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生时间管理_第1页
本科生时间管理_第2页
本科生时间管理_第3页
本科生时间管理_第4页
本科生时间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生时间管理时间都哪去了?兼谈时间管理要点与执行不知各位朋友是否有过这样的体会:年初,为了督促自己去进行体育锻炼办了张健身卡,但半年下来也只去过几次,白白浪费了很多钱。新年伊始,心血来潮,盲目地制定了一大堆不切实际的计划,结果到了年底大部分都没有干成。当年底把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时,才发现乏善可陈,成就感极低。承诺协助朋友完成某个项目,但因诸事繁多、一拖再拖,最后忙得焦头烂额,但仍然效果甚微,惹得朋友很不满,近乎绝交。为了克服赖床的问题,定了好几个闹铃,结果响了很多次也不愿意起来,不但早起没有实现,还影响了正常休息。很多我们工作和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烦心事,从本质上讲,都和我们的时间管理水平有一定联系。简而言之,上述各种问题及相关类似问题的根本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制定的计划缺少详细论证,导致其极度不合理。比如每周健身这个目标,在设定之前,要做很多的务虚准备,比如每周有多少空余时间?身体状态能否允许你在工作疲惫之余进行合理的锻炼?每次健身所需要花费的时间是否有详细统计?没有这些重要的资料,这个年度计划的制定基本上是空谈。计划虽然科学合理,但执行力差。保证一定量的工作时间是计划执行的必要条件之一,如果不能有效地对个人的行为具备很好的自制力,其可用的工作时间将严重不足,从而导致计划失败。盲目自信,对自己做某件事情所花的时间缺少正确的认知,承诺了很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情。当向朋友承诺了一件事情后,反而做不到或者没有做好,往往适得其反,朋友不高兴,自己也很自责。而对于高等院校的本科生,上述各类时间管理问题尤为严重。因为本科生涉世未深,且自控力差,对时间的花费缺少详细概念,白白将大量宝贵时间浪费在学业之外的琐事(打游戏、刷微博、看小说等等)上面。笔者发现,部分本科生进入大学以后,因为无法有效地进行时间管理,盲目承担了诸多事宜,例如加入多个社团、担任学生干部、参加各种竞赛等等。其结果是,不但导致其必修的重要功课无法跟上,而且对其心理也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使其自信心较弱,做事拖沓,害怕与人交流。从笔者近年来的教育经历来看,即使表现较为优异的本科生的时间管理概念也很薄弱。为了能对本科生在时间管理方面有所启发,笔者将自己长期摸索出来的一套工作经验加以汇总,特此撰写《本科生时间管理》系列博客,希望对本科生有所启发,进一步提升其时间管理水平及能力,从而全面落实素质教育等重要任务。该系列博客将时间管理主要归纳为三个方面:量化时间(采用计时器等对个人时间花费情况进行定量统计)、数据分析(对各项事宜的时间花费、工作效率、做事节奏等等进行详细分析)、反思提升(根据数据分析思考计划不能有效执行的原因,不断反思总结,从而提升计划制定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写作方面采用两条线:一条线着重围绕上述逻辑相关的三个方面依次进行;另一条线则穿插一些常用小技巧、枚举若干问题并探讨其解决方案、以及介绍一些心理学领域相关的知识等等,力求简单实用,为本科生能力提升助力。(1):时间管理目的时间管理的终极目的是为自我实现服务。通过对时间进行有效地管理,可以实现科学地制定计划并按部就班地执行。具体而言,时间管理的好处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培养执行力。执行力是能够把事情做成的重要先决条件之一。凡事未必能事事遂心,制定的计划也未必能够详细考虑到所有方方面面。通过时间管理不断自我提升,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备有预案,遇事时便可沉着应对,从而保障较高的执行力。