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注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课件_第1页
第四章注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课件_第2页
第四章注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课件_第3页
第四章注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课件_第4页
第四章注审计目标与计划审计工作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演变(一)含义: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包括:总目标&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二)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审计产生—20世纪初,查错防弊(英式审计)1912年,R·H·蒙哥马利,《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的目标是确定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查找舞弊和错误是次要目标。1929-1933,经济大危机,对审计目标的看法出现很大分歧。1940-1980s,审计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正性,即对财务报表是否公正发表意见。同时,降低了查错防弊的重要性,次要目标。80年代后,审计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新形式: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的评价和控制为立足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1

社会需求国家法律法庭判决会计师职业团体审计目标期望差习惯法国家二、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社会需求国家法律法庭判决会计师职业团体审计目标期望差习惯2三、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一般原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3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一、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认定:各种陈述所包含的内容。例如:审计具体目标

财务报表中的陈述:货币资金100000元(人民币)其中的内容包括:①企业有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存在的;②企业全部的货币资金都包含在内——没有遗漏;③该货币资金是“企业”的——企业享有对它的所有权;④金额是100000元——没有错计;⑤货币资金的使用不受限制——充分的披露。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与义务估价与分摊表达与披露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4(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完整性认定是针对漏记交易,即潜在低估的。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注意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的区别。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5(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

记录的各项资产确属企业的权利,由被审计单位拥有和控制,记录的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义务。

3.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或分摊

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6(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力和义务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7二、具体审计目标(一)一般审计目标从认定中导出九个一般审计目标(适用于多个项目)1.总体合理性目的: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有无明显异常。主要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2.真实性所列余额真实,不包括虚列的事项。由“存在与发生”认定导出。3.完整性企业全部交易和事项均已登记入账,并已全部列示于财务报表之中。由“完整性”认定导出。4.所有权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确归企业所有,所列示的负债确属企业应履行的义务。

由“权利与义务”认定导出。5.估价财务报表所列示的项目金额均经正确的计价。与“估价与分摊”认定中的第一个因素导出。二、具体审计目标86.截止与“估价与分摊”认定有关,即检查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有无提前或推迟,打擦边球例1:2000年收入提前,1999年费用推迟,达到配股要求。净资产收益率6.截止净资产收益率9例2:2000年成本提前,1999年收入推迟,防止三年亏损被停牌。净利润净利润例2:2000年成本提前,1999年收入推迟,防止三年亏损被107.机械准确性与“估价与分摊”认定中的第二个因素导出。包括记录、计算、加总等的准确性。8.分类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9.披露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例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资产抵押、关联交易等是否充分披露。(二)项目审计目标项目审计目标是指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下表以存货为例,揭示了审计师根据A公司管理当局的认定,所拟定的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7.机械准确性11管理当局认定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应用于存货项目审计的具体目标1、总体合理性①全部存货及销售成本合理,看来无重要错报。1.存在或发生2、真实性①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存货均存在2.完整性3、完整性①现有存货均盘点并计入存货总额3.权利和义务4、所有权公司对所有存货均拥有所有权存货未作抵押4、估价或分摊5、估价账面存货量与实有实物数量相符,用以估价存货的价格无重大错误,单价与数量的乘积正确,详细数据的加总正确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6、截止年末采购截止是恰当的年末销售截止是恰当的7、机械准确性①存货项目的明细账总计数与总账一致5、表达与披露8、披露存货主要种类和计价基础已揭示存货的抵押或转让已作揭示9、分类①存货已恰当地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几类管理当局认定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应用于存货项目审计的具体目标12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过程是指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工作:(一)接受业务委托(二)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进行初步的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等。(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包括(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2)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控制测试:为评价控制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而实施的测试程序;实质性测试: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而实施的测试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过程是指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13(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主要包括:1.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3.复核财务报表4.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5.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6.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14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和作用

(一)定义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各方签字认可,即成为法律上生效的契约,对各方均具有法定约束力。(二)作用1、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在审计目的、范围和双方责任等方面产生误解;2、作为被审计单位评价审计业务完成情况,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签约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审计业务约定书15二、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性质:一般目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特殊目的审计业务?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4)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5)其他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相关的事项。3、会计师事务所评价专业胜任能力包括:(1)执行审计的能力;(2)能否保持独立性;(3)保持应有关注的能力。

