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总结复习资料_第1页
心理学总结复习资料_第2页
心理学总结复习资料_第3页
心理学总结复习资料_第4页
心理学总结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心理精选学总结复习资料心理精选学总结复习资料20/20心理精选学总结复习资料《心理学》复习范围说明:本复习范围为期末考试内容,主要题型有填空题、是非判断题、问答题、实例分析题和阐述题。同学们对知识点要贯穿交融、贯穿交融,注意与现实生活中的案例相联系。第一章绪论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P:1~5)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又叫心理活动,是心剪发生、发展的过程。依据心理过程的形成和作用,可将其分为认识过程、感情过程和意志过程。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个体获取悉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界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它包含感觉、知觉、记忆、思想、想象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应。记忆:是人脑对过去所经历的客观事物的反应思想:在感知、记忆的基础上,以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借助于语言,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揭露事物的实质和规律。想象:是人脑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对原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成立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必然的事物的指向和集中。感情过程意志过程认识是感情和意志产生的基础;感情对认识有巨大的反作用;感情是意志行为产生的催化剂;人的意志对认识、感情也起着调理作用。总之,感情和意志都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人的感情和意志对认识也起着调理的作用,三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相促使的,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的心理过程,它们是一致的心理活动的不一样样方面。个性心理:个性也称人品,是指一个人在生活、实践活动中常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牢固的、带有必然偏向性的个体心理特色的总和,是一个人差异于其他人的独到的精神容貌和心理特色。个性心理特色:个性心理特色是指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常常的、牢固的心理特色,主要包含气质、性格和能力,此中以性格为核心。个性偏向性:是个体进行活动的基本动力,是个性构造中最活跃的要素。它决定着人对现实的态度、对认识活动对象的趋势和选择。主要包含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个性偏向性与个性心理特色在个体身上独到的牢固的联合,就组成了个体差异于他人的个性心理。第二章心理的实质一、唯心主义的心理观(P:23~24)心理是脑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应。辩证唯心主义以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从心理产生的物质基础来看,心理是脑的机能;从心理反应的内容来看,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P:38~44)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内容和源泉人的心理是在社会生活实践活动中发生和发展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象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社会历史限制性目的性:人专家动以前,对行动的结果拥有预示性。自觉性:人对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创办性:就心理(意识)在人的活动中的作用来说,它拥有能动性、创办性的特色。而能动性、创办性的特色又老是联系在一同的。1①人能有目的、有方向地反应客观世界并改造客观世界:人是四周现实的踊跃活动者,他一旦认识了事物的特色,掌握了社会的经验,就能有目的、有计划地来改变现实和改变世界。