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
当代西方生态主义文学思潮
第八章
当代西方生态主义文学思潮
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特征明确的生态文学。通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自觉观照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映环境恶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深重影响,全面反思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努力推动解决生态危机。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特征明确的生态文学。通过诗歌、小说第一节西方生态主义及文学思潮的兴起广义的生态主义是指关于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相融、协调持续关系的各种思想和实践。狭义的生态主义是指反对人类利益至上,倡导敬畏自然,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共存,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立场、主张和理论。第一节西方生态主义及文学思潮的兴起广义的生态主义是指关于生一、人文理想与后工业社会状况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该书开篇就出现了这样一段恐怖的文字: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去。到处是死亡的阴影。……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只有寂静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因为所有的鱼已经死亡。一、人文理想与后工业社会状况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和作家蕾这样的场景完全可能真实地出现在美国的警示,让许多人大为恼火,其中尤以化学农药生产商的反应最为暴躁,书中以大量证据表明,是长期使用DDT等农药导致土壤病变、空气和水质污染、自然环境严重恶化,使植物、动物和人类失去生存的条件。这样的场景完全可能真实地出现在美国的警示,让许多人大为恼火,《寂静的春天》的畅行不是因为它像通俗小说那样描写了想象中的能够给读者带来快感的惊悚情节,而是因为它以科学家的严谨,再现了当代人类生产和生活及其自然环境的令人惊骇的真实状况。《寂静的春天》的畅行不是因为它像通俗小说那样描写了想象中的能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类一直占据着世界的中心。即使在宗教统治的漫长的中世纪,人类依然是能够理解和贯彻上帝意图的唯一的生命形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类一直占据着世界的中心。即使在宗教统治的二、从浪漫主义到生态主义的传承生态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突出关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世纪初期在西方国家掀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潮流及其对自然的崇拜。二、从浪漫主义到生态主义的传承生态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突出关切,华兹华斯(1770—1850)在《丁登寺旁》一开头就吟唱出回到自然怀抱时的狂喜之情:五年过去了,五个夏天,加上长长的五个冬天!我终于又听见这水声,从高山滚滚流下的这泉水潺潺着一路轻声流淌。华兹华斯(1770—1850)在《丁登寺旁》一开头就吟唱出回自然对于浪漫主义作家是如此重要,它带给人的不仅是快乐,而且就是幸福本身。
