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
目录
TOC\o"1-3"\h\u
前言
-3-
一、外贸发展战略概述
-3-
二、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因素
-4-
(一)我国基本国情
-4-
1.企业自身方面
-4-
2.国内环境方面
-4-
(二)国际经济环境
-4-
三、我国外贸发展状况及困境
-5-
(一)我国外贸历史发展情况
-5-
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外贸
-5-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贸
-5-
(二)我国外贸出口存在问题
-6-
1.我国外贸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6-
2.我国外贸企业少有自己品牌
-7-
3.日益增长的贸易摩擦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外贸
-7-
4.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外贸企业灾难性的后果
-8-
(三)我国外贸进口存在问题
-8-
1.外贸依存度过高,隐含经济风险
-8-
2.巨额外汇储备风险
-9-
3.比较优势陷阱风险加大
-9-
四、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
-10-
(一)改变激励型出口创汇政策,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
-10-
(二)调整外资政策,从“量变”向“质变”转变
-11-
(三)内外贸相结合、外需与内需相协调
-11-
(四)以技术进步、提升效益的质量增长型模式替代粗放型的传统出口模式
12-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12-
(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夯实我国外贸出口的微观基础
-13-
(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机制
-13-
五、结论
-13-
【参考文献】
-13-
致谢
-14-
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选择
【摘要】经济全球化有力地加快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部署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也要积极创造条件顺利承接国外的产业转移。入世后的中国,面临更加开放的国内外环境,外贸战略的取向只有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创造国家竞争优势为目标,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通过产业结构与外贸结构的良性互动拉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将促使二者联系更加紧密。因此,认真研究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选择,深入探索外贸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是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领域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外贸战略产业升级战略产业
前言
中国目前正处于“重化工业化”和“高加工度化”的工业化时期,传统产业比重大,产业技术装备落后,交通运输、能源等基础产业发展滞后,多数出口制成品的附加值小,加工程度低,许多都是技术水平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资本密集型半成品和一次加工品。利用产业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由劳动密集型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贸易逆转,获得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其次,外贸竞争实质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开放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与外贸结构关系愈加密切。如何创造条件形成产业结构与贸易结构的有效互动,成为政府决策部门、外贸企业、生产企业认真思考的问题,也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中国入世后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外贸战略需要在最新贸易理论指导下结合产业发展趋势进行适当调整。目前我国处于国际分工的底部位置,居于世界产业链的末端,传统出口产品主要依靠比较优势和价格竞争手段。
经济全球化有力地加快了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一方面要根据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部署经济发展战略,另一方面为了实现对发达国家的赶超也要积极创造条件顺利承接国外的产业转移。入世后的中国,面临更加开放的国内外环境,外贸战略的取向只有以产业升级为核心,以创造国家竞争优势为目标,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外市场和资源,提升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通过产业结构与外贸结构的良性互动拉动经济增长。与此同时,经济的发展又将促使二者联系更加紧密。在高科技日益发达的21世纪,我国出口产品只有依靠发掘动态竞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带动国内相关产业的长足发展。深入探索中国产业升级与外贸发展战略关系协调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对我国外贸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外贸发展战略概述