通过做事和执行,还可以使人获得较高的成就感和愉悦感,保证后续能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学习中。减少拖延。很多本科生长时间停留在执行力较弱的层面,有想法、有思考、也想做点事,但目标却经常因各种原因而搁置。因为其执行力较弱,遇事经常拖延,使其内心不够自信,朋友家人亦很难将重要事宜相托付。久而久之,不但对本科生做事益处甚微,对其身心亦是有所损害。拥有更多的时间。通过时间管理了解自己的时间消费情况,尝试将不必要的事宜从计划清单中删除或者降低其时间消耗,而将节约出来的宝贵时间用来做更多喜欢、重要之事。例如,可以花时间多陪陪父母及家人,读读自己喜欢的书等等。通过这些有益的活动,不仅身心得到放松并获得力量,并且可以引发对人生的更高维度的思考和认知。一般而言,达到有效时间管理需要以下三个步骤:1.量化时间。需要采用计时器等精确计时手段对个人时间消费情况进行一次彻底的、详细的定量统计,从而精确的了解并详细获知个人的基本情况:诸如做重要事宜、常见事宜的时间花费。如果事前制定了相应的计划,可以对计划的进度及完成情况与实际进度进行对比分析。重点需要统计的事宜包括日常和重要事宜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日常事宜,诸如吃饭、睡觉、上网、运动、上课、写作业等等。部分日常事宜花费的时间未必很多,但因每天都会做,积累起来也非常可观,需要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是重要事宜,诸如参加竞赛、加入科研兴趣小组、社团活动、担任班级干部等等。这类事宜花费时间较多,持续时间较长,需要对其时间花费有一个较好的认识和统计。建议在对时间进行量化统计时,对每天的时间消费及其所做事宜进行详细的记录,这对后续总结、梳理大有裨益。总之,时间的有效管理首先需要对自己的时间消费有一个充分的定量了解,务必尽可能准确、详实的进行统计。数据分析。有了上述各种详实的资料后,便可以根据个人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时间数据的分析。本科生可以从若干个角度入手进行分析:每日的日常作息规律(起床、吃饭、睡觉等等)、各种事宜在每日时间消费中的比重、周尺度及以上的时间消费统计、重要事宜所需的实际时间、工作效率(有效的时间与投入的时间之比值)、执行力(是否能按照既定计划坚决地执行下去)、个人的承受力(大强度工作下能保持的精神集中、有效推进的时间长度)、做事节奏(顺序的合理恰当)、物品的秩序(物品应放置在计划好的地方,不要乱放)、内心秩序(不因困难、外界干扰而心神不宁)等等。通过这些详细的数据分析,本科生可以充分认识到问题的关键,并对其核心因素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为下一步解决问题铺路。反思提升。根据数据分析结果,详细思考个人各个方面可以提高的空间,从而学会更科学地制定计划并执行。例如,某学生通过统计发现时间严重不足,去了日常的上课、作业、讨论以外,承担的很多社团工作所能用的时间捉襟见肘,长期疲于应付。那么对此情况需要做一番深入分析,可能的解决方案有若干个:视个人承受力酌情增加工作时间(可能要放弃周末的部分休息时间),从而拥有更多的时间处理社团事务;提高工作效率,压缩写作业等等其他事务的时间,从而保证自己喜欢的社团事宜有效进行;如果上述方法仍不见效,需要考虑放弃部分甚至全部的社团工作,至少在以后承接任务时要极度慎重,知道自己需要放弃很多休息时间才能将任务完成。总之,通过上述过程不断地统计、分析、反思、总结、提升和实践,对解决本科生当前存在的诸多困惑大有帮助。若长期坚持,定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作息、做事、为人习惯,不但自己身心愉悦,而且朋友和家人也会融洽相处。(2):时间消费记录时间消费情况的详细记录是进行后续数据分析和反思提升的重要依据,务必力求记录详实而准确。为了能够较为精准的了解自己的时间消费情况,建议使用计时器进行详细记录,相关的注意事项汇总如下。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计时器用于时间统计。推荐使用电子计时器,可购买1-2个专门用于统计个人的时间消费情况。一般的电子计时器均可以满足进行时间统计的需要,并可以对倒计时时间长度等进行设置,并到点提醒。