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_第1页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_第2页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_第3页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_第4页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阅历的老师写得简略些,而新老师写得具体些。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依据详细状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阅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内容,感谢大家阅读,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1

教学过程:

【引言】

二氧化碳是一种有广泛用途的气体,试验室中如何制取二氧化碳呢?想一想到目前为止,你知道多少种能够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

(同学争论,并列举学过的可以得到二氧化碳的方法。老师在黑板上逐一记录)

1.碱式碳酸铜热分解

2.蜡烛燃烧

3.木炭燃烧

4.石墨等碳单质在氧气中燃烧

5.木炭还原氧化铜

6.碳在高温下还原氧化铁

7.碳酸受热分解

8.人或动物的呼吸

9.高温煅烧石灰石……

引导同学争论作为试验室制法的条件是:

1.制取应简便快速;

2.所制得的气体纯度高,符合演示试验的需要;

3.操作简洁、平安,易于实现。

同学评价每一种制得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否可以作为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

【板书】第四节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

【小结】以上方法都不能作为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法。

【讲解】经过不断讨论改进,试验室中常用石灰石或大理石与盐酸反应来制备二氧化碳。

【板书】一反应原理

1.试剂石灰石或大理石盐酸

【讲解】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碳酸,碳酸不稳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故最终产物为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板书】2.原理:

CaCO3+2HCl=CaCl2+H2O+CO2↑

【提问】可不行以用稀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在两个表面皿中分别放有大小一样的石灰石各一块,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一支试管中加入稀硫酸。(让同学观看到开头都有二氧化碳生成,随后加入硫酸的试管,反应速率越来越慢,最终停止。)

【结论】不能用硫酸与石灰石或大理石来制取二氧化碳。

【讲解】为了收集到二氧化碳需要什么样的装置来制备二氧化碳呢?反应条件反应物的状态等对试验装置有较大的影响。碳酸钙是块状固体,盐酸是液体,且反应进行时不需要加热,依据这些特点,我们可以选择什么样的反应装置呢?(必要时老师可以讲解制氧气、氢气的装置特点)

【板书】二、反应装置:

(同学回答、老师归纳)

【讲解】由于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试验室制取氢气的反应药品状态,反应条件类似,故可以采纳相像的装置来制取。用投影显示制氢气和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图

【争论】

1.长颈漏斗是否可用一般漏斗代替?

2.锥形瓶可否用其他仪器来代替?

3.依据二氧化碳的性质,可以采纳什么方法收集二氧化碳?

4.如何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

(同学争论、回答,然后老师试验演示、讲解)

【演示】用一般漏斗代替长颈漏斗,结果没有在集气瓶中收集到二氧化碳。

【讲解】

1.由于一般漏斗颈太短,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会从漏斗处逸出。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液面下被液体封住,气体不会从长颈漏斗处逸出。

2.锥形瓶可以用广口瓶、大试管等玻璃仪器代替。

3.气体收集方法主要取决于气体的密度和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因二氧化碳可溶于水生成碳酸,故不宜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比空气重,所以常采纳集气瓶口向上排气法收集。

4.可以依据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的性质,可以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火焰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板书】三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

验满方法: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火焰熄灭,已经收集满。

【板书】四、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

【演示】制取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

【提问】怎样证明生成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变浑浊)

【讲解】上一节学过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以用来灭火,如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还有其它一些二氧化碳型灭火器。

【录像】各种二氧化碳型灭火器介绍

【演示】灭火器原理试验。

常用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有:

(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小结】通过已学习过的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的试验室制取,归纳出气体试验室制取的设计思路及方法,必需明确制取气体的挨次是:

1.了解试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药品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依据反应物、生成物的状态及反应条件选择合适的反应装置。

3.依据气体的物理性质(尤其是密度及其在水中的溶解性),选择合适的收集方法及验满方法。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2

教学重点:试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原理、装置。探究力量的培育。

教学难点:从二氧化碳制取装置的探究过程中,提升试验室气体装置的设计思维水平。

教学过程:

【引入】

节课我们学习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今日我们将来探究在试验室中如何制得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依据前面学习氧气、氢气的试验室制法的阅历分析,在试验室制取一种气体应考虑哪些因素?

