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宋代的海盐私贩诱因看当今的私盐泛_第1页
从宋代的海盐私贩诱因看当今的私盐泛_第2页
从宋代的海盐私贩诱因看当今的私盐泛_第3页
从宋代的海盐私贩诱因看当今的私盐泛_第4页
从宋代的海盐私贩诱因看当今的私盐泛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要|私盐私贩是个沉重、经久不衰而又无法回避的话题,盐在国民生活中的须臾不可离及在国家收入中的绝对核心地位决定了政府不可以对私盐袖手旁观、无动于衷,中国海盐博物馆为我们展示的团熬之说、熬盐的铸铁块等事实和实物即表明了封建政府对私煮私贩的限制和打击。但历朝历代,私盐屡禁不止,对私盐的整治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收效甚微。长此以往无疑对经济社会秩序、对和谐社会的发展等等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尤为揪心的是,宋代私盐(海盐)的形成途径如巨大盐利所致、管理力量不足、官员监守自盗等几乎被复制到了今日的私盐贩制领域,颇值深思!

关键词|海盐

私盐

专卖

经费短缺

管理缺失

中图分类号|F092

作者信息|宋冬霞(1962—),女,陕西蓝田县人,盐城师范学院社会学院历史学教授,224051;青海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职),810008。

宋代私盐中,海盐是最为严重的,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学界对此基本达成共识。如史继刚先生所说:“就私盐活动的区域分布来看,宋代虽然贩私活动也存在于各地,但以东南诸路海盐产销区为盛,而解盐和井盐产销区的私盐活动相对较少”[1]。反观现实,这种海盐的私卖私贩现象至今仍然存在,媒体不断披露的私盐问题,其危害程度用“触目惊心”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而且尤为有趣的是,宋代海盐私贩的原因、途径几乎被复制到今天的私盐贩制领域!

一、关于私盐

中国古代严禁私盐私贩的时间一般认为是在西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实行食盐官卖之后,“盐始有官、私之分”[2]。

何谓“私盐”?私盐是指违反官府有关禁令而私自生产、运输、销售的食盐。或言私盐系指非法生产、加工、销售的食用盐,主要是未按国标加碘或以工业用盐冒充食用盐的不合格产品。在我国一些原盐产区,私盐泛滥的现象并不鲜见。据中国盐业总公司一位负责人透露,目前,在我国每年700万吨食盐市场总量中,有10%左右的私盐在流通。部分省际交界处的一些偏僻地带已成为碘盐销售的“真空地带”。私盐现象发生在全国几乎所有的产盐地区,遍及南北。

二、私盐泛滥的主要原因

大体而言,导致私盐泛滥成灾的原因是复杂多元的,既与官府的食盐政策密切相关,同时与政府对盐业管理的失当亦不无关系。具体分析,私盐的巨额利润是私贩禁而不止的直接诱因,而管理力量不足、管理者的监守自盗及与盐场相关人员的内外勾结通同作弊更是食盐私贩的深层因素,这与宋代海盐私贩的途径如出一辙,几同复制,令人深思!

(一)私贩利润惊人:在中国封建时代,政府的食盐专卖政策造成食盐供需之间的严重脱节,为贩私活动提供了一个有效的需求市场,从而刺激了一些人对盐利的追逐,利之所在,人所共趋。在宋代,随着食盐专卖制度的进一步强化,违禁制贩私盐的活动无论其规模还是其严重程度都发展到一个空前阶段,远非唐末、五代所能及,给宋代政治、经济以巨大影响。参与制贩私盐者不仅成份复杂,且人数众多,遍及各地。宋代私盐问题是唐末、五代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成为中国封建社会贩私活动的一个高峰。沿用史继刚先生的话说,私盐是盐专卖制度的产物,盐专卖使官盐质劣价昂,定销界使官盐不能便民。

现代社会,利润高、需求量大与正规盐数量少的矛盾仍然是私盐泛滥的直接导因。据山东省一盐场的销售人员介绍,目前,我国工业盐出场价约为100元/吨,加碘食用盐出场价为300元/吨,而在食盐零售市场,1000克加碘食用盐一般是1.7元,也就是1700元/吨,有的市场更是高达2000元/吨。从出厂到零售之间巨大的价格差,必然成为“私盐”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青海盐湖资源丰富,仅柴达木盆地就有30多个盐湖,面积达12万平方公里。丰富的盐湖资源成了非法盐贩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非法盐贩只要拥有一辆拖拉机,就可以往返于盐湖之上,偷采原盐。他们生产的私盐主要流向农牧区。

