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TOC\o"1-5"\h\u
27303
摘要
4
10325
关键词
4
32719
引言
5
26501
一、生平
5
18152
(一)国内学习及创作经历
5
604
1.幼年时期
6
11154
2.踏上音乐之路
6
9195
3.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时期
6
2786
(二)留苏经历
7
8744
1.留苏学习经历
7
835
2.留苏创作经历
8
2271
(三)回国后的教学工作及音乐创作经历
8
25652
1.回国后的教学工作经历
9
6378
2.回国后的创作经历
9
17690
二、音乐作品
10
17989
(一)作品表
10
17282
(二)音乐创作风格与特点
12
21444
1.以作品交响曲《交响狂想曲》为例
12
11392
2.以声乐独唱作品《田里草青青》为例
13
24946
3.以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为例
14
12825
三、教学贡献
15
10974
结语
15
5329
参考文献:
17
23779
致谢
18
摘要
邹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国家派送到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的音乐家之一,1960年回国后,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直至去世。文章通过对邹鲁儿子邹向平的第一手采访资料及相关文字资料地整理与分析,对邹鲁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教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地梳理,以求对邹鲁先生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关键词
邹鲁;经历;作品;教学
引言
邹鲁(1927-1972年),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原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讲师,曾公派留学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直至去世,享年45岁。今年的10月11日,是邹鲁先生诞辰91周年,46年前,邹鲁先生因患急性阑尾炎,加上文革时期落后的的医疗水平不幸地离开了人世,但邹鲁先生在世时所创作的大量声乐、钢琴、器乐作品,以及他求真务实的创作、教学精神却永远的留了下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关于邹鲁先生较为详细的文字介绍,所以笔者将通过此篇文章对邹鲁先生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及教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
生平
邹鲁人生经历简表
1927年10月11日
出生于四川仁寿县分水乡
1940年
第一次走进四川音乐学院。
1945年
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
1946年
与刘文晋先生一道参加了轰动全国的“李闻追悼会”并担任悼歌的演唱及其他工作。
1949年
邹鲁先生毕业后就职于成都某中学校
1950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解放后的成都艺专把邹鲁聘回学校,初时作政治工作,后转至教学岗位。
1954年
邹鲁先生本到北京以青年教师身份顺利考取公费本科留学生,应国家集训要求赴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
1955年至1960年
被国家派送至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
1960年
邹鲁先生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完成本科学习后回国。
1963年至1966年
中国开始开展“四清运动”,应学校要求,赴西昌劳动与居住。
1972年
邹鲁先生担任了四川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教学工作并兼任教研组长
1972年的秋天
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离开人世。
(表1)
(一)国内学习及创作经历
1.幼年时期
1927年10月11日,作曲家邹鲁先生出生于四川仁寿县分水乡的一个偏远小镇上,虽然这个地方在当时来讲是一个比较穷困且偏远的小农村,但是因为邹鲁先生家里经营着一个能够维持生计的小旅店,再加上一点田地的额外收入,所以家境自然要相对于县里的其他人来说稍稍的好一点,生活条件并不是特别的艰苦。但是,邹鲁先生的父亲因为幼年受到刺激的缘故邹鲁父亲因为很小的时候和一大帮孩子去坟地里翻别人的坟玩,但是因为坟地里面有别人为保护坟地所设置的毒气,毒气因为外界因素开始往外冒烟,导致其中几个小孩被毒气毒死,其他逃跑成功的小孩都被吓坏了,其中邹鲁的父亲也因此事刺激导致成年后精神失常,甚至病态。
,所以后来身体一直抱恙,于是,整个家庭的重担基本全部落在了邹鲁先生的母亲身上。不仅维持了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要担负所有孩子教学的重任。
2.踏上音乐之路
