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悼亡类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1页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悼亡类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2页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悼亡类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3页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悼亡类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4页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悼亡类诗歌阅读 专项练习题汇编(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高考一轮复习:悼亡类诗歌阅读专项练习题汇编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思母与恭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汆米归。【注】与恭,字行己,号懒禅,宋末元初上虞人。馀姚九功寺僧。.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中的“芦花”典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借孔子弟子闵损与后母的故事代指母爱。B.第二句以须发花白的诗人作为主体勾连过去与现在。C.三、四句,诗人以回忆虚写去年五月归家省亲时的情景。D.这首诗质朴平实,叙述平凡往事,令人深为感动、叹惋不已。.这是一首“饱蘸生活气息,充满真情实感”的思母诗,请作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哭李商隐崔珏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良马足因无主腕⑴,旧交心为绝弦哀。九泉莫叹三光⑵隔,又送文星⑶入夜台。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不思量,自难忘”并举,利用两组看似矛盾心态之间的张力,倾诉往事蓦然来到心间难以遏止的久蓄情感,真实而深刻地揭示了苏轼的内心世界。“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说得极为沉痛,这是抹煞了生死界线的痴语、情语,极大表达了作者孤独寂寞、凄凉无助而又急于向人诉说的情感,格外感人。“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推人及己,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D.词中读不到令人感觉“矫情”之语,用词简练凝重,每一个音节的连接都有冷涩凝绝之感,犹如声声咽泣,压抑沉重的气氛就在这“幽咽泉流”中弥散开来。.苏轼写悼亡别具特色,请结合本词内容和表现手法,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浪淘沙•灯火雨中船①吴文英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离亭春草又秋烟。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②杳断绿苔钱③。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注】①这首词是吴文英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吴文英漂泊中重到临安(今杭州),寻访故园旧居,不禁追忆当年。②凌波;喻美人步履的飘逸。③绿苔钱:青苔的别称。.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亭春草又秋烟”一句,既写出季节的变换,又形象地写出即将离别的愁苦。B.下片从追忆往事写起,触景伤情,虽情缘未尽,往事难忘,但情人已逝,令人伤怀。C.“燕子”两句,与晏殊《浣溪沙》中的名句“似曾相识燕归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词语言深美,结构严密,脉络清晰,深切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富有艺术感染力。.