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1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3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4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的预防与控制(WHO-BurdenofDisease,2008)(WHO-BurdenofDisease,200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chronicdisease,NCDs),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属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个人生活方式原因占主要地位一体多病,一因多果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属常见病、多发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类(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类(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全球流行现状我国流行现状1.慢性病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2.患病人数多,发病增长速度快3.疾病负担严重4.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有新变化(吸烟率下降、经常饮酒率下降、主动锻炼人数增加、超重和肥胖率增加、血脂异常率增加、膳食结构不合理、城市化趋势明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全球流行现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中间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COPD…图常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社会经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超重和肥胖社会心理因素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栓塞等。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Diseases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低发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仅占人群全部死亡的5%~10%。第二阶段(上升期)

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占10%~30%。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演变历程第三阶段(高峰期)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发病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死亡构成达35%~65%。第四阶段(下降期)

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40%以下。第三阶段(高峰期)全球流行概况全球整体来看,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从全球整体上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据WHO报告,2008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33万人,在全部死因中占30.46%,是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倍。全世界每死亡3个人,差不多就有1个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全球流行概况

图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

图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

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估计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300万人,占死亡原因的41%,从70年代以来一直是首位死因。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人群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机会明显增加。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发病和死亡年轻化“城乡差别”缩小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hypertension)定义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高血压(h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多种病因所致,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继发性高血压

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高血压分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高血压分型表表流行特征地区分布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较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一般比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国家高;尚未开发的山区和岛屿的人群患病率一般较低。流行特征地区分布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较欧美国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一般在10%~20%;亚洲多数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在10%~15%之间;非洲多数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在3%~10%。欧美国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一般在10%~20%;

我国高血压的特点

“三高”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三不”

不愿意服药、不难受则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我国高血压的特点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我国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北方高于南方我国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时间分布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促进和干预控制,患病率明显下降。美国从36.3%(1971年)下降到20.4%(1991年)。澳大利亚从26.7%(1980年)下降到18.8%(1990年)。随着肥胖率增加及人口老龄化,90年代后部分发达国家患病率又呈上升趋势我国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时间分布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促进美国成年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时间趋势美国成年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时间趋势图20-11991-2002年患病率增加31%。图20-11991-2002年患病率增加31%。年龄、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5岁以前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女性

45~59岁男、女两性水平接近

60岁以上女性>男性人群分布年龄、性别人群分布

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在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中:非西班牙裔黑人患病率最高,约为44.0%;非西班牙裔的白人约为32.0%;墨西哥裔的美国人约为28.0%。

种族、民族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种族、民族

我国高血压民族标化患病率最低的为苗族(7.70%)其次是土家族(10.70%)最高的为藏族(24.70%)其次是满族(20.50%)我国高血压民族标化患病率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同高血压粗患病率排序为农林业劳动者(8.25%)商业服务人员(8.43%)生产运输工人(9.20%)渔民(9.55%)、专业技术人员(10.38%)办事人员(11.07%)牧业劳动者(14.97%)机关企事业干部(21.40%)职业

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同职业

文化程度不同,高血压患病率不同。我国文盲、半文盲和大学以上患病率最高,分别22.93%和16.06%。其他文化程度:小学14.09%,初中9.32%,高中7.64%,中专11.95%,大专10.85%。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不同,高血压患病率不同。我国文盲、半文盲和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高钠低钾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遗传因素精神紧张影响因素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影响因素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我国北方地区,蔬菜水果少,膳食偏咸,南方地区食盐摄入量为7~8克/天,蔬菜水果丰富,北方患病率>南方。日本北部的居民每日摄盐量高达28克,该地区有38%的人口患有高血压。

高钠低钾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我国24万成人数据表明,BMI≥24kg/m2

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患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我国24万成人数据表明,BMI≥24kg/m2者患高血压的过量饮酒

在男性,每周饮酒300~499ml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不饮酒者高2.7mmHg和1.6mmHg

每周饮酒多于500ml,收缩压和舒张压比不饮酒者高4.6mmHg和3.0mmHg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危险增高40%

饮酒量与血压呈J字型关系过量饮酒在男性,每周饮酒300~499ml者,收缩压和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双亲正常者的5倍。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遗传因素大约占40%,环境因素大约占60%。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精神紧张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缺乏体力活动A型性格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不确定的危险因素缺乏体力活动不确定的危险因素据WHO报告,2008年全球死亡人数为5700万,其中620万死于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的10.9%在全球最常见死因中仅次于心脏病,排名第二位我国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区,在全死因中脑血管疾病在城市排第二位,农村排第一位,城乡合计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22.45%。脑血管病死亡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至5倍,是日本的3.5倍脑卒中(stroke)据WHO报告,2008年全球死亡人数为5700万,其中620定义: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为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共同特征有突然发病,出现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脑卒中(stroke)定义:脑卒中(stroke)临床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卒中(stroke)临床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相差明显。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高纬度(寒冷)地区>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与高血压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差别明显西太平洋、欧洲、东南亚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高,其中西太平洋地区最高;地中海东部、美洲、非洲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低,其中地中海东部地区最低。脑卒中(stroke)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差别明显脑卒中(st图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1/10万)

