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形象鉴赏课件_第1页
景物形象鉴赏课件_第2页
景物形象鉴赏课件_第3页
景物形象鉴赏课件_第4页
景物形象鉴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蕴含的意义。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一般的答题格式。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蕴含的意义。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事物形象(咏物诗)(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B、作品中特定人物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要捕捉意象,品味意境,分析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意义。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氛围。意境是空灵抽象的。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这就是意境。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设问方式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③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答题步骤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3、析效果: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诗歌中一些常见(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王旭《踏莎行》(2009浙江高考):“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一、“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二、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2004年湖北高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三、“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三、“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四、“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朱淑真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四、“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五、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五、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典诗六、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六、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七、“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七、“乌鸦”“燕子”系兴衰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八、“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八、“草木”仍在人事移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析含义)(2)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剖原因)(3)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指作用)

最后两句是说:流浪天涯的人啊哪里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一下“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剖原因)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析效果)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1、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3、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春天阳光普照,江山明丽,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鸳鸯在温暖的沙洲上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描图景点氛围析情感绝句二首(其一)答:春天阳光普照,江山明丽,春风送来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09年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09年江苏卷)铁骑满郊诗词鉴赏中景物形象的意境术语及例子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雄浑开阔(雄壮浩翰,用以形容天空、大海等。开阔,指(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景物色调大多是单一而非绚丽的。多传达豪迈之情。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使至塞上(唐)王维诗词鉴赏中景物形象的意境术语及例子雄奇瑰丽(雄伟奇特;形容异常美丽,可与玫瑰相媲美。)---景物雄壮,奇特非平常景色,异常美丽。亦多传达豪情。李白诗如《蜀道难》李商隐《锦瑟》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雄奇瑰丽(雄伟奇特;形容异常美丽,可与玫瑰相媲美。)---景空灵高远(道家哲学境界,是指人或思想灵活而不可捉摸,空静而带有灵活的气息。又高又远)----既高深莫测,又变化多端,是动与静的结合。多传达遁世脱俗的情怀。王维的禅诗中多有体现。《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空灵高远(道家哲学境界,是指人或思想灵活而不可捉摸,空静而带苍凉悲壮(荒芜悲凉、苍茫凄凉;心绪哀伤,意气激昂)---边塞诗中多体现。多传达思乡怀亲、爱国卫国、征人愁怨等情感。范仲淹的〈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王昌齡〈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苍凉悲壮(荒芜悲凉、苍茫凄凉;心绪哀伤,意气激昂)---边清新明丽(清爽而新鲜;明净美丽)---景物淡雅疏朗,色彩明亮。多传达闲适愉悦之情。杜甫《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清新明丽(清爽而新鲜;明净美丽)---景物淡雅疏朗,色彩明亮宁静恬淡(指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清静淡泊)---环境安静,即使有动态描写,也是为了衬托靜景。诗人心情平和,多不受外物杂务干扰。白居易〈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别外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多有体现,《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宁静恬淡(指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清静淡泊)---凄凉冷落(孤寂冷落悲凉;冷清;不热闹)----多秋冬萧瑟之景。多传达悲伤落寞之情。杜甫诗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柳永词中: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冷落(孤寂冷落悲凉;冷清;不热闹)----多秋冬萧瑟之景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1、析含义: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3、指作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1、描图景: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2、点氛围: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析感情: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第三种类型:景物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情感)第三种类型:景物特色型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看描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触觉、视觉等的变化2、看写景的方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表现手法(衬托、对比、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点面结合、侧面描写……)3、色彩的渲染色彩的渲染可以传达出愉快的情感,也可以反衬思归的感伤。绝句(唐)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4、看词语的锤炼:动词、形容词、有活用的词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2012湖北省黄冈中学期中)村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2)本诗在写景上极有特色,请从表达技巧角度任选两个方面加以赏析。(4分)