因为本科生有时候经常处在公共场所中,注意应将计时器的闹铃功能关掉或者在计时器的倒计时结束前将其关闭。另外,也考虑使用沙漏,但沙漏的功能较为单一,只能记录一个固定的时间,并且不能量化显示剩余的时间。其他诸如厨房用的旋转机械计时器也可以试用一下,但因其每一秒均会有一个机械噪音,个人酌情考虑。即使手机是计时方面功能最强的、最全面的选择,笔者并不推荐使用手机进行计时,主要是因为大部分本科生自制力尚未达到一定水平,对手机中的各类推送信息缺少屏蔽能力,频繁的翻看手机反而不利于其工作、学习。总之,计时器的选择因人而异,个人喜欢的就是最好的。其次,确定时间的计量单位。对于整块时间的利用,尽量有一个统一的计量单位,笔者这里将其简称为“区块”。之所以引入“区块”的概念是因为每个人能够集中精力工作的时间较为有限,且因人而异,需要用“区块”将其切割开,既可以保证在该区块时间内充分利用时间进行工作和学习,又可以通过完成区块内的任务培养自控力并获得成就感。后者对于本科生显得尤其重要,成就感管理是大学本科教育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可以加强本科生做事的信心。相比之下,如果一个工作持续数个小时甚至数天,如果没有进行详细统计,个人是很难说清楚到底在此事上花了多少时间,更别提后续的详细的定量分析和总结。两个“区块”间适当穿插休息、加餐、讨论、杂务等等,效率更高。另外,通过将一个较大的任务分解为若干个小任务,并将其在一个个“区块”时间中逐个完成,事半功倍,心情也会愉悦。具体而言,“区块”的长度可以因人而异,本科生可以先尝试几个不同的长度,然后选择一个最为合适自己的长度。另外,建议“区块”的长度在30分钟到60分钟之间,过长则失去了“区块”的意义,过短则精力较为分散,不利于取得进展。最后,简述一下记笔记的若干技巧。务必准确。笔记尽可能的准确记录一天的生活,尤其是重要的部分。初期的时候,可以非常详细的记录,以求对个人时间消费有个彻底的了解。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可以着重于记录整块的时间内所做之事,对于日常生活只需要简单记录几个节点即可。简洁工整。笔记是后续进行时间数据分析的唯一依据,务必将记录简洁化,所做之事务必用5-10个词极简的概括,否则大量时间都会花费在记笔记上。笔记应着重记录自己在此时间内所做之事,而对于个人情绪、感悟、思考可以找另一个笔记(笔者简称为“涂鸦本”)进行记录。编号技巧。可以对上述提到的每一个区块在一日内进行连续编号,这样通过日期和区块编号我们便可以唯一确定该区块,方便后续总结、索引。分类记录。初期主要的目的是了解时间的消费情况,因此不建议对所做之事进行详细的分类。对该时间管理方法熟练掌握并了解其精髓后,可以适当进行分类,比如本科生可将其分为若干个大类进行记录,比如学业、社团、爱好、科研等等,但不要超过三个大类,否则很难坚持。(3):适当休息休息是工作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与工作和学习相辅相成。休息好了,身体和精神均很健康,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则更优,更易取得实质性进展并形成正反馈。概括而言,休息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适当的休息可以防止很多的慢性疾病。当前,本科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部分是由于不科学的学习习惯造成,诸如饮食不规律、熬夜,尤其是学习间隙不注意休息而导致长期久坐。适当的放松和休息不但对学习是有益的,更能够预防很多慢性疾病。例如长期久坐且不注意调整姿势,颈椎及肩部的肌肉逐渐变得僵硬,甚至影响颈部的正常活动。另外,久坐不动对于消化系统也危害甚重。因此,本科生应尤其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工作学习间隙注意适当的休息,对个人健康大有裨益。其次,休息可以很好地保护眼睛。当前,电脑和手机等电子产品已非常普及,其使用占据了本科生的大部分时间。连续使用这些电子产品若干小时,眼睛会逐步疲劳,甚至会出现视觉模糊等现象。网上也经常报道部分学生因在网吧彻夜玩游戏而导致猝死的若干案例,值得注意。适当休息,远离电子产品,眼睛自然会得到放松并缓解疲劳。再次,休息可以让大脑暂时放松,缓解因为集中精力工作带来的疲惫感。