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部存储器》课件_第1页
《外部存储器》课件_第2页
《外部存储器》课件_第3页
《外部存储器》课件_第4页
《外部存储器》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章外部存储器硬盘移动存储器光盘储存系统1第七章外部存储器硬盘1计算机存储器系统外存的特点:容量大、单位容量成本低、非易失性、寻址和访问速度慢、存储体可更换等。计算机存储系统reg、cache、内存外存磁存储器光存储器磁盘磁带软磁盘硬磁盘其他磁盘存储器CDDVDDVD-R….VCDCD-R….半导体存储器Flash电子盘外部存储器概述2计算机存储器系统外存的特点:计算机存储系统reg、cache磁盘系统——磁性材料的记忆原理磁性存储原理:

磁盘存储信息是利用具有矩形磁滞回线的磁性材料,这种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其磁感应强度B与外加磁场H的关系,可用矩形磁滞回线来描述。H,磁场B,磁感应强度I,电流t,时间写“1”写“0”3磁盘系统——磁性材料的记忆原理磁性存储原理:H,磁场B,7.1.1硬盘的发展1956年,IBM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硬盘(IBM350RAMAC

),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47.1.1硬盘的发展1956年,IBM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硬7.1.1硬盘的发展1973年,IBM又发明了Winchester(温氏)硬盘(IMB3340)。其核心是:磁盘片被密封、固定并且不停高速旋转,磁头悬浮于盘片上方沿磁盘径向移动,并且不和盘片接触。后来的硬盘基本都沿用了这一结构。

57.1.1硬盘的发展1973年,IBM又发明了Winch7.1硬盘系统体积:3.5英寸/半高(用于台式PC) 2.5英寸(用于笔记本PC)1.8英寸微型(用于数码产品)容量:10~40MB(8086/286)→100~500MB(386/486)→1~6TB(目前)连续传输速率:100KB/s→600MB/s平均寻道时间:12ms→5ms转速:4200转/s→15000转/s67.1硬盘系统体积:3.5英寸/半高(用于台式PC)67.1.1硬磁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硬磁盘的组成硬盘内部包括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体及主轴驱动机构、前置读写控制电路和接口电路等。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77.1.1硬磁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硬磁盘的组成7硬磁盘的组成1)盘体MediaMedia的基板是金属、玻璃或陶瓷材质制成,为达到高密度高稳定的质量,基板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不可有任何暇疵,然后再将磁粉Coating溅渡到基板表面上,最后再涂上保护润滑层。此处有2项高科技,一为,如何制造出不含杂质极细微的磁粉;二为,如何将磁粉均匀的Coating上去.Media不可有任何污染,全程制造均需在高洁净度的CleanRoom内,这也是硬盘机要求需在Class100的CleanRoom才能拆解的原因。8硬磁盘的组成1)盘体Media8硬磁盘的组成

2)磁头组件及磁头驱动机构:磁头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它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份组成。磁头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它采用了非接触式头、盘结构,加后电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移动,与盘片之间的间隙只有0.1~0.3um,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数据传输率。9硬磁盘的组成2)磁头组件及磁头驱动机构:9硬磁盘的组成3)控制电路硬盘的控制电路位于硬盘背面,将背面电路板的安装螺丝拧下,翻开控制电路板即可见到控制电路。硬盘控制电路分为:硬盘主控制芯片:负责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缓存芯片:负责给数据提供暂存空间,提高硬盘的读写效率。硬盘驱动芯片:负责硬盘的马达以及主轴马达的转动。10硬磁盘的组成3)控制电路硬盘主控制芯片:负责数据交换和数据处最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有PATA(IDE)、SATA、SCSI、SAS、光纤五种,前两种接口方式主要应用在个人PC上,后三种则主要使用在服务器领域。硬盘的数据传输接口11最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有PATA(IDE)、SATA、SCSI7.1硬盘——磁道、扇区和柱面盘体:盘体由多个同轴盘片组成,每个盘片都是双面存储,第一个盘片的第一面为0磁面,下一个为1磁面;第二个盘片的第一面为2磁面,以此类推。

磁头(Head):每个磁面有一个磁头进行读写,因此0磁面也称为0磁头。磁道(Track):磁面上均匀分布的同心圆存储轨迹。最外层为0磁道。扇区(Sector):磁道上等弧度划分的扇段。一般一个扇区的存储容量为512字节。柱面(Cylinder):各个盘面上同一编号磁道的组合。单个扇区外圈磁道中圈磁道内圈磁道127.1硬盘——磁道、扇区和柱面盘体:盘体由多个同轴盘片组成2.磁道、扇区和柱面132.磁道、扇区和柱面132.磁道、扇区和柱面硬盘上的一个物理记录块要用三个参数来定位:柱面号C、扇区号S、磁头号H。硬盘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字节逻辑区块位址(LogicalBlockAddress,

