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1页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2页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3页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4页
第二单元综合检测题-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上册统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综合测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刚落到裂缝里的①wān豆被青苔包裹着,就像一个囚犯。但后来,它竟然顺着那根②jì在窗框上的③shéng子向上生长,还开出了紫色的wān豆花。那wān豆花就像小女孩脸上的笑容一样灿烂,令人震撼不已。1.给语段中的加横线的字注音。青苔()囚犯()窗框()震撼()2.根拼音写出相对应的汉字。①wān()豆

②jì()在③shéng()子3.“灿烂”的反义词是。二、选择题4.下列选项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豆荚(jiā)

僵硬(jiāng)

青苔(tái)

框架(kuāng)B.蝙蝠(piān)

障碍(zhàng)

荧屏(pín)

即使(jí)C.躲避(bì)

喧闹(xuān)

预测(yù)

屋檐(yán)D.潜水(qiǎn)

品质(zhì)

哲学(zhé)

船舶(bó)5.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按照奥密 B.程度横坚 C.愉快耐心 D.既使哲理6.下列句子运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是谁为我们的生活插上了翅膀?是先进的科学技术。B.是谁将雪花撒下?又是谁将冰雪融化?C.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D.蝴蝶到底有家吗?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是哪一项?(

)A.叶圣陶先生肯定对爬山虎的脚进行了细致的调查。B.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创作了《昆虫记》。C.清晨,只见他十分仔细、细心地观察着蟋蟀。D.在老师的耐心教育下,使我迅速地成长起来。8.下列句子中,表达方式与其他三句不一样的是(

)。A.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B.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C.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了。D.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技术。9.结合所学,下列句子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呼风唤雨的世纪》告诉我们,现代科学技术必将继续创造一个个奇迹,不断改善我们的生活。B.安慰朋友要选择合适的方式,还可以借助语调、手势等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感。C.读文章时,遇到写得好的地方、有疑问的地方、有启发的地方……随时都可以作批注。D.神话故事都是想象出来的,许多对自然现象的解释与科学解释不一样,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多读神话故事。三、四字词语积累并运用10.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题目。一动()()

()七()八()风()雨

五彩()()腾()驾()

()()意料(1)用“”画出含有意思相近的字的词语,我还能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2)用你补充的“()()意料”这个词语写一句话。四、日积月累11.将下列名句补充完整。(1)好问则裕,。——《尚书》(2)博学之,审问之,,明辨之,。——《礼记》(3)智能之士,,不问不知。——王充(4),孰能无惑?——韩愈五、句子训练12.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是晨练者的乐园。(改成感叹句)13.小女孩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躺着。(缩写句子)14.爸爸对我说:“明天我要出差,你要好好听妈妈的话。”(改为转述句)15.春风中,柳枝随风飘荡。(改为拟人句)16.秋天到了,叶子从树上落下来。(改为比喻句)六、现代文阅读课内精彩阅读。“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17.小女孩发生了哪些变化?讲话比以前愉快————18.“低下头”“轻轻地吻”等词语表现出了小女孩。19.“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是因为。课外阅读。相濡以血(节选)①几位探险者在一个荒凉的孤岛上发现了一种生存了14年的吸血蝙蝠,它们是一种100%靠其他动物的鲜血来维持生命的可怕的嗜血动物,已经成为这个荒岛的霸主。②然而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这个荒岛上的鲜血并不容易找到。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③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它们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反刍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缓解它的饥饿。④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具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同伴必须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⑤这样一来,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食物,继而再用自己的鲜血来还清这笔感情债。这种互相帮助的特殊亲密关系在那个荒岛上持续了14年,而且还会持续更长时间。⑥这个答案相信是很多人没有想到的,因为我们通常认为,动物世界中一直奉行着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丛林法则”。这群吸血蝙蝠之所以能够生存壮大,正是因为颠覆了“丛林法则”,在同伴处于危难关头,选择了其他动物无法做到的“相濡以沫”。20.由“相濡以血”这个词你会想到成语。21.第2自然段中,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