外贸发展战略是指在国际经济背景下,为优化国内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一国或地区对如何参与国际分工和交换所进行的总体规划和决策。外贸发展战略是一国有关对外贸易发展的目标、措施等的总称,它通常在较长一段时间内实施,对一国对外的贸易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作用。外贸发展战略的制定受两大因素的影响:一是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分工水平;二是一国国内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要素[1]。
一个国家的外贸发展战略,一般而言可以分为封闭型、进口替代型、出口导向型和开放型四种。由于各国国情的不同,即使属于同一类型的国家,如同样实行进口替代的国家,其战略措施上也会存在差异。关于外贸发展战略的类型,我国学者认为较有影响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钱纳里提出的可供准工业化国家选择的出口促进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平衡战略;二是克鲁格归纳的发展中国家实际执行的外贸战略:出口促进战略、进口替代战略和温和的进口替代战略;三是世界银行根据41个国家和地区的资料所综合的外贸战略:坚定外向型战略、一般外向型战略、一般内向型战略和坚定内向型战略。在执行外贸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对外贸易战略的实施会反过来影响前述三个方面的因素,在这种不断的反馈过程中,政府需要经常对外贸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以适应变化了的新形势。
二、我国外贸发展影响因素
(一)我国基本国情
1.企业自身方面
我国外贸企业普遍存在“大的不强”、“强的不大”的特点,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国的外贸企业普遍存在单一的投资主体的问题,虽然历经多次的改革,但一些龙头企业,其内部构成、组织结构仍然比较单一。目前我国的外贸经营集团,虽然资产规模很大,但在企业最重要的内部结构、组织形式等方面仍没有多大改观,仅仅是资产叠加,而不是科学化、市场化的企业重组,形成不了企业经营的合力,因此,在外贸公司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的企业往往处于市场的低端。
2.国内环境方面
从中国的国情和外贸企业发展现状来看,我国外贸企业国际竞争力普遍较低,不具备利用技术、管理、规模等竞争优势进行对外投资的条件。因此,强调企业进行外贸经营必须具备一定优势的外贸公司理论不适合我国的外贸企业。主要原因是受到我国的国内现实条件的制约:一是中国外贸企业平均生产规模普遍较小,缺乏规模优势。我国的企业存在经营分散,集团化程度低,产业集群化规模不足,难以形成规模经济能力。二是我国的企业普遍技术水平较低,投入严重不足.缺乏核心技术优势。三是管理方式落后,企业决策呈现出经验性、随意性和独断性,缺乏管理优势,由此导致企业的发展经常是近利型、短暂型的,而非科学长远和持续型的[2]。
(二)国际经济环境
从必要性或紧迫性来看。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出口遇到极大困难,再加上国内需求不足,使得我国经济发展放缓,国有企业发展吃力。在这种国内形势下,展望未来,看来国际商品市场将仍有一些有利的因素。如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一些国际机构最近预计,继2011年增长4.1%后,2012年世界经济将仍可有2.2%的增长,2013年还将略升1%-1.5%;在此影响下,世界商品贸易预计也将仍有一定程度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也还有许多不利的方面,如目前亚洲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阴影还未完全散去,巴西最近发生的金融风波,又给世界经济增加了新的不稳定因素。
三、我国外贸发展状况及困境
(一)我国外贸历史发展情况
我国的外贸发展历程同中国的经济发展历程一样,都是以20世纪70年代为界,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在两个不同时期内,中国对外贸易的规模、内容、发展战略及对经济的影响明显不同。
1.改革开放前的中国外贸
在改革开放前,我国对外贸易相当有限,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政治上,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和冷战的影响,使得我国对外贸易严重受阻。到改革开放初期我国进出口贸易额仅为206亿美金,并且贸易伙伴也主要集中在我国周边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在外贸的领域上也仅仅局限于农产品和机械为主。在建国之初,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独立自主,实现工业化成了中国政府最大的目标,面对国际上资本主义国家对新生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经济封锁的国际环境和外汇紧缺的国内环境,中国的工业化之路从一开始就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力量,实行自力更生。此时中国的外贸发展战略基本上是一种闭关自守的战略,可以看作是一种极端的进口替代战略。
受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模式的影响,再加上世界市场上主要的进出口国都对中国实行经济封锁,中国采取进口替代战略主要是为了满足本国工业化的发展的,进口替代部门是反比较优势的,基本上都集中于资本密集型行业。为了实施进口替代战略,在对外贸易政策上,中国建立了集外贸经营与管理为一体、政企不分、统负盈亏的外贸管理体制,中央以指令性计划直接管理少数的专业性贸易公司进行进出口。这个时候对外贸易的主要目标是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并力求进出口贸易在总体上达到平衡。进口替代工业化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得中国能够在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的前提下,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出现了劳动力过剩、资本严重不足、消费品严重短缺的状况,使中国进口替代战略逐步走向了死胡同。改革开放后,中国逐步放弃了进口替代战略,开始注重比较优势来扩大出口,逐步实施出口导向战略。
