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论测试题_第1页
唯物论测试题_第2页
唯物论测试题_第3页
唯物论测试题_第4页
唯物论测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唯物论测试题唯物论测试题唯物论测试题资料仅供参考文件编号:2022年4月唯物论测试题版本号:A修改号:1页次:1.0审核:批准:发布日期: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一、选择题(共35个小题)1.古今中外,思想领域内的斗争就一直也没有停止过,而哲学领域的斗争是最高形式的斗争。哲学领域的斗争最根本的是 () A.物质和意识的斗争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斗争 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 D.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2.有人说:“金融海啸充分证明:市场常常是变化莫测的,要想把握住市场的变化那是徒劳的。”对这一观点分析正确的是 () ①认为思维与存在没有同一性 ②会导致不可知论 ③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 ④是形而上学观点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3.朱熹认为:理生万物,万一山河大地都陷了,毕竟理却只在这里。这体现了 () A.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4.每年11月第3个星期四,是“世界哲学日”。一个民族的进步,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我们要促进哲学的繁荣发展,是因为 ①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②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③哲学具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功能 ④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5.德国著名哲学家康德认为:“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这一观点是 () A.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可以认识并改造世界 B.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自然界的规律由人们的悟性规定 C.唯心主义观点,认为规律是由上帝创造的 D.唯物主义观点,认为人能认识和利用规律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其根本区别在于 () A.是否承认世界具有可知性 B.是否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C.是否承认物质决定意识 D.是否承认意识能够直接作用于质7.玉树大地震发生后,地震预报再次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美国地震专家指出,从现在的地震学研究水平来看,精确的短期预报的确是不可能完成之事;从地震专业角度看,地震的长期预测是可以实现的,这主要基于地震学家对断层历史的研究。从哲学角度看,上述对地震预报的认识A.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属于不可知论的观点 D.属于唯物主义和可知论的观点8.“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①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③能够开启人的智慧 ④可以决定人们的生活和实践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世界博览会不是为了商业性的目的,而是世界上各个国家为了展示社会、经济、文化、科技各方面的成就以及发展的前景。世界博览会某种程度上说是一种“人类社会生活”的哲学。这说A.哲学是一种智慧,是美好生活的向导B.哲学是对人生的一种本质的普遍规律问题的思考 C.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民族精神的凝聚D.哲学与人类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来源于生活10.2010年4月14日,我国青海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生命和财产损失。有人感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这一说法 () A.是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人与规律的统一 D.是机械唯物主义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11.某县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从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水平出发,尊重当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的基础上选择了富有地方特色的发展之路。这说明 A.存在决定着思维B.思维影响着存在C.思维与存在不能分离D.思维与存在同为本原12.判断一种哲学形态是否是真正的哲学,关键要看它是否 () ①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 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 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④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相一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13.“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充分说明了A.哲学智慧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哲学智慧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D.哲学智慧产生于人们的惊异、困惑14.2006年6月3日《人民日报》报道,湖北省随州市的兰草生长面广量大,品种繁多,品位较高,被誉为继日本、韩国之后的第三大兰草产地。兰草资源虽然让农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可自身却面临巨大的危机。“地毯式”的扫荡,掠夺性的无序滥采,使兰草资源遭受到毁灭性的破坏。这个事实说明A.自然资源是多种多样的B.人类的破坏活动使自然界失去了客观性C.发展经济不可避免地要牺牲自然D.自然界及其运动规律具有客观性15.2006年7月2日《深圳特区报》报道,由于在非洲相继出土了被认为是最早的人类遗骸化石,人类“走出非洲”说一度占了上风。最近几年,亚洲和欧洲考古所发现的人类化石的年代并不晚于在非洲发现的那些化石。大量化石和文化遗物证明,人类起源于动物界,人类的进化演变是从古猿、直立人、智人到现代人。这表明A.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相互依存B.人类产生前的自然界才具有客观性C.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有区别的D.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16.2006年7月18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17.