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汉语的语音课件_第1页
近代汉语的语音课件_第2页
近代汉语的语音课件_第3页
近代汉语的语音课件_第4页
近代汉语的语音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讲近代汉语的语音(一)

一、汉语音韵学概述1.概述

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有人称之为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1ppt课件第四讲近代汉语的语音(一)1ppt课件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是音韵学的三个主要分科(有人加上“北音学”,即为四个分科)。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我们的今音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近代汉语上沿或者前期的语音系统,近古音阶段(北音学)的研究对象是我们近代汉语主干时期的语音系统,由此可以看到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和近代汉语语音的关系是很密切的。2ppt课件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与近代汉语有关的重要韵书主要有:

概念补充:韵书即古代以韵目或四声为纲,以声母为小类用以查检汉字读音的字典(或叫韵典)。【切韵】现存最早的韵书: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据《切韵·序》介绍,《切韵》成书于公元601年(仁寿元年刊),共193韵,分五卷。《切韵》是在研究分析了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所以说它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也可以说是韵书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3ppt课件与近代汉语有关的重要韵书主要有:3ppt课件【广韵】《广韵》是宋代的官韵著述,即皇帝命令陈彭年、丘雍等人集体整理编修。《广韵》一名是增广《切韵》的意思,全名称为《大宋重修广韵》。《广韵》计5卷,全书收字26194个,注文191692字,按照平上去入的顺序排列,平声57,上声55,去声60,入声34,共206个韵部。4ppt课件【广韵】《广韵》是宋代的官韵著述,即皇帝命令陈彭年、丘雍等人【中原音韵】北曲韵书。《中原音韵》系元人周德清根据当时戏剧家,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人的戏曲作品用韵字编辑而成的。全书分19韵,四声不分立,这和元曲四声通押有关,韵目都用两个字标出。平声分阴、阳,把入声分别派入平、上、去。【洪武正韵】南曲韵书。到了明代,乐韶风、宋濂等人奉敕于洪武8年(公元1375年)编成一部官韵——《洪武正韵》。《洪武正韵》的平声、上声、去声各22部,入声10部,共分韵76部。这部韵书因为保存全浊声母和入声,比较接近当时的南方方言,所以明代士人作南曲时往往参用它的韵部。5ppt课件【中原音韵】北曲韵书。《中原音韵》系元人周德清根据当时戏剧家【韵略易通】明正统7年(公元1442年),兰茂(字廷秀)又完成一部韵书,名为《韵略易通》。该书分20韵。前10韵平、上、去、入四声俱全,后10韵无入声。在声类方面,此书有明确的划分,共20类。作者用了一首《早梅诗》来概括:“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其中每一个字都代表声母相同的一类字,如“东”字,它就代表和东字声母相同的多、当、冬、丁、得、地等等。就语音研究角度来看,《韵略易通》划分的20声类是它的最大贡献,尤对考定《中原音韵》的声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6ppt课件【韵略易通】明正统7年(公元1442年),兰茂(字廷秀)又完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1)三十六字母

近代汉语音节里的声母,一般用“字母”来表示,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晓匣喻来日7ppt课件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7ppt课件2)五音、七音对于声母,古人又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即音韵学上的“五音”,或增加半舌音、半齿音,分为“七音”。“五音”和“七音”的概念都是对于声母发音部位的讨论。8ppt课件2)五音、七音8ppt课件3)清浊与声母有关的一个音韵学上的概念是清浊,清浊即带音不带音的问题。声带发生颤动而成音,谓之带音,旧称“浊音”;声带并不发生颤动,谓之不带音,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清音”。9ppt课件3)清浊9ppt课件

许多音韵学文献清浊之下又分全清、次清、全浊、次浊。三十六字母中清浊的情况如下:全清: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晓影

次清:滂敷透彻清穿溪全浊:並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次浊:明微泥娘疑喻来日10ppt课件许多音韵学文献清浊之下又分全清、次清、全浊、(2)韵母1)韵音韵学上的“韵”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的概念不尽相同。“韵”指的是韵腹、韵尾、声调都相同的字所形成的类。要求韵腹、韵尾有别,而且还包括声调的区别。影响很大的《广韵》206韵基本上就是这样分出来的。在206韵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平声分上、下,是因为平声字数多,与今天说的阴平、阳平无关。11ppt课件(2)韵母11ppt课件2)韵尾的情况近代汉语音节的韵尾,大抵有如下四种情况:(一)鼻音韵尾:-m、-n、-ŋ(音韵学上称为阳声韵)(二)塞音韵尾:-p、-t、-k(音韵学上称为入声韵)(三)元音韵尾:-i、-u(四)无韵尾(即音节最后的音素是主要元音)(三、四两种音韵学上统称为阴声韵)12ppt课件2)韵尾的情况12ppt课件3)等与呼近代汉语语音文献把韵母分作四等,“等”主要指韵母-i–介音的有无,以及韵母主要元音开口度的大小。一、二等与三、四等的区别在于前者无-i–介音,而后者有-i–介音。其中一等的主要元音比二等的主要元音开口度大,三等主要元音比四等的主要元音开口度大。“呼”的概念最初也出现在唐宋韵图上,有“开”、“合”两呼。有u介音或主要元音为u的韵母谓之合口;反之则为开口。中古合口、开口实质是圆唇不圆唇的区别。13ppt课件3)等与呼13ppt课件

