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1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2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3页
第12课《与朱元思书》说课稿-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与朱元思书》说课说教材《与朱元思书》是八年级上册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选文均为写景抒情的散文,感受祖国的山水之美,激发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之情。本文是吴均写给友人信中的一部分,选文层次清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富春江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光水色,描绘了祖国南方秀丽江山的奇异景象,使人读后有悠然神往之感。从形式上,本文是一篇骈文,文笔精美,自然流畅,基本上使用四六句式,声律和谐,具有一种音乐美,是不可多得的一篇优秀骈文。说学情初二学生在学习本课前已经学习过一些文言文,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对于常用文言字词的意义也有了一定的积累,因此,学生独立阅读、翻译并大致理解这篇短小的文章是难度不大的,只是个别有难度的词句有待于强调和学习。说教法与学法一、1、朗读法。朗读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增强口头表达能力,同时可以通过朗读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文章的朗读节奏,我将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朗读的指导。2、讲述法。有利于全面、准确、系统地传授新知识,突出重点和难点,在文章的关键部分进行详细深刻地讲述。3、提问法和点拨法相结合。针对文章重点词句,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针对性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将关键问题罗列出来。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拨,进而做到当场解疑,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学法1、联想与想象法:《课标与教学要求》中指出:“在品读中,要注意诗歌的情与景,境与情的不同层次的理解,重视联想,想象在意境理解中的作用。”2、合作和探究法:新课标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本课教学中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采取师生互动的方式,走进作者的内心,理解作者的志向和情怀。说教学目标按照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习文言文,要能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等要求,根据单元学习要求和课后练习安排。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品读赏析,感受文章精练生动的语言特色。2、品味文章中所描述的富春江的“奇山异水”。3、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朗读、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和写景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作者含蓄流露的厌弃尘俗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说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我课前布置同学们查找有关富春江的资料,课上让学生诵读历代文人赞美富春江的名句。课件展示富春江风光的相关图片,有感情地介绍:这是美丽的富春江,你看江水碧波荡漾,云影岚光,上下一色,两岸重山复岭,青山如黛,明秀雅致。今天我们就跟随吴均的脚步走进文章《与朱元思书》,去领略富春江的山水风光。这样的导入,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反复诵读,是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同时,也契合了大纲中重视感悟、熏陶和语感培养,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要求。在课前,我布置同学们预习字音字义,课上检测同学们的预习效果。在本环节中,我从诵读入手,带领学生初读课文,疏通字音字意,把握朗读节奏。同时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教师做片段示范朗读,并指导学生读出语气和重音,特别强调要读出层次。同时感受语言韵味之美。最后深入品读,梳理结构:为了让学生充分发挥想像力,进入本文自然风光的熏陶中,本环节我通过提问法,让学生分段朗读,找出文中所描写的景物,梳理结构。1、本文结构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提示:文章首段以“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八字总领全篇,二、三两段分承“异水”和“奇山”,凸显“独绝”,结构上纲举目张,脉络分明。2、写景顺序和详略上有何特点?提示:写景先“水”后“山”,由近及远,逐层展开,符合“从流飘荡”的观景习惯,条理清楚。全文详写“山”,略写“水”;动静结合。突出了景物主要特征,详略适宜,轻重有度。(三)熟读成诵,感受语言魅力最后,赏析文章的语言魅力,多角度分析。①听觉:“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②视觉:“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描绘出天清气朗,明快秀丽的景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既写出富春江水隨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把静止的山写活了,赋予它们以生命和动感。③运用了大量对偶句,读来朗朗上口;用词精当,如作者用“箭”“奔”比喻江水的湍急汹涌;用“竞”“争”形容山峰相互依恃,争相向上崛起的形状,用拟人手法把静态的山写活了。(四)、合作探究,品味意境之美文言文的语言很精练,语意很含蓄,有的还显得朦胧。而学生的视野毕竟有限,在学习过程中一些有价值的核心问题他们并不一定能发现,如精彩语句妙处、语句背后蕴含的深意等。所以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出有启发性、能激活学生思维的有价值的问题。本环节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让学生再默读课文,深入探究,从审美的角度梳理课文内容。可由教师给出探究的角度,适当提出一些探究的问题,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内合作解决。焦点问题,全班共同探讨,可以有不同的见解。1、文章是如何抓住“异”和“奇”两字来写水和山的?提示:从水色、水深、水清、流急、浪大、势猛突出“异水”。从形、声、色角度突出山势之奇,空山天籁之奇,林中有日无光之奇。2、你从泉声、鸟声、蝉声、猿声中听到了什么?提示:听到了欢快的声音,生命的欢歌,感受到了一个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3、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写志的语言很少。但中国历代写景文章都讲究情景相生,我们从作者只言片语的议论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趣?提示:文章表现了作者高雅的志趣、高洁的情怀。“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表现了一种享受自由、无拘无束、无牵无挂的轻松惬意;从对山水的描写中,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这几句感受,不仅衬托出险峰的魅力,更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4、仔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兴趣,比较其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态度以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消极遁世态度有何不同?提示:这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份严肃,多了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份悲观,多了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一份常人的心态,也就更容易使人接受并感到亲切。(五)、小结作业: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我设计了这样的小结作业,既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习到的知识,也是本节课的拓展和深化。《与朱元思书》如诗如画。它生动逼真地描绘出富春江沿途的旖旎风光,历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