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第五讲-社会发展理论课件_第1页
教学第五讲-社会发展理论课件_第2页
教学第五讲-社会发展理论课件_第3页
教学第五讲-社会发展理论课件_第4页
教学第五讲-社会发展理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讲框架社会学视角经典社会学家论社会变迁和发展现代化理论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本讲框架社会学视角本讲知识重点斯宾塞、涂尔干、韦伯和帕森斯的主要思想;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主张;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本讲知识重点斯宾塞、涂尔干、韦伯和帕森斯的主要思想;一、经典社会学家论社会变迁和发展斯宾塞:社会进化、社会类型、社会结构变迁涂尔干:社会团结韦伯:个人的社会行动;宗教文化的作用帕森斯:社会体系的均衡与变迁一、经典社会学家论社会变迁和发展斯宾塞:社会进化、社会类型、1、HerbertSpencer(1820-1903)《社会静力学》、《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研究》等。社会有机体进化论

社会类型理论社会结构变迁1、HerbertSpencer(1820-1903)1-1:社会有机体进化论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

社会发展即社会有机体的进化。处于不断生长和发展中:量的增长、结构进化、各部分间相互依赖性增加;由于内部组织单位的独立性,有机体整体生命遭到损害时,个别组成部分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社会进化不是直线式的,倒退不仅可能,有时甚至不可避免。“如果说以流行形式出现的倒退论应该被认为是站不住脚的,那么,不加任何限制而理解的进步,我认为也是站不住脚的…很可能,而我敢说,甚至非常可能,倒退就像进步那样经常发生。”1-1:社会有机体进化论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1-2:社会类型理论:社会进步是有条件的依据内部管理形式的不同,社会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两大类型;不同的社会类型不构成一个系列;社会类型取决于该社会与周边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严重的错误,即认为全世界各野蛮的以及文明的种族所呈现的各种形式的社会都只是一种形式社会演进的各个不同阶段罢了;实则不然,社会各种类型,正如个别有机体的类型一样,并非形成一个系列,而是可划分为分散的群体。”(斯宾塞:《社会学研究》)1-2:社会类型理论:社会进步是有条件的依据内部管理形式的不1-3:不同的社会类型特征军事社会工业社会主要功能或活动为保卫和扩展而进行共同防御和进攻活动彼此提供和平的个人服务社会协调的原则强制合作,靠命令形成的严密组织,对活动的正面和反面的两种管理自愿合作,靠契约和正义原则管理,对活动只有反面管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为国家的利益而存在,对自由、财产和流动的限制大国家为个人的利益而存在,对自由、财产和流动的限制少国家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私人组织受到排斥私人组织受到鼓励国家结构中央集权制权力分散社会分层结构等级、职业和住地固定不变,地位继承等级、职业和住地的可变性与开放性,地位之间流动经济活动经济自给自足,少量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商品经济,相互依赖的和平贸易,贸易自由受重视的社会品质和个人品质爱国主义,勇敢,忠诚,服从,崇拜权威和纪律独立,尊重他人,反对强制,个人的主动性,诚实,友善1-3:不同的社会类型特征军事社会工业社会主要功能或活动为保1-4:斯宾塞的社会结构变迁思想理论要素:人口规模、成员之间互动状态、社会分化水平、社会整合模式。理论前提:所有的宏观结构都是依据“礼仪活动”建立起来并通过礼仪和互动维持。核心主张:人口规模的扩大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原动力:人口增长导致政治控制机构复杂化,社会出现阶层划分;人口增长导致文化分化和政治集中;人口增长导致个人和组织专业化;由此,随着人口增长,政治出现集权-分权-再集权的内在循环。1-4:斯宾塞的社会结构变迁思想理论要素:人口规模、成员之间2、EmileDurkheim(1858-1917)《社会分工论》、《孟德斯鸠和卢梭》、《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学与哲学》等。思想核心:社会团结及其变量和维护与斯宾塞相比,涂尔干:强调集体意识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结构不是外在于个人的权威实体。2、EmileDurkheim(1858-1917)《社2-1:涂尔干论社会团结及其变迁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事实;社会因团结方式不同而表现为不同形态。社会团结基础是劳动分工和集体意识。可能导致社会解体的原因是反常的社会分工和极端的个人主义。不同的社会劳动分工决定着不同的社会团结方式。社会的联结方式分为机械的团结和有机的团结。人口增长是推动分工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分工发展,机械团结的社会必然转变为有机团结的社会,但这个过程充满着各种危机;“有机团结从来也不是独立自存的”。反常的社会分工:失范的分工、强制性分工、非人化的分工。失范(anomie)是社会各种危机最主要的根源之一。要维持社会统一,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体系或者价值体系。2-1:涂尔干论社会团结及其变迁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事实;2-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社会机械团结的社会(传统社会)有机团结的社会(现代社会)分工不发达分工发达成员之间同质成员异质集体意识强烈集体意识微弱个性压抑个性发展镇压型法律补救型法律古代社会、传统农村社会、社会中的农村地区现代工业社会,城市社会2-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社会机械团结的社会(传统社会)有2-3:作为社会整合力量的集体意识“要使社会秩序稳固,必须使群众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知足。