宋元之后,汉语韵母明显简化,两呼八等演变为四呼,大致是原来的开口一、二等相当于后来的开口呼,原来的开口三、四等相当于齐齿呼,原来的合口一、二等相当于后来的合口呼,原合口三、四等相当于撮口呼。14ppt课件14ppt课件4)摄宋元的“等韵图”把《广韵》206韵归并为16摄。“摄”即韵的统摄,凡韵尾相同、主要元音相近即归为一摄。16摄的出现,反映了宋元时代,在汉语语音趋向于简化的过程中,语音学学者们对韵母的新的认识和归纳。15ppt课件4)摄15ppt课件206韵讲解,参看《方言调查字表》目录。16ppt课件206韵讲解,参看《方言调查字表》目录。16ppt课件(3)声调音节具有声调,这是汉语语音的一个特点,自从齐梁时代审约等人明确提出四声说之后,这个特点即得到揭示。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最迟在唐代就被分为平、仄两类,广泛地运用于诗歌、骈赋等文体的写作中,即:

平——平声;仄——上声、去声、入声另一种分类是舒促,即:

舒——平声、上声、去声;促——入声17ppt课件(3)声调17ppt课件

此外,还需提到的一个概念是反切。

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即用上下两字分别代表反切上字、下字,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切出被切字的读音。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18ppt课件此外,还需提到的一个概念是反切。18ppt二、近代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概述

近代汉语的语音,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繁趋简的过程。隋唐时代《切韵》、《广韵》的声母有三十六个,韵部有六十一个(不计声调)。元代《中原音韵》声母二十五个,韵部十九个。声母和韵部的简化是明显的。可以说,由繁趋简,是近代汉语语音,特别是北方话语音发展的总体特点。下面,我们分声、韵、调三个方面来谈谈语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变化。19ppt课件二、近代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概述19ppt课件1.声母(1)唇音分化隋唐之前,汉语唇音声母只有一组,即双唇音(古称重唇音):

帮[p]滂[p‘]並[b]明[m]敦煌写本《归三十字母例》中,唇音声母也只有“不芳並明”四个,这说明当时还没有产生轻唇音。在《广韵》里还是这样,如仙韵:篇,芳连切。大约唐末宋初,声母中增加了一组唇齿音(即轻唇音):

非[pf]敷[pf‘]奉[bv]微[ɱ]20ppt课件1.声母20ppt课件所以在宋人的三十六字母中,就有“非、敷、奉、微”了。守温三十字母与三十六字母的比较:唇音不芳並明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日牙音见溪群来疑齿音精清从审穿禅照喉音心邪晓匣喻影重唇帮滂并明轻唇非敷奉微

舌头端透定泥舌上知彻澄娘齿头精清从心邪正齿照穿床审禅牙见溪群疑喉晓匣影喻半舌来[l]半齿日[]21ppt课件所以在宋人的三十六字母中,就有“非、敷、奉、微”了。唇音(2)浊音清化三十六字母中有如下十个是浊声母(全浊声母):並[b]定[d]澄[]群[g]

从[dz]床[d]

奉[bv]邪[z]禅[]匣[]

浊声母在金元时代的北方话中各自转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清声母。浊音清化在有些方言中发生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例如主要反映唐五代西北方音的敦煌变文中,就常可见到清、浊声母字互相假借的情况,透露出当时西北方言中浊音清化的消息。22ppt课件(2)浊音清化22ppt课件南宋前期朱熹作《诗集传》和《楚辞集注》,其中的反切也表明,上列十个浊声母已经全部归入相应的清声母。朱熹是徽州婺源人(今在江西省境内),可见当地方言里浊音清化的最初发生,应该在南宋之前。23ppt课件南宋前期朱熹作《诗集传》和《楚辞集注》,其中的(3)知组、照(庄)组声母的演变在《切韵》音系中,知组声母读成舌面前音:

知[]彻[‘]澄[]娘[]

照组声母实际上可分为两组:庄[t

]初[t

‘]崇[d]生[

]章[t]昌[t‘]船[d]书[]禅[]24ppt课件(3)知组、照(庄)组声母的演变24ppt课件到了《中原音韵》里,上述庄组声母变为卷舌音,这时知组声母分化为两类,一类与庄组合并,也读卷舌音,另一类则并入章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中原音韵》中的知庄章三组已经完全合流。不管是部分合流还是完全合流,从《切韵》到《中原音韵》知照(庄章)组声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5ppt课件到了《中原音韵》里,上述庄组声母变为卷舌音,这(4)见组、精组声母的演变在《切韵》音系中,见组声母舌面后音,精组读舌尖前音。如:见[k]溪[k‘]群[g]疑[]精[ts]清[ts‘]从[dz]心[s]邪[z]明清时代,从上述两组声母中先后分化出一组舌面前音:ʨʨ‘ɕ。分化的具体情形是:在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前,两组声母读音不变;在齐齿呼、撮口呼之前,两组声母都变为舌面前音。这种变化发生的时间较晚,在北京话中是清末才完成的。26ppt课件(4)见组、精组声母的演变26ppt课件2.韵母(1)主要元音相近的韵部合流《切韵》音系的韵母多达150余个,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和玄应《一切经音义》两书的反切整理出来的隋唐音系的韵母也有110多个,而元代《中原音韵》的韵母只有四十多个,现代北京话的韵母更减少到三十多个,韵母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发音相近的主要元音合并了。例如:

