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融合在风景里的情意-品味景之情味_第1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融合在风景里的情意-品味景之情味_第2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融合在风景里的情意-品味景之情味_第3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融合在风景里的情意-品味景之情味_第4页
【教学课件】微专题课件:融合在风景里的情意-品味景之情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融合在风景里的情意——品味景之情味(第二课时)必修上第七单元微专题二文学阅读与写作活动导入

“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王国维

景语即具有典型特点的景物,情语即情思。具有典型特点的景物中融入了作者深沉的情思,作者的情思通过写景表现出来,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有景的效果。这三篇现代散文又借故都的秋、荷塘月色、地坛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呢?专题活动“美丽的家乡”公众号内容编辑寻找最美的风景品味景之情味散文中的北京风景印象跟随古人,一览山水融合在风景里的情意单元任务微专题1微专题2活动1活动2活动1活动2同一座城,不同之境尝试写作散文微专题3文章妙法巧写景活动1评点最美的风景活动3活动3深味风景尽头的哲理“我笔下的自然”你来品活动2活动目标:1.感悟深情,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2.结合作者生平经历和写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情感。活动4探寻风景里的文化意蕴活动过程任务一感悟深情,探究作者的内心世界三篇散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具体分析。从景物描写中感受从人物活动中感受从抒情文字中感受活动过程三篇散文中的景物描写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课文所写景物所绘画面特点作者情感《故都的秋》《荷塘月色》破屋、碧空、鸽子、槐树、牵牛花、秋草、秋槐、秋蝉、秋雨、秋枣,都市闲人小煤屑路、许多树;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流水;月光、青雾、树影;树色、树姿、远山、蝉声、蛙声晨院赏秋秋槐落蕊秋蝉残声秋雨话凉秋果胜景月下小径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四面清、静、悲凉朦胧、幽静、淡雅、缥缈景物的选取多半是冷色调的日常的生活场景悠闲、惬意、忧郁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忧愁描写荷塘和月色巧妙结合,给人以美的感受景色与自我是契合或互补的活动过程课文所写景物所绘画面特点作者情感《我与地坛》琉璃、门壁、高墙、玉砌雕栏、老柏树、野草荒藤沧桑印记荒园拾趣生命之园古老、荒芜、冷落、沉寂荒芜并不衰败,充满生机充满生命的激情古园映照了我的生活,抚慰了我内心的苦痛园子虽荒芜,但并不衰败,我虽残疾,却不应该颓废安然自适小昆虫:蜂儿、蚂蚁、瓢虫、露水、草叶落日、雨燕、脚印、古柏、草木和泥土的气味、落叶心境不同,所见景致不同;认知不同,面对同样的景致,心情不同。活动过程阅读《故都的秋》中的议论性和抒情性文字,感受作者的情感。秋天,无论是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对故都秋味的热爱、向往、眷念之情。活动过程《故都的秋》情感基调既有颂秋又有悲秋,是一曲对秋的悲凉的颂歌!“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直接抒发了作者对北国秋天的热爱、珍惜之情。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以南国秋味之淡来衬托北国秋味之浓,表达对故都之秋的热爱。活动过程