而要使群众感到知足,不在于他们所得之多寡,而在于使他们相信他们无权需求。为此必须有一个群众拥戴的、令行禁止的权威。”2-3:作为社会整合力量的集体意识3、MaxWeber(1864-1920)《经济与社会》《宗教社会学》《学术与政治》……分析社会现实的方法:理解社会和理想类型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3、MaxWeber(1864-1920)《经济与社会》3-1:韦伯:理解社会社会不是实体,客观存在的只是具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社会。“社会事实说到底是只能用理智理解的事实”。严格区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value-free)。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是“理解特殊的历史现象何以如此”。理想类型(idealtype)的方法。“为了透视实在的因果关系,我们建构非实在的因果关系。”(《经济与社会》上卷第一章社会学基本概念·方法论基础之第11)3-1:韦伯:理解社会社会不是实体,客观存在的只是具体的个人3-2: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社会行动是理解和分析社会的基础,它取决于两个条件:行动者赋予其行为的主观意义;他人行为的影响。四种社会行动类型:目的合理性(rationalactioninrelationtoagoal)价值合理性(rationalactioninrelationtoavalue)传统行动(traditionalaction)情感行动(affective/emotionalaction)现代社会是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的社会。3-2: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社会行动是理解和分析社会的基础,它3-3: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韦伯命题)立足点:宗教观念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主要发现救赎型宗教轮回型宗教“神”-人关系造物主-受造者人在“神”之中先知观念伦理先知榜样先知宗教生活方式和态度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世俗生活态度参与世俗生活脱离世俗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责任伦理意识(对神的责任)信念伦理意识3-3: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韦伯命题)立足点:宗教观念对注意!别误读韦伯……“这里我们仅仅尝试性地探究了新教的禁欲主义对其他因素产生过影响这一事实和方向;尽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我们也应当而且有必要去探究新教的禁欲主义在其发展中及其特征上又怎样反过来受到整个社会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影响。一般而言,现代人,即使是带着最好的愿望,也不能切实看到宗教思想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及其对于民族特征形成的重要性。但是,以对文化和历史所作的片面的唯灵论因果解释来替代同样片面的唯物论解释,当然也不是我的宗旨。每一种解释都有着同等的可能性……”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注意!别误读韦伯……“这里我们仅仅尝试性地探究了新教的禁欲主4、TalcottParsons(1902-1979)《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社会演化》、《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结构》等社会体系:均衡与变迁4、TalcottParsons(1902-1979)《4-1:社会体系的均衡和变迁社会是一类系统,其中各种社会制度(子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社会体系一旦建立,就具有整体均衡的内在稳定性。与此同时,社会体系的均衡始终面临着紧张和压力,由此孕育变迁。

导致紧张的根源:个人和外部环境社会系统的变迁图式:紧张-偏差-社会控制社会进化的总体方向是克服阻力而实现各目标(包括均衡在内)的能力增强。包括四个环节:分化、适应性上升、容纳、价值普遍化。4-1:社会体系的均衡和变迁社会是一类系统,其中各种社会制度4-2:社会体系均衡-张力图示4-2:社会体系均衡-张力图示二、现代化理论及其变迁概念内涵传统现代化理论后现代理论(自学)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2009)二、现代化理论及其变迁概念内涵(一)现代化概念内涵的多样性modern(1585),modernization(1770)现代化=“西化”或“欧化”。现代化=工业化。现代化=科技革命化。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社会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一)现代化概念内涵的多样性modern(1585),mo“现代化”定义“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指落后国家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家水平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罗荣渠)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发生在先锋国家的社会变迁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经典现代化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何传启)“现代化”定义“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二)传统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沿革经典现代化理论:1950-1960年代后现代化研究:1970-1980年代新现代化理论:1980-1990年代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主张(二)传统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沿革1、不同领域的经典现代化理论领