自然对于浪漫主义作家是如此重要,它带给人的不仅是快乐,而且就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自然书写是生态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得到的一笔最大遗产,开启了生态文学的许多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生态文学的诉求。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自然书写是生态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得到的一柯尔律治(1772—1834)的《古舟子咏》(1816)讲述了一个同样毫无理由的杀生事件。柯尔律治(1772—1834)的《古舟子咏》(1816)讲述拜伦(1788—1824)在《黑暗》(1816)一诗中描写了这样一幅未来场景:太阳熄灭了,星星脱离了从前的轨道,地球在寒冷中晃荡着。人们为了得到光明,点燃了房屋、宫殿、城市和森林,甚至想把火山也点着。大火之后,发生了饥荒、仇恨和战争,到最后“没有季节、没有树木、没有人、没有任何生命”。拜伦(1788—1824)在《黑暗》(1816)一诗中描写了在美学理论上,浪漫主义与生态主义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譬如济慈(1795—1821)的“自我否定力”。在美学理论上,浪漫主义与生态主义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譬如济慈(三、生态主义绿色诗学的基本主张生态诗学首先坚持生态整体原则,认为地球上的所有存在体,从飞禽走兽到树木花草、山川河海、土壤石头、人类和空气,构成一个整体运行的生态系统。三、生态主义绿色诗学的基本主张生态整体观不仅在认识论和伦理学基础上颠覆了悠久深固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且为重构伦理和审美价值体系打开了巨大的可能性。生态整体观不仅在认识论和伦理学基础上颠覆了悠久深固的人类中心第二节自然书写与生态中心思想在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自然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更有山水诗、游记、历险文学和田园文学等专门文类。进入现代时期以后,自然成为修正工业文明的重要资源。第二节自然书写与生态中心思想在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自然都一、回归自然的生态田园书写美国当代著名生态主义作家温德尔•贝里(1934—
)在其1978年出版的文集《美国再定居》里阐述了绿色农业文明对于恢复美国理想活力的重要意义。一、回归自然的生态田园书写“再定居”不仅意味着居住方式的改变,更意味着对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批判和重建理想生活方式的努力。“再定居”不仅意味着居住方式的改变,更意味着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德国女作家维姆施奈德(1919—1993)的长篇小说《秋天的酸奶》(1984)以朴素而洗练的文笔描写了简朴的乡村生活的乐趣:德国女作家维姆施奈德(1919—1993)的长篇小说《秋天的我们种了两整天土豆,还种了供牲口吃的胡萝卜。趁着明亮的月色,我们又下地锄苗,否则我们就在家烤面包,总是六块圆圆的、够全家食用一天的大面包,要么就干脆洗衣物,为的是节省时间,第二天能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因为我们没钱买啤酒,我就索性自己用麦芽和啤酒花酿酒,当做自家的家庭饮料。到了秋天,我们就将挂满枝头的水果摘下来,储存密封在大玻璃瓶子里。就这样,我们一直要劳作到深夜才能得到暂时的宁静。我们种了两整天土豆,还种了供牲口吃的胡萝卜。趁着明亮的月色,《秋天的酸奶》面世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充分说明小说准确地反映了当代人的集体情绪,身陷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城里人强烈向往简单而美好的乡村生活。《秋天的酸奶》面世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充分说明小说准确地反映了美国著名的生态先驱作家约翰•缪尔(1838—1914)在《我们的国家公园》(1901)里嘲笑人们为功名富贵奔波劳顿,其实得不偿失,最可悲的是彻底丧失了自我。美国著名的生态先驱作家约翰•缪尔(1838—1914)在《我女诗人艾丽丝•沃克(1944—)在《一切在我们自己》里通过“爱”来体验简单生活的快乐:有了爱,羽毛、贝壳、石子与黄金一样稀有珍贵;没有爱,金项链会成为套在脖子上的绞索。女诗人艾丽丝•沃克(1944—)在《一切在我们自己》里通二、风景文化与游记文学新潮到了浪漫主义时代,自然仍然可以用作与人类社会相对照的一方净土,它仍然在那里,张开双臂,随时欢迎厌倦了喧嚣城市生活的人们。