邹鲁先生自幼学习非常努力,喜欢在山坡上读书,尤其热爱画画和书法。1940年,邹鲁先生的中学音乐老师带着他到省城考试,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机缘巧合,使邹鲁先生第一次走进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就被这个地方深深地吸引。此后,开始学习钢琴,音乐生涯由此开始。
1945年,邹鲁先生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该校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完全免费的公费制学习资格。在校期间,邹鲁先生向许可经先生、刘文晋先生等学习作曲理论,向蒋樵生先生学习钢琴。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邹鲁先生对作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作为了终身的事业。
3.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时期
邹鲁先生的主科老师刘文晋,也是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第一任系主任,曾在《忆邹鲁同志》刘文晋:《忆邹鲁同志》,《音乐探索》,1992年第4期,第21页。
中提到他刚应聘到省立艺专任教时,几个音乐科作曲专业的学生热情地接待了他,邹鲁就是其中一个,当时的邹鲁刚刚念完一年级。因学生们都渴望系统地学习作曲的理论和技术,刘文晋先生便尽力的为他们开设了作曲相关课程。在此期间,邹鲁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上乘,在作曲课中充分的显示了他的才华。
邹鲁先生在与刘文晋先生的学习交往中,受到刘文晋先生的影响和感召,再加上对新生活的热烈向往,对国民党极为痛恨与反感。1946年,邹鲁先生与刘文晋先生一道参加了轰动全国的“李闻追悼会”,在此期间并担任悼歌的演唱及其他工作。之后又参与到声援“四·九血案”及其他的一些学生运动中。
新中国成立以前,社会上有很大一批非常希望有新社会出现的进步青年开始组织各类革命活动,其中包括很多类似地下党、地下青年这种完全积极向上的组织。在成都本地,这类人群对于当时的黑暗政府来说叫做“进步青年”、“地下组织”,因此他们到处躲避,担心被抓。具邹向平口述,邹鲁先生则是参与过这些组织的其中一员,并在解放前为此写过很多革命歌曲及革命诗歌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邹鲁先生早期作品是以革命歌曲为主。
此后,因常常秘密地从收音机中听到解放大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也从莫斯科的广播中听到苏联动人的音乐,萌发了努力学习苏联音乐的念头。
(二)留苏经历
留苏学习经历
1954年,邹鲁先生本科毕业五年后到北京以青年教师身份顺利考取公费本科留学生,赴苏联重修作曲专业本科。在考上的这批人当中作曲专业的一共只有三人,除邹鲁先生以外另外两人分别是作曲家朱践耳和瞿维。邹鲁先生是这三个人中唯一一个科班出生,真正以青年教师身份考上的,并且还是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
1954年至1955年,邹鲁先生应国家集训要求赴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1955年至1960年,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院作曲系学习。在这五年的留学生活中,他努力钻研学习,并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到多民族的苏联各地游历采风,与当地的各类民间音乐接触,获取当地音乐素材。那时宝成铁路还未开通,从成都去莫斯科,需要先坐火车到北京转车至黑龙江,然后再从黑龙江穿过西伯利亚才能到达莫斯科。尽管旅途艰苦,邹鲁先生留学期间依然坚持每年寒暑假回国,与家乡和母校保持了十分紧密的联系。
继邹鲁先生之后,连续几年时间川音再没有教师送至苏联留学,后来又面临中苏关系紧张,因此,他是文革前唯一一批完整在苏联接受专业训练的作曲本科生之一。
在学习上,其子邹向平曾在《忆父亲——纪念邹鲁诞辰75周年》中写到:“我曾在邹鲁留下的学习笔记中,发现了他在主科老师巴拉萨年那里上课时的详细笔记。里面有对乐曲、配器问题的写作、修改细节。作为已经在国内从事作曲教学的青年教师,他非常珍惜在外国老师那里获得的指教。不仅于此,笔记中还记下了他和老师的意见不同,坚持自己处理方式的想法。这种独立思考的性格和修养似乎是他在长期认真读书写日记和作文章的习惯中培养的。”邹向平:《忆父亲——纪念邹鲁诞辰75周年》,《音乐探索》,2002年第4期,第92-93页。
可以看出邹鲁先生在苏联的五年学习生涯中十分刻苦努力,不仅用心学习西方音乐作曲体系,还坚持保留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做到了自己独特的作曲风格。
2.留苏创作经历
邹鲁先生留苏期间的主要作品是交响曲《交响狂想曲》,同时也是他的毕业作品,除此之外另外还创作有《交响组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及众多的钢琴曲、小提琴曲等一系列作品。在当时来讲,除了朱践耳之类的人以外,国内很少有人可以达到这个创作水平,基本可以说是国内的最高水准了。
俞抒曾在《植根故土借石它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中写到:“作为中国留学生,《交响狂想曲》这部作品的创作,事实上代表了50年代中国青年作曲家们所普遍追求的艺术目标。”俞抒曾:《植根故土借石它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人民音乐》,1993年第5期,第41-42页。
由此可见,邹鲁先生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到苏联留学,更是学以致用为我国带回了更加优秀的作品。