①炼字,作者用“满”字写出春山春水春草的美丽,春草茂盛,春水澄澈,春山柔美,春草春山倒映在春水中,清晰可见,浑然一体,别有趣味;“横”字准确传神写出牧童娴熟的牧牛技巧和聪明活泼的性格;②动静结合,作者先写静景后写动景,景物层次分明,有机结合,完整构成一幅幽静美丽的田园风光图;③以动衬静,牧童的短笛衬托出晚村的幽静;④比拟,“衔”用比拟手法写出日落景象,化静为动,形象生动;⑤情景交融,诗中情与景高度统一,水乳交融,诗中的每一处景物都充分表现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向往。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2012湖北省黄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悦的的B、阴暗、凄冷和低沉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痛苦的A、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的色调,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愉第四种类型:景物作用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描写的景物(或景物的特点)有何作用?这首诗歌写景的目的是什么?描写某一景物有何好处?正确解答:1.渲染气氛、烘托心情2.含蓄地表达感情(借景抒情、以景衬情//以景结情,含蓄隽永)3.衬托人物气节、性格、或品质(常见于咏物诗)4.为人物活动提供环境(交代时令、地点、环境)5.奠定感情基调第四种类型:景物作用型例、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问:诗题为《秋词》,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象?作用是什么?答:诗中的环境所抒写的景象都暗合“秋词”的要求。金井梧桐,秋深叶黄,夜深霜重。作用:①点明题意,向读者暗示,这是一首宫怨诗;②渲染烘托凄清孤寂气氛,奠定哀怨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孤苦抑郁的心境。例、下面是王昌龄《长信秋词五首》(其一),读后回答问题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双调·清江引张司久

西风信来家万里,问我归期未?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

达标练习问题: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点染出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思?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问题。达标练习问题:作者抓

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1)找出诗中的意象(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些意象,点出这些意象所营造的氛围(3)意象的作用,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描写西风、雁、红叶、黄花、芭蕉和秋雨等一系列富有季节特征的景物;西风送来了万里之外的家书,大雁在满山红叶的时节中鸣叫,诗人静听雨听芭蕉的声音渲染出一种浓深的秋意;抒发了游子身处异地,思念家乡的愁情。(1)找出诗中的意象(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培养文学情趣;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鼓舞我们前进。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景物形象鉴赏课件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鉴赏诗歌的景物形象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蕴含的意义。2.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的方法。3.掌握鉴赏诗歌景物形象一般的答题格式。学习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蕴含的意义。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形象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偏重抒情的诗歌)B、作品中特定人物形象(偏重叙事的诗歌)意象(山川草木等客观物象)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借以表达主观感情的载体事物形象(咏物诗)(偏重写景的诗歌)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自然界中的万物,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诗歌形象人物形象景物A、诗中的抒情主人公B、作品中特定人物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

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就是要捕捉意象,品味意境,分析蕴涵在形象中的思想情感和社会意义。

意象:是诗人在诗歌中描写的融注了自己思想情感的景物,意象是具体的。

意境:由许多寄托作者思想情志的意象,艺术的组合到一起,形成的诗歌的基本的整体情境、氛围。意境是空灵抽象的。如孤独凄凉、闲适淡泊、清新飘逸、沉郁顿挫……鉴赏景物形象的方法鉴赏古代诗歌的景物形象,意象与意境的关系: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如果意象是鬼火,意境就是令人毛骨悚然的夜色;如果意象是狼狗、铁丝网、警棍、坦克,意境即白色恐怖。

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意象=物象×情思意境=意象+氛围意象与意境的关系:用这样简单的关系式来表示: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有无意蕴,主要则看意境。由诗味到诗美,实际上就是由意象到意境的挖掘过程。离开了意象,就无以谈意境。因此,在诗词中,起点是意象,终点却是意境。意境,或雄浑壮丽,或幽清明净,或沉郁孤愁,或开阔苍凉等。

一般来说,诗像不像诗,有无诗味,主要看意象;诗美不美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苏轼的《卜算子

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词中“缺月”

、“疏桐”、“幽人”、“孤鸿”、“寒枝”等就是意象。这些意象与“独”、“缥缈”、“恨”、“寂寞”、“冷”