二、风景文化与游记文学新潮到了浪漫主义时代,自然仍然可以用作旧汽车轮胎,玻璃瓶,大件垃圾,还有一杆用赛璐玢做成的仿真玩具枪,还有金属废料,被遗弃在小溪中央的泡沫里,水面泛着一层油膜。看到这幅景象,无法想象人们会有“回归自然”的兴致。旧汽车轮胎,玻璃瓶,在生态主义作家看来,现在所能做的事情首先是恢复那个记忆中的未曾污染的自然世界,让自然回归其本来的纯净、圣洁和完美。在生态主义作家看来,现在所能做的事情首先是恢复那个记忆中的未为了激活人类的美好记忆和走出麻木、冷漠,从而积极守护这份美好,生态主义作家们踏上了找回自然的探险之路。美国女作家茨威格(1963—)的十多部作品都讲述了在一般美国人并不知道的那些地区探寻自然景观的所见所思。为了激活人类的美好记忆和走出麻木、冷漠,从而积极守护这份美好在《奔流吧,河水奔流:自然主义者在一条西部大河的沿河旅程》(1975)里,作者以亲切的口吻详细地讲述了自己深入大峡谷,从源头开始沿着“绿河”探测的经历。在《奔流吧,河水奔流:自然主义者在一条西部大河的沿河旅程》(茨威格等人的创作显示出西方传统文学中的探险文学和游记文学在生态主义影响下出现的新变化。茨威格等人的创作显示出西方传统文学中的探险文学和游记文学在生后工业时代,可供耕种的荒野已被开发殆尽,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宜耕种的地方幸存下来,譬如沙漠、野岭、峡谷以及海洋和天空,它们成为生态作家全力守卫的疆域。后工业时代,可供耕种的荒野已被开发殆尽,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宜耕蒂尔(1899—1980)的《秋野拾零》(1956)倾情描绘了美国南达科塔州西部荒原在朝晖、夕阳和月光下的壮美景色。蒂尔(1899—1980)的《秋野拾零》(1956)倾情描绘对于生态主义作家来说,沙漠是荒野的典型代表,而荒野不等于荒凉,相反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被称为生态主义“桂冠诗人”的加里•斯奈德(1930—)深入挖掘了荒野之“野性”的哲学启示。对于生态主义作家来说,沙漠是荒野的典型代表,而荒野不等于荒凉三、历险文学与乐园理想传统人来到世界上,必须有一个栖身的家园,然而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却经常遇到艰难险阻,使跨越重重障碍、寻找或返回家园成为文学叙事中的亘古主题。三、历险文学与乐园理想传统人来到世界上,必须有一个栖身的家园实践上来说,保护地球家园的宏大任务只能通过栖身在各个具体地方的人来执行,正如每个个体的存在只能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表现为“此在”——在一个具体的时空位置。生态话语中强烈的“地方意识”就是在这一逻辑下出现的。实践上来说,保护地球家园的宏大任务只能通过栖身在各个具体地方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地方是获得命名而具有意义的特定空间,通过各种区域名称,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可以辨识的地方,成为人类可感存在的确认性标记。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地方是获得命名而具有意义的特定空间,通地方意识让人意识到某一处具体地方,意识到自己与“这一方”水土相濡以沫的天然关系。栖居之地或自然环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最好的保姆和老师,也是民族灵魂的摇篮。地方意识让人意识到某一处具体地方,意识到自己与“这一方”水土对个人、集体和民族的涓涓哺育使地方成为人们意识中情感内涵最大的概念,在整个文学史上,能够凝聚最广泛热情,甚至可以超越阶级、种族和性别等分界的主题,莫过于对祖国、故土、家乡的赞颂。对个人、集体和民族的涓涓哺育使地方成为人们意识中情感内涵最大美国女作家琳达•霍根(1959—)在《留住水,留住光》(1995)里记录了她在雨后山中流连忘返的感悟。
美国女作家琳达•霍根(1959—)在《留住水,留住光》(地方意识虽然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某个具体的区域,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狭隘的地方主义并无交集,相反倒是克服地方主义狭隘性的有力武器。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有感于人劳顿一生,充满艰辛,仰天发问人是否可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地方意识虽然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某个具体的区域,但是与传统意义上华莱士•史蒂文斯(1879—1955)说,必须有一颗冬天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挂满霜雪的松枝。华莱士•史蒂文斯(1879—1955)说,必须有一颗冬天的心第三节
