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谈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1页
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谈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2页
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谈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3页
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谈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4页
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谈古诗词教学策略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升语文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例谈古诗词教学策略古诗词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统编本”小学语文教材自2017年开始使用,2019年全国推行使用。这套教材共选编了112首古诗词,较之以往教材,大大增加了古诗词入选的数量,可见,国家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经典的古诗词教学同时也给老师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一、诵读古诗词,提升语文素养着眼于如何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统编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即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语文要素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基本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等,具体分成若干个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的点,以一篇篇课文作为教学范例,逐层推进,螺旋上升,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但是,古诗词教学的安排并非全部如此。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在《统编教材古诗文编排特点及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学中需要把握好古诗文课文与语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古诗文是教材中一类相对比较独立的选文,现代文阅读的要素对古诗文是无法完全适用的。教材中对古诗文的编排,主要是考虑到与单元人文主题的贴合,并非一一紧扣语文要素。那么,如果有些古诗词在其所在的单元中,没有显现的语文要素与之相贴合,或者说贴合得不紧密,那怎样才能达成古诗词教学目标,落实古诗词教学中的“语文要素”呢?纵观统编教材古诗词大部分课文,我们要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围绕课后题的要求来落实其“语文要素”。具体来说,如何实施呢?现以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21课《古诗三首》为例来谈一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以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一句名言“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来揭示;而语文要素安排的是“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古诗三首》这一课的课后题设计的是“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2.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再想想这些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第一道课后题的学习方法的习得,对于所有的古诗词来说具有共性,即学生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词的节奏、韵律,从而熟读成诵等。那怎样用合适的教学策略来引导学生达成本课的这些教学目标呢?通过对照,我发现这三首古诗和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无法一一紧扣,因为语文要素是“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人物的动作、语言在古诗中是没法体现的。但备课时,我仔细研读这三首古诗发现,这三首古诗从不同方面展现了人物的精神品格,也都蕴含着对高尚精神品格的赞美与追求。这三首诗,它们都是借助某种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和精神品格。王冕借墨梅这一事物,来表现他清高纯洁、淡泊名利的内心;王昌龄用一个离别的事件,来表达他冰清玉洁的至诚之心;卢纶用战士出征的场景,来赞扬战士们的勇猛和豪迈。如果仅仅按照古诗词教学的常规方法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很难深刻体会到人物的精神品格。所以,必须让学生自主了解这三首古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相关经历,才能让走进诗人,走进诗词。对于《墨梅》这首诗,因为需要更多更全面的资料,来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中所体现的精神品格,老师提前印发了有关王冕的资料,包括他所生活的社会背景以及写梅花香气的相关古诗词。由此可见,对于借物抒情达意的这一类古诗词学习,了解诗人和作品的写作背景尤为必要,这也是达成教学目标、落实“语文要素”的重要环节。通过查阅资料学生会了解到:写这三首诗时,王昌龄因为政治迫害,被贬到偏远的外地为官;卢纶一生在官场郁郁不得志,写此诗时也是被贬谪到边塞为官;王冕一直将王羲之奉为自己的精神领袖,在官场上不向世俗献媚,淡泊名利。所以课前让学生从“诗人”入手,了解这三个人,他们的人生经历都遭遇了什么,以及写这三首诗的背景。在课上教学古诗时,再体会诗句表现了怎样的精神品格,学生通过阅读文字资料,并展开交流,老师再加以引导,对于落实本课的这一教学目标,水到渠成。这样,落实了古诗词教学中的“语文要素”,学生习得了方法,形成了能力,养成了习惯。二、诵读古诗词,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古诗词在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方面的作用显而易见,非常重要。温儒敏教授在中语会换届会议上曾说过:新的初中和小学语文教材的编写,主要依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但也显然接受了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我们把新教材和新课标结合起来研究,才知道教材哪些方面发生变化和创新,这些变化、创新是源于哪些理论、政策的要求。这样,我们对于如何用好新教材,站位就会高一些,而不至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所以,我们需要知晓高中语文新课标的某些新理念。新的高中课程标准提出了语文核心素养的概念,包括语言建构与使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四个方面。古诗词教学在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这两个方面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比如:对于《墨梅》的教学,让学生去了解“洗砚池”和“梅花”两种意象的象征意义,“洗砚池”是一种勤奋练习、高雅的情操的象征,“梅花”是高洁的人格的象征。我们的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汉语中的字词很多都带有传统文化基因,有的明显有象征意义,比如“长江”“黄河”“月”“红梅”等,有的会自然引发某种联想,如“柳”与“留”、“青”与“情”等,只有解读、理解并传承这些文化密码,我们才能读懂汉语的丰富意蕴,才能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同时,结合统编教材编排特点,古诗词教学不仅仅是只学习积累课文中的这几首古诗词,更多的是由一首带出一类古诗词,让学生搜集并积累这一类带有意象的古诗词,或是通过一种事物或事件或场景来表达某种精神品格的古诗词,这些对学生来说,是丰厚的积累。最后,借用王崧舟老师的话:中国古典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其语言精湛、内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