消耗总量。根据用能单位特点,可采用产品产量、产值、增加值等为核算单元。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概述5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的内容1.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管理体系。2.适时修订能源消耗定额。3.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保证能源消耗定额的实现。4.考核和分析能源消耗定额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提出改进措施。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的内容5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的作用1.是编制能源供应计划的重要依据。2.是科学地组织能源供应管理的重要基础。3.是监督和促进用能单位内部开展节能工作的有力工具。4.是用能单位加强经济核算和节能奖惩的依据。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消耗定额管理的作用5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消耗定额的种类和核算范围能源消耗定额可以划分为各种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能源消耗定额。1.单项能源消耗定额指生产某种产品消耗一种能源的定额。即某种能源消耗量与某种产品产量(净产值)之比。2.综合能耗定额指生产某种产品消耗各种能源总量的定额。即生产某种产品的耗能总量与产品产量之比。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消耗定额的种类和核算范围5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工艺能源消耗定额指能源的有效消耗和工艺性损耗等两部分构成。其具体内容包括:(1)产品生产或作业的基本工艺过程和辅助工艺过程所需的能源消耗;(2)保持工艺设备热量所需的能源消耗;(3)工艺设备临时停工检修和冷却停放后再加热和启动所需的能源消耗;(4)设备运转时,技术上不可避免的能源损失所导致的能源消耗。工艺耗能定额是工艺设备技术水平的反映,是用能单位考核车间(班组)重要指标之一。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工艺能源消耗定额5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生产能源消耗定额生产能源消耗定额是核算生产过程中能源需要量的依据,是用能单位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综合反映,它不仅取决于工艺设备的技术水平,而且取决于生产作业率、设备负荷率、产品合格率等因素。具体内容包括:(1)工艺能源消耗定额所包含的内容;(2)辅助生产所需要的能源消耗(如采暖、通风、照明、供水、运输、机修等耗能);(3)在能源转换设备、用能单位(车间)热力和电力系统中,技术上不可避免的能源损失。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生产能源消耗定额5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5.能源供应定额能源在运输、装卸、贮存过程中会有损耗,在生产定额基础上还应考虑能源在以上过程中的损耗,故由供能部门下达的供应指标要高于生产定额,这个供应指标称为能源供应定额。能源消耗定额名目繁多,内容各不相同,可根据工艺、生产和管理的具体要求,适宜分类和选用。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5.能源供应定额5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1.“定质”与“定量”相统一的原则2.先进性和合理性相统一的原则3.“快、准、全、好”的原则4.全面参与制定的原则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6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快、准、全、好”的原则“快”是制定的能源消耗定额迅速及时,走在生产之前,对生产起指导和促进作用。“准”是依靠长期的定额资料积累和经常了解分析生产情况,使能源消耗定额准确。“全”是用能单位各生产环节,生产车间各生产工序,各类产品均应制定完整的能源消耗定额。“好”是能源消耗定额指标既具有先进性,又切实可行,对能源消耗尚未达到行业平均水平的,其定额要从严核定,以利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快、准、全、好”的原则6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能源消耗定额制定的依据(7)1.国家和地方有关能源消耗限额标准。2.近三年能源消耗计量统计资料和历史最好水平资料。3.近三年生产技术经济指标,如销售收入、产值、产量、品种、质量等。4.年度生产计划、技术经济指标。5.所消耗能源的品种、品质、规格。6.生产技术及工艺的发展趋势,实施节能技改的情况。7.国内外同类产品单位能耗先进水平。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能源消耗定额制定的依据(7)6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消耗定额制定的方法制定能源消耗定额的主要方法有:技术计算、实际测定和统计分析三种。1.技术计算法技术计算法是根据产品设计、工艺过程、管理水平等各方面因素,通过精确计算,并考虑已达到的先进能耗指标水平和采用节能技术措施等因素后制定能源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消耗定额制定的方法6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实际测定法实际测定法是根据现场能源消耗的条件,通过能源消耗测定,用实际计算方法确定能源消耗定额。实际测定法也可通过对现有设备(工序)进行能量平衡测试,计算出该工序或设备的某种能源的实耗数量,再结合设备改造,改进操作和其他节能措施的实施,最后确定该设备(工序)的能源消耗定额。3.统计分析法用统计分析法制定能源消耗定额的步骤如下:(1)将该产品所用的不同能源分别列表进行统计分析;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实际测定法6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对于一种能源消耗定额的确定,应准备好以下资料并进行计算。这些资料有:近几年来的技术经济指标(包括产品品种、产量、产值等)实际统计数字;报告年度及计划年度的生产计划;近几年来各种能源实耗量;计划年度的节能技术措施项目。在使用统计分析法确定能源消耗定额时,应注意原始记录的准确性,尽可能使用生产时间较长、批量较大的产品的统计资料,对其浪费因素应加以排除。这种方法多用于计量手段有困难的单位。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对于一种能源消耗定额的确定,应准备6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消耗定额的执行与考核(一)能源消耗定额的执行为了有效地贯彻执行能源消耗定额,必须做到以下几点:1.经批准下达的能源消耗定额,用能单位各部门都要贯彻执行,凡属能源计划分配、组织供应和成本核算等部门都要按能源消耗定额办事;2.