环境伦理与生态警示幻像生态危机让人们不仅看到美丽的自然环境被无数的天灾人祸破坏得满目疮痍,而且意识到非人类的其他生命同样承受着被残害的痛苦和被杀戮的命运。第三节环境伦理与生态警示幻像生态危机让人们不仅看到美丽的一、生态环境与生态道德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其中各个部分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从,因此必须维护每个部分的充分存在,才能保证整体的稳定持续存在。一、生态环境与生态道德传统伦理学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规范,这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非人类世界不可能有道德体验,道德是唯人类才有的范畴。传统伦理学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规范,这是因为传统观在《沙乡年鉴》里,利奥波德专辟《大地伦理》一章,提出道德范畴不仅包含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包括人与大地的规范关系。在《沙乡年鉴》里,利奥波德专辟《大地伦理》一章,提出道德范畴从实践上看,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规范终究只能通过人与人关系的调整来实现,因为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生态状况决定于人对自然的索取程度、人对物质享受的欲求以及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结构。从实践上看,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规范终究只能通过人与人关系的调美国女作家威廉斯(1955—)的《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1991)一书愤怒控诉了核放射对普通居民的伤害。美国女作家威廉斯(1955—)的《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普通民众是生态恶化的最大受害者,同样也成为制止环境污染、拯救地球母亲的最勇敢的战士,这是当代生态主义运动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普通民众是生态恶化的最大受害者,同样也成为制止环境污染、拯救金索尔弗的《动物之梦》(1990)讲述主人公科蒂回到家乡亚利桑那州格雷斯镇的学校教书,积极参加当地居民的环保运动,守护家园的故事。金索尔弗的《动物之梦》(1990)讲述主人公科蒂回到家乡亚利在《动物之梦》中,远赴尼加拉瓜当志愿者的妹妹哈莉写信告诉科蒂,由于尼加拉瓜的独裁政权实行亲美外交,该国成为最大的DDT进口国,让美国的农药公司获得暴利,却使尼加拉瓜的土地和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在《动物之梦》中,远赴尼加拉瓜当志愿者的妹妹哈莉写信告诉科蒂二、动物叙事的拟人呼唤动物形象集中出现的文类是寓言,例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二、动物叙事的拟人呼唤动物形象集中出现的文类是寓言,例如古希动物之于人的工具性定位在生态主义时代遭到了彻底颠覆。当代生物学认为许多动物都具有定义为生命主体的要素,美国哲学家汤姆•里根(1938—)提出动物权利理论,认为动物像人一样具有生存和生命不受伤害的天赋权利。动物之于人的工具性定位在生态主义时代遭到了彻底颠覆。当代文学的动物叙事热情回应并深化了生态主义时代的动物观念,对动物的生存现状、动物的生命属性和价值、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动物与人的理想关系等方面作了生动而深刻的再现。当代文学的动物叙事热情回应并深化了生态主义时代的动物观念,对被称为“动物小说之父”的加拿大作家西顿(1860—1946)根据自己的长期观察,写出数十本广受成年和儿童读者欢迎的动物故事系列。被称为“动物小说之父”的加拿大作家西顿(1860—1946)加拿大著名生态作家莫瓦特(1921—2014)的《狼踪》(1963)在实地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大量例证,对素负恶名的“狼性”作出了颠覆性的报告。