(三)回国后的教学工作及音乐创作经历
回国后,原本计划是再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攻读作曲研究生,但因为中苏关系紧张的缘故导致没有成行。国家当时专门针对这批留学生下达很好的政策,凡是留苏回来的人员都可以自由选择到上海或是北京这两所音乐事业比较繁荣的大城市工作。尽管很多人都希望邹鲁先生留在北京,但是出于对母校的热爱,又加上时任四川音乐学院校长常苏民十分重视邹鲁先生的才华,专门派人去北京将他接回母校,因此邹鲁先生选择回到四川工作。回到四川音乐学院以后,校长就将他分配到了原来学校唯一的一栋三层楼建筑里居住,其他住在这栋楼里的所有人全都是校级领导干部等,可见学校对他的看重。
约七十年代,四川省成立第一个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此乐团第一个手稿是由常院长让邹鲁先生起草的。因为当时只有邹鲁先生是唯一一个有留苏学习经历的音乐家,具体知道该如何创建一个乐队,所以在文革动乱时期提议让邹鲁先生来起草这个事情。
回国后的教学工作经历
建国初期,由于苏联在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对中国的援助,所以新中国早期的音乐事业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的影响。尽管如此,1960年,邹鲁先生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完成本科学习后回国,求学经历使得邹鲁先生在作曲方面除了能够完整的掌握以西方音乐为背景的俄罗斯作曲基础理论体系以外,同时也拥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因为受到中国文化熏陶的音乐体系。因此在作曲教学中,不仅完整的西方作曲理论体系教给学生,还叮嘱学生不能够忘记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
1963年至1966年,中国开始开展“四清运动”,且正值我国在生活上最困难的时期,除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学校的管理也较为混乱。要求所有老师学生全部到西昌去居住一至两年,回来之后又因为政治动荡需要经常参加一些教学之外的劳动。尽管在此期间生活异常艰辛,也并未打击到邹鲁先生的创作和教学热情。
在1960年回校至1966年“文革”开始的六年间,不断的有各类运动以及下乡工作,但是他在教学上却一丝不苟,培养了好几班优秀的学生。可惜的是他在川音的教学工作仅持续了六年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文革”的开始使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几乎全被打乱。
1972年,我国的经济情况开始好转,开门办学的师生分批回校,教学秩序也逐渐正常。邹鲁先生担任了本科作曲课的教学工作并兼任教研组长。可惜好景不长,1972年的秋天,“九·一三”事件之后,瘫痪了多年的学校准备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邹鲁先生和原负责教务工作的江隆浩先生一起准备去上海参加会议。按照当时学校的安排,川音将吸取一些外地的经验把学校办得更好。当一切准备就绪,临行前却突然感到腹痛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已经混乱多年的医院将邹鲁的病情拖延了下去,在经过住院、转院、转科和3次大手术之后,邹鲁先生的病已由常见的疾病恶化成全腹膜炎,然后是败血症,最后终于无可挽救,仅仅二十多天就离开了人世,年仅45岁。
2.回国后的创作经历
1965年,国内开始搞“革命样板戏”,“样板戏”的创作在“文革”期间被描述为是与“旧文艺”的产物,强调它们开创“文艺新纪元”的意义,也就是说邹鲁先生在国内终于可以写一些能够用得上的作品了。这时候的邹鲁很想要创作一些“样板戏”作品,但是因为他的工作地在成都,离政治中心北京较远,并不能真正的为“样板戏”创作作品,因此心里很是郁闷。特别是当他知道很多有名的作品,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芭蕾舞剧《白毛女》等都是由他的同学创作时,心里更是苦恼为什么那么多不是留苏的人员或仅有一点音乐专业基础都在北京写“样板戏”,而他却在这里什么都发挥不出来。虽然李德伦一直鼓励他,让他到北京去发挥自己的才华,但是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所以邹鲁先生并没能够完全的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不幸去世了。
音乐作品
邹鲁先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其中声乐代表作有《老汉再活七十年》、《清清渠水滚滚流》、《迎新年》等,器乐代表作有《交响狂想曲》、《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等。除此之外,还发表有学术论文《清歌爵士音乐》《清歌爵士音乐》是一篇与亚欣合写的作品,具体刊载不祥,由其子邹向平文字记录有该篇文章发表。
、《谈电影“白毛女”的音乐创作》《谈电影“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原登载于1951年9月26日《川西日报》,后收录于《四川音乐学院百名老教授论文作品选集(上)》。
、《协奏曲创作表现手法的特点》邹鲁生前并未发表《协奏曲创作表现手法的特点》该篇文章,是应当年管弦系邀请所作的一份学术讲座稿。20年后,其子邹向平根据邹鲁原讲座遗稿整理后发表至《音乐探索》,1983年第一期。
等。