能源供应部门按照核定的能源消耗定额和生产任务核实供应,并要建立能源消耗定额管理档案;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消耗定额的执行与考核6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能源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应密切配合,建立健全的能源消耗定额供能制度、能源消耗定额分级管理和奖惩制度;4.做好能源消耗的原始记录和统计分析工作,从能源购进、转换、分配到最终消耗为止,各环节都应有健全的原始记录,记载能源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使用和消耗情况;5.能源消耗定额的执行必须与加强车间(班组)核算,开展劳动竞赛,实行节能奖励等措施相结合。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能源供应部门和生产部门应密切配合,6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消耗定额的修订1.由于影响能源消耗定额的各种因素是在不断地变化的,因此能源定额必须定期修改或临时修改,一般单项定额每年修改一次,遇到下述情况时,可做必要的临时修改:(1)在能源消耗定额执行过程中,发现能源消耗定额脱离实际或计算错误时;(2)产品结构、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有重大改变时;(3)提高生产或改进操作时;(4)能源品种、规格、质量等发生重大变动时。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消耗定额的修订6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生产某产品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是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由于能源消耗规律的作用,要求能源消耗定额具有相对稳定性。因此,能源消耗定额一经审查批准生效后,不宜经常改动,只作定期(如一年)修订,以便于贯彻执行。(三)能源消耗定额的考核能源消耗定额的管理采取分级管理制,所以能源消耗定额的考核应与能源消耗定额的制定审批、贯彻执行相一致,进行分级考核。即由厂部对车间,车间对班组考核,或按工艺流程实行“一条龙”考核。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在一定时期内影响生产某产品能源消耗6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四节能源标准化与节能标准一、概述(概念)

二、能源标准化(概念、内容)三、节能标准(等级)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四节能源标准化与节能标准7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概述(一)基本知识1.标准化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现实问题或潜在问题制定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条款的活动。上述活动主要包括制定、发布及实施标准的过程。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一、概述7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标准定义为了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规定:国家标准分为强制性标准和推荐性标准两种,标准代号分别为:GB—强制性国家标准;GB/T—推荐性国家标准。(1)强制性标准指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中保障人体健康、人身、财产安全的标准和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强制执行的标准。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标准定义7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推荐性标准指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除强制性标准以外的其它标准。推荐性标准在下列情况下必须执行:①法律法规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在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必须执行;②强制性标准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在强制性标准适用的范围内必须执行;③用能单位使用的推荐性标准,作为组织生产依据的,必须按照标准要求执行,节能方面的推荐性标准在用能单位内必须执行,所以节能推荐性标准在用能单位内是强制性执行的。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推荐性标准7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④经济合同中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在合同约定的范围内必须执行;⑤在产品或其包装上标注的推荐性标准,则产品必须符合;⑥获得认证并标识认证标志销售的产品,必须符合认证标准。(二)能源标准化概念和作用1.1能源标准化的概念以能源为对象的标准化活动,叫做能源标准化。通过能源标准化,能源管理由定性管理逐渐向定量管理转变,由行政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使能源管理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统一化、科学化。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④经济合同中引用的推荐性标准,在合同约定7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能源标准化的作用能源标准化工作的长期实践证明,它是实行科学和定量化管理的技术依据,在能源管理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实现能源科学管理的有效手段;(2)合理开发,有效利用能源的技术准则;(3)评价能源利用水平的基本依据;(4)用能设备进行能效分析的重要指导;(5)提高能源产品质量的可靠保证;(6)促进节能减排的必由之路;(7)能源立法的科学基础;(8)能源国际交流和贸易的必备条件。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能源标准化的作用7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标准化的内容(对能源流程制定能源标准实施并监督)3.1能源标准的类别(1)能源的术语和图形符号。(如tce,kgce,gce,kJ)(2)能源监测、检验、计算方法。(3)能源产品和节能材料的质量、性能要求。(4)用能产品的能源要求。(5)产品的能源消耗限额。(6)用能设备及其系统经济运行。(7)能源产品和节能产品认证。(8)能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其他节能技术要求。(9)用能单位能源管理及体系。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能源标准化的内容(对能源流程制定能7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2能源标准的等级和制定能源标准的等级与其他类别的标准相同,分为:能源国家标准,能源行业标准,能源地方标准和企业能源标准。