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_第1页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_第2页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_第3页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_第4页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2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3病原学: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常见: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病原学: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4肠道病毒71型EV71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和毒力强,神经毒性仅次于脊灰病毒。部分患者可排毒数周,病毒可在污水中存活较长时间。该病各年龄均可感染,成人和大年龄儿童主要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重症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在局部地方引起爆发,暴发原因不确定。EV71引起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多见,少数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及脑炎,重症患儿病死率在10%-25%。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且不断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导致儿童死亡。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一直存在EV71病毒的活动,人群尤其5岁以下人群EV71抗体阳性率普遍较低这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台湾)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EV71病毒对人群尤其是幼儿的危害依然存在,一旦条件具备,将有发生可能流行。肠道病毒71型EV71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和毒力强5EV71感染带来的问题

较其它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有相对特殊性和不典型性。对重症病例的发生机制不清。颠覆了既往对于手足口病的认识。临床医师缺乏新的认识,影响了救治。基层医院缺乏必要的救治能力。EV71感染带来的问题

较其它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重,6病原学(理化性质)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病原学(理化性质)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7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流行病学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流行病学8国内流行概况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病例;1983年天津暴发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5~10月发病7000余例;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肠道病毒71型病毒;2000年山东省招远市暴发小儿手足口病,市人民医院接诊1698例,3例合并心肌炎死亡。2008年及2009年:安徽阜阳EV71手足口病疫情,开始以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小儿不明原因发热伴脑肺损害报告的;死亡、病重儿童中无皮疹或皮疹不典型的占一半以上,早期发现重症病人困难;这两年的疫情均因地震、甲流淡化了影响国内流行概况92010年:全国各地大流行,截至6月22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87779例,其中重症病例15501例,死亡537人。2010年:全国各地大流行,截至6月22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10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唯一宿主和传染源;家畜、宠物等不感染,也不传播此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前数天即有传染性,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患者咽部排出病毒持续1~2周,粪便排出病毒持续约3~5周;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传染源11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12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隐性感染为主,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感染产生牢固的免疫力;但对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90%以上;随着易感人群的积累,每隔2~3年可流行一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病学13

流行特点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但南方地区流行高峰可提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流行;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集聚现象;暴发流行后常散在发生。流行特点14感染机制假说人与人粪-口途径EV71感染手足/咽部上皮细胞

脑脊髓炎

肺、心损害(非炎性损害?)

康复死亡或后遗症感染机制假说人与人EV71感染脑脊髓炎肺、心15感染机制EV71--》病毒血症(口腔疱疹、皮疹、发热)--》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易惊)--》损害脑干--》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全身血管收缩(皮肤花纹、四肢发绀)--》体循环血液进入肺循环--》肺动脉压升高--》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浅快、呼吸困难)--》肺出血(血性泡沫痰)。感染机制EV7116临床分期

手足口病/咽峡炎(第一期)

|病毒侵袭

V

脑脊髓炎(第二期)

|

神经源性反应

V

肺、心损害(第三A期、第三B期)|V

康复或后遗症(恢复期)

死亡临床分期

手足口病/咽峡炎(第一期)

17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18重症病例3岁以下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多在病程2-5天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心肺部症状重症病死率:10-25%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重症病例3岁以下多见19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及抽搐肢体无力或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严重脑干脑炎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20重症病例(呼吸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表现(非特异性)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部X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晚期表现(可诊断)呼吸困难、发绀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重症病例(呼吸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表现(非特异性)21重症病例(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心脏病变临床表现归纳:

1、急性心功能衰竭

2、心律失常

3、猝死

4、慢性心肌病

重症病例(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22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23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病原学检查24物理学检查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物理学检查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25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综合上述重症病例的临床和一般实验室和物理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或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实验室诊断。诊断临床诊断病例26确定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病原学或血清学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排除!确定诊断病例27鉴别诊断皮疹“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临床“四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注意与口蹄疫、水痘和单纯疱疹进行鉴别鉴别诊断皮疹“四不像”:不像蚊虫咬28重症病例其他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可与重症手足口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相似,但罕见同时伴有神经原性肺水肿、肺出血及皮疹。皮疹不典型者,应该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同时参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处置流程进行诊治、处理。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症状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重症病例29重症病例与重症肺炎鉴别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重症肺炎鉴别。前者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暴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重症病例30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31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二)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32处置流程(三)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留观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解除留观。处置流程(三)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33处置流程(四)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1.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2.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3.呼吸浅促、困难。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处置流程(四)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34治疗按临床表现分4个阶段的治疗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神经系统受累心肺衰竭恢复期治疗按临床表现分4个阶段的治疗35治疗(手足口病期)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心率、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受累,如有无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软瘫,抽搐等。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症治疗:发热、呕吐等给予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可试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无细菌感染之证据不应使用抗菌素。治疗(手足口病期)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6治疗(重症病例)严密监测,动态观察,注意严重并发症!生命指征瞳孔、浅反射CSF末梢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有条件CVP、ABP监测白细胞计数快速血糖/血气+电解质胸片/MRI治疗(重症病例)严密监测,动态观察,注意严重并发症!37治疗(神经系统受累)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速尿。酌情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1~2次。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治疗(神经系统受累)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38治疗(心肺衰竭)此期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需在PICU救治。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调整液量)。治疗(心肺衰竭)此期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需在PICU救治。39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继发肺脏等部位细菌感染时应用有效抗生素。

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40治疗(恢复期)

1、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2、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恢复期)1、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41治疗小结初期(1-3天):手足口;一般治疗。脑炎期(2-5天):易惊、肢体抖动、抽搐或无力;对症脱水、重症可用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及应用球蛋白。呼吸循环衰竭期(3-5天):ICU对症处理。影响病情愈后的关键点:脑炎的轻重、是否累及脑干以及病情进展速度。出现中枢性循环衰竭(心率明显加快、末梢循环差等),极难救治成功。早期治疗有可能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帮助病人进入恢复期。治疗小结初期(1-3天):手足口;一般治疗。42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

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个别地方出现因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导致的少数患儿死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经研究,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

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43疫情报告(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疫情报告(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44疫情报告(二)报告内容与方法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疫情报告(二)报告内容与方法45疫情报告(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疫情报告(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46疫情报告(四)报告信息分析和反馈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对疫情报告信息进行逐级审核。县区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每日浏览并分析监测数据,发现异常升高或病例呈聚集性分布或出现死亡病例,应及时核实并向同级卫生行政部门及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及时向下级疾控机构及医疗机构反馈疫情分析信息。疫情报告(四)报告信息分析和反馈47预防控制措施手足口病传播途径多,婴幼儿和儿童普遍易感。做好儿童个人、家庭和托幼机构的卫生是预防本病染的关键。预防控制措施48(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给儿童洗手,不要让儿童喝生水、吃生冷食物,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童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洗手,并妥善处理污物;3.婴幼儿使用的奶瓶、奶嘴使用前后应充分清洗;4.本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居室要经常通风,勤晒衣被;5.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居家治疗的儿童,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一)个人预防措施

1.饭前便后、外出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等49(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

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行季节,教室和宿舍等场所要保持良好通风;2.每日对玩具、个人卫生用具、餐具等物品进行清洗消毒;3.进行清扫或消毒工作(尤其清扫厕所)时,工作人员应穿戴手套。清洗工作结束后应立即洗手;4.每日对门把手、楼梯扶手、桌面等物体表面进行擦拭消毒;(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

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

1.本病流50(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

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5.教育指导儿童养成正确洗手的习惯;6.每日进行晨检,发现可疑患儿时,要对患儿采取及时送诊、居家休息的措施;对患儿所用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7.患儿增多时,要及时向卫生和教育部门报告。根据疫情控制需要当教育和卫生部门可决定采取托幼机构或小学放假措施。(二)托幼机构及小学等

