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复和宗教改革 完整版课件_第1页
文艺复和宗教改革 完整版课件_第2页
文艺复和宗教改革 完整版课件_第3页
文艺复和宗教改革 完整版课件_第4页
文艺复和宗教改革 完整版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世纪(大约5-14世纪)的欧洲,天主教势力空前强大,罗马教皇确立了对西欧的大一统神权统治。①经济上,教会拥有天主教世界全部耕地的三分之一,并向民众征收“什一税”;②政治上,鼓吹教权高于王权;③文化上,教会垄断了学校教育;④社会生活上,天主教会的影响也无处不在。

基督教神学否定人生,否定现实,追求“天堂”幸福,提倡禁欲主义,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人的罪恶,要用忏悔、祈祷来求得上帝的恩泽,从罪恶中解放出来,死后才能进入天堂。“中世纪只知道一种意识形态,即宗教和神学”

——恩格斯

有人说西欧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思考,这里的“人”被发现和“世界”被发现分别指的是什么事件?“人”被发现指的是14至17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世界”被发现是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新航路开辟;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里对文艺复兴时代"巨人”的论述至今仍闪烁着真理的光辉,他说:“那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7世纪第6课(2009高考广东单科)18世纪北美殖民地的宗教大觉醒运动中有一种思想:上帝使人有理性,并希望人在追求真理中运用这一理性。这种思想A.促成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B.旨在消除教会在北美殖民地的影响C.借上帝的神权压制人文主义思想D.有助于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解析】D欧洲宗教改革发生在14——16世纪,不可能受18世纪北美殖民地宗教大觉醒运动的影响。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也是人文主义思想的体现,这种思想宣传自由、民主和平等,必然有助于唤醒北美人民觉悟,进而激发北美人民反抗殖民统治。(2009北京文综高考)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A.反对宗教神学,强调三权分立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解析】CABD都只是启蒙运动中思想家的主张,C项是两者的共同之处。高考回眸(2010·上海单科7)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D

图中,君主手执宝剑,教皇手握权杖,一前一后,坐在同一权力宝座之上。这不是相互利用,又是什么?所以选D。(2011·安徽文综·18)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C(2012年福建文综历史,19)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考点】文艺复兴【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再现与理解。根据题干材料信息“15世纪”“佛罗伦萨”“复活”可以判断为文艺复兴。文艺复兴的文艺作品其实对古希腊罗马人文精神传承。故选B项。A、C、D项分别对应的是故希腊罗马、16世纪的德意志宗教改革、17—18世纪。【答案】B【文艺复兴】一词来源于法语,意为“再生”,表面是指要复兴古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但事实上它并非是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简单模仿,而是一种创新,蕴含新的时代精神——人文主义精神。它是14-17世纪新兴资产阶级在欧洲掀起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艺术、文学、自然科学和建筑等各方面的思想文化运动。概念:14~17世纪米开朗基罗拉斐尔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1)经济基础: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14-16世纪)根本原因(2)阶级基础:新兴资产阶级形成,要求摆脱教会束缚,实现自己的政治、经济利益。(3)文化基础:意大利保留了大量的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和众多的人才优势。一、文艺复兴(14世纪发源于意大利)(2009福建文综高考)“我们全都是希腊人。我们的法律、我们的文学、我们的宗教,根源皆在希腊。”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这句话强调的是A.英国人是古代希腊人的后裔B.英国文化缺乏原创性C.希腊文明对西方文明影响深远D.近代西方法律、文学与宗教之间存在内在联系C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2.文艺复兴的性质(实质)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3.文艺复兴的核心: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的内容: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人文主义反对基督教的来世观念和禁欲主义,重视现世生活,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反对蒙昧,崇尚理性和科学。宗教神学人文主义以神为中心等级观念以人为中心现世的享受自由平等理性和科学比较:人文主义与宗教神学的区别禁欲和来世蒙昧主义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2.文艺复兴的性质(实质)3.文艺复兴的核心4.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领域代表人物代表作地位文学艺术4.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薄伽丘但丁彼特拉克文学三杰《十日谈》《神曲》《歌集》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文艺复兴的先驱“人文主义之父”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大卫》《西斯廷圣母》美术三杰1.意大利文艺复兴产生的背景一、文艺复兴(14-16世纪)2.文艺复兴的性质(实质)3.文艺复兴的核心4.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5.文艺复兴的传播及影响(1)传播:16世纪以后,文艺复兴从意大利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2)影响:①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②促使了宗教改革的出现。③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准备了思想条件。④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1.人们将薄伽丘的《十日谈》与但丁的《神曲》并称为