LBA)是描述电脑储存设备上资料所在扇区的通用机制。LBA是非常单纯的一种寻址模式﹔从0开始编号来定位扇区,第一扇区LBA=0,第二扇区LBA=1,依此类推。这种寻址模式取代了原先操作系统必须面对储存设备硬件构造的方式。在访问硬盘时,由硬盘控制器再将这种逻辑地址转换为实际硬盘的物理地址142.磁道、扇区和柱面硬盘上的一个物理记录块要用三个参数来定3.记录格式

每一扇区除存放512字节的用户数据外,还存放着用于同步、数据定位、数据校验等作用的辅助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只作用于硬盘内部。153.记录格式每一扇区除存放512字节的用户数据外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1.容量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的,而单碟容量就是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通过两种手段增加硬盘容量:一个是增加存储碟片的数量;另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单碟容量。位密度:磁道单位长度上所存储二进的个数道密度: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个数面密度:=位密度*道密度(Mb/平方英寸或Gbit/平方英寸)16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1.容量16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2.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包括磁头把数据从盘片读入缓存的速度,以及磁头把数据从缓存写入盘片的速度。可用来评价硬盘的读写速度和整体性能3.转速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17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2.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17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4.高速缓存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DRAM存储器。5.寻道时间(ms)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而所用的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则为磁头移动到正中间的磁道需要的时间。18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4.高速缓存18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6.SMARTS.M.A.R.T的全称为“Self-MonitoringAnalysisandReportingTechnology”,即“自我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支持S.M.A.R.T技术的硬盘可以通过硬盘上的监测指令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磁头、盘片、马达、电路的运行情况、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就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19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6.SMART197.1.3

分区和格式化硬盘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低级格式化、分区和高级格式化三个步骤。1.低级格式化一般硬盘在出厂之前都做过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和操作系统无关。作用:创建磁道和扇区,写入每个扇区的头、尾信息。207.1.3分区和格式化硬盘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低级格式化7.1.3

分区和格式化分区将硬盘分成多个逻辑区域(逻辑盘),每个分区可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分区可分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又可分成多个逻辑分区,每个分区对应一个逻辑磁盘。

主引导记录分区1(主分区)分区2(扩展分区)分区3(其他分区)分区3(其他分区)217.1.3分区和格式化分区主引导分区1分区2分区3分区7.1.3

分区和格式化3.高级格式化

将分区内的全部扇区分成引导区、文件分配表(FAT)、文件根目录表和数据区四个区域。引导区:磁盘参数和引导程序等。文件分配表(FAT):数据区的每一个簇对应文件分配表中的两个字节,表示该簇被某文件占用并指明该文件下一簇。文件根目录:一个文件的目录称为一个目录项。存放文件名、修改日期时间、文件长度及起始簇。227.1.3分区和格式化3.高级格式化文件分配表(F硬盘文件系统FAT(FileAllocationTable)16FAT16文件系统中簇的编号为16位二进制,簇的最大容量为32KB,逻辑盘最大容量=64KX32K=2048M=2G。FAT32:32位文件分配表,用于Windows9x/2000的文件系统,用32位二进制对簇进行编号。FAT32文件系统的簇所包含的扇区数少,如2GB的一个逻辑盘,FAT16的簇容量为32KB,而FAT32的簇容量为4KB。23硬盘文件系统FAT(FileAllocationTab硬盘文件系统NTFS:最大分区2TB,Win2000下使用FAT32最大分区为32GB。使用事物处理日志和恢复技术来保证分区的一致性,发生系统失败事件时,NTFS使用日志文件和检查点信息自动恢复文件系统的一致性。支持对分区、文件夹和文件的压缩。

可以为共享资源、文件夹以及文件设置访问许可权限24硬盘文件系统NTFS:24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早期标准记录:

新的扇区记录:位密度外低内高; 位密度相等;浪费存储能力; 充分利用存储能力;数据传输速率相等。 数据传输速率外高内低。1.改变扇区记录方式25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早期标准记录: 新的扇区记录:1.改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2.采用垂直磁记录两种不同的磁记录方式示意图上图为纵向磁记录下图为垂直磁记录26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2.采用垂直磁记录26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3.3D储存技术是在原来只有一层的储存面下再加一层,变成上层磁性排列方向能左右变化,下层则是上下变化的两层。应用这种技术后的硬盘容量就可以翻倍了。27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3.3D储存技术27SSD基于DRAM基于FLASHMLCNAND型