能源国家标准由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能源行业标准是没有国家标准而又需要在某个行业范围内统一的标准,由有关行业协会制定。能源地方标准是没有国家和行业标准而又需要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统一的标准,或者制定严于国家和行业标准的标准。能源地方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报国务院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企业能源标准是用能单位生产、储运和使用各个有关环节进行能源考核与管理的规定,由用能单位自行制定。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2能源标准的等级和制定7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标准化能源标准是企业自身生产、储运和使用各个环节进行能源考核与管理的规定。用能单位可以从能源技术标准和能源管理标准两方面开展能源标准化工作,实现用能单位节能降耗。(一)用能单位能源标准化基础1.1用能单位能源标准的分类根据能源消耗的种类可分为:合理用热、合理用电、合理用油、合理用气(天然气和煤气)及耗能工质等方面的标准;按照用能单位能源的纵向流程又可分为:购入、传输、转换、贮存、分配、消耗等方面的能源标准;按照能源标准主要功能的属性又可分为:能源技术、能源管理方面的标准,在能源管理标准中包括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能源经济标准。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能源标准化7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2用能单位能源标准的制定(1)用能单位能源标准制定的流程(5)①成立标准制定组和制定工作方案。根据标准制定的内容和要求组建工作组,编制工作方案,明确分工,落实计划。②组织调查研究。标准制定组必须进行广泛、深入的调查研究,收集分析国内外同类用能单位状况、发展方向以及相应的国内外先进标准,作为制定标准的借鉴和参考。③编写标准草案。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2用能单位能源标准的制定7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④组织专业人员评审标准草案。⑤标准的审批、发布和实施。(2)制定能源标准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①能源标准制定的合法性。②掌握好制定能源标准的时机。③能源标准制定的先进性。④能源标准制定的实用性。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④组织专业人员评审标准草案。8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用能单位能源技术标准化(工艺、设备)1.用能单位工艺能源标准化用能单位在实际工作中注意对实践经验的总结,逐渐完善工艺流程能耗最小的操作标准,标准中既要考虑能耗因素,还要重视质量、安全、环境等因素。如对于有备用生产线情况的用能单位,当生产任务量不足时,一是应选择能耗量最小的生产线进行生产;二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选用先进的节能生产工艺参数,在产品达到同一质量要求的前提下,应优先使用能耗最小的工艺参数。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用能单位能源技术标准化(工艺、设备8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用能设备运行标准化(1)高效运行,低效备用。应对变压器、水泵、风机、锅炉进行全面分析,避免某些高效率的设备处在备用状态,而一些低效率的设备却在运行状态。通过调整能耗参数差异大的设备使用和备用,来编制设备与工艺管理规程、用能设备能源使用标准等,促使用能设备运行达到合理化。(系统优化运行)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用能设备运行标准化8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设备在最佳运行状态的技术经济指标保证下,力争设备运行技术经济指标标准化。应根据各种不同用能设备的特性及实际情况,寻找效率最高的运行条件,使用能设备达到最佳运行状态。(3)应用科学的方法形成用能单位用能设备管理决策。一是利用用能设备现代化管理观念。二是运用用能设备管理中的科学化理论,运用用能设备管理中的现代化经验。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设备在最佳运行状态的技术经济指标8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标准化1.能源管理标准化的概念指用能单位在能源管理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加以条理化、科学化,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的再实践加以指导,从组织管理和经济管理两方面逐渐实现能源管理的定量化、系统化和制度化。包括:2.用能单位能源工作和岗位标准化可以从制定部门工作标准和岗位标准两方面进行。3.用能单位能源经济标准化就是做到以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资源而能发挥最大的能源利用效益。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标准化8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节能标准(一)通用节能标准是企业节能工作中被广泛应用,指导用能企业合理使用能源的一类标准。由企业自行制定。参考依据:GB/T22336-2008《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编制通则》(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组织制定,并于2008年8月28日发布)。该标准规定了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的编制原则和要求、层次结构、编制格式。在企业节能标准体系中,节能标准、节能标准体系结构图和节能标准明细表构成了企业节能标准体系的三大要素。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节能标准8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该标准的宗旨是指导工业用能企业建立节能标准体系,适用于工业企业,其他用能单位可参照执行。(二)合理用热标准GB/T3486-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配套标准:GB15316-1994《节能监测技术通则》GB/T15317-2009《工业锅炉节能监测方法》GB/T17954-2007《工业锅炉经济运行》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该标准的宗旨是指导工业用能企业建立节能标8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合理用电标准GB3485-1983《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T3485-1998《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配套标准:GB5623-1985《产品电耗定额和管理导则》GB8222-1987《企业设备电能平衡通则》GB/T13462-1992《工矿企业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导则》GB13466~13470-1992《交流电气传动风机(泵类、压缩机)系统经济运行和计算方法》GB13471-1992《节电措施经济效益计算与评价方法》GB12497-2006《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合理用电标准8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建筑节能标准