2.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外贸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大力发展经济,进出口贸易业得到飞速发展,改革开放为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建立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大跃进。2000年中国对外贸易额达到4743亿美元,2001年达到5097.7亿美元,2002年达到6207.85亿美元,2003年达到8512.1亿美元,2004年,达到11548亿美元,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德国的第三大贸易国,2005年,达到14200亿美元,2006年为17610亿美元。2007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17万亿美元,2008年中国贸易进出口总额为2.56万亿美元,比1978年的206.4亿美元增长了120多倍,占全球贸易比重由1985年的1.8%提高到2008年的近8%;中国外贸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巨大的,数据表明1978年中国的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4亿美元,而2009年进出口总额则上升为22072.7亿美元,增加了107倍。从世界范围来看,1978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排在世界第29位,而至2009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上升到世界第二位,出口总额则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3]。
可以看出,中国外贸对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已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外贸在我国GDP总额中已经占到了六七成。我们看到这些数字就不难发现我国在改革开放30多年里取得的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实施,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中国的对外贸易指导思想发生了根本变化,充分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市场,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成为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指导思想,加上亚洲“四小龙”的发展经验给了中国许多启示,中国开始由进口替代战略向出口导向战略过渡[4]。在这一个阶段,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的长期隔绝状况被打破,中国开始重视国际市场,首先在沿海地区设立经济特区来吸引外资,鼓励在这些地区进行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加工。在政策措施上先是允许部分地方外贸公司留存一定比例的出口创汇,形成高于官方汇率的汇率调剂,后来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推进。2004年,修改后的《对外贸易法》取消了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限制,从法律层面上赋予了自然人从事外贸经营的权利,并开始全面开放外贸经营权,完成了由许可制及核准制向备案制的转变。入世也进一步为出口导向战略的深入推进疏通了渠道,入世后中国可以享受世界贸易组织稳定的、多边的、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从而避免遭受歧视,为内贸企业进入国外市场创造了条件,使我国大部分出口商品可以按成员国之间达成的约定关税进人成员国市场,有利于扩大外贸出口,入世以后我国逐步在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投资和透明度等五个领域中履行了当初入世的承诺,积极地推进了国内市场化的进程,为建立以国际惯例为基础的贸易制度和市场环境迈出了关键一步,也为出口导向战略的良性深入创造了有利的制度基础。
(二)我国外贸出口存在问题
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对我国外贸企业的打击,使得我国外贸企业不得不思考我国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对策。到底是固步自封、一成不变的依靠低价劳动力和低技术含量的出口模式继续进行对外贸易,还是应该做出调整进一步的在经济一体化中更大的发展机遇成为我国外贸企业最需要考虑的问题。
对于中国来说,经济全球化对于我国企业即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挑战,其中存在的问题要是不能得到解决,那么必然会使得这些企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我国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我国外贸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外贸出口的产品都是以低价格,产品技术含量低,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规模企业为主的形式。由于出口产品档次不高并且低技术、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的出口产品为主。这使得我国企业必将在未来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中遭到打击,因为这样的形式会越来越受到发展中国家的冲击,近几年很多外国企业已经开始把加工基地搬迁到马来西亚、泰国、南美和非洲,因为这些地方有比中国更廉价的劳动力。