青海省格尔木市盐务监督办公室主任赵正中告诉媒体,近年来,察尔汗生产钾肥排放的工业废盐有近8000万吨,工业废盐与食用盐外观十分相近,利用其制贩假盐利润惊人,所以不法分子从盐湖偷运工业废盐制贩假盐屡禁而不绝。在察尔汗一车20吨的工业废盐价值150元,折每吨7.5元,而正规食盐(加碘)前已述及一吨零售价值1700元。当私盐运到地下加工窝点后,不法分子只需要租一间民房、购买一台粉碎机、封口机和一杆小秤,就可以进行非法的私盐生产,而生产成本不足500元。这些不法分子十分狡猾,为了逃避打击,他们通常将存放工业盐的库房和加工窝点分开,加工多少就到库房取多少,并且经常更换加工窝点。显然,巨额利润是私盐禁而不止的最主要原因。

食盐与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即食盐需求量之大与现实的食盐供小于求的矛盾使得私盐私贩无法避免。若按人均每年消耗食盐3.5公斤算,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扣除地区差异(如食酱油习惯等),年耗食盐应在2800吨以上。但据汕头市食盐专卖局一位负责人介绍,汕头下辖的潮阳市是一个拥有250多万人口的县级市,2000年全年经盐政部门供应的食盐仅900吨,与实际需要相差甚远,差额部分必为私盐无疑。在潮阳市,一些市民说,这些年来,他们吃的都是“海盐”(无碘的私盐),每天清早都有很多盐贩子用自行车、摩托车把私盐送到各个食盐销售点。

可见,一方面是贩私的巨大利润,而另方面是正规食盐的供应不足,于是私盐成为了解决这对矛盾的不二途径。

(二)管理力量不足:缺少必要的稽查经费,这是造成私盐私贩的又一重要原因,且古今一理。史继刚先生在他的文章中谈到,宋代盐户的私煎盗卖之所以禁而不绝,也与当时官府在对盐场的控制和管理上存在实际的困难分不开,这突出表现在东南诸路的海盐产区。东南海盐产区,盐场散布,官府限于人力、财力,不可能在各处都配置足够多的巡察人员时刻提防,自然给盐户私煎私卖以可乘之机。宋仁宗景祐时,吴遵路曾奏:“楚之盐城,造盐之场七,皆售县仓。亭灶棋列,相去且百里,掌出纳者以仓为主而不出郛郭,故私煮盗贩散漫不能禁”[3]。“相比之下,西北解池盐、四川井盐等产地则比较少”。这是因为北宋时解池盐主要集中在河东路之解县、安邑两地,官府便于控制和管理,特别是在盐池周围还派有兵卒(名日护宝都)日夜守护,畦户冒禁私种盐(解池盐的生产在当时称作“种盐”)的风险很大。而在四川井盐产地,一方面是盐井的开凿困难,成本很高,同时也与朝廷在四川的食盐政策有关。北宋时,朝廷对四川井盐的生产基本上是放任民间自由经营,在政策管制上比较宽松,自然就谈不上违不违法的问题了,直到南宋初赵开总理四川财政,将川井盐“尽榷之”,才导致井户“多凿私井”[4]的现象。

反观现实,以青海为例,格尔木盐务监督办公室仅有两名工作人员,负责查办辖区盐湖面积5940平方公里内的私盐贩运。格尔木市盐务监督办公室主任赵正中说:盐贩子势力很大,一个人去执法连性命都难保,我们俩人每次出去执法都提心吊胆。

据青海省盐务管理局局长段晓昆介绍,青海省盐业管理部门力量薄弱,缺乏必要的稽查办公经费。青海省有着12万平方公里的盐湖,比两个宁夏(5.18万平方公里)还要大,但许多地方有盐却没有管盐的人。青海省盐务管理局只有5名稽查人员,而全省大部分县都没有专门的稽查人员,稽查人员大都是盐业公司的兼职人员,每个县只有一、两名。如此单薄的稽查力量,打击私盐谈何容易!

到目前为止,青海省盐务管理局只有办公经费,却没有稽查经费,稽查经费全靠东拼西凑,有的工作人员只得自掏腰包办公,而在各州(地区)、县,盐务管理部门的办公经费则全部依靠经营收入,因此,打击私贩难以步入规范轨道。

如此的管理队伍、管理力量、管理经费、稽查经费,奢望禁绝私盐私贩,岂不难哉!

