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课标要求:1、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2、归纳王安石变法的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作用。课标要求:一、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一、变法的背景积贫积弱的北宋课件全面认识宋朝合作探究材料:美国哈佛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著《中国新史》第四章的标题“中国最伟大的时代:北宋与南宋”,这样评价宋朝:“宋代是伟大的创造时代,使中国人在工技发明、物质生产、政治哲学、政府文化、士人文化等方面领先全世界。”探究:请结合必修一、二、三的相关史实,说明其观点。【横向探究】全面认识宋朝合作探究材料:美国哈佛教授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著《中物质生产,成果斐然:合作探究成果:农业——灌溉工具(水转翻车)手工业——棉花种植及棉纺技术推广到闽.粤;明确记载煤作燃料冶铁;
名窑——瓷路商业——海外贸易发达,益州出现交子;市突破时间空间限制,草市有饮食;汴京有夜市、晓市、庙会集市物质生产,成果斐然:合作探究成果:农业——灌溉工具(水转翻车工技发明,影响世界:合作探究成果:◎指南针用于航海;◎唐末至宋初——火药用于军事;发明家唐福、石普;《武经总要》◎毕升创造活字印刷术(胶泥)工技发明,影响世界:合作探究成果:◎指南针用于航海;政治哲学,影响深远:合作探究成果:北宋五子——二程创立理学;南宋朱熹集大成;南宋陆九渊创心学政治哲学,影响深远:合作探究成果:北宋五子——二程创立理学;士人文化,源远流长:合作探究成果:宋词辉煌——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张元干、张孝祥)士人文化,源远流长:合作探究成果:宋词辉煌政府文化:分化事权,加强监督合作探究成果:分割相权——“同平章事”(参知政事-行政权;
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监察官员——提点刑狱司政府文化:分化事权,加强监督合作探究成果:分割相权——“同平陈桥兵变
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都点检.960年,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国号“宋”,定都开封,年号建隆。宋太祖(927-976)陈桥兵变赵匡胤,涿州(今河北涿县)人。后周时任殿前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行政权财权军权皇帝措施:削实权制钱谷收精兵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行政权财权军权皇想一想北宋初年权力高度集中,我们怎样看待其影响?想一想北宋初年权力高度集中,我们怎样看待其影响?唐代藩镇割据的分布图唐代藩镇割据的分布图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是唐代藩镇割据的扩大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是唐代藩镇割据的扩大想一想北宋初年权力高度集中,我们怎样看待其影响?
保证了政权相对稳定,避免了割据现象的出现,但随着历史的发展,这种制度自身的弊端越来越明显,各种矛盾也逐渐显现。想一想北宋初年权力高度集中,我们怎样看待其影响?枢密院参知政事副相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宰相分行政权皇帝二府机构职能官职及权利中书门下最高军政机构分财权削弱宰相权力皇帝总揽大权宋代中央政治制度枢密院参知政事三司使最高行政机构长官行宰相职长官枢密使,低于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集权利弊兵:______权:______钱:______特点: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改变了长期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弊:造成积贫积弱的“三冗”,内忧外患,社会危机.①分割相权②州郡直属中央,设通判③派文臣做州郡长官。特点:中央掌控地方财权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宋太祖赵匡胤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兵:______特点: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利探究:一、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过度集权防止割据一职多官,科举考试,恩荫赏赐
①政府每逢灾年将流民编入军队。②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③在边塞大量屯兵应付辽、西夏的威胁军费、官俸、岁币、大兴土木;“守内虚外”。“更戍法”,兵将不相识。冗官冗兵冗费军队战斗力弱积贫局面积弱局面根本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弊端探究:一、北宋积贫积弱的原因是什么?过度集权一职多官,科举考二、内忧外患——政治危机1、土地兼并严重
宋太祖说:“富室连我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二、内忧外患——政治危机1、土地兼并严重宋太祖说:“富室项目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28万(贯)1710万(贯)盐税355万(贯)715万(贯)总计1233万(贯)4400万(贯)北宋农民负担沉重2、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欧阳修说:“一年多如一年,一火强如一火。”项目景德年间庆历年间商税450万(贯)1975万(贯)酒税4内忧外患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贫富不均,今为汝均之。”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内忧外患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他宣告:“吾疾上京(今内蒙)兴庆(今银川)东京(今开封)北宋中期的形势图外患?①宋辽澶渊之盟:北宋每年给辽国银10万两,绢20万匹,叫做“岁币”。(宋辽维持旧疆,约为兄弟之国,辽主称宋真宗为兄,宋真宗称辽主为弟,并称萧太后为叔母;双方沿边州县各守边界,两边人户不得交侵。)②宋夏和议:北宋每年给西夏银两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宋辽、宋夏之间——战争与和议的影响:①在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垒作战中,广大人民饱受战争之苦。北宋每年给辽、西夏岁币,加重了财政负担,加剧了积贫积弱,边防出现!北宋社会危机迅速加深,统治集团内部纷纷要求改革弊政!