脑卒中(stroke)图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1/10万)脑卒

我国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中部居中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

脑卒中(stroke)我国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脑卒中(str黑龙江与安徽两个监测地区发病率男性相差10倍,女性相差8倍。黑龙江与安徽两个监测地区发病率男性相差10倍,女性相差8倍。

脑卒中的分型构成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分布存在差别。目前世界范围内以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为主。中国和日本脑出血的比例高于西方国家。我国内地和寒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沿海地区则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发病北方>南方,脑出血南方>北方脑卒中(stroke)脑卒中的分型构成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分布存在时间分布

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率就已呈下降的趋势。多数发展中国家、东欧和前苏联,脑卒中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中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呈明显上升趋势,近10多年有升有降相对稳定。时间分布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率就已呈图图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75岁以上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6倍,为55~64岁组的4倍,为45~54岁组的8至9倍,为35~44岁组的30至50倍性别分布:世界各国脑卒中患病率男性普遍高于女性2002年我国35岁以上居民标化患病率,男性1258.9/10万,高于女性的959.3/10万;老年期女性发病率接近男性种族分布:同一地区不同种族脑卒中发病情况有明显差异如美国同一地区黑人患病率高出白人约2倍。在我国,汉族高于少数民族,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朝鲜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高于南方的少数民族(白族、布依族、壮族等)职业分布:脑梗死较多发生在富裕的上层社会人群中人群分布年龄分布: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影响因素疾病因素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脂异常影响因素疾病因素高血压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

未确定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肥胖或超重、遗传因素、口服避孕药、低气温、高尿酸血症、食盐摄入量多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未确定危险因素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定义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临床分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

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临床分型心绞痛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总的趋势呈现北方高于南方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很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件表表时间分布从世界范围来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近30年逐步上升。北美、西欧和澳大利亚等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出现下降趋势时间分布从世界范围来看,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人群分布年龄:40岁以后上升,每增加10岁,患病率约递增1倍性别:男性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女性种族:死亡率黑人>白人黄种人<白种人民族:患病率蒙古族>维吾尔族>汉族>苗族职业:脑力劳动者>体力劳动者,长期暴露于高度紧张与环境喧嚣的工种人群风险较高人群分布影响因素疾病因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超重和肥胖

影响因素疾病因素高血压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缺乏运动水果蔬菜摄入量低过量饮酒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社会心理因素

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抑郁、焦虑、人格类型等。此外,职业紧张、心理压力使冠心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社会心理因素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抑郁、焦虑、人格遗传因素冠心病作为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在不同的年龄阶层,遗传因素作用的程度也不尽相同。

遗传因素冠心病作为一种多基因疾病,其发病有明显的家糖尿病

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代谢紊乱,其特点是慢性高血糖,伴有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作用障碍,导致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造成多种器官的慢性损伤、功能障碍衰竭。DiabetesMellitus糖尿病1999年WHO专家咨询委员会提出,糖尿病是分型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2型糖尿病(从主要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相对胰岛素不足到主要以胰岛素分泌缺陷伴胰岛素抵抗)其他特殊类型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分型

1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破坏导致胰岛素绝对缺乏)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有典型症状,且任何时候血糖≥11.1mmol/L;或空腹血糖≥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中,葡萄糖负荷(75g无水葡萄糖)后2小时血糖≥11.1mmol/L(200mg/dL)。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有典型症状,且任何时候血糖≥1IFG或IGT的诊断标准

IFG或IGT的诊断标准

国家间和地区间分布1、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及同一国家不同地区间均不同。城乡分布2型糖尿病患病率在城市和乡村有明显差别,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国家间和地区间分布1、2型糖尿病发病率在不同国家及2002年中国居民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标化患病率(%)(按2000年全国人口)大城市中小城市一类农村二类农村三类农村四类农村糖尿病合计6.253.742.191.812.340.85男6.354.101.981.722.180.84女6.193.432.421.922.490.85空腹血糖受损合计3.072.602.191.301.790.90男3.682.532.751.641.921.13女2.581.792.581.001.680.70

(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调查报告,2004)

2002年中国居民糖尿病和空腹血糖受损标化患病率(%)(按2性别和年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男、女性别多有差异;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上升。种族和民族不同种族、民族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不同。家族史糖尿病存在家族聚集性。人群分布性别和年龄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男、女性别多有差异;患病率季节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季节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长期趋势糖尿病的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2型糖尿病的患病率在城市和乡村有明显差别,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时间分布季节性1型糖尿病的发病有一定季节性,2型糖尿病的发病无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

(来源:全国成人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中国成人行为危险因素监测)中国18岁及以上人群糖尿病患病率1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其他环境因素。1型糖尿病

