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第二专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测试 省赛获奖_第1页
苏教版第二专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测试 省赛获奖_第2页
苏教版第二专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测试 省赛获奖_第3页
苏教版第二专题《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测试 省赛获奖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教版高一必修二《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凝眸()

甲胄()

吞噬()

惬意()粗犷()铭文()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搪瓷

颤悠

冷寞

惟妙惟肖

B.喧闹

渲泄

疲惫

步履蹒跚C.清淅

窗帷

震撼

百无聊赖

D.襁褓

隐秘

倒坍

莫名其妙3.选词填空。(1)两扇门之间挂着费尔巴哈的《美狄亚》,柔光(A.闪烁

B.闪耀),画像在黑色镜框的玻璃后面凝眸远眺。(2)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A.阴暗B.肃穆)地飘浮而去。(3)这里有特别美、特别大、色彩特别(A.绚丽

B.鲜艳)的老弗里茨像,他目光炯炯,身着天蓝色的军服,胸前的大星章金光闪闪。(4)我的上帝,多么令人宽慰,令人惬意的炮声,(A.低沉

B.深沉)而又粗犷,如同柔和而近于优雅的管风琴声。4.填空。海因里希·伯尔(1917~1985),

(国籍)作家,获1972年“

”文学奖。中篇小说《

》为其赢得了世界声誉。5.填空。请写出《流浪人,你若到斯巴……》这个故事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场景:情节:阅读下文,完成6~11题。“这一切都不是证据。”我心想。“毕竟每一所文科中学都有一间美术教室,都有刷成黄色和绿色的走廊,墙上也都有老式弯形衣钩;就连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的《美狄亚》和九年级甲、乙两班之间尼采的小胡子,也不能证明我现在是在自己的母校。肯定有必须挂尼采像的明文规定。普鲁士文科中学的环境布置规定为:《美狄亚》挂在一年级甲、乙两班之间;《挑刺的少年》放在二年级甲、乙班之间;恺撒、马可·奥勒留和西赛罗放在过道里;尼采挂在楼上一一楼上的学生已经学习哲学了。还有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一幅多哥的彩色画。《挑刺的少年》和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已经成了世代相传的,美好而又古老的学校摆设。而且可以肯定,一时心血来潮在香蕉上写上“多哥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一个。学生们在学校里闹的恶作剧也都是老一套。此外,也可能我在发烧,我在做梦。”6.“这一切都不是证据”,“我”寻找证据要证明什么?7.此时的“我”是什么样的精神状态?8.学校中为什么挂多哥的彩色画?9.文科中学的环境布置都一样,写“多哥万岁!’’的不会就是我一个,这说明了什么?lO.在小说中,作者为什么反复描写学校的环境布置?11.“我”的疑心在小说情节设置上有何特点?起什么作用?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我的目光扫过他的肩膀投向木板上了油漆的背面。就在这上面我看见了什么,自我来到这个停尸间之后,它第一次触动了我的心灵,震撼了我内心某个隐秘的角落,使我惊骇万状,我的心开始剧烈地跳动:黑板上有我的笔迹。在上端第一行。我认出了我的笔迹,这比照镜子还要清晰,还要令人不安,我不用再怀疑了,这是我自己的手迹!其余的一切全都不足为凭,不论是关狄亚还是尼采,也不论是迪那里山地人的侧面照片,或是多哥的香蕉,连门上的十字印痕也不能算数。这些在别的学校里也都是一模一样的,但是我决不相信在别的学校有谁能用我的笔迹在黑板上写字。仅仅在三个月以前,就在那绝望的日子里,我们都必须写下这段铭文。现在这段铭文还依旧赫然在目:“流浪人,你若到斯巴……”哦,我现在想起来了,那时因为黑板太短,美术教师还骂过我,说我没有安排好,字体写得太大了。他摇着头,自己却也用同样大的字在.下面写了:“流浪人,你若到斯巴……”12.从小说的情节来看,这部分是小说的。13.“我”认出了什么?证据是什么?14.教师命令学生学写这段铭文的用意是什么?15.仿照下面例句,以不同的职业开头,写出两个与例句相同的句子。例句:护士犹如天使,捧出自己的爱心,温暖了每个病人。(1)(2)16.阅读下面文字,调整画线部分语序,并做到各短语格式协调一致,匀整对称。(字数不得增减)庭院里玉兰树在蝉呜声中舞蹈,不时送来一缕沁人心脾的清香。伴着蝉呜和幽香,小小女孩长大了,渐渐读懂了①苏东坡的豪放,②李白的飘逸,③李清照的婉约,④杜甫的沉郁,⑤柔美的朱自清和,⑥犀利的鲁迅。修改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1题。柏林静悄悄[美]奥莱尔一列火车缓缓地驶出柏林,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在一节车厢里,坐着一位头发灰白的战时后备役老兵,坐在他身旁的是个身体虚弱而多病的老妇人。显然她在沉思,旅客们听到她在数着:“一、二、三。”声音盖过了车轮的“咔嚓咔嚓”声。停顿了一会儿,她又不时重复起来。两个小姑娘看到这种奇特的举动,指手画脚,不假思索地嗤笑起来。一个老头狠狠扫了她们一眼,随即车厢里平静了。“一、二、三。”这个神志不清的老妇人又重复数着。两个小姑娘再次傻笑起来。这时那位灰白头发的战时后备役老兵挺了挺身板,开口了。“小姐,”他说,“当我告诉你们这位可怜的妇人就是我的妻子时,你们大概不会再笑了。我们刚刚失去了三个儿子,他们是在战争中死去了。现在轮到我自己上前线了。在我走之前,我总得把他们的母亲送往疯人院啊。”车厢里一片寂静,静得可怕。