NOR型

SLC固态硬盘固态硬盘SSD也称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固态存储单元组成的硬盘。28SSD基于DRAM基于FLASHMLCNAND型NOR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下: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力。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29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IntelSSD720,采用了PCI-Express2.0x4接口,配备512MB的缓存,搭载34nmMLCNAND闪存颗粒,官方给出的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2.2GB/s和1.8GB/s,随机读取高达180000IOPS,写入则为56000IOPS。IOPS(Input/OutputOperationsPerSecond),即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多用于数据库等场合,衡量随机访问的性能。30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IntelSSD720,采用了PCI-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SSD硬盘用闪存颗粒来存储数据。固态硬盘在原理构造上基本上是模拟普通机械硬盘,比如模拟扇区、模拟磁道等。固态硬盘使用寿命的限制在固态硬盘的算法定义中,修改一次才算一次真正读写。31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31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优点低功耗、无噪音、抗震动、低热量、重量轻、速度快固态硬盘的缺点:成本和写入次数。而由于flash芯片都有一定的写入寿命、而且寿命届满后资料会读不出来。固态硬盘数据损坏后是难以修复的。32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优点32混合硬盘混合硬盘:在原硬盘的基础上增加闪存缓存基于闪存的缓存能够减少读取硬盘的次数并且消除许多写盘的动作。与传统硬盘相比混合硬盘优点:更快的开机与休眠回复速度;更低的耗电率;更高的可靠度。33混合硬盘混合硬盘:在原硬盘的基础上增加闪存缓存337.2.1光盘分类目前光盘储存系统主要有CD和DVD两类:CD:存储容量约650MB,按读写属性可分为只读、一次可写,可擦写三种。DVD:可双面存储信息,而且每面可存储两层信息。单面单层4.7GB,双面单层9.4GB,双面双层17GB。CDCD-ROMVCDCD-IPhotoCDCD-RCD-RWDVDDVD-ROMDVD-RDVD-RW347.2.1光盘分类目前光盘储存系统主要有CD和D7.2光盘存储系统-原理光盘上存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都是数字化后的“0”与“1”,其所对应的就是光盘上的Pits(凹点)和Lands(平面)。当激光映射到盘片上时,如果是照在Lands上,那么就会有70%到80%激光被反射回;如果照在Pits上,就无法反射回激光。根据反射和无反射的情况,光盘驱动器就可以解读"0"或"1"的数字编码了。357.2光盘存储系统-原理光盘上存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都是数CD类光盘按应用和介质分类CD-DA(DigitalAudio):激光唱盘。CD-ROM(ReadOnlyMemory):只读光盘,作为电子出版物载体。PhotoCD:Kodak公司制定的,用压缩方式存储数字照片的CD格式标准。CD-I(Interactive):一种支持交互的CD技术规范。VCD(VideoCD):用MPEG-1压缩方式存储数字化视频和音频的CD标准。其视频分辨率约为240X320,伴音为双声道立体声,播放时间约74分钟。CD-R(Recordable):可写入的介质光盘,可分多次写入。CD-RW(Rewritable):可擦写的介质盘。36CD类光盘按应用和介质分类CD-DA(DigitalAud7.2.3DVD的基本结构及原理1994年9月,日本的PIONEER(先锋)公司宣布将推出一种尺寸与CD-ROM相同、容量却要大8倍的新型光存储介质——DVD。DVD光盘的构造与CD光盘基本相同,直径都是12cm,存储密度则比后者大得多,主要得益于DVD光盘上记录数据的凹坑尺寸和轨道间距都比CD光盘小,因此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存储密度。377.2.3DVD的基本结构及原理1994年9月,日本的PDVD的主要规格DVD的主要规格

DVD主要有: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DVD-RW、DVD+RW、DVD-RAM等。

1.DVD-ROM

DVD-ROM是用来读取数字资料的DVD规格,总共有四种容量,分别为4.7GB、8.5GB、9.4GB、17GB,硬件产品称为只读式DVD-ROM光驱。

DVD光盘的规格

名称格式

容量DVD-5单面单层4.7GBDVD-9单面双层8.5GBDVD-10双面单层9.4GBDVD-18双面双层17GB

38DVD的主要规格DVD的主要规格38DVD的主要规格DVD-RDVD-R是能写入一次,容量为4.7GB。DVD-R是用有机染料当作纪录介质,利用激光在染料层上刻出pit纪录资料可以供DVD-ROM读取,也可以在DVD播放机里播放。DVD-RAMDVD-RAM是一种由松下、日立及东芝公司联合推出的可重复擦写的DVD规范。一般DVD-ROM光驱无法读取DVD-RAM39DVD的主要规格DVD-R39DVD的主要规格双层DVD刻录盘片40DVD的主要规格双层DVD刻录盘片40DVD的主要规格DVD±RWDVDForum所提出的第二种可重复读写的DVD规格,其硬件产品称之为可覆写式数字多功能光驱(DVD-RW光驱),其主导的厂商有先锋,参与制造的厂商有三星、夏普、SONY…等。第二代的DVD±RW它的光盘容量将会规定是4.7GB,而且除了可以烧录DVD±RW的片子外,还可以支持烧录DVD-R、DVD-RW、CD-R、CD-RW这些光盘片。41DVD的主要规格DVD±RW417.2.5蓝光技术简介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LG、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Blu-rayDisc(简称BD)技术标准。高密度,大容量,单层容量为25GB,双层容量50GB。采用405nm的蓝色激光读写,得名“蓝光” 主要轨道参数中凹陷直径为0.14μm(DVD为0.4μm),轨道间距为0.32μm(DVD为0.74μm)。