域主要代表人物理论关键词政治现代化伊斯顿、阿尔蒙德、阿普特和亨廷顿等民主化、法治化、科层化经济现代化罗斯托、弗兰克和库兹涅茨等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社会现代化帕森斯、列维、勒纳等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信息传播个人现代化英克尔斯等开放性、参与性、独立性、平等性文化现代化布莱克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经济主义、普及初中等教育1、不同领域的经典现代化理论领

域主要代表人物理论关键词政2、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主张相信现代化是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相信社会发展有特定的方向、阶段和目标。“现代化是一个朝着欧美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演变的过程”。(艾森斯塔特)世界分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种类型(空间时间化),现代化即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现代化的动力。经济决定论,文化决定论,整体发展论。现代化模式类型。2、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主张相信现代化是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历2-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传统价值观占统治地位,人服从于传统。可以保留传统,但敢于摈弃一切“阻碍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东西”。世系门第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秩序。个人社会地位以才干和努力为基础。宗教/宿命论,保守。科学,富于创新精神。2-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传统价值观占统治地3、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挑战现实解释力的局限:亚非拉现代化道路的挫折;工业社会和工业文明的变迁及其前景;理论批判:传统与现代概念的模糊性和绝对性;未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历史与国际环境的重要性。3、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挑战现实解释力的局限:4、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修正要点:对传统性和现代性及其关系的认识;不再坚持单线进化的发展模式;正视外部环境的作用。“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何传启,1962-)4、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修正要点: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世界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二次现代化不是历史终结,将来还有新发展。两次现代化紧密相关。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奠定了第二次现代化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两次现代化相互作用。两次现代化具有不同的发展范式。不同国家和地区启动和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时间不同。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世界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分为两次现代化的比较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动力资本、技术和民主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专业人才主要特点工业化、专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民主化、法治化、分化与整合、理性化、世俗化、信息传播、普及初等教育等。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民主的、理性化、信息化、普及高等教育等。首要议程/目标经济发展,满足人类物质追求和经济安全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表现;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多样化。两次现代化的比较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动力资本、技术和民主三、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UNDP的社会发展指标:HDI,HPI三、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1970年代联合国社会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人口控制人口增长率,总出生率,总死亡率,净移民率,育龄妇女生育婴儿数量健康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患病率住宅城市住宅所有率,城乡住宅给水方式和比例,都市住宅每间使用人数营养