加拿大著名生态作家莫瓦特(1921—2014)的《狼踪》(1英国博物学家、作家贝克(1926—)的《游隼》(1967)记录了他在埃塞克斯家乡与来此过冬的游隼朝夕相处的感受。英国博物学家、作家贝克(1926—)的《游隼》(1967在生态主义作家的笔下,人类的形象往往显得卑下猥琐。德国儿童文学作家普雷斯勒(1923—2013)以童话的形式在《小水精》(1956)里幽默地嘲弄了人类的愚蠢、贪婪、笨拙,巧妙地揭露了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肆意破坏,对其他生命形式的漫不经心的伤害。在生态主义作家的笔下,人类的形象往往显得卑下猥琐。德国儿童文三、科幻小说与生态警示文学对现代文明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的科学给予了充分的反映,而文学与科学相结合的典型实例,是出现了一种专门的文类,即科幻小说。三、科幻小说与生态警示法国作家凡尔纳(1828—1905)的《海底两万里》通过鹦鹉螺号潜艇在各大洋的水下航行,表达了人类借助于技术的力量,实现上天入地的梦想。法国作家凡尔纳(1828—1905)的《海底两万里》通过鹦鹉早在19世纪初玛丽•雪莱创作的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的《弗兰肯斯坦》中,就出现了令人恐怖的科学灾难场面。早在19世纪初玛丽•雪莱创作的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说的《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2003)也讲述了一个科学怪人的警示寓言。加拿大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羚羊与秧鸡》(2003科雷格森•波依尔的《地球之友》讲述了环境毁灭的故事。阿特伍德的另一部科幻小说《洪疫之年》也讲述了世界走向末日的故事。科雷格森•波依尔的《地球之友》讲述了环境毁灭的故事。20世纪20年代,德国作家阿弗雷德•德布林(1878—1957)就在小说《山、海与巨人》(1924)里描绘了一幅令人惊骇的末日场面:整个地球着火了,到处喷着血红色的火焰,除了火,还是火……不久之后,卷着沉渣、泛起泡沫的稠糊糊的洪水呼啸而来,像毒液一般,触及之处,荡起白烟一片。火灾加洪灾,万劫不复。20世纪20年代,德国作家阿弗雷德•德布林(1878—195生态主义文学思潮是自觉地以文学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议题展开观察、思考和探究以及由此产生的文学观念、创作主张和审美趣味。生态主义文学思潮是自觉地以文学与生态之间的关系为中心议题展开第八章
当代西方生态主义文学思潮
第八章
当代西方生态主义文学思潮
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特征明确的生态文学。通过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形式,自觉观照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反映环境恶化及其对人类生活的深重影响,全面反思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努力推动解决生态危机。20世纪后半叶,美国出现了特征明确的生态文学。通过诗歌、小说第一节西方生态主义及文学思潮的兴起广义的生态主义是指关于生物与其自然环境之间和谐相融、协调持续关系的各种思想和实践。狭义的生态主义是指反对人类利益至上,倡导敬畏自然,维护人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和谐共存,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观念、立场、主张和理论。第一节西方生态主义及文学思潮的兴起广义的生态主义是指关于生一、人文理想与后工业社会状况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和作家蕾切尔•卡逊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该书开篇就出现了这样一段恐怖的文字:神秘莫测的疾病袭击了成群的小鸡,牛羊病倒和死去。到处是死亡的阴影。……被生命抛弃了的地方只有寂静一片,甚至小溪也失去了生命;钓鱼的人不再来访,因为所有的鱼已经死亡。一、人文理想与后工业社会状况1962年,美国生物学家和作家蕾这样的场景完全可能真实地出现在美国的警示,让许多人大为恼火,其中尤以化学农药生产商的反应最为暴躁,书中以大量证据表明,是长期使用DDT等农药导致土壤病变、空气和水质污染、自然环境严重恶化,使植物、动物和人类失去生存的条件。