这首词情意委婉动人,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追悼吴伟业㈤秋风萧索响空帏,辛苦共尝偏早去,君亲有愧吾还在,最是伤心看稚女,酒醒更残泪满衣乱离知否得同归生死无端事总非一窗灯火照鸣机[注]吴伟业(1609秋风萧索响空帏,辛苦共尝偏早去,君亲有愧吾还在,最是伤心看稚女,酒醒更残泪满衣乱离知否得同归生死无端事总非一窗灯火照鸣机.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风带着寒意,拂动着空荡荡的帐幔,一片萧索;诗人酒醒,不觉泪下沾襟。B.患难与共的妻子遍尝半生的辛苦,过早地离世,等待诗人的是无穷尽的乱离。C.尾联虚实结合,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就想起妻子往昔在灯火之下织布的情景。D.这首七律平平道来,浅浅写出,不假藻采,以浅切的语言表现出深沉的感情。.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阅读作品,完成下列小题。过墓作①蒲松龄野有霜枯草,谷有长流川。草枯春复生,川流逝不还。朱光如石火,桃杏忽已残。登拢见殡宫,丛柏翳新阡。欲唤墓中人,班荆②诉烦冤。百扣(另作:叩)无一应,泪下如流泉。汝坟即我坟,胡乃着先鞭!只此眼前别,沉痛摧心肝。注释:①蒲松龄悼念亡逝的妻子之作。②指在地上铺开荆条坐下。.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A.《山谷夕卜集》B.《聊斋诗集》C.《柳泉诗文集》D.《宋诗别裁集》.下列关于作品写作特点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叙述与写景结合B.寓情于景物之中C.托物言志不失自然D.铺陈和比喻兼用.有人认为,和苏轼《江城子》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比较,本作品中的画线句“更为哀苦”;但有人不以为然。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妾薄命•为曾南丰作(其一)①陈师道主家十二楼,一身当三千②。古来妾薄命,事主不尽年。起舞为主寿,相送南阳阡③。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注释】①曾南丰即曾巩,对陈师道有很深的知遇之恩,是其敬重仰慕的师长。②白居易《长恨歌》中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句。③汉代原涉在南阳为父亲置办的墓地,称为“南阳阡”,后世以此泛指墓地。下片写“旧栖新城两依依“,先实写亡妻坟场的荒凉,因言"新城”,顺势化用陶渊明《归园田居五首》其四“徘徊丘城间,依依昔人居”诗意,牵出“旧栖”,诗人流连于旧日同住的居室,又徘徊于陇上的新坟。这是生者和死者的时间超越,超越生死两情依依。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前一句写作者自己,后一句写妻子。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惠,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虚写过去美好的生活,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A12.①以乐景衬哀情。江边芳草萋萋,生机勃勃,与“故人今不见”的残酷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反衬出诗人听闻挚友死讯后内心悲痛之强烈;②直抒胸臆。诗人以“故人今不见”结束全诗,点明挚友去世的事实,直接而强烈表明了内心的沉痛,使读者感同身受。【解析】1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A.“昨天才与友人在湘江岸边分别”有误,"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说的是诗人回忆与友人分别的情景,仿佛就在昨日。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抒情手法的鉴赏能力。“千里江菌春,故人今不见:这明媚春色中的千里江菌是多么怡人,本该是自己和老友共同游赏的,但如今只剩下自己孤孤单单一个人,回忆起和老朋友一起度过的往日,更是让人痛彻心扉。尾联诗人以江边生机勃勃的萋萋芳草反衬挚友的去世,现实的美景与友人离世的残酷现实形成反差,反衬出诗人听闻挚友死讯后内心悲痛之强烈,以乐衬哀,而更显其哀。