尽管20年来我国出口产品结构大为改善,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比重大幅提高(见表一),但由于出口部门与进口替代部门被人为分隔,出口部门对整体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从国内外经验看,越是开放的部门,技术进步越快,国际竞争力越强。我国电子产品出口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从1990年的8%提高到1999年的27%,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这一部门开放程度较高[5]。中国在开放型经济中不仅要获得借助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带来的比较利益,更要借助开放型经济提升和优化自己的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密集产业的比重,利用国际资源和国际市场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出口总额(亿美元)
2930.12
3127.01
3324.56
3524.31
3638.29
3789.37
初级产品比重(%)
9.28
8.56
8.34
8.12
7.46
7.23
工业制成品比重(%)
90.72
91.44
91.66
91.88
92.54
92.77
表一我国出口商品构成表
2.我国外贸企业少有自己品牌
我国对外贸易没有自己的品牌,一味的依靠贴牌必然使得大部分利润被国外的品牌拥有企业所拿去。例如,在中国加工的一件耐克的T恤,在中国企业得不到10块钱的利润,而被耐克卖入市场就能收入几百元的利润。这样巨大的差距正是我国企业需要解决的。
从历史看,我国外贸的崛起,始自加工贸易生产模式。改革开放初期,一无技术、二无资金的我国外贸,凭借地缘、人缘的有利条件,率先引进港资,办起了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此后,我国外贸办起了许许多多小作坊,除了吸收本地30万富余劳动力外,还完成了资金的积累。30年来,以加工贸易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外贸外向型发展道路,虽不是一帆风顺,但取得的成效也是有目共睹的。仅从过去10年我国外贸经济发展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加工贸易始终是推动我国外贸GDP增长的主动力:工业总产值中近八成来源于加工贸易企业创造;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有四成以上来自加工贸易净出口[6]。但是,加工贸易的粗放型发展,也给我国外贸带来土地、能源、人口和环境的压力。我们深刻感受到,现阶段不做加工贸易是不现实的,但继续用粗放的方式来做加工贸易也是难以为继的。由于来料加工企业仅相当于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没有法人资格和独立的财务,盈利方式是结算加工费,完全是照单生产,没有价格自主权,更缺乏议价能力,一旦低成本优势丧失,企业的生存都会面临危机。我国外贸的对外加工贸易没有自己的品牌,一味的依靠贴牌必然使得大部分利润被国外的品牌拥有企业所拿去。
3.日益增长的贸易摩擦问题一直困扰着中国外贸
由于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我国外贸中的贸易摩擦问题也愈演愈烈,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中国共遭受115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以反倾销为主,共75起,总案值127亿美元。2010年伊始,美国、欧盟、印度、土耳其和阿根廷等国相继对中国油井管、铜版纸、PVC胶膜、玻璃纤维、套装等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如此多的贸易摩擦的受害者基本上都是我国企业,这也使得我国不得不对贸易摩擦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也愈加地密切,中国的外贸迅速发展的同时,与其他国家的贸易摩擦也大幅度增长。根据WTO数据统计,自1995年WTO成立以来,WTO成员方的反倾销立案调查中涉及到的中国产品的调查案件占总数的七分之一左右,我国已成为受反倾销调查最严重的国家。美国、欧盟、印度、阿根廷、澳大利亚、土耳其、澳大利来、南非、黑西哥、加拿大、巴西为中国发起贸易补贴调查的前10位国家。目前中国我纺织、服装、家电等主要出口产品受到的贸易制裁定此起彼伏,还有不断升级的趋势。伴随着对外贸易顺差的不断累积,对外摩擦还向投资、金融、汇率等领域延伸。特别是有关人民币升值的问题一直受到来自美国、日本等主要贸易国家的巨大压力。美国攻击中国操纵汇率导致汇率人为偏低的言论甚嚣尘上。如果我们的贸易顺差越来越多的话,今后的贸易纠纷可能会防不胜防,处理不好会影响影响中国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适宜的国际环境。
4.人民币升值可能会导致外贸企业灾难性的后果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必然会让人民币最终走出挂钩美元的局面,然而,在这次的金融危机中,美元对于欧元等主要货币都现实了较大程度的贬值,而人民币因为挂钩美元,所以也使得人民币相对这些货币表现为贬值。但是实际上人民币升值的空间比较大,这就会出现当经济一体化的全面现实,一旦人民币脱离与美元挂钩,那么势必导致人民币大大升值。由于我国外贸企业大部分都还是依靠价格优势占有市场,那么人民币升值对外贸企业的影响是巨大,有分析家认为,若人民币在短期内升值3%,家电、汽车、手机等生产企业利润将下降30%至50%,许多议价能力低的中小企业将面临亏损。我们不难看出,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上,要是我国企业不进行战略上的调整,提升企业的技术含量,挣创品牌,那么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中会使得我国企业和国家遭受到巨大的损害。
(三)我国外贸进口存在问题
1.外贸依存度过高,隐含经济风险
外贸依存度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国或地区进出口总值占该国或地区GDP的比重,用来衡量该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从横向比较,一国的对外贸易依存度越高,说明该国的贸易国际化程度越高,意味着经济发展对外部经济和外部市场的依赖性越高。从纵向比较,一国的外贸依存度提高意味着一国对外部需求的依赖性增强。近年来,随着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程度日益加深,中国的对外贸易飞速发展,而随着我国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的外贸依存度也水涨船高,2007年已经高达70%。下图是1994-2008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依存度的长期趋势图。