“人曲”,是因为两部书都

A.用文学打动了人心B.描写了现实生活

C.批判宗教信仰D.歌颂人性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之中,……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对我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A.人文主义B.启蒙思想

C.禁欲主义D.蒙昧主义3.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地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A、肯定人的价值及创造性的思想

B、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思想特征

C、藐视宗教作用的思想

D、追求幸福生活的思想AAD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5.1490年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作品表明作者意在A.歌颂真实自然的人性B.刻画耶稣的英雄形象C.宣扬上帝的精神权威D.倡导灵魂得救的观念BA6.“文艺复兴”被称为“打破神学枷锁,高举‘人文主义’旗帜的思想启蒙运动”。但在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中,也有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以神学反对神学”!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宣扬神学权威,维护教会地位

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

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7.《十日谈》的一则故事说:“一个从小与世隔绝的青年,跟父亲下山进城,路遇一群年轻漂亮的姑娘,青年问父亲这些什么东西,虔诚信仰天主教的父亲答道:她们全是祸水,叫绿鹅。他嘱咐儿子低下头去,眼睛盯着地面,别去看她们。谁知儿子却说:爸爸,让我带一只绿鹅回去吧!”薄伽丘用这则故事想要说明的是

A.人的自然天性无法阻挡B.人生的目的是追求幸福

C.将女人比作祸水很愚蠢D.青年人从来不盲信盲从AB8.(2009高考四川文综)哥白尼说虽被后来的科学发展所扬弃,但人们仍然视其为一场“革命”。这是因为它A.撼动了中世纪神学基础,显示了挑战权威的态度B.开创了近代实验科学,提出了研究自然的新方法C.概括了宇宙运动规律,指引了人类认识自然的方向D.开辟了天文学新领域,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解析】A“地球中心说”是中世纪神学基础。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提出,是对中世纪的“地球中心说”的挑战。故选A。9.(2012年重庆文综历史,19)伊拉斯谟借“愚人”之口说道:“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它还配得上称作生活吗?”根据这句话,伊拉斯谟本意是要()

A.抨击愚昧 B.倡导平等

C.讽刺贪淫 D.推崇人性【考点】文艺复兴【解析】伊拉斯谟(荷兰)是文艺复兴时斯的代表人物,“如果你把生活中的快乐去掉,那么生活成了什么”反映了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的思想,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愚人颂》是文学史上最为精彩的讽刺体篇章。作者伊拉斯谟为荷兰著名的人文主义者,是当时荷兰思想界的主帅,被誉为“16世纪的伏尔泰”。伊拉斯谟和西班牙的维夫斯以及法国的布迪,号称欧洲人文主义的三杰D项正确。ABC项不符题意。【答案】D【薄伽丘】(Boccaccio1313~1375)《十日谈》【但丁】(Dante1265~1321)《神曲》

【彼特拉克】(Petrarca1304~1374)《论我的秘密》《歌集》“文学三杰”“新世纪第一位诗人”但丁“人文主义之父”彼特拉克薄伽丘薄伽丘—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的杰出代表《十日谈》1348年佛罗伦萨黑死病肆行,10名男女青年到乡村避难,借讲故事消遣时光。人文主义贯串故事集。作者把抨击矛头直指宗教神学和教会。《十日谈》被称为“人曲”,是和《神曲》齐名的文学作品,被称为《神曲》的姊妹篇。《十日谈》主张“幸福在人间”,被视为文艺复兴的宣言。文学三杰