BD系统的主要应用将是高清晰度电影,压缩标准为MPEG-2,视频分辨率为1920×1080或1080×720,音频为7.1声道环绕声。版权保护更加严格427.2.5蓝光技术简介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43437.2光盘系统——光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就是平常所说的光驱,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内部构成旋转及其伺服控制机构;激光发送、接收及其平行移动反光和聚焦系统;信号编译码、驱动检测电路;接口控制和缓冲存储器电路。

激光二极管

光束分离器

聚焦透镜

光电检测器

平移驱动装置

反光镜

光盘

447.2光盘系统——光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就是平常所说的光驱,7.2光盘驱动器驱动器类型及其兼容性驱动器类型光盘类型CD-ROMCD-R/RWDVD-VideoDVD-ROMDVD-RAMDVD-R/RWDVD+R/RWCD-ROMRRCD-R/RWRR/WDVD-ROMRRRRRRComboRR/WRRRRDVD-RAMRRRRR/WRRDVD-RWRR/WRRR/WRDVD+RWRR/WRRRRR/W457.2光盘驱动器驱动器类型及其兼容性驱动器类型光盘类型C3、光驱的性能指标数据传输率:表明光驱从光盘上读取数据的快慢。单速:是指最初的CD光驱读取速率150KB/S

CD在1小时内读完一张CD盘的速度定义为1倍速。DVD的1倍速则在1350KB/s左右X倍速:指是光驱的读取速率是单速的多少倍。平均读取时间:是指从光头定位到开始读盘的时间,一般是越小越好。不能超过95ms。缓存:作用是提供一个数据的缓冲区域,将读取的数据暂时保存,然后一次性进行传输和转换。容错性能:是指光驱读取质量不太好的光盘的能力,容错性能越强,光驱能读的“烂盘”越多。

463、光驱的性能指标数据传输率:表明光驱从光盘上读取数据的快慢7.3.1移动盘移动盘主要包括两类第一类是由半导体存储器为存储内核,这一类主要是U盘。另外一类是以硬磁盘为存储内核,通常称这一类为移动硬盘。两类移动存储器目前使用的接口主要是USB接口,但移动硬盘也有使用其它的接口的,如eSATA和IEEE-1394。477.3.1移动盘移动盘主要包括两类471.U盘U盘的特点1、体积小、容量大2、传输速度快:USB3.0接口3、携带方便4、数据安全抗震性能强,防潮防磁数据可长期保存481.U盘U盘的特点481.U盘

USB闪存盘的结构闪存盘主要由I/O控制芯片、闪存、电路板和其他电子元器件组成。491.U盘492.移动硬盘移动硬盘实际上就是硬盘采用了USB接口或IEEE-1394接口,有些还带有eSATA接口。502.移动硬盘移动硬盘实际上就是硬盘采用了USB接口或IE7.3.2存储卡存储卡:也叫闪存卡(FlashCard)是利用闪存技术存储电子信息的存储器一般应用在数码相机,掌上电脑,MP3等小型数码产品中作为存储介质。CF(CompactFlash)卡MMC(MultiMediaCards)卡(已停产)SD(SecureDigitalCard)卡记忆棒(MemoryStick)517.3.2存储卡存储卡:也叫闪存卡(FlashCard1.CF——CompactFlashCF存储卡是由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4年研制成功的,它采用了ATA体系结构并仿照了磁盘驱动器CF卡的特点是:ATA数据接口,容量大、存取速度快、兼容性好。CF卡的1X传输速度为150KB/S,主流的有133X、266X等,高端的则有600X521.CF——CompactFlashCF存储卡是由美国2.MMC——MultiMediaCardMMC卡(MultiMediaCard,多媒体卡)由SanDisk与西门子联合开发,于1997年11月发表,其外形尺寸为24mm×32mm×1.4mm,重量2g。MMC卡存储单元和控制器一同做到了卡上RS-MMC(Reduced-SizeMMC)是小型化的MMC卡,RSMMC体积只有标准MMC卡的一半大小,532.MMC——MultiMediaCardMMC卡(3.SD——SecureDigitalCardSD卡是由日本松下公司、东芝公司和美国SanDisk公司于1999年8月共同研制开发而成的。SD卡是根据MMC卡开发的,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两种产品能够互换,它比MMC卡多了一个进行数据著作权保护功能。SD记忆卡大小犹如一张邮票,重量只有2克,但却拥有高记忆容量、快速数据传输率、极大的移动灵活性以及很好的安全性。是目前市场上最常见,价格也时相对较低的移动存储卡。543.SD——SecureDigitalCardSD卡3.SD——SecureDigitalCard传统SD1.1版存储卡原来最高容量只有4GB,针对这一情况,SD联合协会在2006年5月宣布了SD2.0,即SDHC(HighCapacity)标准。SDHC卡规范中对于SD卡的性能上分级以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速度等级存取速度