休息过程中可以出去散散步,建议不要只是在屋子里面呆着,或者刷手机。出去感受一下身边的世界,细致观察平时司空见惯但又没有仔细看过的事物,比如沿着树林散散步,观察路上小池塘里面游来游去的小鱼和在水上不断跳跃的水黾,感受阳光的温暖。另外,休息还可以换换头脑,产生解决问题的奇思妙想。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难以解决,不妨暂时休息一下,想一想有无其他途径解决,没准能够另辟蹊径并产生一些创新性的想法。休息的其他功能列举如下:补充能量和水分。可以利用工作学习间隙,适当补充一些能量,以水果、小点心等为主,并多喝水,这样不但饮食做到了规律和节制,工作效率也会逐步提高。平时建议正餐不要吃得过饱,防止工作时因久坐造成的肠胃消化不良等问题。处理琐事。可以利用休息的时间将一些要处理的杂七杂八的事情逐一完成,多做体力劳动,比如打扫地板、倒垃圾、烧开水、洗衣服等等。这样劳逸结合,身体也得到了舒展和活动,同时一些琐事也处理完了。培养节奏感。通过感受做事过程中的逻辑关系和节点,逐步培养节奏感。比如一个事情假设需要10个小时完成,通过分析不妨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并设定每个阶段的目标和标准。这样一件繁杂的事情被逐步分解为若干个可以迎刃而解的小问题,并通过个人努力逐步完成,从而树立信心。相反,若看不到自己的进步和进展,一昧的压力很大并内心受挫,则很难把事情做好。既然休息有诸多好处,那就务必要坚决执行。工作时,提前设计好休息的频次和间隔,到时间时,务必严格执行。不要再去在乎一点细枝末节之工作,比如拖延10分钟休息,这样整个节奏被打乱,得不偿失。相反,通过工作培养自己的执行力,不但信心满满,而且更容易将工作尽快完成。(4):成就感培养在做事的过程中,尤其是做较为复杂的事情,部分本科生因心智尚未成熟,对事情的掌控力和执行力尚不足,难免因为事情进展不顺而心浮气躁,甚至中途放弃。这就特别需要对本科生做事过程中的成就感进行管理和培养。本文介绍几种常用的方法并进行举例说明。首先,本科生可以尝试将目标逐步细化为多个小任务,然后逐个完成。比如,某同学拟参加一个演讲比赛,可以将该事宜分为若干个小任务:讲稿的准备、润色和排练;向他人试讲及反馈修改;比赛前各项准备等等。总之,将任务细分之后,该同学心中对任务的理解也更为透彻,做事时也更容易集中精力。例如,在讲稿的准备阶段,应更多关注演讲的内容而非具体的表情手势等等,这些演讲的技巧可以在后续排练的时候再仔细琢磨。准备阶段,最为核心的事宜是写出有血有肉、出色的、能够打动人的讲稿,而非其他。如果讲稿的写作进展不顺利,不要逃避也不要试图进行下一步,因为没有好的讲稿,其他工作无从做起。因此,首先集中精力解决讲稿的内容问题,有必要时可以尝试向他人求助并讨论等等。如此扎扎实实稳步推进,每完成一个小任务时便会松一口气,很大程度上会缓解因为任务带来的压力和紧张,并且培养了优秀的工作习惯。其次,可以尝试将进展数字化,这样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一目了然,成就感也就油然而生。例如,假设预估复习某门功课并准备考试需要30个小时完成,每天开展相关功课复习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在此事上花费的时间进行详细的记录。比如,周一完成了5个小时,周二完成了6个小时。以此类推的话,如果没有其他事情耽搁,再过大约4天便可完成计划。通过对上述进展进行时间量化和分析,能够将大部分精力集中在考试复习本身而不是情绪的波动,因考试而生的焦虑感也会逐渐减少。实际上,因为情绪波动所耗费的时间和能量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情绪稳定是做好事情的重要前提。另外,通过以上的时间管理过程,日后围绕此类事宜制定的计划将更为科学,其执行力也会更好。最后,可以尝试根据自己的情况将拟达到的目标定得合适而恰当。如果某位同学每天在刷微博一事上所占时间过多,经常不由自主的东看看、西瞧瞧,3个小时就过去了。那么,如果将目标定位为在试图短时间内实现该同学每天刷微博的时间降低到30分钟左右并严格自我控制,其实现的难度是非常大的甚至不切合实际的。比较恰当的做法是将目标定得低一点、可实现一点。例如,第一个目标定位为不改变刷微博总时间的前提下,实现刷微博时间的可控性。