等词的感情色彩和“拣尽寒枝不肯栖”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诗句结合起来构成了孤独、凄凉的气氛,这就是意境。表达的是作者孤高自赏,不愿与世俗同流的生活态度。“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型设问方式①这首诗选取的意象有什么特点?试作分析。②作者为什么要描写这一意象③诗中描写某个意象有何作用?答题步骤1、析含义:分析意象的基本含义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意象3、析效果:指出描绘意象的作用或效果。景物形象类题型考查类型(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行总结,以助考生记忆,从而更好地解答诗词鉴赏题:松梅竹菊寓高洁,

借月托雁寄乡思。

杜鹃鹧鸪啼凄凄,

梧桐叶落透悲意。

别时长亭柳依依,

落花流水传愁绪。

乌鸦燕子系兴衰,

草木仍在人事移。

诗歌中一些常见(一)常见意象归纳举例在此用一首小诗把高考中经常出现的意象进一、“松梅竹菊”寓高洁:

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象化身,古人常用这四种形象表现高洁的情操。王吉《咏竹》:“岁寒别有非常操,不比寻常草木同。”元稹《菊花》:“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王旭《踏莎行》(2009浙江高考):“梅花散彩向空山,雪花随意穿帘幕。”一、“松梅竹菊”寓高洁:松梅竹菊是品行高洁、不畏邪恶的形二、借“月”托“雁”寄乡思

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唤起诗人的怀远之念。

李白《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月夜忆舍弟》“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雁是一种候鸟,古诗词常用大雁南飞的景象书写在外游子的思乡之情。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2004年湖北高考):“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二、借“月”托“雁”寄乡思皓月当空常常引起游子的思乡之情三、“杜鹃”“鹧鸪”啼凄凄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晏几道《鹧鸪天》(2004年全国卷Ⅱ):“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三、“杜鹃”“鹧鸪”啼凄凄杜鹃四、“梧桐”叶落透悲意

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人常用的手法。朱淑真的《秋夜》: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四、“梧桐”叶落透悲意古语有“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五、别时“长亭”“柳”依依

在古典诗词里,杨柳常常与离情相关联

柳永的《雨霖铃》同时写到了这两种意象,分别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以及“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五、别时“长亭”“柳”依依在古典诗六、落“花”流“水”传愁绪

“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流或喧嚣或舒缓,绵延不绝,最惹人愁绪,因此,在古诗词中常用落花流水来表达忧愁。如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如李清照《一剪梅》:“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六、落“花”流“水”传愁绪“花”落让人爱怜、伤感,“水”七、“乌鸦”“燕子”系兴衰

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衰败的氛围。燕子则因其有眷恋旧巢的特点,成为古典诗词表现时事变迁,抒发历史兴衰感慨的寄托。出现“乌鸦”这一意象的高考题目不少,如:2006年湖北卷《丹阳送韦参军》:“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2006年江苏卷《鹧鸪天》:“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七、“乌鸦”“燕子”系兴衰诗人常用“乌鸦”这一意象渲染出八、“草木”仍在人事移

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迁。古诗词常用“草木”来表达物是人非的感慨以及对历史兴亡的感叹。《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2007年湖北卷《过华清宫》也用到了树木的意象:“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八、“草木”仍在人事移草木常青,人事却已悄然发生变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古人认为杜鹃的啼叫声好像在说:“不如归去!不如归去!”(析含义)(2)这首词的主题是游子思乡,最适宜从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入手。(剖原因)(3)很好地传达出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指作用)

最后两句是说:流浪天涯的人啊哪里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请结合全诗分析一下“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5分)

孤舟联结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剖原因)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析效果)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提问变体:这首诗歌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题步骤1、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2、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意境氛围特点。3、析感情: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型

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

迟日,春日。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春天阳光普照,江山明丽,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鸳鸯在温暖的沙洲上静睡,(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描图景点氛围析情感绝句二首(其一)答:春天阳光普照,江山明丽,春风送来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例.(2012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8分)

(09年江苏卷)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岳飞

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注]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