通过故事,作者揭露教会的黑暗和腐败,讽刺教士的奸诈和伪善,赞赏手工业者、商人的智慧和才干,歌颂真挚的爱情和高尚的情操。《十日谈》为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开了先河。但丁——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但丁(1265年—1321年)现代意大利语的奠基者,以《神曲》留名後世。恩格斯评价“封建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神曲》采用了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但丁本人在梦境中游历三界的过程。描写了在梦幻游历中遇到的各类古今人物。通过对这些古今人物的描绘、对话和评价,抨击了教会的贪婪腐化和封建统治的黑暗残暴。例如,把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安排在九层地狱的第八层,在一个火窟中永远受烈火的煎熬。但丁对地狱中的另外一个教皇尼古拉三世说:你留在这里吧,因为你受的刑罚是公正的……

因为你的贪婪使世界陷于悲惨,

把好人蹂躏,把恶人提升……你们把金银作你们的上帝,

你们和偶像崇拜者有什么不同?《神曲》插图——但丁在地狱中文学三杰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文学三杰弗朗西斯克·彼特拉克(意大利语:FrancescoPetrarca)(1304年-1374年7月19日),彼得拉克是意大利学者,诗人,和早期的人文主义者,被认为是人文主义之父。他以其14行诗著称于世,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后世人尊他为“诗圣”。他与但丁、薄伽丘齐名,文学史上称他们为“三颗巨星”。【达·芬奇】

(da

Vinci,1452~1519)【米开朗琪罗】(Micheangelo,1475~1564)【拉斐尔】(Raffaello,1483~1520)达·芬奇(自画像)拉斐尔(自画像)米开朗琪罗(自画像)“艺术三杰”美术三杰《蒙娜丽莎》是达·芬奇最高的艺术成就。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件艺术品能像《蒙娜丽莎》那样誉满全球,同时引来各式各样的说法和评价。我们根据瓦萨利的记载,可以确定,画中人为佛罗伦萨银行家佛朗斯柯·捷列·佐贡多的妻子丽莎。她出生于1479年,达芬奇为她画像时间是1503年,正是丽莎24-27岁的时候。画中人的主要神情是“微笑”,世人称之为“神秘的微笑。”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现藏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系关系而引人入胜。画面中的人物,其惊恐、愤怒、怀疑、剖白等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都刻划得精细入微,唯妙唯肖,使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文艺复兴前的宗教壁画。这些壁画中的人物较刻板,毫无生气。这是拉斐尔为西斯廷教堂作的祭坛画,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被认为是圣母画中的绝品。画面像一个舞台,当帷幕拉开时,圣母脚踩云端,神风徐徐送她而来。代表人间权威的统治者教皇西斯廷二世,身披华贵的教皇圣袍,取下桂冠,虔诚地欢迎圣母驾临人间。圣母的另一侧是圣女瓦尔瓦拉,她代表着平民百姓来迎驾,她的形象妩媚动人,沉浸在深思之中。她转过头,怀着母性的仁慈俯视着小天使,仿佛同他们分享着思想的隐秘,这是拉斐尔的画中最美的一部分。人们忍不住追随小天使向上的目光,最终与圣母相遇,这是目光和心灵的汇合。圣母的塑造是全画的中心。可惜的是这位天才的画家只活了37岁,这是他一生中的最后一幅作品,也是最令世人感动的一幅。拉斐尔《西斯廷圣母》《圣母子》……画中,右边的几簇矮树丛,把我们的目光引向了山上的那座小教堂。这使我们想到年轻的母亲与她的婴儿属于宗教的世界。拉斐尔把年轻的母亲绘得那样甜蜜,梦幻般的脸画得如此温柔,当我们看着她时,我们想到的只能是圣母。她那双大大的眼睛根本没看任何东西,因为它们追随着她的思绪。她正在沉思,似乎没有注意到婴儿耶稣把他的小脚放在她那只搁在膝盖的手上。她的另一只手抱着婴儿。当我们把她的双手与脸放在一起理解的时候,我们感到她似乎已经忘记了婴儿的存在,她在想着耶稣与他的未来前程……