具体而言,同样是3个小时,首先争取实现能够在固定的时间段内刷微博,开始刷微博时设定一个闹表,到了40分钟以后闹钟响时,该同学及时停止。通过这样一个训练过程,不断提高该同学的自制力,并培养其做事的成就感。第一个目标完成以后,再逐步尝试降低刷微博的总时间。如此梯次配置、逐级推进,学生的成就感自然会提高,做事情也会更加积极主动。(5):秩序培养各位朋友是否有这样一些体验:刚出门走到楼下,发现钥匙没有带,不得已又返回宿舍。不但浪费了很多时间,心情也很沮丧。以前写过的一个文档,现在要用却怎么也找不到,只好又重新弄了一份,费时费力不说,质量还不如以前的好。硬盘平时没有备份,有一天突然坏了,里面有近期要交的作业、社团活动的资料等等,焦头烂额,急急忙忙找店家修理。如果上述类似的事情经常发生,那就要特别注意物品秩序的培养。建立秩序的目的是形成积累,不但方便未来后续使用,而且在查找时候也很方便,节省宝贵的时间。首先,规定好物品放置的位置,这样每次都不必再动脑筋想它被放在了哪里。例如,出门必带的钥匙等物品可以在桌子上划定出一块固定的地方,每次回到宿舍便将其放在这个固定的位置上。出门临时需要带的小物品也可以放置于此。另外,也可以列个清单,详细列出需要带的东西、办的事情等等。这样出门的时候变会倍感轻松,照着清单一件件拿好即可。文件的管理也类似于此,相关文件可以将其按照日、周、年几个尺度进行存档。每年伊始,先想一想常用的文件都有哪些,提前将文件夹的名称、层次做个详细的目录,并规定好每个文件夹中应该放置的文件类型和内容。这样,定期对文档进行整理时,便可以按照这个已制定的规则逐个梳理,事半功倍。以后找文件的时候,按照目录检索即可。另外,养成定期备份文件的习惯,将该事宜添加到个人的日历中,提醒自己定期进行。另外,内心的秩序也要注意培养,这点常常被忽视。所谓内心的秩序便是对自己做事的目标、节奏和进展有充分的论证,不会因做事不顺、外界环境的变化和刺激而产生较大的情绪波动。具体而言,假设某同学希望能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互联网应用程序开发方面的技能,在论证的过程中要仔细想清楚做此事的收益,能够投入的时间,可能的困难及解决方法,与学业的潜在冲突等等。如果上述没有想清楚或者缺少信息去判断,不要盲目去做,围绕重要的信息去进行调研和找相关人士讨论。实在不能解决,可以先花一定时间尝试做一做、试一试,后续及时调整自己的定位和目标。总之,事情都想清楚了之后,要义无反顾地执行,不要被周围环境所诱惑、左右。在做事的过程中,可能会因为程序学习的进展不顺,反复调试仍无法通过编译。这时,要先冷静下来,多想想解决方案,去看看程序帮助及错误提示,尝试到相关领域专业论坛上发帖求助等等,总之,不要因为一点困难便内心烦躁而心生杂念。也有可能周末周围的朋友都出去玩了,叫你几次你都不去,免不了给人留下一种不合群的印象,甚至冷嘲热讽。没关系,想做的事情、拟走的路自己高兴就好,把其他事情看得淡一点。总之,想做成事情,都需要那么一点点坚持、一点点努力,不断看到自己的进步,不断给自己以力量,充实自己的内心,你就会变得很强大。:笔记技巧首先,介绍一下时间管理过程中笔记的重要功能:记录已做过的事情。每日笔记可将做过的事情按照时间顺序逐条梳理和记录,这样不但对已做过的事情一目了然,而且也为后续整理、思考、提升提供很好的素材。当你回头感叹时间怎么这么少时,可以花点时间看看笔记,详细分析一下以前的时间都花在哪里了。每件事情花费的时间统计。如果事情比较小,通过阅读每日的笔记便可清晰地了解做该事宜所花费的时间。如果事情比较复杂,需要一周甚至一个月的时间进行跟进,耗时耗力。那么,当做完了此类事宜之后,更应该多花一点时间看看这个阶段的笔记,详细了解一下做此事的详细流程和脉络,思考一下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方便下次做类似的事情时参考。记录自己的感触和成长。闲暇之时,花一点时间对自己的生活或者某个具体的事进行一番思考和小结。比如,最近刚看了《哪吒》这部电影,如果有很多感触和想法,可以趁此机会记录下来。再比如,报名参加了某个竞赛,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结果最终仍名落孙山,心情很低落。这时候,读一读笔记,整理一下心情,思考一下自己为何没有取得好成绩。总之,把事情想透了,心绪也就自然平静了,再出发时便可以轻装上阵、动力十足。那么,做笔记既然如此重要,务必需要高度重视、长期坚持。