4、商定审计收费

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

二、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16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一)必备条款具体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4.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审计准则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9.CPA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10.管理层对其做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13.违约责任。14.解决争议的方法。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17(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1、考虑特殊需要。如果情况需要,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业务约定书中列明下列内容:(1)在某些方面对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工作的安排;(2)与审计涉及的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其他员工工作的协调;(3)预期向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其他函件或报告;(4)与治理层整体直接沟通;(5)在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对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安排;(6)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需要达成进一步协议的事项。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182、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与被审计单位签订长期审计业务约定书。但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当考虑重新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1)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2)需要修改约定条款或增加特别条款;(3)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或所有权结构近期发生变动;(4)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化;(5)法律法规的规定;(6)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发生变化。出现上述第(2)种情况时,注册会计师也可以与被审计单位签订补充协议,原审计业务约定书继续有效。2、连续审计。19四、审计业务的变更

(一)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业务的原因包括:1.情况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3.审计范围存在限制。

(二)处理措施1.如果变更业务引起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注册会计师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就新条款达成一致意见。2.如果认为变更业务具有合理的理由,并且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已实施的审计工作也适用于变更后的业务,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修改后的业务约定条款出具报告。3.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注册会计师不应当同意变更业务。四、审计业务的变更20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指在具体环境下的财务报表中错报金额和性质的严重程度。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注意以下几点: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念21审计重要性二、重要性的确定(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二)重要性的层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1、财务报表层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审计重要性二、重要性的确定22审计重要性具体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考虑。(三)重要性的定量考虑:即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1、财务报表层次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恰当的百分比,两者相乘从而计算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常用的基准和比例见下表)

在选择适当的基准和百分比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主要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所在行业;(3)财务报表项目的性质;(4)适用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

若同一时期不同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常用的基准参考比例总资产0.5%—1%净资产1%净利润5%—10%营业收入0.5%—1%练习审计重要性具体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数量23审计重要性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可容忍错报”。(1)确定方法分配的方法:同比例分配;不同比例分配。不分配的方法①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为报表层次的20%—50%。②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为报表层次的1/6—1/3。(2)确定时主要考虑因素:①各交易、账户或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②各交易、账户或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关系。审计重要性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24审计重要性(四)重要性的定性考虑:即针对错报的性质而言注册会计师判断错报的性质一般应当考虑以下主要方面:1、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影响程度;2、错报对遵守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3、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4、错报对用于评价客户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比率的影响程度;5、错报对财务报表中列报的分部信息的影响程度;6、错报对增加管理层报酬的影响程度;7、错报对某些账户余额之间错误分类的影响程度,这些错误分类影响到财务报表中应单独披露的项目;审计重要性(四)重要性的定性考虑:即针对错报的性质而言25审计重要性8、相对于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以前向报表使用者传达的信息(例如盈利预测)而言,错报的重大程度。9、错报是否与涉及特定方的项目相关。10、错报对信息漏报的影响程度。11、错报对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影响程度,该影响程度能被合理预期将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产生影响。审计重要性8、相对于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以前向报表使用者传达的26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人员可以接受(或承担)的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合理保证之和等于100%,两者互为补数。二、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反向关系一、审计风险的概念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27三、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反向降低到反向反向正向三、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可28审计重要性四、评价错报的影响(一)错报的汇总错报的汇总数包括: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的误差。1、已识别的具体错报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准确计量的错报,包括两类:(1)对事实的错报(2)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2、推断的误差也称“可能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推断误差通常包括:(1)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例如:对应收账款的抽样审计(2)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审计重要性四、评价错报的影响29审计重要性(二)评价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的影响1、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该错报对报表影响不重大,视为合法和公允,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汇总数高于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要求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若管理层拒绝调整报表,或扩大审计范围后,错报的汇总数仍超过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出具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3、汇总数接近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追加审计程序或提请管理层调整财务报表。举例审计重要性(二)评价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的影响30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31一、初步业务活动