糖尿病的危险因素遗传因素;2型糖尿病

遗传因素、肥胖;体力活动不足、膳食因素;早期营养、糖耐量受损、胰岛素抵抗;妊娠、社会经济状况;其他,如高血压等。2型糖尿病

遗传因素、肥胖;恶性肿瘤

简称为癌症(cancer),它的特征是细胞变异和增殖失控,扩张性增生形成新生物(neoplasm),肿瘤组织无限制增长,并通过淋巴系统向远端转移,侵袭其他脏器,最终导致机体衰亡。Cancer恶性肿瘤简称为癌症(cancer),它的特征是细胞恶性肿瘤分类恶性肿瘤液体肿瘤实体肿瘤白血病淋巴瘤肉瘤癌起源于上皮细胞起源于间叶组织起源于脾和淋巴结的淋巴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细胞恶性肿瘤分类恶性肿瘤液体肿瘤实体肿瘤白血病淋巴瘤肉瘤癌起源于

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全世界2008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约为1270万,发病率前三位肺癌(12.7%)、乳腺癌(10.9%)、大肠癌(9.7%)2008年恶性肿瘤死亡病例约760万,主要死因前三位肺癌(18.2%)、胃癌(9.7%)、肝癌(9.2%)发展中国家的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尤其突出,新发病数占全世界的56.0%,而死亡数占全世界的63.7%恶性肿瘤疾病负担全世界(WHO-IARC,GLOBOCAN,2002)(WHO-IARC,GLOBOCAN,2002)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恶性肿瘤位列全人群死因第1位。我国恶性肿瘤死亡率一直呈趋势,从20世纪70年代至2004年死亡率上升了83.13%。据我国卫生部统计,2004年因胃癌、肝癌和肺癌三种主要恶性肿瘤引起的失能调整寿命年(DALYs)占我国疾病总负担的11.6%。中国中国全人群前十位死因(城市地区,2009年)顺位死因死亡率(1/105)%1癌症167.627.02心血管疾病128.820.83脑血管疾病126.320.4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65.410.55伤害和中毒34.75.66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20.33.37消化系统疾病16.62.78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31.29神经系统疾病6.91.110传染性疾病6.31.0

合计

93.6(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卫生部)中国全人群前十位死因(城市地区,2009年)顺位死因死亡率

顺位死因死亡率(1/105)%1癌症159.224.32脑血管疾病152.123.23心血管疾病112.917.24慢性呼吸系统疾病98.215.05伤害和中毒54.18.36消化系统疾病14.62.27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11.31.78传染性疾病7.31.19泌尿生殖系统疾病7.21.110神经系统疾病5.10.8

合计

94.9中国全人群前十位死因(农村地区,2009年)(2010年中国卫生统计提要,卫生部)顺位死因死亡率(1/105)%1癌症159.224.32全球及部分地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2008年变化率2008年变化率2008年变化率2008年变化率2008年变化率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女男男女女全球34.013.5-73619.89.1-22-2820.414.615-528.57439.019中非2.80.9-63-445.34.7-69-624.33.3-14-4516.4-3221.3-14南非29.08.0-1854.12.2-68-6320.48.271-1253.916038.133南美20.48.4-311117.38.4-57-5713.511.9-15-2150.27744.3-6北美48.535.8-34245.82.8-34-3335.325.7-27-3085.74076.7-10东亚45.019.9596542.418.3-2-621.514.8105448.258325.373东南亚29.611.9234210.96.7424615.212.962368.36931.037中南亚13.13.4-1556.73.9-11-34.94.114174.11724.026中东欧57.09.6-11222.29.7-16-2133.021.0351528.56245.324北欧39.321.9-35178.64.2-49-4836.024.612-386.418384.042西欧44.716.7-231209.04.4-50-5341.226.36-1494.214189.939澳大利亚/新西兰32.419.9-39377.43.4-43-4245.733.01-8104.216285.5412008年全球部分地区性别分层的主要恶性肿瘤年龄别标化发病率(1/10万)及1985-2008年变化率(%)**:变化率=(2008年标化发病率-1985年标化发病率)/1985年标化发病率×100%数据来源:

WHO/IACR,ParkinDM,etal.1985,2008.时间趋势全球及部分地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乳腺癌2008年变化率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的总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985-2008年各国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的时间趋势(/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从世界范围来看,恶性肿瘤的总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1

控烟、膳食指导、肿瘤早诊早治等干预措施的开展,美国男性肺癌、前例腺癌、大肠癌发病率已呈现下降趋势。1985-2008年美国男性常见恶性肿瘤粗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控烟、膳食指导、肿瘤早诊早治等干预措施的开展,美国男地区特征2008年全球恶性肿瘤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发达地区的恶性肿瘤发病率较高,但欠发达地区的恶性肿瘤死亡率较高。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地区特征2008年全球恶性肿瘤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经济发达国家的高发肿瘤:肺癌、乳腺癌、大肠癌、前列腺癌;欠发达地区常见肿瘤:食道癌、胃癌、肝癌和宫颈癌。经济发达国家的高发肿瘤:2008年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2008年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2008年乳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2008年乳腺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2008年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2008年食管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2008年肝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2008年肝癌年龄标化发病率(/10万)来源:WHO-IAR人群特征

