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新巴蜀中学高2024届
历史主观题专项提升题型01历史地图类【技巧点拨】历史地图一般通过地图的图例说明和图片内容共同体现历史的时空观念。增强学生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该题型一般以考核历史地图变化为问题切入点,围绕都城的变迁、地理名称的变化、疆域的改变、行政区域划分战争形式的发展及进程、区域经济特征、文化交流路线、经贸路线等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和人类活动的进程。
【典例在线】(2020·山东卷)图一、图二、图三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东汉永和五年、唐天宝元年、明洪武二十六年)的人口密度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据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分别提取图一、图二、图三的人口分布信息,并据此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答案图一:南北人口密度差异明显,黄河中下游地区人口密度最高,南方地区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这与东汉政治、经济中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欠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一为东汉(永和五年)。图二: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在长江下游地区(江浙地区)。这与明初政治中心在南京,南方经济发达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二为明代(洪武二十六年)。图三:黄河中下游、长江下游地区人口密度都相对较高。这与唐朝政治中心在北方,江南经济不断开发的状况相吻合。据此判定图三为唐代(天宝元年)。【解题建模】1.设问类型:以地图信息创设情境,以地理空间转移主题进行历史阐释。2.解题步骤步骤一:看问题,审清题目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解答。
步骤二:读材料:(1)据地图中重要地点联系重大历史事件。(2)根据地理空间演变的特点提炼重大历史事件的主题。(3)联系历史事物的发展演变解读材料中地理空间转换的意义。步骤三:
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典例在线】(2021.山东卷.18)(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图6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根据材料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实,以“足迹”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3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参考答案】
足迹——中国共产党革命道路的逸择。大革命失败后,中共走的是俄国式城市革命道路。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等人开始了对革命道路的探索。毛泽东结合井冈山革命斗争的发展,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推动了革命根据地和红军的发展壮大,1931年在江西瑞金建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长征。1935年初,中共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第一次独立自主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了方针政策问题,挽救了党和中国革命,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1935年10月,中央红军来到了延安。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努力促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指挥中心。抗战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为新民主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失败,国民党发动了内战,延安领导解放战争不断走向胜利。在解放战争胜利之际,中共中央于1949年春在西柏坡召开了七届二中全会,决定将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城市,解决了中国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重大问题。渡江战役的胜利,很快推翻了南京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9月,北平新政协会议的召开,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基础。10月1日,北京举办了开国大典,标志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最终胜利。纵观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共革命的足迹,从城市革命道路到井冈山革命道路,是党对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胜利的奋斗史。【归纳总结】识读历史地图主要遵循“三读”“二补”的步骤。“三读”指的是①读出历史地图反映的时间和空间、②读出历史地图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③读出历史地图上呈现的关键信息。“二补”指的是①以文补图和②以图补文,即把题干所给的文字信息和历史地图结合起来分析,相互补充、相互印证。使用“三读”“二补”法,有利于我们准确获取历史地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观察并分析历史事实发生的原因、总结历史事实演变的规律。题型02阐释、合理解释类、理解类【技巧点拨】1.【题型分析】合理解释是指对历史事件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所谓理性分析就是应用历史史实进行论证,所谓客观评判就是在史料论证基础上分析其影响、意义或作用。在高考历史新题型中合理解释是一种命题方式。2.【设问类型】(1)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的理解。(2)根据材料,谈谈你对……的认识。(3)对……作出合理的历史解释。