(三)盐官监守自盗:为了加强盐业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宋政府专门在各盐产区设官置吏,负责盐的生产、收购和运销工作,各盐监、场、务也设有专官具体负责场内事务。如在东南沿海各盐场中,负责盐的生产有催煎官,负责收购的有买纳官,负责将盐货转出仓场的有支盐官等。然在两宋时期,因政府食盐专卖制而来的丰厚的盐利对社会各阶层产生了极大的诱惑力,盐场官吏也不例外,因而他们往往置朝廷法规于不顾,利用职权营私舞弊,盗卖官盐即其表现之一。宋代盐仓、场官吏盗卖盐货的现象很普遍。北宋时,解池等地盐场官吏就常“盗官盐贩鬻以规利”[5]。在东南盐产区,盐场官吏不仅经常克扣盐户煎盐本钱以中饱私囊,而且“盐司及诸场人吏类多积私盐以规厚利”[6]。盐官积累私盐的办法很多,如催煎官“不谨火伏”[7],纵容盐户私煎,并从中攫取一部分归己;买纳官则在收购盐户交纳的盐货时以种种借口多方刻剥盐户,如借口食盐在仓场久积会有损耗而要求盐户须缴纳一定的“耗盐”,通常是“每正盐一石纳耗盐一斗”[8]。又有所谓的“泥盐”之征,“泥盐者,旧有鄙夫,厕迹场、监,扫掠着地之盐,掩为食利之私,其后流弊,遂于亭户所纳官盐明收十分之二,名曰泥盐”[9]。

除了这种公开的、赤裸裸的掠夺外,买纳官还玩弄各种奸猾手段,在收纳盐户盐货时“大称斤重”[10],刻剥盐户,如此种种,不一而足。他们将这些取自盐户而不入帐籍的“泥盐自行私卖”或“将倍称入敖官盐卖而归私”[11],牟取厚利。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甚至和前来盐场支取钞盐的盐商勾结,以合法之名行非法之私,将官盐大行搭带出场。南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1157)有人陈告:“近来客人就场支盐,多有不便,至有每袋搭带出八十斤者”[12]。特别在淮南诸支盐仓场,搭带问题尤为突出,“支盐仓与买纳场相为表里,务欲招诱客人,或守客人计嘱,往往多搭斤数,有至数千斤者”。在宋代,为官府转运食盐的船工纲梢也多加入到贩卖私盐队伍中,如前往盐场装船转搬官盐的纲梢往往利用官盐装船之际,趁机扫掠拿取或“扫袋偷窃”[13]着地之盐,甚或“盗官盐而卖之私”[14]等等。于是便有盐场官吏在官盐装船时常常“受纲梢计嘱,搭带斤重”[15]之现象。由于盐仓场官吏的大肆盗卖官盐,造成官盐严重亏缺,这种缺口的填补最终还是落到了盐户的头上,从而进一步加重了盐户的负担。

所有这些被盐场官吏、诸色人等偷窃盗卖的官盐无疑成为了宋代私盐的重要组成部分。

照观现代社会,盐场管理者与外界内外勾结盗卖私盐的事件屡屡发生,这自然是私盐屡禁屡兴的主要原因之一。河北省黄骅市私盐严重泛滥,原因是当地盐政部门一些腐败分子执法违法、与盐贩子内外勾结。深究黄骅私盐泛滥的原因,一方面是私盐贩子目无法纪、有恃无恐,另一方面则与有关盐政部门管理涣散,执法不力,部分人员内外勾结,徇私枉法不无干系,致使黄骅市成为私盐禁而不止的“重灾区”。黄骅市盐务管理局原盐政科科长于金光和副科长刘建军,就因与私盐贩子内外勾结,通风报信,执法犯法而被有关部门查处。

在碘缺乏病高发区的甘肃省陇东地区曾发生了一宗被称为“盐”过其实的“宁县事件”。宁县盐业公司竟将罚没私盐掺入食盐销售,而且这一违法行为持续两年之久。有关部门查明,两年间,共罚没私盐92吨,其中原盐近16吨,盐业公司将罚没劣质私盐掺入食用盐销售达20多吨。

在广东省潮阳市,作为管理部门的盐务局竟也大肆倒卖私盐,国家关于食盐专营的政策在那里却成了一纸空文。潮阳盐务局搞账外经营,倒卖私盐数量惊人。

尤为严重的是,在广东省汕头盐务局,还曾上演了一场盐贩子摇身而为盐务局盐政缉私队负责人,进而又竞争盐务局副局长的闹剧。该局盐政科原有一名科级干部在混入盐政队伍前就是潮汕地区有名的盐贩子,据汕头市检察机关查明,这个人在担任广东澄海盐业公司东鸿分公司经理和汕头盐务局盐政科副科长期间,涉嫌贪污钱款35.5万元,其贪污行为均和私盐有关。因为这个人贩卖过私盐,熟悉私盐买卖,所以当地不少盐贩子纷纷向他“进贡”以得到他的关照。

在媒体采访调查中,盐业系统有关人士说,“黄骅事件”、“宁县事件”以及“潮阳现象”的出现不是偶然的,眼下,首要的是整顿盐业管理和执法队伍,认真解决盐政执法人员不纯的问题,对盐政执法人员与私盐贩子权钱交易,倒卖食盐生产许可证、批发许可证、运输准运证,一经查实必须清除出盐政队伍,触犯刑律的要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另有管理体制不顺、缺乏适宜的地方法规及相关部门尚且不能形成合力等诸多因素。