(一)开展初步业务活动的目的有助于确保在计划审计工作时达到下列要求:(1)注册会计师已具备执行业务所需要的独立性和专业胜任能力;(2)不存在因管理层诚信问题而影响注册会计师保持该项业务意愿的情况;(3)与被审计单位不存在对业务约定条款的误解。一、初步业务活动32(二)实施的初步业务活动1、针对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实施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无论是连续审计还是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注册会计师均应考虑下列主要事项,以确定保持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的结论是恰当的:(1)被审计单位的主要股东、关键管理人员和治理层是否诚信。(2)项目组是否具备执行审计业务的专业胜任努力及必要的时间和资源。(3)会计师事务所和项目组能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2、评价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情况,包括评价独立性3、就业务约定条款与被审计单位达成一致理解(二)实施的初步业务活动33二、总体审计策略审计计划分为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两个层次。总体审计策略是对审计业务所做的总体规划,用以确定审计范围、时间和方向。(一)制定总体审计策略时考虑的事项1、审计范围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包括采用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特定行业的报告要求以及被审计单位的组成部分的分布等。2、审计时间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事项。3、审计方向考虑影响审计业务的主要因素,以确定项目组的工作方向。二、总体审计策略34(二)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注册会计师应当在总体审计策略中清楚地说明下列内容:1.向具体审计领域调配的资源,包括向高风险领域分派有适当经验的项目组成员,就复杂的问题利用专家工作等;2.向具体审计领域分配资源的数量,包括安排到重要存货存放地观察存货盘点的项目组成员的数量,对其他注册会计师工作的复核范围,对高风险领域安排的审计时间预算等;3.何时调配这些资源,包括是在期中审计阶段还是在关键的截止日期调配资源等;4.如何管理、指导、监督这些资源的利用,包括预期何时召开项目组预备会和总结会,预期项目负责人和经理如何进行复核,是否需要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等。(二)总体审计策略的内容35三、具体审计计划具体审计计划是对审计工作的详细规划。具体审计计划应当包括下列内容:1、为了足够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风险评估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2、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计划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和范围;3、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的规定,注册会计师针对审计业务需要实施的其他审计程序。三、具体审计计划36四、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计划审计工作是一个持续、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在审计过程中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作出必要的更新和修改。

五、指导、监督与复核注册会计师应当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制定计划。

对项目组成员工作的指导、监督与复核的性质、时间和范围主要取决于: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2.审计领域;3.重大错报风险;4.执行审计工作的项目组成员的素质和专业胜任能力。四、审计过程中对计划的更改37六、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记录的内容:总体审计策略、具体审计计划、审计计划重大修改。记录的形式和范围: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规模和复杂程度、重要性、具体审计业务的情况以及对其他审计工作记录的范围等事项七、与治理层和管理层的沟通

注册会计师可以就计划审计工作的基本情况与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进行沟通。

沟通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谨慎,以防止由于具体审计程序易于被管理层或治理层所预见而损害审计工作的有效性。

虽然注册会计师可以就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某些内容与治理层和管理层沟通,但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仍然是注册会计师的责任。

六、对计划审计工作的记录38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一、审计目标的含义与演变(一)含义: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

。包括:总目标&具体目标两个层次。(二)审计总目标的演变审计产生—20世纪初,查错防弊(英式审计)1912年,R·H·蒙哥马利,《审计理论与实务》:审计的目标是确定一个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查找舞弊和错误是次要目标。1929-1933,经济大危机,对审计目标的看法出现很大分歧。1940-1980s,审计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正性,即对财务报表是否公正发表意见。同时,降低了查错防弊的重要性,次要目标。80年代后,审计目标是确定财务报表的公允性。新形式:采用“风险导向”的审计模式,以审计风险的评价和控制为立足点。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与实现39

社会需求国家法律法庭判决会计师职业团体审计目标期望差习惯法国家二、影响审计目标的因素社会需求国家法律法庭判决会计师职业团体审计目标期望差习惯40三、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一般原则》,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注册会计师通过执行审计工作,对财务报表的下列方面发表审计意见:(1)财务报表是否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2)财务报表是否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三、我国财务报表审计的总目标41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单位管理层认定确定。一、管理当局对财务报表的认定认定:各种陈述所包含的内容。例如:审计具体目标