合理解释一般以文字、图片、表格等形式来考查。那么,对于这样的题型如何解答呢?3.【解题步骤】首先,结合时代背景进行论述。如果材料中有“人物认识”,那就要概括人物观点,并阐述其观点。概括观点就是抓主干,阐述观点要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其次,进行史料论证。史料论证要注意从举措和影响(评价、作用、影响、意义)进行阐述,注意使用历史性的专业术语,进行客观、深入的评价。【典例在线】(2022·福建省宁德市三模·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下表是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七七”社论、代论(注:评论类型)的题目和正文中排名前五位高频词。年份高频词1938抗战抗战建国民众行政改进1939坚持抗战团结国共合作妥协投降反共1940困难挑拔离间妥协投降团结进步1941中华民族长期抗战困难团结民主1942援助困难抗战团结进步1943敌后作战团结人民民主生产1944胜利反攻人民敌后民主团结1945中国人民觉醒人民的力量团结民主
——摘编自范海龙《全面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的国际视野及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首先选取其中的一个时段,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时段高频词的出现作出合理解释。(12分)(要求:时段明确,史论结合,解释合理。)
【答案】(12分)示例1:时段:1939—1942年。解释: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在日本的政治诱降政策影响下,国民党消极抗日,反共投降倾向日趋明显,不断制造军事摩擦。加上日军对敌后抗日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扫荡”,根据地遭遇严重的困难,抗战形势十分严峻。在此背景下,1939年到1942年间,“挑拨离间”“妥协投降”“困难”“坚持抗战”“长期抗战”“团结”“进步”等成为《新华日报》社论的高频调。这显示出中国共产党维护、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坚持长期抗战的决心。示例2:时段:1943—1945年。解释:1943年以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逐渐好转,法西斯轴心国的力量遭到重大削弱。敌后抗根据地逐步摆脱了困难的境地,敌后战场的抗日主战场地位更加巩固,战略反攻即将到来,中国抗战走向胜利的前景也更趋明朗。在此背景下,1943年至1945年间,“反攻”“胜利”“人民”“人民的力量”“团结”等成为《新华日报》社论的高频词。这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坚定了中国人民打败日本帝国主义的信心。(附加说明:上述两个示例的解释主要围绕全面抗战时期国内与国际、党内与党外、中国共产党与中国国民党等几对关系对中国抗战态势的影响展开阐述。)【解题模板】是什么(内容/特点)+为什么+影响/怎么做(怎么做一般较少,多考影响),此步骤缺一不可,必须写全。【知识拓展】是什么——材料给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是什么原因、背景、目的——所学的时代背景原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材料中找的具体原因(出于XX动机、能达到XX目的,符合XX需要)影响、意义、评价——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自身,对其他(推动了,促进了,达到了,有助于,有利于,起到了,使...,
调动了,提高了,增加了,传播了,提供了,取得了,加速了,对后世,顺应了,冲击了,阻碍了,导致了,改变了,影响了)从唯物史观角度——体现了XX时代特征,(是时代的产物,是该时期XX的反映/缩影/窗口)题型03时间尺度类【技巧点拨】1.【题型分析】时间尺度:是指研究者在观察、分析研究历史对象时采用的时间度量工具或方法。此类题考查学生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两种或以上历史核心素养的完美结合。通过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辨析,辩证、客观地理解历史事物,并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2.【设问类型】(1)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2)以图示中的时间尺度为基点,指出……(3)选择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进行评述/说明你的理解。时间尺度一般以表格、时间轴、曲线图、文字的形式来考查。3.【方法技巧】此类题对时空观念把握要求较高,一般结合材料进行宏观把握,找到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也就是转折点,怎么找呢,比如题目问的是给XXX进行划分阶段,那你先得看XXX的在材料里的发展历程,只要中间发生了大的转折,不一样了,赶紧锁定时间,这就是切入点,也就是转折点,剩下就是语言组织和知识调动的问题了。【典例在线】(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下表节选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百年发展历程:时间发展状况1920年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建立。学校的创建,与俄国在中国建设中东路有直接关系,建校的宗旨是为中东铁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学校按俄国的教育模式办学。1935年学校完全被日本人接管,改用日语授课,指定招收中、日籍学生。1937—1945年学校完全转入接日本方式办学阶段。日本人给木正雄任校长,直至1945年8月离任。1950年中共中央堂告哈工大完全由中国政府管理,并指示哈工大“应着立招国内各大学理工学院的讲师、助教和研究生。”1951年教育部在《关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改进计划的报告》中明确了哈工大的办学方针和任务:“仿效苏联工业大学的办法,培养重工业部门的工程师和国内大学的理工科师资”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中期哈工大在改造扩建的基础上,进入了大建设、大发展、大提高阶段,学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科研工作有很大的发展与提高……这一时期称为哈工大历史上的第一个“黄金时代”。采用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依据。【答案】示例1:新中国成立之前(1920—1945)屈辱发展时期(坎坷发展时期)。