年龄性别性行为及婚育状况

种族职业移民人群特征年龄种族各年龄段好发的恶性肿瘤婴幼儿期: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胚胎期横纹肌肉瘤等;儿童、青少年期:白血病、脑瘤等;青壮年期:职业性的肿瘤如肝癌、肺癌、膀胱癌和白血病高发;青壮年期及老年期是肿瘤的高发年龄段: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食管癌、膀胱癌等;特殊时期:如乳腺癌在绝经前和绝经后分别有两个高峰。各年龄段好发的恶性肿瘤婴幼儿期:肾母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胚除女性或男性特有的肿瘤外,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病率都是男性高于女性。性别2008年全球恶性肿瘤分性别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除女性或男性特有的肿瘤外,大多数恶性肿瘤发病率都是男性高于女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在日常生活及职业工作中接触环境致癌因素的风险高于女性有关。2008年全球肺癌分性别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肺癌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在日常生活及职业工作中接性行为及婚育状况宫颈癌

早婚多育的妇女中多发未婚者及犹太妇女中罕见

可能与性行为和性卫生有关乳腺癌

哺乳史者明显少于无哺乳史者

生育、哺乳等造成生物学和内分泌变化有关

性行为及婚育状况宫颈癌种族鼻咽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率口腔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种族鼻咽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率口腔癌年龄标化发病和死亡率来职业职业场所有多种致癌因素,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素的分布一致。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多种物理化学物质是明确的致癌物,如:石棉、联苯胺、苯、氯甲醚、砷、氯乙烯、煤焦油、铬酸盐和职业性放射等。职业职业场所有多种致癌因素,职业分布与职业性致癌因美国日裔二代、三代的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下降,接近美国当地人水平,而大肠癌、乳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说明这些肿瘤与环境及膳食结构改变的关系较为密切。鼻咽癌在二代广东移民中发病率仍然显著高于当地美国人,说明鼻咽癌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关系密切。移民美国日裔二代、三代的胃癌发病率、死亡率下降,接近美国发病前五位恶性肿瘤:城市:肺癌、结直肠癌、胃癌、乳腺癌、肝癌农村: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死因顺位前五位恶性肿瘤:城市: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农村:胃癌、食管癌、肺癌、肝癌、结直肠癌我国主要肿瘤的流行特征发病前五位恶性肿瘤:我国主要肿瘤的流行特征1987-2008年我国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的时间趋势(/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1987-2008年我国恶性肿瘤粗死亡率的时间趋势(/10万我国恶性肿瘤的性别差异也较明显,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死亡率高于女性。男性发病第一位为肺癌,女性第一位为乳腺癌。2008年我国恶性肿瘤分性别年龄标化发病率和死亡率(/10万)来源:WHO-IARC,GLOBOCAN2008.我国恶性肿瘤的性别差异也较明显,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和2007年我国城/乡恶性肿瘤发病率(/10万)来源: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2010.2007年我国城/乡恶性肿瘤发病率(/10万)来源:全国肿瘤2007年我国城/乡恶性肿瘤死亡率(/10万)来源: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2010.2007年我国城/乡恶性肿瘤死亡率(/10万)来源:全国肿瘤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自发肿瘤15%纯环境因素2%纯遗传因素5%遗传-环境交互作用78%环境因素遗传因素++--Shulte,1994.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自发肿瘤15%纯环境因素2%纯遗传因素5物理因素化学因素感染因素环境致癌因子物理因素环境致癌因子氡污染每年导致数千人死于肺癌长期紫外线照射已被证实能导致人类皮肤癌日本广岛、长崎原子弹爆炸幸存者的白血病患病率显著升高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故25年后,原居住地儿童和青少年甲状腺癌发病率上升了近两倍物理因素--电离辐射(X、γ、α、β射线等)氡污染每年导致数千人死于肺癌物理因素--电离辐射(X、γ、α职业因素中,除电离辐射外,其他常见的物理因素暴露有石棉纤维、煤尘、石英尘可导致工人患肺癌、间皮瘤,木材粉尘可能导致工人患鼻腔癌。物理因素职业因素中,除电离辐射外,其他常见的物理因素暴露有石肺癌死亡风险随吸烟的年限和量增加而增加;被动吸烟可能与女性肺癌有关;咀嚼和嗅闻烟草可增加烟草种植工人患口腔癌的风险。烟草暴露被动吸烟(环境烟雾暴露)化学因素—烟草主动吸烟非烟雾暴露(咀嚼和嗅闻)肺癌死亡风险随吸烟的年限和量增加而增加;被动吸烟可能化学因素饮酒:饮酒可能增加口腔、咽、食管、肝、结直肠及女性乳腺癌的患病风险。饮用水:饮用水中的砷和砷酸盐可导致的皮肤、肺、消化道、肝、膀胱尿路、肾、淋巴造血系统等多个部位的癌。化学因素饮酒:饮酒可能增加口腔、咽、食管、肝、结直肠及女性乳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发病风险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胃癌、食管癌发病风险储存、烹制过程不当膳食结构不合理产生各种生物或化学致癌物化学因素--膳食因素超重、肥胖及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缺乏肝癌、食管癌肺癌、胃癌、乳腺癌发病风险直肠癌、乳腺癌、前列腺化学因素职业化学致癌因子:常见的职业化学致癌因子有20多种,可导致肺癌、皮肤癌、膀胱癌、白血病和肝血管肉瘤等。药物:免疫抑制剂咪唑硫嘌呤可导致肾移植患者患非霍杰金氏淋巴瘤、皮肤癌、结缔组织癌、肝癌等肿瘤;己烯雌酚、非甾体雌激素增加性激素相关肿瘤(乳腺癌、子宫癌、睾丸癌及阴道癌)的发病风险。化学因素职业化学致癌因子:常见的职业化学致癌因子有20多种,病毒HBV、HCV:肝癌;EB病毒:淋巴瘤、鼻咽癌;HPV:宫颈癌;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I型:白血病;HP:胃癌