每人消耗卡路里与蛋白质数量,入学儿童体重偏低人数的比例,营养不足家庭户的比例文化教育适龄儿童、少年、青年入学率(小学中学大专),中小学中途辍学率,中学女生新生比率,高等院校科技专业学生所占比率,10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公立图书馆拥有图书量,大众喜爱报纸人均发行量,收音机千人平均拥有量就业与社会安全城乡男女劳动人口中有报酬工作者的比例,经济活动人口中15-24岁及25岁以上两组人口中的失业率,完成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的失业率,从事非农业工作者中妇女所占比率,经济活动人口中得到社会保障的人数比率,经济活动人口中参加社会组织者的比例,实际工资指数人身安全每千人中犯罪案件的比例,人身侵犯犯罪率,财产侵犯犯罪率其他一般指数收入仅能维持支出家庭户的比例,收入最高5%家庭数量与最低25%家庭数量的收入比,农户耕作不足与当地合理面积标准者的比例,持有农地面积最多的5%人口拥有的土地在农地总量中所占比例,政府及民间机构的社会福利服务支出的人均金额及家庭的人均金额。1970年代联合国社会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人口控制人口增OECD社会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寿命在出生及1,20,40和60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出生前后的死亡率生活健康状况短期失去工作能力(根据工作能力限制的天数计算每人每年不参加工作的天数);长期失去工作能力教育设施利用正常教育经历(上学年数);成人教育(每年成人受教育的百分数)文化程度扫盲率(实际扫盲人口的百分数)就业机会失业率;非自愿地部分时间工作(部分时间工作者寻求全日就业人数的百分数);受阻劳动力(适于就业者,但由于认为无就业希望而不寻求就业的人数的百分比)工作生活质量平均工作时间,上班路程所需时间,每年带薪假日,典型的工作班次(各种班次的百分比,比如白班、夜班或节假日上班等),收入分配(雇员在单位所得收入份额),职业性伤害或致命事故(每十万人中数量),工作环境的公害(高温低温高噪音多灰尘条件下工作的人数)OECD社会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寿命在出生及1,20,4时间利用闲暇时间(每周平均小时数);业余活动(经常参加所选择的各类业余活动者的百分比)收入收入分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分组),低收入(最低收入居民户的收入在分配总额中的比例),物质贫困(低于中等水平收入的居民数比例)财富财富分配(各等级收入所得国民收入份额)住房条件室内居住面积;可使用室外面积(享有这种条件的城市人口百分数),基本享受(独户享有抽水马桶,自来水,固定盆浴和室内厨房等的住户人口百分数)服务设施几种选定的服务设施的使用(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某种服务设施的人口百分数)环境公害受空气中污染之害(人口百分数),受噪音污染之害(人口百分数)社会现象自杀率(每十万人中意外死亡人数)危险事故致命伤害(每十万人中意外死亡人数);严重伤害受到威胁担心人身安全(夜间害怕单独在住家附近走动的人口百分数)(续上页)时间利用闲暇时间(每周平均小时数);业余活动(经常参加所选择中国“社会指标体系”人均GNP;社会结构:农业产值在GNP中的比重;第三产业在GNP中的比重;出口总额在GNP中的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重;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人口素质:中学生占12~17岁年龄人口的比重;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的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生活质量:医护人员与总人口比率;平均每人每日摄取热量;通货膨胀率;人均能源消费量(以上13~16项为生活质量)。中国“社会指标体系”人均GNP;人口素质:进一步阅读斯宾塞:《社会学研究》中译本。涂尔干:《社会分工论》中译本。韦伯:《经济与社会》中译本。帕森斯:《社会行动的结构》中译本。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中译本。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1999年。安德鲁·韦伯斯特:《发展社会学》中译本,华夏出版社1987年。刘玉安:《西方社会学史》1993年。进一步阅读斯宾塞:《社会学研究》中译本。谢谢大家!以下为自学内容谢谢大家!以下为自学内容(三)后现代化理论研究对象:后工业社会后现代化理论RonaldF.Inglehart,1934-(三)后现代化理论研究对象:后工业社会RonaldF.I1、后工业社会人类社会分3个发展阶段: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的基本特征:从产品经济转向服务型经济;出现新的专业化和技术职业阶层,并占据主要地位;对技术的控制和鉴定;理论知识占据中心地位。后工业社会是工业社会发展趋势的延续。DanielBell,1919-1、后工业社会DanielBell,1919-2、R.Inglehart论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实力不断增强的过程;其关键是工业化,始于西方。现代化不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最高阶段或最后阶段。发达工业社会已经转向后现代化方向。后现代化是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同国家处于现代化-后现代化二维空间的不同位置。2、R.Inglehart论现代化与后现代化现代化是一个社2-1:不同社会比较

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核心社会目标在一个稳定的国家经济中生存经济增长最快化人类幸福最大化个人价值观传统宗教和社区规范成就个人自由、非物质主义、生命价值权力系统宗教/传统权力理性和法律权力法律和宗教权力并重2-1:不同社会比较

传统社会现代社会后现代社会核心社会目2-2:后现代价值观Thetheoryofintergenerationalvalueschange权威价值取向弱化。道德相对主义的共识(moralrelativism)。强化对精神的追求。2-2:后现代价值观Thetheoryofinterg帕森斯的AGIL功能模式Adaptation,orthecapacityofsocietytointeractwiththenature.Goal-attainment,orthecapabilitytosetgoalsforfutureandmakedecisionsaccordingly.Integration,ortheharmonizationoftheentiresocietyisademandthatthevaluesandnormsofsocietyaresolidandsufficientlyconvergent.Latency,orlatentpattern-maintenance,challengessocietytomaintaintheintegrativeelementsoftheintegrationrequirementabove.帕森斯的AGIL功能模式Adaptation,orthe经典现代化理论主要学派