《切韵》中江韵主要元音为[ɔ]、阳、唐韵主要元音为[ɑ],现代汉语中已经合而为一。《切韵》中寒、桓两韵的主要元音是[ɑ],删、山两韵的主要元音是[a],先、仙两韵的主要元音是[ɛ],到了现代汉语中都合并为[a]。27ppt课件2.韵母27ppt课件(2)塞音韵尾和双唇鼻音韵尾的消失《切韵》音系中入声字有三种塞尾,即-p、–t、–k。北方话中的塞音韵尾消失于元代之前,因为《中原音韵》里已经没有入声了。《切韵》中的双唇鼻音韵尾-m,大约在元明之间,归并入-n尾。《中原音韵》十九韵中的侵寻、监咸、廉纤三个韵都是收-m尾的,到了明代《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中,这三个韵部分别并入真文、寒山、先天三韵,显示出-m尾的消失。28ppt课件(2)塞音韵尾和双唇鼻音韵尾的消失28ppt课件(3)介音的演变前面已经说到中古只有两呼,即开口和合口,这时的介音只有-i-、-u-两个。但在有些韵母中,介音[i]和[u]可以同时使用,组成复合介音,例如:

iuei(齐韵)iuaŋ(阳韵)大约在元明时代,从介音-i-和-u-中逐渐演变出-y-来。例如:先(合)n—

n(并入仙韵)

犬悬渊29ppt课件(3)介音的演变29ppt课件3.声调(1)平分阴阳《广韵》中平声不分阴阳,但平声字也可以声母的清浊作为区别特征,分为清平字和浊平字。到金元时代,北方话中的浊声母普遍清化,清平字和浊平字其区别特征不再是清浊,而转化为声调调值的不同,即清平字归阴平;浊平字归阳平。例如:

杯兜今煎培头琴钱30ppt课件3.声调30ppt课件(2)浊上归去《切韵》音系中的浊声母上声字,在南宋以后的北方话中变为去声,这就是所谓的浊上归去。敦煌写本中,浊上字和去声字常见互相通假,如:

“仕”(浊上)写作“事”(去)“被”(浊上)和“备”(去)互相借用说明唐五代西北方言中也已经有浊上变去的现象了。例如:

坐(古浊上)——座(古浊去)杜(古浊上)——度(古浊去)——妒(古清去)31ppt课件(2)浊上归去31ppt课件(3)入派三声隋唐时候的入声字,在《中原音韵》中被归入平声、上声和去声,叫做入派三声。这说明元代大都(北京)话里,入声已经消失。从现在一些方言的情况来推断,历史上入声的消失可能分为两步,第一步先失去-p、-t、-k塞尾,三类入声混为一类,也许还有一个喉塞音韵尾;第二步再失去喉塞音韵尾,入声韵完全并入阴声韵。32ppt课件(3)入派三声32ppt课件以上我们从声韵调三个角度介绍了近代汉语语音发展的一些重要变化。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还有不少的疑点,迄今学术界未能统一看法,有待利用新的资料,进行深入的探讨。语音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缓慢而连续的过程。常常需要把相隔几个世纪的不同时期的音系进行比照,才能看出明显的变化。33ppt课件以上我们从声韵调三个角度介绍了近代汉语语音发展第五讲近代汉语的语音(二):历代语音音系概述一、晚唐——五代音系主要根据朱翱反切来拟定晚唐——五代的音系。南唐徐锴著《说文系传》,用朱翱反切。朱翱和徐锴同为秘书省校书郎,可见朱翱是南唐时人。徐铉本《说文解字》用孙愐反切。孙愐根据《唐韵》,《唐韵》的前身是《切韵》,朱翱的反切完全不依《切韵》,这就表明他用的是当代的音系。34ppt课件第五讲近代汉语的语音(二):历代语音音系概述一、晚唐——五(一)晚唐——五代的声母(三十六个)帮滂並明

非敷奉俟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精清心从邪庄初山照穿审床神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35ppt课件(一)晚唐——五代的声母(三十六个)35ppt课件与之前的声母相比(守温字母),有以下差别:1.非敷合为一母2.从邪合为一母3.床禅合为一母4.照母分为庄照二母5.穿母分为初穿二母6.审母分为山审二母36ppt课件与之前的声母相比(守温字母),有以下差别:36ppt课件唇音分化为重唇(双唇)和轻唇(唇齿),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敦煌残卷守温三十字母中的“不芳並明”实际上是帮滂並明,那时还没有产生轻唇音,但在朱翱的反切中,重唇与轻唇分用画然,例如:37ppt课件唇音分化为重唇(双唇)和轻唇(唇齿),是从这个帮母:碑,广韵府移,朱翱彼移滂母篇,广韵芳连,朱翱僻连並母:便,广韵房连,朱翱婢篇明母:明,广韵武兵,朱翱眉平。非母:风,方戎反粉,弗吻反敷母:峰,敷容反纺,妃两反奉母:冯,房忠反奉,附恐反微母:网,文爽反问,亡运反非母与敷母,到朱翱反切中已经合流了,例如:以敷切非:封,敷容切府,芳武反以非切敷:抚,分武反赴,弗孺反38ppt课件帮母:碑,广韵府移,朱翱彼移38ppt课(二)晚唐——五代的韵部共有四十个韵部:(1)鱼模(2)屋烛(3)东钟(4)觉卓(5)江窗(6)歌戈(7)豪袍(8)咍来(9)曷末(10)合盍(11)寒桓(12)覃谈(13)麻蛇(14)肴包(15)佳皆(16)药铎(17)黠鎋(18)洽狎(19)阳唐(20)删山(21)咸衔(22)灰堆(23)没骨(24)庚青(25)魂痕(26)萧宵(27)齐稽(28)月薛(29)业叶(30)元仙(31)严盐(32)尤侯(33)职陌(34)质物(35)蒸登(36)真文(37)脂微(38)缉立(39)侵林(40)资思39ppt课件(二)晚唐——五代的韵部39ppt课件晚唐——五代的韵部与隋——中唐时期相比,有了新的变化,例如:职陌合部,是这个时代的新情况。大量朱翱反切都证明了这一情况,说明了曾梗两摄的入声脱离了平声的对应关系,而独立发展,因为曾梗的平声在这个时代还是分立的。【如(35)蒸登