1996年颁布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2001年颁布了《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2005年颁布了GB50189-200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建筑节能标准8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五节节能培训管理用能单位为提高能源管理水平,应组织员工参加国家规定的各类节能培训,同时根据其所处行业特点和单位实际状况,制定符合自身的节能培训计划。节能培训管理旨在使节能培训工作规范化和制度化。节能培训管理工作包括:(五大标题)一、制定培训计划二、抓好组织实施三、确定培训对象与培训方法四、选好节能培训内容五、做好效果评估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五节节能培训管理8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目的和内容)一、节能规划概述1.1概念节能规划是用能单位总体发展规划中的单项规划,为完成某个时期内节能目标而编制的方案。节能规划主要包括用能单位概况、指导思想、目标、节能措施以及实现用能单位节能目标的保障措施和步骤等内容。1.2目的节能规划的目的是使用能单位节能工作能够深入持久的稳步开展。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六节用能单位节能规划(目的和内容)9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3意义节能规划是节能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了节能工作的目标、时间、任务、措施和步骤,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力争在节能管理的各个环节合理利用能源,以最小的能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4规划编制流程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3意义9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节能规划内容(结合下面审核内容)(一)总论主要包括编制依据,用能单位概况,用能单位同期发展规划中与节能规划相关的内容,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情况和需要说明的其他相关资料等五个方面的内容,并确定规划的基准年度。1.编制依据。主要包括国家节能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标准及有关要求和用能单位同期发展规划。2.用能单位概况。包括企业性质,产能,规模,能耗水平,行业地位,利税情况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节能规划内容(结合下面审核内容)9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情况。包括:能源消费结构,主要能耗指标完成情况,能源消耗基本评价和节能工作的相关情况等。4.用能单位同期发展规划中与节能规划相关的内容。包括:规划的生产规模与产品方案,工艺流程与物料平衡,装备改造方案及新技术应用力度等。5.需要说明的其他相关资料。包括:产业背景材料,用能单位背景材料,规划编制范围以及用能单位的优势与面临的机遇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用能单位能源利用情况。包括:能源消9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规划目标规划目标部分包括规划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和综合指标等内容。1.指导思想(1)体现国家层面要求,包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能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节约能源为核心,立足用能单位长远发展等。(2)指出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重点。(3)描述建立节约型经营模式,建设节约型用能单位等,主要指标达到国内(省内)先进水平。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规划目标9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规划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节能管理水平,节能纳入生产经营管理等;依靠技术进步,加速淘汰和改造落后工艺装备;以工艺现代化和设备大型化为手段,调整产品和工艺装备结构,促进生产技术经济指标改进和能源结构的优化等。2.基本原则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整个规划过程的原则。体现用能单位发展战略、用能单位文化及用能单位节能降耗工作的特点,包括:提高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的原则;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优化能源结构,合理利用能源的原则;节约为本,全员参与的原则;依靠科技,优化结构的原则;最低消耗,最大效益的原则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规划采取的主要手段包括提高节能管理9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规划目标主要包括综合指标和分年度目标。综合指标包括: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万元产值能耗、万元增加值能耗、主要二次能源利用率(生产工艺中有二次能源转换环节的用能单位)、能源转换率及设备热效率等。分年度目标包括按介质划分的能源利用效率和按工序划分的工序单耗以及能源转换率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规划目标9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节能措施1.节能措施分类(1)管理节能措施(2)结构节能措施(3)技术节能措施2.措施汇总对节能措施进行概括、分类,用汇总表格形式表达。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节能措施9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节能措施汇总表类别序号项目内容实施时间投资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管理节能结构节能技术节能合计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节能措施汇总表类别序号项目内容实施时间投9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实施步骤节能规划应根据用能单位的资金、发展规划中安排节能规划各项措施的实施时间,列出简明时间表,明确实施时间。