)A.荒岛上竟然有吸血蝙蝠B.吸血蝙蝠找不到食物,奄奄一息C.荒岛上的鲜血并不容易找到,吸血蝙蝠却生存了下来,成为荒岛的霸主22.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是谁?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23.吸血蝙蝠给我们人类的启示是(

)A.在集体衰败时选择明哲保身。B.弱肉强食,优胜劣汰。C.在危难关头选择“相濡以血”,互相帮助。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同单元主题)小树叶的话王小梅①有个小孩子叫丁丁,走路有个毛病,见了树木,不是摇晃,就是摘叶。②一天,丁丁在林荫道上,一边走,一边又摘着路边的树叶。忽然,背后传来了一个细小而严厉的声音。③“住手!不准你碰我的弟弟妹妹!”④“谁呀?”丁丁一愣,向周围打量着。⑤“是我,小树叶。”⑥丁丁向发出声音的地方看去,啊,是刚刚被自己扔在地上的一片树叶子,于是不高兴地说:“怎么,你还会说话?什么事你说吧!”⑦“在林荫道上,你感到凉快吗?”小树叶问。⑧“凉快,怎么了?”⑨“那是我们树叶把太阳光遮住了。”小树叶说,“同时,我们能散发出水汽,把空气中的热带走,使周围的空气温度降低,湿度增大,调节气候,所以,你在树荫下,要比在太阳底下凉快得多。”⑩丁丁却无所谓,一歪脖子说:“那有什么了不起的!”⑪“我们还能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净化空气。”⑫“净化空气?”丁丁开始注意听起来。⑬“是呀,”小树叶说,“你仔细看看,我们树叶的表面,有的高低不平,有的长着茸毛,还有的能分泌出一种黏液,因此,我们树叶能吸附空气中的尘土和细菌,净化空气,防止疾病的发生。”⑭“科学家说,”小树叶接着又说,“在这些烟雾中,含有大量的烟尘,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它们会使人患鼻炎、气管炎、咳嗽、头痛等疾病。”⑮“而我们树叶对这些有毒气体有吸收的作用。据科学家测试,十平方米的树木就能吸收一个人呼出的二氧化碳,制造出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氧气呢!”⑯“但你不是树木,也不是森林啊!”⑰可是,小树叶耐心地说:“你可知道,无论多么大的森林,都是由一片片树叶、一棵棵树组成的啊!”⑱这下,丁丁的脸唰地一下变红了,他低着头,慢慢地走开了。⑲第二天早晨,在太阳升起来的时候,这条林荫道上,出现了一块崭新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木牌子,上面写着两行大字:植树造林,造福人类!爱护树木,人人有责!(选文有删改)24.读完文章后,大家整理了小组成员提出的一些问题。小组问题清单问题一:小树叶都有哪些作用呢?问题二:文章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呢?问题三:小树叶是怎样净化空气的?(1)问题清单中的哪些问题有助于你理解文章的主旨呢?请思考一下。(可多选)我选择:理由:(2)问题是从全文角度提出的,我的答案是:(3)问题是从部分角度提出的,我的答案是:25.你认为文章最后一段中的“木牌子”最有可能是谁立的呢?请说出原因。参考答案:1.táiqiúkuànghàn2.豌系绳3.暗淡4.CA.豆荚(jiā)——jiá,框(kuāng)架——kuàng;B.蝙(piān)蝠——biān,荧屏(pín)——píng;D.潜(qiǎn)水——qián;5.CA.奥密——奥秘,隐藏的或未被认识的事物、道理等。B.横坚——横竖,反正,表示肯定语气。D.既使——即使,表示假设的让步。6.BA.根据例句“是谁为我们的生活插上了翅膀?”“是先进的科学技术。”可知,先提出问题,后自己回答,由此可见是设问句。B.根据例句“是谁将雪花撒下?又是谁将冰雪融化?”可知,句子中有两个连续的疑问句,没有运用修辞手法。C.根据例句“它们的家会不会是在桥下面呢?”“这也未可知,但是有一点可以确定这里从没见过有蝴蝶落到石头上的呀!”可知,先提出问题,后自己回答,由此可见是设问句。D.根据例句“蝴蝶到底有家吗?”“它们和我们一样,肯定有家。”可知,先提出问题,后自己回答,由此可见是设问句。7.BA.用词不当,把“调查”改为“观察”。B.正确。C.词语重复,删除“仔细”或者“细心”。D.成分残缺,删除“使”。8.CA.这句话自问自答,使用了设问的表达方式,先提出问题“是谁来呼风唤雨呢?”,然后紧接着给出答案“当然是人类”。B.同样采用了设问的表达方式,先提出“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这一问题,随后解答“原来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了启示”。C.这句话虽然开头有一个问句形式,但随后的内容并未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表达了作者对蝴蝶处境的担忧,属于情感表达或描述性语言,并不构成设问。D.这句话也是设问的表达方式,先问“靠什么来呼风唤雨呢?”,然后回答“靠的是现代技术”。9.D10.不动横竖呼唤缤纷云雾出乎呼风唤雨