(24)庚青】

隋——中唐的元部到晚唐分化了,元韵转入了元仙,而与先仙合并;其对应的入声月部也分化了,月韵转入了月薛,与屑薛合并。隋——中唐的真文两部,到晚唐合并为一部,入声质物也合并为一部。隋——中唐的庚青两部,到晚唐合并为一部,入声陌锡也合并为一部,并与职德合部。40ppt课件晚唐——五代的韵部与隋——中唐时期相比,有了新隋——中唐的脂微两部,到晚唐合为一部。资思是一个新兴的韵部。其音值王力先生拟为舌尖前元音,资思本属脂部,其韵母为i,后来舌面元音i受声母舌尖前辅音的影响,转变为舌尖前元音。41ppt课件隋——中唐的脂微两部,到晚唐合为一部。41ppt(三)晚唐——五代的声调基本上与隋——中唐时代一样,即有平上去入四声。42ppt课件(三)晚唐——五代的声调42ppt课件二、宋代音系宋代音系,主要根据是朱熹反切。朱熹的《诗集传》和《楚辞集注》都有反切,他所用的反切并不依照《切韵》,可见他用的是宋代的读音。43ppt课件二、宋代音系43ppt课件(一)宋代的声母宋代共有二十一个声母,如:

帮並[p]滂並[p‘]明[m]非敷奉[f]微[ɱ]端定[t]透定[t‘]泥娘[n]来[l]知澄照床[ʨ]彻澄穿床[ʨ‘]审禅[ɕ]日[r]精从[ʦ]清从[ʦ‘]心邪[s]见群[k]溪群[k‘]疑[ŋ]影喻[j]晓匣[h]44ppt课件(一)宋代的声母44ppt课件(一)晚唐——五代的声母(三十六个)帮滂並明

非敷奉俟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精清心从邪庄初山照穿审床神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一)宋代的声母帮並滂並明

非敷奉微端定透定泥娘知澄照床彻澄穿床审禅精从清从心邪见群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45ppt课件(一)晚唐——五代的声母(三十六个)(一)宋代的声母45pp这个声母系统比晚唐——五代的声母系统大大地简化了,其原因是:1.全浊声母全部消失了。並母平声并入了帮滂两母;奉母并入了非敷两母;从母并入了精清两母;邪母并入了心母;定母并入了端透两母;澄母并入了知彻两母;床母平声并入了照穿两母;床神禅并入了穿审两母;群母并入了见溪两母;匣母并入了晓母。2.舌叶音消失了。庄母一部分并入精母,一部分并入照母;初母字一部分并入清母,一部分并入穿母;山母字一部分并入心母,一部分并入审母。3.娘母并入了泥母。影母并入了喻母。46ppt课件这个声母系统比晚唐——五代的声母系统大大地简化了,其原因是:(二)宋代的韵母宋代共有三十二个韵部。如:(1)鱼模(2)屋烛(3)东钟(4)歌戈(5)麻蛇(6)豪包(7)皆来(8)觉药(9)曷黠(10)合洽(11)江阳(12)寒山(13)覃咸(14)灰堆(15)物没(16)庚生(17)闻魂(18)萧肴(19)月薛(20)业叶(21)元仙(22)严盐(23)尤侯(24)麦德(25)蒸登(26)真群(27)支齐(28)质职(29)缉立(30)京青(31)侵寻(32)资思47ppt课件(二)宋代的韵母47ppt课件(二)宋代的韵母(1)鱼模(2)屋烛(3)东钟(4)歌戈(5)麻蛇(6)豪包(7)皆来(8)觉药(9)曷黠(10)合洽(11)江阳(12)寒山(13)覃咸(14)灰堆(15)物没(16)庚生(17)闻魂(18)萧肴(19)月薛(20)业叶(21)元仙(22)严盐(23)尤侯(24)麦德(25)蒸登(26)真群(27)支齐(28)质职(29)缉立(30)京青(31)侵寻(32)资思(二)晚唐——五代的韵部共有四十个韵部:(1)鱼模(2)屋烛(3)东钟(4)觉卓(5)江窗(6)歌戈(7)豪袍(8)咍来(9)曷末(10)合盍(11)寒桓(12)覃谈(13)麻蛇(14)肴包(15)佳皆(16)药铎(17)黠鎋(18)洽狎(19)阳唐(20)删山(21)咸衔(22)灰堆(23)没骨(24)庚青(25)魂痕(26)萧宵(27)齐稽(28)月薛(29)业叶(30)元仙(31)严盐(32)尤侯(33)职陌(34)质物(35)蒸登(36)真文(37)脂微(38)缉立(39)侵林(40)资思48ppt课件(二)宋代的韵母(二)晚唐——五代的韵部48ppt课件从朱熹的反切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韵部分合和转移的新情况,如:1.江韵开始并入阳唐[aŋ],相应地,入声觉韵也开始并入药铎[ak]。2.咍韵与佳皆合并,称为皆来部[ai]。3.齐祭废并入脂微,合成支齐部[i],这就是说蟹摄三四等字转入止摄去了。4.寒桓与删山合并,成为寒山部[an],相应地,入声曷末与黠鎋合并,成为曷黠部[at]。5.覃谈和咸衔合并,成为覃咸部[am],相应地入声合盍与洽狎合并,成为合洽部[ap]。49ppt课件从朱熹的反切中,我们发现了许多韵部分合和转移6.庚青部发生了分化:二等字独立出来,成为庚生部[ɐŋ],包括《切韵》的庚韵二等字和耕韵字;三四等分成京青部[iŋ],包括《切韵》庚韵三等字和清青韵字。总的来说,宋代的韵部比晚唐五代的韵部少了很多,主要是由于纯二等韵都转入一等韵或三四等韵去了,如江并入阳,肴并入萧豪,删山并于寒桓等,这是一种发展规律。50ppt课件6.庚青部发生了分化:二等字独立出来,成为庚生部[ɐŋ],包(三)宋代的声调宋代的声调和晚唐五代声调一样,仍旧是平上去入四声。朱熹时代,入声韵尾仍有-p、-t、-k三类的区别,除[ik]转变为[it]之外,其他都没有混乱。51ppt课件(三)宋代的声调51ppt课件第四讲近代汉语的语音(一)

