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南京市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南京市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南京市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南京市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苏省南京市民办育英外国语学校2023年高三历史下学期期末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历史课应对历史演绎背后动力机制的多种矛盾张力有所思考,学科核心概念应围绕这些重要的矛盾张力来确定。如“民族利益与王朝利益”、“军队忠于党和军队忠于国家的不同影响”、“私利与公益的限度”、“社会自由与社会公正”分别可从以下哪些历史事件中找到相应的矛盾张力A.国共和谈

美国内战

三大改造

人民资本主义B.戊戌变法

国共和谈

公有化运动

美国内战C.辛亥革命

重庆谈判

美国内战

公有化运动D.美国内战

国共和谈

公有化运动

戊戌变法参考答案:B2.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发展趋势是(

)

A.政冷经热

B.经冷政热

C.不冷不热

D.求同存异参考答案:D总的发展趋势是求同存异,所谓同即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所谓异即承认两岸不同的政治制度等。3.清代的主流学术研究崇尚朴实无华的治学风格,少有理论的阐述及发挥。开朴实学风先河的是

)A.李贽

B.黄宗羲

C.顾炎武

D.王夫之参考答案:C考点:清代考据学思想。顾炎武主张经世致用(有理论有实践),他还能认识“亡国”和“亡天下”的区别;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4.“密折”一词始用于康熙朝,最初为一种特权,仅限于少数亲信官员等使用。康熙五十一年前后,地方和中央人员才普遍获得奏折权。雍正帝继位以后,又给予道员、知府、同知、副将一级的官员密上奏折的权力。据统计,当时上密折的人数已达到1000人以上。这表明()A.清朝中央政府决策的开放性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C.中央的政治权力进一步加强

D.清朝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和镇压参考答案:C5.史学家将西亚北非地区的古代史划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阶段,分界线是从多元文明发展为强势的单一文明。这一“转变”发生在(

) A.公元前5世纪 B.公元1世纪 C.公元7世纪 D.公元15世纪 参考答案:C试题解析:632年,穆罕默德在西亚的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阿拉伯帝国,标志着西亚北非地区进入中古时期,故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6.在雅典人看来,在由平等人民组成的城邦中,一人高高凌驾于全邦人民之上,是不合乎自然的。如果某行政官权势太大,就可能危害国家,公民就在每年举行一次的秘密投票中把它驱逐出境。这体现的雅典民主的特点是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体

D.法律至上参考答案: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材料的意思是,个人的权力不能够“凌驾于全邦人民之上”,否则就实行陶片放逐法“把他驱逐出境”。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行政官进行控制的重要手段,体现了对权力、权势的制约,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了一定的公民意识,但不是材料的主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平民政体、法律至上,故C、D两项错误。7.井冈山道路开辟时,引起党内部分人士的质疑。他们对农民革命持悲观态度,对这条道路横加指责,并提出“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疑问。这些质疑A.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B.及时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教训C.否认了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D.低估了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参考答案:A【详解】据材料“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能否救中国”“红旗到底能够打多久”等信息可以看到,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说明依然没有摆脱城市中心论的束缚,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这是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并没有体现总结革命失败的教训,B错误;据材料可以看到党内部分人士对“井冈山道路开辟”的质疑,对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不信任,并不是对农民运动的历史作用的否定,C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对武装暴动的积极影响的低估,D错误。8.根据朱熹与他的弟子们的问答录《朱子语类》中记载,“黄仁卿问:‘自秦始皇变法之后,后世人君皆不能易之,何也?’(朱熹)日:‘秦之法,尽是尊君卑臣之法,所以后世不肯变。’”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朱熹认为秦朝建立的专制主义集权制度为历朝沿用B.体现了朱熹从君臣关系角度对专制制度的批评C.朱熹与黄宗羲都对君主专制进行了批评D.中国的君主专制在精神上靠儒家支持参考答案:B根据材料“尽是尊君卑臣之法”分析,秦朝的制度是君尊臣贱,体现了对二者关系的批判,B正确。A没有从该句出发分析。C中朱熹思想主要是维护封建专制的。D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9.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世界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纪念活动。如果由你来为学校策划一个“共同记忆:影像中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纪念展,可选择下列那些资料?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③④参考答案:A10.《法国政治制度史》写道:“1871年的巴黎公社是劳动群众通过其政治代表当家作主的新政治制度的萌芽。”对此解读准确的应包括①“巴黎公社”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②“劳动群众”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政权③“政治代表”是指公社委员④“新政治制度”是指无产阶级专政的制度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参考答案:D11.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不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泥活字版