腾云驾雾

胡言乱语、如狼似虎出乎一向沉默寡言的小红,今天上课大胆举手发言,真是出乎意料。一动不动:形容毫不移动。横七竖八:形容某东西摆放杂乱,毫无规律。呼风唤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的巨大力量,有褒义。常用来比喻为了达到个人目的而有意兴风作浪。五彩缤纷:指颜色繁多,非常好看。腾云驾雾:乘着云,驾着雾。神话小说描写神仙、妖魔或得道的人可以乘着云雾在空中飞行。也形容人在身体、精神处于不正常状态的举止。还形容有超自然的能力或技能等。出乎意料:指事先对情况与结果的估计,超出人们的料想猜测。(1)“呼风唤雨”中,“呼”与“唤”是近义词。“腾”与“驾”是近义词。含有近义词的成语如:翻山越岭、跋山涉水。(2)“出乎意料”造句如:这个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11.自用则小慎思之笃行之不学不成人非生而知之者12.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真是晨练者的乐园啊!陈述句改为感叹句的方法:要在句中加上表示强烈感情的“太”“真”一类词语,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换成感叹号。示例:眉山东坡城市湿地公园真是晨练者的乐园啊!

13.小女孩躺着。缩句则去掉原句的附加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去“地”字前面的修饰词语,去掉时间、地点等状语,“安静地、耐心地整天在家里”都是在形容“小女孩”“躺着”的动作,所以这些内容都可以删去。