“故人今不见”直接点明老友去世的事实,直抒胸臆,以沉痛但不得不直面的事实,表达自己失去这样一位挚友的沉痛心情。这样直白的抒情使得情感抒发直接而强烈,使读者感同身受。.C14.(1)由“寄”想到"寄人篱(檐)下”,因为诗人在诗句中流露出自己暂时寄居世间、随时都可能离去的感伤,或者是生命不能自主的怅然。(2)由“雪”想到“朝如青丝暮成雪”,“雪啷是用来写白发,寄寓时光匆逝、生命短暂的感伤。【解析】13.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理解错误,尾联是说阿卫韩郎也相继去世,我们很快都会重新聚首,只是不知微之是否有感,这正是本诗的告慰之意。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艺术手法的能力。“我寄人间雪满头1好友元稹埋在黄泉之下,泥土侵蚀着他的身体,也许早已和泥化作尘土,而诗人也只是顶着满头白发暂时居住在人间。“寄”可以理解为寄居、“寄人篱(檐)下”,也让人想到《古诗十九首》中“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人生好像旅客寄宿,匆匆一夜,就走出店门,一去不返。人的寿命,并不像金子石头那样坚牢,经不起多少跌撞。流露出自己暂时寄居世间、随时都可能离去的感伤,或者是生命不能自主的怅然。由“雪,,可以想到李白的“朝如青丝暮成雪,,,诗歌中经常用“雪,,比喻白发,时光匆逝、生命短暂,诗人倏忽间已年老,不由感伤。这句诗在字面、形式上看似浅显,而情意、内涵甚深。.B16.①孔子指出:祭祀祖先的礼仪是根本;秉承文王的功德是枝叶。②“於穆清庙,肃雕显相.骏奔走在庙”都是“敬宗庙之礼恭敬肃穆,感念先人的伟业。③“秉文之德乙就是要“济济多土”“无射于人”:培养人才,毫不懈怠地继承先人的功德。【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只有秉承文王的功德,才能有……”条件和结论颠倒,“济济多土,秉文之德”应为有充足的人才储备,才能秉承文王的功德从而巩固统治。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首先找出孔子话中的比喻句,即“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秉文之德,以为其廉”,然后结合本诗分析含义。“敬宗庙之礼,以为其本”是把“敬宗庙之礼”比喻为“本”,即祭祀祖先的礼仪是根本;“秉文之德,以为其薨”是把“秉文之德”比喻为“廉”,即秉承文王的功德是枝叶。注:(1)跳,屈曲,弯曲。(2)三光,指日月星。(3)文星,即“文曲星。常指有文才的人。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说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L却冠以“虚负”二字,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未曾开”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人才的叹息。B.颔联用“鸟啼花落”烘托出一幅伤感色调的景象,唤起人们对李商隐身世的联想;“竹死桐枯,,暗喻李商隐的去世,一哭三叹。C.“良马足因无主蜿“,运用比喻,揭示李商隐悲剧应归之于压制人才的黑暗政治现实;“旧交心为绝弦哀”,运用典故,表达对亡友的情谊和哀思。D.尾联独具匠心,不说自己的悲哀,却用劝慰的语气说“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这既是安慰亡友,也是诗人自慰。.“哭”是本诗诗眼,请结合全诗谈谈你对“哭”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哭亡友宜都刘孝廉①玄度十首(其六)袁中道才士原无命,萧条孰与君。有人争绝产②,无子护遗文③。清浦千层雪,丹山五色云。我来人已逝,抚景内如焚。【注】①孝廉:指科举时代的举人。②绝产:没有合法继承人的遗产。③遗文:逝者留下的诗文,此处代指亡者。.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发表议论,以古今才士的命途宽慰自己面对好友离世产生的悲痛。本诗中“於穆清庙,肃雕显相”是说宗庙庄严而清静,助祭的公卿高贵又雍容,“骏奔走在庙”是说公卿们敏捷地在庙中奔跑操劳,都体现了恭敬肃穆,感念先人的伟业,属于“敬宗庙之礼”。“秉文之德”体现在本诗的“济济多士”和“无射于人斯”,“济济多士”是说官吏众多,“无射于人斯''是说他们永远不会忘记和背弃文王的美德,也就是说要培养更多的人才,毫不懈怠地继承先人的功德。D18.不同,曹丕的诗中“呦呦游鹿,衔草鸣鹿”写母鹿叫声不停,衔苹草呼唤小鹿,以动物亲子之间的和谐、相亲来反衬自己的丧亲之哀,孤独之苦。