(MB/秒)应用范围Class0

包括低于Class2和未标注SpeedClass的情况Class22.0观看普通清晰度电视,数码摄像机拍摄Class44.0流畅播放高清电视(HDTV),数码相机连拍Class66.0单反相机连拍,以及专业设备的使用Class1010.0全高清电视的录制和播放UHSClass1312.0专业全高清电视实时录制553.SD——SecureDigitalCard传统SSD标准演进56SD标准演进563.SD——SecureDigitalCardminiSD卡microSD(TF)兼容miniSD卡,通过转接器能作为miniSD卡使用带Wi-Fi功能的SD卡,数码相机插入使用这个Wi-FiSD卡后,可以使所有的数码相机具备Wi-Fi功能。573.SD——SecureDigitalCardmin4.MS——MemoryStickCard

MS卡由Sony公司于1997年研发推出,又管它叫作“记忆棒”。MemoryStick规格是非公开的,目前只有SONY的数码设备上使用。584.MS——MemoryStickCard第七章外部存储器硬盘移动存储器光盘储存系统59第七章外部存储器硬盘1计算机存储器系统外存的特点:容量大、单位容量成本低、非易失性、寻址和访问速度慢、存储体可更换等。计算机存储系统reg、cache、内存外存磁存储器光存储器磁盘磁带软磁盘硬磁盘其他磁盘存储器CDDVDDVD-R….VCDCD-R….半导体存储器Flash电子盘外部存储器概述60计算机存储器系统外存的特点:计算机存储系统reg、cache磁盘系统——磁性材料的记忆原理磁性存储原理:

磁盘存储信息是利用具有矩形磁滞回线的磁性材料,这种磁性材料在外加磁场的作用下,其磁感应强度B与外加磁场H的关系,可用矩形磁滞回线来描述。H,磁场B,磁感应强度I,电流t,时间写“1”写“0”61磁盘系统——磁性材料的记忆原理磁性存储原理:H,磁场B,7.1.1硬盘的发展1956年,IBM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硬盘(IBM350RAMAC

),它相当于两个冰箱的体积627.1.1硬盘的发展1956年,IBM发明世界上第一台硬7.1.1硬盘的发展1973年,IBM又发明了Winchester(温氏)硬盘(IMB3340)。其核心是:磁盘片被密封、固定并且不停高速旋转,磁头悬浮于盘片上方沿磁盘径向移动,并且不和盘片接触。后来的硬盘基本都沿用了这一结构。

637.1.1硬盘的发展1973年,IBM又发明了Winch7.1硬盘系统体积:3.5英寸/半高(用于台式PC) 2.5英寸(用于笔记本PC)1.8英寸微型(用于数码产品)容量:10~40MB(8086/286)→100~500MB(386/486)→1~6TB(目前)连续传输速率:100KB/s→600MB/s平均寻道时间:12ms→5ms转速:4200转/s→15000转/s647.1硬盘系统体积:3.5英寸/半高(用于台式PC)67.1.1硬磁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硬磁盘的组成硬盘内部包括浮动磁头组件、磁头驱动机构、盘体及主轴驱动机构、前置读写控制电路和接口电路等。封装在硬盘的净化腔体内。657.1.1硬磁盘的结构与工作原理1.硬磁盘的组成7硬磁盘的组成1)盘体MediaMedia的基板是金属、玻璃或陶瓷材质制成,为达到高密度高稳定的质量,基板要求表面光滑平整,不可有任何暇疵,然后再将磁粉Coating溅渡到基板表面上,最后再涂上保护润滑层。此处有2项高科技,一为,如何制造出不含杂质极细微的磁粉;二为,如何将磁粉均匀的Coating上去.Media不可有任何污染,全程制造均需在高洁净度的CleanRoom内,这也是硬盘机要求需在Class100的CleanRoom才能拆解的原因。66硬磁盘的组成1)盘体Media8硬磁盘的组成