米开朗琪罗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绘画家、雕塑家、建筑师和诗人,文艺复兴时期雕塑艺术最高峰的代表。代表作《大卫》(局部)大卫是圣经中的少年英雄,曾经杀死侵略犹太人的非利士巨人歌利亚,保卫了祖国的城市和人民。在这件作品中,大卫是一个肌肉发达,体格匀称的青年壮士形象。他充满自信地站立着,英姿飒爽,左手抓住投石带,右手下垂,头向左侧转动着,面容英俊,炯炯有神的双眼凝视着远方,仿佛正在向地平线的远处搜索着敌人,随时准备投入一场新的战斗。米开朗琪罗《哀悼基督》又名《母爱》、《悲切》

这是米开朗琪罗为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创作的大理石群雕像

《哀悼基督》。作品取材于圣经故事: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后,圣母玛利亚抱着死去的儿子无比悲痛。二、宗教改革(16世纪)什么是宗教改革?16世纪的一场爆发于德意志,并迅速席卷西欧的反对天主教会的政治运动。实质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思想得到进一步弘扬。——与上帝直接对话(2011·安徽文综·17)奥利维尔·克里斯汀说:法国的宗教改革迈出了犹豫不决的步子。这时,对福音的向往、路德教的影响、激进派的诱惑等都交错在一起。”与之相关的正确史实是A.法国由镇压胡格诺派最终转为宗教宽容B.法国因笃信上帝在新旧教之间摇摆不定C.法王因尊重教皇权威而不愿改革天主教D.胡格诺战争后新教在法国占据主导地位A(2011·上海单科·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B1.背景:(3)导火线:罗马教皇出售赎罪劵。二、宗教改革(16世纪)——与上帝直接对话(1)文艺复兴的影响。

(2)天主教会对欧洲尤其是德意志的压榨。1.背景二、宗教改革(16世纪)——与上帝直接对话2.宗教改革的兴起(1)代表人物:

马丁.路德

(2)开始标志:

“九十五条论纲”的发表(3)思想主张:

“信仰即可得救”

1.背景二、宗教改革(16世纪)——与上帝直接对话2.宗教改革的兴起3.性质:是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反封建和罗马神权统治的政治运动。实质上是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4.宗教改革的扩展及意义(1)扩展:宗教改革扩展到欧洲许多地方,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教派,统称为新教派,如: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2)意义:人们开始打破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1)产生的时代背景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历史年代;(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

中的原始教义。相同点: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不同点:比较: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在人的问题上:前者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而后者却强调神的伟大,一切以神为中心(2)在宗教问题上:文艺复兴揭露教会的罪恶,但对宗教和解和宽容。而宗教改革主张宗教改革,形成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各种形式的新教派。(3)群众基础上:文艺复兴表现在思想领域和社会上层,而宗教改革群众基础也更为广泛。(4)方式手段上:文艺复兴打着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旗号宣扬资产阶级思想.宗教改革是披着宗教改革外衣进行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政治运动。1.(2007上海)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A.马丁·路德B.克伦威尔

C.亨利八世D.加尔文2.(2007山东)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A.倡导人的解放B.否定基督教C.宣扬《圣经》精神D.否定教皇地位课堂训练AD3、马丁.路德的思想主张不包括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信仰得救

C.简化宗教仪式D.《圣经》高于教会和教皇4、中世纪的德国流传着一句谚语“德国是教皇的奶牛”,该谚语反映了

A、德国养牛业发达B、德国供应罗马牛奶

C、罗马教会剥削德国D、德国是教皇的领地5、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阐述基督徒有权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社会效果是

A、将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C、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D、使基督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BCA6.16世纪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宗教内部派别斗争

B、世俗封建主同教会之间的争权夺利

C、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

D、农民阶级反封建的斗争7.下列有关宗教改革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摧毁了西欧封建势力②有力地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③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④促进了西欧民族文化的发展

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②③

CA(2012年广东文综历史,18)1521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考点】宗教改革【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解读能力。根据材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