财务报表中的陈述:货币资金100000元(人民币)其中的内容包括:①企业有货币资金——货币资金是存在的;②企业全部的货币资金都包含在内——没有遗漏;③该货币资金是“企业”的——企业享有对它的所有权;④金额是100000元——没有错计;⑤货币资金的使用不受限制——充分的披露。存在或发生完整性权利与义务估价与分摊表达与披露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由审计总目标和被审计42(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1.发生记录的交易或事项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发生认定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层是否把那些不曾发生的项目记入财务报表,它主要与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高估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记录的交易和事项均已记录。完整性认定是针对漏记交易,即潜在低估的。3.准确性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数据已恰当记录。注意准确性与发生、完整性之间的区别。4.截止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正确的会计期间。5.分类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于恰当的账户。(一)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认定43(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

1.存在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是存在的。

2.权利和义务

记录的各项资产确属企业的权利,由被审计单位拥有和控制,记录的各项负债确属被审计单位应履行的义务。

3.完整性

所有应当记录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均已记录。

4.计价或分摊

各项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以恰当的金额包括在财务报表中,与之相关的计价或分摊调整已恰当记录。

(二)与期末账户余额相关的认定44(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

1.发生及权力和义务

披露的交易、事项和其他情况已发生,且与被审计单位有关。2.完整性所有应当包括在财务报表中的披露均已包括。

3.分类和可理解性

财务信息已被恰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内容表达清楚。

4.准确性和计价

财务信息和其他信息已公允披露,且金额恰当。

(三)与列报相关的认定45二、具体审计目标(一)一般审计目标从认定中导出九个一般审计目标(适用于多个项目)1.总体合理性目的:判断是否存在重大错报,有无明显异常。主要采用分析比较的方法。2.真实性所列余额真实,不包括虚列的事项。由“存在与发生”认定导出。3.完整性企业全部交易和事项均已登记入账,并已全部列示于财务报表之中。由“完整性”认定导出。4.所有权资产负债表列示的资产确归企业所有,所列示的负债确属企业应履行的义务。

由“权利与义务”认定导出。5.估价财务报表所列示的项目金额均经正确的计价。与“估价与分摊”认定中的第一个因素导出。二、具体审计目标466.截止与“估价与分摊”认定有关,即检查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会计期间,有无提前或推迟,打擦边球例1:2000年收入提前,1999年费用推迟,达到配股要求。净资产收益率6.截止净资产收益率47例2:2000年成本提前,1999年收入推迟,防止三年亏损被停牌。净利润净利润例2:2000年成本提前,1999年收入推迟,防止三年亏损被487.机械准确性与“估价与分摊”认定中的第二个因素导出。包括记录、计算、加总等的准确性。8.分类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9.披露由“表达与披露”认定导出。例如,会计政策及其变更、资产抵押、关联交易等是否充分披露。(二)项目审计目标项目审计目标是指财务报表具体项目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下表以存货为例,揭示了审计师根据A公司管理当局的认定,所拟定的一般审计目标和具体审计目标。7.机械准确性49管理当局认定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应用于存货项目审计的具体目标1、总体合理性①全部存货及销售成本合理,看来无重要错报。1.存在或发生2、真实性①资产负债表日,已记录的全部存货均存在2.完整性3、完整性①现有存货均盘点并计入存货总额3.权利和义务4、所有权公司对所有存货均拥有所有权存货未作抵押4、估价或分摊5、估价账面存货量与实有实物数量相符,用以估价存货的价格无重大错误,单价与数量的乘积正确,详细数据的加总正确当存货成本高于其可变现净值时,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并计入当期损益6、截止年末采购截止是恰当的年末销售截止是恰当的7、机械准确性①存货项目的明细账总计数与总账一致5、表达与披露8、披露存货主要种类和计价基础已揭示存货的抵押或转让已作揭示9、分类①存货已恰当地分为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几类管理当局认定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应用于存货项目审计的具体目标50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过程是指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过程中,审计人员所采取的系统性工作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工作:(一)接受业务委托(二)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进行初步的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的审计计划等。(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风险评估程序包括(1)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而实施的程序;(2)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控制测试:为评价控制设计和确定控制是否得到执行而实施的测试程序;实质性测试:是为了发现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而实施的测试程序,包括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细节测试以及实质性分析程序。