图二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依存度趋势图
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既是中国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扩大对外开放、不断增强国力的表现,但是同也意味着外部环境变化对中国的影响在进一步加深,过高的外贸依存度也隐含巨大的经济风险。这方面的风险主要体现在:首先,外部冲击的风险加大,可能因为外部经济的波动和危机的国际传递对我国的经济运行造成不利影响。其次,中国出口的大幅度快速增加对国际市场形成一定的压力和冲击在不断增大。特别是在世界经济增长缓慢的背景下,“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论调正在悄然蔓延。它所要证明无非是,中国经济正在威胁世界的发展,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观点不断翻新,其目的是渲染中国发展的负面影响,并对中国施压,并且这些观点很容易成为一些国家抑制中国发展的口实。最后,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也会更多地考虑别国的反应和态度,需要加深同世界各国的联系和协商,甚至必要时还要做出妥协和让步,这对我国制定独立自主的发展政策也会造成一定的压力。
2.巨额外汇储备风险
改革开放的初期,我国的外汇储备仅8.4亿美元,截至2008年末,我国的外汇储备已经高达1.95万亿美元,巨额的外汇储备给央行实行货币政策带来了阻碍.央行为对冲外汇占款而投放基础货币,通过乘数效应会使流动性进一步过盛,放大金融信贷和利率风险。并且巨额外汇储备使我国承受了巨大的美元汇率风险,当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即刻暴露在巨大的风险当中.由于美元对各主要货币贬值已成为长期趋势,而我国的外汇储备绝大多数被用来购买美元资产,使得持有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越来越大[7]。
3.比较优势陷阱风险加大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收入的提高,劳动力成本随之增加,如果不培育竞争意识,提高科技含量,加快产品升级,增强其竞争力,那么原有的竞争优势将会降低甚至变为竞争劣势,原有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也不一定会成为出口产业。不少国内企业和产业尚欠缺足够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主要甚至完全依赖价格手段,非价格竞争能力极为薄弱,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更低。要重塑国内企业的竞争优势,除了要大力推进企业的制度创新之外,还必须相应推进各类企业的组织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国际市场营销创新,逐步走上品牌化和差异化经营轨道。非价格竞争包括商品质量、档次、品种、花色、款式、服务、信誉、市场适应性和销售网络等方面,而这些最终都体现在产品的品牌上,创出一大批名牌企业和名牌出口商品是增强我国竞争优势的重要举措;增强非价格竞争力也要求各类出口企业逐步走上以质取胜的轨道。
所谓比较优势陷阱是指一国或地区如果完全按照比较优势进行贸易,生产并出口初级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那么在与以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出口为主的发达国家的贸易中,虽然能够获得利益,但是由于贸易结构不稳定,在国际贸易中总是处于不利的地位,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中国出口的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的大规模投入和国家政策对出口部门的倾斜来实现的,出口的商品也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高附加值产口特别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比重很低,中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风险在加大。长期依赖于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粗放型出口,尽管使中国的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但并没有带来国家竞争力的相应提高。
四、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
科学发展观是一种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可以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中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发展的目的和归宿,全面、协调、可持续是以人为本派生出来的,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就是要坚持协调就是要坚持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我国当前经济内外失衡的现状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要求相去甚远,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条件下,调整和改变非均衡趋向,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解决世界经济失衡的现状。从中国自身来看,回归均衡发展是在当今中国经济失衡环境下的最佳选择。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进行我国的外贸发展战略调整,从国家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进行外贸发展战略的定位,可以实现中国的对外贸易以外促内、协调发展.