一些建议如下:时间分块。建议将时间分成固定的区块(注一),这样有一个较为固定的时间统计单位,方便后续分析。编号清晰。可以从早到晚按照时间顺序给区块进行编号,这样日期加上该编号便可以唯一确定该区块,方便后续索引。内容清晰。每个区块内所做之事记录时务必清晰准确,笔记字体工整,以后可以不用费力的读懂即可。极致简单。每个区块的工作内容在记笔记过程中应该进行极致简单的记录。比如,连续花了5个区块的时间读一本书,可以将这个5个区块全部写在以书名为标题的笔记之下,每个区块内只需要简单写一下在该区块内阅读的起止页码即可。这样不但笔记非常简单,不费时费力,而且该区块的工作内容清楚明确。适当分类。可以根据笔记的时间尺度进行分类,比如可以分为每日笔记、每周笔记、年度笔记三个层次。另外,也可以增加一个专门记录个人感悟的笔记本。对于区块的分类,可以按照工作内容分类,诸如学业、社团、爱好等等。分类不必过多,2-3个即可。及时统计。可以先设计好一个固定的格式及位置记录统计,然后每日及时将该天的区块执行情况以及分类按照已设定好的格式记录。定期按照周尺度汇总,并可以附上一个简短的每周大事记、每周统计、以及每周总结等等。年度笔记亦同此,可以额外分析一下所做事情的成就感和获得感,对失败的事情也类似做个小结。制定计划。对每日拟投入的区块最好有一个大体的计划,既不要过少,避免工作无法完成,也不要过多,防止过度疲劳,对身体健康不好。总之,内心平静,并且掌握好工作时间的“度”。长期坚持。此方法一时半会难以见效,但若能坚持数周甚至数月,辅之以不断思考和提升,定有裨益。(7):计划概述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完成同学们的既定目标,而该目标的实现又强烈依赖于计划的制定。在论述制定计划的重要性及相关时间投入规划之前,我们不妨先看一些典型的本科生制定计划的一些例子。例一:某同学想学习德语,原因是毕业后有意向去德国留学。不断的讨论该计划后,发现此计划漏洞百出,不但目标不明晰,且可执行性也很差,比如对德国大学制度,预计花费,德语学习的难度,时间安排,课程学习协调等等均缺少详细思考和方案。另外,多学一门外语对于英语基础尚很薄弱的本科生也并不合适。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计划制定和科学论证的重要性。试想,如果该生继续按照这个计划走下去,可能会出现诸多的困难,包括德语学习艰难、功课跟进乏力并影响其学习成绩、个人的信心也会很受打击。而在此过程中,该生能够得到的收获却很难实现,因为新学一门外语对大部分本科生来讲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情。根据笔者的经验,部分本科生制定计划更多是感性层次的思考,甚至是为了逃避自己不喜欢之事而选出的替代品,因此更需要不断梳理和转变观念从而制定科学性较强的计划。例二:某本科生推研拟转专业报考汽车工程方向,原因是自我感觉这是该生“兴趣”所在,“从小就喜欢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声”。因该生现在的专业与汽车工程相去甚远,转专业本来就不易,再加上如果没有详细的调研能够成功概率会很低。另外,专业的学习是决定未来2-3年及后续人生发展的大事,很惊叹竟然如此草率,至少应该多看一看网上的资料、专业的介绍、研究方向、就业前景等等再做决定。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部分本科生对于制定计划的理解是不够的,甚至根本没有意识,更不能科学地制定计划。即使在事关其人生发展的大事上尚如此草率,那么在其他事宜上的计划可能更是相形见细。例三:某生拟参加大学生数学类相关竞赛,原因是“全班同学们都几乎报了名”。具体而言,完整地参加一个竞赛其所耗费的时间还是很多的,包括一些理论知识的学习,调研和讨论等等。另外,部分竞赛还要求3-5个学生组队一起参加,相关组织协调工作也是重要部分。如果不能很好地将参加竞赛的目的梳理一下,最后可能只会是焦头烂额,疲于应付。时间管理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科学地将时间重新组织起来,为个人的目标实现而服务。遗憾的是,做事之前大部分本科生对于计划的思考过少,导致做事不力。反过来讲,当我们目标没有达成的时候,如果仔细分析一下,也许可能有一大堆的客观原因,但其背后深层次的主观上的原因却常被忽视。