②人能反应客观事物的实质和规律:人能把在现实中所获取的直接印象,经过词的概括,并同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经过思想加工,去粗取精、披沙拣金、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进而认识事物的实质和规律。③人能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人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不只好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并且能认识和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总之,人的心理就其产生的方式来说是脑的反射活动,就其内容来说是客观世界的反应。这类反应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过主体的主观世界的折射进行的,是踊跃能动的反应。因此,人的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应,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第三章感觉与知觉一、感觉的种类(P:48)依据感觉刺激是来自有机体外面仍是内部所进行的分类:外面感觉接受机体外的刺激,反应外界事物的个别属性(视觉、听觉、嗅觉、味觉、皮肤觉)和内部感觉接受机体内的刺激,反应身体的地点、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一样样状态(肌肉运动感觉、均衡感觉、内脏感觉)2.依据刺激能量的性质:电磁能的、机械能的、化学能的和热能的3.依据临床需要:特别感觉:视、听、味、嗅和前庭等感觉体表感觉:触压觉、温觉、冷觉、痛觉深部感觉:肌肉、肌腱、关节等感觉及深部痛觉和深部压觉内脏感觉二、感觉的规律(P:48~52)(一)感觉性与感觉阈限的规律1.绝对感觉性与绝对阈限感觉性:人脑对刺激的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指能惹起感觉并连续一准时间的刺激量绝对感觉性:指刚刚可以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那种刚刚能察觉到的最小刺激量绝对感觉性E与绝对阈限E=1/R2.差异感觉性与差异阈限

R在数目上成反比关系:差异感觉阈限就是指能察觉出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其余量。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异感觉性。(二)感觉适应:因为刺激对感觉器的连续作用进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三)感觉后像的刺激作用停止此后,感觉其实不立刻消逝,还可以保存一个短临时间。这类在刺激作用停止后临时保存的

对感觉器感觉印象,叫后像。(四)感觉比较感觉比较是同一感觉器接受不一样样的刺激而使感觉性发生变化的现象(五)不一样样感觉的互相作用(六)不一样样感觉的互相赔偿感觉的赔偿是指某种感觉系统的机能丧失后由其余感觉系统的机能来填补。(七)联觉当某种感官遇到刺激时出现另一种感官的感觉和表象,这类现象称为联觉三、知觉的种类(P:53~56)1.物体知觉:对物的知觉,即对自然界中机械、物理、化学、生物等现象的知觉1)空间知觉:对客观世界三维特色的知觉,详尽指物体大小、距离、形状和方向等在脑筋中的反应。包含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与距离知觉、方向知觉2)时间知觉:对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序次性的知觉,详尽表现为对时间的分辨、对时间确实认、对连续时间的估计、对时间的展望。3)运动知觉:指物体在空间的位移特色在人脑中的反应社会知觉:对人的知觉,对由人的社会实践所组成的社会现象的知觉①对他人的知觉:个体在社会交往中,经过与他人的接触,感知他人的外面特色,认鉴识人的心里世界,进而形成对他人的知觉2②自我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中,自己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的知觉。③人际知觉:个体在生活实践中,对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系和互相作用的知觉社会知觉效应:Ⅰ。首因效应,也称第一印象:在人际知觉中,第一次交往留下的印象总会在对方的脑筋中占有着主导地位。Ⅱ。晕轮效应,也称光环作用:指对人的某些质量、特色形成的清楚、鲜亮的印象,总会掩饰对他其余质量、特色的知觉。“一俊遮百丑”“一坏百坏”Ⅲ。刻板印象,或刻板化,也叫定型化效应:指人们对社会上某类人的牢固的见解Ⅳ。近因效应:指近来获取的信息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和激烈的影响四、知觉的特色(P:57~59)(一)知觉的选择性(二)知觉的整体性(三)知觉的理解性(意义性)(四)知觉的恒常性1.大小恒常性2.