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化学-(科教版)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课件_第1页
分析化学-(科教版)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课件_第2页
分析化学-(科教版)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课件_第3页
分析化学-(科教版)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课件_第4页
分析化学-(科教版)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1.概述

2.沉淀滴定法3.重量分析法4.小结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1.概述2.沉淀滴定法3.定义: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

tT+aATtAa

cTVT

w

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沉淀反应的条件

Ksp小;

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沉淀迅速;有合适的指示剂

1.概述定义: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1.概述概述两类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titration)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重量分析法(gravimetricanalysis)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确定被测组分含量。包含分离与称量两个过程。分离:沉淀法、萃取法等挥发法、萃取法和沉淀法的操作与理论概述2.沉淀滴定法容量沉淀法(volumetricprecipitationmethod)必须的条件(1)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2)迅速完成,并很快达到平衡。(3)有适当的方法指示化学计量点。(4)沉淀溶解度必须足够小。目前应用最多的沉淀滴定法是银量法

(argentimetry)

Ag++X-→AgX↓式中X-为Cl-、Br-、I-或SCN-,利用银量法可以测定Cl-、Br-、I-、Ag+及SCN-。2.沉淀滴定法2.1银量法的基本原理2.1.1滴定曲线

以AgNO3溶液(0.1000mol/L)滴定20.00mLNaCl溶液(0.1000mol/L)为例,计算滴定过程中Ag+或Cl-浓度的变化,绘出滴定曲线。(1)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根据溶液中剩余的Cl-浓度和AgCl的溶度积计算[Ag+]例如,加入AgNO3溶液18.00mL时,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

2.1银量法的基本原理而Ag+浓度则因为[Ag+][Cl-]=Ksp=1.56×10-10pAg+pCl=-lgKsp=9.807故pAg=9.807-2.279=7.528同理,当加入AgNO3

溶液19.98mL时,溶液中剩余的Cl-浓度为[Cl-]=5.0×10-5pCl=4.30pAg=5.51分析化学-(科教版)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课件(2)化学计量点时溶液是AgCl的饱和溶液(3)化学计量点后由过量AgNO3的量决定例加入AgNO3溶液20.02mL时(过量0.02mL)pCl=9.81-4.30=5.51

(2)化学计量点时溶液是AgCl的饱和溶液接近化学计量点时若考虑AgCl沉淀溶解,则计算如下:当Ag+过量2.0×10-5mol/L时,设溶液中[Cl-]=x,则溶解部分[Ag+]=[Cl-]=x,则[Ag+]=[Ag+]溶解

+[Ag+]过量

=x+2.0×10-5x(x+2.0×10-5)=Ksp=1.56×10-10x=6.0×10-6mol/LpCl=5.22pAg=9.81-5.22=4.59接近化学计量点时若考虑AgCl沉淀溶解,则滴定曲线图AgNO3溶液(0.1M)滴定NaCl溶液(0.1M)图AgNO3

溶液(0.1M)滴定相同浓度的Cl-、Br-、I-溶液(0.1M)滴定曲线图AgNO3溶液(0.1M)滴定NaCl溶液(

由滴定曲线可以说明以下几点: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的附近形成滴定突跃。突跃范围大小取决于沉淀的溶度积常数Ksp和溶液浓度c。2.1.2分步滴定

Cl-、Br-、I-可根据AgI、AgBr、AgCl溶度积常数Ksp

的差别进行分步滴定。由滴定曲线可以说明以下几点:2.1.2分步滴定2.2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法)铁铵钒指示剂法(Vohard法)吸附指示剂法(Fajans法)2.2.1铬酸钾指示剂法(1)滴定原理(砖红色)为指示剂,2.2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砖红色)为指示剂,(2)滴定条件指示剂用量

过高——终点提前;过低——终点推迟若反应液总体积50~100mL,控制K2CrO4浓度在

2.6×10-3~5.2×10-3mol/L,终点恰生成Ag2CrO4沉淀溶液酸度:中性或弱碱性(pH=6.5~10.5)酸效应使[CrO42-]浓度降低;碱性下生成Ag2O沉淀有铵盐存在控制pH=6.5~7.2,防止形成银氨络离子,防止沉淀吸附,导致终点提前,滴定时充分振摇,解吸Cl-和Br-。适用范围:测Cl-,Br-,Ag+

,CN-,不可测I-,SCN-

(因强吸附),NaCl标液测Ag+用返滴定法(因Ag2CrO4转化为AgCl慢)(2)滴定条件2.2.2铁铵钒指示剂法直接法(1)滴定原理红为指示剂2.2.2铁铵钒指示剂法红为指示剂(2)滴定条件酸度