(一)改变激励型出口创汇政策,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
中国长期奉行的出口创汇政策,使中国对外贸易顺差快速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也与日俱增,导致中国经济的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经济风险增大,也加剧了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现状,如表三所示。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注重协调对外贸易发展的规模与质量、速度与效益间的关系,要加快转变贸易增长方式,通过调速外贸政策、开展对外投资、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内需等途径消除出口激励政策带来的扭曲,逐步消减贸易逆差,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从长期来看,我国未来经济增长主要是依靠投入要素供给的增加以及产业结构升级、技术进步等。增加进口虽然不会直接对GDP总额产生影响,但是进口产品中包括大量的先进技术设备、战略资源等,它们对促进我国的科技进步和生产率的提高有重要的作用,可以促进经济集约化增长,提升产业竞争力,进而促进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因此,必须放弃出口至上的重商主义情结,扭转顺差情结,充分强调进口的重要性,从战略高度,建立选进设备、先进技术特别是战略性资源的进口机制。其基本思路为:
第一,要充分发挥传统经济和现代经济的各自优势,实现整个经济的循环发展。传统经济包括传统农业、手工业、轻工业和地方产业等具有资金含量小、技术构成低、劳动密集度高等特点,现代经济包括重工业、高技术产业等具有资金含量大、技术构成高、劳动密集度低的特点,两者无论在国内经济发展还是在国际交往中都具有各自的相对优势和比较优势。运用平衡发展战略,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推动我国经济的循环发展。
第二,要充分发挥沿海经济和内地经济的各自优势,实现整吟经济的协调发展。内地地区建立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初级产品出口产业,为本地区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深加工产业积累资金,并逐步建立本地区消费品的替代产业,沿海地区基本实现从消费产品到资本产品的替代生产,为内地经济提供产业升级和进口替代产业所必需的技术和设备。这样,可以实现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密切注意和把握国际国内市场动向,促进出口产业和进口替代产业的转化。根据产品周期理论,出口产业有一个从发展到成熟直到衰落的过程,在其衰退前,要尽早进行调整和变换,进口替代产业,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发展为出口产业[8]。
内部均衡
外部均衡
对策
一
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低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扩张性经济政策
二
经济过热/失业率下降/高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紧缩性经济政策
三
经济衰退/失业率上升/低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逆差
政策困境
四
经济过热/失业率下降/高通货膨胀
国际收支顺差
政策困境
表三宏观经济内外失衡表现
(二)调整外资政策,从“量变”向“质变”转变
改革开放至今,外资的大量注入,对中国外贸和经济的增长、就业的扩大、税收的增加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中国引进、利用外资的总体水平并不高,一些国家乘机把夕阳产业转移到我国,并且导致盲目恶性竞争,外资的超国民待遇进一步挤压了本国企业的生存空间。因此,应适时适度调整现行外资政策,促使利用外资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利用外资政策关键是消除现有的FDI政策中的扭曲,而不是简单地限制外资。首先要把引入和强化竞争作为实现利用外资目的的重要途径,包括创造平等竞争的市场环境;外贸政策与投资政策并用,引入进口商品的竞争机制;加强对外资企业并购行为的监管等。其次通过包括人力资源政策在内的多种方式促使外资转移先进技术。以激励和压力相结合的方式使外资转移核心技术,并鼓励其在我国设立高质量的研发机构,并要求外资企业必须雇佣一定数量的本土管理人员。最后要变普遍优惠为重点优惠,有选择地吸引外资,变事前优惠为事后优惠,加强对外资的监管,建立外资绩效的评价体系。
总之,结构调整是适应未来经济全球化形势发展需要的重要举措,是我国21世纪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的战略基础,而外贸结构调整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应当在“十五”时期有所突破,并为提升产业结构作贡献。
(三)内外贸相结合、外需与内需相协调
2008年我国的名义GDP总量为2.49万亿元,经济规模居世界前列,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已不可小觑。考虑到经济发展潜力、人口规模、市场规模,我国无疑是一个大国经济体,从长远的角度来考虑的话,我国应充分挖掘国内市场的潜力,应采取内外贸相结合、外需与内需相协调的均衡发展战略,在发展对外贸易的同时,坚持将扩大内需作为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立足点。因此,通过改善出口结构、提高出口竞争力来扩大出口,促进经济增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面对对外贸易不断扩张的局面,若要化解持续走高的外贸依存度所带来的外部经济风险,提高本国经济防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就必须依靠扩大内需来保持经济的长期稳定和发展[9]。