审计过程与审计目标的实现审计过程是指审计项目从开始到结51(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主要包括:1.编制审计差异调整表和试算平衡2.复核审计工作底稿3.复核财务报表4.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5.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6.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52审计业务约定书一、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定义和作用

(一)定义

审计业务约定书是指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签订的,用以记录和确认审计业务的委托与受托关系、审计目标和范围、双方的责任以及报告的格式等事项的书面协议。审计业务约定书具有经济合同的性质,一经约定各方签字认可,即成为法律上生效的契约,对各方均具有法定约束力。(二)作用1、增进会计师事务所与被审计单位之间的相互了解,避免在审计目的、范围和双方责任等方面产生误解;2、作为被审计单位评价审计业务完成情况,以及会计师事务所检查被审计单位约定义务履行情况的依据;3、如果出现法律诉讼,审计业务约定书是确定签约双方应负责任的重要证据。审计业务约定书53二、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

1、明确审计业务的性质和范围性质:一般目的财务报表审计业务&特殊目的审计业务?2、初步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包括:(1)业务性质、经营规模和组织结构;(2)经营情况和经营风险;(3)以前年度接受审计的情况;(4)财务会计机构及工作组织;(5)其他与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相关的事项。3、会计师事务所评价专业胜任能力包括:(1)执行审计的能力;(2)能否保持独立性;(3)保持应有关注的能力。

4、商定审计收费

5、明确被审计单位应协助的工作

二、签署审计业务约定书之前应做的工作54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一)必备条款具体内容可能因被审计单位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主要应包括下列内容:1.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2.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3.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4.审计范围,包括指明在执行财务报表审计业务时遵守的审计准则5.执行审计工作的安排,包括出具审计报告的时间要求。6、审计报告格式和对审计结果的其他沟通形式。7.由于测试的性质和审计的其他固有限制,以及内部控制的固有局限性,不可避免地存在着某些重大错报可能仍然未被发现的风险。8.管理层为注册会计师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和协助。9.CPA不受限制地接触任何与审计有关的记录、文件和所需要的其他信息。10.管理层对其做出的与审计有关的声明予以书面确认。11.注册会计师对执业过程中获知的信息保密。12.审计收费,包括收费的计算基础和收费安排。13.违约责任。14.解决争议的方法。15.签约双方法定代表人或其授权代表的签字盖章,以及签约双方加盖的公章。三、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55(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1、考虑特殊需要。如果情况需要,注册会计师应考虑在业务约定书中列明下列内容:(1)在某些方面对利用其他注册会计师和专家工作的安排;(2)与审计涉及的内部审计人员和被审计单位其他员工工作的协调;(3)预期向被审计单位提交的其他函件或报告;(4)与治理层整体直接沟通;(5)在首次接受审计委托时,对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的安排;(6)注册会计师与被审计单位之间需要达成进一步协议的事项。

(二)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特殊考虑562、连续审计。注册会计师可以与被审计单位签订长期审计业务约定书。但如果出现下列情况,应当考虑重新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1)有迹象表明被审计单位误解审计目标和范围;(2)需要修改约定条款或增加特别条款;(3)高级管理人员、董事会或所有权结构近期发生变动;(4)被审计单位业务的性质或规模发生重大变化;(5)法律法规的规定;(6)管理层编制财务报表采用的会计准则和相关会计制度发生变化。出现上述第(2)种情况时,注册会计师也可以与被审计单位签订补充协议,原审计业务约定书继续有效。2、连续审计。57四、审计业务的变更

(一)可能导致被审计单位要求变更业务的原因包括:1.情况变化对审计服务的需求产生影响

2.对原来要求的审计业务的性质存在误解。

3.审计范围存在限制。

(二)处理措施1.如果变更业务引起业务约定条款的变更,注册会计师应当与被审计单位就新条款达成一致意见。2.如果认为变更业务具有合理的理由,并且按照审计准则的规定已实施的审计工作也适用于变更后的业务,注册会计师可以根据修改后的业务约定条款出具报告。3.如果没有合理的理由,注册会计师不应当同意变更业务。四、审计业务的变更58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念重要性,指在具体环境下的财务报表中错报金额和性质的严重程度。如果一项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做出的经济决策,则该项错报是重大的。注意以下几点:重要性概念中的错报包含漏报