0.1~1.0mol/LHNO3溶液指示剂

[Fe3+]≈0.015mol/L

注意

防止沉淀吸附而造成终点提前充分摇动溶液,及时释放Ag+(3)适用范围:酸溶液中直接测定Ag+(2)滴定条件2.2.2铁铵钒指示剂法返滴定法(1)滴定原理(2)滴定条件酸度

稀HNO3溶液(0.1~1mol/L)

防止Fe3+水解和PO43-,AsO43-,CrO42-等干扰。

指示剂

[Fe3+]≈0.2mol/L过红2.2.2铁铵钒指示剂法过红测Cl-

时,预防沉淀转化造成终点不确定措施:过滤除去AgCl、加入有机溶剂(硝基苯)包裹沉淀以防接触测I-时,预防氧化还原反应:2I-+2Fe3+=I2+2Fe2+措施:先加入AgNO3反应完全后,再加入Fe3+适用范围:返滴定法测定Cl-,Br-,I-,SCN-红测Cl-时,预防沉淀转化造成终点不确定红

2.2.3

吸附指示剂法(1)滴定原理:某些有色有机染料,被带电沉淀胶粒吸附时因结构改变而导致颜色变化。

HFIn

H++FIn-

(黄绿色)

pKa=7

终点前Cl-过量:

AgCl·Cl-+FIn-

(黄绿色)终点时Ag+过量:AgCl·Ag++FIn-=AgCl·Ag+·FIn-

(淡红色)荧黄剂2.2.3吸附指示剂法HFI(2)滴定条件及注意事项

①控制溶液酸度

保证HFIn充分解离:pH>pKa

例:荧光黄pKa7.0,故选pH7~10

曙红pKa2.0,故选pH>2

二氯荧光黄pKa4.0,故选pH4~10

②防止沉淀凝聚措施——加入糊精,保护胶体(2)滴定条件及注意事项③卤化银胶体对指示剂吸附力<对被测离子吸附力(反之终点提前,差别过大终点拖后)

吸附顺序:I->SCN->Br->曙红>Cl->荧光黄例:测Cl-→荧光黄测Br-→曙红④避免阳光直射⑤被测阴离子→阳离子指示剂被测阳离子→阴离子指示剂适用范围:测定Cl-、Br-、I-、SCN-、SO42-和Ag+分析化学-(科教版)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课件2.2.4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⑴基准物质

优级纯AgNO3:不易吸潮,密闭避光保存。优级纯NaCl:易吸潮,应置于干燥器中保存。⑵标准溶液

AgNO3标准溶液用基准物硝酸银以直接法配制;也可用分析纯硝酸银配成近似浓度,再用基准物NaCl标定。

NH4SCN(或KSCN)标准溶液可用标定好的AgNO3标准溶液,按铁铵矾指示剂法的直接滴定法标定。2.2.4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3.重量分析法沉淀法、挥发法、萃取法3.1沉淀重量分析法沉淀形式:沉淀的化学组成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沉淀形式的要求⑴溶解度小⑵易过滤和洗涤⑶纯净,不含杂质⑷易转化成称量形式对称量形式的要求⑴确定的化学组⑵性质稳定⑶较大的摩尔质量3.重量分析法3.1.1沉淀形态和沉淀的形成根据物理性质,可粗略分为:晶形沉淀(crystallineprecipitate)无定形沉淀(amorphousprecipitate)或非晶形沉淀晶形沉淀:颗粒直径0.1~1μm,排列整齐,结构紧密,比表面积小,吸附杂质少,易于过滤、洗涤。例:BaSO4沉淀(细晶形)MgNH4PO4沉淀(粗晶形)无定形沉淀:颗粒直径﹤0.02μm,

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大,吸附杂质多,不易过滤、洗涤。例:Fe2O3•2H2O沉淀3.1.1沉淀形态和沉淀的形成凝乳状沉淀:颗粒介于两种沉淀之间例:AgCl沉淀沉淀的形成成核作用均相、异相生长过程扩散、沉积构晶离子晶核

沉淀微粒

晶核的形成均相成核: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通过相互作用缔和而成晶核。异相成核:非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借助溶液中固体微粒形成晶核。凝乳状沉淀:颗粒介于两种沉淀之间例:AgCl沉淀成核作用晶核的成长形成晶核以后,构晶离子扩散并沉积到晶核上,晶核逐渐长大成沉淀微粒。

