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503的课件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503的课件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503的课件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503的课件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503的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整体感知:1、浏览课文,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新闻的内容。2、奥斯维辛是什么地方?3、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有什么?

一、导语:布热金卡阳光明媚但曾是人间地狱(1~3)二、背景:引入奥斯维辛背景材料,介绍奥斯维辛可怕的历史(4~6)三、主体:随参观者脚步而行(7~15)四、结语:再次强调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6)新闻的内容

奥斯维辛集中营:

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奥斯维辛密布的电网在奥斯维辛集中营被用来

做医学实验的犹太儿童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堆积成山的尸体集中营里的万人坑毒气室遇难者的鞋子

“…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部分死难者的照片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凭吊者在昔日枪决人的高墙下献上束束花环

奥斯维辛是人间地狱杀人工厂

二战结束十三年后,美国记者罗森塔尔访问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之后采写了这篇新闻。新闻发表之后,各大报纸争相转载,并获得了美国普利策新闻奖,被誉为“报道奥斯维辛最出色的作品之一”,也成为了新闻史上的佳作。奥斯维辛没有“新闻”,有什么?有的是纳粹的历史罪证

没有新闻:虽然没有新闻,但是作为记者的使命感驱使作者还要写,要继续揭露法西斯的罪行,祭奠亡灵,反省人性。(主题)这里发生的纳粹法西斯的行径,世人早已知道,没有什么新鲜东西可供报道。还要写作:《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作者是如何表现法西斯的残暴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最令你震撼)?合作探究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残酷遗迹众多的参观者(游客)参观者的感受、反应记者(罗森塔尔)参观产生观察开始:“默默地迈着步子”——“步履不由得慢了下来”毒气室:“特别恐怖,使他终生难忘”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死囚牢房时——“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狭小的女牢房:“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试验室:庆幸“没有打开门进去”,否则会“羞红了脸”纪念长廊:沉思执行绞刑的地下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结束:“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参观者的所见所感和反应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罪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

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金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

从某种意义上说,在布热金卡,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这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长得丰满,可爱,皮肤细白,金发碧眼。她在温和地微笑着,似乎是为着一个美好而又隐秘的梦想而微笑。

这里作者用的是反语。因为景象固然美好,却与布热金卡的历史不相配。作为人间地狱,这里应该“永远没有阳光、百花永远凋谢”,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是与它最相配的。然而作者一踏进集中营却吃惊地看到了两种不相配的东西叠合在一起,因此感到可怕。(乐景衬哀情)作者无一句正面控诉,却强烈地表达出自己的愤懑,且首尾呼应,使得全文整个笼罩在一种特别沉重、压抑的氛围里,字字句句敲打着读者的心。焚尸炉——雏菊花——怒放——

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了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纳粹灭绝生命的地方生命的象征生命不息,顽强抗争温和地微笑——美好而又隐秘——

绝望中不泯灭内心对美好希望的向往深藏内心的一份信念和信仰

充满青春与梦想的照片,美好的生命化为灰烬,这是对法西斯的控诉。相片的有,反衬现实的无,突出了那种上天入地再难寻觅的撕心裂骨的痛。合作探究直接间接参观者的反应细节(景物、人物)

前以色列总理拉宾:“几万个示威者的喊叫,还远不如一个痛哭儿子战死的母亲的眼泪给我的震撼……”《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突破新闻“客观报道”“零度写作”的原则,以参观者的感受和反应为主,着眼细节,以冷峻的视角,深沉地描述了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纪念馆。在恐怖与快乐、战争与和平、历史与现实的反差中,它召唤起人们关于灾难的记忆、关于生命的思考、关于人性的自省。

奥斯维辛是一个尺度:关于时代的、道德的、人性的尺度,无法弃置的尺度;即使作家所写的题材毫不涉及战争和杀戮,时至今日,也都与奥斯威维有关。在这里,奥斯维辛已成为现实的一部分,虽然属于过去,却向未来敞开……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一个小女孩被推进坑中,在即将被活埋的时候,她睁大漂亮的眼睛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刽子手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要不,等我妈妈来找我的时候,就找不到了。”……拓展延伸由此情景,你能联想到我们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吗?

日军活埋小孩

日军把无辜的中国人反绑双臂枪杀后,掷入城郊池塘。日军把中国人当作“活靶”

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下跪

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参拜靖国神社2007山东高考,请以“记忆永远不会风化”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当历史的车轮压过奥斯维辛,听到的是男人的怒吼与女人的尖叫,看到的是母亲的哭泣与孩子的惊恐。而今,奥斯维辛的天空湛蓝而且透明,一排排高耸的建筑直插云霄,似要打破这里的宁静。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人民都没有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维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忘记中的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