重要性包括对数量和性质两个方面的考虑重要性概念是针对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的信息需求而言的重要性的确定离不开具体环境

对重要性的评估需要运用职业判断审计重要性一、重要性的概念59审计重要性二、重要性的确定(一)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的因素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计划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主要因素:1、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2、审计的目标,包括特定报告要求

;3、财务报表各项目的性质及相互关系

;4、财务报表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二)重要性的层次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以下两个层次的重要性水平:1、财务报表层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审计重要性二、重要性的确定60审计重要性具体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数量和性质两方面考虑。(三)重要性的定量考虑:即针对错报的金额大小而言。1、财务报表层次

注册会计师通常先选择一个恰当的基准,再选用恰当的百分比,两者相乘从而计算出财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常用的基准和比例见下表)

在选择适当的基准和百分比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下列主要因素:(1)被审计单位的规模;(2)被审计单位的性质及所在行业;(3)财务报表项目的性质;(4)适用的会计准则及相关会计制度的要求。

若同一时期不同报表的重要性水平不同,注册会计师应当取其最低者作为报表层的重要性水平。常用的基准参考比例总资产0.5%—1%净资产1%净利润5%—10%营业收入0.5%—1%练习审计重要性具体确定重要性水平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从数量61审计重要性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就是“可容忍错报”。(1)确定方法分配的方法:同比例分配;不同比例分配。不分配的方法①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为报表层次的20%—50%。②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定为报表层次的1/6—1/3。(2)确定时主要考虑因素:①各交易、账户或列报的性质及错报的可能性。②各交易、账户或列报的重要性水平与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关系。审计重要性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62审计重要性(四)重要性的定性考虑:即针对错报的性质而言注册会计师判断错报的性质一般应当考虑以下主要方面:1、错报对遵守法律法规要求的影响程度;2、错报对遵守债务契约或其他合同要求的影响程度;3、错报掩盖收益或其他趋势变化的程度;4、错报对用于评价客户财务状况、经营成果或现金流量的有关比率的影响程度;5、错报对财务报表中列报的分部信息的影响程度;6、错报对增加管理层报酬的影响程度;7、错报对某些账户余额之间错误分类的影响程度,这些错误分类影响到财务报表中应单独披露的项目;审计重要性(四)重要性的定性考虑:即针对错报的性质而言63审计重要性8、相对于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以前向报表使用者传达的信息(例如盈利预测)而言,错报的重大程度。9、错报是否与涉及特定方的项目相关。10、错报对信息漏报的影响程度。11、错报对与已审计财务报表一同披露的其他信息的影响程度,该影响程度能被合理预期将对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产生影响。审计重要性8、相对于注册会计师所了解的以前向报表使用者传达的64一、审计风险的概念审计风险,指的是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工作完成后,审计人员可以接受(或承担)的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和合理保证之和等于100%,两者互为补数。二、审计风险模型

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性。包括两个层次:(1)财务报表层次;(2)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执行的实质性程序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反向关系一、审计风险的概念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的可能65三、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审计证据反向降低到反向反向正向三、重要性、审计风险、审计证据三者之间的关系重要性审计风险可66审计重要性四、评价错报的影响(一)错报的汇总错报的汇总数包括:已识别的具体错报和推断的误差。1、已识别的具体错报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发现的,能准确计量的错报,包括两类:(1)对事实的错报(2)涉及主观决策的错报2、推断的误差也称“可能误差”,是注册会计师对不能明确、具体地识别的其他错报的最佳估计数。推断误差通常包括:(1)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例如:对应收账款的抽样审计(2)通过实质性分析程序推断出的估计错报。

审计重要性四、评价错报的影响67审计重要性(二)评价尚未更正错报汇总数的影响1、汇总数低于重要性水平该错报对报表影响不重大,视为合法和公允,出具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2、汇总数高于重要性水平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扩大审计程序的范围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