晶核形成速度﹤晶核成长速度,可得大颗粒沉淀晶核形成速度正比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晶核的成长沉淀条件的选择:晶形沉淀:特点:颗粒大,易过滤洗涤;结构紧密,表面积小,吸附杂质少。沉淀条件:1).稀溶液——降低过饱和度,减少均相成核

2).热溶液——增大溶解度,减少杂质吸附

3).搅拌下慢慢滴加沉淀剂——防止局部过饱和

4).加热陈化——生成大颗粒纯净晶体陈化:沉淀完成后,将沉淀与母液放置一段时间(加热和搅拌可以缩短陈化时间)沉淀条件的选择:无定形沉淀:特点:溶解度小,颗粒小,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易吸附杂质沉淀条件1).浓溶液——降低水化程度,使沉淀结构紧密2).热溶液——使沉淀微粒凝聚,减小杂质吸附3).搅拌下较快加入沉淀剂——加快沉淀聚集速度4).不需要陈化——趁热过滤、洗涤,防止杂质包裹5).适当加入电解质——防止胶溶无定形沉淀:均匀沉淀法CO(NH2)2+H2OCO2↑+2NH3↑

900C水解H2C2O4HC2O4-+H+NH3均匀分布,pH值增大HC2O4-C2O42-+H+[C2O42-]升高,相对过饱和度下降Ca2++C2O42-CaC2O4↓缓慢析出CaC2O4粗大沉淀

均匀沉淀法CO(NH2)2+H2O3.1.2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1)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3.1.2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等。此外,温度、介质、晶体结构和颗粒大小也对溶解度有影响。

1)同离子效应

沉淀达平衡后,向溶液中加入含某一构晶离子(组成沉淀晶体的离子)的试剂或溶液,使沉淀溶解度降低的现象。(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盐效应:溶液中存在大量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沉淀溶解度很小时,常忽略盐效应;沉淀溶解度很大且溶液离子强度很高时要考虑盐效应的影响。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酸度对弱酸型或多元酸型沉淀物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因酸度变化,构晶离子会与溶液中的H+或OH-反应,降低了构晶离子的浓度。盐效应:溶液中存在大量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4)络合效应:配位剂与构晶离子形成配位体,使沉淀的溶解度络合效应促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向溶解一方,从而增大溶解度。

AgClAg++Cl-Ag++2NH3

Ag(NH3)2+AgCl3.1.3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沉淀中引入杂质的主要因素是表面吸附作用。引入杂质的途径有共沉淀和后沉淀。

⑴共沉淀某些可溶性杂质同时被沉淀下来的现象,称为共沉淀。有以下几种:表面吸附表面吸附是在沉淀表面双电层吸附了杂质使共沉淀。如BaSO4表面Ba2+使易溶的BaCl2或aNO3在表面沉淀。形成混晶杂质离子进入晶格或空隙形成混晶,分为同形混晶和异形混晶。3.1.3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包埋或吸留

包埋是由于沉淀形成速度快,使起初吸附在表面的杂质来不及离开,就被后来的沉淀所掩盖、包埋在沉淀内部。

吸留是晶体成长过程中,由于晶面缺陷和晶面生长的各向不均性,而也可将母液包藏在晶格内部的小孔穴中所形成的共沉淀现象。包埋或吸留⑵后沉淀后沉淀是在沉淀析出后,溶液中原本不能析出的组分,在放置的过程中也在沉淀表面逐渐沉积出来的现象。CuS表面S2-使ZnS后沉淀。3.1.4沉淀的处理技术过滤、洗涤、干燥或灼烧恒重:连续两次干燥或炽灼后的重量差异≤0.3mg。 13.258713.2568

13.2561

13.2559

误差0.3mg平行原则:温度、时间、天平⑵后沉淀3.1.5称量形式与计算结果3.1.5称量形式与计算结果例:测某样品,称量形式Fe2O3,求含Fe量,分别用Fe%和Fe3O4%表示。解:例:测某样品,称量形式Fe2O3,求含Fe量,分别换算因数的计算被测组分称量形式换算因数FeFe2O3Cl-AgClNa2SO4BaSO4MgOMg2P2O7