(研究特点和方法)学派核心论点和理论特点代表人物结构学派现代化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重点研究现代性和传统性的比较及其转换。帕森斯等过程学派现代化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一系列阶段和深刻的变化。重点研究转变过程的特点和规律。罗斯托等行为学派现代化必然涉及个人心理和行为的改变。强调人的现代化。英克尔斯等实证学派各国的现代化具有不同特点。主张进行实证研究。亨廷顿等综合学派现代化涉及人类生活方方面面的深刻变化。比较研究、发展模式研究、定量指标研究等。布莱克等经典现代化理论主要学派

(研究特点和方法)学派核心论点和理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第一次现代化: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目标:加速经济增长第二次现代化:工业文明向知识文明转变目标:提高生活质量未来新的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理论第一次现代化:本讲框架社会学视角经典社会学家论社会变迁和发展现代化理论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本讲框架社会学视角本讲知识重点斯宾塞、涂尔干、韦伯和帕森斯的主要思想;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主张;第二次现代化理论。本讲知识重点斯宾塞、涂尔干、韦伯和帕森斯的主要思想;一、经典社会学家论社会变迁和发展斯宾塞:社会进化、社会类型、社会结构变迁涂尔干:社会团结韦伯:个人的社会行动;宗教文化的作用帕森斯:社会体系的均衡与变迁一、经典社会学家论社会变迁和发展斯宾塞:社会进化、社会类型、1、HerbertSpencer(1820-1903)《社会静力学》、《社会学原理》、《伦理学原理》、《第一原理》、《生物学原理》、《心理学原理》、《社会学研究》等。社会有机体进化论

社会类型理论社会结构变迁1、HerbertSpencer(1820-1903)1-1:社会有机体进化论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

