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1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2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3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4页
《夜上受降城闻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同学们,月亮是诗文的宠儿,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月亮的影子,俯拾皆是。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首首著名的月诗,大家一起来看看,李益笔下的那轮明月又是如何?情景导入同学们,月亮是诗文的宠儿,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月亮的影子,1《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2【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学习佳句。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学习佳句。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3李益(748—约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至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1、作者介绍有关资料李益(748—约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4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2、创作背景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51、请默写李益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课文填空⑴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⑵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⑶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⑸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日月之行星汉灿烂风正一帆悬。枯藤老树昏鸦,江春入旧年。预习设计峨眉山月半轮秋,1、请默写李益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强欲登高去,无人3、根据理解填空⑴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根据理解填空__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发清溪向4、文学常识填空《⑴李白,字_____,号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被后世称为“_____”,与_____合称“李杜”。⑵杜甫,字_____,世称_______、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代表作有“______”和“______”等。⑶岑参,唐代_______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格与______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⑷李益,中唐_______诗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三首》《__________________》。5、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回乐烽()受降城()芦管()子美杜工部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圣诗史三吏三别边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lèxiánglú边塞夜上受降城闻笛4、文学常识填空子美杜工部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杜甫现实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1、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9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10乐器名,这里指笛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全乐器名,这里指笛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11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大漠月夜图)赏析诗歌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渲染“征人”愁苦凄凉的思乡情愫。比喻。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122、“不知何处吹芦管”这一句诗有什么写得好的地方?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2、“不知何处吹芦管”这一句诗有什么写得好的地方?在这个133、“一夜征人尽望乡”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该句。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真可谓用到极致了。“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达了包括吹笛人在内的戍边战士浓烈的乡思与心中的孤独、哀愁之意。3、“一夜征人尽望乡”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该句。“尽”字笼括144、本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是如何融汇在一起的?

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两句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4、本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是如何融汇在一起的?前两句写景(155、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5、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16课堂总结1、板书设计前两句:(写景)月下景色,凄凉后两句:(抒情)静夜闻笛,征人思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课堂总结1、板书设计前两句:(写景)月下景色,凄凉夜上受降城172、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3、写作特色语言优美,寓情于景,蕴藉含蓄,全诗把景色、声音和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2、主旨归纳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18拓展延伸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拓展延伸从军行19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20凉州词王翰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211、根据理解默写⑴《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夜上受降城闻笛》表现征人满怀愁绪,凝望故乡,思念家乡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检测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1、根据理解默写课堂检测一夜征人尽望乡。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222、阅读《夜上受降城》,完成第⑴-⑶题。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李益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2、阅读《夜上受降城》,完成第⑴-⑶题。23⑴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

举目远眺,蜿蜒数十里的丘陵上耸立着座座高大的烽火台,回乐峰前的沙漠如同白雪飞舞,烽火台上月光皎洁,如同深秋的寒霜。⑵诗中“沙似雪”、“月如霜”两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边塞怎样的环境特点?(2分)描绘出一种寒冷、凄凉的环境特点。⑶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芦管”发出幽怨的笛声,触动征人“尽望乡”。抒发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⑴发挥合理的想象和联想,描绘一二句所展现的画面。(3分)24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诗歌。2、完成《配套练习册》。布置作业1、背诵默写诗歌。25再见再见26