三、私盐泛滥的严重后果

私盐泛滥已经成为了当今社会严重的社会问题,后果相当严重,对和谐社会的建设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必须正视并加大打击力度,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一)食后不适症状:1999年4月,一民工在广东汕头市区一小吃店吃了一盘饺子后,出现休克、呕吐症状。经卫生部门检查,发现问题出在盐上,那家小吃店用的是私盐,内含可致人死亡的亚硝酸盐。这种显性的危害尚且可以及时发现,而潜在的危险则是难以预防的,故而危害更大更惨烈。

(二)使得欠发达地区发展阻力更大:由于我国部分地区饮食中摄入碘元素较低,食用盐中加入碘酸钾是改变这种状况的最佳途径。目前,我国实行食盐专卖制度,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为了消除碘缺乏症。但据中国盐业总公司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全国有1300多个盐场(厂),其中国有大中型盐场6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基本都能遵守国家食盐专营政策、法规,按照国家计划、要求组织生产和销售。问题是全国小盐场数量众多,盐质低劣,销售手段五花八门,劣质低价,冲击食盐市场,严重干扰我国碘缺乏病的防治工作。

2004年,卫生部组织了新中国成立以来范围最广、深度最大的一次全国性碘盐监测,监测暴露出的问题令人担忧:西藏、青海、新疆、四川、甘肃、海南、重庆7地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尤其是西藏、青海、新疆等省(区)一直是消除碘缺乏病的难点地区,至今尚未达到阶段性目标。

病灾区恰恰是私盐最为泛滥的地区!前已述及,青海盐湖资源丰富,是非法盐贩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宝藏。他们利用生产钾肥排放的工业废盐制贩的假盐主要流向农牧区。工业盐中含有亚硝酸钠、砷、碳酸钠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可能导致慢性中毒,严重的可致人死亡。人体缺碘,除了会患上俗称大脖子病的甲状腺肿大外,还会造成新生儿脑损伤和婴幼儿智力低下。来自青海省地方病预防办公室的统计数据表明,由于私盐大量走进农牧民的餐桌,很多农牧民群众缺碘。目前青海共有碘缺乏症患者近18万人,其中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5.5万人,克汀病患者2000多人,亚克汀病患者12万人,缺碘使这些地区儿童的智商水平比不缺碘地区的儿童低十五个百分点。最新的监测结果显示,这些地区形势依然严峻,有些指标还出现了严重的退步,西藏非碘盐率高达38%。在全国7个省份尚未实现消除碘缺乏病阶段目标的情况下,部分已实现或基本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的地区也出现严重反弹。

1999年底,汕头五个行政部门对达濠区的小学生进行抽查,发现患轻度甲状腺肿大人数的比例高达26%,其中的祸根就是长期食用私盐。

在全国其他私盐重灾区,因食用无碘盐导致的甲状腺肿大等碘缺乏病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全民补碘计划不可能实现。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是碘缺乏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专家说,我国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口达7亿多,轻度缺碘或碘营养不足已波及所有人群。据专家估计,在1017万个智力残疾患儿中,80%归因于碘缺乏,并且每年有600万新生儿出生在碘缺乏地区,如果不加防治,碘缺乏将对我国的人口素质产生严重影响。建设和谐社会,提升民族素质,杜绝私盐,消灭碘缺乏病刻不容缓,任重道远!

四、结语:几点思考

千年前的宋代海盐私贩模式竟被复制至当今的食盐生产销售领域,不由得人扼腕叹息。何以私盐屡禁不止呢?是打击力度不够还是体制机制问题,颇值深思!

关于管理人员不足的问题:在现代中国,官场有多少是叠床架屋,人浮于事,可是为何偏偏却在要害的盐业管理上节约编制,以致造成管理队伍单薄,煌煌一个青海省盐务管理局却仅有5名稽查人员,且大部分州县多无专门的稽查人员,无法实施有效的管理。如此希冀遏制私盐现实吗?

关于管理经费紧张的问题:中国经济腾飞已是不争的事实,难道就缺那点钱吗,使得盐务管理局只有办公经费却无有稽查经费,全凭东拼西凑,有时还得自掏腰包,州县更是连盐务部门的办公经费都要依靠经营收入,岂不荒唐至极?如此这般的缩减经费,还能奢望严厉打击制私贩私吗?宋朝时卢秉“奉使淮、浙治盐法,与薛向究索利病,出本钱业鬻海之民,戒不得私鬻,还奏,遂为定制”[15]。虽则文后论曰“秉不免于阿徇时好,行盐法以虐民”,但毕竟开了用官钱制止私贩的先例。历史是一面镜子,当今可择善而从之。

在任何历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