P2O5Mg2P2O7K2SO4·Al2(SO4)3·24H2OBaSO4换算因数的计算被测组分称量形式换算因数FeFe2O3Cl-3.2挥发重量法定义利用被测组分具有挥发性,或将它转化为挥发性物质来进行挥发组分含量测定的方法。挥发重量法又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⑴直接挥发法待测组分转化为挥发性物质直接为称量形式来进行挥发组分含量测定。例:元素分析:C、H、OCO2、H2O用高氯酸镁吸收H2O,用碱石棉吸收CO2,由增重计算结晶水含量。3.2挥发重量法⑵间接挥发法间接挥发法是测定某组分挥发前后试样质量的差值,求出被测组分含量的方法。因为在最后被称量的质量中没有被测物质,所以称为间接挥发法。例如,药典规定对某些药品要求检查“干燥失重”,就是测定药品干燥后减失的质量。采用不同的干燥方式:⑴、常压下加热干燥⑵、减压加热干燥⑶、干燥剂干燥⑵间接挥发法⑶水的存在形式挥发法测定试样中水分时除和加热温度及环境有关外,和固体样品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关。

引湿水(湿存水)固体表面吸附的水分。

包埋(藏)水包藏在晶体空穴内的水分。

吸入水物质内表面吸附的水分。

结晶水多指含水盐中存在的水分,如CaC2O4·H2O等。

组成水试样分解时放出的水分。⑶水的存在形式4.小结掌握沉淀滴定法中三种确定滴定终点方法的基本原理、滴定条件和应用范围。掌握沉淀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重量分析法结果的计算。熟悉沉淀滴定法的滴定曲线、标准溶液配制和标定。熟悉沉淀重量分析法对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的要求,晶形沉淀和无定形沉淀的沉淀条件。了解沉淀滴定法和挥发法在药学领域的应用。了解沉淀的形态和形成过程。4.小结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1.概述

2.沉淀滴定法3.重量分析法4.小结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1.概述2.沉淀滴定法3.定义: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

tT+aATtAa

cTVT

w

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沉淀反应的条件

Ksp小;

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

沉淀迅速;有合适的指示剂

1.概述定义: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定量分析方法1.概述概述两类沉淀滴定法(precipitationtitration)以沉淀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重量分析法(gravimetricanalysis)通过称量物质的质量确定被测组分含量。包含分离与称量两个过程。分离:沉淀法、萃取法等挥发法、萃取法和沉淀法的操作与理论概述2.沉淀滴定法容量沉淀法(volumetricprecipitationmethod)必须的条件(1)确定的化学计量关系。(2)迅速完成,并很快达到平衡。(3)有适当的方法指示化学计量点。(4)沉淀溶解度必须足够小。目前应用最多的沉淀滴定法是银量法

(argentimetry)

Ag++X-→AgX↓式中X-为Cl-、Br-、I-或SCN-,利用银量法可以测定Cl-、Br-、I-、Ag+及SCN-。2.沉淀滴定法2.1银量法的基本原理2.1.1滴定曲线

以AgNO3溶液(0.1000mol/L)滴定20.00mLNaCl溶液(0.1000mol/L)为例,计算滴定过程中Ag+或Cl-浓度的变化,绘出滴定曲线。(1)滴定开始至化学计量点前根据溶液中剩余的Cl-浓度和AgCl的溶度积计算[Ag+]例如,加入AgNO3溶液18.00mL时,溶液中氯离子浓度为

2.1银量法的基本原理而Ag+浓度则因为[Ag+][Cl-]=Ksp=1.56×10-10pAg+pCl=-lgKsp=9.807故pAg=9.807-2.279=7.528同理,当加入AgNO3

溶液19.98mL时,溶液中剩余的Cl-浓度为[Cl-]=5.0×10-5pCl=4.30pAg=5.51分析化学-(科教版)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课件(2)化学计量点时溶液是AgCl的饱和溶液(3)化学计量点后由过量AgNO3的量决定例加入AgNO3溶液20.02mL时(过量0.02mL)pCl=9.81-4.30=5.51

(2)化学计量点时溶液是AgCl的饱和溶液接近化学计量点时若考虑AgCl沉淀溶解,则计算如下:当Ag+过量2.0×10-5mol/L时,设溶液中[Cl-]=x,则溶解部分[Ag+]=[Cl-]=x,则[Ag+]=[Ag+]溶解

+[Ag+]过量

=x+2.0×10-5x(x+2.0×10-5)=Ksp=1.56×10-10x=6.0×10-6mol/LpCl=5.22pAg=9.81-5.22=4.59接近化学计量点时若考虑AgCl沉淀溶解,则滴定曲线图AgNO3溶液(0.1M)滴定NaCl溶液(0.1M)图AgNO3