同学活动:以小组为单位争论、代表发言。制取所需药品、化学反应原理、反应条件、制取装置、收集方法、验满或验纯的方法。

【绽开】目前已学过哪些反应可生成CO2?

同学活动:

列出许多反应

除大家列出的反应外,还有很多反应可以得到CO2。但并不是全部的反应都适合用于试验室制取CO2。如煅烧石灰石在试验室中很难实现。碳燃烧生成的气体可能不纯等等。

提问:以上反应中最适合试验室制取CO2的药品是?说明缘由。

同学活动:通过争论和试验排解反应1、2、3、4、6、7、8。明确反应5为试验室制取CO2­­的反应。

[板书]:

试验药品:

1.石灰石和稀盐酸

2.反应原理

CaCO3+2HCl==CaCl2+CO2­+H2O请归纳反应的特点。

3.反应装置:固液不加热装置

4.收集装置

向上排空气集气法

提出探究问题:设计何种试验装置来制取CO2?(至少2种)

老师供应制氧气、制氢气的装置图供同学参考

同学活动:分组争论。小组活动。

1.首先考虑制氢气的装置。

2.在制氢装置基础上,改进试验装置。

3.提出各种装置的创意。

4.画出草图,有小组代表上台展现并讲解设计思想。

5.其他小组质疑。

(建议:此处应供应可制备CO2的各种仪器及组装好的装置图。是动态的。)

在同学们的共同设计中找到满意条件的设计。

1.简易气体发生装置(试管、导气管)

2.将试管改为烧瓶、广口瓶等较大液体容器。

3.类似启普发生器装置(气体出口有掌握开关或固液分别机关设计)

提出问题:依据大家的设计,总结满意需要的制取CO2的合理装置。

1.制取少量的气体

2.一次性制取大量的气体

3.随时开头随时停止的试验装置。

【结束】

提问:依据CO2的制取装置的争论,总牢固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的一般思路。

(建议:此处应设计动画图。)

同学活动:小组争论

依据药品的状态、反应条件及待制取气体的气体的溶解性、密度等因素来考虑制取气体的装置。

1.固体加热装置。例如制氧气。

2.固液不加热装置。例如制氢气、二氧化碳。

探究活动

家庭小试验:

取一只小烧杯(或耐热玻璃杯),杯底立放一支蜡烛,点燃蜡烛。再加入一些碱面(主要成分碳酸钠),沿烧杯壁往烧杯中倒入一些白醋(含有肯定量的醋酸),观看试验现象。请解释你观看到的全部现象。

答案:碱面与醋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故会将燃着的蜡烛熄灭。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3

学问目标

在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基础上,使同学把握有关反应物、生成物质量的计算;

通过有关化学反应的计算,使同学从定量角度理解化学反应,并把握解题格式。

力量目标

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育同学的审题力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

情感目标

通过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培育同学学以致用、联系实际的学风,同时培育同学熟悉到定性和定量讨论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质和量是辨证统一的观点。

教材分析

依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对初学者来说应严格根据课本中的五个步骤方法和书写格式来进行计算。即①设未知量;②依据题意写出配平的化学方程式;③写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已知量和未知量;④列比例,求解;⑤答题。这样做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解这种题要求对化学计算题里有关化学学问有一个清楚的理解,那就是依题意能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假如化学方程式中某个物质的化学式写错了,或者没有配平,尽管数学计算得很精确     ,也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可见正确书写并配平化学方程式是顺当解答化学方程式计算题的关键要素。