曹操的诗作中,以“呦呦鹿鸣,,几句,畅想贤才来归,自己设宴款待,宾主尽欢的热闹情景,抒发对贤才的强烈渴望。【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整首诗清丽婉柔”表述有误。全诗语言质朴、本色。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比较阅读之鉴赏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首先明确两首诗的诗句表达的感情不同。曹丕的诗中“呦呦游鹿,衔草鸣鹿”,意为走着的母鹿叫声不停,衔得苹草把小鹿呼唤。鸣鹿衔草呼唤小鹿,形象具体生动,写出鹿鹿有所“瞻恃”的欢乐,以鹿鹿之乐——亲子之间的和谐、相亲,来反衬自己的丧亲之哀,孤独之苦。曹操的诗作中,“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意为“一群鹿儿呦呦欢鸣,在那原野悠然自得的啃食艾蒿。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宾客”。诗中以“呦呦鹿鸣”几句,描写宾主欢宴的情景,意思是说只要你们到我这里来,我是一定会待以“嘉宾”之礼的,我们是能够欢快融洽地相处并合作的。抒发曹操对贤才的强烈渴望。B20.运用了典故“运斤成风”,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表达诗人对已故友人的思念,对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对天不怜才的悲愤。【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B.“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错。是回忆他们两人在江西会晤的情景,不是说“生前已享誉江西诗坛”。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炼句的能力以及分析写作手法的能力。挥斤,意思是发挥高超技艺的典故。出自《庄子•徐无鬼》。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斫之,匠石运斤成风,听而斫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后人用“运斤成风”比喻技术极为熟练高超。诗人说“便恐世间无妙质,鼻端从此罢挥斤。是说王令去世之后世间再也没有如此“妙质”了,而我鼻端的污泥再也没有人能够运斤成风为我斫去了。“妙质”以及“挥斤”的典故表达了对王令才华的肯定,可惜天不怜才,“生死那知半路分”,这位“卓荤高才”就这样离世了;而王令这样有才华的人不被世人了解,以至于“行藏已许终身共”,这个典故也指世人不能像匠石深知郢人那样理解王令;“无妙质”“罢挥斤”写出对故友的思念,失去知音的痛惜,以及人生知己难遇的怅恨。.D22.苏词结语采用“对面着笔”(或:背面敷粉)写法(或:通过想象),设想葬身短松冈的亡妻年年岁岁“明月夜”伤心断肠的心境,以寄寓自己对亡妻的悼念之情。贺词结语在实写中借助细节刻画,表现了亡妻生前的勤劳、贤惠以及自己雨夜追思亡妻以致辗转无眠的孤苦、沉痛。【分析】21.本题考查学生对这首词的内容理解和艺术赏析能力。D.“表现了亡妻无论生前还是死后始终依恋、陪伴着自己,对自己不离不弃”错,“旧栖新城两依依”,既可理解为夫妻生前死后的依依相伴,也可理解为即将离开苏州的词人对夫妻曾经的旧居、亡妻葬身的新坟的依恋难舍。故选D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艺术特色(炼句)的能力。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下片结语“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结尾三句,从梦境落回到现实上来,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词人不写自己,而是使用“对”写法,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本词下片结语“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复用赋体。由“旧栖新珑两依依”居所依依,却天人永隔很自然地转入到自己“旧栖”中的长夜不眠之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夜间辗转难眠中,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这既是抒情最高潮,也是全词中最感人的两句。