集体单位的预防控制措施5.教育指导51(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检分诊,并专辟诊室(台)接诊疑似手足口病人,引导发热出疹患儿到专门诊室(台)就诊,候诊及就诊等区域应增加清洁消毒频次,室内清扫时应采用湿式清洁方式;2.医务人员在诊疗、护理每一位病人后,均应认真洗手或对双手消毒;3.诊疗、护理病人过程中所使用的非一次性的仪器、物品等要擦拭消毒;(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1.疾病流行期间,医院应实行预52(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肠道病毒感染的患儿。重症患儿应单独隔离治疗;5.对住院患儿使用过的病床及桌椅等设施和物品必须消毒后才能继续使用;6.患儿的呼吸道分泌物和粪便及其污染的物品要进行消毒处理;7.医疗机构发现手足口患者增多或肠道病毒感染相关死亡病例时,要立即向当地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报告。(三)医疗机构的预防控制措施4.同一间病房内不应收治其他非53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一、环境消毒要点(一)不需要大规模喷洒消毒。(二)只需要对经常接触的物体表面(如门把手、课桌椅、餐桌、婴儿床栏杆、楼梯把手等)、玩具、游乐设施、寝具及书本等做重点性消毒。(三)清洁完毕的物体可移至户外,接受阳光照射,通过紫外线杀灭病毒。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一、环境消毒要点54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二、消毒方法的适用(一)粪便:可用生石灰以1:1的比例与其搅拌均匀消毒。(二)食、饮具:用25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30分钟。(三)生活用具、玩具、校舍、书籍:用500毫克/升含氯消毒剂溶液擦拭消毒,作用时间30分钟,或用0.3%过氧乙酸作用60分钟,或用紫外线灯直接照射30分钟。(四)患者衣、被单:阳光下暴晒或煮沸20分钟或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二、消毒方法的适用55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二、消毒方法的适用(五)盛放排泻物的容器: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浸泡120分钟。(六)饮用水:用1~3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如漂白粉、优氯净等作用30分钟。(七)灭蝇:可用5%氯氰菊酯(奋斗呐)、2.5%溴氰菊酯或其他杀虫剂,按说明书使用。(八)生活污水:用5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作用120分钟。(九)垃圾:用1000毫克/升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喷雾作用120分钟。肠道病毒消毒方法二、消毒方法的适用56谢谢!最近的医院感染

暴发事件谢谢!最近的医院感染

暴发事件57

手足口病防控知识

58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危及生命!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59手足口病防控知识培训课件60病原学: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9、10、16型;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肠道病毒71型;埃可病毒常见: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病原学:小RNA病毒科,肠道病毒属柯萨奇病毒A组的4、5、761肠道病毒71型EV71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和毒力强,神经毒性仅次于脊灰病毒。部分患者可排毒数周,病毒可在污水中存活较长时间。该病各年龄均可感染,成人和大年龄儿童主要为隐性感染,发病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重症感染多见于婴幼儿。常在局部地方引起爆发,暴发原因不确定。EV71引起的临床表现多样:以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等多见,少数可表现为无菌性脑膜炎及脑炎,重症患儿病死率在10%-25%。近年来EV71病毒的流行在亚太地区呈上升趋势,且不断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导致儿童死亡。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一直存在EV71病毒的活动,人群尤其5岁以下人群EV71抗体阳性率普遍较低这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台湾)的研究结果类似,提示EV71病毒对人群尤其是幼儿的危害依然存在,一旦条件具备,将有发生可能流行。肠道病毒71型EV71可经消化道、呼吸道传播,传染性和毒力强62EV71感染带来的问题

较其它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重,病死率高。临床表现有相对特殊性和不典型性。对重症病例的发生机制不清。颠覆了既往对于手足口病的认识。临床医师缺乏新的认识,影响了救治。基层医院缺乏必要的救治能力。EV71感染带来的问题

较其它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病情重,63病原学(理化性质)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对乙醚有抵抗力,20%乙醚,4℃作用18h,仍然保留感染性耐酸:在PH3.5仍然稳定75%酒精,5%来苏对肠道病毒没有作用对去氯胆酸盐等不敏感对紫外线及干燥敏感甲醛、氯化物、酚等化学物质可抑制活性病原学(理化性质)560C以上高温会失去活性64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1958年分离出柯萨奇病毒,1959年提出手足口病命名。早期发现的手足口病的病原体主要为CoxA16型。1969年EV71在美国被首次确认。此后,EV71感染与CoxA16感染交替出现,成为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流行病学1957年新西兰首次报道该病。流行病学65国内流行概况1981年上海首次报道手足口病病例;1983年天津暴发柯萨奇病毒A16型引起的手足口病,5~10月发病7000余例;1995年武汉病毒研究所分离出肠道病毒71型病毒;1998年深圳市卫生防疫站从患者分离出2株肠道病毒71型病毒;2000年山东省招远市暴发小儿手足口病,市人民医院接诊1698例,3例合并心肌炎死亡。2008年及2009年:安徽阜阳EV71手足口病疫情,开始以不明原因重症肺炎、小儿不明原因发热伴脑肺损害报告的;死亡、病重儿童中无皮疹或皮疹不典型的占一半以上,早期发现重症病人困难;这两年的疫情均因地震、甲流淡化了影响国内流行概况662010年:全国各地大流行,截至6月22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口病病例987779例,其中重症病例15501例,死亡537人。2010年:全国各地大流行,截至6月22日,全国累计报告手足67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唯一宿主和传染源;家畜、宠物等不感染,也不传播此病。患者为主要传染源,发病前数天即有传染性,以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最强;疱疹液中含大量病毒,破溃时病毒即溢出。患者咽部排出病毒持续1~2周,粪便排出病毒持续约3~5周;病后数周,仍可从粪便中排出病毒;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传染源68传播途径消化道:粪-口传播。呼吸道: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通过飞沫传播。密切接触(主要途径):可通过唾液、疱疹液、粪便等污染的手、毛巾、手绢、牙杯、玩具、食具、奶具以及床上用品、内衣等;如接触被病毒污染的水源,亦可经水感染。医院感染亦是造成传播的原因之一。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传播途径手足口病流行病学69