②和议客观上暂时维持了宋辽、宋夏之间边境的和平,有利于民族交流和交往。P41思考题:原因:北宋在军事采取守内虚外,消极防御的政策;统治者十分昏聩。边防危机!想一想:如何才能解决边防危机?上京(今内蒙)兴庆(今银川)东京(今开封)北宋中期的形势图外边患危机: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辽、西夏对北宋的威胁1、宋辽:“澶渊之盟”2、宋夏:庆历和议边患危机:北宋实行“守内虚外”、“更戍法”辽、西夏对北宋的威愁啊愁,愁到白了头。社会危机何时解,让我再无心忧……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北宋皇帝愁什么?面对危机,北宋统治者做了什么尝试呢?结果如何?愁啊愁,北宋愁眉不展的君主北宋皇帝愁什么?面对危机,北宋统治三、庆历新政目的:时间:人物:中心:结果:原因:影响:挽救统治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富弼整顿吏治夭折王安石变法的前奏范仲淹官僚贵族的反对和诽谤三、庆历新政目的:挽救统治1043年宋仁宗、范仲淹、富弼整顿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曾任枢密院枢密使,积极主张对辽、西夏用兵,整顿北宋吏治。失败后与欧阳修等被贬官。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先天下之忧而忧,曾任枢密院枢密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二十二岁中进士后长期在地方任职,对百姓疾苦、社会弊病有较多了解,学问、道德、政绩俱获称颂。王安石个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为人刚正,意志坚强。至神宗即位,安石已是“独负天下大名三十余年”,大家都认为“介甫不起则已,起则太平可立致,生民必被其泽”。“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王安石“变革天下之弊法”
—王安石《言事书》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江西临川人宋神宗(1048—1085)宋英宗之子。1067—1085年在位,曾说:“天下弊事至多,不可不革。”即位后,不治宫室,不事游幸,有恢复河朔、革除弊政之志,用王安石行新法,励精图治。宋神宗(1048—1085)宋英宗之子。1067—1085年小结: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
1、财政危机、边疆危机和政治危机导致北宋积贫积弱2、“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法提供了经验教训3、王安石“三不足”的大无畏精神的影响必要性4、宋神宗的支持。可能性“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推行新法根源北宋初年对中央集权的加强小结:一、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背景延伸拓展:变法的目的实质?
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改变积弱的局面。
根本目的: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
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实质:调节封建国家与大地主、大官僚之间的利益再分配,发展生产。联系:变法的性质?
地主阶级封建改革。(封建社会内部矛盾的调整)延伸拓展:变法的目的实质?直接目的:为了富国强兵,根本目的富国强兵育才1、根本目的:2、核心内容: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富国强兵,巩固封建统治。富国强兵3、主要措施:二、王安石变法富国1、根本目的:2、核心内容:摆脱积贫积弱和社会危机,实现思考题1)王安石认为国家贫困的原因是什么?2)王安石认为农民不能生产的原因是什么?3)王安石认为最好的理财方法是什么?4)王安石变法的理财原则是什么?生产过少土地兼并繁重的徭役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民不加赋而国用饶”思考题生产过少土地兼并依靠天下所有的劳动力去开发自然资源“1、富国:(——积贫)措施内容作用“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以农事为先”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政府低息贷款给农民以钱代役兴修水利清丈土地,按土地等级收税政府低息贷款政府协调供求关系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减轻百姓负担,政府收入增加限制大商人控制市场,稳定物价,政府收入增加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增加政府的收入减轻了农民的差役负担,保证了生产时间,增加了政府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增加了国家的田赋收入1、富国:(——积贫)措施内容作用“理财为方今先急”、“理财
思考王安石变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积极开源理财富国思考积极开源理财
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政府增加财富的途径有哪些呢?无非两个:一是节流;二是开源
王安石认为这些都是消极的理财方法,积极的理财方法应该是真正意义的开源。真正意义上的开源是什么意思呢?1、“民不加赋”是王安石的出发点;2、发展经济,增加社会财富总量。方法有二:1)发展农业生产:“理财以农事为先”(农田水利法;青苗法;募役法)2)政府直接下海搞经营、搞创收: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募役法等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形象地称做“三项国营企业”,把均输法叫做“国营贸易局”,把市易法叫做“国营零售管理局”,而青苗法则叫“国营农业银行”。王安石在变法之初就提出:“理财为方今先急”。政“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析这一思想。青苗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
均输法
农田水利法1、哪些措施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2、哪些措施有利于节约政府的开支?3、哪些措施有利于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设施,发展生产?这是现代国家理财者所共信的原则。“民不加赋而国用足”是王安石的理财思想,试结合变法的内容分北宋中期在军事上面临的是怎样的尴尬局面呢?一方面军队数量异常庞大,一方面战斗力却异常低下。王安石是怎样看待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呢?王安石认为宋朝在军事上的问题有四:可以概括为“一多一少两分离”。“一多”是军队数量太多,成为政府的负担。“一少”是北方产马的燕云十六州被辽国占据了,北宋的战马太少,影响战斗力。“两分离”,一是军队的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二是兵民分离。明白以上道理,就不难理解王安石“强兵之法”的措施了。北宋中期在军事上面临的是怎样的尴尬局面呢?明白2、强兵:(——积弱)措施内容作用保甲法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兵、生产,战时编入军队。既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减少军费开支。将兵法设专门将领训练军队提高军队的战斗力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减少政府支出军器监专门管理武器的制造保证了武器的质量精兵淘汰老弱减少军费开支2、强兵:(——积弱)措施内容作用保甲法十家为一保,农闲时练王安石变法还有用人制度、科举和教育方面内容。主要是为变法选拔和培养经世致用之才。其措施主要有哪些呢?王安石变法还有用人制度、科举和教育方面内容。主3、育才:措施内容作用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废诗赋取士旧制以经义策论取士使一批新进之士取代反对改革的旧官撰注教材,作为考试依据培养改革人才,革新思想得以广泛传播