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遭到外国势力的侵略,国内政局动荡,历届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实力软弱,妥协退让,导致哈工大在新中国成立以前遭受外国控制,屈辱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60年代中期)获得新生时期(独立快速发展时期)。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民族独立,中国政府收回哈工大的管理权,开创了哈工大独立发展的新时期;国际上美苏冷战,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中国加强国防建设的需要,国内进行五年计划,大力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中国政府大力扶持并借鉴苏联的经验,这些使其在五六十年代得到快速发展。示例2:苏(俄)联控制时期(1920—1935)苏(俄)联在其建立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采用苏(俄)联模式办学。东北是俄国势力范围,学校建立是为俄国在中国建设中东铁路服务的;中国历届政府(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实力较弱,妥协退让,导致苏(俄)联长期掌握学校教育的控制权并采用苏联模式办学。日本控制时期(1935—1945)日本完全控制了哈工大,采用日本办学模式。九一八事变,日本控制东北;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爆发,适应战时需要,日本加强对哈工大的控制。独立发展时期(1950—60年代中期)中国收回哈工大权利,借鉴苏联模式办学。新中国成立,取得了民族独立,中国政府收回哈工大的管理权,开创了哈工大独立发展的新时期。由于国内外形势的发展,中国急需发展重工业,需要大量的技术人才,苏联在工业化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国初期中苏关系友好,所以中国借鉴了苏联的经验。【解题步骤】首先,把握趋势,进行分期,也就是分阶段。趋势即事物发展的动向,在数字表格或曲线类题型常见的趋势是增加、减少、徘徊、迅速增长、急剧下降、缓慢增长等。其次,根据历史背景提取重大事件,最后根据重大事件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题型04自拟论题类小论文【技巧点拨】第一步,明确设问要求,带着问题阅读分析材料。读材料要做到读两遍,即分为泛读和精读二步。泛读:找到关键词语或者关键句,划分层次,注意材料的出处。精读:把关键词和所学知识建立联系。第二步,提炼自拟论题。观点要明确,最好是一句完整的话(注意表述不要繁琐,不可以是两句或以上的文字)。所谓观点明确,不同于观点正确,只要有明确的观点,即使不正确,也能获得“观点”这一项分数。(阅卷一般论点满分是2-3分)第三步,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史论结合说明。论述时要求史实准确、言之成理、论述充分、逻辑严密。第四步,最后要有小结(结论)。回扣主题观点,并能将材料的认识升华到历史学科素养的理论高度。【典例在线】(2021·福建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开皇之治”大事简表(部分)“康乾盛世”大事简表(部分)开皇元年,行三省六部制。开皇三年,罢天下诸郡,定州县二级制。开皇五年,诏令全国检括户口。开皇七年,于扬州开山阳渎,以通漕运。开皇九年,平陈,免陈朝旧境十年赋税。开皇十二年,遣使均田。——据《隋书》等康熙十五至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康熙二十三年,巡视黄河。雍正二年,行摊丁入亩,整顿保甲制。雍正十年,设军机处。乾隆元年,设特科取士。乾隆三十八年,始修《四库全书》。——据《清史稿》等综合材料中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12分)【答案】(12分)论题:中国古代盛世之下统治者的制度革新。阐述:在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出现了很多盛世景象,如:“开皇之治”“康乾盛世”等。在隋朝的“开皇之治”时,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在中央为削弱相权,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地方上确定州县两级制;同时为加强对百姓的管理,实行大索貌阅;又开通漕运,同时减轻百姓的负担,形成了“开皇之治”的盛世景象。清朝时,“康乾盛世”之下,康熙帝平定三藩,雍正时,实行摊丁入亩,中央设立了军机处,到乾隆时设特科取士,始修《四库全书》,从而形成了“康乾盛世”的景象。总之,在中国古代盛世之下,统治者进行了一系列的制度革新,加强了自身的封建统治,形成了古代的诸多的盛世景象。【温馨提醒】论证过程是最能体现历史解释核心素养能力考察要求的。行文结构上按照论点、史实、总结的步骤答题,包括分阶段阐释,分层表述,注重结构完整性。具体论述过程要讲究格式,史论结合。在高考评分中对论文的结构是要计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应该在论文中分段,突出结构。具体论证过程中,如果单列政治、经济、思想原因的话,最好也将它分开写,这样显得有层次结构。在具体论述过程中,一般建议写2个以上的史实,并且最好做到史论结合;所选取的史实最好是自己熟悉的,又能紧紧围绕材料;也可以尝试从正反两面举例来印证论点,增强说服力和论述的辩证性,体现出历史价值取向;行文时,注意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背景与历史过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现象与历史特征之间的逻辑关系;历史人物与历史环境之间的逻辑关系;行文一定要使用历史学科语言,切忌口头语。单纯的史实堆砌,或者是整篇的论述,都是不能得高分的。题型05观点评析(论)类小论文【技巧点拨】1.【题型分析】观点评析型开放性大题常提供一段历史结论型或历史解释型材料,材料大多出自历史学者的著作,学术性较强,其中常常蕴含一些历史观点,要求考生评述他人对史实的解释。如2019年全国卷Ⅰ提供的钱穆的观点,要求考生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2.【设问方式】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1)提供材料,要求考生从中提炼观点并加以评论(析、述)。(2)问题中列出观点,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评论(析、述)。(3)将史学界对某一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的观点罗列出来,要求考生从中选择一种,运用所学知识和理论加以评论(析、述)。【典例在线】(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高考·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一观点:
钱穆认为“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我认为此观点正确。论证:
国民读史可知:中国为人类物质文明做出贡献,如中国最早培植了粟、水稻,创造了丝绸、瓷器文明,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中国为人类政治文明做出贡献,如创立了先进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促进了人才的流动;中国为人类精神文明做出贡献,如孔子创立儒家,逐步形成儒家文化圈的格局,四大发明推动了世界的进步,文学艺术的繁荣丰富了国人精神文化,影响了周边国家的发展。1940年钱穆强调“国民应该了解本国的历史”,是为了宏扬民族精神,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结论:
总之,读史可使国民增强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力。示例二:观点:国人应对中国历史熟知而有温情敬意,从而推动祖国进步。我赞同该观点。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发表于1940年,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当时,中国国内流行历史虚无主义和投降主义论调,认为中国文明不如西方文明,中国处处不如外国,中国抗战必亡。在这种背景下,钱穆的这一观点有助于国人重温中华文明的辉煌灿烂历史,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凝聚力,从而壮大抗日力量,争取抗战胜利;从现实意义看,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因此,重温这一观点有助于我们坚持“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结论:我们应当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增强民族自信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解题步骤】(温馨提示)组织答案时最后必须总结提升,得出结论。一定要有这一步,注意呼应观点,但不要简单重复观点,要上升到一定的认识高度,可以适当写一写应当怎么做,不必展开论述。题型06提炼观点类小论文【技巧点拨】【典例在线】(2022·河北省保定市部分学校高三3月联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
公园名称命名(更名)为人民公园的时间公园名称更名时间命名史筹建始建建成开放成都人民公园1950少城公园(1911)中正公园(1946)1911191119121912重庆人民公园1950中央公园(1926)192119261929
太原人民公园1950文瀛公园(辛亥革命后)中山公园(1928)新民公园(1937)民众公园(1945)儿童公园(1982)文瀛公园(2010)
1905
上海人民公园1950跑马厅(1862)1950195219521952天津人民公园1951荣园(1863)
1863
1951南宁人民公园1951
1951
郑州人民公园1951
1951195119521952济南人民公园1951商埠公园、济南公园(1904)中山公园(1925)五三公园(1929)中山公园(1986)
1904
乌鲁木齐人民公园1956年之前建湖公园(1886)同乐公园(1922)中山公园(1952)18811886
包头人民公园1953苗圃(1952)1953
海口人民公园1957海口公园(1952)1952
南昌人民公园1958新公园19511954
1963
——摘编自王南南《新中国人民公园历史变迁研究(1949—1978)》从表格中提出一个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信息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13分)观点:新中国公园名称的命名受时代政治环境的影响。(2分)阐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突出人民是共和国的主体,许多与人们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事物都带上了“人民”这个标签,以体现人民共和国的所有事物都归人民所有。大量的公园更名为“人民公园”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人民公园”除了体现公园为人民所有,更是为了彰显人民群众才是社会的主体、国家的主人、公园的使用者,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利和利益。将公园命名为“人民公园”是新中国意识形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表现,是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的表现。(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中国无菌灌装设备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文胸行业市场深度调研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工业胶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客户体验监控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中国奥拉西坦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研究报告
- 平谷危化品的运输合同范本6篇
- 2025年直饮水机市场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动机不间断电源系统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分析报告
- 成品油购销合同范本范本与成套设备技术引进合同6篇
- 2025-2030年全球与中国小型滑移装载机市场营销渠道及供需前景建议报告
- 湖北省七市2025届高三下学期第五次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UL2238标准中文版-2019工业控制和信号分配的电缆组件和配件UL中文版标准
- 2024 CSCO 黑色素瘤指南解读
- 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2024版)解读
- 老年护理学临终关怀
- 湖北公务员面试模拟88
-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的融资策略探究-以小米公司为例(论文)12000字】
- 幼儿园小班健康《打针吃药我不怕》课件
- 艺术概论智慧树知到答案2024年宁波财经学院
- 微纳尺度力学与器件
- 法莫替丁注射液-外科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