一、汉语音韵学概述1.概述

音韵学是我国一门传统的学问,它是研究汉语各个时期的语音系统和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的科学。汉语语音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时期:

上古音指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以《诗经》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古音学。

中古音指六朝至唐宋时期的语音,以《切韵》音系为代表,研究这一时期的语音状况的学科为今音学。

近古音指元明清时期的语音,以《中原音韵》为代表。研究《中原音韵》所反映的北方话音系。(有人称之为北音学)

现代音指现代的语音,以现代普通话音系为代表。

52ppt课件第四讲近代汉语的语音(一)1ppt课件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为等韵学。他们以“等”的观念来分析汉语发音原理和方法,以韵图的形式展示汉语语音系统和韵书中的反切。研究内容包括韵图的编撰、等韵学的原理等。

传统的古音学、今音学、等韵学是音韵学的三个主要分科(有人加上“北音学”,即为四个分科)。

从上面的叙述可以看出,我们的今音学研究的对象应该是近代汉语上沿或者前期的语音系统,近古音阶段(北音学)的研究对象是我们近代汉语主干时期的语音系统,由此可以看到传统的汉语音韵学和近代汉语语音的关系是很密切的。53ppt课件音韵学家把宋元以来的等韵图作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称与近代汉语有关的重要韵书主要有:

概念补充:韵书即古代以韵目或四声为纲,以声母为小类用以查检汉字读音的字典(或叫韵典)。【切韵】现存最早的韵书: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据《切韵·序》介绍,《切韵》成书于公元601年(仁寿元年刊),共193韵,分五卷。《切韵》是在研究分析了六朝韵书的基础上编写而成,所以说它是前代韵书的继承和总结,是这一系列韵书的定型之作,也可以说是韵书史上极为重要的里程碑。54ppt课件与近代汉语有关的重要韵书主要有:3ppt课件【广韵】《广韵》是宋代的官韵著述,即皇帝命令陈彭年、丘雍等人集体整理编修。《广韵》一名是增广《切韵》的意思,全名称为《大宋重修广韵》。《广韵》计5卷,全书收字26194个,注文191692字,按照平上去入的顺序排列,平声57,上声55,去声60,入声34,共206个韵部。55ppt课件【广韵】《广韵》是宋代的官韵著述,即皇帝命令陈彭年、丘雍等人【中原音韵】北曲韵书。《中原音韵》系元人周德清根据当时戏剧家,如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人的戏曲作品用韵字编辑而成的。全书分19韵,四声不分立,这和元曲四声通押有关,韵目都用两个字标出。平声分阴、阳,把入声分别派入平、上、去。【洪武正韵】南曲韵书。到了明代,乐韶风、宋濂等人奉敕于洪武8年(公元1375年)编成一部官韵——《洪武正韵》。《洪武正韵》的平声、上声、去声各22部,入声10部,共分韵76部。这部韵书因为保存全浊声母和入声,比较接近当时的南方方言,所以明代士人作南曲时往往参用它的韵部。56ppt课件【中原音韵】北曲韵书。《中原音韵》系元人周德清根据当时戏剧家【韵略易通】明正统7年(公元1442年),兰茂(字廷秀)又完成一部韵书,名为《韵略易通》。该书分20韵。前10韵平、上、去、入四声俱全,后10韵无入声。在声类方面,此书有明确的划分,共20类。作者用了一首《早梅诗》来概括:“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其中每一个字都代表声母相同的一类字,如“东”字,它就代表和东字声母相同的多、当、冬、丁、得、地等等。就语音研究角度来看,《韵略易通》划分的20声类是它的最大贡献,尤对考定《中原音韵》的声类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57ppt课件【韵略易通】明正统7年(公元1442年),兰茂(字廷秀)又完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1)声母1)三十六字母