化学计算题是以化学学问为基础,数学为工具多学科学问的综合运用。它不仅要有化学学科的思维方法,还应有扎实的数学功底。

解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首先要仔细审题,明确要求什么,设未知量才不至于盲目。其次是将题目中给出的化学变化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来。依题意找出已知量。然后按解题步骤进行。同时要克服心理上的不良因素,不要惧怕化学计算,要信任自己。基础不好的同学要先做些简洁的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题,渐渐体会将数学的计算方法与化学学问有机结合的过程。然后再做较难的题目。基础好的同学应具有解肯定难度题目的力量。在学校阶段有关化学方程式计算题,较易的题目是运用数学的列比例式,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学问,即设一个未知量,一个等式关系。中等偏难的题,往往要用到解二元一次方程,解三元一次方程的学问。计算过程难度并未增加多少,只是步骤多,略微麻烦些。难度主要体现在如何设好多个未知数以及找出这些未知数之间量的关系式。总之,要依据自己的化学学问和数学学问水平,加强化学计算的训练,以求达到娴熟把握解化学计算题的思路和方法。

教法建议

本节只要求同学学习有关纯物质的计算,且不涉及到单位的换算。计算是建立在同学理解化学方程式含义的基础上的,包括用肯定量的反应物最多可得到多少生成物;以及含义的基础上的,要制取肯定量生成物最少需要多少反应物。所以在教学中要将化学方程式的含义与计算结合起来。

化学计算包括化学和数学两个因素,其中化学学问是化学计算的基础,数学是化学计算的工具。要求同学对涉及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肯定要把握,如: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及配平问题,在教学中老师要给同学作解题格式的示范,通过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加深理解化学方程式的含义,培育同学根据化学特点进行思维的良好习惯,进一步培育同学的审题力量、分析力量和计算力量,同时使同学熟悉到定量和定性讨论物质及变化规律是相辅相成的,质和量是统一的辨证观点。本节课可采纳讲练结合、以练为主的方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通过由易到难的题组和一题多解的训练,开阔思路,提高解题技巧,培育思维力量,加深对化学学问的熟悉和理解。

教学设计方案

重、难点:由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质量求生成物(或反应物)的质量

教学过程:

引入: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变化和质量关系。那么,化工,农业生产和实际生活中,如何通过质量关系来计算产品和原料的质量,充分利用,节省能源呢?本节课将要学习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就是从量的方面来讨论物质变化的一种方法。

投影:例一写出硫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叙述出各物质之间质量比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32g硫足量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1.6克硫在足量的氧气中完全燃烧可生成__________________克二氧化硫,同时消耗氧气的质量是__________克。

争论完成:

S+O2点燃SO2

323264

每32份硫与32份氧气完全反应,必生成64份二氧化硫。

32克64克

1.6克3.2克

同学练习1:写出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各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_____________。现有31克白磷完全燃烧,需要氧气__________克,生成五氧化二磷_________克。

小结:依据化学方程式,可以求出各物质间的质量比;依据各物质之间的质量比,又可由已知物质的质量,计算求出未知物质的质量,此过程就为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板书:第三节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投影: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板书:解:(1)依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同学练习,一名同学到黑板上板演

投影:

同学练习2:试验室要得到3.2克氧气需高锰酸钾多少克?同时生成二氧化锰多少克?

练习3用氢气还原氧化铜,要得到铜1.6克,需氧化铜多少克?

分析争论、归纳总结:

争论:1.化学方程式不配平,对计算结果是否会产生影响?

2.化学方程式计算中,不纯的已知量能带进化学方程式中计算吗?

投影:例三12.25克氯酸钾和3克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完全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反应后剩余固体是多少克?

同学练习:同桌相互出题,交换解答,争论,老师检查。

出题类型(1)已知反应物的质量求生成物的质量

(2)已知生成物的质量求反应物的质量

小结: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板书设计:

第三节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2.加热分解11.6克氯酸钾,可以得到多少克氧气?

解:(1)依据题意设未知量;设可得到氧气质量为x

(2)写出化学方程式;2KClO3Δ2KCl+3O2↑

(3)列出有关物质的式量和已知量;未知量24596

11.6克x

(4)列比例式,求未知量245/11.6克=96/x

x=96×11.6克/245=4.6克

(5)答:可以得到4.6克氧气.