邹鲁先生的大型器乐作品大多都是在留苏期间所创作,回川之后因各方面条件的局限,再没有创作过大型的音乐作品,更多则是声乐作品,以歌曲和合唱作品为主,其中就包括了“文革”期间创作的大量革命性题材的合唱作品。
作品表
由于邹鲁先生的各类作品一直没有人进行很好的整理归纳,所以目前能够查阅到的标题较为完整的作品整理如下:
类别
作品名
声乐作品
《老汉再活七十年》
《打算盘》
《高山筑田歌》
无伴奏合唱曲《开山筑田歌》
合唱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进行曲》
《消灭美帝侵略者》
《战马呀,我的好伙伴》
《建设新矿山》
《迎新年》(词曲)
《爱国心》
《青年进行曲》
《工农联盟力量大》
《民主改革歌》
《我是一枝花》
二部合唱《我们的祖国》
《灭蒋匪》
《工农联盟力量大》(词曲)
合唱曲《募寒衣》
《集棉小唱》(作曲)
《爱国模范冷月英》
《小朋友讲卫生》(词曲)
重唱、二声部合唱《工人进行曲》
《清清渠水滚滚流》
《挑瓜》
《田里草青青》
器
乐
作
品
交响曲
《交响狂想曲》(1959年毕业作品)
《交响组曲》
小提琴
《回忆》
《舞曲》
《即兴曲》
《欢乐的牧野》
《主题与变奏》
《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
钢琴
独奏曲《故事》
独奏曲《恋歌》
独奏曲《四川花鼓》
奏鸣曲《青春之诗》
《花鼓迎春》
《舞曲》
《主题与变奏》
论文作品
《清歌爵士音乐》(论文,与亚欣合写)
《谈电影“白毛女”的音乐创作》
《协奏曲创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乐曲内容及形式结构简要》
《没有旋律的歌》《没有旋律的歌》原文(一)至(十三)分别登载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的《成都快报》星期一版,分三次载完,使用笔名辛黎(邹鲁)。后收录于《四川音乐学院百名老教授论文作品选集(上)》。
(表2)
音乐创作风格与特点
邹鲁先生作品中的旋律主题素材大多都取材自民间,他创作一首音乐之前往往会亲自到这个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由此可以体现出他对民间音乐的珍视程度,以及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各类素材在他创作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蔡旭曾对邹鲁先生的部分小提琴、钢琴作品做过一个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在邹鲁先生《钢琴小提琴选曲》中,每一部作品都极为精悍、简洁、格调清新,且旋律美妙动人,不仅闪耀着鲜明的光彩,还表达出了作者邹鲁先生多种多样的音乐思想,及在学术追求上的孜孜不倦。蔡旭:《论邹鲁先生钢琴、小提琴曲中的主题及发展手法》,《音乐探索》,2006年第4期,第75-81页。
另外,从邹鲁先生曾在《没有旋律的歌》中写到的“快打开你灵魂的窗子吧,让那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快打开你灵魂的窗子吧,去迎接那真实的歌,那音符所包含的内在的意义。”可以看出邹鲁先生的作曲宗旨是音符与真实情感的结合;从“音乐水准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普及的基础上。脱离了群众的提高,往往会走入艺术的专有与包办主义的路。犹如提高生活水准,部分人的提高便形成了阶级的划分与个人的享乐。”中可以看出,邹鲁先生认为音乐的创作必须建立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否则将不是一首好的作品。
以作品交响曲《交响狂想曲》为例
俞抒曾在《植根故土借石他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中提到邹鲁先生曾为《交响狂想曲》亲笔草写了一篇提纲,原稿如下:
“狂想曲”试图表现祖国人民乐观、欢腾的精神面貌,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建设社会主义充满无穷力量、信心、勇往直前的豪迈英雄气概。
第一段:(引子性质的)豪迈、壮阔,意味英雄气概的人民和伟大祖国的风貌。
第二段:变奏曲的。主题采自云南民歌绣荷包。开头是田园风味的、歌唱性的,而后是舞蹈的、热烈欢腾的。
第三段:信天游(陕北民歌)作主题、深厚的、抒情的,对祖国历史的怀念与欢畅。
第四段:创作的主题,轻快、热烈的舞蹈,欢乐的情绪2/4。
第五段:优美、抒情,清淡而色彩性的。是第二、三段主题重叠的复调结合。这之后,有一个第四段的省略再现。
第六段:辉煌的尾声。是引子主题和第四段主题主要音调的重叠再现。音乐性质这里已有所改变,象征英雄的祖国人民以巨人的步伐向前迈进。俞抒曾:《植根故土借石它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人民音乐》,1993年第5期,第41-42页。
从以上邹鲁先生本人对作品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交响狂想曲》的内涵主旨以及自由的曲式结构,有中心环续的特征。且此曲中选取了陕北民歌《信天游》,和云南民歌《绣荷色》作为发展的主题和音乐变奏之一。管弦乐色彩的多样、宏大、优美和细腻的变化,再加上流畅的写作,都显露出了邹鲁先生作曲的功底和高超技能。除此之外,还体现除了邹鲁先生对歌颂祖国的满腔热血。
以声乐独唱作品《田里草青青》为例
谱例1:声乐作品《田里草青青》邹鲁词曲,以笔名辛黎登载于民国三十八年《建设晚报》。
《田里草青青》是一支以山西民歌作主题而发展完成的歌曲。它洋溢着无限生命的活力与力量,有响亮的音节,有自然的音韵。其中,第一二小节及五六两小节是原歌曲本来的面目。邹鲁先生沿着这支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保留了原歌曲的意义,还凸显了自己的作曲风格。
