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中考复习资料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复习课件-浙教版_第1页
科学:中考复习资料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复习课件-浙教版_第2页
科学:中考复习资料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复习课件-浙教版_第3页
科学:中考复习资料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复习课件-浙教版_第4页
科学:中考复习资料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复习课件-浙教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

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考点扫描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①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a2.地壳运动①知道地壳是变动的a②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a③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b3.板块学说①知道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a②描述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a4.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①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a②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a考点扫描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①描述地球内部5.水体的分类①知道水体的分类a6.水循环①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7.水资源①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a②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b③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a5.水体的分类①知道水体的分类a6.水循环①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科学:中考复习资料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复习课件-浙教版要点梳理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大致分为:

三个组成部分。

(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顶部要点梳理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顶部二、地壳运动

1.地壳是变动的(例证)实例证据结论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2.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1)火山是地球内部的

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2)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发生地震时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

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火山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台湾海峡以前是森林地震灼热岩浆地球内力断裂错位较小二、地壳运动

1.地壳是变动的(例证)实例证据结论喜马拉雅山三、板块学说1.全球有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发生

,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2.板块与地壳活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处,地壳比较活跃。3.板块运动。板块张裂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裂谷)。板块碰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系)四、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1.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

等,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2.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削低

,填平

,使地表趋于

。软流层碰撞张裂板块交界山脉流水风冰川高山低谷平坦三、板块学说软流层碰撞张裂板块交界山脉流水风冰川高山低谷平坦五、水体的分类

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水体可分为

(约占97.47%)

(约占2.53%);按水的状态,水体可分为

水、

水、

水;按水的分布情况,水体可分

水、

水、大气水三类。咸水淡水固态液态气态海洋

陆地五、水体的分类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水体可分为六、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六、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形式地域范围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大范围海陆之间

、下渗、地下径流陆上内循环陆地内流区域蒸发、蒸腾、降水、下渗海上内循环海洋上蒸发、降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上的

不断地得到更新和补充。淡水资源形式地域范围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大范围海陆之间七、水资源1.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

(2)空间分配上,

少,

少。时间分配上,

季丰富,

季欠缺,年际变化

。2.全球有

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四分之一东西南北夏冬大60%七、水资源四分之一东西南北夏冬大热点聚焦深度剖析要点提示: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热点一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热点聚焦深度剖析要点提示: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形成地壳变动典例分析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近海发生9级地震,引起福岛核电站部分机组相继爆炸。读图回答相关的问题。典例分析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近海发生9级地(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板块学说认为这两个地带都是______地带,地壳比较活跃。(2)日本处在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内。(3)板块的______和______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美国地质勘探局认为,此次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东北-关东大地震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运动所致。解析: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6大板块,这些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是多发地震的主要原因。答案:

(1)板块与板块的交界(2)环太平洋(3)碰撞张裂(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对点训练1.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

)A.地壳B.地核

C.软流层D.火山中部解析: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答案:

C对点训练1.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热点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要点提示:

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使地表趋于平坦。热点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要点提示: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典例分析2下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形成溶洞的这一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生物解析: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湿润地区,流水的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在石灰岩地区,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流冲刷和溶蚀作用下,形成奇特的溶洞、峰林和溶蚀洼地及盆地。答案:

C

典例分析2下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形成溶对点训练2.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台湾海峡B.舟山群岛

C.四川盆地D.长江三角洲解析: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到了中下游因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在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口形成扇形冲积平原,称为三角洲平原。答案:

D对点训练2.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热点三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要点提示:

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基本不足,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匀。热点三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要点提示:世界及我典例分析3关于陆地水及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体,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地恢复如新

B.冰川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很少,不属于水资源

C.目前冰川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利用不多,深层地下水也利用率极低

D.世界和中国陆地水资源分布,一般说来都是比较均匀的典例分析3关于陆地水及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判断、冰川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全球水资源和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的总体特点和水资源的利用特点等。由于水资源包含一个广义的范围,因而冰川应属于水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人类对冰川、深层地下水的利用程度很低,从而判断B错误、C正确。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判断选项D错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是极难恢复原来的状态的,所以选项A也是错误的。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判断、冰川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全球对点训练