形状恒常性3.明度恒常性4.颜色恒常性第四章注意一、注意概括(P:69~71)(一)注意的见解:注意是心理活动对必然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大基本特色(二)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调理和监察功能(三)注意的外面表现1.适应性动作的产生:表现为身体和感官轻轻地朝向注意对象没关动作的停止:当注意集中时,一个人会自动地停止与注意没关的动作呼吸运动的变化:人在注意时,不只节余动作停止,并且呼吸变得稍微而缓慢二、注意的规律及应用(P:72~77)没心注意没心注意见解:是起初没有预约的目的、不需要付出任何意志努力、自但是然地发生的注意影响没心注意的要素①刺激物自己的特色(产生没心注意的主要原由)刺激物的强度刺激物之间的比较关系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刺激物的新异性②人的主观原由:需要和兴趣情绪和精神状态知识经验与希望存心注意存心注意见解:是自觉而有预约目的、必需时还需要必然的意志努力的注意2.影响存心注意的要素:对活动目的和任务的理解依靠间接兴趣的支持抗搅乱的能力(1)采纳举措,除去与达成活动任务没关的搅乱(2)培育坚毅的意志,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存心后注意存心后注意见解:是起初有预约的目的,但不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注意2.存心后注意形成的条件:对活动浓重的兴趣活动的自动化三、注意的质量(P:77~81)注意的范围注意的范围的内涵:注意的范围也叫注意的广度,是指同一时间内能清楚地掌握的对象的数目影响注意的要素:①注意对象的特色:注意的范围因注意对象的特色不一样样而有很大的变化②活动的性质和任务:活动的任务不一样样,注意的范围也不一样样③个体的知识经验:注意对象越拥有内在联系,越为个人经验所熟习,注意范围就越大研究注意范围的现实意义:扩大注意范围,可在相同多的时间内输入更多的信息,有助于提升工作和学习效率。注意的牢固性内涵:注意的牢固性也叫注意的长久性,是指人的注意长久地保持在必然事物或活动上的特色。它反映3的是注意的质量的时间特色。2.影响注意牢固性的要素:注意对象的特色

主体的状态

注意方法注意的分派内涵:注意的分派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几种不一样样的对象和活动上注意分派的条件:①必然有一种活动达到了相对“自动化”的程度②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然有内在联系注意分派的意义:注意的分派在人的实践活动中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是从事复杂劳动的必需条件注意的转移注意转移的内涵注意的转移是指依据活动任务的要求,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是心理活动随意性、主动性、灵巧性的表现。影响注意转移的要素:①先前注意对象的专注度②新注意对象的特色③个体的神经种类和自控能力第五章记忆一、记忆的见解(P:82):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从信息加工角度来看,记忆是人脑对所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积蓄和提取的过程二、感觉记忆(P:87~88):又叫感觉登记或刹时记忆,是使感觉信息获取短暂逗留的第一个记忆系统。它未来自各个感官的信息保持几十到几百毫秒感觉记忆的容量感觉记忆的特色:①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存的时间特别短,假如没遇到注意或加工会很快消逝②感觉记忆的信息是鲜亮、形象的,未经加工的③感觉记忆的信息假如遇到注意或加工就会进入短时记忆三、短时记忆的编码、短时记忆的容量(P:88~90):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四、长时记忆(P:92~96):是指信息在大脑中积蓄时间超出一分钟的记忆长时记忆的编码:语义编码和视觉编码长时记忆信息的积蓄:两重积蓄系统、层次网络模型保持量的丈量长时记忆信息的提取①长时记忆提取的形式再认:指过去识记过的资料再次出现时,可以鉴识和确认回想:指过去识记过的资料在脑筋中的从头复现,可分为直接回想和间接回想,存心回想和没心回想直接回想:指不依靠任何中介和线索直接从记忆库中提取相关信息间接回想:指经过一系列中介性联想和提示线索才能达到的回想存心回想:指有预约的回想目的和任务,自觉主动地进行的回想没心回想:指没有明确的回想目的和妄图,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自但是然发生的回想②影响长时记忆提取的要素:对信息的组织时间间隔思想活动的踊跃性情绪、兴趣搅乱人品差异五、忘记的规律、系列地点效应(P:100)忘记的规律:识记后在脑筋中保持的资料随时间的行进是递减的,这类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快速,即忘记好多,随时间的进展,保持量是渐趋牢固地降落,忘记的速度也缓慢降落,即忘记的进程是先快后慢,这也是记忆的忘记规律。