溶液(0.1M)滴定相同浓度的Cl-、Br-、I-溶液(0.1M)滴定曲线图AgNO3溶液(0.1M)滴定NaCl溶液(

由滴定曲线可以说明以下几点:滴定曲线在化学计量点的附近形成滴定突跃。突跃范围大小取决于沉淀的溶度积常数Ksp和溶液浓度c。2.1.2分步滴定

Cl-、Br-、I-可根据AgI、AgBr、AgCl溶度积常数Ksp

的差别进行分步滴定。由滴定曲线可以说明以下几点:2.1.2分步滴定2.2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铬酸钾指示剂法(Mohr法)铁铵钒指示剂法(Vohard法)吸附指示剂法(Fajans法)2.2.1铬酸钾指示剂法(1)滴定原理(砖红色)为指示剂,2.2银量法终点的指示方法(砖红色)为指示剂,(2)滴定条件指示剂用量

过高——终点提前;过低——终点推迟若反应液总体积50~100mL,控制K2CrO4浓度在

2.6×10-3~5.2×10-3mol/L,终点恰生成Ag2CrO4沉淀溶液酸度:中性或弱碱性(pH=6.5~10.5)酸效应使[CrO42-]浓度降低;碱性下生成Ag2O沉淀有铵盐存在控制pH=6.5~7.2,防止形成银氨络离子,防止沉淀吸附,导致终点提前,滴定时充分振摇,解吸Cl-和Br-。适用范围:测Cl-,Br-,Ag+

,CN-,不可测I-,SCN-

(因强吸附),NaCl标液测Ag+用返滴定法(因Ag2CrO4转化为AgCl慢)(2)滴定条件2.2.2铁铵钒指示剂法直接法(1)滴定原理红为指示剂2.2.2铁铵钒指示剂法红为指示剂(2)滴定条件酸度

0.1~1.0mol/LHNO3溶液指示剂

[Fe3+]≈0.015mol/L

注意

防止沉淀吸附而造成终点提前充分摇动溶液,及时释放Ag+(3)适用范围:酸溶液中直接测定Ag+(2)滴定条件2.2.2铁铵钒指示剂法返滴定法(1)滴定原理(2)滴定条件酸度

稀HNO3溶液(0.1~1mol/L)

防止Fe3+水解和PO43-,AsO43-,CrO42-等干扰。

指示剂

[Fe3+]≈0.2mol/L过红2.2.2铁铵钒指示剂法过红测Cl-

时,预防沉淀转化造成终点不确定措施:过滤除去AgCl、加入有机溶剂(硝基苯)包裹沉淀以防接触测I-时,预防氧化还原反应:2I-+2Fe3+=I2+2Fe2+措施:先加入AgNO3反应完全后,再加入Fe3+适用范围:返滴定法测定Cl-,Br-,I-,SCN-红测Cl-时,预防沉淀转化造成终点不确定红

2.2.3

吸附指示剂法(1)滴定原理:某些有色有机染料,被带电沉淀胶粒吸附时因结构改变而导致颜色变化。

HFIn

H++FIn-

(黄绿色)

pKa=7

终点前Cl-过量:

AgCl·Cl-+FIn-

(黄绿色)终点时Ag+过量:AgCl·Ag++FIn-=AgCl·Ag+·FIn-

(淡红色)荧黄剂2.2.3吸附指示剂法HFI(2)滴定条件及注意事项

①控制溶液酸度

保证HFIn充分解离:pH>pKa

例:荧光黄pKa7.0,故选pH7~10

曙红pKa2.0,故选pH>2

二氯荧光黄pKa4.0,故选pH4~10

②防止沉淀凝聚措施——加入糊精,保护胶体(2)滴定条件及注意事项③卤化银胶体对指示剂吸附力<对被测离子吸附力(反之终点提前,差别过大终点拖后)

吸附顺序:I->SCN->Br->曙红>Cl->荧光黄例:测Cl-→荧光黄测Br-→曙红④避免阳光直射⑤被测阴离子→阳离子指示剂被测阳离子→阴离子指示剂适用范围:测定Cl-、Br-、I-、SCN-、SO42-和Ag+分析化学-(科教版)第7章-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课件2.2.4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⑴基准物质