这两句,平实的细节与意象中表现妻子的贤慧,勤劳与恩爱,以及伉俪间的相濡以沫,一往情深,读来令人哀惋凄绝,感慨万千。.C24.①此词题为“记梦”,但只有下片五句是记梦境,其他都是直抒胸臆。②此词既悼念亡妻,又抒发对自己身世的感慨,情感深婉诚挚。③此词运用虚实结合、白描、对写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对亡妻的思念。【解析】2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推人及己”错,应为“推己及人工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故选C。.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的能力。从思想内容来看,此词写词人对亡妻的深沉的思念,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真挚,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王弗逝世转瞬十年了,想当初年方二八的王弗嫁给了十九岁的苏东坡,少年夫妻情深意重自不必说,更难得她蕙质兰心,明事理。这十年间,东坡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颇受压制,心境悲愤;到密州后,又逢凶年,忙于处理政务,生活困苦到食杞菊以维持的地步「尘满面,鬓如霜”“泪千行”都融进了作者的身世之慨。因而内容更丰富,情感更深邃。从手法来看,这首“记梦”词,实际上除了下片五句记叙梦境,其他都是抒情文字。“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年年肠断处”等都是直抒胸臆,直接表达了对亡妻的深沉思念。十年忌辰,触动人心的日子里,他不能“不思量”那聪慧明理的贤内助。往事蓦然来到心间,久蓄的情感潜流,忽如闸门大开,奔腾澎湃难以遏止。此词上阕记实,下阕记梦,虚实结合,衬托出对亡妻的思念。上阙开头三句排空而下,真情直语,感人至深。“十年生死两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十年。“不思量,自难忘”,人虽云亡,而过去美好的情景“自难忘”怀。“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总之,上阙实写在亡妻忌辰作者对她的无比思念,感情真挚感人。而下阙开始“记梦。是虚写。“小轩窗,正梳妆”,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别后种种从何说起,只有任凭泪水倾盈。一个梦,把过去拉了回来,但当年的美好情景,并不存在。这是把现实的感受溶入了梦中,使这个梦也令人感到无限凄凉。词中对亡妻的描写,“小轩窗,正梳妆”,以及两人梦中相见“唯有泪千行”的描写都是白描手法,不加雕饰,却质朴感人。还有对写法,“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此句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这种表现手法就是“对写法”,不说自己如何,反说对方如何,使得诗词意味,更加蕴蓄。.A26.①上片写客思,词人不直言年复一年,旧情难忘,却说“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暗指时间之久,思情之深。②下片怀想西园往事,西园中长满绿苔隐含着对情人去世多年的哀伤。③末尾两句,移情于物,描写燕子闲立秋千的情形,乐景反衬哀情,更给人物是人非的哀怨之感。④整首词没有具体描写旧情的细节,却时时以一种侧面渲染的形式令人感受到作者无法自抑的怀念之情。【解析】2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语言的能力。A.“即将离别的愁苦”错误,结合注释“这首词是吴文英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可知,这首词上片写客思,其中既有羁旅行愁,又有对亡妾的无尽思念。故选Ao.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从上片来看,“灯火雨中船。客思绵绵”交代词人身在旅途,直接点明“绵绵客思、接着以“离亭春草又秋烟"写季节改变,以“来去年年”说明“往事”已过去多年,但词人旧情未了,年年来到此地,面“似与轻鸥盟未了"则是以景语叙人事,以“与轻鸥盟”象征某种未了的情缘,表达对亡妾的思情之深。从下片来看,“往事一潸然。莫过西园。