;HIV:卡波西肉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霉菌

黄曲霉菌寄生虫埃及血吸虫:膀胱癌中华分枝单吸虫:胆管型肝癌日本血吸虫:大肠癌感染因素病毒感染因素机体内源性因素免疫因素内分泌因素社会心理因素遗传因素机体内源性因素免疫因素免疫因素: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或不能激发特异性抗肿瘤免疫,使得肿瘤可以发生和发展。内分泌因素:未经生育、初潮早、绝经晚、未经哺乳等因素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提示体内雌二醇水平高可能增加乳腺癌的风险。免疫因素:肿瘤细胞可以通过一种或多种机制逃避免疫系统的攻击或社会心理因素具有下列性格特点者易患癌症多愁善感,精神抑郁易躁易怒,忍耐性差沉默寡言,对事物态度冷淡性格孤僻,脾气古怪社会心理因素遗传性肿瘤:少数来源于神经或胚胎组织的肿瘤肿瘤种族差异和家族聚集性:家族癌和癌家族环境因素与易感基因的联合作用:环境暴露与遗传易感因素可能存在交互作用,协同增加个体的患癌风险。遗传因素遗传性肿瘤:少数来源于神经或胚胎组织的肿瘤遗传因素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策略(一)健康促进策略(二)全人群策略(三)高危人群策略(四)社区综合预防与控制策略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预防策略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社区控制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措施(一)控制吸烟(二)限制饮酒(三)平衡膳食(四)预防肥胖、控制体重(五)适量运动(六)心理干预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社区控制慢性病主要危险因素的措施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一)死因监测(二)患病监测(三)行为危险因素监测(四)社会环境监测慢性病的预防与控制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监测以社区为基础建立高血压病的管理网络发现和确诊患者,病情程度的确定和分析,患者的教育、心理行为指导和随访,治疗方案的制定和执行目的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管理患者,尽早通过行为干预和药物治疗,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大限度减少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案例: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以社区为基础建立高血压病的管理网络案例: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程序(一)确定管理对象1.门诊筛查2.通过社区卫生调查或进行专项慢病筛查3.健康体检(二)建立并使用健康档案(三)随访1.随访目的(1)根据血压级别和危险因素状况,进行危险分层(2)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确定管理级别,制定个体化规范治疗和随机管理方案(3)进行健康教育和患者自我管理指导(4)监测患者血压、各种危险因素和临床情况的改变及观察疗效并作好随访记录案例: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社区管理程序案例: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1.管理前诊断性评估分级分层、确定管理级别

2.个体干预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3.随访

4.定期管理效果评估随访内容血压动态情况健康行为改变情况药物治疗情况督促患者定期检查案例: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1.管理前诊断性评估随访内容案例: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分级:按下表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分级。表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mmHg)类别收缩压舒张压正常血压<120和<80正常高值120~139或80~89高血压≥140或≥901级高血压(轻度)140~159或90~992级高血压(中度)160~179或l00~1093级高血压(重度)≥180或≥110单纯收缩期高血压≥140和<90

