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绝“花哨”重拾“得体”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获奖科研报告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拒绝“花哨”,重拾“得体”获奖科研报告摘要:“互联网+”的浪潮将教育行业推到了信息化的“风口浪尖”。各种旨在辅助课堂教学的硬件设备日新月异,许多意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软件系统今非昔比。站在教育信息化的“浪尖”之上,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越来越感到迷茫:如何建构高效初中数学课堂呢?本文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简单阐述教育信息化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建构策略。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建构策略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教育信息化不期而至,建构高效课堂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一些教师单纯地认为:建构高效课堂就是分秒必争,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学习更多知识。于是,大量具备着相似功能的教学辅助软件蜂拥而至,海量承载着机械重复练习的PPT课件纷至沓来,学生“珍贵”的注意力几乎全被这些“新奇”的软件及“花哨”的课件吸引走了。软件中呈现的知识,课件上承载的练习似乎只成为可有可无的“点缀”。高效课堂与我们越来越远。其实,高效课堂中不仅要让学生学得多,还要让学生学得扎实。学得多的前提必须是学得扎实,切不可走马观花。那么,教学信息化背景下,究竟如何打造初中数学高效课堂呢?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建构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策略。

一、以“趣”为主的导入,让学生自愿获取知识

被动灌输的学习是徒劳无益的,主动索取的学习才是事半功倍的。主动索取知识源自对知识的浓厚兴趣。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合理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自愿获取知识。如教学苏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生活数学》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利用EDIUS软件制作了一段精美的视频。视频画面展示了一望无际的田野、人声鼎沸的股市、人来人往的市场、车水马龙的城市、连绵起伏的山脉、浩瀚无边的大海……随着画面的切换,背景音乐在不断变换,学生仿佛置身于美景之中。看完视频之后,教师启发引入:“视频中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与今天的数学课有什么关系呢?”学生争先恐后举手回答,学生甲:“一望无际的田野中各种形状的地块与我们今天学习的生活中的图形有关。”学生乙:“人声鼎沸的股市中瞬息万变的股市信息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活中的数字。”学生丙:“车水马龙的城市中各种车辆的车牌号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生活中的数字。”……学生通过观看形象的视频,经过教师有意启发,知道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生活中的数学,不禁感叹:数学原来就在我们生活中呀。学生的学习兴趣瞬间就被激发了,个个都急于学习今天的内容。

二、以“究”为主的新授,让学生自主获得知识

被动灌输的知识是难记易忘的,主动索取的知识才是易记难忘的。主动索取知识要经历自主探究过程。在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恰当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自主探究的机会,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仍以七年级数学上册《生活数学》这部分内容为例,新授环节教师首先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不同地区各个年龄段人的身份证号码,仔细观察学生发现每个身份证号码都是十八位,并有一定编码规则,排列顺序从左至右依次为:六位数字地址码,八位数字出生日期码,三位数字顺序码和一位数字校验码。然后教师利用课件展示了一些不同地区的邮政编码。因为这些邮政编码是经过教师精心排列的,所以按照一定规律呈现。学生通过探究,迅速发现了邮政编码的编码规律:邮政编码共六位,前两位表示省、市、自治区,第三位代表邮区,第四位代表县、市,最后两位代表投递邮局。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课件使用得恰到好处,非常“得体”。再如教学七年级数学上册《有理数混合运算》这一课时,本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知道有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并且正确利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教师课件出示了两道题目(如图1),学生首先解答了第一道题目。由于第一道题目是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学生运算完之后,教师让学生交流运算规则。学生甲汇报:“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学生乙汇报:“同级运算,要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学生甲又补充:“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大括号里面的。”教师点头微笑予以肯定。教师又让学生观察第二道算式,并问道:“同学们,第二道算式和第一道算式有什么不同呢?”学生甲迅速举手说:“第二道算式中有乘方。”教师肯定答案并予以表扬,然后继续追问:“现在又多了一种运算方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乙:“如果不先计算出乘方,这个包含乘方的运算项就无法与其他运算项进行计算呀!”其他学生说:“是呀,那必须得先算乘方。”……七嘴八舌地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探究出来的有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先算乘方,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2.同级运算,从左往右依次计算;3.若有括号,先算小括号里的,再算中括号里的,最后算大括号里的。显而易见,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使用课件是多余的,抑或是“花哨”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应该板书题目,然后板演运算过程才是更“得体”的。板演过程中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很快就会获取并很容易地记住运算顺序。

三、以“实”为主的练习,让学生自由实践知识

学习知识未经运用犹如囫囵吞枣,而熟练运用知识则恰似含英咀华。熟练运用知识要经历自由实践的过程。初中数学课堂中,教师要适宜地利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绞尽脑汁为学生设计自由实践的练习,让学生自由实践知识。如教学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这一章时,教师在新授环节中利用PPT设计了这样一道例题(如图2)。题目要求:画出三种图形的对称轴,并找出对称点。教师让先学生通过自由实践找出了对称轴及两两相对的对称点,然后利用PPT动画效果展示了正确答案并让学生自主核对。展示过程如下:首先以强调效果出现的这些图形的对称轴,然后仍然以强调的效果展示了两两一对的对称点,接着动态效果展示了这些图形沿着它们的对称轴折叠,折叠之后两侧完全重合了。很明显,教师在新授环节采用这样的举措是“花哨”的。由于做对称图形本是本课时的教学难点,因此教师必须亲自板演做对称图形的过程才是“得体”的。还以八年级数学上册《轴对称图形》为例,教师PPT出示了一道题目(如图3),要求学生补全图案,其中虚线是对称轴。学生开始自由实践练习,首先寻找对称点,然后将对称点连线,最后所有学生都将图案补全了。教师利用PPT课件动画效果核对学生答案。课件形象逼真,学生一目了然。自主实践过程中,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对称轴是对称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这一知识点。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以“趣”为主的导入环节,触发了学生“想学”的动机;以“究”为主的新授环节,点化了学生“会学”的方法;以“实”为主的练习,强化了学生“优学”的效果。当然,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光靠这其中一两条策略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