凌波香断绿苔钱”,虽然情缘未尽,往事难忘,但情人已逝去,令人思念伤怀,因为不忍念起旧事,触景伤情,故意劝阻自己“莫过:而西园曾是吴文英与亡妾寓居的地方,也是当年分别的地方,当年情人微步西园,扬起香怨,如今情人一去不返,香尘三断,地上长满绿苔,这是借西园中长满绿苔的景象间接言明爱妾去世多年的意思,哀婉动人。“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词人见燕子“时立秋千”,又勾起了“往事”,感慨"燕子不知春事改”,不仅指“春草又秋烟”的季节变化,而且指词人与情人的欢情不复。燕子已到秋天还痴痴地留恋着秋千,不忍飞去;词人似乎忘记了情人已离开了人间,还痴痴地在西园中徘徊。以乐景来衬哀情,流露出物是人非的哀伤。由注释一“这首词是吴文英为悼念杭州亡妾而作。吴文英漂泊中重到临安(今杭州),寻访故园旧居,不禁追忆当年”可知,这是客思怀人之作,但词中没有描写旧情如何,却用“似与轻鸥盟未了,来去年年”“燕子不知春事改,时立秋千”等语言让人感受到词人对亡妾的深深怀念之情。.C28.①生离死别的悲伤。患难与共的妻子去世,诗人黯然神伤,借酒浇愁,泪洒青衫,担心乱离中能否与亡妻同穴。②国破家亡的幽愤。“乱离”指因遭战乱而流离失所;“事总非“指国事、家事经历沧桑之变,诗人认为自己的苟活愧对君亲,幽愤深广。③对亡妻的思念。幼女与织机都是妻子撇在人间的人和物,诗人睹物思人,触目伤怀,表现了诗人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解析】2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C.“看到自己的小女儿,就想起妻子往昔在灯火之下织布的情景”错误,此处的“稚女”“鸣机”都是妻子留在世间的痕迹,并非看到小女儿想起妻子昔日在灯火下织布的情景,而是看到小女儿和织布机,便不由深切地怀念起妻子。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人思想感情的能力。“秋风萧索响空帏,酒醒更残泪满衣”一句,先营造萧瑟凄清之景,再写借酒浇愁、泪流满面之人,情景交融,流露出诗人内心无限悲痛;而其悲痛原因,在颔联即给出答案。“辛苦共尝偏早去,乱离知否得同归”,即妻子与自己同患难共悲苦,一道尝遍艰辛,而今却先于自己而去,在这乱世流离之中,他不得不担忧自己不知会埋骨何处,更不知自己能否与妻子“死则同穴工颔联既抒发对亡妻生离死别的悲伤,也流露出对“乱离”中个人命运身不由己的悲愤;颈联“君亲有愧吾还在,生死无端事总非”两句,则更从国变之后自己的心理落笔,由悼亡而写到了自己的处境。结合注释可知,诗人作为一个曾受到崇祯皇帝殊恩的前朝遗臣,明朝灭亡后理应以身殉节,所以他自以为自己的苟活是愧对君父的。而如今死神又夺去了他相伴多年的妻子,更让人感到生死无常,似乎事事都令人生悲。“事总非”三字包括了国事、家事,既有国破家亡的幽愤,也含生离死别的悲伤,诗人把个人的哀思与时代的悲剧紧紧联系在一起,诗意更为深广。尾联宕开一笔,以叙述代替抒情,说最伤心的莫过于看到幼小的女儿和那窗下灯伴妻子生前用过的织机。幼女与织机都是妻子撇在人间的遗物,然每一视之,便勾起诗人的无限悲伤。这两句以具体的物与人作结,更真切地表现了他睹物思人,对亡妻的无限思念之情。.B30.C31.示例一:本诗四句“更为哀苦”,诗人直抒胸臆:,巧用动词“唤”“诉”“扣”“应”和比喻“如流泉”,抒发人所共鸣的真挚情感,看似违背常理却极契合常情,表达妻子不在天人永隔的悲恸之情。读之感觉诗人面对的是未亡人,喊着名字,却无奈“百闿口不应,真实、鲜活,令人叹惋唏嘘。示例二:苏轼《江城子》"更为哀苦”,三句使用“对写法”,不写自己思念亡妻,而是推己及人从对方写起,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柔肠寸断,以景结情,委婉含蓄,意深,痛巨,感同身受。运用虚实结合情景交融等多种艺术手法,表达怀念之情,感人至深。【解析】29.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山谷外集》是宋代黄庭坚所作;B.蒲松龄,世称聊斋先生,有诗集《聊斋诗集》;C.《柳泉诗文集》是清人徐时栋所作;D.《宋诗别裁集》原名《宋诗百一钞》,清代张景星、姚培谦、王永祺编选。故选Bo.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A.前八句重点写景,后八句以叙述抒情为主,可见体现了叙述与写景结合的特点。B.前八句的景中融合了情,比如“桃杏忽已残”中寄寓了伤逝之情。C.没有贯穿始终的物,也并非表达“志。不是托物言志手法。D.写景叙述中均有铺排,比如“野有霜枯草,谷有长流川。草枯春复生,川流逝不还”“朱光如石火”“泪下如流泉”使用了比喻修辞。故选Co.本题考查学生个性化赏析诗句含义比较作者情感态度的能力。本诗四句"欲唤墓中人,班荆诉烦冤;百扣无一应,泪下如流泉”大意是说:我想喊你的名字,听到你的回答。我分开墓前的杂草坐下来,跟你说说心里的苦楚。但是我怎么敲你的墓碑,你也不回答,我的泪止不住地流下来。