B.《四书集注》

C.《全宋词》

D.《玄秘塔牌》参考答案:D12.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太平天国运动新的时代特点表现在

①运动规模空前巨大

②反封建同时也反侵略

③<<天朝田亩制度>>的平均主义理想

④<<资政新篇>>的资本主义色彩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C1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生说明了A.世界经济中心与政治格局直接相关B.美国拥有了雄厚的经济实力C.苏联与美国形成了争霸局面D.欧洲经济中心开始动摇参考答案:B14.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这段话体现的是(

)A.民本思想

B.仁政思想

C.礼法并重

D.礼治为先

参考答案:B15.林则徐曾上奏皇帝,认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A.先进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B.英国政府尚未做好发动战争的准备C.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D.中国人民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参考答案:C【分析】本题考查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的“师夷长技”.【解答】本题材料提到“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掉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认为可以抵制英国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林则徐对英国的认识不够全面,国人对世界的认识要有渐进的过程.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故排除.故选C.16.《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规定: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这一规定有助于A.合理规范客商的企业经营 B.增强政府对经济计划管理C.鼓励客商在特区长期投资 D.国有企业获得融资的渠道参考答案:C本题主要考查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据材料“客商将所得利润用于在特区内进行再投资为期五年以上者,可申请减免用于再投资部分的所得税”可知这一规定鼓励客商在特区长期投资,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合理规范客商的企业经营,故A项错误;材料鼓励市场投资,并非对经济计划管理,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有企业融资问题,故D项错误。17.1979年7月1日,中美签订贸易关系协定。1990年底,美国在各国来华投资中居首位。199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增长到142亿美元,比1979年增长近五倍。1978年缔结《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中国成为日本对外投资的重要市场。1988年,日本在中国投资兴办三资企业共654家,协议总额21.94亿美元。这表明A.外交政策的调整利于经济建设B.中国外交全面非意识形态化C.美国、日本资本的新一轮扩张D.中国的发展严重依赖于外国参考答案:A【详解】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1979年中美建交。与美日外交关系的改善,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吸引了外资,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说明外交政策的调整有利于经济建设。故答案为A项。B项说法绝对,排除;吸引外资是中国经济建设的需要,与外国资本扩张不同,排除C项;吸引外资有助于中国经济建设,但“严重依赖于外国”说法错误,排除D项。18.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观点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保守派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

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参考答案:B解析:该题主要考查重要知识的正确理解能力和知识的迁移能力。A、、C、D三项均是从改革派与保守派力量对比的角度上考查。B项在题干中缺乏必要信息支持,另外该选项和历史事实不符。19.理学对宋代以后的中国影响巨大。它对于外来哲学系统,如佛教的敌视使中国的统治者和官僚比此前的时代更难于接受外部的思想和影响,理学对传统的强调是最终抑制了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材料说明理学A.吸收佛、道的基本教义而自成体系

B.延迟了三大发明的向外传播C.阻碍了古代和近代中国的创新能力

D.促进了中华文明精神的发展参考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抑制中国的发明和中国精英的批判思维的诸多因素之一”可知理学对中国发明创造以及科学家、学者智力的束缚,这种束缚造成的影响禁锢了人的思想,使中国创新能力的缺失,强调理学思想的局限性;A项是理学的内涵;B项“延迟”不正确;D项是理学思想的积极影响。故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的是宋明理学的评价。对于评价之类的试题,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结合材料可知材料对宋明理学的评价是侧重于理学的对后世的消极影响的考查。20.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史实结论A商王武丁妻子妇好墓出土了460余件青铜器青铜器在商代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B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论物体的电动力学》,提出了狭义相对论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被淘汰C二战结束时,美国已经占据了世界工业生产量的三分之二,拥有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二二战后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D1954至1960年苏联先后开垦荒地4000多万公顷,同期全国粮食产量增长50%以上赫鲁晓夫的改革取得了成功参考答案:C考点:本题旨在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爱因斯坦与相对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赫鲁晓夫改革孤证不立,单纯的一个史料不能证明当时青铜器已经被人们广泛使用,故A项错误;爱因斯坦狭义相对论的提出发展和完善了牛顿经典力学体系,而不是淘汰,故B项错误;由美国占世界工业生产量的比重和世界黄金储备的比重可以得出二战后美国成为了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故C项正确;材料仅仅涉及到农业开垦面积的增加和全国粮食产量的增加,并不能由此得出赫鲁晓夫改革成功,故D项错误。21.西汉初期,丞相有选用官吏、弹劾百官以及执行诛罚的权力。凡有重要的政事,如立新君、立储、封赠、赏罚等事,往往由皇帝委托丞相主持,召集百官集议,集议的结果由丞相领衔上奏于天子,再由皇帝和丞相共同决策定议。这表明西汉初期A.相权承袭秦制并有增益B.官员民主意识非常强烈C.中央集权的程度出现弱化D.官僚政治形态开始显现参考答案:A从西汉初年宰相的权力和从事的政治活动上来看,宰相的权力很大,总领百官。这是继承了秦朝的中央官制,但是西汉初年在向具有选用官吏的权力,又在秦朝基础上有所增益,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材料无法体现;C选项错误,本题与中央集权无关;D选项无法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点睛:在解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问题时要格外注意本题涉及的内容属于专制主义部分还是中央集权部分,搞清楚这一点往往可以排除一定的干扰项。如本题涉及的是专制主义问题,所以可以排除C选项的干扰。22.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沉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A.征辟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参考答案:D23.下图反映了罗马法发展演变的过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奴隶与贵族的斗争催生成文法、万民法