六、有效的记忆策略(P:104~109):指有效地记忆资料的一般技术或方法,详尽讲就是记忆的三个过程中对信息的接受、加工、保持和提取的有效方法复述策略单调复述:指按资料出现的序次,逐个重复积累复述:指尽可能挨序次复述全部已出现过的项目部分复述:指当一个项目出现时,在复述这个项目的同时复述在此以前出现的最少一个项目4复习策略①复习的时间安排实时复习分别复习计划复习变化复习②复习的次数安排③复习的详尽方法(1)试一试回想法(2)整记与分记相联合(3)运用多种感官共同记忆(4)集体复习(5)联想法(6)谐音法(7)归类法(8)大纲法第六章思想及问题解决思想的见解:思想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实质属性及其内在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应。一、思想的特色、思想的种类(P:113~116)1.思想的特色:概括性、间接性、对经验的改组思想的概括性:指在大批感性资料的基础上,把一类事物的共同实质特色和规律抽拿出来并加以概括思想的间接性:指人脑借助必然的媒介和必然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反应思想的种类①依据思想的依靠物可分为动作、形象和抽象思想动作思想:又称操作思想、实践思想,是依靠直观感知和实质动作所进行的思想形象思想:是以事物的详尽形象和表象为支柱所进行的思想抽象思想:也称逻辑思想,是利用见解、判断和推理的方式进行的思想②依据思想过程的依据可分为经验思想和理论思想经验思想:是依据平时生活经验所进行的思想理论思想:是以科学的原理、定理、定律等理论为依据,对问题进行分析和判断的思想③依据思想过程能否依据明确的逻辑规则,可分为直觉思想和分析思想直觉思想:也称非逻辑思想,它是人脑关于忽然出现的新问题、新事物和新现象,在没有圆满的分析过程与逻辑程序的状况下,快速理解并作出判断和结论的思想方式分析思想:是严格依据逻辑规则,经过逐渐分析与推导,最后得出吻合逻辑的正确答案与结论的思想④依据思想研究目标的不一样样方向,可以把思想分为聚合思想和发散思想聚合思想:又称求同思想、集中思想、辐合思想,是指人们将问题所供给的各样信息集中起来,进而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一个最好的解决方案)的思想。发散思想:又称求异思想、辐射思想,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样可能的方向去思虑和研究多种答案的思想⑤依据创新程度的不一样样,可分为常例思想和创办性思想常例思想:又称再造性思想,是人们运用已获取的知识经验,按现成的方案和程序,用惯常的方法或固定的模式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式创办性思想:指以新异和独创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想3.思想的过程:分析和综合比较和分类抽象和概括详尽化和系统化二、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要素(P:123~127)(一)动机和情绪:动机是推进和保持人们去解决问题的内部原由(二)知识经验(三)原型启迪:是指在其余事物和现象中获取的信息对解决目前问题的启迪(四)定势:又叫心向,是个体在先前心理活动中形成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五)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只看到某种事物的平时功能,而看不到它的其余功能(六)个性特色三、想象的概括(P:127~128)内涵:想象也是一种高级的复杂的认识活动,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的功能:①预示功能②增补功能③取代功能四、想象的种类(P:129~132):依据想象活动能否拥有目的性可分为没心和存心想象5没心想象:是一种没有预约目的、不自觉地产生的想象。(梦是没心想象中典型和极端的状况)存心想象:是带有目的性、自觉进行的想象。①再造想象:是依据语言的描绘或图样的表示,在脑筋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②创办想象:是在开创性活动中,依据必然的目的和任务,在人脑中独立地创办新形象的过程。影响创办想象的要素:社会实践要求与人的创办性需要知识经验与表象的贮备思想的踊跃活动原型启迪灵感的作用③想象:是创办想象的特别形式,是指向未来,并与个人梦想相联系的想象第七章意志一、意志的特色(P:134~135)1、意志是意识的能动表现2、意志经过行动表达3、意志能调控行动4、意志的自由程度拥有相对性二、动机的矛盾(P:136)1、凑近——凑近型矛盾:两种或两种以上目标同时拥有吸引力,但却只好选择此中一种目标,像这类不得不择其一而放弃其余的矛盾心理状态,被称为凑近——凑近型矛盾,也称双趋矛盾。2、回避——回避型矛盾:当两种或许两种以上的目标都是人们力争回避的事物,却又必然接受此中一种才能回避其余的目标时,就产生回避——回避型矛盾,也称双避矛盾。