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以隐性感染为主,感染后对同型病毒感染产生牢固的免疫力;但对不同病原型别感染后抗体缺乏交叉保护力,人群可反复感染发病;成人大多已通过隐性感染获得相应抗体;患者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儿童,占发病数90%以上;随着易感人群的积累,每隔2~3年可流行一次。手足口病流行病学易感人群手足口病流行病学70

流行特点分布广泛,无明显的地区性;四季均可发病,以夏秋季高发;但南方地区流行高峰可提前;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在短时间内可造成较大流行;流行期间,幼儿园和托儿所易发生集体感染,家庭也亦可发生集聚现象;暴发流行后常散在发生。流行特点71感染机制假说人与人粪-口途径EV71感染手足/咽部上皮细胞

脑脊髓炎

肺、心损害(非炎性损害?)

康复死亡或后遗症感染机制假说人与人EV71感染脑脊髓炎肺、心72感染机制EV71--》病毒血症(口腔疱疹、皮疹、发热)--》侵入中枢神经系统(精神差、嗜睡、易惊)--》损害脑干--》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儿茶酚胺大量释放--》血中儿茶酚胺含量增高(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全身血管收缩(皮肤花纹、四肢发绀)--》体循环血液进入肺循环--》肺动脉压升高--》神经源性肺水肿(呼吸浅快、呼吸困难)--》肺出血(血性泡沫痰)。感染机制EV7173临床分期

手足口病/咽峡炎(第一期)

|病毒侵袭

V

脑脊髓炎(第二期)

|

神经源性反应

V

肺、心损害(第三A期、第三B期)|V

康复或后遗症(恢复期)

死亡临床分期

手足口病/咽峡炎(第一期)

74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主要表现急性起病,发热和/或手足口病。口腔黏膜:小疱疹,常分布于舌、颊黏膜、硬腭,也可以出现在扁桃体、牙龈及咽部等,疱疹破溃后形成溃疡。斑丘疹,手足部多见,皮疹主要分布于手背、指间,偶见于躯干、大腿、臀部、上臂等处,呈离心性分布,斑丘疹很快转为小疱疹,直径约3~7mm,质地稍硬,自几个至数十个不等,2~3日自行吸收,不留痂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头痛等症状。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例预后良好,多在一周自愈。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2~7d,无明显前驱症状。75重症病例3岁以下多见病情进展迅速多在病程2-5天发生神经系统症状心肺部症状重症病死率:10-25%死因主要为脑水肿、脑疝,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重症病例3岁以下多见76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持续高热头痛、呕吐精神萎靡、嗜睡及抽搐肢体无力或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严重脑干脑炎呼吸、循环衰竭、休克、昏迷,最终瞳孔对光反射消失、呼吸心跳停止重症病例(神经系统)出现以下情况要引起警觉77重症病例(呼吸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表现(非特异性)心率增快血压升高呼吸急促胸部X线检查也常无异常发现或仅有双肺纹理增粗模糊晚期表现(可诊断)呼吸困难、发绀双肺湿罗音、粉红色泡沫痰严重低氧血症胸部X线片见一侧或双肺大片浸润影重症病例(呼吸系统—神经源性肺水肿)早期表现(非特异性)78重症病例(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指(趾)发绀;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脉搏浅速或减弱甚至消失。血压升高或下降。