从中、短期来看,贸易、投资的增长目标应当与特定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与目标相配合,进行适度的调整。国际国内的经验表明,这种灵活的调控机制有利于保持宏观经济的长期稳定和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为此,建议将一些国际收支平衡指标列为“十五”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宏观监测与调控参考指标,特别是货物与服务贸易收支及经常项目收支指标。
(四)以技术进步、提升效益的质量增长型模式替代粗放型的传统出口模式
首先要以技术进步推动贸易发展。目前,虽然中国制造业增长非常迅速,被誉为“世界工厂”,但由于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仍处于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低端,由前一章的实证分析得出制成品出口对经济增长有一定的负作用的结论,主要就是由于我国出口的制成品的技术含量低,产品附加值低,导致贸易条件恶化。发达国家在高技术领域拥有着绝对优势,通过对知识产权的创造、占有、许可和转让,可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在对外贸易领域占有优势地位。中国外贸要想扭转在国际贸易中不利局面,就要以技术进步、提升效益的质量增长型模式替代粗放型的传统出口模式,依靠技术进步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并以对外贸易的发展推动本国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使技术和贸易融合互动,实现“贸易—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升级一促进贸易”良性循环。其次是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升我国出口产业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
加工贸易作为中国外贸的主要贸易方式,对于我国的外贸出口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也引发了一些问题。首先就是发生了所谓的“贸易顺差的国际转移现象”。来料加工与进料加工的最终产品一般都销往国外,但其高附加值的环节并不是在中国生产,中国只是承接了其中的劳动密集型环节,附加值低,在中国境内的价值增值部分自然形成了贸易顺差,中国在此贸易过程中的获利并不多,并且我国的加工贸易对外依存度过高也导致经济风险增大,一量国际大环境发生变化,外资从这些劳动密集型行业撤出的话,会对我国的加工业造成恶劣的影响。同时要以改善外商投资软环境为重点,完善吸引外商投资的法律法规,引导跨国公司把更高技术水平、更大增值含量的加工制造环节和研发机构转移到我国。从国家经济安全和我国经济的中长期发展考虑,我们在合理利用外资的同时,要提高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加工贸易发展中的主导权,逐步改变加工贸易对外资的依存度过高的问题。
(五)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对外投资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基于发展中国家国情的理性的现实选择,因为首先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组建跨国公司进行经营活动,可以绕过东道国的关税与关税壁垒以减少我国的贸易摩擦;其次通过产业转移与对外转移相结合的策略,可以真正意义上实现利用全球市场、在全球市场内进行资源配置,有利于缓解国内的资源约束;再次,作为微观主体的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后,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不断开拓发展空间,增强国际竞争力;最后,实施走出去战略有助于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因为直接投资项目的净流入是中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之一,通过扩大对外投资,可以达到缓解我国的国际收支失衡,减少外汇储备,进而达到抑制流动性过剩的效果。
(六)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夯实我国外贸出口的微观基础
要想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从微观层面就要做到提高我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由于中国企业普遍采取粗放式的生产方式,仅仅依靠廉价的劳动力与原材料获得比较优势,因此其包括环境竞争力、内在竞争力、管理竞争力和总体竞争力在内的竞争力体系指标在世界的排名比较落后。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以提高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应是我国新型外贸发展战略中重要的支撑条件。而培育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在于激励企业的创新机制,建立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加大对企业科研的投入,使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依靠技术创新来创造和维持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等级和质量,才能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方面,严格控制“两高一资”产品出口,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扩大开放和调整产业结构的支持力度。二是深入实施出口品牌发展战略,加大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力度,加强对出口品牌的宣传和保护,促进品牌产品的生产、消费和出口。三是加强规范出口竞争秩序和行业自律,稳步推进外贸秩序法律法规建设,加快建设外贸信用体系,依法处理商业诈骗、低开发票、低价出口等活动[10]。