近代汉语音节里的声母,一般用“字母”来表示,字母是声母的代表字,唐朝和尚守温制定了三十字母,宋代学者又增加了六个,补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帮滂并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见溪群疑影晓匣喻来日58ppt课件2.音韵学的基本概念7ppt课件2)五音、七音对于声母,古人又根据声母的发音部位把声母分唇、舌、齿、牙、喉五类,即音韵学上的“五音”,或增加半舌音、半齿音,分为“七音”。“五音”和“七音”的概念都是对于声母发音部位的讨论。59ppt课件2)五音、七音8ppt课件3)清浊与声母有关的一个音韵学上的概念是清浊,清浊即带音不带音的问题。声带发生颤动而成音,谓之带音,旧称“浊音”;声带并不发生颤动,谓之不带音,也就是这里所说的“清音”。60ppt课件3)清浊9ppt课件

许多音韵学文献清浊之下又分全清、次清、全浊、次浊。三十六字母中清浊的情况如下:全清:帮非端知精心照审见晓影

次清:滂敷透彻清穿溪全浊:並奉定澄从邪床禅群匣次浊:明微泥娘疑喻来日61ppt课件许多音韵学文献清浊之下又分全清、次清、全浊、(2)韵母1)韵音韵学上的“韵”与现代汉语中的“韵母”的概念不尽相同。“韵”指的是韵腹、韵尾、声调都相同的字所形成的类。要求韵腹、韵尾有别,而且还包括声调的区别。影响很大的《广韵》206韵基本上就是这样分出来的。在206韵中,平声57韵,上声55韵,去声60韵,入声34韵。平声分上、下两卷,上平声28韵,下平声29韵。平声分上、下,是因为平声字数多,与今天说的阴平、阳平无关。62ppt课件(2)韵母11ppt课件2)韵尾的情况近代汉语音节的韵尾,大抵有如下四种情况:(一)鼻音韵尾:-m、-n、-ŋ(音韵学上称为阳声韵)(二)塞音韵尾:-p、-t、-k(音韵学上称为入声韵)(三)元音韵尾:-i、-u(四)无韵尾(即音节最后的音素是主要元音)(三、四两种音韵学上统称为阴声韵)63ppt课件2)韵尾的情况12ppt课件3)等与呼近代汉语语音文献把韵母分作四等,“等”主要指韵母-i–介音的有无,以及韵母主要元音开口度的大小。一、二等与三、四等的区别在于前者无-i–介音,而后者有-i–介音。其中一等的主要元音比二等的主要元音开口度大,三等主要元音比四等的主要元音开口度大。“呼”的概念最初也出现在唐宋韵图上,有“开”、“合”两呼。有u介音或主要元音为u的韵母谓之合口;反之则为开口。中古合口、开口实质是圆唇不圆唇的区别。64ppt课件3)等与呼13ppt课件

宋元之后,汉语韵母明显简化,两呼八等演变为四呼,大致是原来的开口一、二等相当于后来的开口呼,原来的开口三、四等相当于齐齿呼,原来的合口一、二等相当于后来的合口呼,原合口三、四等相当于撮口呼。65ppt课件14ppt课件4)摄宋元的“等韵图”把《广韵》206韵归并为16摄。“摄”即韵的统摄,凡韵尾相同、主要元音相近即归为一摄。16摄的出现,反映了宋元时代,在汉语语音趋向于简化的过程中,语音学学者们对韵母的新的认识和归纳。66ppt课件4)摄15ppt课件206韵讲解,参看《方言调查字表》目录。67ppt课件206韵讲解,参看《方言调查字表》目录。16ppt课件(3)声调音节具有声调,这是汉语语音的一个特点,自从齐梁时代审约等人明确提出四声说之后,这个特点即得到揭示。四声即“平上去入”。四声最迟在唐代就被分为平、仄两类,广泛地运用于诗歌、骈赋等文体的写作中,即:

平——平声;仄——上声、去声、入声另一种分类是舒促,即:

舒——平声、上声、去声;促——入声68ppt课件(3)声调17ppt课件

此外,还需提到的一个概念是反切。

反切,是一种传统的标音方法,较之譬况、读若、直音是较为科学的标音法。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言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反切是两字配合起来切出一个汉字的读音,即用上下两字分别代表反切上字、下字,上字取声,下字取韵,切出被切字的读音。反切原称为反或翻,安史之乱后,因忌讳反,改称为切。69ppt课件此外,还需提到的一个概念是反切。18ppt二、近代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概述

近代汉语的语音,大体上经历了一个由繁趋简的过程。隋唐时代《切韵》、《广韵》的声母有三十六个,韵部有六十一个(不计声调)。元代《中原音韵》声母二十五个,韵部十九个。声母和韵部的简化是明显的。可以说,由繁趋简,是近代汉语语音,特别是北方话语音发展的总体特点。下面,我们分声、韵、调三个方面来谈谈语音发展过程中的一些重要变化。70ppt课件二、近代汉语语音的发展演变概述19ppt课件1.声母(1)唇音分化隋唐之前,汉语唇音声母只有一组,即双唇音(古称重唇音):

帮[p]滂[p‘]並[b]明[m]敦煌写本《归三十字母例》中,唇音声母也只有“不芳並明”四个,这说明当时还没有产生轻唇音。在《广韵》里还是这样,如仙韵:篇,芳连切。大约唐末宋初,声母中增加了一组唇齿音(即轻唇音):

非[pf]敷[pf‘]奉[bv]微[ɱ]71ppt课件1.声母20ppt课件所以在宋人的三十六字母中,就有“非、敷、奉、微”了。守温三十字母与三十六字母的比较:唇音不芳並明舌音端透定泥知徹澄日牙音见溪群来疑齿音精清从审穿禅照喉音心邪晓匣喻影重唇帮滂并明轻唇非敷奉微