尝试一下,将一部分(比如一个小时甚至二十分钟)的时间用在事前制定计划和对计划的的论证、思考方面,多问问自己几个问题,相信结果会很不一样。遇到困难,不妨自我多审视一下,很多事情仔细思考之后便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再去做事则信心满满、马到功成。(8):计划要素一个科学的计划主要包含三个部分:目标、思路和时间投入。首先,目标是计划制定的中心,所有其他部分均为目标的实现而服务。目标的完成必须满足可评估性,即目标是否达成应该有一个明确的标准。例如,某本科生制定的目标为“本学期希望能够加强英语学习”。这个想法可以作为该同学的一种美好的愿景,但作为目标来说则过于笼统。另外,因为其实现与否无从判定,容易平时做事时造成懈怠,最终期末时也就不了了之。具体而言,目标中的“加强”并没有根据自身情况的评判标准以及具体实现的思路。这里重点强调目标完成的可评估性主要是希望能够通过目标的制定起到督促、引领同学们进行学习和增长知识的目的。为了加强目标的可评估性,可以尝试将该同学制定的目标修改为:“本学期除去周末和法定节假日以外平均用于英语学习的时间超过2小时”。这个目标听起来不但方便评估,而且其可执行性也会很强,真正起到目标应该达到的加强英语学习的目的。其次,计划中应该对目标实现的基本执行思路有清晰论述。同样以英语学习为例,其涉及到很多方面,单词、语法、听说读写等等。本科生希望能够更好的学习英语之前,应该先仔细评估一下自身的已有英语水平。该方面的评估可以有多种途径实现,包括正式的考试(四六级、托福、学校测试)、专业评估网站和他人咨询等等。比如,如果某本科生英文阅读吃力,大部分单词并不熟悉,那么应该先集中精力补充单词量,而不是直接去看专业的英文报刊和书籍等等。再比如,如果某同学英文水平已经具备很好的基础,“听”“读”“写”都问题不大,但“说”英语的能力一般,则可以有针对性的进行口语发音、情节复述等方面的练习。最后,将拟投入的时间围绕上述目标和具体的执行思路做一个合理的分配。比如,以培养英文阅读能力为例,可以将每日英语学习时间做如下安排:30分钟扩充自身的单词量,1小时复习课本内容和熟悉常见词汇,30分钟尝试阅读一些英文报刊等等。坚持一段时间(比如一个月),然后对自身的英文情况再次做一个评估,如果单词量有明显的进步,则可以逐步减少记忆单词所用的时间,并分配更多时间到报刊阅读部分,也可以开始尝试阅读更为专业性的杂志。这样,2个小时的时间便可以得到充分的运用,学习效果会更佳。反之,若进步微弱,也不要灰心,思考一下存在的问题,是学习方法掌握不够牢固还是投入时间不够等等。根据具体的情况,重新酌情调整一下时间分配,甚至投入更多的时间,很多困难便迎刃而解。总之,经过对计划要素的一番梳理,所制定目标的可执行性会极大地增强。通过计划的执行,本科生也不断地看到自身的成长,比如以前感觉深奥难懂的英文报刊经过学习强化后读起来也酣畅淋漓。(9):明确目标明确目标是进行计划制定和时间管理的核心任务。具体而言,对于某件事情,如何可以使目标变得更为明确是很多本科生非常困扰的问题。本文仅以本科生常见的考研一事为例进行一些说明和论述。考研过程中,初期报考时便要确定学校、专业,后期还需要填报导师并初步拟定具体的研究方向。考虑到考研初试需要3-6个月的准备过程,上述核心事宜的选择和确定更加显得尤为紧迫。简而言之,在确定考研拟报考的学校、专业、导师以前,先逐层梳理一下各项事宜。首先,本科生应该对研究生制度的基本情况有一定了解。尝试问一下自己:攻读研究生的目的是什么?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主要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博士和硕士的区别是什么?学术型硕士和专业性硕士的区别?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很多本科生在报考的时候仍然很茫然。甚至在全无了解的情况下,跟随其他同学一起开始准备考研。这样的模式很不好,不但考试成绩不一定理想,即使侥幸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后其研究生期间的生活学习和课题研究都存在很多隐患。其次,本科生应对拟报考的科研单位在科学研究领域较为特色的学术研究方向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学术研究领域的评价主要以科学研究成果及研究生培养质量等等为核心指标,这个与本科阶段的学校评价机制有很大的不同。