诗人直抒胸臆,巧用动词和比喻,通过违背常理的“唤,,”诉扣”“应,,却又契合人之常情的心境表达天人相隔带来的巨大悲伤。正是所谓的如见目前仿佛还在,该是多么真实的思念多么深挚的情感啊,这是隔离时空超越生死的哀悼,向亲人、向后世,无论小声地倾诉,还是大声地呼喊,都是不可自己情不自禁,就算是对方听不见,这份缱绻深情眷眷思念感人至深,共鸣久久。苏轼《江城子》三句“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大意是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此人使用“对写法”,不写自己思念亡妻,而是推己及人从对方写起,料想长眠地下的爱侣,在年年伤逝的这个日子,为了眷恋人世、难舍亲人,而柔肠寸断,“明月夜,短松冈。寥寥六个字以景结情、寓情于景,委婉含蓄耐人寻味。推己至人,作者设想此时亡妻一个人在凄冷幽独的“明月”之夜的心境,可谓用心良苦。在这里作者设想死者的痛苦,以寓自己的悼念之情。东坡此词最后这三句,意深,痛巨,余音袅袅,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明月夜,短松冈”二句,凄清幽独,黯然魂销。这番痴情苦心实可感天动地。这首词的结尾三句运用虚实结合以及叙述白描等多种艺术的表现方法,来表达作者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在对亡妻的哀思中又糅进自己的身世感慨,因而将夫妻之间的情感表达得深婉而挚着,使人读后无不为之动情而感叹哀惋。.D33.答案示例:①对师长知遇之恩的感激。一、二句以侍妾受主人之宠爱喻师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②对师长不幸逝世的悲伤。以“彻天,哭声、“彻泉”泪水表达了对师长逝世的极度悲伤。③不愿转事他人的忠贞。七、八句假借侍妾不愿穿着主人赐给的衣裳为他人展示美丽,表达对师长的忠贞。④对自己失去师长后的哀怜。末尾两句以失去主人的侍妾的自艾自怜来表达自己失去师长后的哀怜。【分析】32.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意在表现当时社会一位侍妾的悲惨命运”错,主旨理解有误,这首诗主要采用了象征手法,以一位侍妾悲悼主人的口吻抒写了自己对老师曾巩的悼念之情。故选D。.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一、二句意思是“我夫主家富贵豪华,高楼连云;我受到夫主的看重,宠爱集于一身“,极言受主人的宠爱,作者以侍妾受主人之宠爱喻师长对自己的知遇之恩,表达对师长知遇之恩的感激。“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我悲痛呼叫,声彻云天;我泪如雨下,洒到黄泉。这两句直抒胸臆,一腔悲慨,啧涌而出,以“彻天”哭声、“彻泉”泪水表达了对师长逝世的极度悲伤。表达了对师长不幸逝世的悲伤。“忍著主衣裳,为人作春妍",我怎忍心穿着夫主为我做的衣裳,为别人歌舞打扮强作欢颜?作者假借侍妾不愿穿着主人赐给的衣裳为他人展示美丽,表达对师长的忠贞。“死者恐无知,妾身长自怜”,死去的人恐怕不会知道,我是这样地日日夜夜惆怅自怜。这两句直抒胸臆,以失去主人的侍妾的自艾自怜来表达自己失去师长后的哀怜。B.诗人看到刘玄度的家里一片纷乱,家人都争着分遗产,没人为他护丧。C.“千层雪”和“五色云”用比喻手法写出江水的翻滚之态和山色的多彩。D.景色无法平复诗人当时的情绪,好友的丧事一团糟,而他又无能为力。.有人从颈联描写的景象中读出了悼念之意,对此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沈园①二首陆游其一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②照影来。其二梦断香消四十年③,沈园柳老不吹绵④。此身行⑤作稽山⑥土,犹吊遗踪一法然。[注]①沈园:即沈氏园,故址在今浙江绍兴禹迹寺南。②惊鸿;语出三国魏曹植《洛阳赋》句“翩若惊鸿。以喻美人体态之轻盈。这里指唐琬。③“梦断”句;诗人在禹迹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诗时距那次会面四十四年,这里的“四十”是举其成数。香消,指唐琬亡故。④不吹绵:柳絮不飞。⑤行:即将。⑥稽(ji)山:即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东南。.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首诗回忆沈园相逢之事,悲伤之情充溢楮墨之间,“城上斜阳”,不仅点明傍晚的时间,而且渲染出一种悲凉氛围,作为全诗的背景。.“画角”是一种彩绘的管乐器,古时军中用以警昏晓,其声高亢凄厉。