2)磁头组件及磁头驱动机构:磁头组件是硬盘中最精密的部位之一,它由读写磁头、传动手臂、传动轴三部份组成。磁头是硬盘技术中最重要和关键的一环,它采用了非接触式头、盘结构,加后电在高速旋转的磁盘表面移动,与盘片之间的间隙只有0.1~0.3um,这样可以获得很好的数据传输率。67硬磁盘的组成2)磁头组件及磁头驱动机构:9硬磁盘的组成3)控制电路硬盘的控制电路位于硬盘背面,将背面电路板的安装螺丝拧下,翻开控制电路板即可见到控制电路。硬盘控制电路分为:硬盘主控制芯片:负责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缓存芯片:负责给数据提供暂存空间,提高硬盘的读写效率。硬盘驱动芯片:负责硬盘的马达以及主轴马达的转动。68硬磁盘的组成3)控制电路硬盘主控制芯片:负责数据交换和数据处最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有PATA(IDE)、SATA、SCSI、SAS、光纤五种,前两种接口方式主要应用在个人PC上,后三种则主要使用在服务器领域。硬盘的数据传输接口69最常见的数据传输接口有PATA(IDE)、SATA、SCSI7.1硬盘——磁道、扇区和柱面盘体:盘体由多个同轴盘片组成,每个盘片都是双面存储,第一个盘片的第一面为0磁面,下一个为1磁面;第二个盘片的第一面为2磁面,以此类推。

磁头(Head):每个磁面有一个磁头进行读写,因此0磁面也称为0磁头。磁道(Track):磁面上均匀分布的同心圆存储轨迹。最外层为0磁道。扇区(Sector):磁道上等弧度划分的扇段。一般一个扇区的存储容量为512字节。柱面(Cylinder):各个盘面上同一编号磁道的组合。单个扇区外圈磁道中圈磁道内圈磁道707.1硬盘——磁道、扇区和柱面盘体:盘体由多个同轴盘片组成2.磁道、扇区和柱面712.磁道、扇区和柱面132.磁道、扇区和柱面硬盘上的一个物理记录块要用三个参数来定位:柱面号C、扇区号S、磁头号H。硬盘容量=柱面数×磁头数×扇区数×512字节逻辑区块位址(LogicalBlockAddress,

LBA)是描述电脑储存设备上资料所在扇区的通用机制。LBA是非常单纯的一种寻址模式﹔从0开始编号来定位扇区,第一扇区LBA=0,第二扇区LBA=1,依此类推。这种寻址模式取代了原先操作系统必须面对储存设备硬件构造的方式。在访问硬盘时,由硬盘控制器再将这种逻辑地址转换为实际硬盘的物理地址722.磁道、扇区和柱面硬盘上的一个物理记录块要用三个参数来定3.记录格式

每一扇区除存放512字节的用户数据外,还存放着用于同步、数据定位、数据校验等作用的辅助数据,这些数据一般只作用于硬盘内部。733.记录格式每一扇区除存放512字节的用户数据外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1.容量硬盘是由多个存储碟片组合而成的,而单碟容量就是一个存储碟所能存储的最大数据量。通过两种手段增加硬盘容量:一个是增加存储碟片的数量;另一个办法就是增加单碟容量。位密度:磁道单位长度上所存储二进的个数道密度:半径方向单位长度上的磁道个数面密度:=位密度*道密度(Mb/平方英寸或Gbit/平方英寸)74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1.容量16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2.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是指磁头至硬盘缓存间的最大数据传输率包括磁头把数据从盘片读入缓存的速度,以及磁头把数据从缓存写入盘片的速度。可用来评价硬盘的读写速度和整体性能3.转速主轴转速是决定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的决定因素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硬盘的速度,同时也是区别硬盘档次的重要标志。75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2.最大内部数据传输率17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4.高速缓存指在硬盘内部的高速DRAM存储器。5.寻道时间(ms)指硬盘磁头移动到数据所在磁道而所用的时间。平均寻道时间则为磁头移动到正中间的磁道需要的时间。76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4.高速缓存18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6.SMARTS.M.A.R.T的全称为“Self-MonitoringAnalysisandReportingTechnology”,即“自我监测、分析及报告技术”。支持S.M.A.R.T技术的硬盘可以通过硬盘上的监测指令和主机上的监测软件对磁头、盘片、马达、电路的运行情况、历史记录及预设的安全值进行分析、比较。当出现安全值范围以外的情况时,就会自动向用户发出警告。777.1.2硬磁盘的性能指标6.SMART197.1.3

分区和格式化硬盘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低级格式化、分区和高级格式化三个步骤。1.低级格式化一般硬盘在出厂之前都做过低级格式化,低级格式化和操作系统无关。作用:创建磁道和扇区,写入每个扇区的头、尾信息。787.1.3分区和格式化硬盘在使用之前必须经过低级格式化7.1.3

分区和格式化分区将硬盘分成多个逻辑区域(逻辑盘),每个分区可支持不同的操作系统。分区可分为主分区和扩展分区,扩展分区又可分成多个逻辑分区,每个分区对应一个逻辑磁盘。