优级纯AgNO3:不易吸潮,密闭避光保存。优级纯NaCl:易吸潮,应置于干燥器中保存。⑵标准溶液

AgNO3标准溶液用基准物硝酸银以直接法配制;也可用分析纯硝酸银配成近似浓度,再用基准物NaCl标定。

NH4SCN(或KSCN)标准溶液可用标定好的AgNO3标准溶液,按铁铵矾指示剂法的直接滴定法标定。2.2.4标准溶液和基准物质3.重量分析法沉淀法、挥发法、萃取法3.1沉淀重量分析法沉淀形式:沉淀的化学组成称量形式:沉淀经烘干或灼烧后,供最后称量的化学组成称量形式与沉淀形式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对沉淀形式的要求⑴溶解度小⑵易过滤和洗涤⑶纯净,不含杂质⑷易转化成称量形式对称量形式的要求⑴确定的化学组⑵性质稳定⑶较大的摩尔质量3.重量分析法3.1.1沉淀形态和沉淀的形成根据物理性质,可粗略分为:晶形沉淀(crystallineprecipitate)无定形沉淀(amorphousprecipitate)或非晶形沉淀晶形沉淀:颗粒直径0.1~1μm,排列整齐,结构紧密,比表面积小,吸附杂质少,易于过滤、洗涤。例:BaSO4沉淀(细晶形)MgNH4PO4沉淀(粗晶形)无定形沉淀:颗粒直径﹤0.02μm,

结构疏松,比表面积大,吸附杂质多,不易过滤、洗涤。例:Fe2O3•2H2O沉淀3.1.1沉淀形态和沉淀的形成凝乳状沉淀:颗粒介于两种沉淀之间例:AgCl沉淀沉淀的形成成核作用均相、异相生长过程扩散、沉积构晶离子晶核

沉淀微粒

晶核的形成均相成核: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通过相互作用缔和而成晶核。异相成核:非过饱和溶液中,构晶离子借助溶液中固体微粒形成晶核。凝乳状沉淀:颗粒介于两种沉淀之间例:AgCl沉淀成核作用晶核的成长形成晶核以后,构晶离子扩散并沉积到晶核上,晶核逐渐长大成沉淀微粒。

晶核形成速度﹤晶核成长速度,可得大颗粒沉淀晶核形成速度正比于溶液的相对过饱和度。晶核的成长沉淀条件的选择:晶形沉淀:特点:颗粒大,易过滤洗涤;结构紧密,表面积小,吸附杂质少。沉淀条件:1).稀溶液——降低过饱和度,减少均相成核

2).热溶液——增大溶解度,减少杂质吸附

3).搅拌下慢慢滴加沉淀剂——防止局部过饱和

4).加热陈化——生成大颗粒纯净晶体陈化:沉淀完成后,将沉淀与母液放置一段时间(加热和搅拌可以缩短陈化时间)沉淀条件的选择:无定形沉淀:特点:溶解度小,颗粒小,结构疏松,表面积大,易吸附杂质沉淀条件1).浓溶液——降低水化程度,使沉淀结构紧密2).热溶液——使沉淀微粒凝聚,减小杂质吸附3).搅拌下较快加入沉淀剂——加快沉淀聚集速度4).不需要陈化——趁热过滤、洗涤,防止杂质包裹5).适当加入电解质——防止胶溶无定形沉淀:均匀沉淀法CO(NH2)2+H2OCO2↑+2NH3↑

900C水解H2C2O4HC2O4-+H+NH3均匀分布,pH值增大HC2O4-C2O42-+H+[C2O42-]升高,相对过饱和度下降Ca2++C2O42-CaC2O4↓缓慢析出CaC2O4粗大沉淀

均匀沉淀法CO(NH2)2+H2O3.1.2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1)溶解度、溶度积和条件溶度积3.1.2沉淀的完全程度及其影响因素(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同离子效应、盐效应、酸效应、络合效应等。此外,温度、介质、晶体结构和颗粒大小也对溶解度有影响。

1)同离子效应

沉淀达平衡后,向溶液中加入含某一构晶离子(组成沉淀晶体的离子)的试剂或溶液,使沉淀溶解度降低的现象。(2)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盐效应:溶液中存在大量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沉淀溶解度很小时,常忽略盐效应;沉淀溶解度很大且溶液离子强度很高时要考虑盐效应的影响。酸效应:溶液酸度对沉淀溶解度的影响。酸度对弱酸型或多元酸型沉淀物的溶解度影响较大,因酸度变化,构晶离子会与溶液中的H+或OH-反应,降低了构晶离子的浓度。盐效应:溶液中存在大量强电解质使沉淀溶解度增大的现象。

4)络合效应:配位剂与构晶离子形成配位体,使沉淀的溶解度络合效应促使沉淀-溶解平衡移向溶解一方,从而增大溶解度。

AgClAg++Cl-Ag++2NH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