3、凑近——回避型矛盾:有时,一个人可能对同一目标产生两种对峙的动机,一方面想要实现它,并且为实现它而努力;另一方面又惧怕实现它,并且全力回避它,像这类对同一目标兼好恶的矛盾心理状态,被称为凑近——回避型矛盾,也称趋避矛盾。4、多重凑近——回避型矛盾:人们面对着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目标,而每个目标又分别拥有吸引和排挤两方面的作用,人们没法简单地选择一个目标而回避或拒绝另一个目标,必然进行多重选择。由此惹起的动机矛盾叫做多重凑近——回避型矛盾。三、失控后的对付(P:144~145)1、合理认知2、改良情境3、总结经验4、调理理想水平5、追求帮助四、意志质量的含义(P:1146~147)意志行动在不一样样的人的身上表现有所不一样样,组成意志力的牢固要素就是意志质量。表现:1)自觉性:指一个人的意志是成立在对客观事物深刻认识的基础上的,有的清楚明确的行动目的,有的圆满合理的实现门路和方法,其行动不是一时的激动和有时行为,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2)坚决性:坚决性是一种是非分明、能快速而正确地做出决定,并且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去履行这些决定的质量。3)自制力:指擅长掌握和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包含自觉、灵巧地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动机,拘束自己的行动和语言等。4)坚韧性:指一个人在履行决准时,以充分的精力和坚毅的毅力,百折不饶地战胜重重困难,坚持终归的质量。第八章情绪与感情一、情绪与感情的内涵(P:151~154)情绪:是人对反应内容的一种特其余态度,它拥有独到的主观体验、外面表现,并且老是伴有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生理反应。感情:是指与人的社会需要相联系的主观体验情绪与感情的差异:6情绪出现早,并且更多是与人的生理需要知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感情出现晚,更多是与社会性需要知足与否相联系的体验情绪带有情境性、不牢固性,它常常是由当时的情境所惹起,一旦情境改变,就会很快消逝;情感即拥有情境性,又拥有牢固性与长久性情绪拥有激动性和较显然的外面表现;感情则更多是心里的体验,比较深邃和内隐,极罕有激动性情绪与感情的联系:1.情绪是感情的外在表现,感情是情绪的实质内容情绪的变化又常常受感情的偏向性、深刻性所限制二、情绪与感情的种类(P:155~158)情绪的种类:1.快乐:指一个人希望和追求的目的达到后产生的情绪体验生气:指所追求的目的遇到阻截,梦想没法实现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惧怕:是妄图挣脱和闪避某种危险情境而又无力对付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沉痛:指心爱的事物失掉时,或理想和梦想幻灭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情绪状态的种类:1.心境:是一种稍微、安静和长久的情绪状态。拥有弥散性和长久性激情:是一种迸发激烈而连续时间短暂的情绪状态。拥有迸发性和激动性应激:是指猜想之外的紧张和紧迫状况惹起的情绪状态感情的种类:1.道德感:是用必然的道德标准去谈论自己或他人的思想和言行时产生的感情体验理智感:是在智力活动中,认识和谈论事物时所产生的感情体验美感:是用必然的审美标准来谈论事物时所产生的感情体验三、情绪表现P:158~161):也称表情,指情绪在有机体身上的外显行为。(一)情绪表现的天生遗传性(二)情绪表现的社会限制性(三)语言表情和非语言表情四、生活压力与情绪(P:168~170)(一)生活压力与情绪的关系(二)身体健康与情绪第九章需要、动机与价值观一、需要概括(P:178~179)需要的见解:需假如个体在生活中感觉某种短缺而力争获取悉足的一种紧张状态。需要的种类:1.生物性需要:是指保存和维拥有机体生命和连续种族的一些需要社会性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一些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二、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P:179~181)马斯洛以为人是一体化的整体,人类的基本需假如按优势出现的先后或力量的强弱摆列成等级的,即所谓的需要层次。生理需要:关于食品、水分、氧气、性、排泄和歇息等的需要安全需要:关于牢固、安全、序次、受保护的需要,免受恫吓、焦躁和纷乱的伤害等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朋友、爱人或孩子,希望在集体中与同事间有深邃的关系等尊敬的需要:自己对自己的尊敬(自尊)和要求他人对自己的认可认知与审美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动机的功能(P:184~185)(一)激活功能:动机是个体能动性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拥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进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二)指向功能:动机不只好激刊行为,并且能将行为指向必然的对象或目标(三)保持和调整功能四、动机的种类(P:187~188)1.