从图中可以看出歌曲坚决有力,就像歌词“田里草青青,太阳慢慢升,一样的流水流呀流到东”所示,充满了生气。纵然是较弱、弱的地方,也依然充满了力量,结尾更是有力而壮大的。
3.以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为例
谱例2: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第一乐章
邹鲁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第一乐章“青春之诗”中将“压缩型”节奏与大音程的结合,从谱例中可以看出节奏逐渐密集,旋律从开始的四、五度直线向下,后又以三、四度逐步向上跳进。使得音乐表现出一种赋予朝气、有活力、充满热情、大步向前,以及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音乐形象。
第二乐章“恋歌”在织体多变性的处理上与第一乐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声中表现出特有的色彩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质朴中渗透着古典的淡雅与恬静,时而神秘,时而开阔,时而又具有战斗性。尽管如此,在变化多端的和声色彩中又不失清晰的逻辑性。
教学贡献
在川音的六年教学工作中,他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认真负责的培养学生,并一再的叮嘱学生作曲一定要落到实处,先走下去熟悉生活,感受生活后再作曲,切不可老是关在琴房力冥思苦想。他多次组织带领学生到边缘山区做田野调查,深入生活、采集民歌。并且在这段时间的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出了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尽管任教时间只有短短六年之久,但是却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育出了如邹承瑞、黄万平、邹向平、毛青南等一大批的优秀音乐人才。
毛青南在《真善美的追求——忆邹鲁老师生前教学二三事》毛青南:《真善美的追求——忆邹鲁老师生前教学二三事》,《音乐探索》,1992年第4期,第24-25页。
中记录到邹鲁先生第一次为他们上课时的场景,满以为邹鲁先生要讲俄罗斯体系的作曲法之类的A、B、C。然而却开门见山地谈起了作曲与做人的关系。告诫学生“要学会作曲首先学会做人。”他还说“不管是作曲还是做人都要努力迫求真善美。”真,即作曲家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要有真情实感,不要虚假,不要哗众取宠;善,即作曲家要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去了解人民,了解生活,了解音乐的源流,善于学习,刻苦钻研;美。即作曲家首先要有美的心灵,才能写出美的音乐。离开了真善美的追求,不管是作曲还是做人都将一事无成。一堂生动的专业课既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又使人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进程中邹鲁先生始终贯穿了这一教学思想予。无论是对学生的作曲还是做人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正是这些谆谆教诲,使他的每一位学生对他都是心存感激与敬意。
结语
通过为期五个月的资料整与采访工作,基本可以较为全面的整理出作曲家邹鲁先生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以及教学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动手实践对小学生自然科学兴趣的培养研究
- 作业设计中的数学思维启发
- 《独处材料作文》课件
- 办公环境下实验室内网的配置与管理
- 办公空间中团队协作游戏的实践与效果评估
- 企业研发中心实验室建设规划实践
- 2025年中国压电器件市场供需格局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
- 2025年中国纸巾(湿巾)市场行情动态分析及发展前景趋势预测报告
- 中国条码打印机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趋势与投资分析研究报告(2024-2030版)
- 营养麦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知识点
- 人类与生态文明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云南大学
- 广元市2024年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试卷及参考答案
- 2024春期国开电大专科《基础写作》在线形考(形考任务一至六)试题及答案
- 2024政府采购评审专家考试真题库及答案
- (完整版)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范本
- 2024年陕西榆林能源集团煤炭进出口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医院的检验报告单模板
- 组织行为学交大网络复习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实训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高清版)TDT 1041-2013 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