B.罗马人与外邦人的斗争催生公民法C.公民法适用于罗马一切自由民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境内的各族人民参考答案:D24.《权利法案》规定:“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这一规定表明(

)A.国王与议会共商国事成为一种制度

B.法律的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C.议会权力超过国王,国王统而不治

D.国王的权力受到议会制约参考答案:B25.1947年马歇尔在演讲中提到:“欧洲今后三到四年的对于国外食品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需要——主要是从美国——是如此巨大,以至于必须获得巨大的额外的帮助,否则她将面临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恶化这么种非常可怕的状况。”这表明马歇尔计划实行的原因是

A.稳定西欧的社会秩序

B.扩大美国的海外市场

C.应对共产主义苏联的威胁

D.巩固美国和西欧的同盟关系参考答案:A26.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A确立了责任内阁制

B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参考答案:B27.周恩来总理曾说:“1954年日内瓦会议的结果表明,国际间的冲突是可以通过和平谈判解决的。”能够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三个世界理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原则

D.国家主权理论参考答案:B28.祝大椿原为英国怡和洋行买办,后投资实业,他的公益纱厂“纯系华人资本,后为营业起见,利用怡和洋行推广销路,让一部分之股份于英人,改为中英合办”。他因兴办实业,由清政府赏给二品顶戴。张謇是甲午科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他创办大生纱厂,依仗清政府的扶植,取得了“二十年中,百里之内,不准别家设立纱厂”的垄断权。由此可知A.清政府实现了从重农抑商到重商主义的转变B.外国资本主义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C.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D.政府政策在民族工业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参考答案:CA不符合史实,排除;B不能全面反映材料内容,排除;根据“利用怡和洋行推广销路,让一部分之股份于英人,改为中英合办”“依仗清政府的扶植,取得了……的垄断权”可知,外国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影响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政府政策,排除D。29.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指诸侯王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对黄宗羲这一表述的理解正确的是()A.包含有朴素辩证认识B.反映近代民主法治精神C.主张为天下之人立法D.古代社会没有法律制度参考答案:B30.1522年9月6日,18位远航的勇士返回西班牙母港,受到热烈的欢迎,人们称赞他们是“第一个拥抱地球的人”。这是因为他们A.发现好望角