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的级别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2、3级。案例:高血压患者的社区管理高血压分级:按下表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标准进行诊断分级。类别高血压危险分层确诊高血压后,除根据血压水平外,还要结合以下方面进行危险分层:1.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数量和程度2.靶器官损害3.并存临床状况:心脑血管疾病、肾病及糖尿病4.患者个人情况及经济条件可将危险量化为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四层。1.低危层: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2.中危层: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者。3.高危层:高血压1~2级同时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或兼患糖尿病或靶器官损伤者;或高血压3级而无其他危险因素者。4.很高危层: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者。高血压危险分层确诊高血压后,除根据血压水平外,还要结合以下方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一)用于危险分层的因素1.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1~3级)2.男性﹥55岁3.女性﹥65岁4.吸烟5.总胆固醇﹥5.72mmol/L6.糖尿病7.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二)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1.HDL-C降低2.LDL-C升高3.糖尿病伴微白蛋白尿4.糖耐量降低5.肥胖6.以静息为主的生活方式7.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靶器官损害1.左心室肥厚2.蛋白尿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06~177μmol/L)3.动脉粥样斑块4.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并存的临床状况1.脑血管疾病(缺血性脑卒中,脑出血,TIA等)2.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等)3.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肾衰竭等)4.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影响高血压患者预后的因素靶器官损害不同危险层患者的管理——药物使用1.低危层:观察相当一段时间后,再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2.中危层:先观察患者的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数周,然后决定是否开始药物治疗。3.高危及很高危患者:无论经济条件如何,必须立即开始对高血压及并存的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治疗其他危险因素和病史血压(mmHg)1级SBP140~159或DBP90~992级SBP160~179或DBP100~1093级SBP≥180或DBP≥110Ⅰ无其他危险因素Ⅱ1~2个危险因素Ⅲ≥3个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害或糖尿病Ⅳ并存临床情况低危中危高危很高危中危中危高危很高危高危很高危很高危很高危不同危险层患者的管理——药物使用1.低危层:观察相当一段时间不同危险层患者的管理——随访管理要求1.一级管理管理对象: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危险分层属低危的高血压患者管理要求:至少3个月随访一次2.二级管理管理对象: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危险分层属中危的高血压患者管理要求:至少2个月随访一次3.三级管理管理对象:高血压3级或合并3个以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或合并靶器官损害或同时有糖尿病,危险分层属高危或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管理要求:至少1个月随访一次不同危险层患者的管理——随访管理要求1.一级管理不同危险层患者的管理——随访管理形式1.门诊随访管理(1)适用于定期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的患者(2)全科医生利用患者就诊时进行管理2.社区个体随访管理(1)适用于卫生资源较充裕的社区,可满足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诊患者的需要(2)全科医生通过在社区设点或上门服务开展管理3.社区群体随访管理(1)适用于卫生资源不充裕的社区,可满足行动不便或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定期去医院就诊患者的需要(2)全科医生通过设立高血压俱乐部或管理学校开展群体管理不同危险层患者的管理——随访管理形式1.门诊随访管理高血压患者个人的管理效果评估每年度对每个管理对象进行血压控制效果评估按全年血压控制情况,分优良、尚可、不良三个等级根据评估结果重新确定患者的管理分级优良:全年3/4以上时间血压在140/90mmHg以下尚可:全年1/2以上时间血压在140/90mmHg以下不良:全年1/2以下时间血压在140/90mmHg以下高血压患者个人的管理效果评估每年度对每个管理对象进行血压控制高血压患者的转诊转诊条件(一)初次就诊怀疑高血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能诊断(二)在社区管理的患者,出现如下情况之一:1.经饮食和运动治疗,血压控制不达标,需开始药物治疗2.规律药物治疗2~3个月,降压效果不满意3.血压控制平稳的患者,再度出现血压升高并难以控制4.血压波动大,临床处理困难5.出现高血压急、慢性并发症相关症状6.出现新的严重临床症状或靶器官损害7.患者服降压药后出现不能解释或处理的不良反应8.重度高血压患者9.高血压危象,应就近做紧急处理后再转诊10.妊娠或哺乳期有高血压的妇女11.其他难以处理的情况高血压患者的转诊转诊条件非药物治疗减重,减少膳食脂肪摄入,增加及保持适当体力活动,保持乐观心态,戒烟、限酒等药物治疗应遵循的原则:1.强调治疗要达到目标血压2.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获得最低有效剂量3.合理联合用药,在单药效果差时,可用两种或以上药物4.24小时平稳降压,尽可能使用每日给药一次的长效制剂5.避免频繁换药,除患者耐受性差或4至6周后效果差之外6.个体化治疗7.长期坚持用药高血压患者的综合防治非药物治疗高血压患者的综合防治建档率社区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中建立健康档案的比例规范管理率社区发现的高血压患者中由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管理的患者比例控制率本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控制效果在“尚可”及以上的比例高血压知识知晓率本社区居民中了解高血压防治基本知识的居民所占比例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评估指标建档率高血压患者社区管理的评估指标肿瘤防治立足于社区,加强发病情况、致癌因素及流行因素的调查进行有效的社区诊断,社区动员,消除致癌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降低病死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寿命恶性肿瘤患者的社区管理肿瘤防治立足于社区,加强发病情况、致癌因素及流行因素的调查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的预防与控制(WHO-BurdenofDisease,2008)(WHO-BurdenofDisease,2008)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chronicdisease,NCDs),简称慢性病,是对一类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起病隐匿,病程长,病情迁延不愈,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属常见病、多发病发病隐匿,潜伏期长多因素致病,一果多因,个人生活方式原因占主要地位一体多病,一因多果增长幅度加快,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特点属常见病、多发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类(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内分泌、营养代谢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恶性肿瘤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分类(ICD-10)精神和行为障碍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全球流行现状我国流行现状1.慢性病在总死亡中占绝大部分2.患病人数多,发病增长速度快3.疾病负担严重4.主要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有新变化(吸烟率下降、经常饮酒率下降、主动锻炼人数增加、超重和肥胖率增加、血脂异常率增加、膳食结构不合理、城市化趋势明显)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特征全球流行现状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社会经济状况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吸烟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种族遗传…中间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疾病冠心病脑卒中糖尿病恶性肿瘤COPD…图常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慢性病的危险因素社会经可改变的行为危险因素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过量饮酒不合理膳食静坐生活方式超重和肥胖社会心理因素慢性病的危险因素吸烟