《三经新义》3、育才:措施内容作用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废诗赋取士旧制使一批措施目的内容作用发展生产,改变积贫局面。均输法、市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有利于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增加财政收入。整顿加强军队,改变积弱局面.精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节省了政府开支,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关注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为变法造舆论。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编撰教材。培养了变法人才富国强兵育人特点:以富国强兵为核心措施目的内容作用发展生产,改变积贫局面。均输法、市三、王安石变法的成就
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
2、社会经济发展,人民负担减轻
(1)通过一系列“理财”新法的实行(2)通过发展生产,平均赋税。(1) 均输法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青苗法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盘剥,方田均税法打击了地主隐田漏税,市易法打击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操纵和垄断。(2)募役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扩大;水利的兴建,改善了农业生产的条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北宋的军事力量增强对外作战的胜利。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三、王安石变法的成就1、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2、社会材料一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平民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贫富,两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公私皆病矣。---苏辙《城三集》材料二(司马光)请更张新法,曰:"王安石不达政体,专用私见,变乱旧章,误先帝任使,遂至民多失业,闾里怨嗟。……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悉无告。"---《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74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教材,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材料一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疾富民,志欲破富民以惠变法期间,黄河流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些守旧官僚乘机大作文章。有个叫郑侠的小官,令人画了一幅“流民图”,描绘灾民的疾苦状况。他将这幅画呈送神宗,攻击新法造成民不聊生。朝廷的守旧官僚也群起诬蔑王安石。甚至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也哭着要求宋神宗废除新法。保守派的反对皇室成员的反对神宗坚持新法变法期间,黄河流域发生蝗灾和旱灾,一些守旧官僚乘机大宋神宗之后,司马光任宰相时废除新法。再之后,又出现借新法聚敛之事,变法已发生变质,实已失败。司马光宋神宗之后,司马光任宰相时废除新法。再之后,又出现借新法聚敛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1.变法的结果: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2.失败原因(局限):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阻力大)主要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起民间不满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三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太皇太后皇太后宋神宗司马光(1019—1086)宋神宗生母高皇太后像
司马光说:“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后来,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私人信件抛出。
根本:没有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剥削制度,反而从根本上认可了封建土地制度和封建剥削制度.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1.变法的结果:②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性质: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进步性(历史作用):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局限性:①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失败根因王安石变法的评价: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局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够成功。4、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阻力也有艰险,因此,改革者要有勇气和胆识,行动要坚决彻底,此外还要注意用人。探究:你从王安石变法得到些什么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探究:你从王安石变法得到些什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相同点直接的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强烈的反对变法者个人的命运基本相同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了调整不同点背景:商鞅: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战国时期王: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期根本目的:商: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东卷-2025届高考物理4月模拟预测卷(含解析)
- 2025年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蛇口中学中考物理一模试卷(含解析)
- 宜宾市2024-2025学年初三语文试题周练试卷含解析
- 上海行健职业学院《计量文化传播与设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湖南省二校联考2025届高三5月考前模拟化学试题含解析
- 辽阳市重点中学2025届高三下第六次模拟考试生物试题含解析
- 西安思源学院《基地社工服务与田野基地建设》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汕头市龙湖区2025年三下数学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解析
- 内蒙古北重公司第三中学2025年高三下-第二次月考英语试题试卷含解析
- 四川南充市高2025年高三第三次联考(江苏版)语文试题试卷含解析
- 大部分分校:地域文化形考任务一-国开(CQ)-国开期末复习资料
- MOOC 财务报表分析-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卢卡奇教学讲解课件
- 综合楼十项新技术应用汇报总结
- 地基处理之换填地基
- 高一物理 必修二《机车的两种启动方式》教学设计
- 微机保护原理课件
- 赢时胜财务估值系统日常操作指引
- 国内外饮料灌装生产线发展现状
- 湖南省第十八届普通高校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暨第三届“外研
- 幼儿园主题活动评价表建议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