舌头端透定泥舌上知彻澄娘齿头精清从心邪正齿照穿床审禅牙见溪群疑喉晓匣影喻半舌来[l]半齿日[]72ppt课件所以在宋人的三十六字母中,就有“非、敷、奉、微”了。唇音(2)浊音清化三十六字母中有如下十个是浊声母(全浊声母):並[b]定[d]澄[]群[g]

从[dz]床[d]

奉[bv]邪[z]禅[]匣[]

浊声母在金元时代的北方话中各自转变为发音部位相同的清声母。浊音清化在有些方言中发生的时间是比较早的,例如主要反映唐五代西北方音的敦煌变文中,就常可见到清、浊声母字互相假借的情况,透露出当时西北方言中浊音清化的消息。73ppt课件(2)浊音清化22ppt课件南宋前期朱熹作《诗集传》和《楚辞集注》,其中的反切也表明,上列十个浊声母已经全部归入相应的清声母。朱熹是徽州婺源人(今在江西省境内),可见当地方言里浊音清化的最初发生,应该在南宋之前。74ppt课件南宋前期朱熹作《诗集传》和《楚辞集注》,其中的(3)知组、照(庄)组声母的演变在《切韵》音系中,知组声母读成舌面前音:

知[]彻[‘]澄[]娘[]

照组声母实际上可分为两组:庄[t

]初[t

‘]崇[d]生[

]章[t]昌[t‘]船[d]书[]禅[]75ppt课件(3)知组、照(庄)组声母的演变24ppt课件到了《中原音韵》里,上述庄组声母变为卷舌音,这时知组声母分化为两类,一类与庄组合并,也读卷舌音,另一类则并入章组。不过也有学者认为《中原音韵》中的知庄章三组已经完全合流。不管是部分合流还是完全合流,从《切韵》到《中原音韵》知照(庄章)组声母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76ppt课件到了《中原音韵》里,上述庄组声母变为卷舌音,这(4)见组、精组声母的演变在《切韵》音系中,见组声母舌面后音,精组读舌尖前音。如:见[k]溪[k‘]群[g]疑[]精[ts]清[ts‘]从[dz]心[s]邪[z]明清时代,从上述两组声母中先后分化出一组舌面前音:ʨʨ‘ɕ。分化的具体情形是:在开口呼、合口呼韵母前,两组声母读音不变;在齐齿呼、撮口呼之前,两组声母都变为舌面前音。这种变化发生的时间较晚,在北京话中是清末才完成的。77ppt课件(4)见组、精组声母的演变26ppt课件2.韵母(1)主要元音相近的韵部合流《切韵》音系的韵母多达150余个,据陆德明《经典释文》和玄应《一切经音义》两书的反切整理出来的隋唐音系的韵母也有110多个,而元代《中原音韵》的韵母只有四十多个,现代北京话的韵母更减少到三十多个,韵母减少的原因之一就是许多发音相近的主要元音合并了。例如:

《切韵》中江韵主要元音为[ɔ]、阳、唐韵主要元音为[ɑ],现代汉语中已经合而为一。《切韵》中寒、桓两韵的主要元音是[ɑ],删、山两韵的主要元音是[a],先、仙两韵的主要元音是[ɛ],到了现代汉语中都合并为[a]。78ppt课件2.韵母27ppt课件(2)塞音韵尾和双唇鼻音韵尾的消失《切韵》音系中入声字有三种塞尾,即-p、–t、–k。北方话中的塞音韵尾消失于元代之前,因为《中原音韵》里已经没有入声了。《切韵》中的双唇鼻音韵尾-m,大约在元明之间,归并入-n尾。《中原音韵》十九韵中的侵寻、监咸、廉纤三个韵都是收-m尾的,到了明代《重订司马温公等韵图经》中,这三个韵部分别并入真文、寒山、先天三韵,显示出-m尾的消失。79ppt课件(2)塞音韵尾和双唇鼻音韵尾的消失28ppt课件(3)介音的演变前面已经说到中古只有两呼,即开口和合口,这时的介音只有-i-、-u-两个。但在有些韵母中,介音[i]和[u]可以同时使用,组成复合介音,例如:

iuei(齐韵)iuaŋ(阳韵)大约在元明时代,从介音-i-和-u-中逐渐演变出-y-来。例如:先(合)n—

n(并入仙韵)

犬悬渊80ppt课件(3)介音的演变29ppt课件3.声调(1)平分阴阳《广韵》中平声不分阴阳,但平声字也可以声母的清浊作为区别特征,分为清平字和浊平字。到金元时代,北方话中的浊声母普遍清化,清平字和浊平字其区别特征不再是清浊,而转化为声调调值的不同,即清平字归阴平;浊平字归阳平。例如:

杯兜今煎培头琴钱81ppt课件3.声调30ppt课件(2)浊上归去《切韵》音系中的浊声母上声字,在南宋以后的北方话中变为去声,这就是所谓的浊上归去。敦煌写本中,浊上字和去声字常见互相通假,如:

“仕”(浊上)写作“事”(去)“被”(浊上)和“备”(去)互相借用说明唐五代西北方言中也已经有浊上变去的现象了。例如:

坐(古浊上)——座(古浊去)杜(古浊上)——度(古浊去)——妒(古清去)82ppt课件(2)浊上归去31ppt课件(3)入派三声隋唐时候的入声字,在《中原音韵》中被归入平声、上声和去声,叫做入派三声。这说明元代大都(北京)话里,入声已经消失。从现在一些方言的情况来推断,历史上入声的消失可能分为两步,第一步先失去-p、-t、-k塞尾,三类入声混为一类,也许还有一个喉塞音韵尾;第二步再失去喉塞音韵尾,入声韵完全并入阴声韵。83ppt课件(3)入派三声32ppt课件以上我们从声韵调三个角度介绍了近代汉语语音发展的一些重要变化。近代汉语语音研究中还有不少的疑点,迄今学术界未能统一看法,有待利用新的资料,进行深入的探讨。语音的发展变化是一个缓慢而连续的过程。常常需要把相隔几个世纪的不同时期的音系进行比照,才能看出明显的变化。84ppt课件以上我们从声韵调三个角度介绍了近代汉语语音发展第五讲近代汉语的语音(二):历代语音音系概述一、晚唐——五代音系主要根据朱翱反切来拟定晚唐——五代的音系。南唐徐锴著《说文系传》,用朱翱反切。朱翱和徐锴同为秘书省校书郎,可见朱翱是南唐时人。徐铉本《说文解字》用孙愐反切。孙愐根据《唐韵》,《唐韵》的前身是《切韵》,朱翱的反切完全不依《切韵》,这就表明他用的是当代的音系。85ppt课件第五讲近代汉语的语音(二):历代语音音系概述一、晚唐——五(一)晚唐——五代的声母(三十六个)帮滂並明

非敷奉俟微端透定泥知徹澄娘精清心从邪庄初山照穿审床神禅见溪群疑影喻晓匣来日86ppt课件(一)晚唐——五代的声母(三十六个)35ppt课件与之前的声母相比(守温字母),有以下差别:1.非敷合为一母2.从邪合为一母3.床禅合为一母4.照母分为庄照二母5.穿母分为初穿二母6.审母分为山审二母87ppt课件与之前的声母相比(守温字母),有以下差别:36ppt课件唇音分化为重唇(双唇)和轻唇(唇齿),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敦煌残卷守温三十字母中的“不芳並明”实际上是帮滂並明,那时还没有产生轻唇音,但在朱翱的反切中,重唇与轻唇分用画然,例如:88ppt课件唇音分化为重唇(双唇)和轻唇(唇齿),是从这个帮母:碑,广韵府移,朱翱彼移滂母篇,广韵芳连,朱翱僻连並母:便,广韵房连,朱翱婢篇明母:明,广韵武兵,朱翱眉平。非母:风,方戎反粉,弗吻反敷母:峰,敷容反纺,妃两反奉母:冯,房忠反奉,附恐反微母:网,文爽反问,亡运反非母与敷母,到朱翱反切中已经合流了,例如:以敷切非:封,敷容切府,芳武反以非切敷:抚,分武反赴,弗孺反89ppt课件帮母:碑,广韵府移,朱翱彼移38ppt课(二)晚唐——五代的韵部共有四十个韵部:(1)鱼模(2)屋烛(3)东钟(4)觉卓(5)江窗(6)歌戈(7)豪袍(8)咍来(9)曷末(10)合盍(11)寒桓(12)覃谈(13)麻蛇(14)肴包(15)佳皆(16)药铎(17)黠鎋(18)洽狎(19)阳唐(20)删山(21)咸衔(22)灰堆(23)没骨(24)庚青(25)魂痕(26)萧宵(27)齐稽(28)月薛(29)业叶(30)元仙(31)严盐(32)尤侯(33)职陌(34)质物(35)蒸登(36)真文(37)脂微(38)缉立(39)侵林(40)资思90ppt课件(二)晚唐——五代的韵部39ppt课件晚唐——五代的韵部与隋——中唐时期相比,有了新的变化,例如:职陌合部,是这个时代的新情况。大量朱翱反切都证明了这一情况,说明了曾梗两摄的入声脱离了平声的对应关系,而独立发展,因为曾梗的平声在这个时代还是分立的。【如(35)蒸登

(24)庚青】

隋——中唐的元部到晚唐分化了,元韵转入了元仙,而与先仙合并;其对应的入声月部也分化了,月韵转入了月薛,与屑薛合并。隋——中唐的真文两部,到晚唐合并为一部,入声质物也合并为一部。隋——中唐的庚青两部,到晚唐合并为一部,入声陌锡也合并为一部,并与职德合部。91ppt课件晚唐——五代的韵部与隋——中唐时期相比,有了新隋——中唐的脂微两部,到晚唐合为一部。资思是一个新兴的韵部。其音值王力先生拟为舌尖前元音,资思本属脂部,其韵母为i,后来舌面元音i受声母舌尖前辅音的影响,转变为舌尖前元音。92ppt课件隋——中唐的脂微两部,到晚唐合为一部。41ppt(三)晚唐——五代的声调基本上与隋——中唐时代一样,即有平上去入四声。93ppt课件(三)晚唐——五代的声调42ppt课件二、宋代音系宋代音系,主要根据是朱熹反切。朱熹的《诗集传》和《楚辞集注》都有反切,他所用的反切并不依照《切韵》,可见他用的是宋代的读音。94ppt课件二、宋代音系43ppt课件(一)宋代的声母宋代共有二十一个声母,如:

帮並[p]滂並[p‘]明[m]非敷奉[f]微[ɱ]端定[t]透定[t‘]泥娘[n]来[l]知澄照床[ʨ]彻澄穿床[ʨ‘]审禅[ɕ]日[r]精从[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