如果我们换个角度看,笨手笨脚去西天取经的猪八戒已经是过时的老黄历了,现在的八戒未必不会打猴拳,未必不会教授猴拳。这是因为A.运动是物质在运动B.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C.事物的静止是不存在的D.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18.“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主要说明A.运动离不开物质B.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C.运动是物质的惟一特性D.运动包括宇宙间的一切变化和过程19.在高速运行的神舟六号轨道舱内,航天员聂海胜与费俊龙的身体对于飞行中的轨道舱来说,其位置是保持不变的。这说明A.事物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运动B.在特殊情况下,静止不一定是有条件的C.在一定条件下,事物有相对静止的一面D.运动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20.2006年6月20日《人民日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指出,客观地说,有的领导干部也确实把问题的症结认清了,把解决问题的思路理清了,在认识的层面展现了应有的领导水平。但要求了不等于落实了,规划了不等于实施了,指出了不等于解决了。求真了还要务实。从唯物论的角度看,材料中的“求真”是指A.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B.看到事物的运动和变化C.找出物质和意识的区别D.探究生命的起源21.哪里失去了求真务实,哪里必然丧失生机,遭遇厄运,受到惩罚。这是因为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B.规律隐藏在事物的内部C.规律能够被人们把握和利用D.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22.求真务实不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劳永逸。彼时的“真”不能代替此时的“真”,彼事的“实”不能代替此事的“实”。其中的哲理是A.事物的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B.事物运动的方式是永恒不变的C.真与假或虚与实是交织在一起的D.事物的运动变化是不可捉摸的23.2006年7月18日,成都市人工降雨防雹办公室组织人员在邛崃、龙泉驿、青白江、新都、彭州等地进行人工增雨作业,随着增雨炮弹的升空,成都市区及周边都下起了中到大雨,终于给数日持续高温的成都带来了阵阵凉意。这说明A.认识和改造规律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前提条件B.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C.遵循事物固有的规律就无法促进事物的发展D.人们可以把握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24.连日来成都高温不下,市民都期盼来场大雨退凉。为此成都周边的45个人工降雨炮点早已做好准备,24小时待命,只等天气条件一成熟,便放炮催雨。但一直等了一个星期,才等到了充分的降雨云团。这表明A.人们不可能真正地认识自然界B.自然界是客观的C.自然界和人类相互依赖、不可分割D.离开人的影响,自然界才具有客观实在性25.人类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是A.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B.人脑C.思维着的精神D.客观存在26.在蚂蚁界,一窝蚂蚁多达万只,但多而不乱,各司其职、分工明细:蚁后的任务是产卵、繁殖;工蚁负责建造、觅食、运粮、育幼等;雄蚁负责与蚁后繁殖后代;兵蚁则负责抵御外侵、保卫家园。对于这种既没有谁挑肥拣瘦,也没有互相扯皮、内耗,大家配合默契的行为,有人认为某些动物还是有意识的。认为某些动物有意识的观点A.肯定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C.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否认了只有高等动物才有意识的观点27.《三国演义》写尽了十八般兵器,但没有写到手枪;《封神榜》写尽商纣宫廷的奢华,却没有提到互联网、高尔夫。这是因为A.意识活动没有主动创造性B.人们的意识无法反映未来C.意识的内容来自客观存在D.人的意识无法把握事物的本质28.近几十年来,人们在做了大量的工作之后,对人类能否征服癌症这个问题的回答越来越肯定了,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癌症生物系主任马克思·艾塞克斯预测:大约再过五十年到一百年,人类将摆脱癌症这个恶魔。这表明A.意识活动依赖于人体的生理过程B.人们的意识活动欠缺计划性和目的性C.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D.人类的认识能力过于有限29.2006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学习长征精神的热潮。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弘扬长征精神是由于A.物质决定精神B.精神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决定物质C.精神离不开物质D.精神可以变物质30.许多成功者有这样一句经验之谈:“脑子决定步子”。这句话主要强调了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D.意识可以决定物质31.为进一步把学习研究宣传科学发展观引向深入,由中宣部理论局主办,人民网理论频道承办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网上座谈会”于2006年7月18日在人民网召开。我们之所以要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因为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B.有了科学发展观,就能促进事物的健康发展C.关于发展的观点都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D.科学发展观作为一种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32.鲑鱼生活在海里,却要游到内河源头去繁殖,行程常达上千公里,一路上,它们不吃不喝,迎接一个个严峻挑战,在瀑布或河流落差大的地方,它们必须一次次地奋力跳跃,往往伤痕累累,甚至撞死在石头上,还有数不清的天敌磨刀霍霍在等候着它们的到来。但它们从不畏惧,更不后退,历尽千辛万苦,千难万险,九死一生,终于到达目的地。下列对鲑鱼上述活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它们的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它们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C.它们的行为是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D.它们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33.“大坝横跨长江天堑,电能照亮半个中国,万吨巨轮直达重庆,下游六省再无水祸”,自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后,三峡将按照人们的意志发挥巨大效益的美好前景再次吸引了国人的注意。这表明A.人们的主观意志可以决定一切B.意识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C.