心血管疾病是一组心脏和血管疾患引起的疾病,包括冠心病、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和肺栓塞等。

高血压、血脂异常、糖代谢异常、吸烟、肥胖、缺少运动和心理压力等是心血管疾病重要的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

CardiovascularDiseases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演变历程

第一阶段(低发期)

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病率相对较低,死亡仅占人群全部死亡的5%~10%。第二阶段(上升期)

人群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死亡占10%~30%。

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特征演变历程第三阶段(高峰期)

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冠心病和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发病和死亡均出现年轻化的趋势,死亡构成达35%~65%。第四阶段(下降期)

各国加强健康教育和社区干预等公共卫生措施,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下降,死亡构成降至40%以下。第三阶段(高峰期)全球流行概况全球整体来看,发病率和死亡率仍呈上升趋势,不同国家和地区进入各阶段的年代、各阶段持续的时间和危害程度,以及目前发展所处的阶段是不同的从全球整体上来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据WHO报告,2008年,全世界心血管疾病死亡约1733万人,在全部死因中占30.46%,是传染病和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1倍。全世界每死亡3个人,差不多就有1个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全球流行概况

图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

图2008年38个国家心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百分比(%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

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0)估计我国现有心血管病患者2.3亿人,每年死于心血管病者300万人,占死亡原因的41%,从70年代以来一直是首位死因。近十多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变化,人群暴露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机会明显增加。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概况近50年来,我国不论是农村或城市,心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脑血管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冠心病青壮年发病与患病水平,发病和死亡年轻化“城乡差别”缩小治愈率和控制率很低,终身治疗的患者和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心血管疾病在我国的流行特征发病率和死亡率已>许多发达国家定义

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血管方面严重的并发症,是脑血管意外、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hypertension)定义动脉收缩压或舒张压持续升高的一组临床症候群。高血压(h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

90%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是多种病因所致,以血压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继发性高血压

5%~10%的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是某些疾病的一种表现。高血压分型

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病)高血压分型表表流行特征地区分布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较大差别;经济发达地区和国家一般比经济不发达地区和国家高;尚未开发的山区和岛屿的人群患病率一般较低。流行特征地区分布高血压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地区或种族之间有较欧美国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一般在10%~20%;亚洲多数国家高血压患病率在10%~15%之间;非洲多数国家的高血压患病率在3%~10%。欧美国家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一般在10%~20%;

我国高血压的特点

“三高”

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

“三低”

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

“三不”

不愿意服药、不难受则不服药、不按医嘱服药我国高血压的特点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高纬度寒冷地区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发达地区高于不发达地区城市高于农村我国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北方高于南方我国各地区高血压患病率差别较大时间分布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促进和干预控制,患病率明显下降。美国从36.3%(1971年)下降到20.4%(1991年)。澳大利亚从26.7%(1980年)下降到18.8%(1990年)。随着肥胖率增加及人口老龄化,90年代后部分发达国家患病率又呈上升趋势我国50年来高血压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时间分布20世纪70~80年代,许多发达国家通过全民健康促进美国成年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时间趋势美国成年男性、女性高血压患病率时间趋势图20-11991-2002年患病率增加31%。图20-11991-2002年患病率增加31%。年龄、性别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45岁以前高血压患病率男性>女性

45~59岁男、女两性水平接近

60岁以上女性>男性人群分布年龄、性别人群分布

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在美国,20岁以上人群中:非西班牙裔黑人患病率最高,约为44.0%;非西班牙裔的白人约为32.0%;墨西哥裔的美国人约为28.0%。

种族、民族不同种族或民族高血压患病率有明显。种族、民族

我国高血压民族标化患病率最低的为苗族(7.70%)其次是土家族(10.70%)最高的为藏族(24.70%)其次是满族(20.50%)我国高血压民族标化患病率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同高血压粗患病率排序为农林业劳动者(8.25%)商业服务人员(8.43%)生产运输工人(9.20%)渔民(9.55%)、专业技术人员(10.38%)办事人员(11.07%)牧业劳动者(14.97%)机关企事业干部(21.40%)职业

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同职业

文化程度不同,高血压患病率不同。我国文盲、半文盲和大学以上患病率最高,分别22.93%和16.06%。其他文化程度:小学14.09%,初中9.32%,高中7.64%,中专11.95%,大专10.85%。文化程度文化程度不同,高血压患病率不同。我国文盲、半文盲和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公认的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高钠低钾超重和肥胖过量饮酒遗传因素精神紧张影响因素高血压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长期相互作用形成。影响因素

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血压患病率呈正相关,而钾盐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呈负相关。我国北方地区,蔬菜水果少,膳食偏咸,南方地区食盐摄入量为7~8克/天,蔬菜水果丰富,北方患病率>南方。日本北部的居民每日摄盐量高达28克,该地区有38%的人口患有高血压。