社会发展即社会有机体的进化。处于不断生长和发展中:量的增长、结构进化、各部分间相互依赖性增加;由于内部组织单位的独立性,有机体整体生命遭到损害时,个别组成部分还可以存活一段时间。社会进化不是直线式的,倒退不仅可能,有时甚至不可避免。“如果说以流行形式出现的倒退论应该被认为是站不住脚的,那么,不加任何限制而理解的进步,我认为也是站不住脚的…很可能,而我敢说,甚至非常可能,倒退就像进步那样经常发生。”1-1:社会有机体进化论社会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实体。1-2:社会类型理论:社会进步是有条件的依据内部管理形式的不同,社会分为军事社会和工业社会两大类型;不同的社会类型不构成一个系列;社会类型取决于该社会与周边社会之间的关系。“这是严重的错误,即认为全世界各野蛮的以及文明的种族所呈现的各种形式的社会都只是一种形式社会演进的各个不同阶段罢了;实则不然,社会各种类型,正如个别有机体的类型一样,并非形成一个系列,而是可划分为分散的群体。”(斯宾塞:《社会学研究》)1-2:社会类型理论:社会进步是有条件的依据内部管理形式的不1-3:不同的社会类型特征军事社会工业社会主要功能或活动为保卫和扩展而进行共同防御和进攻活动彼此提供和平的个人服务社会协调的原则强制合作,靠命令形成的严密组织,对活动的正面和反面的两种管理自愿合作,靠契约和正义原则管理,对活动只有反面管理国家和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为国家的利益而存在,对自由、财产和流动的限制大国家为个人的利益而存在,对自由、财产和流动的限制少国家和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私人组织受到排斥私人组织受到鼓励国家结构中央集权制权力分散社会分层结构等级、职业和住地固定不变,地位继承等级、职业和住地的可变性与开放性,地位之间流动经济活动经济自给自足,少量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商品经济,相互依赖的和平贸易,贸易自由受重视的社会品质和个人品质爱国主义,勇敢,忠诚,服从,崇拜权威和纪律独立,尊重他人,反对强制,个人的主动性,诚实,友善1-3:不同的社会类型特征军事社会工业社会主要功能或活动为保1-4:斯宾塞的社会结构变迁思想理论要素:人口规模、成员之间互动状态、社会分化水平、社会整合模式。理论前提:所有的宏观结构都是依据“礼仪活动”建立起来并通过礼仪和互动维持。核心主张:人口规模的扩大是社会结构变迁的原动力:人口增长导致政治控制机构复杂化,社会出现阶层划分;人口增长导致文化分化和政治集中;人口增长导致个人和组织专业化;由此,随着人口增长,政治出现集权-分权-再集权的内在循环。1-4:斯宾塞的社会结构变迁思想理论要素:人口规模、成员之间2、EmileDurkheim(1858-1917)《社会分工论》、《孟德斯鸠和卢梭》、《自杀论》、《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社会学方法的准则》、《社会学与哲学》等。思想核心:社会团结及其变量和维护与斯宾塞相比,涂尔干:强调集体意识的重要性;认为社会结构不是外在于个人的权威实体。2、EmileDurkheim(1858-1917)《社2-1:涂尔干论社会团结及其变迁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事实;社会因团结方式不同而表现为不同形态。社会团结基础是劳动分工和集体意识。可能导致社会解体的原因是反常的社会分工和极端的个人主义。不同的社会劳动分工决定着不同的社会团结方式。社会的联结方式分为机械的团结和有机的团结。人口增长是推动分工发展的主要动力。随着分工发展,机械团结的社会必然转变为有机团结的社会,但这个过程充满着各种危机;“有机团结从来也不是独立自存的”。反常的社会分工:失范的分工、强制性分工、非人化的分工。失范(anomie)是社会各种危机最主要的根源之一。要维持社会统一,必须有一个共同的信仰体系或者价值体系。2-1:涂尔干论社会团结及其变迁社会团结是一种最基本的事实;2-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社会机械团结的社会(传统社会)有机团结的社会(现代社会)分工不发达分工发达成员之间同质成员异质集体意识强烈集体意识微弱个性压抑个性发展镇压型法律补救型法律古代社会、传统农村社会、社会中的农村地区现代工业社会,城市社会2-2:机械团结与有机团结的社会机械团结的社会(传统社会)有2-3:作为社会整合力量的集体意识“要使社会秩序稳固,必须使群众对自己的命运感到知足。而要使群众感到知足,不在于他们所得之多寡,而在于使他们相信他们无权需求。为此必须有一个群众拥戴的、令行禁止的权威。”2-3:作为社会整合力量的集体意识3、MaxWeber(1864-1920)《经济与社会》《宗教社会学》《学术与政治》……分析社会现实的方法:理解社会和理想类型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3、MaxWeber(1864-1920)《经济与社会》3-1:韦伯:理解社会社会不是实体,客观存在的只是具体的个人及其社会行动;不能用自然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和分析社会。“社会事实说到底是只能用理智理解的事实”。严格区分价值判断和事实判断(value-free)。社会科学的主要目的,是“理解特殊的历史现象何以如此”。理想类型(idealtype)的方法。“为了透视实在的因果关系,我们建构非实在的因果关系。”(《经济与社会》上卷第一章社会学基本概念·方法论基础之第11)3-1:韦伯:理解社会社会不是实体,客观存在的只是具体的个人3-2: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社会行动是理解和分析社会的基础,它取决于两个条件:行动者赋予其行为的主观意义;他人行为的影响。四种社会行动类型:目的合理性(rationalactioninrelationtoagoal)价值合理性(rationalactioninrelationtoavalue)传统行动(traditionalaction)情感行动(affective/emotionalaction)现代社会是理性化(rationalization)的社会。3-2:社会行动的理想类型社会行动是理解和分析社会的基础,它3-3: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韦伯命题)立足点:宗教观念对人们行为的影响。研究方法:比较研究和历史研究。主要发现救赎型宗教轮回型宗教“神”-人关系造物主-受造者人在“神”之中先知观念伦理先知榜样先知宗教生活方式和态度禁欲主义神秘主义世俗生活态度参与世俗生活脱离世俗生活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责任伦理意识(对神的责任)信念伦理意识3-3:宗教文化与社会发展(韦伯命题)立足点:宗教观念对注意!别误读韦伯……“这里我们仅仅尝试性地探究了新教的禁欲主义对其他因素产生过影响这一事实和方向;尽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但我们也应当而且有必要去探究新教的禁欲主义在其发展中及其特征上又怎样反过来受到整个社会条件,特别是经济条件的影响。一般而言,现代人,即使是带着最好的愿望,也不能切实看到宗教思想所具有的文化意义及其对于民族特征形成的重要性。但是,以对文化和历史所作的片面的唯灵论因果解释来替代同样片面的唯物论解释,当然也不是我的宗旨。每一种解释都有着同等的可能性……”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注意!别误读韦伯……“这里我们仅仅尝试性地探究了新教的禁欲主4、TalcottParsons(1902-1979)《社会行动的结构》、《社会系统》、《现代社会的结构与过程》、《社会演化》、《经济与社会》、《政治与社会结构》等社会体系:均衡与变迁4、TalcottParsons(1902-1979)《4-1:社会体系的均衡和变迁社会是一类系统,其中各种社会制度(子系统)都具有特定的功能;社会体系一旦建立,就具有整体均衡的内在稳定性。与此同时,社会体系的均衡始终面临着紧张和压力,由此孕育变迁。