(选自《外国短文选粹》)17.“车厢里尽是妇女和孩子,几乎看不到一个健壮的男子”句中的“尽是”和“几乎”有何表达作用?18.老妇人为何反复地数着“一、二、三”?19.文中突出地写了两个小姑娘的两次“笑”,有何用意?选出正确的一项(

)A.悲喜对照,指责小姑娘们天真无知,缺乏同情心。B.以悲衬喜,突出小姑娘们的天真幼稚,对老妇人举动的不理解。C.悲喜对衬,以小姑娘们的嗤笑与老妇人病态之重相互衬托。D.以喜衬悲,更加重了老妇人失去三个儿子的悲剧色彩。20.对这篇小小说的主题思想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展示战争残酷,告诫下一代同情受难者。B.揭露战争的残酷性,控诉战争罪恶。C.描写老兵一家悲剧,歌颂老兵献身精神。D.描写战争灾难,表达对老兵一家之同情。参考答案1.略

2.D(A.寞应是“漠”;B.渲应是“宣”;C.淅应是“晰”)

3.(1)A

(2)B

(3)A

(4)B

4.德国

诺贝尔

丧失了名誉的卡塔琳娜·勃罗姆

5.时间:盟军已经攻入德国,一个夜晚

地点:战地医院

场景:火光冲天,炮声不绝

情节:一个啄中学八年级学生、现在的德国伤兵,他始终想知道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

6.伤兵医院是不是自己的学校。

7.我在发烧,我在做梦。8.希特勒企图恢复德国的殖民地,对学生进行殖民主义宣传。

9.环境布置都一样,说明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写“多哥万岁!”的学生不止“我”一个,说明青少年盲从,受欺骗。

10.环境描写烘托了小说的主题。学校成了战地医院,学生成了伤兵,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反映了战争对文明、人性的摧残。

11.制造悬念。作用:引起读者兴趣.推动情节发展.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

12.高潮

13.“我”认出手术室就是自己读书的教室。

证据是看到了黑板上自己留下的笔迹。

14.暗示纳粹德国给青少年灌输军国主义思想,教育青少年盲从、为法西斯效力卖命的可悲现实。

15.农民如同蜜蜂,奉献了自己的车劳,酿造了人生的甜美。

老师好比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