依据动机的发源: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7依据动机的内容:敬重的动机和拙劣的动机依据动机的影响范围和连续作用时间:长久的、概括的动机和短暂的、详尽的动机依据动机对活动的驱动作用:主导动机和次要动机依据惹起动机的原由:外在动机和外在动机五、几种常有的动机(P:193~197):成就动机和学习动机第十章性格一、性格的内涵(P:204~205)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牢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中拥有核情谊义的个性心理特色。(性格是个性中最拥有核情谊义的部分,直接影响着气质、能力的表现特色和发展方向)二、性格的外面表现(P:205~206)(一)性格在活动中的表现(二)性格在语言中的表现(三)性格在容貌上的表现三、性格的构造与特色(P:206~209)(一)性格的构造性格的态度特色:对待社会、集体、他人态度的性格特色对待劳动向度的性格特色对待自己态度的性格特色性格的理智特色:在感知方面有被动感知型、主动察看型、详尽摆列型和概括型在想象方面有想象型和现实型,主动想象型和被动想象型在思想方面有独立思虑型和盲目模拟型,灵巧型与刻板型,创办型和守旧型性格的情绪特色:是指一个人情绪活动的强度、牢固性、连续性以及主导心境方面的特色。性格的意志特色:行为目标方面的性格特色对行为自觉控制水平方面的性格特色在紧迫或困难条件下表现出来的性格特色在常常和长久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性格特色(二)性格构造的特色:性格构造拥有圆满性和矛盾性性格构造的牢固性和可塑性(性格的牢固性指的是一个人对四周事物所拥有的恒常的态度偏向)性格构造拥有复杂性和主导性性格构造拥有表层和深层的特色四、性格的形成(P:218~221)(一)遗传的作用(二)家庭的作用(三)学校教育的作用(四)社会文化要素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五)社会实践活动对性格的作用(六)自我教育在性格形成中的作用五、性格的培育与塑造(P:221~222)(一)重视初期性格习惯培育(二)充散发挥典范作用(三)实时进行个别指导(四)激励学生的自我教育第十一章气质一、气质的内涵(P:223):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典型而牢固的动力特色二、气质与性格(P:225~226)(一)气质和性格的差异1)气质是天生的,一般产生在个体发生的初期阶段,主要表现神经系统的基本特色;性格则更多地受生活环境的限制,是在气质种类的基础上,在社会环境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天生和后天的“合金”。2)气质没有利害之分,但性格则有踊跃的性格特色和悲观的性格特色。气质反应的是心理活动的动力特色,与行为内容没关;而性格拥有社会性,反应的是个体和社会环境的关系,拥有利害善恶之分。3)气质表现的范围较窄,它限制于神经活动的强度、速度、均衡性、灵巧性、牢固性和指向性等8方面;而性格的表现范围较广,人心理活动的较牢固的特色几乎都与性格相关。4)气质和性格都拥有牢固性和可塑性的特色,气质的变化慢,不简单改变;但性格的可塑性相对较大,改变要简单调些。(二)气质和性格的联系(1)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速度2)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表现方式3)不一样样气质种类的人,可以形成相同的性格特色,同一气质种类的人也可以形成不一样样的性格特色。三、四种气质种类的特色(P:230~232)胆汁质:胆汁质的人,在感情方面,不论是快乐仍是生气,体验都特别激烈,反应快速,感情显然外露,言辞激烈,动作有力而意识控制水平较低。智力活动拥有极大灵巧性,但有粗枝大叶的偏向。工作行为上有活力,但不太注意方式,易焦躁。概括地说,胆汁质的人是与焦躁、爽快、热忱、易激动、精力旺盛、反应快速为特色。整个心理过程带有突发性和外向性的特色。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情绪易展现也易变化,体验较强。开朗、语言思想灵巧,反应快速,注意与兴趣易与变化,擅长社交,易适应变化的环境,但有时草率。概括起来,多血质的人以开朗好动、行动矫捷、擅长社交、灵巧多变成特色黏液质:黏液质的人,情绪欢乐性不强,心理比较安稳,变化缓慢,擅长控制自己,情绪不易外露。喜爱深思,注意牢固而转移困难,对问题思虑较仔细、较慢,对习惯的事物常表现出很高的热忱和毅力,不易适应新环境。概括的说,黏液质的人以沉静盛大、瞠目结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