这样的场景完全可能真实地出现在美国的警示,让许多人大为恼火,《寂静的春天》的畅行不是因为它像通俗小说那样描写了想象中的能够给读者带来快感的惊悚情节,而是因为它以科学家的严谨,再现了当代人类生产和生活及其自然环境的令人惊骇的真实状况。《寂静的春天》的畅行不是因为它像通俗小说那样描写了想象中的能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类一直占据着世界的中心。即使在宗教统治的漫长的中世纪,人类依然是能够理解和贯彻上帝意图的唯一的生命形式。在西方文化传统中,人类一直占据着世界的中心。即使在宗教统治的二、从浪漫主义到生态主义的传承生态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突出关切,很容易让人联想到19世纪初期在西方国家掀起的浪漫主义文学潮流及其对自然的崇拜。二、从浪漫主义到生态主义的传承生态主义对自然环境的突出关切,华兹华斯(1770—1850)在《丁登寺旁》一开头就吟唱出回到自然怀抱时的狂喜之情:五年过去了,五个夏天,加上长长的五个冬天!我终于又听见这水声,从高山滚滚流下的这泉水潺潺着一路轻声流淌。华兹华斯(1770—1850)在《丁登寺旁》一开头就吟唱出回自然对于浪漫主义作家是如此重要,它带给人的不仅是快乐,而且就是幸福本身。
自然对于浪漫主义作家是如此重要,它带给人的不仅是快乐,而且就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自然书写是生态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得到的一笔最大遗产,开启了生态文学的许多主题,在很大程度上表达了生态文学的诉求。19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的自然书写是生态文学从传统文学中得到的一柯尔律治(1772—1834)的《古舟子咏》(1816)讲述了一个同样毫无理由的杀生事件。柯尔律治(1772—1834)的《古舟子咏》(1816)讲述拜伦(1788—1824)在《黑暗》(1816)一诗中描写了这样一幅未来场景:太阳熄灭了,星星脱离了从前的轨道,地球在寒冷中晃荡着。人们为了得到光明,点燃了房屋、宫殿、城市和森林,甚至想把火山也点着。大火之后,发生了饥荒、仇恨和战争,到最后“没有季节、没有树木、没有人、没有任何生命”。拜伦(1788—1824)在《黑暗》(1816)一诗中描写了在美学理论上,浪漫主义与生态主义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譬如济慈(1795—1821)的“自我否定力”。在美学理论上,浪漫主义与生态主义也有很多相通之处,譬如济慈(三、生态主义绿色诗学的基本主张生态诗学首先坚持生态整体原则,认为地球上的所有存在体,从飞禽走兽到树木花草、山川河海、土壤石头、人类和空气,构成一个整体运行的生态系统。三、生态主义绿色诗学的基本主张生态整体观不仅在认识论和伦理学基础上颠覆了悠久深固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且为重构伦理和审美价值体系打开了巨大的可能性。生态整体观不仅在认识论和伦理学基础上颠覆了悠久深固的人类中心第二节自然书写与生态中心思想在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自然都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更有山水诗、游记、历险文学和田园文学等专门文类。进入现代时期以后,自然成为修正工业文明的重要资源。第二节自然书写与生态中心思想在几乎所有文学作品中,自然都一、回归自然的生态田园书写美国当代著名生态主义作家温德尔•贝里(1934—
)在其1978年出版的文集《美国再定居》里阐述了绿色农业文明对于恢复美国理想活力的重要意义。一、回归自然的生态田园书写“再定居”不仅意味着居住方式的改变,更意味着对以美国为代表的现代文明的批判和重建理想生活方式的努力。“再定居”不仅意味着居住方式的改变,更意味着对以美国为代表的德国女作家维姆施奈德(1919—1993)的长篇小说《秋天的酸奶》(1984)以朴素而洗练的文笔描写了简朴的乡村生活的乐趣:德国女作家维姆施奈德(1919—1993)的长篇小说《秋天的我们种了两整天土豆,还种了供牲口吃的胡萝卜。趁着明亮的月色,我们又下地锄苗,否则我们就在家烤面包,总是六块圆圆的、够全家食用一天的大面包,要么就干脆洗衣物,为的是节省时间,第二天能和丈夫一起下地干活。因为我们没钱买啤酒,我就索性自己用麦芽和啤酒花酿酒,当做自家的家庭饮料。到了秋天,我们就将挂满枝头的水果摘下来,储存密封在大玻璃瓶子里。就这样,我们一直要劳作到深夜才能得到暂时的宁静。我们种了两整天土豆,还种了供牲口吃的胡萝卜。