细化规划的实施步骤和计划,保障规划的可执行性,明确优先实施的措施及重点工作等。掌握的原则是:优先实施投资少、回收期短、技术成熟效果显著的项目;优先实施系统优化的项目;优先实施政府强制要求的项目;投资大、回收期长、技术不够成熟的项目和技术风险大的项目适时实施。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实施步骤9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五)保障措施为实施用能单位节能规划建立保障体系,内容包括成立领导小组,建立例会制度,制定考核办法,明确工作程序等。四、节能规划的审核(一)审核要求和程序1.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主管部门负责对企业节能规划的审核工作。2.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主管部门可以组织专家组开展审核工作,并以规范的专家组工作规则开展审核。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五)保障措施10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在审核过程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主管部门要组织专家组对企业编制节能规划的情况进行实地抽查,每次抽查的比例不低于审核企业总数的10%。节能规划实地抽查可与能源审计实地抽查合并进行。4.如企业节能规划未通过审核,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节能主管部门应将详细的问题描述和修改意见尽快通知企业,以便于企业在规定时间内能够再次提交修改后的节能规划。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在审核过程中,各省、自治区、直辖市10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审核内容(最后页)1.企业节能规划应建立定量的节能规划目标,其中五年目标不应低于企业所签订的节能目标责任书的承诺目标。规划目标中应包含企业主要产品单位能耗等具体指标的定量说明。2.规划应有切实可行的组织措施、管理措施、技术革新措施以及投资计划,应对目标的实现可能、实现途径进行论证。3.企业节能规划必须涵盖以下内容。未能涵盖的,应视为规划不完整,建议进行修改。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审核内容(最后页)10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企业概况(2)企业能源利用和节能概况(3)存在的问题及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4)规划指导思想(5)规划目标(节能目标不应低于企业所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的节能量(6)规划的主要任务(7)规划的重点工程措施(重点工程要满足节能规划目标的实现(8)规划的保障措施(9)规划的实施计划4.企业节能规划应有企业法人代表签字确认,以确保规划内容的真实可靠。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1)企业概况10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七节节能项目管理(财务评价和节能评估)一、概述节能项目管理是运用一系列现代项目管理的工具与技术,用来组织、计划与管理节能项目的工作。通过项目建设单位的努力,运用系统方法对节能项目及其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以实现节能项目节能目标。(一)节能项目管理的目的在宏观上讲是项目建设单位对节能效益的追求。在微观上讲是项目建设单位在规定的范围、时间、成本和质量要求下完成一次性的事业。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第七节节能项目管理(财务评价和节能评10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节能项目管理的内容及阶段1.内容节能项目管理的目标是通过项目管理工作实现的。(1)节能项目目标设计,项目定义及可行性研究;(2)节能项目的系统分析。包括项目的外部系统分析、项目结构分析等;(3)节能项目的计划管理。包括项目的实施方案及总体计划、工期计划、成本(投资)计划、资源计划以及它们的优化;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节能项目管理的内容及阶段10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节能项目的组织管理。包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组成、各方面工作与职责的分配、项目业务工作条例的制定等;(5)节能项目的信息管理。包括项目信息系统的建立、文档管理等;(6)节能项目的实施控制。包括进度控制、成本(投资)控制、质量控制、风险控制、变更管理等;(7)项目后期工作。包括项目验收、移交、运行准备;项目后评估,即对项目进行总结,研究节能目标实现的程度、存在的问题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节能项目的组织管理。包括项目组织机10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节能项目管理的阶段(3)(1)投资前期投资前期指从投资意向形成开始到节能项目评估决策为止,分为下列四个阶段:①投资机会选择。②完成节能项目建议书。③进行节能项目可行性研究。④节能项目评估与决策。(2)建设期①节能项目设计。②制定建设计划。③施工准备与施工。④竣工验收与交付使用。

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节能项目管理的阶段(3)10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节能项目运行期①节能项目后评价。②节能目标验证。二、节能项目节能量和财务评价(一)节能量评价不同类型的节能项目其节能量的评价类型不一样,分别有产品节能量、产值节能量、技术措施节能量、产品结构节能量和单项能源节能量。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计算按《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执行。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节能项目运行期10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财务评价1.资金等值计算指在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不同时间点发生的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可能具有相等的价值。在理想的资本市场条件下,将某一时刻的资金可以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算成与之等价的另一时刻的资金。2.