同学们,月亮是诗文的宠儿,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月亮的影子,俯拾皆是。这轮明月曾照亮了春江的流水,曾惊扰了鸟儿的安眠,也曾打湿了怨妇的罗衫。回忆我们所学的古诗文,你想起了那些有关月亮的名句呢?一切景语皆情语,不同的人心目中都有属于自己的一轮明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另外一首首著名的月诗,大家一起来看看,李益笔下的那轮明月又是如何?情景导入同学们,月亮是诗文的宠儿,走进古典诗文的世界,月亮的影子,27《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28【教学目标】1、背诵课文,学习佳句。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学习对月光的写法。【教学重点】 1、背诵课文,学习佳句。2、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目标】29李益(748—约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后迁至河南洛阳。大历四年(769)进士,初任郑县尉,久不得升迁,建中四年(783)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后弃官在燕赵一带漫游。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尤以七言绝句和边塞诗著称。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三首》《夜上受降城闻笛》。1、作者介绍有关资料李益(748—约829),唐代诗人,字君虞,陇西姑臧(今甘30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西三城,都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境内。另有一种说法是:公元646年(贞观二十年),唐太宗亲临灵州接受突厥一部的投降,“受降城”之名即由此而来。2、创作背景唐初名将张仁愿​为了防御突厥,在黄河以北筑受降城,分东、中、311、请默写李益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课文填空⑴_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__,若出其里。⑵______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⑶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⑷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⑸海日生残夜,_______________。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日月之行星汉灿烂风正一帆悬。枯藤老树昏鸦,江春入旧年。预习设计峨眉山月半轮秋,1、请默写李益的《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一诗。强欲登高去,无人3、根据理解填空⑴毛泽东《浪淘沙 北戴河》中有句:“萧瑟秋风今又是。”《观沧海》中与之意思相近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将月亮人格化,以寄托自己的离愁)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中,隐写"风景不殊,江河有异"的乱世时难的景况,表达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⑷《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洪波涌起。秋风萧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3、根据理解填空__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夜发清溪向4、文学常识填空《⑴李白,字_____,号_________,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被后世称为“_____”,与_____合称“李杜”。⑵杜甫,字_____,世称_______、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_________诗人。杜甫被后人尊称为“______”,其诗被称为“______”。代表作有“______”和“______”等。⑶岑参,唐代_______诗人,岑参工诗,长于七言歌行,代表诗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风格与______相近,后人多并称“高岑”。⑷李益,中唐_______诗的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塞下曲三首》《__________________》。5、请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回乐烽()受降城()芦管()子美杜工部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杜甫现实主义诗圣诗史三吏三别边塞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高适lèxiánglú边塞夜上受降城闻笛4、文学常识填空子美杜工部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杜甫现实主

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1、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朗读课文夜上受降城闻笛

李益1、视频朗读,读准字音节奏35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中三受降城,此处指西受降城,故址在今内蒙古杭后锦旗乌加河北岸。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烽火台名。在西受降城附近。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的沙地白得象雪,唐代在西北筑有东、西、36乐器名,这里指笛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全乐器名,这里指笛指出征或戍边的军人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37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描绘了一幅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大漠月夜图)赏析诗歌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渲染“征人”愁苦凄凉的思乡情愫。比喻。1、“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382、“不知何处吹芦管”这一句诗有什么写得好的地方?

在这个寂静的夜里,不知什么地方传来一阵悠远的笛声,回响着家乡的调子。征人闻此,更动乡愁。然而直言乡愁,则流于抽象。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巧运回旋跌宕之笔,写“吹芦管”而以“不知何处”领起,自然引出结句:“一夜征人尽望乡”。2、“不知何处吹芦管”这一句诗有什么写得好的地方?在这个393、“一夜征人尽望乡”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该句。

“尽”字笼括所有征人,一个“望”字,真可谓用到极致了。“望”字照应“不知何处”。征人原已思乡,今闻悠扬哀怨的笛声从家乡那边飘来,便无不回头“望乡”。虽然什么也看不到,但心中有了着落、有了依靠。表达了包括吹笛人在内的戍边战士浓烈的乡思与心中的孤独、哀愁之意。3、“一夜征人尽望乡”从炼字的角度赏析该句。“尽”字笼括404、本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是如何融汇在一起的?

前两句写景(如霜的月光和月下雪一般的沙漠),用以烘托征人心境的孤独、悲惨、凄凉,为后面“尽望乡”作铺垫。后两句抒发了戍边将士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4、本诗中的写景和抒情是如何融汇在一起的?前两句写景(415、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5、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诗歌42课堂总结1、板书设计前两句:(写景)月下景色,凄凉后两句:(抒情)静夜闻笛,征人思乡。夜上受降城闻笛课堂总结1、板书设计前两句:(写景)月下景色,凄凉夜上受降城432、主旨归纳

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月夜的独特景色,从多角度表现了戍边将士(包括吹笛人)浓烈的乡思和满心的哀愁之情。3、写作特色语言优美,寓情于景,蕴藉含蓄,全诗把景色、声音和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2、主旨归纳这是一首抒写戍边将士乡情的诗作,诗歌通过边塞44拓展延伸从军行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拓展延伸从军行45塞下曲卢纶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塞下曲46凉州词王翰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471、根据理解默写⑴《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表现边塞荒寒凄冷的句子是: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