趁着明亮的月色,《秋天的酸奶》面世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充分说明小说准确地反映了当代人的集体情绪,身陷钢筋水泥丛林中的城里人强烈向往简单而美好的乡村生活。《秋天的酸奶》面世后立刻引起了轰动,充分说明小说准确地反映了美国著名的生态先驱作家约翰•缪尔(1838—1914)在《我们的国家公园》(1901)里嘲笑人们为功名富贵奔波劳顿,其实得不偿失,最可悲的是彻底丧失了自我。美国著名的生态先驱作家约翰•缪尔(1838—1914)在《我女诗人艾丽丝•沃克(1944—)在《一切在我们自己》里通过“爱”来体验简单生活的快乐:有了爱,羽毛、贝壳、石子与黄金一样稀有珍贵;没有爱,金项链会成为套在脖子上的绞索。女诗人艾丽丝•沃克(1944—)在《一切在我们自己》里通二、风景文化与游记文学新潮到了浪漫主义时代,自然仍然可以用作与人类社会相对照的一方净土,它仍然在那里,张开双臂,随时欢迎厌倦了喧嚣城市生活的人们。二、风景文化与游记文学新潮到了浪漫主义时代,自然仍然可以用作旧汽车轮胎,玻璃瓶,大件垃圾,还有一杆用赛璐玢做成的仿真玩具枪,还有金属废料,被遗弃在小溪中央的泡沫里,水面泛着一层油膜。看到这幅景象,无法想象人们会有“回归自然”的兴致。旧汽车轮胎,玻璃瓶,在生态主义作家看来,现在所能做的事情首先是恢复那个记忆中的未曾污染的自然世界,让自然回归其本来的纯净、圣洁和完美。在生态主义作家看来,现在所能做的事情首先是恢复那个记忆中的未为了激活人类的美好记忆和走出麻木、冷漠,从而积极守护这份美好,生态主义作家们踏上了找回自然的探险之路。美国女作家茨威格(1963—)的十多部作品都讲述了在一般美国人并不知道的那些地区探寻自然景观的所见所思。为了激活人类的美好记忆和走出麻木、冷漠,从而积极守护这份美好在《奔流吧,河水奔流:自然主义者在一条西部大河的沿河旅程》(1975)里,作者以亲切的口吻详细地讲述了自己深入大峡谷,从源头开始沿着“绿河”探测的经历。在《奔流吧,河水奔流:自然主义者在一条西部大河的沿河旅程》(茨威格等人的创作显示出西方传统文学中的探险文学和游记文学在生态主义影响下出现的新变化。茨威格等人的创作显示出西方传统文学中的探险文学和游记文学在生后工业时代,可供耕种的荒野已被开发殆尽,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宜耕种的地方幸存下来,譬如沙漠、野岭、峡谷以及海洋和天空,它们成为生态作家全力守卫的疆域。后工业时代,可供耕种的荒野已被开发殆尽,但是仍然有一些不宜耕蒂尔(1899—1980)的《秋野拾零》(1956)倾情描绘了美国南达科塔州西部荒原在朝晖、夕阳和月光下的壮美景色。蒂尔(1899—1980)的《秋野拾零》(1956)倾情描绘对于生态主义作家来说,沙漠是荒野的典型代表,而荒野不等于荒凉,相反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养分。被称为生态主义“桂冠诗人”的加里•斯奈德(1930—)深入挖掘了荒野之“野性”的哲学启示。对于生态主义作家来说,沙漠是荒野的典型代表,而荒野不等于荒凉三、历险文学与乐园理想传统人来到世界上,必须有一个栖身的家园,然而这一最基本的需求却经常遇到艰难险阻,使跨越重重障碍、寻找或返回家园成为文学叙事中的亘古主题。三、历险文学与乐园理想传统人来到世界上,必须有一个栖身的家园实践上来说,保护地球家园的宏大任务只能通过栖身在各个具体地方的人来执行,正如每个个体的存在只能像海德格尔说的那样表现为“此在”——在一个具体的时空位置。生态话语中强烈的“地方意识”就是在这一逻辑下出现的。实践上来说,保护地球家园的宏大任务只能通过栖身在各个具体地方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地方是获得命名而具有意义的特定空间,通过各种区域名称,抽象的空间概念转化为一个个具体的可以辨识的地方,成为人类可感存在的确认性标记。从文化地理学的角度看,地方是获得命名而具有意义的特定空间,通地方意识让人意识到某一处具体地方,意识到自己与“这一方”水土相濡以沫的天然关系。栖居之地或自然环境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最好的保姆和老师,也是民族灵魂的摇篮。地方意识让人意识到某一处具体地方,意识到自己与“这一方”水土对个人、集体和民族的涓涓哺育使地方成为人们意识中情感内涵最大的概念,在整个文学史上,能够凝聚最广泛热情,甚至可以超越阶级、种族和性别等分界的主题,莫过于对祖国、故土、家乡的赞颂。对个人、集体和民族的涓涓哺育使地方成为人们意识中情感内涵最大美国女作家琳达•霍根(1959—)在《留住水,留住光》(1995)里记录了她在雨后山中流连忘返的感悟。