高钠低钾人群中,钠盐(氯化钠)摄入量与血压水平和高我国24万成人数据表明,BMI≥24kg/m2

者患高血压的危险是体重正常者的3~4倍。超重和肥胖身体脂肪的分布特点也与高血压有关。男性腰围≥85cm、女性≥80cm者患高血压的危险为腰围低于此界限者的3.5倍。我国24万成人数据表明,BMI≥24kg/m2者患高血压的过量饮酒

在男性,每周饮酒300~499ml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比不饮酒者高2.7mmHg和1.6mmHg

每周饮酒多于500ml,收缩压和舒张压比不饮酒者高4.6mmHg和3.0mmHg男性持续饮酒者比不饮酒者,4年内危险增高40%

饮酒量与血压呈J字型关系过量饮酒在男性,每周饮酒300~499ml者,收缩压和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系亲属的高。双亲有高血压的子女发生高血压的危险性是双亲正常者的5倍。一般认为高血压发病遗传因素大约占40%,环境因素大约占60%。遗传因素高血压患者多有家族史,其直系亲属的血压水平比同龄非直精神紧张

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事高度精神紧张工作的人群高血压患病率增加。

精神紧张长期精神过度紧张也是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长期从缺乏体力活动A型性格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不确定的危险因素缺乏体力活动不确定的危险因素据WHO报告,2008年全球死亡人数为5700万,其中620万死于脑血管疾病,占总死亡的10.9%在全球最常见死因中仅次于心脏病,排名第二位我国是脑血管病的高发区,在全死因中脑血管疾病在城市排第二位,农村排第一位,城乡合计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首位死亡原因,占总死亡的22.45%。脑血管病死亡率是欧美发达国家的4至5倍,是日本的3.5倍脑卒中(stroke)据WHO报告,2008年全球死亡人数为5700万,其中620定义:又称为脑血管意外或中风,是因脑血管阻塞或破裂引起的脑血流循环障碍和脑组织功能或结构损害为表现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共同特征有突然发病,出现意识障碍和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脑卒中(stroke)定义:脑卒中(stroke)临床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脑卒中(stroke)临床类型:缺血性脑卒中包括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栓形成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发病率、患病率及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间相差明显。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高纬度(寒冷)地区>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低海拔地区与高血压的地理分布保持一致地区分布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

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差别明显西太平洋、欧洲、东南亚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高,其中西太平洋地区最高;地中海东部、美洲、非洲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较低,其中地中海东部地区最低。脑卒中(stroke)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差别明显脑卒中(st图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1/10万)

脑卒中(stroke)图2008年世界各地区脑卒中总死亡率(1/10万)脑卒

我国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北方高于南方东部高于西部中部居中有由北向南、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

脑卒中(stroke)我国居民的脑卒中标化患病率脑卒中(str黑龙江与安徽两个监测地区发病率男性相差10倍,女性相差8倍。黑龙江与安徽两个监测地区发病率男性相差10倍,女性相差8倍。

脑卒中的分型构成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分布存在差别。目前世界范围内以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为主。中国和日本脑出血的比例高于西方国家。我国内地和寒冷地区,缺血性脑卒中沿海地区则出血性脑卒中脑梗塞发病北方>南方,脑出血南方>北方脑卒中(stroke)脑卒中的分型构成在不同国家及地区的分布存在时间分布

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率就已呈下降的趋势。多数发展中国家、东欧和前苏联,脑卒中死亡率不仅没有下降反而持续上升。中国的脑卒中死亡率在20世纪80和90年代呈明显上升趋势,近10多年有升有降相对稳定。时间分布西方发达国家自20世纪70年代初脑卒中发病率就已呈图图人群分布

年龄分布: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上升75岁以上组发病率为65~74岁组的1.6倍,为55~64岁组的4倍,为45~54岁组的8至9倍,为35~44岁组的30至50倍性别分布:世界各国脑卒中患病率男性普遍高于女性2002年我国35岁以上居民标化患病率,男性1258.9/10万,高于女性的959.3/10万;老年期女性发病率接近男性种族分布:同一地区不同种族脑卒中发病情况有明显差异如美国同一地区黑人患病率高出白人约2倍。在我国,汉族高于少数民族,居住在北方的少数民族(朝鲜族、回族、维吾尔族、蒙古族)高于南方的少数民族(白族、布依族、壮族等)职业分布:脑梗死较多发生在富裕的上层社会人群中人群分布年龄分布: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随年龄增长而影响因素疾病因素高血压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心脏病糖尿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血脂异常影响因素疾病因素高血压不良的生活方式

吸烟饮酒

未确定危险因素

血脂水平、血小板聚集性增高、肥胖或超重、遗传因素、口服避孕药、低气温、高尿酸血症、食盐摄入量多等。不良的生活方式吸烟未确定危险因素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定义

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亦称缺血性心脏病,该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循环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引起的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的不平衡,导致心肌缺血性损害。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临床分型心绞痛心肌梗死猝死

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临床分型心绞痛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各地区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总的趋势呈现北方高于南方流行特征地区分布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地理分布上存在很大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