小结: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要求

化学方程式要配平

需将纯量代方程

关系式对关系量

计算单位不能忘

关系量间成比例

解设比答要牢记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4

一、说教材

1、本课的地位、作用:

《分子和原子》是同学第一次接触分子、原子概念,是在学习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洁物的基础上,由宏观世界转向微观世界的开端,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行缺乏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从微观的角度上熟悉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连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学问。并且对培育同学[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FFKJ.Net]抽象思维力量,辩证思维力量有重要作用。

2、教学目标

依据《课程标准》和同学实际,我将教学目标确立为:

●学问与技能:熟悉物质的微粒性,能说出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会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的特点;熟悉分子与保持物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学习通过观看身边物质、试验现象等方法猎取信息,从而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信息;能在老师的启发和指导下,对有怀疑或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探究,试验中留意观看与思索结合,对试验的结果和分析能用文字、图形及化学语言进行表述和沟通;熟悉科学讨论的方法-假说与模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欢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保持和增加对化学现象的奇怪   心和探究欲,进展学习化学的爱好;培育勤于思索、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

3、教学重点和难点:

依据教学目标和同学实际,我将教学重、难点确立为:

教学重点:分子的基本特征;从分子、原子角度熟悉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对自然、试验现象的猜想、观看、分析、沟通、表达、总结等力量。

教学难点:从分子、原子角度熟悉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

二、说学情

1、同学已经学习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性质、化学试验基本操作。在学校科学和学校物理也学习了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及联系,以及物质的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相关学问,这为学习新学问做了学问的铺垫。

2、同学己初步具备了肯定的观看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量,对探究物质有着剧烈的奇怪   心和求知欲。

3、同学学习的困难主要在于:已有的宏观表象,可能对微观想象的进展有阻碍。在同学眼里,微观世界仿佛只是缩小了的宏观世界,难以理解微观粒子的一些特别性质。比如:通过课前与同学的沟通,了解到同学头脑中有关物质粒子性方面的问题主要有:粒子的大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粒子会变大;粒子的数量是可以变化的,受热后会增加;把气体从1L的容器转移到2L的容器内,气体所占体积仍是1L等。

三、说学法、教法

1、说学法

指导同学转变学习方式,既要主动地富有共性地学习,又提倡合作与创新来共同探究和讨论的学习方式。注意学习过程,在欢乐的学习中,实现学习目标。主要采纳的学习方法为:

(1)试验探究法:

(2)合作学习法

(3)对比归纳法

2、说教法

在教学中,努力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讨论和勤于动手,在身心愉悦的环境下获得新学问,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沟通与合作的力量,为此主要采纳分组合作,师生互动,动手演示,多媒体帮助教学等方法。采纳了创设问题情景法、演示试验法、讲授法、启发教学法、活动探究法等教学方法。

四、说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我曾设计了加热水、闻香水或氨水的气味、四组生活情景等导入方式,但最终我选择了用水和酒精、陈醋和酱油的鉴别导入。让同学利用它们的物理性质进行最简便的鉴别。同学会不约而同的选择闻气味。

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我们只能闻到气味,却看不见,也摸不到它呢?

生:引发思索,布满了奇怪   心和探究欲。

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不仅能极大的调动同学的学习爱好,还能体现化学的学科特点和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

(二)演示试验、熟悉分子的存在

师:演示品红在水中集中。

试验改进:用温水代替冷水,会加快品红的集中,缩短试验时间。品红用量要少。

(三)科学手段、证明存在

[投影]苯分子、硅原子的照片。

设计意图:以上环节的设置由为什么能闻到气味自然过渡到物质的构成,即分子等微粒的真实存在的探究验证。经典试验《品红在水中的集中》,由于它有颜色变化,对同学有视觉真实感。而且有一个渐渐变小的过程,反应了物质的可分性,让同学建立物质由很小很小的微粒构成的观念。再让同学观看苯分子、硅原子图,这样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证明白分子的真实存在,为同学呈现探究的一般规律。

(四)思索沟通、引出特征

[投影]想一想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为什么水能看得见而水分子看不见呢?