B.到达印度

C.开辟前往美洲的航路

D.完成环球航行参考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政府和市场关系也是市场经济体制演变的主题。纵观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市场经济体制演变发展的历史,国家干预主义和自由放任主义的经济理论交替占据主导地位。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派崇尚通过自由市场竞争的方式来配置资源,主张政府只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但是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爆发,彻底暴露了自由放任市场的严重弊端。作为对完全自由市场的反思,凯恩斯主义主张用以总需求管理为核心的政策对经济实行干预。然而,伴随70年代严重“滞胀”现象的出现,否定政府作用的新自由主义经济学重新兴起。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对新自由主义的反思又成为了经济学的潮流。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一部市场经济理论史就是一部政府和市场关系争论的历史。——秋石《论正确处理政府和市场关系》根据材料内容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建议并加以阐述。(要求:建议明确,史论结合。)参考答案:示例1: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恰当地结合起来。政府和市场都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两者发挥作用要相互协调。不协调就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工业革命后,古典经济学派主张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英国从1825年开始,几乎每个十年爆发一次经济危机。到1929-1933年,更是爆发空前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严重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为解决经济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采用国家干预经济,较好地缓解了危机。二战后,国家干预理论盛行。经济一度发展很快,20世纪70年代,经济出现“滞涨”,西方经济发展陷入困境。西方国家实行减少政府干预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导致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苏联实行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权力高度集中,政府对经济管得过死,最终导致苏联解体。正是西方国家和苏联没有恰当发挥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我国自改革开放后,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注意发挥市场的作用。中共十四大后,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充满活力,引领世界,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是中国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结合德好,经济才得到很好的发展。所以,将政府和市场的作用恰当地结合起来,才能让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示例2: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克服市场的盲目性、滞后性。工业革命后,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盛行,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也引发了经济危机。尤其1929-1933年,爆发了世界性经济大危机,严重破坏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之所以会爆发经济危机,就是因为市场存在盲目性,导致盲目生产,造成生产过剩所致。为解决危机,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干预手段,注意克服市场的弊端,有效缓解了危机。我国在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能较好克服市场盲目性,所以经济发展一直很快,成为世界经济第二大经济体。所以,国家在发展经济时,既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要注意克服市场的盲目性、滞后性。【详解】本题的问题主要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自己明确的建议或观点,也要结合中外相关史实对其加以阐述论证。首先根据材料,既可以突出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也可以突出市场在经济运行中的角色扮演,还可以强调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与市场微观调节相结合的重要性。在史实论证的过程中要注重中外相关史实的有效使用,孤证不立,一般要提供两到三个史实方具有一定的说服力。论证的形式可以正面描述,如美国“大萧条”后的罗斯福新政强调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重要性,或结合中国的改革开放,突出由计划到市场的过程中市场的资源配置地位。也可以反面说明,如突出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形成的自由主义带来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虚假的“柯立芝繁荣”;也可以正反结合对建议或观点进行佐证,如苏联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之斯大林模式,既为苏联的工业化做出了相应的贡献,也为后来的苏联解体埋下了伏笔。最后加以概括总结。【点睛】本题的问题可以一分为二,既要根据材料内容围绕“政府和市场关系”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自己明确的建议或观点,也要结合并中外相关史实对其加以阐述论证,建议或观点要明确,过程要言之有理论之有据,结论要自然而然,水到渠成。本题的解答可以有不同的观点,最主要是论述过程要有理有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2.【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参考答案:(1)胡滨认为李鸿章维护清朝腐朽统治,出卖国家利益,是卖国贼。克利夫兰认为李鸿章时才能卓越的伟大政治家、外交家。(2)史观不同:胡滨是革命史观,克利夫兰是近代化史观。时代背景不同:胡滨是新中国建国初期;克利夫兰是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发展是历史的潮流。目的不同:胡滨服务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而批判李鸿章;克利夫兰是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史料不同:胡滨关注的是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签订不平等条约;克利夫兰关注李鸿章推动洋务运动,学习西方近代科技,创办近代工业,利用各国矛盾,尽量维护国家利益。

第(1)问,要结合李鸿章的相关活动分析回答,同时要紧扣材料。如材料“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对李鸿章的态度非常明显。第(2)问,结合材料尤其要注意胡滨和克利夫兰的阶级立场、历史观、目的、评价依据等。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二战临近结束时,这种共同的危险促成的合作开始动摇。合作者们为了各自心目中的国家利益宁愿牺牲团结。因此,随着和平的到来,大同盟内部不和而分裂了,两、三年内便为时常想要变成热战的冷战所取代。——《全球通史》“一道铁幕已经在整个欧洲大陆降下。”和平鸽无法穿越这道铁幕,世界被划分为东方和西方。——《大国崛起》材料二:战后欧洲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两国是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他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大国崛起》请回答:(1)材料一中“东方和西方”的核心国家各是谁?(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2分)(2)材料二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指的是哪两个国家?(2分)两国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举出反映两国关系新变化的一个事例。(2分)(3)结合材料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2分)以上大国关系的变化对当时世界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参考答案:(1)核心国家(2分,每点1分):苏联和美国。变化(2分):美苏由战时的盟友变为战后的对手。事例(2分,任答1点即可):冷战,北约组织、华约组织成立,柏林墙修建,古巴导弹危机。(2)国家(2分,每点1分):法、德。变化(2分):由千年的宿敌走向合作。事例(2分,任答1点即可):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欧共体形成。(3)根本原因(2分):国家利益。影响(4分;要分别答出美苏关系变化和欧洲关系变化的影响;只答其中一个关系,即使答得再好再多也只能给2分;不管积极还是消极的,任答1点即可,每点2分):美苏冷战使战后两极对峙格局形成;欧共体的形成是对美国霸权的挑战,也对美苏两极格局产生了冲击。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