心脏病变临床表现归纳:

1、急性心功能衰竭

2、心律失常

3、猝死

4、慢性心肌病

重症病例(循环系统)面色苍灰、皮肤发花、四肢发凉。79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生化检查:部分病例可有轻度ALT、AST、CK-MB升高,重症病例血糖可升高。脑脊液检查(神经系统受累时):外观清亮,压力增高,白细胞增多,蛋白正常或轻度增多,糖和氯化物正常。实验室检查末梢血白细胞:一般病例白细胞计数正常,重症病例白细80病原学检查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阳性或分离到肠道病毒。咽、气道分泌物、疱疹液、粪便阳性率较高。应及时、规范留取标本,并尽快送检。血清学检查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

病原学检查81物理学检查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阴影,部分病例以单侧为著,快速进展为双侧大片阴影。磁共振:以脑干、脊髓灰质损害为主。脑电图:部分病例可表现为弥漫性慢波,少数可出现棘(尖)慢波。心电图:无特异性改变。可见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ST-T改变。物理学检查胸片:可表现为双肺纹理增多,网格状、点片状、大片状82诊断临床诊断病例在流行季节发病,常见于学龄前儿童,婴幼儿多见。普通病例:发热伴手、足、口、臀部皮疹,部分病例可无发热。重症病例:出现神经系统受累、呼吸及循环功能障碍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有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异常、血糖增高,脑电图、脑脊髓磁共振、胸部X线、超声心动图检查可有异常。极少数重症病例皮疹不典型,需综合上述重症病例的临床和一般实验室和物理学检查进行临床诊断,或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进行实验室诊断。诊断临床诊断病例83确定诊断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具有下列之一者即可确诊。肠道病毒(CoxA16、EV71等)特异性核酸检测阳性。分离出肠道病毒,并鉴定为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EV71、CoxA16或其它可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中和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病原学或血清学阳性可确诊,阴性不能排除!确定诊断病例84鉴别诊断皮疹“四不像”:不像蚊虫咬不像药物疹不像口唇牙龈疱疹不像水痘临床“四不”:不痛、不痒、不结痂、不结疤注意与口蹄疫、水痘和单纯疱疹进行鉴别鉴别诊断皮疹“四不像”:不像蚊虫咬85重症病例其他病毒所致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表现可与重症手足口病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相似,但罕见同时伴有神经原性肺水肿、肺出血及皮疹。皮疹不典型者,应该尽快留取标本进行肠道病毒,尤其是EV71的病毒学检查,结合病原学或血清学检查做出诊断。同时参照手足口病重症病例的处置流程进行诊治、处理。以迟缓性麻痹为主要症状者应该与脊髓灰质炎鉴别。重症病例86重症病例与重症肺炎鉴别

重症手足口病可发生神经源性肺水肿,应与重症肺炎鉴别。前者咳嗽症状相对较轻,病情变化迅速,早期呼吸浅促,晚期呼吸困难,可出现白色、粉红色或血性泡沫痰,胸片为肺水肿表现。循环障碍为主要表现者应与暴发性心肌炎、感染性休克等鉴别。重症病例87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持续高热不退。精神差、呕吐、肢体肌阵挛,肢体无力、抽搐。呼吸、心率增快。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高血压或低血压。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高血糖。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患者,有可能在88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问周边有无类似病例以及接触史、治疗经过;体检时注意皮疹、生命体征、神经系统及肺部体征。(一)临床诊断病例和确诊病例按照《传染病防治法》中的丙类传染病的要求进行报告。(二)普通病例可门诊治疗,并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病情变化时随诊。处置流程