现金流量指项目通过一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项目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财务评价109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单利计算单利指每个计息周期均按其原始本金来计算利息的方式,称为单利。单利只有本金计息,而所得的利息部分则不计利息,单利终值计算公式如下:式中:F——终值,单位为元;P——现值,单位为元;I——折现率,单位为%;n——计息期数。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单利计算11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单利现值:现值的计算与终值的计算是互逆的,由终值计算现值的过程称为“折现”。单利现值按下列公式计算: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单利现值:11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复利计算复利指任何一个计息周期的利息,均按上一期末的本利和总额来进行计息,即通常所说的“利滚利”,它充分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1+i)n称为“复利终值系数”,用符号(F/P,i,n)表示。上式中F=P(F/P,i,n)。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4.复利计算11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现值计算公式为:

称为“复利现值系数”,用符号(P/F,i,n)表示。上式可表示为P=F(P/F,i,n)。例题:某人将10000元投资于一节能项目,年收益率为6%,年后的金额为多少?解:查(F/P,6%,3)=(1+6%)3=1.1910F=P(F/P,6%,3)=11910(元)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现值计算公式为:11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5.投资指标

节能投资包括项目本身新增加的投资(用于建筑方面的投资,用于购置设备方面的投资,用于安装方面的投资,用于管理方面的投资等),旧设备报废的损失,因改造引起的停产损失。6.成本节约指标在节能项目的计算中,只需要计算采用节能措施后的成本节约部分,即计算采用节能措施实施前后成本的差额。7.盈利指标节能项目实施后新增加的盈利额,即为项目实施前后盈利的差额。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5.投资指标 114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8.静态计算法(1)投资回收年限法投资回收期是指从项目的投建之日起,用项目所得的净收益偿还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年限。投资回收期分为静态投资回收期与动态投资回收期两种静态投资回收期是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条件下,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其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动态投资回收期(dynamicinvestmentpay-backperiod)是把投资项目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折成现值之后,再来推算投资回收期,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8.静态计算法115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投资回收年限法是指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现金净流量)累计到与原始投资额相等所需要的年限,即收回原始投资所需要的年限。Pt=K/A主要考虑节能方案在投资和收益两方面的因素。如果有多个项目可供选择,则投资回收年限最小的那个项目应该是首选。回收年限不大于5年时,可认为投资是合理的。(2)相对投资回收期遇到需要在两个项目中选择较佳方案时,要计算相对回收期。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投资回收年限法是指投资所带来的收益(现金116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投资节能率(节能量/投资额)表示年节约能源的数量与投资的关系。反映了单位投资的节能效果。在方案比较时节能率越大越好。吨标煤/万元(4)节能投资率(投资额/节能量)节能投资率反映节约每单位能源所需要的投资。在项目比较时节能投资率越小越好。万元/吨标煤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3)投资节能率(节能量/投资额)117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节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通常由环评咨询机构来做。内容包括:1.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2.坚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达标排放的要求。3.坚持“三同时”原则,即环境治理设施应与项目的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4.力求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在研究环境保护治理措施时,应从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角度进行分析论证,力求环境保护治理方案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5.注重资源综合利用,对环境治理过程中项目产生的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应提出回水处理和再利用方案。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三、节能项目环境影响评价118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节能项目节能评估通常由各地市节能监察中心进行评估,节能行政主管部门进行节能审查。项目的节能评估和审查应遵循以下原则:1.符合国家节能法律、法规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要求;2.坚持合理利用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3.坚持项目用能的合法性;4.坚持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的独立性和前置性;5.节能评估和审查遵循公正、公平、合理的原则;6.应加强项目节能评估后评价。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四、节能项目节能评估119节能评估分类规定分类节能评估报告书节能评估报告表节能评估登记表电力≥500万kwh200~500万kwh<200万kwh石油≥1000t500~1000t<500t天然气≥100万m350~100万m3<50万m3综合能源消费量(当量值)≥3000tce1000~3000tce<1000tce节能评估分类规定分类节能评估节能评估节能评估电力≥500万k120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五、节能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1.