(七)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救济机制
愈演愈烈的贸易摩擦是制约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并且贸易摩擦将会长期存在,对此应给予充分重视以寻找解决途径。首先,中国必须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推动建立更加自由、更加稳定的全球贸易机制,并且要处理好同主要贸易伙伴国的关系。其实,对于我国日益增多的贸易摩擦问题,我们应该要积极的对待,要多方面做准备。要实现从国家到企业的同时应对,既要充分发挥政府调节作用也要让企业积极应对,运用法律武器维护企业自身正当权益。
五、结论
基于本文的理论和实践分析,我国应积极协调产业升级与外贸战略的关系,一是应用竞争优势战略,促进外贸战略转变;二是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使贸易结构与产业结构更加协调发展。外贸体制改革应和外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相结合,大力发挥行业协会等中介服务组织机构的作用,减少政府对企业的直接千预和管理。三是发展战略产业,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四是加快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整治贸易秩序,优化贸易环境,实现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雪.国际贸易发展趋势与我国的外贸战略调整[J].商业时代.2007(02):21-22
[2]李秀芳.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新变化与外贸发展战略[J].经济问题.2007(06):38-39
[3]金玉娇.论新型的外贸发展战略[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12):55-56
[4]何亚东.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历史沿革与内涵调整[J].国际贸易.2008(02):23
[5]林建红.实现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转变[J].商业时代.2003(14):78
[6]王彦华.外贸发展战略新思考[J].中国经贸.2005(04):34
[7]张燕林,郑礼明.从比较优势到知识产权优势为主导的竞争优势——论我国外贸发展的战略转变[J].现代经济探讨.2005(11):85-86
[8]程先发,付文斌.谈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选择[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2003(06):96
[9]石士钧.调整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若干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00(04):42
[10]何添锦.中国产业在东亚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及结构调整[J].产业经济评论.2003(01):12-13
[11]张盛伟.浅论国际贸易新理论对我国外贸竞争力的影响[J].中国科技信息.2005(11):45-46
[12]霍建国.借鉴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调整我国外贸发展思路[J].中国经贸导刊.2003(10):27-28
[13]WorldBank.“ChinaEngaged.IntegrationwiththeGlobalEconomy”,1997:33-34
[14]DilipK.D.InternationalTradePolicy.ADeveloping–country’sPerspective.St.Martin’sPressInc.NewYork,1990:45-46
[15]VittorioCorbo.Export–OrientedDevelopmentStrategies,WestviewPress,1985:78-79
[16]GeneM.Grossman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羊肉代加工合同(2篇)
- 济南的冬天说课稿8篇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视觉系统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翠月嘉苑5-6#、11-12#、16-17#楼施工组织设计
- 发现与创作说课稿
- myschoolbag说课稿第课时
- 《整百整千加减法》说课稿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机械基础综合设计》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工程合同管理》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演讲稿
- 低空飞行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写作参考范文
- 2018年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单词表
- 成语故事课件一诺千金
- 物业公司环境因素清单
- 国内旅游出团通知书(新版)
- 赶工措施费申请报告
- 全桥逆变电路滤波电路设计步骤
- 蒲公英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抑菌性能
- 4gl语言开发原则及规范--简化版
- 工程量确认单样本(管线)
- 区最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