止匕“哀”字更是诗人悲哀之情外射所致,是当时心境的反映。C.第二首诗次句是在写沈园昔日之景;柳树已老,不再飞绵。第三句“此身行作稽山土”,则是对“柳老”内涵的进一步说明。D.“犹吊遗踪一法然”抒发对唐氏坚贞不渝之情。“法然”二字,饱含无比复杂的感情,有爱,有恨,有悔,诗人不点破,足供读者体味。.陈行在《宋诗精华录》评论:“无此绝等伤心之事,亦无此绝等伤心之诗。”作为悼亡诗,这两首诗是如何抒发作者的“伤心”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鹦鸽天•重过阊门①万事非宋代贺铸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②,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③。旧栖新为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注】①阊门:苏州城西门,此处代指苏州。②梧桐半死:枚乘《七发》中说,龙门有桐,其根半死(一说此桐为连理枝,其中一枝已亡,一枝犹在),斫以制琴,声音为天下之悲,这里用来比拟丧偶之痛。③古乐府《迷露》:“迷上露,何易晞!”用原草之露初晞暗指夫人的新殁。.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运用了典故、比喻以及双关手法形象地刻画出了词人孤独的凄凉。B.过片“原上草,露初晞”结构上承上启下,也是比兴,既是对亡妻坟前景物的描写,又借露水哀叹妻子生命的短暂。C.尾二句写词人月夜辗转难眠,昔日妻子挑灯补衣的情景历历在目,却再难重见,读来令人凄婉哀绝,感慨万千。D.本词抒情手法多样。作者运用了借叙事抒情、借典抒情、借比喻抒情、借景物抒情、借行为举止抒情等多种抒情手法。.这首词在艺术构思上最突出之处在于将生者和死者紧密联系在一起,作者词笔始终关合自己和妻子双方,其情之深已经浸入文章构思中,试结合全词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重至衡阳伤柳仪曹①刘禹锡忆昨与故人,湘江岸头别。我马映林嘶,君帆转山灭。马嘶循古道,帆灭如流电。千里江篱②春,故人今不见。【注】①元和十四年(819),刘禹锡丁母忧,扶柩返洛阳守丧,十一月途经衡阳,突然接到柳宗元的死讯。在这种异常悲痛的心情下,刘禹锡写下了这篇诗作。柳仪曹,即柳宗元,唐代称礼部郎官为仪曹,柳宗元曾任礼部员外郎,故称他为柳仪曹。②(江篱)香草名。.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好友死讯传来,诗人十分震惊,因为他昨天才与友人在湘江岸边分别。B.马嘶古道,帆灭如电,意境凄凉,烘托了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C.二、三两联续写辞别的过程,尾联面对江蕾,坦露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沉怀念。D.本诗写送别,感情含蓄,意境悠远,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有相似之处。.尾联在抒情方式上有何特点?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梦微之白居易夜来携手梦同游,晨起盈巾泪莫收。漳浦老身三度病,咸阳宿草八回秋。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阿卫韩郎相次去,夜台茫昧得知不?.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紧承诗题,写梦中携手同游的热闹与欢乐,和晨起的悲伤哀痛形成巨大落差。B.颔联自现境况,说自己在微之去世后的生活和生命状态,暗示彼此离别之长之苦。C.尾联说阿卫韩郎也相应从官场离去,借此含蓄地表达自己已对官场不报什么希望。D.这是一首抒情诗,抒发的是对微之的思念之情告慰之意,抒情方式主以间接抒情。14.从“寄”和“雪”切入,对“我寄人间雪满头”进行有深度的赏析。诗经•周颂•清庙①於穆清庙②,肃雒显相③。济济多上,秉文之德。对越在天,骏奔走在庙④。不显不承⑤,无射于人斯!【注释】①这首诗是“周颂”的第一篇,写的是周人祭祀周文王的场景。②於穆,犹“穆穆”。③版同“雍”。④骏,通“逡”。⑤不,通"丕”;承,通“烝”。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颂,是宗庙的乐歌。这首诗表现了周人对周文王的敬畏之情。B.只有秉承文王的功德,才能有充足的人才储备从而巩固统治。C.第五句意指祭祀祖先要诚心诚意,才能报答文王的在天之灵。D.祭祀宗庙和祖先不仅是形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