对于拟报考学校的相关专业,应该对其在该学术领域的地位进行详细的了解。对于专业的评价,可以参考教育部的学科评估排名,也可以查看各种国内外机构给出的专业排名。对于某个具体专业,可登陆相关专业所在学院的网站,了解其自身实力、学科特色、学术成就、导师水平等等。另外,也可以咨询相关领域的老师,进一步深入了解该校相关专业的情况及其在学术界的地位。再次,本科生应对有招生资格的导师情况进行详细调研。可以先通过官方渠道具体了解一下哪些导师具备招生资格,并访问其主页看看其研究的特色、指导学生的情况以及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概况。研究生期间,最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导师的有力指导,该环节不但影响同学们最终学位论文的质量和水平,也影响到其后续在领域内的发展。遗憾的是,很多本科生都是临时抱佛脚,到了考研复试阶段才开始着手此事。更有甚者,一直都不联系导师,填报导师时非常随意。究其原因,导师的选择尚未引起很多同学的重视。其实只要花一点时间调研一下,不难解决此事。经过上述调研之后,本科生基本便可以基本确定拟报考的学校、专业以及可能的导师了。后续,本科生便可以全力以赴准备每年一度的考研初试及复试等相关环节。因为大部分学校和专业考研的专业课试卷一般都是自行命题,因此考研时应该尽快先将拟报考的学校和专业确定之后才可以进行后面的详细准备。本科生要学会将时间更多地、有意识地投入到上述重要的、决定性的大事上面,不要在这些决定成败的重要事宜上马马虎虎,断送前程。(10):自我分析在投入大量时间做事之前,需要对自己的基本情况做一番中肯、全面的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方便执行的时候能够将大部分的宝贵时间投入到自己的短板上,从而能够顺利完成既定的目标。本文以本科生较为关心的研究生入学考试为例进行说明。首先,本科生应该对拟完成的目标本身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比如,相比于高考,考研是一个更庞大的、更为系统性的事宜。与以往的考试不同的是,考研的成败不仅取决于初试考试的成绩,也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复试笔试和面试等的成绩。与大部分本科生参加过的高考不同,考研的面试更多的是侧重考察考生的学术潜力,而非对某个具体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面试中可能被问到的问题范围相对较广,需要平时多加留心并注意提升相关能力。从笔者经验看来,部分本科生过于侧重考试分数本身,轻视自身科学研究素质的提升。这些潜在问题都可能被面试的考官发现,从而影响其后续的发展。这些短板是本科生进行考研准备时应该着重加强的。其次,本科生应对自身的可用时间有所了解。根据本科生的生活经验,了解在一般情况下,每个工作日平均能够用于进行考研相关准备的时间,周末又有多少时间可以利用。如果备考的进展不顺利,本科生还需要考虑一下能够极限利用的时间有多少,即自己拼劲全力的状态下能够有效工作的时间到底能有多少。经过这样一番计算之后,便会发现,如果某一天完全不去复习,即使后续每天努力学习所能弥补回来的时间仍然是有限的。吃一堑,长一智。以后即使再忙,也要给自己的每日复习设定好一个最低时限,否则被耽误的工作和进度很难再进行弥补。其它诸如上课、私事等事宜也尽量提前安排好,避免后续产生一些麻烦。最后,本科生需要平衡各个子任务的进度和时间投入。考研初试一般由政治、英语、数学、专业课等几门考试组成,复试还会围绕几个重要的专业课程、英语、科学素质等进行。而科学素质本身的培养只能依靠平时的勤于思考、潜移默化,是绝对很难在短期内进行突击学习的。因此本科生即使平时复习很忙碌,也要务必保证每天抽出一些时间去有针对性的培养个人基本科学素质。具体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比如可以每天花20分钟读一些科学家传记和故事了解科学发现的灵感来源,也可以读一些与专业有关的入门书籍了解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