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骑黄鹤。【注】万岁山、蓬壶殿:指宋徽宗时构筑的土山苑囿、亭台宫殿。⑵词中写了哪些“风尘恶”的景象?铁骑满郊畿,士兵“膏锋锷”,百姓“填沟壑”,千村寥落。(09年江苏卷)铁骑满郊诗词鉴赏中景物形象的意境术语及例子概括诗歌的意境,常用这样一些术语: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恢弘高远、浩翰辽阔、博大新奇、深邃奇崛、朦胧渺远、空灵高远、空蒙迷茫、苍凉悲壮、优美迷人、清新明丽、清净幽远、宁静恬淡、清净悠闲、冷森幽僻、凄清冷落等。雄浑开阔(雄壮浩翰,用以形容天空、大海等。开阔,指(面积或空间范围)宽广)----景物描写气势浩瀚,气魄雄伟,浑厚磅礴。景物色调大多是单一而非绚丽的。多传达豪迈之情。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使至塞上(唐)王维诗词鉴赏中景物形象的意境术语及例子雄奇瑰丽(雄伟奇特;形容异常美丽,可与玫瑰相媲美。)---景物雄壮,奇特非平常景色,异常美丽。亦多传达豪情。李白诗如《蜀道难》李商隐《锦瑟》诗中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雄奇瑰丽(雄伟奇特;形容异常美丽,可与玫瑰相媲美。)---景空灵高远(道家哲学境界,是指人或思想灵活而不可捉摸,空静而带有灵活的气息。又高又远)----既高深莫测,又变化多端,是动与静的结合。多传达遁世脱俗的情怀。王维的禅诗中多有体现。《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野花丛发好,谷鸟一声幽。夜坐空林寂,松风直似秋。”空灵高远(道家哲学境界,是指人或思想灵活而不可捉摸,空静而带苍凉悲壮(荒芜悲凉、苍茫凄凉;心绪哀伤,意气激昂)---边塞诗中多体现。多传达思乡怀亲、爱国卫国、征人愁怨等情感。范仲淹的〈渔家傲〉【宋】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王昌齡〈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岑参君不见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苍凉悲壮(荒芜悲凉、苍茫凄凉;心绪哀伤,意气激昂)---边清新明丽(清爽而新鲜;明净美丽)---景物淡雅疏朗,色彩明亮。多传达闲适愉悦之情。杜甫《绝句二首》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清新明丽(清爽而新鲜;明净美丽)---景物淡雅疏朗,色彩明亮宁静恬淡(指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清静淡泊)---环境安静,即使有动态描写,也是为了衬托靜景。诗人心情平和,多不受外物杂务干扰。白居易〈村夜〉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别外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多有体现,《归园田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宁静恬淡(指平静;安静;清静寡欲,不慕荣利。清静淡泊)---凄凉冷落(孤寂冷落悲凉;冷清;不热闹)----多秋冬萧瑟之景。多传达悲伤落寞之情。杜甫诗中: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柳永词中: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沈沈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凄凉冷落(孤寂冷落悲凉;冷清;不热闹)----多秋冬萧瑟之景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幽清明净,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沉郁孤愁,如“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和谐静谧,如“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开阔苍凉,如“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高远辽阔,如“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雄浑壮丽,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幽远细腻——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静美繁复——繁丽、热烈、高亢、繁华、喧闹清冷——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荒芜、淳朴、清丽(清新明丽)、恬淡、凄清冷落、冷森幽僻可供两两组合的词有:宏阔——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

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一般为四字短语)雄浑壮丽、壮阔苍茫、苍凉悲壮、闲适恬淡、清幽明净、明丽清新、萧条凄寂、宁谧寂静、淡雅朦胧、高远深邃、繁华热闹、清冷幽静、孤寂衰败、寥廓旷远、缠绵婉转分析意境特点时的常用术语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1、析含义: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2、剖原因: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3、指作用: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1、描图景:展开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2、点氛围:点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3、析感情: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意象类鉴赏题的答题步骤第三种类型:景物特色型提问方式: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提问变体:这首诗歌在写景方面有何特色?简要分析这首诗歌描写景物的方法。答题步骤明手法——阐运用——析效果(情感)第三种类型:景物特色型正确解答这类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1、看描景的角度:如高低、俯仰、远近;听觉、触觉、视觉等的变化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