美国女作家琳达•霍根(1959—)在《留住水,留住光》(地方意识虽然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某个具体的区域,但是与传统意义上的那种狭隘的地方主义并无交集,相反倒是克服地方主义狭隘性的有力武器。19世纪德国浪漫主义诗人荷尔德林有感于人劳顿一生,充满艰辛,仰天发问人是否可能“诗意地栖居于大地”。地方意识虽然把人的注意力引向某个具体的区域,但是与传统意义上华莱士•史蒂文斯(1879—1955)说,必须有一颗冬天的心灵,才能感受到挂满霜雪的松枝。华莱士•史蒂文斯(1879—1955)说,必须有一颗冬天的心第三节
环境伦理与生态警示幻像生态危机让人们不仅看到美丽的自然环境被无数的天灾人祸破坏得满目疮痍,而且意识到非人类的其他生命同样承受着被残害的痛苦和被杀戮的命运。第三节环境伦理与生态警示幻像生态危机让人们不仅看到美丽的一、生态环境与生态道德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其中各个部分不能孤立存在,而是相互关联、相互依从,因此必须维护每个部分的充分存在,才能保证整体的稳定持续存在。一、生态环境与生态道德传统伦理学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规范,这是因为传统观念认为非人类世界不可能有道德体验,道德是唯人类才有的范畴。传统伦理学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准则和规范,这是因为传统观在《沙乡年鉴》里,利奥波德专辟《大地伦理》一章,提出道德范畴不仅包含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其他生命形式之间的关系,还应该包括人与大地的规范关系。在《沙乡年鉴》里,利奥波德专辟《大地伦理》一章,提出道德范畴从实践上看,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规范终究只能通过人与人关系的调整来实现,因为过去、现在以至将来,生态状况决定于人对自然的索取程度、人对物质享受的欲求以及人与人之间利益关系的结构。从实践上看,人与自然环境的伦理规范终究只能通过人与人关系的调美国女作家威廉斯(1955—)的《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常的地域与家族史》(1991)一书愤怒控诉了核放射对普通居民的伤害。美国女作家威廉斯(1955—)的《心灵的慰藉:一部非同寻普通民众是生态恶化的最大受害者,同样也成为制止环境污染、拯救地球母亲的最勇敢的战士,这是当代生态主义运动中特别引人注目的一个现象。普通民众是生态恶化的最大受害者,同样也成为制止环境污染、拯救金索尔弗的《动物之梦》(1990)讲述主人公科蒂回到家乡亚利桑那州格雷斯镇的学校教书,积极参加当地居民的环保运动,守护家园的故事。金索尔弗的《动物之梦》(1990)讲述主人公科蒂回到家乡亚利在《动物之梦》中,远赴尼加拉瓜当志愿者的妹妹哈莉写信告诉科蒂,由于尼加拉瓜的独裁政权实行亲美外交,该国成为最大的DDT进口国,让美国的农药公司获得暴利,却使尼加拉瓜的土地和河流受到严重污染。在《动物之梦》中,远赴尼加拉瓜当志愿者的妹妹哈莉写信告诉科蒂二、动物叙事的拟人呼唤动物形象集中出现的文类是寓言,例如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法国的《拉封丹寓言》和俄国的《克雷洛夫寓言》等。二、动物叙事的拟人呼唤动物形象集中出现的文类是寓言,例如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指标房屋销售协议条款版
- 二手房交易中介协议合同范本(2024版)
- 2025年度销售业务员兼职岗位员工激励与绩效改进合同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别墅景观绿化养护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国际会展中心物业全面服务与管理协议3篇
- 专业广告代理服务协议(2024版)版A版
- 2024项目合作中间人佣金协议书
- 二零二五年度鸡苗运输时间优化及效率提升合同3篇
- 二零二五版个人汽车销售代理合同模板3篇
- 二零二五年度二手汽车租赁与环保节能服务合同3篇
- 高处作业安全培训课件-
- 职中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中国的世界遗产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辽宁科技大学
- 急性腹泻与慢性腹泻修改版
- 先天性肌性斜颈的康复
- 《国际市场营销》案例
- GB/T 37518-2019代理报关服务规范
- GB/T 156-2017标准电压
- PPT沟通的艺术课件
- 内科学:巨幼细胞性贫血课件
- 暑假家校联系情况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