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A.东南多,西北少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D.夏秋少,冬春多解析:

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从时间分布看: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答案:

C对点训练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热点四水循环要点提示: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包括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热点四水循环要点提示: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陆上典例分析4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和地表之间运动,如图表示水循环的一部分,图中标着X、Y和Z的地方表示水循环中的三个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典例分析4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在水循环中,不断地在大气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B.X阶段是蒸腾,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

C.X阶段是凝结,Y阶段是蒸发,Z阶段是凝固

D.X阶段是降水,Y阶段是蒸腾,Z阶段是凝结解析:在太阳的照射下,水升温会发生汽化现象变成水蒸气,水蒸气在上升时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变成小水珠,小水珠在飘动过程形成大的水滴变成雨下落到地面;即图中X为蒸发过程,Y为凝结过程,Z为降水过程;故选A。答案:

AA.X阶段是蒸发,Y阶段是凝结,Z阶段是降水对点训练4.(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①_______;④_______;⑥_______;⑦_______。

(2)图中_______环节使陆地上水得到不断的补充。答案

(1)降水水汽输送蒸发地表径流(2)水汽输送对点训练4.(1)图中各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是:答案易错警示典例分析5

下列关于水的自然循环,说法正确的是(

)①水在自然循环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自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自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自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B.①②

C.③④D.①②③④误解

C易错警示典例分析5下列关于水的自然循环,说法正确的是(解析:不了解水循环的实质,导致在用水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时出现差错。实际上水的自然循环过程,就是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地球上的水体通过蒸发进入大气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致雨,又回到地面。在此过程中,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等不会随水的蒸发而蒸发,从而实现水的自身净化,并完成水资源的重新分配,其过程中虽然环节很多,但都是通过液态水、气态水和固态水之间的变化实现。正确答案选D。答案

D解析:不了解水循环的实质,导致在用水循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完成考点跟踪训练41

完成考点跟踪训练41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

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考点扫描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①描述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和地核)a2.地壳运动①知道地壳是变动的a②知道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表现a③关注人类如何提高防震抗灾能力b3.板块学说①知道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a②描述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a4.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①知道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a②知道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a考点扫描考试内容考试要求1.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①描述地球内部5.水体的分类①知道水体的分类a6.水循环①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7.水资源①知道我国水资源的分布a②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b③列举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a5.水体的分类①知道水体的分类a6.水循环①描述自然界中水循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科学:中考复习资料第41课《人类生存的地球》复习课件-浙教版要点梳理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球内部从外到内可大致分为:

三个组成部分。

(软流层以上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顶部要点梳理一、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地壳地幔地核地壳地幔顶部二、地壳运动

1.地壳是变动的(例证)实例证据结论喜马拉雅山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海底有森林遗迹和古河道

2.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是

(1)火山是地球内部的

沿地壳薄弱处喷出地表的现象。

(2)地震是地壳岩石在

的作用下,发生

而引起的震动现象。发生地震时要迅速离开房间,跑到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

的房间里和桌子底下。火山喜马拉雅山以前是海洋台湾海峡以前是森林地震灼热岩浆地球内力断裂错位较小二、地壳运动

1.地壳是变动的(例证)实例证据结论喜马拉雅山三、板块学说1.全球有六大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南极洲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

上,不断发生

,是地壳变动的主要原因。2.板块与地壳活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处,地壳比较活跃。3.板块运动。板块张裂形成大洋或裂谷(如大西洋、东非裂谷)。板块碰撞形成

。(如喜马拉雅山系)四、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1.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主要有

等,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2.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削低

,填平

,使地表趋于

。软流层碰撞张裂板块交界山脉流水风冰川高山低谷平坦三、板块学说软流层碰撞张裂板块交界山脉流水风冰川高山低谷平坦五、水体的分类

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水体可分为

(约占97.47%)

(约占2.53%);按水的状态,水体可分为

水、

水、

水;按水的分布情况,水体可分

水、

水、大气水三类。咸水淡水固态液态气态海洋

陆地五、水体的分类按水中无机盐的浓度,水体可分为六、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六、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形式地域范围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大范围海陆之间