门诊医师在接诊中要仔细询问病史,着重询89处置流程(三)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天以内应留观。留观期间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心、肺、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根据病情给予针对性的治疗。留观期间出现符合住院病例条件,应立即住院治疗。48小时内病情好转可解除留观。处置流程(三)3岁以下患儿,持续发热、精神差、呕吐,病程在590处置流程(四)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1.嗜睡、易惊、烦躁不安、抽搐。2.肢体肌阵挛、无力或瘫痪。3.呼吸浅促、困难。4.面色苍白、出冷汗、心率增快或减慢(与发热程度不相称)、末梢循环不良。具备上述第3、4条之一者应收入ICU救治。处置流程(四)具备以下情况之一者应住院治疗91治疗按临床表现分4个阶段的治疗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神经系统受累心肺衰竭恢复期治疗按临床表现分4个阶段的治疗92治疗(手足口病期)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3岁以下的婴幼儿。主要观察指标是精神状态、心率、呼吸以及神经系统受累,如有无频繁呕吐,肢体抖动或无力、软瘫,抽搐等。一般治疗:注意隔离,避免交叉感染,适当休息,清淡饮食,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对症治疗:发热、呕吐等给予中西医结合对症治疗。可试用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无细菌感染之证据不应使用抗菌素。治疗(手足口病期)重点在于病情的观察,尤其是病程在4天以内、93治疗(重症病例)严密监测,动态观察,注意严重并发症!生命指征瞳孔、浅反射CSF末梢循环/毛细血管再充盈有条件CVP、ABP监测白细胞计数快速血糖/血气+电解质胸片/MRI治疗(重症病例)严密监测,动态观察,注意严重并发症!94治疗(神经系统受累)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0g/kg/次,每4~8小时一次,20~30min静脉注射,必要时加用速尿。酌情应用静脉用丙种球蛋白,总量2g/kg,分2~5天给予。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参考剂量:甲基强地松龙1~2mg/(kg•d);氢化可的松3~5mg/(kg•d);地塞米松0.2~0.5mg/(kg•d),分1~2次。其他对症治疗:如降温、镇静、止惊(安定、鲁米那钠、水合氯醛等)。治疗(神经系统受累)降低颅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0.5~195治疗(心肺衰竭)此期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需在PICU救治。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确保两条静脉通道通畅,监测呼吸、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呼吸功能障碍时,及时气管插管使用正压机械通气,建议呼吸机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80%~100%,PIP20~30cmH2O,PEEP4~8cmH2O,f20~40次/分,潮气量6~8ml/kg左右。根据血气、X线胸片结果随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在维持血压稳定的情况下,限制液体入量(有条件者根据中心静脉压测定调整液量)。治疗(心肺衰竭)此期治疗难度大,治愈率低,需在PICU救治。96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药物应用:根据血压、循环的变化可选用米力农、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药物;酌情应用利尿药物治疗。保护重要脏器功能,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监测血糖变化,严重高血糖时可应用胰岛素。

抑制胃酸分泌:可应用西咪替丁、奥美拉唑等。继发肺脏等部位细菌感染时应用有效抗生素。

头肩抬高15-30度,保持中立位;留置胃管、导尿管。97治疗(恢复期)

1、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2、支持疗法和促进各脏器功能恢复的药物。3、功能康复治疗或中西医结合治疗。治疗(恢复期)1、做好呼吸道管理,避免并发呼吸道感染。98治疗小结初期(1-3天):手足口;一般治疗。脑炎期(2-5天):易惊、肢体抖动、抽搐或无力;对症脱水、重症可用皮质激素减轻炎症反应及应用球蛋白。呼吸循环衰竭期(3-5天):ICU对症处理。影响病情愈后的关键点:脑炎的轻重、是否累及脑干以及病情进展速度。出现中枢性循环衰竭(心率明显加快、末梢循环差等),极难救治成功。早期治疗有可能阻断或延缓病情进展,帮助病人进入恢复期。治疗小结初期(1-3天):手足口;一般治疗。99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

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足口病是世界范围广泛流行的传染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重症病例死亡率较高,危害严重。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先后发生由肠道病毒71型感染引发的手足口病疫情,个别地方出现因中枢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损害导致的少数患儿死亡,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有关规定,为加强手足口病防治工作,经研究,决定将手足口病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丙类传染病进行管理。卫生部关于将手足口病

纳入法定传染病管理的通知各省、自治区、100疫情报告(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的手足口病病例进行报告。疫情报告(一)自2008年5月2日起,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101疫情报告(二)报告内容与方法发现手足口病患者时,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传染病报告卡》中“其他法定管理及重点监测传染病”一栏中填报该病。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未实行网络直报的医疗机构应于24小时之内寄送出传染病报告卡。报告病例分“临床诊断病例”和“实验室诊断病例”两类。如为实验室诊断病例,则应在报告卡片“备注”栏内注明肠道病毒的具体型别,如为重症病例亦应在“备注”中注明“重症”。疫情报告(二)报告内容与方法102疫情报告(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全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及时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告。疫情报告(三)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发生流行或暴发时,按照《突发103疫情报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