节能项目运行使空气、水质等自然环境发生的变化。2.节能项目运行缓解能源压力,增强国家能源安全。3.节能项目运行节省国内资源并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4.节能项目运行使居住条件得到改善。5.节能项目运行所带动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高耗能产业的减少,就业机会的增加,相关产业的发展等。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五、节能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121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六、节能项目融资(一)项目资本金的来源渠道1.股东直接投资2.股票融资3.政府投资4.合同能源管理融资5.贷款(商业银行贷款、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融资租赁)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六、节能项目融资122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节能项目优惠的财税政策1.2011年6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两部委联合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1〕367号),节能量门槛为5000吨标准煤,运行时间为3年以上。奖励标准为东部地区240元/吨标煤,中西部为300元/吨标煤。2007年8月,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两部委联合印发《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废止。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二)节能项目优惠的财税政策123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2008年1月《企业所得税法》开始施行,该法规定从事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节能节水项目可免征、减征企业所得税。企业购置用于环境保护、节能节水、安全生产等专用设备的投资额,可以按一定比例实行税额抵免。3.2008年1月,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高效照明产品推广财政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大宗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30%给予补贴;城乡居民用户每只高效照明产品,中央财政按中标协议供货价格的50%给予补贴。第九章能源基础管理2.2008年1月《企业所得税法》开始124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用能管理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的规定,对用能单位及用能设备加强能源管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体内容包括:加强用能设备管理开展节能监测进行能量平衡开展能源审计实施能效对标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用能管理是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125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第一节

用能设备管理(制度、运行、经济指标)

加强用能设备的制度管理是实施用能设备管理的重要保障一、通用设备管理制度1.建立完善的用能设备质量控制体系2.用能设备的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3.用能设备档案管理制度4.用能设备点检和巡检管理制度5.用能设备节能监测制度6.用能设备经济运行评价制度7.用能设备经济运行管理制度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第一节用能设备管理(制度、运行、126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二、主要通用用能设备经济运行(8类)1.工业锅炉经济运行1.1燃煤锅炉的运行负荷不宜经常或长时间低于额定负荷的80%,燃油、气锅炉的运行负荷不宜经常或长时间低于额定负荷的60%。锅炉不超负荷运行。1.2锅炉配备燃料计量装置,汽或水流量计、压力表、温度计等能表明锅炉经济运行状态的仪器和仪表。在用仪器、仪表按规定定期校准或检定。1.3经济运行指标参照《工业锅炉经济运行》(GB/T17954-2007)。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二、主要通用用能设备经济运行(8类127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2.热电联产机组经济运行定期对热电联产机组的主汽温度、再热汽温度、给水温度、主汽压力、汽轮机真空系统严密性、凝汽器端差等运行指标进行检测,并计算热电联产机组负荷率以及背压式汽轮机的单位供热量、发电量等考核指标。经济运行指标热电联产机组经济运行按照热效率和热电比分为一级、二级、三级三个等级,见标准《热电联产电厂热力产品》(DL/T891-2004)。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2.热电联产机组经济运行128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3.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

3.1对于55kW及以上的电动机配备电流、电压、有功功率测量表,还应配备电能表和功率因数表。3.2根据电动机容量大小与运行方式合理实施功率因数的就地补偿,补偿后功率因数不低于0.9。3.3电动机处于非经济运行状态,采用更换或改造措施,必须满足负载的要求,使电动机运行的负载率接近综合经济负载率。电动机更换或改造应使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方法进行经济性检验。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3.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129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3.4经济运行指标

电动机综合效率大于或等于额定综合效率,表明电动机对电能利用是经济的电动机综合效率小于额定综合效率,但大于额定综合效率的60%,表明电动机对电能利用是基本合理的

电动机综合效率小于额定综合效率的60%,表明电动机对电能利用是不经济的。经济运行判定具体内容参照《三相异步电动机经济运行》(GB/T12497—2006)规定。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3.4经济运行指标130第十章用能单位用能管理4.风机经济运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