、下渗、地下径流陆上内循环陆地内流区域蒸发、蒸腾、降水、下渗海上内循环海洋上蒸发、降水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水循环的意义:使陆地上的

不断地得到更新和补充。淡水资源形式地域范围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大范围海陆之间七、水资源1.我国的水资源

(1)我国水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六,但人均水资源只有世界水平的

(2)空间分配上,

少,

少。时间分配上,

季丰富,

季欠缺,年际变化

。2.全球有

的地区水资源缺乏,供水困难。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四分之一东西南北夏冬大60%七、水资源四分之一东西南北夏冬大热点聚焦深度剖析要点提示:

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引起地壳变动的巨大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或地球本身。火山和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热点一板块运动与火山、地震热点聚焦深度剖析要点提示: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形成地壳变动典例分析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近海发生9级地震,引起福岛核电站部分机组相继爆炸。读图回答相关的问题。典例分析1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部近海发生9级地(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脉地带。板块学说认为这两个地带都是______地带,地壳比较活跃。(2)日本处在____________火山地震带内。(3)板块的______和______是形成地壳变动的最主要的原因。美国地质勘探局认为,此次发生在日本东海岸的东北-关东大地震由太平洋板块和北美板块的运动所致。解析:全球岩石圈可划分为6大板块,这些板块“漂移”在软流层上,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位于两大板块的交界处是多发地震的主要原因。答案:

(1)板块与板块的交界(2)环太平洋(3)碰撞张裂(1)世界上著名的两个火山地震带分布在: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对点训练1.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

)A.地壳B.地核

C.软流层D.火山中部解析:火山喷出的岩浆来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答案:

C对点训练1.火山喷出的岩浆来自于()热点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要点提示:

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响地形的外力作用因素,表现为: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外力作用对地形影响的特点:削低高山,填平低谷,使地表趋于平坦。热点二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要点提示:流水、风、冰川等是影典例分析2下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形成溶洞的这一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B.冰川

C.流水

D.生物解析:外力作用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湿润地区,流水的作用是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动力,在石灰岩地区,在含有二氧化碳的水流冲刷和溶蚀作用下,形成奇特的溶洞、峰林和溶蚀洼地及盆地。答案:

C

典例分析2下图是某同学在旅游时拍摄的一张溶洞照片。形成溶对点训练2.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台湾海峡B.舟山群岛

C.四川盆地D.长江三角洲解析:流水携带大量泥沙,到了中下游因流速减慢,泥沙大量沉积,在两岸形成冲积平原,在河口形成扇形冲积平原,称为三角洲平原。答案:

D对点训练2.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热点三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要点提示:

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基本不足,而且时空分布不均匀。热点三关注世界及我国淡水资源的严重危机要点提示:世界及我典例分析3关于陆地水及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陆地上所有的水体,开发利用后,都能很快地恢复如新

B.冰川分布在两极和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很少,不属于水资源

C.目前冰川作为淡水资源直接利用不多,深层地下水也利用率极低

D.世界和中国陆地水资源分布,一般说来都是比较均匀的典例分析3关于陆地水及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判断、冰川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全球水资源和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的总体特点和水资源的利用特点等。由于水资源包含一个广义的范围,因而冰川应属于水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各种客观的原因,人类对冰川、深层地下水的利用程度很低,从而判断B错误、C正确。世界和中国的水资源分布均存在较大差异,判断选项D错误。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一旦超越自然环境的极限,就会形成对自然资源的破坏,是极难恢复原来的状态的,所以选项A也是错误的。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水资源的概念判断、冰川水资源分布与利用、全球对点训练

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

)A.东南多,西北少B.东南少,西北多

C.夏秋多,冬春少D.夏秋少,冬春多解析:

我国的水资源的分布特点从时间分布看:夏季丰富,冬季欠缺,江河径流量的年际变化大,尤其是北方更加明显。答案:

C对点训练3.我国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规律是()热点四水循环要点提示: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海陆间循环、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大循环包括5个环节:a.蒸发;b.水汽输送;c.降水;d.地表径流;e.下渗(地下径流)。热点四水循环要点提示:地球上的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