导致紧张的根源:个人和外部环境社会系统的变迁图式:紧张-偏差-社会控制社会进化的总体方向是克服阻力而实现各目标(包括均衡在内)的能力增强。包括四个环节:分化、适应性上升、容纳、价值普遍化。4-1:社会体系的均衡和变迁社会是一类系统,其中各种社会制度4-2:社会体系均衡-张力图示4-2:社会体系均衡-张力图示二、现代化理论及其变迁概念内涵传统现代化理论后现代理论(自学)第二次现代化理论/

《中国现代化报告》(2001-2009)二、现代化理论及其变迁概念内涵(一)现代化概念内涵的多样性modern(1585),modernization(1770)现代化=“西化”或“欧化”。现代化=工业化。现代化=科技革命化。现代化=经济高速发展。现代化=社会制度和体制的创新。……(一)现代化概念内涵的多样性modern(1585),mo“现代化”定义“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历的一场急剧变革,它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大转变,它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指落后国家迅速赶上先进工业国家水平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罗荣渠)现代化指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所发生的深刻变化,它包括从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传统政治向现代政治、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历史过程及其变化;它既发生在先锋国家的社会变迁里,也存在于后进国家追赶先进水平的过程中。经典现代化指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转变过程及其深刻变化。(何传启)“现代化”定义“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二)传统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沿革经典现代化理论:1950-1960年代后现代化研究:1970-1980年代新现代化理论:1980-1990年代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主张(二)传统现代化理论现代化理论沿革1、不同领域的经典现代化理论领

域主要代表人物理论关键词政治现代化伊斯顿、阿尔蒙德、阿普特和亨廷顿等民主化、法治化、科层化经济现代化罗斯托、弗兰克和库兹涅茨等工业化、专业化、规模化社会现代化帕森斯、列维、勒纳等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信息传播个人现代化英克尔斯等开放性、参与性、独立性、平等性文化现代化布莱克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经济主义、普及初中等教育1、不同领域的经典现代化理论领

域主要代表人物理论关键词政2、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主张相信现代化是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历史进程,相信社会发展有特定的方向、阶段和目标。“现代化是一个朝着欧美型的社会、经济和政治系统演变的过程”。(艾森斯塔特)世界分为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种类型(空间时间化),现代化即是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过程。现代化的动力。经济决定论,文化决定论,整体发展论。现代化模式类型。2、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核心主张相信现代化是普遍的、不可避免的历2-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传统价值观占统治地位,人服从于传统。可以保留传统,但敢于摈弃一切“阻碍文明和社会进步的东西”。世系门第制度为基础的社会秩序。个人社会地位以才干和努力为基础。宗教/宿命论,保守。科学,富于创新精神。2-1: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传统社会现代社会传统价值观占统治地3、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挑战现实解释力的局限:亚非拉现代化道路的挫折;工业社会和工业文明的变迁及其前景;理论批判:传统与现代概念的模糊性和绝对性;未充分重视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历史与国际环境的重要性。3、对经典现代化理论的挑战现实解释力的局限:4、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修正要点:对传统性和现代性及其关系的认识;不再坚持单线进化的发展模式;正视外部环境的作用。“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何传启,1962-)4、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修正要点: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世界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二次现代化不是历史终结,将来还有新发展。两次现代化紧密相关。在同一个国家和地区,第一次现代化奠定了第二次现代化的物质和社会基础;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两次现代化相互作用。两次现代化具有不同的发展范式。不同国家和地区启动和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和第二次现代化的时间不同。何传启:第二次现代化理论世界现代化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分为两次现代化的比较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动力资本、技术和民主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和专业人才主要特点工业化、专业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民主化、法治化、分化与整合、理性化、世俗化、信息传播、普及初等教育等。知识化、分散化、网络化、全球化、创新化、个性化、多样化、生态化、民主的、理性化、信息化、普及高等教育等。首要议程/目标经济发展,满足人类物质追求和经济安全生活质量是第一位的,满足人类幸福追求和自我表现;精神文化生活高度多样化。两次现代化的比较第一次现代化第二次现代化动力资本、技术和民主三、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UNDP的社会发展指标:HDI,HPI三、衡量社会发展的指标社会发展的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1970年代联合国社会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人口控制人口增长率,总出生率,总死亡率,净移民率,育龄妇女生育婴儿数量健康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患病率住宅城市住宅所有率,城乡住宅给水方式和比例,都市住宅每间使用人数营养