主引导记录分区1(主分区)分区2(扩展分区)分区3(其他分区)分区3(其他分区)797.1.3分区和格式化分区主引导分区1分区2分区3分区7.1.3

分区和格式化3.高级格式化

将分区内的全部扇区分成引导区、文件分配表(FAT)、文件根目录表和数据区四个区域。引导区:磁盘参数和引导程序等。文件分配表(FAT):数据区的每一个簇对应文件分配表中的两个字节,表示该簇被某文件占用并指明该文件下一簇。文件根目录:一个文件的目录称为一个目录项。存放文件名、修改日期时间、文件长度及起始簇。807.1.3分区和格式化3.高级格式化文件分配表(F硬盘文件系统FAT(FileAllocationTable)16FAT16文件系统中簇的编号为16位二进制,簇的最大容量为32KB,逻辑盘最大容量=64KX32K=2048M=2G。FAT32:32位文件分配表,用于Windows9x/2000的文件系统,用32位二进制对簇进行编号。FAT32文件系统的簇所包含的扇区数少,如2GB的一个逻辑盘,FAT16的簇容量为32KB,而FAT32的簇容量为4KB。81硬盘文件系统FAT(FileAllocationTab硬盘文件系统NTFS:最大分区2TB,Win2000下使用FAT32最大分区为32GB。使用事物处理日志和恢复技术来保证分区的一致性,发生系统失败事件时,NTFS使用日志文件和检查点信息自动恢复文件系统的一致性。支持对分区、文件夹和文件的压缩。

可以为共享资源、文件夹以及文件设置访问许可权限82硬盘文件系统NTFS:24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早期标准记录:

新的扇区记录:位密度外低内高; 位密度相等;浪费存储能力; 充分利用存储能力;数据传输速率相等。 数据传输速率外高内低。1.改变扇区记录方式83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早期标准记录: 新的扇区记录:1.改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2.采用垂直磁记录两种不同的磁记录方式示意图上图为纵向磁记录下图为垂直磁记录84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2.采用垂直磁记录26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3.3D储存技术是在原来只有一层的储存面下再加一层,变成上层磁性排列方向能左右变化,下层则是上下变化的两层。应用这种技术后的硬盘容量就可以翻倍了。85提高磁盘存储容量的技术3.3D储存技术27SSD基于DRAM基于FLASHMLCNAND型

NOR型

SLC固态硬盘固态硬盘SSD也称作电子硬盘或者固态电子盘固态存储单元组成的硬盘。86SSD基于DRAM基于FLASHMLCNAND型NOR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下: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力。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87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IntelSSD720,采用了PCI-Express2.0x4接口,配备512MB的缓存,搭载34nmMLCNAND闪存颗粒,官方给出的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2.2GB/s和1.8GB/s,随机读取高达180000IOPS,写入则为56000IOPS。IOPS(Input/OutputOperationsPerSecond),即每秒进行读写(I/O)操作的次数,多用于数据库等场合,衡量随机访问的性能。88基于闪存的固态硬盘IntelSSD720,采用了PCI-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SSD硬盘用闪存颗粒来存储数据。固态硬盘在原理构造上基本上是模拟普通机械硬盘,比如模拟扇区、模拟磁道等。固态硬盘使用寿命的限制在固态硬盘的算法定义中,修改一次才算一次真正读写。89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工作原理31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优点低功耗、无噪音、抗震动、低热量、重量轻、速度快固态硬盘的缺点:成本和写入次数。而由于flash芯片都有一定的写入寿命、而且寿命届满后资料会读不出来。固态硬盘数据损坏后是难以修复的。90固态硬盘固态硬盘的优点32混合硬盘混合硬盘:在原硬盘的基础上增加闪存缓存基于闪存的缓存能够减少读取硬盘的次数并且消除许多写盘的动作。与传统硬盘相比混合硬盘优点:更快的开机与休眠回复速度;更低的耗电率;更高的可靠度。91混合硬盘混合硬盘:在原硬盘的基础上增加闪存缓存337.2.1光盘分类目前光盘储存系统主要有CD和DVD两类:CD:存储容量约650MB,按读写属性可分为只读、一次可写,可擦写三种。DVD:可双面存储信息,而且每面可存储两层信息。单面单层4.7GB,双面单层9.4GB,双面双层17GB。CDCD-ROMVCDCD-IPhotoCDCD-RCD-RWDVDDVD-ROMDVD-RDVD-RW927.2.1光盘分类目前光盘储存系统主要有CD和D7.2光盘存储系统-原理光盘上存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都是数字化后的“0”与“1”,其所对应的就是光盘上的Pits(凹点)和Lands(平面)。当激光映射到盘片上时,如果是照在Lands上,那么就会有70%到80%激光被反射回;如果照在Pits上,就无法反射回激光。根据反射和无反射的情况,光盘驱动器就可以解读"0"或"1"的数字编码了。937.2光盘存储系统-原理光盘上存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都是数CD类光盘按应用和介质分类CD-DA(DigitalAudio):激光唱盘。CD-ROM(ReadOnlyMemory):只读光盘,作为电子出版物载体。PhotoCD:Kodak公司制定的,用压缩方式存储数字照片的CD格式标准。CD-I(Interactive):一种支持交互的CD技术规范。VCD(VideoCD):用MPEG-1压缩方式存储数字化视频和音频的CD标准。其视频分辨率约为240X320,伴音为双声道立体声,播放时间约74分钟。CD-R(Recordable):可写入的介质光盘,可分多次写入。CD-RW(Rewritable):可擦写的介质盘。94CD类光盘按应用和介质分类CD-DA(DigitalAud7.2.3DVD的基本结构及原理1994年9月,日本的PIONEER(先锋)公司宣布将推出一种尺寸与CD-ROM相同、容量却要大8倍的新型光存储介质——DVD。DVD光盘的构造与CD光盘基本相同,直径都是12cm,存储密度则比后者大得多,主要得益于DVD光盘上记录数据的凹坑尺寸和轨道间距都比CD光盘小,因此大大提高了数据的存储密度。957.2.3DVD的基本结构及原理1994年9月,日本的PDVD的主要规格DVD的主要规格