故答案为:小女孩躺着。14.爸爸对我说,明天他要出差,我要好好听妈妈的话。引述句改转述句的方法:把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把第二人称改为第一人称或者具体的人;把冒号引号改为逗号,后引号去掉。将句子中的冒号改为逗号,第一人称“我”改为第三人称“他”,“你要”改为“我要”,去掉双引号。即:爸爸对我说,明天他要出差,我要好好听妈妈的话。15.春风中,柳枝随风舞蹈。拟人: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本题将柳枝拟人化即可。春风中,柳枝随风舞动自己的秀发。16.秋天到了,树叶像迎风起舞的蝴蝶,从树上落下来。比喻句: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打比方的事物)。如:本句可将叶子比喻成金色的雨点,如:秋天到了,叶子像金色的雨点,从树上纷纷扬扬地落下。17.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能坐一个钟头18.对豌豆的喜爱之情19.豌豆开花了,小女孩也好起来了17.本题考查文中关键句的理解。本题要求找出小女孩行为的变化,仔细读文段,抓住关键词,可以找到开始小女孩“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一星期以后“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18.本题考查文章中词语的理解。动词可以表现人物的情感。因为小女孩很喜欢豌豆,所以才会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文段中最后豌豆开花了,小女孩也好起来了,是令人快乐的日子。所以“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20.相濡以沫21.C22.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23.C20.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相濡以血”出现在文章的标题及第⑥自然段,文中意思是吸血蝙蝠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通过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反刍给同伴来维持彼此的生命。“相濡以血”是对“相濡以沫”的巧妙化用,“沫”变成“血”,突出了吸血蝙蝠这种独特的互助方式。通过让我们想到“相濡以沫”这个成语,能更深刻地理解吸血蝙蝠之间相互救助、共渡难关的行为。同时,也能引发我们对动物互助行为和情感的思考。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关键信息。在第②自然段中提到“然而令动物学家不解的是,这个荒岛上的鲜血并不容易找到。那么,它们是怎样生存下来,并发展成这样一个庞大的集团的呢?”这里明确指出动物学家的疑惑在于荒岛上鲜血难以寻觅,而吸血蝙蝠却能生存下来并成为霸主。A.中荒岛上有吸血蝙蝠这一事实本身并非令动物学家不解的重点;B.中吸血蝙蝠找不到食物奄奄一息与原文不符,原文探讨的是在难以找到鲜血的情况下它们如何生存并壮大。22.本题考查对文章关键信息的提取和整合能力。结合文章的第④自然段“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具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这句话清晰地阐述了援助对象的先后顺序。而“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同伴必须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则进一步说明了对无血缘关系蝙蝠进行援助的特定条件。通过这一系列的描述,让我们全面且深入地知晓了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及其相关规则,为我们透彻理解它们之间独特且紧密的互助关系提供了关键且详实的信息。所以吸血蝙蝠的援助对象,首先是小蝙蝠,然后是具有血缘关系的成年蝙蝠,之后是无血缘关系的蝙蝠。不过,这些被援助的无血缘关系的同伴必须以前也援助过别人,否则就不会得到同伴的援助。23.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中“经过长时间的深入观察,探险者惊奇地发现,在找不到猎物的情况下,它们会把自己腹中的鲜血反刍给没有进食的同伴,以缓解它的饥饿”,第⑤自然段中“这样一来,被挽救回生命的蝙蝠就有足够的时间去寻找食物,继而再用自己的鲜血来还清这笔感情债。这种互相帮助的特殊亲密关系在那个荒岛上持续了14年,而且还会持续更长时间”,表明在危难关头,它们选择了互相帮助,不是明哲保身,也并非弱肉强食、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而是选择了“相濡以血”,共同应对困难。所以吸血蝙蝠给我们人类的启示是在危难关头选择“相濡以血”,互相帮助。24.问题一和问题三问题一和问题三都是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通过思考这些问题,能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助于把握文章的主旨,而问题二与文章语言特点有关,并不能帮助理解文章主旨。一调节气候,保护环境,防治污染,净化空气,防止疾病发生,吸收有毒气体,释放氧气。三树叶通过表面的茸毛和分泌的黏液来吸附空气中的尘土和细菌,进而实现空气的净化。同时,树叶还会吸收有毒气体,释放氧气,减少有毒气体对人们的侵害。25.最有可能是丁丁立的。文章第⑱段写到丁丁听完小树叶的话后,脸红了并低着头走开,这表现出丁丁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第二天林荫道旁边便出现了木牌子,呼吁人们保护树木。因此,这块木牌子最有可能是丁丁立的。2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阅读策略与方法。(1)结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提问的策略可知,在阅读时可以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同时要筛选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结合问题清单中“问题一:小树叶都有哪些作用呢?”和“问题三:小树叶是怎样净化空气的?”可知,这两个问题是针对文章内容提出的,通过思考这些问题,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观点,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思路,有助于理解文章的主旨。结合“问题二:文章的语言具有怎样的特点呢?”是针对文章语言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