[投影]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假如10亿人来数1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3万多年才能数完)

总结出分子的第一个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五)演示试验、引导探究

[投影]课本第49页探究内容,《分子运动现象》

方案一学问铺垫:观看酚酞溶液在蒸馏水中的颜色;观看酚酞溶液遇浓氨水变色的试验。

演示探究试验:提出问题-为什么两种试剂分开放置时,酚酞溶液仍旧变红呢?

方案二演示试验-同学观看现象-提出酚酞溶液变红的猜想和假设-设计试验进行探究

(方案二教学效果较好,但对同学的思维力量有较高要求,所需课时多。)

总结出分子的其次个特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投影]议一议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和通风处比在阴凉、背风处易于晾干?

总结: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六)试验探究、合作学习

[投影]活动与探究

A组试验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观看液体体积变化状况。

B组试验肯定体积水中加入糖块,观看糖块溶解前后液体体积变化状况。

C组试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空气,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渐渐推入,观看现象。D组试验取一支注射器吸入20mL水,用手指顶住针筒小孔,将栓塞渐渐推入,观看现象。同学分组相互合作进行探究、仔细观看、记录争论。

各小组展现自己的探究结果、争论、沟通。

总结出分子的[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FFKJ.Net]第三点特征:分子间是有间隔的。

[投影]固体、液体、气体物质分子间隔微观示意图

总结:一般状况下,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

(七)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投影]想一想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

1、物质的三态变化。

2、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

3、糖块放在水中,会渐渐消逝,水有了甜味。

(八)应用模型,熟悉微观世界

活动预备:每组下发分子结构模型,由组长负责组织小组成员依据内附说明书熟悉不同颜色小球代表的原子种类。

活动一组间竞赛:比一比哪个小组最先用原子构成老师指定的分子模型,如:O2、N2、CO2等。

问题:1、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什么?

2、从分子、原子的角度分析氧气和氮气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启发同学熟悉到分子由原子构成;不同物质由不同的分子构成。

活动二从分子、原子角度熟悉化学变化

用分子模型表示出简洁的化学变化:木炭燃烧、硫燃烧、水电解,小组成果展现。

活动三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过程。思索: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状况。

设计意图:启发同学熟悉到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结合成新的分子;化学变化,中分子会变成其他分子,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九)总结评价、形成体系

[投影]说一说学完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十)练习巩固、提高力量

[投影]做一做

课后作业:

五、板书设计

课题1分子和原子

初三化学课本教案设计5

《环境爱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支配在第一册课本学问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消失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消失频率较高,但学问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学问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学问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意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同学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同学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熟悉,使学问更加全面、系统。

老师在仔细讨论、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同学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同学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学问内容可进展、适用班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爱护学问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学问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同学立刻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同学可在此基础上连续探究、扩展讨论。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学问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学校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熟悉,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肯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同学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肯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把握的学问零散,对学问缺乏整体熟悉,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力量。由于同学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与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舞同学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内环境卫生等。针对同学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同学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讨论、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育同学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沟通、沟通等社会实践力量。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老师可依据详细状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同学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同学的乐观性,使他们主动参加,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目标

学问目标:

⒈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缘由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学问。

⒉熟悉环境爱护的重要性,增加环境爱护意识。使同学明白走可持续进展的道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力量目标:

⒈培育同学自主学习的力量,科研意识,思维力量和表达力量等。

⒉培育同学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沟通、沟通等社会实践力量。

⒊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育同学从中猎取有效信息的力量,培育同学将学问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力量。

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同学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加同学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念。

德育目标:

通过正确熟悉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熟悉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同学熟悉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爱护家园,乐观投身环保,树立仆人翁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

课时支配:1课时

五、学法的确定

各小组依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