DVD主要有:DVD-ROM、DVD-Video、DVD-Audio、DVD-R、DVD-RW、DVD+RW、DVD-RAM等。

1.DVD-ROM

DVD-ROM是用来读取数字资料的DVD规格,总共有四种容量,分别为4.7GB、8.5GB、9.4GB、17GB,硬件产品称为只读式DVD-ROM光驱。

DVD光盘的规格

名称格式

容量DVD-5单面单层4.7GBDVD-9单面双层8.5GBDVD-10双面单层9.4GBDVD-18双面双层17GB

96DVD的主要规格DVD的主要规格38DVD的主要规格DVD-RDVD-R是能写入一次,容量为4.7GB。DVD-R是用有机染料当作纪录介质,利用激光在染料层上刻出pit纪录资料可以供DVD-ROM读取,也可以在DVD播放机里播放。DVD-RAMDVD-RAM是一种由松下、日立及东芝公司联合推出的可重复擦写的DVD规范。一般DVD-ROM光驱无法读取DVD-RAM97DVD的主要规格DVD-R39DVD的主要规格双层DVD刻录盘片98DVD的主要规格双层DVD刻录盘片40DVD的主要规格DVD±RWDVDForum所提出的第二种可重复读写的DVD规格,其硬件产品称之为可覆写式数字多功能光驱(DVD-RW光驱),其主导的厂商有先锋,参与制造的厂商有三星、夏普、SONY…等。第二代的DVD±RW它的光盘容量将会规定是4.7GB,而且除了可以烧录DVD±RW的片子外,还可以支持烧录DVD-R、DVD-RW、CD-R、CD-RW这些光盘片。99DVD的主要规格DVD±RW417.2.5蓝光技术简介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松下为核心,联合日立、先锋、三星、LG、夏普和汤姆逊共同发布了Blu-rayDisc(简称BD)技术标准。高密度,大容量,单层容量为25GB,双层容量50GB。采用405nm的蓝色激光读写,得名“蓝光” 主要轨道参数中凹陷直径为0.14μm(DVD为0.4μm),轨道间距为0.32μm(DVD为0.74μm)。

BD系统的主要应用将是高清晰度电影,压缩标准为MPEG-2,视频分辨率为1920×1080或1080×720,音频为7.1声道环绕声。版权保护更加严格1007.2.5蓝光技术简介2002年2月19日:以索尼、飞利浦101437.2光盘系统——光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就是平常所说的光驱,读取光盘信息的设备内部构成旋转及其伺服控制机构;激光发送、接收及其平行移动反光和聚焦系统;信号编译码、驱动检测电路;接口控制和缓冲存储器电路。

激光二极管

光束分离器

聚焦透镜

光电检测器

平移驱动装置

反光镜

光盘

1027.2光盘系统——光盘驱动器光盘驱动器就是平常所说的光驱,7.2光盘驱动器驱动器类型及其兼容性驱动器类型光盘类型CD-ROMCD-R/RWDVD-VideoDVD-ROMDVD-RAMDVD-R/RWDVD+R/RWCD-ROMRRCD-R/RWRR/WDVD-ROMRRRRRRComboRR/WRRRRDVD-RAMRRRRR/WRRDVD-RWRR/WRRR/WRDVD+RWRR/WRRRRR/W1037.2光盘驱动器驱动器类型及其兼容性驱动器类型光盘类型C3、光驱的性能指标数据传输率:表明光驱从光盘上读取数据的快慢。单速:是指最初的CD光驱读取速率150KB/S

CD在1小时内读完一张CD盘的速度定义为1倍速。DVD的1倍速则在1350KB/s左右X倍速:指是光驱的读取速率是单速的多少倍。平均读取时间:是指从光头定位到开始读盘的时间,一般是越小越好。不能超过95ms。缓存:作用是提供一个数据的缓冲区域,将读取的数据暂时保存,然后一次性进行传输和转换。容错性能:是指光驱读取质量不太好的光盘的能力,容错性能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