出家门踱小路观荷塘忆江南寻宁静失宁静淡淡的哀愁淡淡的喜悦不宁静得宁静

《荷塘月色》中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理出本文的情感线索。明线:游踪(外结构)暗线:情感(内结构)活动过程母亲对“我”深沉的爱阅读《我与地坛》第二节,完成表格,体会作者的感情。场景行为心理形象门口送“我”家中等“我”园中找“我”想问而不敢问、无言地准备心神不定、坐卧难宁四处张望、悄悄转身、缓缓离去包容、隐忍痛苦、惊恐惊慌、担忧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毫不张扬的爱母亲对“我”的情感活动过程“我”的情感这以后她会怎样,当年我不曾想过。她没看见我时我已经看见她了,待我看见她也看见我了我就不去看她……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决意不喊她……现在我才想到,当年我总是独自跑到地坛去,曾经给母亲出了一个怎样的难题。——这样一个母亲,注定是活得最苦的母亲。‘她心里太苦了,上天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我真想告诫所有长大了的男孩子,千万不要跟母亲来这套倔强,羞涩就更不必,我已经懂了,可我已经来不及了。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多年来我头一次意识到,这园中不单是处处都有过我的车辙,有过我的车辙的地方也都有过母亲的脚印。现在“我”——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愧疚当时“我”不懂母亲活动过程任务二探寻生命印记,探讨情感内蕴请你联系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体会作者在文中渗透的深层情感。课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情感探讨角度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情感内蕴活动过程郁达夫(1896-1945)资料链接现代小说家、散文家身份1921年参与组建了创造社,出版了新文学最早的白话短篇小说集《沉沦》,震动了文坛。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活动,后流亡到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主要经历散文特色直抒胸臆表现了富有才情的知识分子在动乱社会里的苦闷心情率真、明丽、酣畅主要作品小说:《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迟桂花》散文:《故都的秋》《怀鲁迅》活动过程1926年6月,郁达夫之子龙儿在北京病逝。北平,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前期的历史风云中越来越显得衰老颓败。小家与大国的印记。1933年4月,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由上海迁居到杭州。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写作背景郁达夫赞赏西方感伤主义,但其精神世界却内隐着中国传统文人的失意落魄情怀。活动过程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雪朝》(诗集)《毁灭》(长诗)《踪迹》记(诗文集)

《背影》《春》《荷塘月色》

《绿》《匆匆》

《国文教学》《新诗杂谈》

《论雅俗共赏》散文特色:

朴素缜密

清新沉郁

语言洗练

文笔秀丽评价:

谈到文体的完美,文字的会写口语,朱先生该是首先被提及的。

——叶圣陶散文特色及评价作品朱自清(1898-1948)诗歌散文文论活动过程《荷塘月色》写作背景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那时作者在清华大学教书,住清华园西院,那里有一片荷塘。

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中国接连发生了“四一二”和“七一五”反革命大屠杀,白色恐怖笼罩着中国大地。

朱自清处于苦闷彷徨中。他自己也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暂时逃避的一法”。

他毕竟是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面对黑暗现实,又不能安心于这种“超然”。

这几天似乎有些异样,像一叶扁舟在无边的大海上,像一个猎人在无尽的森林里……心里是一团乱麻,也可以说是一团火。似乎在挣扎着,要明白些什么,但似乎什么也没有明白。

(《一封信》)活动过程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靠透析维持生命。1979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史铁生(1951—2010)中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礼拜日》《命若琴弦》随笔散文:《秋天的怀念》《我与地坛》《病隙碎笔》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的丁一之旅》作品呈现出平淡质朴而意蕴深沉的“散文化”倾向,一类是对知青生活的回忆和反思,另一类是对残疾人命运的描摹。中国著名作家活动过程《我与地坛》写作背景史铁生在最“狂妄”的年龄不幸下肢瘫痪,其苦自不待言,他在一段时间里精神几近崩溃。正是在这不寻常的心境下,他来到了北京的地坛公园。作者在“最狂妄的年龄上”残废了双腿,“便一天到晚耗在这园子里”。地坛的树荫和夕阳笼罩着作者绝望的身影,他在这里“一连几小时专心致志地想关于死的事”。在地坛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境界中、在母亲深厚无言的爱护中、在长期痛苦深沉的思索中,作者获得了对自然、生命与爱的崭新理解,从而走出了自伤的阴影。活动过程课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情感探讨角度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情感内蕴对生命色彩的发现对生命永恒的体悟痛苦、绝望、迷惘后的平静活下去的勇气对故都的眷恋、赞美家国之忧忧郁、孤独的生命感受对月下荷塘、荷塘月色之美的赞美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光明彷徨苦闷不同生命的印记活动作业情景关系:“景为情设”与“情因景生”景为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