每人消耗卡路里与蛋白质数量,入学儿童体重偏低人数的比例,营养不足家庭户的比例文化教育适龄儿童、少年、青年入学率(小学中学大专),中小学中途辍学率,中学女生新生比率,高等院校科技专业学生所占比率,10岁以上人口的识字率,公立图书馆拥有图书量,大众喜爱报纸人均发行量,收音机千人平均拥有量就业与社会安全城乡男女劳动人口中有报酬工作者的比例,经济活动人口中15-24岁及25岁以上两组人口中的失业率,完成中等以上教育程度的人口的失业率,从事非农业工作者中妇女所占比率,经济活动人口中得到社会保障的人数比率,经济活动人口中参加社会组织者的比例,实际工资指数人身安全每千人中犯罪案件的比例,人身侵犯犯罪率,财产侵犯犯罪率其他一般指数收入仅能维持支出家庭户的比例,收入最高5%家庭数量与最低25%家庭数量的收入比,农户耕作不足与当地合理面积标准者的比例,持有农地面积最多的5%人口拥有的土地在农地总量中所占比例,政府及民间机构的社会福利服务支出的人均金额及家庭的人均金额。1970年代联合国社会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人口控制人口增OECD社会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寿命在出生及1,20,40和60岁时的平均预期寿命;出生前后的死亡率生活健康状况短期失去工作能力(根据工作能力限制的天数计算每人每年不参加工作的天数);长期失去工作能力教育设施利用正常教育经历(上学年数);成人教育(每年成人受教育的百分数)文化程度扫盲率(实际扫盲人口的百分数)就业机会失业率;非自愿地部分时间工作(部分时间工作者寻求全日就业人数的百分数);受阻劳动力(适于就业者,但由于认为无就业希望而不寻求就业的人数的百分比)工作生活质量平均工作时间,上班路程所需时间,每年带薪假日,典型的工作班次(各种班次的百分比,比如白班、夜班或节假日上班等),收入分配(雇员在单位所得收入份额),职业性伤害或致命事故(每十万人中数量),工作环境的公害(高温低温高噪音多灰尘条件下工作的人数)OECD社会指标体系主体指标支撑指标寿命在出生及1,20,4时间利用闲暇时间(每周平均小时数);业余活动(经常参加所选择的各类业余活动者的百分比)收入收入分配(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分组),低收入(最低收入居民户的收入在分配总额中的比例),物质贫困(低于中等水平收入的居民数比例)财富财富分配(各等级收入所得国民收入份额)住房条件室内居住面积;可使用室外面积(享有这种条件的城市人口百分数),基本享受(独户享有抽水马桶,自来水,固定盆浴和室内厨房等的住户人口百分数)服务设施几种选定的服务设施的使用(在一定时间内使用某种服务设施的人口百分数)环境公害受空气中污染之害(人口百分数),受噪音污染之害(人口百分数)社会现象自杀率(每十万人中意外死亡人数)危险事故致命伤害(每十万人中意外死亡人数);严重伤害受到威胁担心人身安全(夜间害怕单独在住家附近走动的人口百分数)(续上页)时间利用闲暇时间(每周平均小时数);业余活动(经常参加所选择中国“社会指标体系”人均GNP;社会结构:农业产值在GNP中的比重;第三产业在GNP中的比重;出口总额在GNP中的比重;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非农业就业人口占就业人口的比重;教育经费占GNP的比重;人口素质:中学生占12~17岁年龄人口的比重;大学生占20~24岁年龄人口的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生活质量:医护人员与总人口比率;平均每人每日摄取热量;通货膨胀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