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产生巨大的效益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34.上题材料还充分说明①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并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②人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客观世界③人们利用规律的前提是服从规律④人们可以改变规律,使其服从人们的需要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35.2006年高考降下帷幕,紧接着是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13子。连13来,在南昌街头出现了一些算命者,自称能为考生“点拨”报考哪个院校、选择什么专业,当被问及灵不灵时,算命者多以“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进行搪塞。这种说法A.夸大了意识的能动作用,属唯意志主义B.坚持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C.做到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有机结合D.主张物质和意识辩证统一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40分)36.(8分)哲学是人类理性思维和绵延数世纪积累起来的智慧王国。在浩如烟海的古今中外的思想文化的典籍中,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哲学家,甚至不同的人,其哲学的观点都有所不同。在这些见仁见智的哲学观点或哲学理论流变的历史中,从根本上存在着两个基本派别,这两个基本派别的斗争推动着整个哲学的发展进程。(1)哲学上存在的两个基本派别指什么划分它们的标准是什么(4分)

(2)简述这两个基本派别的主要观点。(4分)

37.2006年7月19日《人民日报》载文指出,过去,我们在发展问题上之所以出现一些问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有时甚至违背规律,搞“一刀切’’和“想当然”。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1)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这是为什么(8分)(2)说明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的意义。(8分)38.早在强热带风暴“碧利斯”还在菲律宾肆虐之际,我国气象部门就准确预报出它将在2006年7月14日在福建沿海登陆,并危害我国沿海省市,这凸显了我国在台风预报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因“碧利斯”的路径、移动速度等较为怪异,加之人们对台风在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而导致的应急准备情况较差,截至7月19日16时,“碧利斯”引发的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浙江等省区严重洪涝灾害,已造成45个地市的2645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193人,失踪156人,紧急转移安置295.2万人,倒塌房屋21.2万间,损坏房屋28.7万问。上述事实体现了哪些哲学道理?39.2006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二)作文材料:一只老鹰从鹫峰顶上俯冲下来,将一只小羊抓走了。一只乌鸦看见了,非常羡慕,心想:要是我也有这样的本领该多好啊!于是乌鸦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扑到一只山羊的背上,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牧羊人的孩子见了,问这是一只什么鸟,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啊!”(1)孩子为什么会觉得乌鸦可爱(4分)(2)我们从这则寓言故事中得到的有益启示是什么(12分)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1-5CACBB6-10CDADC11-15AACDD16-20ABBCA21-25DADBA26-30BCCCC31-35ACBAA36、(1)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6分)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6分)37.(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违背客观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其运动变化和发展都是有规律的。所以,对发展规律认识不清、把握不准、运用不够以及违背规律就会出现一些问题。(8分)(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把握、遵循和运用发展规律的本领,我们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8分)38.(1)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这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正确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4分)(2)气象部门对强热带风暴“碧利斯”作出准确预报,使人们能够提前采取措施,减轻台风可能带来的损失,这说明,我们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或创造条件,限制某些规律发生破坏作用的范围,使人们少受其害。(4分)(3)我们对台风的“脾气”还没有完全摸透,特别是对较为怪异的台风把握不够准确,对具体地域的降水量难以准确预报,致使我们损失仍然相当严重,说明每一时期的人们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总是有限的,人们对事物本质及其规律的认识有待于不断深化、扩展和前移。(4分)39.(1)孩子感动于乌鸦如人类一般具有高昂的精神,乌鸦在这里如人类一般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虽然失败,但志向和勇气可嘉。(4分)(2)①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乌鸦犯的一个大错误就在于它没有能够正确估量和对待自己,没有能够从自身实际出发而盲目模仿。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在这里我们最应该反对的就是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这也正是我们要从乌鸦的悲剧中得到的有益启示。(12分)高二哲学第一单元及唯物论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1-5CACBB6-10CDADC11-15AACDD16-20ABBCA21-25DADBA26-30BCCDC31-35ACBAA36、(1)两个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划分它们的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的不同回答。(6分) (2)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